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1.难治性青光眼2.眼表疾病3.前房相关免疫偏离:抗原性物质进入前房,局部抗原提呈细胞处理抗原,下调特异性迟发性过敏反应。

4.甲状腺相关眼病5.Fuch虹膜异色睫状体炎6.眶尖综合征7.VKH综合征8.ICG综合征9.白瞳症10.眶上裂综合征11.干眼症12.Eales病13.交感性眼炎14.远达性视网膜病变15.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16.弱视17.黄斑回避和黄斑分裂18.皮质盲19.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20.漆裂纹21.Fuchs斑22.黄斑囊样水肿(CME)23.拥挤现象24.Stargardt病(眼底黄色斑点症)25.动静脉瘘26.Fuch角膜营养不良27.晶状体异位28.视网膜屏障29.血影细胞性青光眼30.囊袋阻滞综合征31.Graves眼病32.ICE综合征33.血-眼屏障34.视力35.低视力36.后发性白内障37.视网膜干细胞或祖细胞38.角膜血染39.相对性传入性瞳孔反应障碍(RAPD)40.特发性黄斑裂孔41.PVR(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2.PHPV(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43.Morgagnian白内障44.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45.瞳孔残膜46.中间葡萄膜炎47.角膜软化症48.Biot斑49.圆锥角膜50.表层巩膜炎51.巩膜葡萄肿52.角膜粘连性白斑53.角膜葡萄肿54.晶状体过敏性青光眼55.对比敏感度56.ARN57.遗传性视网膜劈裂58.绿色瘤59.视野60.近视61.病理性近视62.视路63.VEP64.RP65.Axenfeld-Rieger综合征66.Foster-Kennedy综合征67.Wernicke综合征68.视网膜震荡69.Sturge-Waber综合征70.K-F环71.下颌瞬目综合征72.恶性青光眼73.电光性眼炎74.青光眼睫状体炎75.牵拉性网脱76.蚕食性角膜溃疡77.早产儿视网膜病变78.溢泪79.眼内炎80.房水闪辉。

眼科学

眼科学
3.某青年男性,视力急剧下降,管周白鞘,伴视网膜浅层出血,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选)
4.案例分析题例题:某病人糖尿病数十年,******,问:
①诊断为何种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②此病的临床分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国内临床分型
病变严重程度 眼底表现
点状白内障一般不影响视力;
绕核性白内障,视力可明显减退;
核性白内障:瞳孔缩小时视力障碍明显,瞳孔散大时视力显著增加;
全白内障视力障碍明显;膜性白内障视力损害严重。
5.后发性白内障(PCO):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第十一章 青光眼
1. 病例分析题例题:某病人头痛、眼痛、畏光、恶心呕吐,瞳孔散大……
5.角膜炎症愈合期三种病理生理
①角膜云翳: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
②角膜斑翳:混浊较厚略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
③角膜白斑: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
第十章 晶状体病
1.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白内障等;按晶状体混浊程度分为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白内障。
12.眼的屈光:当外界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后,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倒 像的生理功能。
13.近视眼: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
14.远视眼: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
15散光: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各子午线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散光 16.屈光参差:双眼屈光状态不等,不论是屈光不正的性质不同或度数不同均称为屈光参差。
16.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分期: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期、转移期。

眼科名词解释

眼科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瞳孔对光反射:当光线直接照射一眼瞳孔时,引起两眼瞳孔均缩小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2.生理盲点:视盘无视细胞,因此无视觉功能,在视野中是一盲点,称生理盲点。

3.视路: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4.角膜内皮失代偿: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依靠邻近细胞扩张和移行来填补。

若内皮细胞损伤过多,失去代偿功能,角膜会发生基质水中和大泡性角膜病变。

5.泪阜:内眦处有一小的肉样隆起,为变态的皮肤组织,周围为泪湖。

6.睑板下沟:上睑结膜距睑缘后唇2mm处有一与睑缘平行的浅沟,是异物最易存留的地方。

1. 五轮:古代中医眼科将眼局部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五个部分,分别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总称“五轮”。

2. 肝窍:指目。

据《内经》五官为五脏的外候观点,“目者,肝之官也。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明言:“目为肝之外候”。

即目为肝窍。

1.辩证求因:在病因的作用下可产生多种病理反应,出现多种症状和体征,根据症状、体征及病史来推求病因,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2.玄府:一为汗孔;二为气出入升降之道路和门户。

1.视野:是指眼向前固视时所见的全部空间范围,又称周边视力。

2.眼压:是指眼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

3.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翳专指黑睛混浊,广义的翳包括黑睛与晶珠的混浊。

4.膜:自白睛或黑白交际之间起障一片,或白或赤,渐渐向黑睛中央蔓延者,如赤膜下垂、胬肉攀睛等。

5.目:眼珠瞤动即为眼球震颤。

1.外治法:是使用各种器械、手法或药物,对眼病从外部直接施治的方法。

2.熏洗法:熏法是利用药液煮沸后的热气蒸腾上熏眼部,洗法是将煎剂滤清后淋洗患眼,合称熏洗法。

3.廉洗法:以锋针或表面粗糙的器物轻刺或轻刮患部,然后用水冲洗的治法。

4.熨烙法:以特制的烙器或火针熨烙患部的治法。

5.瘥后防复:眼病预防方法。

是指许多眼病经过积极治疗,可基本痊愈,但稍有不慎又有复发的可能。

【医学】眼科学名词解释汇总

【医学】眼科学名词解释汇总

眼科学名词解释汇总1.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2.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3.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4.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5.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6.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8.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9.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0.斜视:(Strabismus)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11.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2. 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3. 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4. 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5. 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6. 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 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8. 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9. 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0. 斜视:(Strabismus) 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11. 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眼科学重点名词解释

眼科学重点名词解释

虹膜投影:皮质性白内障膨胀期(未熟期)的特点,以斜照法检查晶状体时,投照侧虹膜投向深层混浊皮质上形成新月形阴影,称为虹膜投影。

虹视:由于水肿的角膜上皮及上皮细胞间出现大量的小水泡,这些小水泡由于重力的作用呈水滴状,类似棱镜片,使通过的光线产生折射现象而出现。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以往称霰粒肿。

它由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屈光: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质的介质时,会发生方向偏差(折射)的现象。

眼的屈光作用:眼所注视目标反射出的光线进入眼内,眼的屈光系统能对其进行屈折、聚合形成焦点。

眼的屈光状态: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在眼无调节作用下,屈光系统对入眼光线曲折、聚焦成像的情况,眼的屈光力和轴长度匹配与否是决定屈光状态的关键。

正视: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

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

非正视(屈光不正):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

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而模糊成像。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远视: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而模糊成像,称为远视。

散光: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

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屈光参差,当双眼屈光差异超过1.00D者,在双眼矫正或非矫正状态下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双眼单视: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相应部位(对应点)所形成的像,经过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使人们感觉到不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物体,而是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这种功能称为双眼视觉或双眼单视。

眼科学名解

眼科学名解

眼科学名词解释1、盲(blindness):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规定,一个人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05时为盲,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3但》0.05时为低视力(low vision)2、视野(visual field):眼向前固视某一点时所看到的空间范围,又称“周边视力”。

3、角膜缘(limbus):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是前房角和房水引流系统所在的部位,是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角膜干细胞所在处。

4、睑内翻(entropion):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5、前房闪辉(anterior chamber flure):是血-房水障碍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所造成,裂隙灯检查时表现为白色的光束。

6、角膜血管翳:角膜上方1/3,可向中央瞳孔区发展成垂帘状,影响视力。

7、眼球穿通伤(penetrating injury):由锐器的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的全层裂开,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是组织脱出。

8、睑板腺囊肿(chalazion):也称霰粒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9、麦粒肿:即外睑腺炎,是睫毛毛囊及其附属的皮脂腺活变态汗腺的细菌性感染。

10、睑腺炎(hordeolum):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分内、外睑腺炎。

外睑腺炎以往称为麦粒肿,如果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11、睑缘炎(blepharitis):是指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主要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和眦部睑缘炎3种。

12、泪膜:是覆盖于眼球表面的一层液体,威严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

13、视网膜震荡(commotio retinae):是指在挫伤后,后极部出现的一过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变白、视力下降。

14、泪溢(epiphora):泪液的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

15、流泪(lacrimation):眼泪分泌过多,排除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称。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1. 眼球(Eyeball) - 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球形结构,由多个层次的组织构成,包括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等。

2. 角膜(Cornea) - 眼球前部透明的凸面组织,是眼睛的第一层防御,起到保护眼球和聚焦光线的作用。

3. 瞳孔(Pupil) - 眼睛中央黑色圆形区域,是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瞳孔大小会随着光照强度和情绪变化而自动调节。

4. 虹膜(Iris) - 瞳孔周围的有色环形组织,控制瞳孔大小的大小和颜色,也是人的眼睛颜色的主要决定因素。

5. 晶状体(Lens) - 位于眼球中部的透明双凸透镜状组织,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调节眼睛的焦距,使得人眼可以看到不同距离的物体。

6. 玻璃体(Vitreous Humor) - 眼球内部的透明胶状物质,填充了眼球的后部,起到支撑眼球和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7. 视网膜(Retina) - 眼球内部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包含了感光细胞,可以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图像处理。

8. 黄斑(Macula) - 视网膜中心区域的一个小凸起,包含了大量的视锥细胞,是人眼最敏感的区域,负责清晰的视觉和颜色的感知。

9. 视神经(Optic Nerve) - 将视网膜传来的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中的神经束,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 眼睛无法正常聚焦光线的情况,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干眼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0.5分),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0.5分),并伴有眼部不适(0.5分),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0.5分)。

2.角膜葡萄肿:在高眼压作用下(0.5分),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0.5分)形成紫黑色隆起(1分),称为角膜葡萄肿。

3.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0.5分)和视野缺损(0.5分)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1分)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4.CME:黄斑区由于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1分)液体聚集形成特殊花瓣状外观,称(1分)为黄斑囊样水肿。

5.交感性眼炎:是指发生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1分)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称为交感眼(1分)。

6. 斜视:在异常情况下(0.5分),双眼不协同,(0.5分)在双眼注视状态下出现的偏斜,(1分)称斜视
睑板腺囊肿: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又称霰粒肿
沙眼:有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
视路:从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是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CME:黄斑区由于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液体聚集形成特殊的花瓣状外观,称黄斑囊样水肿。

屈光不正:若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的聚焦在视网膜上
名解
1.屈光介(间)质: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是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的通路,它们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2.屈光不正: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

3.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

4.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5.远视: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6.交感性眼炎: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则称为交感眼。

7.角膜斑翳:角膜浅层的疤痕性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

8.角膜云翳:指角膜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雾状,退过混浊部分的仍能看清虹膜纹理。

9.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

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10.K.P. :即角膜后沉着物,其形成需要角膜内皮损伤和炎症细胞或色素的同时存在。

按形状可分为尘状、中等大小和羊脂状3种类型。

11.调节:为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12.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

13.后发性白内障: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白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14.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可致盲。

因其在睑结膜表现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称为沙眼。

表现为睑结膜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角膜血管翳和结膜瘢痕。

15.角膜白斑:指角膜浅层的瘢痕性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

16.粘连性角膜白斑:角膜穿孔后,虹膜脱出,愈合过程中,角膜癍痕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

17.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牙肿性炎症。

它有一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

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的分泌无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

18.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眼。

19.弱视: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20.双眼单视:双眼共同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通过大脑融像作用成为单一清晰像。

21.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
22.屈光参差:双眼的屈光状态不相等。

度数相差超过2.50D以上者通常会因融像困难出现症状。

23.老视:随年龄增长,晶状体硬化,睫状肌功能减退,眼调节功能减弱,近视力下降的现象。

24.Graves眼病: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

常引起成人单眼和双眼眼球突出的最常见原因。

甲状腺功能可表现为亢进,低下或正常。

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5.视网膜震荡:指钝挫伤后后极部视网膜产生灰白色混浊,预后较好,视力可恢复。

26.视网膜色素变性:属于视锥,视杆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病,以夜盲,视野缩小,眼底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和光感受器功能不良为特征。

27.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正常人眼压值为10~21mmHg。

28.闭角青光眼: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29.杯盘比: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约1.5mm*1.75mm境界清楚,橙红色的圆盘状结构,称为视盘。

其中央有一小凹陷区,称视杯。

两者的比值反应视神经的受损程度。

30.睫状充血: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

眼科英译中整理
angle-closure glaucoma闭角型青光眼
anterior chamber angle前房角
anterior chamber前房
aqueous humor房水
astigmatism散光
cataract白内障
chalcosis铜质沉着症
cherry-red spot“樱桃红”点
choroid脉络膜
ciliary body睫状体
ciliary congestion睫状充血
conjunctiva结膜
conjunctivitis结膜炎
corneal macula角膜斑翳
corneal nebula角膜云翳
cornea角膜
dry eye syndrome干眼症
ectropion睑外翻
edema水肿
exotropia外斜视
eye blood barrier血眼屏障
eye pathway视路
fovea中心凹
foveola中心小凹
fungal keratitis真菌性角膜炎
glaucoma青光眼
hyperopia远视
hyphema前房积血
intraocular pressureIOP眼压
iris虹膜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keratitis角膜炎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ens晶状体
limbus cornea角膜缘
macular 黄斑
myopia近视
no light perception无光感
ocular trauma眼外伤
oculomotor nerve动眼神经
optic disc视盘
optic neuritis视神经炎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terygium翼状胬肉
pupil瞳孔
RAOretinal artery occlusion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 detachment视网膜脱离
retinal 视网膜
retinoblastomaRB视网膜母细胞瘤
sclera巩膜
secondary glaucoma继发性青光眼
slit-lamp biomicroscopy裂隙灯生物显微镜strabismic斜视
tear film泪膜
trachoma沙眼
uvea葡萄膜
visual acuity视敏度
visual field视野
vitreous body玻璃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