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利嗪与头痛宁胶囊联合治疗101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报告
头痛宁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头痛宁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9年1月至 2021年6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
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痛宁胶囊口服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发作频率,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头痛宁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可改善头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偏头痛;头痛宁胶囊;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偏头痛临床常见,多发于中青年群体,女性多于男性,以单侧搏动性、中重度头痛为特征,可伴有畏光、畏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1-3]。
目前临床治疗有预防性治疗和发作期对症治疗,包括非甾体止痛药、钙离子拮抗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长期服用除效果不稳定外,不良反应亦较多。
本研究应用头痛宁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 2021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 90 例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
对照组:男 19 例,女 26 例;年龄25~60岁,平均(36.82±4.25)岁;发作频率 4~8 次/月,平均(6.12±0.76)次/月;病程6个月至8年,平均(4.26±0.54)年。
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23~63岁,平均(40.16±4.23)岁;发作频率3~8次/月,平均(5.06±0.73)次/月;病程6个月至7年,平均(4.34±0.56)年。
浅析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浅析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病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经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为偏头痛患者8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头痛宁组、氟桂利嗪组、头痛宁联合氟桂利嗪组,观察用药前一周及治疗30天后治疗效果及头痛程度。
结果头痛宁组基本治愈16例(57.14%),显效6例(21.43%),有效5例(17.86%),总有效率为96.43%,与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组基本治愈16例(55.17%)、显效7例(24.14%)、有效4例(13.79%)、总有效率27(93.1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氟桂利嗪胶囊组基本治愈13例(46.13%)、显效7例(25%)、有效3例(10.71%)、总有效率23(82.14%)(P<0.05)。
结论头痛宁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关键词:头痛宁胶囊;氟桂利嗪胶囊;偏头痛;头痛程度;疗效观察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annin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from March 2014 to 2016 6 menstrual neurology in our hospital outpatients diagnosed 85 cases of migraine patients,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outongning group, flunarizine group, Toutongning and flunarizine group, observedthe week before and 30 days after treatment and headache degree. Results Toutongning group were cured in 16 cases (57.14%), 6 cases (21.43%), effective in 5 cases (17.86%),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43%, and the Toutongning capsule combined with fluorine Cinnarizine Capsules group were cured in 16 cases (55.17%), 7 cases (24.14%), effective in 4 cases (13.79%), the total the efficiency of 27 (93.10%)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innarizine Capsule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fluoride group were cured in 13 cases (46.13%), 7 cases (25%), effective in 3 cases (10.71%),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23 (82.14%) (P<0.05). Conclusion tannin capsul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Key words] Toutongning capsule; fluoride Cinnarizine Capsules; migraine; headache; clinical observation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病症,在众多头痛类型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属于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的疾病。
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08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
参照组患者口服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头痛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使用氟桂利嗪胶囊和头痛宁胶囊进行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以及头痛发作次数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并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氟桂利嗪胶囊和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患者所进行的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降低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减少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有着推广价值。
【关键词】氟桂利嗪;头痛宁;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非常容易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在神经内科是一种非常常见并且多发的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饮食、睡眠缺少规律性,偏头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最近几年,中西医结合对偏头痛的治疗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逐渐变成了对偏头痛进行治疗的重要方式[1]。
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分析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08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8:17;平均年龄为(46.01±9.80)岁;平均病程为(5.16±2.44)年;参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比为19:16;平均年龄为(46.56±9.26)岁;平均病程为(5.10±2.38)年。
比较两组偏头痛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等的对比并不显著,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头痛宁胶囊对于头痛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7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头痛患者70例开展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5例,常规组给予单独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
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有效率(97.15%)高于常规组(82.85%),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
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佳,减少患者头痛发作频率,缩短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普及。
关键词:头痛宁胶囊;头痛;临床疗效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导致人们患头痛疾病的机率逐渐增加,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头痛指的是发生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凸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是神经科中常见的临床疾病。
目前,针对该疾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氟桂利嗪是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相关文献表明,氟桂利嗪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使血流量增加,可有效改善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疾病,但同时氟桂利嗪属于西药的一种,不良反应较大,停药后易导致疾病的复发。
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患者头痛症状,本研究将选用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用药,中西医结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现开展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头痛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n=35)和联合用药组(n=35)。
其中,常规组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1.76±5.09)岁,病程14~25个月,平均病程(24.18±2.13)个月。
联合用药组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2.64±4.98)岁,病程13~27个月,平均病程(23.54±2.25)个月。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究偏头痛患者接受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有效率。
方法将6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患者单独接受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评估患者组间疗效差异,观察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31(93.94%)明显更强,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06%)明显更低,P<0.05。
结论偏头痛患者接受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疗效及有效率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单独治疗。
【关键词】偏头痛;盐酸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偏头痛是一项发病率很高的原发性头痛,其具有较高的遗传性。
当前临床尚不清楚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但可以肯定其与患者神经、遗传、感染及血管等因素有关。
偏头痛是一种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常伴随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特征,给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头痛宁这一临床新型中药制剂,对患者头痛症状具有良好缓解作用。
所以,本文对66例偏头痛患者纳入临床研究范畴,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现汇报其临床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6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患者单独接受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
33例对照组:男女分别18、15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1.69±3.51)岁,病程6个月~3年,病程(2.43±0.77)年;33例观察组:男女分别19、14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2.83±2.84)岁,病程7个月~2.5年,平均病程(1.86±0.43)年。
对组间基线资料差异进行对比,发现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较强可比性。
纳入标准:66例患者均符合偏头痛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有颅内占位病变、高血压疾病患者;由血管瘤等引起的肝肾功能障碍及头痛患者。
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
疗 效 分 析 与 评 价
・
氟桂 利 嗪联 合 头 痛 宁治疗 偏 头 痛疗 效 观 察
王 恒俊
【 摘
应。结果
要】 目的 观察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 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9 0例偏 头痛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各 4 5例。2组均予氟桂利嗪治疗 ,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痛宁胶囊治疗 。观察 2组临床疗效 和不 良反
无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 其症状 均在 可承受 范 围之 内, 无需
特殊处理 。2组肝 肾功 能、 血尿常规复检均未出现异常。
3 讨 论
3 9 . 6岁 ; 中位病程 7 . 4年 ; 对 照组男 1 9例 , 女2 6例 ; 年龄 1 9— 5 3岁 , 中位年龄 3 7 . 8岁 ; 中位病程 7 . 2年 。2组 一般资料差异
管方 面的观点 , 建议采用麦 角胺 制剂治疗 ; 认为病 因为神经递
质 的研究认为 , 应使 用 5 一 羟 色胺受 体拮 抗剂 等 J 。以上 方法
起到一定 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 但均存在不 良反应过大或疗效不 够显著等缺 陷, 故临床治疗不 理想 。近年来 研究发 现 , 偏 头痛 的发病机制在 于 中枢 神经 系统 的异 常 , 尤其是 离子 通道 的异 常, 其 中以钙离子通道关 系最 密切 。
情况后 , 才可能 稍见减轻 , 或将患者转移 至较为安静 或无 光 的
黑 暗环境 中, 静 卧或睡 眠后 , 方可 缓解 头痛 。另 外 , 偏头 痛 也可能是动静脉畸形的伴发症状 , 诊断时应酌情对患者进行必 要 的脑部血管造影或头部 C T扫描 。
为1 个疗程 。服药期 间不使用止 痛镇静药 及其他药 物 , 此外 ,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 1周头痛程度 、 持续 时间 、 发作 次数及其他 症状, 并予 以评分 。定期检 查患者 的肝肾功能 、 血 尿常规 。治 疗后观察 2组 临床疗效 和不 良反应情况 。 1 . 4 疗效判定标 准 治愈 : 临床症状消失或大部分消失 , 症状 分数减少 > 9 5 %, 疗程结束后 1 个月 内未发病 ; 显效 : 临床症状 明显改善 , 症 状分 数 减少 ≥7 0 %, 疗 程 结束 后 1个 月 复 发频 率< 2次 ; 有效 : 临床症 状有 所好 转 , 症状 分数减 少 ≥3 0 %, 疗 程结束后 1 个月 复发频率 3~ 4次 ; 无效 : 临床症状未见 明显 变
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李春生【摘要】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痛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可显著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26)003【总页数】2页(P516-517)【关键词】氟桂利嗪;头痛宁;偏头痛;临床疗效【作者】李春生【作者单位】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南信阳 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7.2WHO数据统计显示,偏头痛在临床神经内科领域多发和常见疾病类型中的发生率居较高水平,为5%~10%,是一种搏动性头痛,反复发作[1]。
若未及时治疗,严重者易并发中风、致残或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大,睡眠障碍增多,加之饮食不当等,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预后的改善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研究选取偏头痛患者,分组给予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以探究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偏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疾病。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0~73岁,平均(45.2±8.1)岁,平均病程(5.7±2.2)a。
单侧头痛35例,双侧15例。
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46.3±8.3)岁,平均病程(5.5±2.4)a。
联合使用头痛宁和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联合使用头痛宁和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王笃军【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4(000)016【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头痛宁和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头痛宁和氟桂利嗪进行治疗。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进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Na+、K+的浓度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两组患者血清中Na+、K+的浓度均优于进行治疗前的水平,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联合使用头痛宁和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显著。
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55-156)【作者】王笃军【作者单位】吉林省蛟河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吉林蛟河 13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7【相关文献】1.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及对患者ET-1、5-HT、CGRP水平的影响 [J], 秦慧兵2.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 MMP -9、TNF -α及 LPA 的影响 [J], 高萍;孟亚楠;苏立凯3.血塞通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J], 祁萌;夏昱;李攀攀;刘永芳4.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J], 于蕾;郑文旭5.度洛西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脑电及脑血流的影响 [J], 张秀峰;何凯;邹海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桂利嗪与头痛宁胶囊联合治疗101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报告
发表时间:2013-10-29T14:15:57.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杨德章[导读] 偏头痛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关于该种疾病的病因目前临床尚无明确统一的观点,通常认为该病的发生是与神经中枢系统受到内分泌及精神因素所引起的。
杨德章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安凝卫生院湖南安乡 415600)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101-02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面对偏头痛患者时,给予其实施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近期内收治的2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99例患者实施氟桂利嗪治疗,给予B组患者实施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的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联合治疗的B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4%%,明显高于单一实施氟桂利嗪治疗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5.76%(P<0.05)。
结论临床应用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联合对偏头痛患者实施治疗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偏头痛临床上将偏于一侧头部疼痛、且症状顽固易定期发作的疾病称为偏头痛,该种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偏头痛的发作具有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的特性,患者会伴有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造成四肢的瘫痪,因此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因偏头痛导致其长期丧失工作、学习的能力[1]。
我院此次采取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对101例偏头痛患者实施了治疗,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200例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偏头痛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呈现为中重度的发作性疼痛、且疼痛部位多位于额颞部或眶后,疼痛持续时间一般维持在4小时制3天间,部分患者疼痛时会伴有视力模糊、闪光等表现。
全部入选患者均经影像学CT检查,排除了存在颅内感染、颅内占位、脑外伤、癫痫、低血压、高血压以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头部疼痛,同时排除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过敏体质的患者以及哺乳期、妊娠期的妇女。
本次入选的200例偏头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1例、女性患者149例,患者平均年龄28.6岁。
随机将入选的200例患者分为A组99例、B组10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A组患者实施单纯的氟桂利嗪治疗,方法为在每日睡前给予患者口服5mg的氟桂利嗪进行治疗;B组患者实施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的联合治疗,方法为在A组患者的服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增加服用每次三次,每次三粒的头痛宁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一个月。
1.3疗效评定:将开始服药治疗后,头痛症状消失的患者的称为治愈;将开始服药后,头痛症状明显缓解,且每月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超过2/3以上的患者称为显效;将开始服药后,头痛症状有所减轻,且每月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超过1/3以上但未达到2/3的患者称为有效;将服药治疗开始后,头痛症状无改善,且发作次数无减少的患者称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
2.5对数据进行处理,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两组患者在服药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4%,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5.76%(P<0.05),详见表1。
注:与A组患者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偏头痛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关于该种疾病的病因目前临床尚无明确统一的观点,通常认为该病的发生是与神经中枢系统受到内分泌及精神因素所引起的。
笔者也就该病的发作机制进行了如下总结:①与三叉神经的血管炎性反应有关,研究显示,CGRP这种三叉神经神经肽,会通过扩张血管及对感受器的刺激传入纤维,这样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疼痛阈值,还会造成患者硬脑膜、三叉神经周围组织发生炎症,造成患者疼痛。
②与神经介质的异变有关,5-HT是一种神经介质,当患者偏头痛发作时,会导致血小板快速的释放5-HT,释放处的5-HT会导致颅内血管收缩,并附着于血管壁上,之后释放的5-HT会出现一次过性升高,从而导致血管扩张引起患者头痛。
③与感染有关,主要是指幽门螺旋杆菌,当患者因螺旋杆菌导致感染后,其机体会的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会升高,从而引起患者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5-HT、CGRP 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现象,从而加重了患者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及体内血流量的改变,进而引起患者产生偏头痛[2]。
本次我院对101例偏头痛患者实施了氟桂利嗪、头痛宁的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氟桂利嗪是一种钙通道的阻滞剂,该种药物进入机体后,会直接作用于钙通道,其可以通过对钙通道的阻滞,来达到对致痛物质释放的抑制作用。
此外,该种药物还可以有效的对抗5-HT,起到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从而遏制了颅内血管的扩张,有效的遏制了偏头痛的产生[3]。
头痛宁是一种中成药物,其主要成分为天麻、全蝎、土茯苓、当归、制何首乌等,其中的制何首乌、全蝎可以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镇痛解痉的作用[4];天麻可以有效的降低脑血管的阻力,从而增加患者的脑血管血流量;当归具有活血止痛、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土茯苓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疼痛的阈值,起到止痛的作用。
该种药物进入机体内后可以显著的降低CGRP含量,通过对5-HT的调节,有效的遏制脑内血管的扩张,从而治疗偏头痛。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头痛调控点的控制,来达到缓解患者痉挛的血管、遏制血小板的凝聚以及改善患者血液的粘稠度的目的,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患者颅内血管的阻力,增加了患者脑部血液的循环,进而缓解了患者的偏头痛症状[5]。
本组研究显示,实施联合治疗的B组患者其临床有效率为96.04%,明显高于实施单一氟桂利嗪治疗的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5.76%。
结合上述理论,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药物合用对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Lawrence EC.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igraine head-aches[J].South Med J,2004,97(1 1):1069-1077.
[2]何巧玲,刘珍才,蔡玉桂,等.幽门螺旋菌感染与偏头痛关系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 37(4):339.
[3]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组.偏头痛诊断与防治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4-695.
[4]韩广明,高晓兰,乔建勇,等.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脑组织细胞Rb/p53信号转导通路影响[J].河北医学,2011,17(1):1-4.
[5]谭来勋.头痛宁胶囊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疗效观察.中华医学杂志,2010,90(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