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虫害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螟虫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粘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O.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 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对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洒。(4)负泥虫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一旦发生,常减产10%左右。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2、水稻病害 (1)稻瘟病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主要稻瘟病的识别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好几种类型,但主要是慢性型奉。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

稻飞虱的危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稻飞虱的危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稻飞虱俗称蠓虫,在田间常与稻叶蝉混合发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危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3种。近几年来全国稻飞虱危害时有发生,少数地区达到大发生程度。近两年上海市稻飞虱发生也较重,对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影响。2005年“麦莎”和“卡努”台风过后,上海市稻田遭受自[987年以来最严重的稻飞虱虫灾,市政府和全市科技人员展开了一场“虫口夺粮”大战,基本完成了粮食生产任务,确保了粮食安全。2006年8月29日后,受气流影响,大量稻飞虱迁飞至我市.上海市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褐飞虱迁入峰,使田间亩虫量、卵量迅速上升。每年此时我市水稻正值扬花灌浆期。具有稻飞虱所需的最适食料,大量迁入的稻飞虱如不有效控制.会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关键字:危害特征稻飞虱水稻生产防治粮食安全扬花灌浆期上海市白背飞虱 为害特点: 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的稻株干枯。严重时颗粒无收。 形态特征:褐飞虱:成虫有长、短两种翅型。长翅型体长3.6-4.8mm,前翅端部超过腹末;短翅型雌虫体长4mm,雄虫约2.5mm,前翅端部不超过腹末;体色分为深色型和浅色型;前者头与前胸背板、中胸背板均为褐色或黑褐色;后者全体黄褐色,仅胸部腹面和腹部背面较暗。卵呈香蕉状,产于叶鞘或叶片中脉组织中,卵粒前端“卵帽”排列成整齐的-行;卵初产时乳白色,半透明,后前端出现红色眼点,近孵化时淡黄色。若虫共5龄,腹背斑纹和翅芽也是区分各龄若虫的主要特征;1-2龄若虫腹部背面有淡色“T'’型斑,均无翅芽;1龄若虫后胸后缘平直,2龄若虫后胸两侧略向后伸;3-5龄若虫腹部第四、五节各有-对较大的淡色斑,第七至九节淡色斑呈“山”字型;3龄若虫中后胸开始有明显翅芽,呈“八”字型,但前翅芽末端不达后胸后缘;4龄若虫翅芽更明显,前翅芽末端伸达后胸后缘;5龄若虫前翅芽末端伸达腹部第三至四节,前后翅芽末端彼此相接或前翅芽伸过后翅芽;低龄若虫体色淡,呈灰白色或淡黄色;高龄若虫有浅色型和深色型两类,前者体色灰白,体上斑纹较模糊;后者黄褐色,斑纹清晰。灰飞虱:长翅型雌虫体长3.3-3.8mm,短翅型体长2.4-2.6mm,浅黄褐色至灰褐色,头顶稍突出,长度略大于或等于两复眼之间的距离,额区具黑色纵沟2条,额侧脊呈弧形;前胸背板、触角浅黄色;小盾片中间黄白色至黄褐色,两侧各具半月形褐色条斑纹,中胸背板黑褐色,前翅较透明,中间生1褐翅斑。卵初产时乳白色略透明,后期变浅黄色,香蕉形,双行排成块。末龄若虫体长 2.7mm,前翅芽较后翅芽长,若虫共5龄。白背粉虱:长翅型雄虫体长3.2-3.8mm,浅黄色,有黑褐斑;头顶前突,前胸、中胸背板侧脊外方复眼后具1新月形暗褐色斑,中胸背板侧区黑褐色,中间具黄纵带,前翅半透明,端部有褐色晕斑;翅柄、颜面、胸部、腹部腹面黑褐色。长翅型雌虫体多黄白色,具浅褐斑。卵新月形。若虫共5龄,末龄若虫灰白色,长约2.9mm。 发生规律: 褐飞虱:海南-年发生12-13代,世代重叠常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广东、广西、福建南部1年发生8-9代,3-5月迁入;贵州南部6-7代,4-6月迁入;赣江中下游、贵州、福建中北部、浙江南部5-6代,5-6月迁入;江西北部、湖北、湖南、浙江、四川东南部、江苏、安徽南部4-5代,6-7月上中旬

水稻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

水稻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 一、稻飞虱分布 3种稻飞虱在我国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褐飞虱:为偏南方种类,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害严重。白背飞虱:为广跨偏南方的种类,为害性仅次于褐飞虱。灰飞虱:为广跨偏北种类。 二、稻 飞虱的习性1、群集性:稻飞虱有群集为害特性,田间为害常可见点块状集中为害中心,严重时出现黄塘、冒尖穿顶等明显特征。2、趋荫蔽嫩绿性:飞虱喜湿润凉爽环境栖息,故而在田间荫蔽、经常有水、生长嫩绿的田块飞虱发生较重。株形紧凑、香稻品种(美香占、早香一号等)较易招飞虱。3、迁飞性:飞虱具有随风力随行远距离传播的迁飞特性,尤其是褐飞虱、白背飞虱这种具有候鸟般远距离迁飞的,更是随周年气温的变化南北迁飞4、趋光性:飞虱在夜间有较强的趋光性,尤其在夏季傍晚夜幕临近时,飞虱活动很活跃,开过夜车的人深有体会,每当夜幕临近时,车灯总能吸引虫子过来。

三、稻飞虱为害特点1、稻飞虱主要以成虫、若虫在稻株基部吸吮汁液。破坏稻株营养,进而阻塞水稻输导组织,出现黄塘、穿顶冒尖、枯槁倒伏、分泌蜜露而形成烟霉、空瘪粒增加,带毒的灰飞虱还会传播病毒病。2、一般纹枯病发生重的田块更易诱发飞虱为害。3、抱卵量大。雌虫每只产卵150---300粒不等,有的可产500-800粒,短翅成虫多的产卵上千粒,所以短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预示飞虱将大暴发。4、飞虱是累积暴发为害。如果前期不做好防控,任其发展,当田间基数足够大,产卵量则呈几何数增长,成、若虫高峰易暴发成灾。

四、稻飞虱防控技术稻飞虱的防控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压前控后,绿色防控”的方针。 1、预防用药:生产实践中根据田间稻飞虱优势种群类别和发生程度来选用高效对应农药防治用药,预防可以用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等烟碱类药剂。 2、暴发用药:当田间虫量较多呈暴发态势时,就应速效与持效药结合使用,才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虫口基数,减少损失,如用毒死蜱+吡蚜酮、吡蚜酮和烟碱类复配剂,同时添加助剂提高杀虫效果。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 一、主要病害 1.水稻稻瘟病 1.1发病原因 长期灌深水和稻田过分干旱以及氮肥施用过多等都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 1.2发病特点 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稻瘟病的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水稻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1.3防治方法 首先要做好种子处理,1%的石灰水浸种或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24小时催芽,然后将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1:500的比例兑好,将稻秧浸入药液中30s后取出栽插。对水稻叶瘟病可以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喷洒。 2.水稻纹枯病 2.1发病原因 稻秧密植、氮肥施用过量以及稻田灌水过多、过频是导致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2发病特点 水稻纹枯病呈现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斑块。多在分蘖盛期和末期至抽穗期发病,其中抽穗期前后发病最为猛烈,水稻纹枯病主要侵害叶子,严重时可危害穗部以及茎秆部。 2.3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防治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种植的时候基肥要施足,抽穗时要追肥,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以及锌肥的配合施用。施药不宜过早或过迟,最好在拔节期以后、抽穗期以前。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250 mL/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500 mL/hm2,对水750~1050 kg/hm2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孕穗至齐穗期是水稻纹枯病的重点防治时期,应在稻株的中下部喷施药剂。

3.水稻条纹叶枯病 3.1发病原因 灰飞虱传播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3.2发病特点 水稻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条斑。发病早的植株会枯死,发病迟的则抽穗不良,病株分蘖减少。 3.3防治方法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主要是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及时清理秧田、切断病毒的传播源。当发现发病可用36%三氯异氰尿酸375~450 g/hm210%加吡虫啉300 g/hm2防治。 二、主要虫害 1.水稻螟虫 1.1害虫特征 水稻螟虫分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1.2危害症状 螟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白穗。 1.3防治方法 用13.5%钻心炮乳油1350 mL/hm2或15%雷钻乳油1 350 mL/hm2,或13.5%决斗乳油750 mL/hm2喷雾。 2.稻飞虱 2.1害虫特征 俗称“蜢子”,白背飞虱及褐飞虱比较常见。 2.2危害症状 白背飞虱以危害水稻的前期生

最新整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docx

最新整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一、概述 近年来,由于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抛秧和旱育秧等新型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优质但抗病虫性差的品种大量种植,以及气候变暖等有利于病虫发生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发生面积大、为害重,偏重年份发生频率高,单是稻纵卷叶螟年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35~50左右,虽经大力防治仍造成较 大的粮食损失,对粮食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同时,由于在水稻螟虫等病虫害防治中,过度依靠化学防治和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稻田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田间天敌种群数量减少,自然控害能力弱,且致使病虫害对部分药剂产生严重抗药性,还造成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影响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县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特点,在全县开展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全县综合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有效地遏制水稻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为害,确保粮食增产丰收。同时,通过推广应用综防先进适用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选用对口、安全的农药制剂,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高效。为组织好综合防治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下半年全县实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面积3万亩,辐射面积15万亩。~每年全县实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面积10万亩,辐射面积60万亩;示范区内病虫为害总损

失率控制在5以下,螟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通过推广应用综防适用先进技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增加田间天敌种群数量,稻谷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为我县建立一批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创建无公害稻米品牌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开展综防示范,使农民更快地掌握植保适用新技术。(各乡镇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县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刘次邻局长任组长,庞惠广副局长和县测报站何元密站长任副组长,成员:杨廷策、李益超、韦德明、张逸宁、朱韵辉、钟祖梅、李祥生。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何元密兼任。示范区的日常工作由杨廷策和李益超负责。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并报县农业局备案。 2、抓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综防工作展开。乡镇农技部门在抓好病虫害田间调查和防治指导的同时,都要建立综防示范片,确定专人负责,真正落实好此项工作。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应用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水平。各乡镇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举办有关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病虫害发生规律、农药安全使用、综合防治技术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农民掌握和丰富科技知识。 4、印发技术资料,将综合防治技术资料编印分发到各农户,且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在示范区内,做到每户一份“明白纸”。同时,通过电视预报、大字报、墙报等形式将综合防治技术告知农民。

浙江省2006年防治水稻稻飞虱用药意见

浙江省2006年防治水稻稻飞虱用药意见 2005年我省晚稻褐飞虱的大发生,褐飞虱对主要防治药剂吡虫啉产生高度抗药性是重要原因之一。据南京农业大学农药系2005年10月份对我省送测褐飞虱测定结果,抗性倍数在300倍以上,为极高水平。广西农科院2006年4月对广西褐飞虱虫群(我省主要虫源地)的监测结果:对吡虫啉抗性308.44倍,对噻嗪酮抗性10.65倍,表明褐飞虱对吡虫啉仍为高度抗药性。 鉴于今年我省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有大发生趋势,褐飞虱对主治药剂的抗药性现状,以及当前主要防治稻飞虱药剂对不同种类和虫龄稻飞虱控制效果,为有效防控稻飞虱危害,科学合理选用化学农药,特制定以下用药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药剂防治策略 根据今年稻飞虱有大发生的趋势,为了有效控制以稻飞虱为主的水稻病虫发生危害,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和降低防治成本,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治前控后”(治3压4控5)的防治策略,以争取防治主动。 二、用药方案 1.单季稻和连作晚稻前期白背飞虱的防治。由于目前吡虫啉和噻嗪酮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因此,对于以白背飞虱占绝对多数单季稻和连作晚稻地区,防治药剂可选用高含量的吡虫啉单剂,如25%博得、25%先净、25%值得、75%艾美乐等,也可选用

噻嗪酮,如25%扑虱灵、25%稻虱净、65%格虱去等,亩用量应适当提高,有效成份建议吡虫啉4-5克/亩,噻嗪酮12-15克/亩。 2.前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或以褐飞虱为主单季和连作晚稻稻飞虱的防治。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选用噻嗪酮防治,对于田间有一定数量的高龄若虫稻田,可在防治中加异丙威,速灭威等氨基甲酸酯类药剂,也可使用噻嗪酮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复配制剂,如25%速扑灵、25%好虱灵、30%速虱灵等,并适当提高亩用药量。 3.4代褐飞虱的防治。由于这一代褐飞虱的田间虫群数量对5代稻飞虱的发生程度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通过有效控制措施将其田间虫量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每丛1-2只)。对于田间虫龄相对比较整齐的稻区,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选用噻嗪酮或噻嗪酮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复配制剂,并适当提高用药量;对于田间虫龄不太整齐的稻区,可选用5%锐劲特SC40-50毫升/亩;对于田间褐飞虱高龄若虫或成虫较多的稻田,可在上述配方中加40%毒死蜱80毫升/亩。 4.单季和连作晚稻主害代褐飞虱的防治。此时由于前期的防治田间虫量差异较大,需要进行达标防治,对于孕穗期每丛超过5只、齐穗灌浆期每丛超过8只的稻田进行防治。防治药剂和方法同4代褐飞虱防治。 5.单季和连作晚稻生长后期稻飞虱的防治。对于因前期失治和漏治,且田间虫量很高,乳熟期每丛超过15只,离收获期不到15

水稻、小麦等病害及防治

不能复制,题目总是可以的吧。我们把题目记住之后,在搜索引擎的框框里输入:site :https://www.360docs.net/doc/5f18272959.html, +题目 【site命令是指在制定的网站里搜索,加号也是要的,如果嫌输入加号麻烦,可以用空格代替。】 如搜索android+论文,输入:site:https://www.360docs.net/doc/5f18272959.html, android+论文(中间有空格) 江苏省植物保护站2011年3月7日印发 附件: 十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方案 一、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 1、关键技术 ①种植耐病品种。因地制宜种植扬麦、宁麦、镇麦等耐病品种,压缩高感品种种植。 ②化学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药肥混喷”的防治策略。一是适期用药。病害中等及以下流行年份,把握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用药;病害偏重以上流行年份,高感品种防治适期提早至破口期。二是选用对路药剂。推广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等单剂及其复配剂,药剂中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亩有效用量分别不少于25ml、15ml、25ml、40g;病害偏重以上流行年份,在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频率高的地区,应限制使用多菌灵。上述药剂施用同时,可加入适量生化制剂如强力增产素、丰产灵、植物活力素、磷酸二氢钾等任一种,药肥混喷,保粒增重。三是正确开展防治。亩兑水量手动喷雾不少于50㎏、机动弥雾不少于20㎏,病害偏重以上流行年份至少防治2次,间隔5-7天。 2、推广区域及规模 推广区域为全省各小麦产区,推广规模1800万亩。

二、玉米粗缩病防控技术 1、关键技术 坚持走调整播期避病和种植耐病品种、药剂防治灰飞虱相结合的路子。 ①调整播期。选择安全播种期,避开玉米感病叶龄期,种植春玉米或麦茬玉米,不种半夏玉米,使玉米感病敏感叶龄错开一代灰飞虱成虫传毒高峰期。春玉米播种要确保5月下旬灰飞虱迁移扩散前可见叶龄达7-10叶以上,夏玉米在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以后播种。 ②推广耐病品种。推广苏玉19、苏玉10号、华单1号、农大108等耐病品种。 ③药剂防治灰飞虱。选用吡虫啉、吡蚜酮、丁硫克百威等药剂拌种防止玉米苗期灰飞虱传毒;选用吡蚜酮、异丙威、稻丰散、敌敌畏等药剂叶面喷雾防治灰飞虱。 2、推广区域及规模 推广区域为沿海、沿江与淮北玉米产区,推广规模400万亩。 三、玉米螟防控技术 1、关键技术 ①农业防治。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集中处理以压低越冬虫源;压缩春夏玉米混种面积,减少转移为害。 ②生物防治。以菌治螟,以白僵菌粉、Bt拌炉渣或细土于新叶末期灌心,或用Bt喷雾。 ③化学防治。以心叶末期药剂灌心为主,穗期喷雾对穗部保护为辅。使用毒死蜱、辛硫磷、甲维盐、溴氰菊酯等灌心。 2、推广区域及规模 推广区域为沿江、沿海与淮北玉米产区,推广规模300万亩。 四、水稻病毒病防控技术 1、关键技术 坚持“抗、避、断、治”的防控措施。 ①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推广徐稻3号、徐稻4号、淮稻9号、南粳46等抗条纹叶枯病良种;黑条矮缩病重发区,压缩武运粳21、华粳6号、淮稻5号、6号、Ⅱ优系列等高感品种种植面积。条纹叶枯病与黑条矮缩病混发区,选用高抗

水稻常见病虫害

水稻重要病虫害的防治 ?一、水稻病害 ? 1.纹枯病(三病之一) ? (1)症状:起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斑纹,似云彩状。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或灰褐色。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稻穗受害变成墨绿色,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当田间湿度大时,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病部菌丝集结成菌核,容易脱落。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在稻田土壤里或稻行、杂草中越冬。 当温湿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长出菌丝, 直接侵入叶鞘,病斑不断扩大蔓延,病 部的菌丝体集结形成菌核,落入水中, 随水流扩大传播。水稻生长前中期,病 害主要在稻株基部叶鞘横向扩展。抽穗 以后,在温湿条件适宜情况下,病害很 快向上面的叶鞘、叶片侵染扩展。大水 稻生长的一生中,分蘖期、孕穗期至抽 穗期抗病能力降低,病菌侵染最快。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彻底清除稻田周围杂草,以消灭野生寄主。2、病稻草发杂草要经过高温堆沤腐熟后,才能作肥料施用。 ?化学防治:亩用20%井岗霉素粉剂25--50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ml,加水50千克喷雾。富士一号

2. 稻瘟病(三病之一) ?(1)症状:为害水稻各部分,在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 1.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2.叶片斑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近圆形或椭圆形;二是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坏死线向两头延伸。3.茎节病斑 呈黑褐色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后整个节变黑色坏死。4.穗茎病斑 常在穗茎上发生淡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5.谷粒病斑 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

水稻病虫害复习题

水稻病虫害复习题 一、填空 1.稻螟虫在国内发生为害的主要有()()()。 2.稻螟虫均以幼虫钻蛀水稻茎杆为害‘造成()和白穗。 3.三化螟以()在()内越冬;二化螟以()在稻桩()及杂草中越冬。 4.三化螟初卵出的蚁螟,可使水稻苗期受害,造成()。破口抽穗的稻株受害,造成()。 灌浆后期受害,造成()。 5.()事影响三化螟发育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温度满足的条件下,湿度主要影响()。 6.三化螟在春季雨水()的年份,发生数量()。为害()。另外,秋季季节性寒潮到来()或者()对三化螟发生也有利。 7.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对蚁螟的侵入、()、生长发育、()都有影响,期中()、()最易为蚁螟侵入为害。故称危害生育期。当蚁螟()期与水稻的()期相吻合。三化螟发生重为害甚大。 8.二化螟可使水稻分蘖期受害。造成();在()期受害,则造成白穗;灌浆至乳熟期受害,则形成()和虫伤株。 9.稻纵卷叶螟一幼虫()为害。幼虫在苞内刮食()留下一层透明表皮,呈现()。在()期至()期为害。 10.稻纵卷叶螟在适温度为(),相对温度为()以上。 11.稻飞虱俗称()。常见危害水稻的以()为主,其次为()和(),均属()目()科。 12.褐飞虱成若虫均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对生长()()的稻田有趋性。

13.稻瘟病按发生时期五部位不同。可分为()()()()()。 14.叶瘟可分为()()()()四种类型。 15.稻瘟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在病稻草和()上越冬。 16.纹枯病菌主要以()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和()在病稻草()及其他寄主上越冬。 17水稻纹枯病用药最好掌握在病害由()自()的转折阶段进行。 18.稻白叶枯病主要危害()。一般可分为()()()()(). 19.稻白叶枯病的初侵染源新稻区以()为主。老病区以()为主。 20.水稻纹枯病叶鞘发病现在近水面处出现()状小斑。后扩大成椭圆形并相互联合成()。病斑边缘()中央()。叶片发病似被()。 二.判断并改错 1.稻白叶枯病事细菌性危害。 2.稻白叶枯病在暴风雨袭击或洪涝之后,病害往往在几天之内成灾。 3.稻白叶枯病在湿度大时,病部可出现向萝卜籽大小的菌核。 4.山区和沿海稻区雾多,露重,少光照,稻瘟病不经常发生。 5.褐飞虱主要危害秧田期和分蘖期的稻苗。 6.白背飞虱取食范围比褐飞虱广。 7.稻纵卷叶螟在早、中、晚稻混栽地区,繁殖率和成活率相应提高,发生量大。 8.一般粳稻稻纵卷叶螟的虫量大于籼稻。 9.灰飞虱是三种稻飞虱中发生为害最早的一种。 10.早稻很少发生苗瘟。

水稻主要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防治病虫害是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提高产量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危害我地水稻的病虫害种类繁多,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等,害虫至少在40种以上,食根、食叶、蛀茎或吸食汁液,并能传播病毒病。 (一)、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水稻生长期叶瘟发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由于危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和穗颈瘟危害最大。 1、苗瘟:苗期发病,一般病斑不明显,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湿度大时基部病斑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2、叶瘟:秧苗三叶期至穗期发生,叶部病斑常因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形状、大小和色泽有所不同。分为: ①慢性型:初生褐色或暗绿色小点,后扩大成梭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背面产生灰色霉层,病斑扩散较慢。 ②急性型:发生条件适宜,感病品种叶片产生暗绿色,近圆型至椭圆形病斑,两面均有大量灰色霉层,急性型病斑出现是此病大流行的预兆。 3、穗颈瘟:初生褐色小点,后扩展使穗颈整段变褐色或灰褐色,发病早而重可造成白穗,发病晚秕谷多,产孢量大和天气持续多雨时,包在叶鞘内的穗轴也能发病而整段变褐。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N、P、K配合施用,适当选用含硅酸的肥料(草木灰),避免后期氮素过多,冷浸田注意增施磷肥;合理排灌,适时晒田改善田间小气候等。 3、药剂浸种。 4、药物防治。根据测报和田间检查,重点施药保护感病中心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叶瘟初发期及早喷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田喷药保护,但是田间喷药重点应是危害较重的穗颈瘟。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各喷一次,可选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50公斤喷施。 (二)、纹枯病:此病在我地发生较为普遍,轻者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秕谷,重者不能抽穗或引起倒伏,甚至植株腐烂枯死。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茎杆,形成云形状大斑,常因叶鞘组织破坏,水分、养分受阻而叶片枯死。 病害的发生发展:病害主要以菌核落入土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浸染来源,菌核生活力很强,存活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漂浮水面,插秧后粘附在稻株上产生菌丝浸入,水稻生育期间,由菌丝形成第二代菌核,靠水流传播再浸染。 发病条件: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受菌核基数(历年重病田越冬菌核量大,初期发病较多);气象条件(高温高湿,7、8月份高温雨季,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水肥管理(长期深水淹灌,稻丛间湿度大,而且土壤通气性差,降低抗病性,根系生长不良,偏施氮肥,过度密植,通风透光差发病越重。)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大田整耙后,菌核常被风吹集到田边,应打捞“浪渣”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病稻草不能还田,并铲除田间杂草。

最新抓好水稻稻飞虱防治工作通知

抓好水稻稻飞虱防治工作通知 今年稻飞虱迁入我镇时间早、峰次多,经过其在田间的多代繁殖和外地迁入,加上“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气候条件,目前我区田间稻飞虱虫量高,尤以一季稻发生重。据区植保站在各地调查:一般百丛虫量为800—2000只,高的达3400—5000只,是近几年来量重的一年。当前水稻和天气非常有利于稻飞虱发生与繁殖,形势较为严峻。如防治不力,将造成一定面积水稻穿顶死稿,部分田块甚至绝收。各地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农民进行防治,以确保一季稻丰产丰收和二晚的正常生长。为此,特作如下紧急通知: 1、各村委会、茶场领导要亲自抓,要把有效歼灭水稻稻飞虱及其它病虫害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同时要及时组织、督导农民进行防治。 2、村干部要及时深入田间地头,摸清每一村组田间发生情况,有针对性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切买当好领导的参谋,制订当地有效防治方案,把稻飞虱等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 3、各村要充分利用各种为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着重把病虫害防治时间、方法、药剂宣传好。要使农民懂得如何防治病虫害。 4、选用对路农药和有效防治方法:药剂是否对路,方法是否得当,是决定稻飞虱防治好坏的关键,不管哪种方法,都要尽量使药剂触及到栖虑、在稻株基部的稻飞虱。最有效方法有以下两种:(1)亩用10%吡虫啉类农药30克加⒛%叶蝉散乳油100克兑水60公斤以上喷雾,喷雾时务必将水稻分成1米一厢,把稻株向两边压,便于喷头伸在下面将药液喷在基部,喷药后田间保持寸水2—3天。(2)亩用80%敌

敌畏⒛0—250毫升拌细砂或细土15-20公斤撒施,于晴天中午撒施效果更佳,5天后再撒一次。 5、镇政府要加大对假劣农药的打击力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另外,今年我镇部分村三化螟严重发生,防治不力的田块出现了白穗,希望各村要注意一晚中迟熟及二晚早熟品种的螟虫防治,在水稻破口到齐穗期间进行打药,切实做好螟虫防治工作(具体药剂见区植保站《病虫情报》第十、十一期)。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稻瘟病、水稻二化螟、稻粒黑粉病、稻飞虱、稻蓟马、纹枯病是杂交制种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其中:稻瘟病、二化螟、稻粒黑粉病危害重,防治难度大,防治技术性强。若防治上稍有闪失,损失十分严重。总结近4年杂交制种水稻病虫防治的经验,提出如下制种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一、实施浸种技术,减轻秧田病害发生用25%使百克2000倍液浸种24小时,可有效预防或减轻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二、秧田期病虫防治方法秧田期主要防治烂秧,稻蓟马、一代化螟、稻瘟病等病虫。 1.防治烂秧死苗的方法。在发病初期或寒潮到来前用95%绿亨1号5克加万佳丰8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防治效果好。 2.稻蓟马防治方法。当秧苗叶尖初卷时,用20%百福灵4克,兑水12公斤喷雾。 3.一代螟虫防治方法。在5月20日-25日,用30%植求40毫升,兑水15公斤手动喷雾。 4.秧田期叶瘟防治方法。在4月下旬或发病初期,用40%特瘟杀40毫升兑水10公斤手动喷雾,在秧苗移栽前3天,用75%瘟福20克,兑水15公斤手动喷雾。 三、本田期病虫防治方法 1.稻瘟病防治方法。在叶瘟发生初期,亩用40%特瘟杀85毫升加75%瘟福20克,在破口初期和齐穗期,亩用40%特瘟杀85毫升加75%瘟福20克,兑水40-45 公斤手动喷雾,或兑水10公斤机动喷雾。 2.水稻螟虫防治方法。在5月25日至6月5日或移栽后5天,亩用80%锐劲特2克加30%植求50毫升,兑水30公斤手动喷雾。在水稻破口初期,亩用30%植求100毫升,兑水40―45公斤手动喷雾。 3.纹枯病防治方法。在7月上、中旬或破口初期,亩用20%井岗霉素粉45克,兑水40-45公斤手动喷雾,或兑水10公斤机动喷雾。 4.稻飞虱防治方法。在7月上、中旬或水稻破口期,亩用20%百福灵12克兑水45公斤手动喷雾,或兑水10公斤机动喷雾。 四、稻田杂草防除方法在秧苗移栽大田后5-7天,亩用53%抛秧星30克加苄磺隆15克,拌细土15公斤撒施,施药后保持浅水层3-5天。

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

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 (1)恶苗病 症状识别:此病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 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不久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苗稀少,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几个茎节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茎,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褐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剥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壮菌丝体。以后茎秆逐渐腐朽。 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此病是由种子传播为主的循环病害,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和做好种子处理是防治关键。 ①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留种田及附近一般生产田,发现病苗或病株应及时拔除,以防传播蔓延留种田,应单收,单打,单贮。 ②种子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处理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种子消毒常用的药剂与方法有:25%施保克乳油25mg,加0.15%天然芸薹素20mL,加100L水混配,可浸100kg水稻种子,温度10~15℃,浸种7~5d,温度16~20℃,浸种4~3d,温度20~25℃,浸种3~2d,每天要搅拌3次,取出直接催芽;、一般浸种水位应超出种子10cm,每天早,中,晚各搅拌一次;种子消毒还可用25%使百克10g或20%菌威10g或25%恶苗克星10g,5000倍液浸种40kg,浸种7d,防治效果也很好。 ③拔除病株:在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连根拔除深埋,病稻草及早烧掉,防止传播蔓延。 防止种子和稻苗根部受害,防止伤口形成是减少病菌侵入的关键;种子催芽不能过长,以免播种时伤根,育苗期要防止缺水受旱损伤稻根,拔秧前要先灌水湿润,以防损伤秧苗根部,增加病菌浸染机会。 (2)立枯病 症状识别: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茎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有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叶枯多发生于幼苗3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可出现成片变青绿枯死。 防治方法: 该病为土壤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因此,进行土壤消毒是防治的关键。 ①床土配制与土壤消毒:选地势高和地面平坦的地方做苗床,床土要选有机质高,肥沃,疏松,偏酸性土壤,如土壤酸度不够,可采取调酸措施。防止播种过密,覆土过深为了消灭土壤中多种病原真菌,应用如下药剂进行土壤消毒,3%育苗灵水剂,每平方米用15~20mL,加水3L喷雾;30%土菌消水剂,每平方米3~4mL加水3L喷雾;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用1.3g,加水3L喷雾无论用那种药剂,配成药液后,用喷壶反复均匀浇洒床土2~3次,方可达到彻底消毒灭菌的目的。 ②育苗床要浇透水,做到见绿即通风炼苗,防止徒长,控制苗床温度在25~28 ℃,提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 术(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施肥量的增加,产量的上升,水稻病虫害也日趋严重,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威胁。目前我区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防治上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单纯的化学防治有三大弊病:一是破坏生态平衡,诱导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使水稻病虫害越来越严重。二是污染粮食、土壤、水源等,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三是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一、防治措施 依靠农业防治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蔓延的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配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将各种病虫害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 (一)农业防治 1、推广抗病品种 稻瘟病的防治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 2、秋耕泡田 秋耕要达到耕深20om左右,耕匀、耕细,不重耕、不漏耕,把越冬的二化螟和纹枯病菌核深埋地下。春季泡田时保持地面有水层15天以上,水平地后田间保持5一10cm水层10天左右,让风把漂浮在水面上的纹枯病菌核吹到地边、地角,人工捞出堆积路边晒干烧掉,可以消灭越冬二化螟和纹枯病的90%以上。 3、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使水稻生产健壮,增强抗病虫能力。 4、合理稀植与科学灌水 水稻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与田间空气湿度密切相关。据调查,田间相对空气湿度在90%左右时,有利于稻瘟病、纹枯病菌核的萌发,菌丝的生长,饱子的散发和再侵染。也有利于稻飞虱卵的孵化,以及卷叶螟、稻苞虫幼虫的成活和生长。田间相对空气湿度在80%左右时,则对上述病虫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如果田间相对空气湿度90%左右时,稻飞虱卵的孵化率为8。%一83%。相对空气湿度80%时,卵孵化率只有5%一10%。合理稀植和干湿灌水能降低田间空气湿度。合理稀植指大穗型品种公顷穗数345一375万,中穗型375一405万,小穗型405一435万,最多不超过450万穗。当公顷茎孽数达要求穗数的80%时开始烤田,使成穗率提高到80%左右,减轻了无效分孽和小穗对田间

水稻常见病虫害【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稻瘟病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流行最广、为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寄主范围是水稻、小麦、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从病稻草上传人稻田中侵染为害。病菌传播主要靠风传播,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天气转暖,又有雨淋的情况下,越冬病菌会大量复苏、增殖,从堆在田边的病稻草上转移到水稻植株上为害。 防治方法:①选用良种,种植抗病品种,多组合合理搭配。②种子消毒杀菌,1千克种子用三克20%三环唑浸种24小时。③加强栽培管理。④药液浸秧,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浸秧,或40%稻瘟灵乳油,亩用100毫升或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对欢60千克喷雾。穗颈瘟预防,孕穗破口期用75%丰登可湿性粉剂亩用25~30克或20%三环唑100克,叶瘟治疗,用稻瘟类农药防治。 2、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

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丛现象。折断病株茎基部,用手挤压断口处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 防治方法:①选择抗病良种。②培育无病壮秧。③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以后看苗补肥,不要偏施或过迟施用氮肥,同时要浅水勤灌。④药剂防治:一是发病早期,每亩撒施1:3的草木灰及石灰粉,连续撒施几次:二是每亩用10%的杀枯净0.3~0.3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立枯病立枯病一般发生在水稻苗期,导致水稻死苗。立枯病引起的病苗多在2~3叶期,发生部位在秧苗基部,叶片先停止吐水,随后心叶萎垂卷缩,全株逐渐枯黄,病秧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灰黑色的霉状物。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多福粉,或50%福美双浸种48小时可预防立枯病:发病时用1:1:250的波尔多液喷洒进行防治。 4、稻飞虱 俗称“蜢子”,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比较常见的有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

水稻主要病害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水稻主要病害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在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土壤、水稻品种、施肥等因素,水稻病害时有发生,苗期主要病害有恶苗病、立枯病、青枯病,成熟期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胡麻斑病、叶鞘腐败病、褐变穗病。现将其主要症状和防治技术叙述如下: (一)苗期病害 1、恶苗病 这种病害就是农民平时所说的“公稻子”,是危害较重的苗期病害,发生严重时,个别品种发病率高达50%,使田间基本苗数大减,影响产量。 (1)症状 水稻发生恶苗病后,最典型症状就是徒长型恶苗,在秧田、本田都可以看到,播种后不久,就出现病株颜色淡黄,生长细长瘦弱,常枯萎死亡,没有枯死的病苗也会比健苗高出l/3,叶和叶鞘都细长,并且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差。在本田,插秧后病株仍生长较快,节间明显伸长,节上并且出现倒生根,植株颜色较淡,叶片较正常植株窄,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状物,后期会变成淡红色,有的时候会出现黑色的小点。发病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也较小,并且谷粒也很少,或者根本不结实,生育后期病菌可侵染稻粒表面,在谷粒表面形成浅红色霉层。 (2)防治技术 ①由于恶苗病主要是以种子传播的,所以在选种时要选用无病种子,具体措施是:不要在发病田及发病田附近的稻田留种,要到正规单位去购种。 ②严格进行种子消毒,目前常用的药剂主要是使百克(25%咪鲜胺乳油)或用25%施保克乳油14毫升加4.2%二硫氢基甲烷乳油20毫升浸100公斤种子,药液浸种时必须注意的是液面一定要高出种子层面15~20厘米。而且药量要足:浸种时间要达到7天,要多翻动。 ③不管是在秧田还是本田,发现病株应及时拔掉,防止扩大侵染。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能随便乱扔,可集中高温堆沤,严重的火烧。 2、立枯病 此病属于真菌性苗期病害。一般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气候失常(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苗期管理不当(土壤黏重、偏碱、播种过早、过密、过厚),种子受伤、受冻、浸种过长、活力差等条件,有利于此病发生。 (1)症状 秧苗枯黄卷缩,茎基部有红褐色病斑,逐渐枯萎烂死,用手拔苗时,茎基部与根脱离,容易拔断,最先是一簇一簇发病,农民称其为“麻雀窝”或“圈圈病”,逐渐波及整个苗床。后期受害主要表现心叶枯萎卷缩,茎基部软化腐烂,全株变黄色、枯死,病苗基部多生有红褐色霉状物。 (2)防治技术 ①床土要调酸,主要是使用调酸、消毒、杀菌壮秧剂达到调酸、消毒、杀

水稻病虫害防治手册

水稻病虫害防治手册 一、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 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 (一)稻飞虱:稻飞虱是近年来连续严重爆发的水稻害虫,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以及稻飞 虱的迁飞危害,防治需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穗前治虫保苗,压低虫口基数,防后期上穗为害的防治策略。 防治措施:撒种时稻谷用5% 锐劲特悬浮剂加水拌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大田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加强测报及田间调查,监测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在主害代的低龄若虫盛期,以1% 灭虫清(阿 维菌素)悬浮剂(40—50 )亩喷雾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百丛稻株虫口>1000 头时开始选用吡 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例如可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亩兑水37.5 喷雾。施药时要连片联防,必要时要出动机防队进行大面积范围统防统治,降低虫源,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二)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要坚持“以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科学用药为关键,压低基数与控制危害相结合的”综合治螟策略。及时做好螟虫冬前与冬后残留情况的调查:在发生期间,做到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田 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查虫情与查苗情相结合;准确掌握螟虫发生动态。 防治措施:为及时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密切注意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测报灯下出现高峰日或是田间蛾量急剧上升时,应及时分析发布预报,提出防治适期,做好防治宣传指导,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便掌握有利时机,组织农户开展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防治稻纵卷叶螟必须抓住幼虫孵化后未卷苞之前施药。在分蘖期百丛幼虫量> 50 头,孕穗期百丛幼虫量时 > 30头时要及时防治,抓住虫卵孵化盛期进行施药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在主害代2 龄幼虫盛期(大量叶尖被卷)时可选用下列内吸性强、能杀虫杀卵的药剂进行防治: ①杀虫双+敌敌畏,②巴沙+敌敌畏,③杀虫双+吡虫啉,④阿维菌素素+毒死蜱,⑤阿维毒死蜱。 (三)水稻螟虫。水稻螟虫的防治要坚持“狠治第一代螟虫,挑治第二、三代重治穗期保丰收” 的治螟策略,做好冬前与早春基数调查,重视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加强预测预报以准确掌握螟虫发生消长动态,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水稻螟虫危害。防治措施:第一代螟虫的防治重点是中稻秧田和早稻大田,特别是中稻秧田,因秧苗较矮小,容 易看到螟蛾和查到卵块,同时秧田有多种害虫,可以混合兼防。起到减少一代螟虫危害,压低二、三代虫源的明显作用。在开展预测预报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喷药防治田块对三代螟虫进行防治。在螟蛾发生盛期,对田块进行调查,确定易受害稻田范围,在螟蛾产卵盛期到田间查 卵,卵块盛孵期喷药防治。防治时期掌握在水稻大苞至破口期。掌握好防治适期,在螟虫卵孵高 峰期至低龄幼虫阶段用药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具体实施方法为一代三化螟和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对移栽苗、抛秧苗,以及早播直播稻苗,在6 月初至6 月下旬进行重点防治,一般用药1-2 次。在6 月下旬至7 月初这一阶段,对所有稻田的二代二化螟进行狠治。7 月下旬左右视螟虫发生实况进行重点防治,其它地区作兼治,三代三化螟发生区和二代二化螟在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重 治一次。选用药剂为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锐劲特等。 (四)推荐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 1. 防治白背飞虱:噻嗪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虫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