骨常见病感染

合集下载

骨病专业知识讲解

骨病专业知识讲解

骨病专业知识讲解骨病是一种涉及骨骼系统的疾病或病理变化。

骨病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病理情况,包括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退行性骨病、骨髓炎等。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骨病进行简要讲解:1.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被打断或破裂。

骨折可以是完全性的(骨折两端分开)或不完全性的(骨骼没有完全分开)。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闭合性骨折(没有穿破皮肤)和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穿破皮肤)。

骨折的治疗通常包括固定骨骼,并通过康复训练来帮助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状态。

2.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其中骨组织变得脆弱、易碎和容易骨折。

这主要是由于骨骼中的钙和磷等矿物质流失,使得骨密度降低。

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老年人,但也可能在更年期后发生。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措施包括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及进行适度的锻炼。

3. 骨肿瘤:骨肿瘤是一种在骨骼中形成的肿瘤。

骨肿瘤可以是良性的(非癌性)或恶性的(癌性)。

常见的骨肿瘤包括骨髓瘤、骨肉瘤、软骨肉瘤等。

治疗骨肿瘤的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4. 退行性骨病:退行性骨病(例如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骨骼疾病,通常与年龄相关。

这种疾病会导致关节软骨的磨损和破坏,引起疼痛、关节肿胀和运动功能减退。

治疗退行性骨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关节置换手术等。

5. 骨髓炎:骨髓炎是一种骨髓组织的感染和炎症。

这种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红斑和局部温度升高。

治疗骨髓炎的方法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外科手术引流以及局部冷敷等。

总的来说,对于骨病的治疗和管理,医生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来确诊,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骨病名词解释

中医骨病名词解释

1.小儿麻痹:又称脊髓前角质灰质炎,是特异性亲神经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2.骨痈疽:由化脓性细菌、寄生虫、病毒侵入骨、关节,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性病变。

3.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相应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4.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先天性发育障碍性疾病的总称,又名大理石病。

5.骨痨:是因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化脓性破坏性疾病。

6.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又称附骨痈,是指骨与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包括骨髓、骨和骨膜。

7.痿证:凡人体由于正气亏损、邪毒侵袭或遭受外伤,而发生的以肢体筋脉弛缓、肌肉瘦削、手足痿软无力及麻木为特征的病症。

8.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或肥大性关节炎或老年性关节炎。

是指由于关节退化,引起关节软骨被破坏的慢性关节炎。

9.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而引起局限性骨痛、畸形及骨折的临床综合征。

10.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慢性非感染性炎症为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11.骨关节痹证:凡是由于外邪稽留经络,而发生肌肉酸痛、肿大、麻木、重着、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12.强直性关节炎:是以侵犯脊柱各关节为主,多关节性炎症。

13.骨巨细胞瘤:是以基质细胞和多核细胞为主要结构的侵犯性骨肿瘤。

14.创伤性关节炎:是指关节因创伤造成不平整或承重失衡,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功能减退等症状者。

15.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股骨头的活骨组织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由于其病理机制多为骨质的血供障碍所致,所以又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6.成骨不全综合征:又称脆骨症,是以骨脆弱、骨畸形、蓝色巩膜、牙齿发育不全、·身材矮小等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形遗传性结缔组织病。

17.导引:即练功疗法,是通过肢体主动运动的方法,促使肢体功能得到锻炼,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加速康复的一种有效疗法。

(医学课件)骨结核

(医学课件)骨结核

关节融合术
通过手术将病变关节融合 ,以减轻疼痛和稳定关节 。
截肢手术
对于严重的骨结核,截肢 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措 施。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帮助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和僵硬 。
矫形器与假肢
根据需要,患者可穿戴矫形器或假肢来辅助行走 或恢复关节功能。
职业治疗
职业治疗可帮助患者重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生活方式
缺乏锻炼、营养不良、吸烟等不良 生活方式也增加了骨结核的风险。
流行病学与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
骨结核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更为常见。近年来,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发展和 卫生条件的改善,骨结核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预防措施
预防骨结核的关键在于控制结核的传播途径,包括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加强 卫生监督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管理结核患者;以及积极治疗和管理肺结核等其他部位结核患者,以减少 结核杆菌的传播。
素有关。
并发症
03
骨结核治疗不当可能导致并发症,如病理性骨折、关节畸形等

长期随访与生活质量评估
长期随访
骨结核患者需要长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发或并 发症。
生活质量评估
骨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疾病和治疗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估, 以便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
在随访期间,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适当的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03
骨结核的诊断与评估
临床表现与症状
疼痛
骨结核患者通常会感到患处疼 痛,特别是在活动时。疼痛可 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

肿胀
患处可能会出现肿胀,触摸时 可能会有压痛感。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是一种常见病,病因为化脓性细菌感染,它涉及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组织,骨髓炎只是一个沿用的名称。

本病的感染途径有三:①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中的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称血源性骨髓炎;②开放性骨折发生了感染,或骨折手术后出现了感染,称为创伤后骨髓炎;③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骼,如脓性指头炎引起指骨骨髓炎,慢性小腿溃疡引起胫骨骨髓炎,称为外来性骨髓炎。

各种类型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全然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别。

本章只叙述第一类与第二类骨髓炎。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因: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乙型链球菌占第二位,嗜血属流感杆菌也可致病.其他的细菌有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亦可是肺炎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本病的致病菌系经过血源性播散,先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一般位于皮肤或粘膜处,如疖、痈、扁桃体炎和中耳炎。

原发病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都可由于细菌进人血循环发生菌血症或诱发脓毒症。

菌栓进入骨营养动脉后往往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内。

原因是该处血流缓慢,容易使细菌停滞;儿童骨骺板附近的微小终末动脉与毛细血管往往更为弯曲而成为血管襻,该处血流丰富而流动缓慢,使细菌更易沉积,因此儿童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

发病前往往有外伤病史。

儿童常会发生磕碰,因此创伤的真实意义不详,可能局部外伤后因组织创伤、出血、易于发病。

外伤可能是本病诱因。

本病发病与生活条件及卫生状况有关,往年,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近年来在沿海大城市,血源性骨髓炎已很罕见,但在边远地区,本病仍是常发病。

病理:本病的病理变化为骨质破坏与死骨形成,后期有新生骨,成为骨性包壳。

大量的菌栓停滞在长骨的干骺端,阻塞了小血管,迅速发生骨坏死,并有充血、渗出与白细胞浸润。

白细胞释放的蛋白溶解酶破坏了细菌、坏死的骨组织与邻近的骨髓组织。

渗出物和破坏的碎屑成为小型脓肿并逐渐增大,使容量不能扩张的坚硬骨腔内的压力更高。

骨伤科疾病分类

骨伤科疾病分类

骨伤科疾病分类
骨伤科疾病可以根据病因、病理和症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分类:
1.骨折和骨裂:骨折是骨骼的断裂,可以分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骨裂是骨骼的裂缝,未完全断裂。

2.关节疾病:包括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炎性疾病(如滑膜炎、骨软骨病、强直性脊柱炎)等。

3.脊柱疾病:主要包括脊柱骨折、脊柱侧弯(如脊柱侧凸和脊柱侧弯畸形)、脊髓压迫综合征(如椎间盘突出、脊髓脊柱炎)等。

4.关节软骨疾病:例如软骨损伤、软骨退行性变和软骨病。

5.肌肉和肌腱疾病:包括肌肉拉伤、肌肉扭伤、肌腱炎、肌肉萎缩等。

6.骨质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

7.先天性骨病:如先天性髋脱位、先天性骨发育不良等。

8.感染性骨病:如骨髓炎、骨脓肿等。

9.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包括骨肉瘤、骨髓瘤、转
移性骨肿瘤等。

骨科常见疾病的种类

骨科常见疾病的种类

骨科常见疾病的种类
骨科疾病是医院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呈下降趋势,但由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性骨科疾病明显上升。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骨科疾病有哪些呢?
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包括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脱位、髌骨骨折、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胫骨平台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踝部扭伤以及脊柱和骨盘骨折。

化脓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是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两种类型。

脊柱结核、髋关节结核和膝关节结核是骨和关节结核的三种类型。

关节炎是一类疾病,其中包括非化脓性关节炎和风湿。

非化脓性关节炎包括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大骨节病和松毛虫性关节炎。

骨质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非化脓性关节炎,它由于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导致骨破坏和骨质增生,引起关节变形和疼痛等症状。

总之,了解骨科疾病的种类和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机理、感染途径、注意事项

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机理、感染途径、注意事项

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机理、感染途径、注意事项一、概述骨髓炎为化脓性细菌感染,涉及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组织,中医称为附骨疽。

二、机理感染由血源性微生物引起(血源性骨髓炎);从感染组织扩散而来(包括置换关节的感染、污染性骨折及骨手术)。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骨髓炎可见于吸毒者;镰状细胞血症患者和严重的糖尿病或外伤患者。

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并引起无痛性的慢性感染。

危险因素包括消耗性疾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透析及静脉用药。

对于儿童,任何引起菌血症的过程都可能诱发骨髓炎。

三、分类根据它发病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三种:血源性骨髓炎、外伤性骨髓炎、邻近组织的感染蔓延至骨骼而发生的骨髓炎。

临床上可分为以下五大类:1、硬化性骨髓炎硬化性骨髓炎表现为一段骨干或整个骨干的进行性、广泛性增生和硬化的炎性改变。

因炎性反应的刺激,导致骨髓腔内发生广泛纤维化、甚至骨髓腔消失,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有窦道形成等。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化脓菌由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灶进入血流传播并定位于骨组织而引起的炎症。

它的病理特点是骨质破坏、坏死和反应性骨质增生同时存在。

80%以上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

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一般是由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而发生的结果。

它有典型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史,死骨、死腔、窦道的形成。

4、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常继发于开发性骨折,随着现在的交通事故和大型建筑的工伤事件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属高能量骨折后的常见并发症。

其特点是,感染的病灶始终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向两端发展蔓延,同时多在骨折部位形成死腔。

而在其骨与软组织形成脓肿,常反复破溃,成为长期不愈的窦道。

这也是慢性骨髓炎开始的标志。

5、医源性骨髓炎医源性骨髓炎大多发生于手术中,由于医务人员过分依赖抗生素而放松无菌操作,使患者的抵抗能力低下,招致了细菌的侵犯。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
病因为化脓性细菌感染,涉及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组织。

感染途径:
1、血源性
2、创伤性
3、蔓延性(外来性)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一、病因
致病菌:最常见为溶血性金葡菌,第二为乙型链球菌
菌血症或脓毒症,菌栓进骨营养动脉后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内。

发病前往往有外伤史,可能为诱因。

二、病理
骨质破坏、坏死和由此而诱发的修复反应(骨质增生)同时并存,早期以破坏、坏死为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

三、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毒血症症状;昏迷、感染性休克
局部表现:早期只有患区剧痛,渐出现水肿,骨膜下脓肿穿破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后疼痛可减轻,但局部红、肿、热、压痛更明显,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四、临床检查
1、血常规
2、血培养可获致病菌
3、局部分层穿刺:有重要价值
4、X线检查:时间>2W
5、CT
6、核素骨显像:99m Tc-MDP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疾病诊断:
(1)急骤的高热与毒血症表现(2)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而不愿活动肢体
(3)该区有一明显压痛区
(4)血象升高
2、病因诊断:
血培养、局部分层穿刺
3、鉴别诊断:
(1)蜂窝织炎和深部脓肿
(2)风湿病和化脓性关节炎(3)骨肉瘤和尤文肉瘤
六、治疗
1、抗生素治疗:发病5天内使用往往可控制
2、手术治疗:钻孔引流、开窗减压
3、全身辅助治疗
4、局部辅助治疗:皮牵引、石膏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向后或外后方突出,压迫硬膜囊或 神经根,引发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见, 可发生在颈椎、腰椎。以下段腰椎最常 见。发病时脊椎运动受限,局部疼痛并 产生神经根受压症状。产生放射性疼痛。
椎间盘突出x线表现:
平片不能直接观察椎间盘结构,主要表 现椎间隙不对称性狭,脊柱生理曲度变 直,这些征象不能做出椎间盘突出诊断, 要明确椎间盘突出诊断,一般首选CT或 MRI检查。
显示韧带钙化
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间盘突出
矢状T2WI颈4/5~ 颈5/6向后突出, 脊髓和硬脊膜囊 受压变形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
横断面T2WI上 见腰4/5间盘向 右后方突出,呈 低信号 ,硬脊 膜囊受压变形
男性,23y,腰腿疼痛,
膜反应轻微,骨质疏松,易侵犯 关节,少侵犯骨干。
(二)骨干结核:
短骨:多为五岁以下儿童的掌,跖, 指,趾骨,常多发。临床局部肿胀。
X:骨质疏松,骨气鼓,广泛 平行分层状骨膜增生,很少累
及关节,有时 可形成瘘管。 长骨:少见。骨松质局限性破坏,
很少骨质增生,轻微骨膜增生,少 见 死骨。
骨骺与干骺结核
中 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软 骨破坏,关节软骨下骨质(骨性 关节面)模糊,中断,破坏,以 承重面出现早且明显。
愈合期 :骨质增生硬化,骨 质疏松消失,关节间隙不规则变 窄,严重者骨性关节强直.
化脓性关节炎
骨节结核
骨与关节结核常为单发。特点 是慢性,无急性发病史,经过 缓慢,局部肿痛,功能障碍。 系继发性结核病。以骨质破坏 和骨质疏松为主,好发椎体, 骺和干骺端(髋,膝等)。
症状可轻可重,表现不一,排脓 窦道久不愈合,或时愈时发。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X线表现
*软组织肿胀
*骨质破坏
*骨质疏松
*骨质增生硬化
*骨膜反应和骨包壳
*骨增粗变形



右肱骨广泛

骨质破坏,

骨质增生及 骨膜反应, 骨包壳形成。
骨 髓 炎
骨增粗变形。
慢 性 化 脓 性
女,12岁。右下 肢破溃流浓两年。
骨与关节病变常同时存在, 可先侵犯骨骺,干骺端,再 侵犯关节;也可先侵犯滑膜
---结核性滑膜炎,再侵犯骨 骺,干骺端。
(一)骺,干骺端结核
为长骨结核的好发部位。 病理:干骺端结核病灶内干酪
坏死物形成脓肿,易侵犯关节, 是骨型关节结核的基础。
X :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类圆 形,边缘较清楚的骨质破坏区, 可见密度不高“泥沙样”死骨, 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现象。 骨
CT表现:
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边缘均匀地超出相 邻椎体终板的边缘。
椎间盘突出:直接征象是突出于椎体边 缘的局限性弧形软组织密度影,以后缘 多见。间接征象是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CT可显示椎间盘、韧带、的钙化。 MRI显示清楚。
颈椎椎间盘突出相邻三个椎间盘
为相邻椎间盘
男性,颈部不适
骨窗
右股骨中上部软 组织肿胀,增粗。 可见粗大网状结 构。局部软组织 密度增高,肌间隙 模糊。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右侧股骨中下 段呈不规则骨 破坏,沿整个
脓 性
股骨广泛骨膜

反应,股骨中

段有透亮区. 骨髓腔消失. 股骨中段骨包
炎 后
壳形成,下段

有大量死骨.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病因 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彻底, 在骨内遗留下脓腔或死骨发展而成。 临床表现
股骨广泛溶骨性 破坏。局部骨皮 质增生硬化。广

泛骨膜反应及骨

包壳形成。股骨

两端均有大块死
骨。
化脓性关节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行到滑膜发病。 临床表现:化脓性骨髓炎征象,加
关节肿胀,活动受限,患肢痉挛。 屈曲畸形,甚至关节脱位。 X:急性期:关节囊肿胀,关节 间隙增宽;破坏关节囊,韧带,使 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婴幼儿髋关节 最常见)构成关节的骨骼有明显骨 质疏松。

1: 椎体骨质破坏-- 塌陷变扁或楔形。
2: 椎间隙变窄消失--软骨板,间盘受侵。
3 :冷性脓肿-- 骨质破坏大量干酪物流入 脊 柱周围软组织。( 腰椎-- 腰大肌脓肿 长时间可不规则钙化)
结核
TH TUBERCULOSIS
TUBERCULOSIS
脊柱结核
退行性骨关节病
1、病理: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凹凸不 平、变薄或碎裂,关节面硬化,边 缘骨赘形成,关节囊、韧带和肌腱 钙化。
腕关节结核 右挠骨远端尺侧有
1.0×3.0CM大小 骨质坏死区,边缘 清晰无硬化,局部 骨骺碎裂。
短骨骨干结核
女,11岁。左手 中指环指肿胀1 个月。
左食指及中指近 节指骨远端有囊 状破坏,骨皮质 变薄,两侧有葱 皮样骨膜反应, 指骨中段有硬化。 软组织肿胀。
(四)脊椎结核
为骨关节结核最常见,好发 儿童,青年。累及相邻两椎 体,附件受累较少。 临床: 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冷性 脓肿,窦道形成。可有脊柱 变形,脊髓受压症状。
颈椎退行性变
患者左上肢痛半年余。 5-6颈椎间隙变窄。钩 突关节外翻,增生,呈
唇样改变。
椎 间 盘 钙 化
椎间盘脱出:
纤维环破裂,髓核与纤维环向后、 或外后两旁、上下突出,多见腰4-5, 腰5骶1;颈椎次之。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与软骨板三部分 组成。
病理:前方与侧方纤维环厚而坚韧,后 方纤维环较薄。是指髓核经纤维环向外 突出,纤维环发生部分性或完全性破裂。
2、X线表现
(1)髋、膝关节等肢体关节:
关节间隙稍变窄,关节缘唇样骨质增 生,关节面硬化致密,关节面下方可 见边缘硬化的小囊状透亮区,关节内 游离体。
关节边缘骨质增生
髋关节退行性变 髋臼变窄,双侧股骨头半 脱位。骨性关节面不连续,囊变。关节间 隙狭窄。持重面硬化。左侧髋臼处有游离 骨块。
脊柱:小关节的上、下关节突变尖, 关节面骨质硬化、间隙变窄, 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可连成 骨桥,椎间盘钙化及真空现 象,许莫(Schmorl)结节。
骨关节常见病
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赵福群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理
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
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等。
诱因: 外伤,局部感染和全身性疾病等。 途径: 化脓菌经骨内营养动脉的细小分支到达
干骺端的毛细动脉,180度转弯后进入静脉窦,此 处血流缓慢,细菌易于停留形成营养动脉的栓 塞,造成大块骨坏死。
X线表现
早期:皮下脂肪层密度增高,有粗大网
状结构。肌间隙模糊或消失。 脓肿所 在部位密度增高。
后期:首先在干骺端出现局限性早期
骨破坏。继而形成散在不规则的骨小 梁破坏区。骨膜反应出现在骨皮质周 围,为一层中等密度的新生骨,与骨 皮质平行。死骨形成。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
男,六岁。右股 部肿痛,发热四天。
演变: *脓肿局限化。 *骨膜下脓肿形成。 *沿骨髓腔蔓延整个骨干,形成 全骨骨髓炎。
*可经关节囊内的骨皮质蔓延至
关节囊, 形成化脓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
发病急,高热,寒战等脓血症或菌血症 的中毒症状。 少数病人有肺脓肿和化脓性心包炎症状。 患肢疼痛,肌肉痉挛,邻近关节屈曲。 局部红、肿、热、痛。骨破坏期,患处 有明显波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