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入门书目导读和推荐指数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学基础阅读推荐书目

新闻传播学基础阅读推荐书目

新闻传播学基础阅读推荐书目第一篇:新闻传播学基础阅读推荐书目1.《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简介:中国新闻学经典多收录其中,包括1919年问世的新闻学开山之作——徐宝璜的《新闻学》。

当代新闻学著述以《甘惜分自选集》为典范。

2.《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简介:以范长江命名的新闻奖,是中国记者的最高荣誉。

读读他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中国的西北角》就明白了。

参阅邹韬奋《经历》、陶菊隐《记者生活30年》、萧乾《人生采访》、徐铸成《报海旧闻》等。

3.《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

简介:不朽的中国新闻经典。

参阅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杰克•贝尔登的《中国震撼世界》等。

4.《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美]索尔兹伯里,解放军出版社,1986。

简介:作为《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作者以七旬高龄重走长征路,写下这部百读不厌的故事,同时实现了自己当年追慕斯诺的青春理想。

参阅王树增《长征》、张正隆《枪杆子:1949》,以及《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采访回忆录》等。

5.《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美]彼得•兰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简介:岁月峥嵘的中国革命史,也成就许多富有冒险意识和专业精神的美国记者及其光荣与梦想。

除了著名的三S,即斯诺、史沫特莱和斯特朗,还有一些曾被历史埋没、被人们忽略的人物,他们的记者生涯同样有声有色,人生故事同样有滋有味。

本书即讲述了这样一些故事和人生,同时展现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和时代。

参阅张功臣的博士论文《外国记者与中国革命》、《鲍威尔对华回忆录》、法兰奇的《镜里看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毛泽东时代的驻华外国记者》、张威的《光荣与梦想:一代新闻人的历史终结》等。

6.《穆青传》,张严平,新华出版社,2005。

简介:文笔流丽,叙事生动,感情丰富,激情饱满,折射着一代中国新闻人的心灵史。

参阅吴冷西《忆毛主席》、袁晞《社论穿起来的历史》与马国川《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课外必读书目

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课外必读书目

三一文库()〔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课外必读书目〕*篇一: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专业类)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必读书目100种(专业类)一、新闻理论1.《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

2.《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

3.《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83。

5.《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1998。

6.《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

7.《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8.《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

10.《论自由》,[英]约翰?米尔,商务印书馆,1959。

11.《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12.《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13.《宏观新闻学》,刘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4.《新闻传播学》,黄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15.《新闻学新论》,孙旭培,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16.《新闻原理的思考》,梁衡,人民出版社,1996。

17.《新闻论争三十年》,甘惜分,新华出版社,1988。

18.《主体与喉舌》,童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9.《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

20.《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

21.《当代新闻学》,[法]贝尔纳?瓦耶纳,新华出版社,1986。

22.《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二、历史1.《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2.《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新闻传播学推荐书目

新闻传播学推荐书目

传播学书目:1、《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等,华夏出版社,2000年2、《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3、《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4、《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7、《传播学概论》 [美]施拉姆、波特,新华出版社 1984年8、《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10、《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1、《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陈力丹,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12、《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13、《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4、《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5、《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6、《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17、《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18《媒体等同》,[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9、《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20《电视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21、《通俗文化理论导论》,[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商务印书馆,2001年22、《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斯蒂文森,商务印书馆,2001年23、《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4、《童年之死——电子时代成长的儿童》,大卫·帕金汉著,华夏出版社2005年25、《电视与社会》,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6、《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美],艾英戈、金德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27、《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英]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新华出版社,2004年28、《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张巨岩,三联书店,2004年29、《新闻:政治的幻象》,[美]W•兰斯•班尼特,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30、《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年31、《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法]阿芒•马特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32、《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美]埃弗利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33、《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美]彼得斯,华夏出版社,2003年34、《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德]哈贝马斯,学林出版社,1999年35、《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华夏出版社,2003年36、《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37、《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华夏出版社,200238、《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三联书店,2003年39、《畸变的媒体》,李希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0、《新闻媒介与社会》张国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41、《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梅罗维茨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42、《广告,艰难的说服》,迈克尔·舒德森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43、《分割美国——广告与新媒介世界》,约瑟夫塔洛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4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45、《论出版自由》[英]弥尔顿,商务印书馆46、《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7、《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新闻传播学入门书目导读和推荐指数

新闻传播学入门书目导读和推荐指数

新闻传播学入门书目导读和推荐指数写在前面:1,推荐指数等于适合考研的程度或个人偏见,不代表该书的真正含金量。

2,考研的朋友,没必要看这么多。

在看好指定书的基础上,随便再翻几本就可以了。

我是因为曾经阴谋考北大、清华才看了这么多的(其实还不止这么多,只是有的书不值一提而已)3,再次重申,自娱自乐。

即使对书也不对作者。

希望某作者的崇拜者别和我较真。

1,《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最薄的传播学读物,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传播学是什么,因此也显得内容单薄乏力。

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

据张国良亲自透露:这本书写得不好的原因是,作者之一的裘正义在结稿前三个星期才将它负责的章节交上来,从而使得文风来不及统一。

不过张国良在98年又有一本传播学问世,我没看过,好象复旦考博就指定了那本。

推荐指数:*彬哥哥少数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学者之一。

符号学是块难啃的骨头,没有一定的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功底根本啃不下来。

真实难为彬哥哥居然能将符号学的书写得文才奕奕。

推荐指数:***5,《媒介分析》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英语好的学者就是占便宜。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推荐张咏华,我说,我把这本书借你吧···推荐指数:***6,《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丁柏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此书在李良荣的监督下完成,不谈新闻学基本理论,只谈与现实理论,如市场经济,如WTO等。

代表了老丁的最高水平,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其前作《新闻理论新探》的新发展。

其中南大青年学者夏文蓉所写的三章内容煞是精彩。

李良荣教授还特地为此书写了一个书评,不过要是对书评仔细研究的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李大教授根本没看过此书。

推荐指数:**7,《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复旦出版社2003 此书的前身是《西方新闻事业概述》(复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和《当代西方新闻事业》(人大出版社2001版)推荐指数:****8,《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新华出版社1984 传播学开山之作,为传播学建立了基本框架,不可不读,尽管施拉姆只不过是美国的喻国明而已。

传播学必读经典书目

传播学必读经典书目

传播学必读经典书目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以下是一些传播学必读经典书目:1、《传播学简史》:这本书作为一部学术史,通过追溯多学科在传播领域的“张力和对抗”,把握学科发展的态势。

2、《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全面介绍了传播学发端以来有影响力的理论、衍变,以及新媒介环境下传播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

3、《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在关于影响力的学术图谱中,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最著名、记录最完备的成员之一。

4、《沉默的螺旋》:论述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被相关学科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

5、《心灵、自我与社会》:乔治·H.米德的主要著作,对传播学中的自我概念和社会互动理论有重要贡献。

6、《公众舆论》:李普曼的经典之作,探讨了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以及媒体在塑造公众舆论中的作用。

7、《政治学》: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代表作,对传播学中的政治传播、宣传分析等领域有深远影响。

8、《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哈罗德·拉斯韦尔的又一力作,详细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和技巧。

9、《人民的选择》:拉扎斯菲尔德的代表作,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大众传播对选民投票决策的影响。

10、《传播学概论》:施拉姆的代表作,扼要论述了各个传播要素及传播的社会效果,为大众传播学奠基之作。

11、《大众传播模式论》:丹尼斯·麦奎尔和温德尔的经典教材,反映了大众传播学理论的模式化阶段的研究探索。

12、《大众传播学诸论》: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的教材,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众传播学专业的学科水平。

13、《人类传播史》:施拉姆的另一部力作,从传播学的观念出发叙述的人类文明史,也是传播技术演进与文明社会构成的互动的简史。

这些书目涵盖了传播学的多个领域和理论,既有宏观的历史和理论梳理,也有微观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对于初学者和资深学者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必读的一百本书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必读的一百本书

※新闻传播系学生专业必读书目(100部)1.《中国近代报刊史》,方汉奇,山西人民出版社2.《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新闻理论教程》,成美、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新华出版社5.《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述》,刘迪,中国法制出版社6.《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7.《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魏永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8.《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9.《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世界新闻传播100年》,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中国广播电视通史》,赵玉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2.《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三联书店1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采访行为学概论》,熊高,人民出版社15.《论出版自由》,[英]密尔顿,商务印书馆16.《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三联书店17.《报刊的四种理论》,[美]威尔伯"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8.《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传播学概论》,[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新华出版社20.《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父子,展江译,新华出版社21.《舆论学》,[美]沃尔特"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2.《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23.《新华新闻传播书系——描述世界-国际新闻采访与写作》马胜荣等新华出版社24.《新华新闻传播书系——西方新闻写作概论》程道才新华出版社25.《新华新闻传播书系——隐性采访记》顾理平新华出版社26.《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27.《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杰里"施瓦茨,中央编译出版社28.《新闻传播精品导读——广电卷》29.《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新闻(消息)卷》30.《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31.《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蔡雯32《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33.《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华夏出版社,200334.《世纪转折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尹鸿,北京出版社199735.《新闻报道与写作》[美]梅尔文"门彻melvin mencher 华夏出版社36.《当代叙事学》,华莱士"马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37.《大众文化与传媒》,陆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38.《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大卫"宁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9.《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0.《中国思维形态》,吾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新闻传播类考研推荐参考书目

新闻传播类考研推荐参考书目

新闻传播类考研推荐参考书目各个院校基本都有考研专业课的指定书目,在复习初期大家可以去看看入门级的各种著作或人文社科类的书籍。

新闻传播是杂学,什么都要学点,什么都要会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做下选择。

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推荐的一些经典入门著作。

新闻传播学黄旦/ 2001-01-01 / 浙江大学出版社/ 12.00 / 平装本书是在对论题进行了深沉思考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精要之处,在于始终清醒地以信息观念来考察新闻,揭示新闻是事实的信息这一特质,并紧紧抓住这一核心问题,从多个方面对新闻传播活动及其各种表现进行科学剖析,提出不少新见解,给人启发。

(点评:很有特色的一本基础理论著作)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 2002-3-1 / 上海译文出版社/ 36.00 / (美)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E·M·罗杰斯通过传记式的编写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学史,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涉及众多人物与机构以及若干学科的知识背景,并以此表明,传播研究如何富有意义地影响了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这种有重点的综合研究使本书成为上述领域的学者必读的读物。

(点评:以美国为主比较清晰的传播学史)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美)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著/ 陈昌风、常江译/ 2009年1月/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平装本书以社会学为背景,将客观性当作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考察,以此研究新闻专业性和媒介机构。

在研究美国现代报业开端时,着重解剖了两种报道模式——“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

(点评:了解美国新闻业历史及新闻客观性的生成史,作为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读物为广大学者所推崇)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2002-9-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2.00 / 平装作为教育部“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书中运用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原理,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领域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分析和梳理,从而色勒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点评:此书的价值在于其基础性和统摄性)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 2003-8-1 / 新华出版社这是一部系统而完整的传播学入门教材。

新闻传播学推荐书目

新闻传播学推荐书目

1.《20世界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 复旦大学出版社2.《帝国与传播》伊尼斯/ 何道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传播的偏向》伊尼斯/ 何道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理解媒介》麦克卢汉/何道宽/译林出版社5. 《传播学史》罗杰斯/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6. 《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安德鲁·基恩丁德亮/南海出版社7.《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8.《电话的社会影响》伊锡尔·德·索拉·普尔编/ 邓天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9.《电视与社会》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10.《中国网络第一个十年》彭兰清华大学出版社著11.《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埃瑟戴森著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2.《数字化生存》<美> 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3.《网络传播学》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博客》方兴东/王俊秀中国方正出版社15.《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上海译文出版社16.《公众舆论》李普曼著17.《乌合之众》法] 古斯塔夫·勒庞/ 冯克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8.《传播学简史》阿芒·马特拉/ 孙五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中国新闻舆论史》林语堂/ 王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消费社会》[ 法] 让·波德里亚/ 刘成富/ 南京大学出版社21.《大众文化与传媒》陆扬王毅/ 上海三联书店(媒介文化)22.《娱乐至死》美] 尼尔·波兹曼/ 章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3.《舆论学》陈力丹/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4.《莱文森精粹》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25.《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塞佛林著郭镇之译26.《媒介事件》丹尼尔·戴扬等著27.《网络共和国》[美] 凯斯·桑斯坦著黄维明译28.《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著.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9.《大众传播研究的里程碑》(中英文版)作者: [美]洛厄里 / 德弗勒译者: 刘海龙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0.《关于电视》作者:[法]布尔迪厄,译者:许钧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31.《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作者: [美]丹尼尔·杰·切特罗姆,译者: 曹静生等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32.《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作者:[英] 斯托克斯,译者黄红宇曾妮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33.《交流的无奈》作者: [美]彼德斯,译者:何道宽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34.《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作者:[英] 作者: 埃尔德里奇主编译者:张威邓天颖出版社:新华出版社35.《作为话语的新闻》作者:[荷] 托伊恩·A·梵·迪克译者:曾庆香出版社:华夏出版社36.《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作者:[美]迈克尔·E·罗洛夫译者:王江龙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37.《软边缘》作者:[美]保罗·莱文森译者:熊澄宇等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38.《视觉文化》作者:[美]理查德·豪厄尔斯译者:葛红兵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9.《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作者:刘利群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0.《传播理论》作者:[美]斯蒂芬·小约翰译者:陈德民等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1.《解读大众文化》作者:[美]约翰·菲斯克译者:杨全强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42.《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作者:[美]罗杰·菲德勒译者:明安香出版社:华夏出版社43.《人与人的相遇——人际传播论》作者:王怡红出版社:人民出版社44.《传播学纲要》陈力丹闫伊默著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5.《公共关系学》胡百精著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6.《分割美国:广告主与新媒介世界》作者:约瑟夫·塔洛洪兵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47.《广告符码:消费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学和拜物现象》作者:杰哈利译者:马姗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8. 《非语言传播学概论》,作者:宋昭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9.《广告:艰难的说服》,作者:迈克尔·舒德森译者:陈安全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前面:1,推荐指数等于适合考研的程度或个人偏见,不代表该书的真正含金量。

2,考研的朋友,没必要看这么多。

在看好指定书的基础上,随便再翻几本就可以了。

我是因为曾经阴谋考北大、清华才看了这么多的(其实还不止这么多,只是有的书不值一提而已)3,再次重申,自娱自乐。

即使对书也不对作者。

希望某作者的崇拜者别和我较真。

1,《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最薄的传播学读物,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传播学是什么,因此也显得内容单薄乏力。

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

据张国良亲自透露:这本书写得不好的原因是,作者之一的裘正义在结稿前三个星期才将它负责的章节交上来,从而使得文风来不及统一。

不过张国良在98年又有一本传播学问世,我没看过,好象复旦考博就指定了那本。

推荐指数:*2,《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本书的收藏价值大于阅读价值和使用价值。

对于初学者,分散孤立的论文集,反而容易找不着北;对于研究者,自然会去寻求整部专著,孤立的论文意义也不的大。

适合中等水平的读者阅读。

推荐指数:**3,《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出版社2001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一本普及知识的读物,作为新闻学的入门读物很好。

涉猎的内容丰富,论述也很饱满。

然基本框架却是上世纪80年代构建的,这已经是第4版了,新增的章节大多为李的博士生所写。

此书可以称为中国新闻理论第一书。

想使得“新闻有学”,就必须彻底颠覆以李良荣为首的“新闻学”体系,它是建立在宣传学框架上的。

推荐指数:必读4,《符号透视》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彬哥哥少数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学者之一。

符号学是块难啃的骨头,没有一定的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功底根本啃不下来。

真实难为彬哥哥居然能将符号学的书写得文才奕奕。

推荐指数:***5,《媒介分析》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英语好的学者就是占便宜。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推荐张咏华,我说,我把这本书借你吧···推荐指数:***6,《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丁柏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此书在李良荣的监督下完成,不谈新闻学基本理论,只谈与现实理论,如市场经济,如WTO等。

代表了老丁的最高水平,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其前作《新闻理论新探》的新发展。

其中南大青年学者夏文蓉所写的三章内容煞是精彩。

李良荣教授还特地为此书写了一个书评,不过要是对书评仔细研究的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李大教授根本没看过此书。

推荐指数:**7,《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复旦出版社2003此书的前身是《西方新闻事业概述》(复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和《当代西方新闻事业》(人大出版社2001版)推荐指数:****8,《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新华出版社1984传播学开山之作,为传播学建立了基本框架,不可不读,尽管施拉姆只不过是美国的喻国明而已。

此书由于版权问题,一直没有再版,但翻译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推荐指数:****9,《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父子/新华出版社2001(第8版)新闻史就是传播史。

我一位学法制史的朋友曾在我面前大谈新闻无学,我勃然大怒,几欲与之绝交,将《美国新闻史》丢给它,让它读完再说话。

此人2个月后写了一篇论文:《中西政党报刊时期的法律文化之比较》,让我给它修改一下。

展江这本书翻译得真没话说,毕竟是英语专业的出身。

不过个人认为,没必要买,一是太贵,二是此书在美国已经有了第9版,展江也正在翻译第9版,将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想买的话等这本吧。

推荐指数:必读10,《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1993成亦文采,败亦文采。

据说彬哥哥在写修订版了。

总得来说,93年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认为适合理工科跨专业考新闻传播学的启蒙读物。

推荐指数:***11,《传媒批判理论》潘知常/新华出版社2003基本为潘知常的学生所写,那群孩子,连格拉姆西和葛兰西,霍尔和Hall的关系都没搞清楚,对某些哲学家的思想理解也完全误读。

总的来说,这本书写出来就是给人骂的。

其学术资料库基本为我开头点评的20本译著,东拼西凑而已,要么就是抄袭《后现代转向》一书。

想了解批判学派的话,还是看《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或《通俗文化理论导论》比较好。

推荐指数:*12,《深度报道原理》杜骏飞/新华出版社2001诗人学者杜骏飞,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气质与情怀打造了《深度报道原理》,其像诗一般的点睛之句散落于全数各处,如“背景决定真实,细节决定真实感”、“信息源的可靠性与其利益的相关性成反比”、“在深度报道的领域,人云亦云比一无所知还要可怕”等,此等警句非千锤百炼不得出。

我曾经一度想考南大新闻系就是因为这本书的缘故,可惜杜骏飞在已经不在新闻系收弟子了。

推荐指数:****13,《新闻舆论研究》王雄/新华出版社2002一本值得读三遍以上的书,王雄教授是南京大学新闻系刚上任的系主任。

此人治学严谨,西学功底也很好。

此书视野宏大,从社会学、政治学、社会心理学、美学多角度审视新闻舆论传播,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尝试性地用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理论来看待当代媒体的作为,新意无穷。

对于此书,我曾经写过一个详细的书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我的所有帖子,可以找到的。

推荐指数:必读14,《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美]杰克·富勒/新华出版社1999(展江译)作者学识甚高,引入了许多新闻学框架之外的理论,如罗尔斯的正义论等,并融合的很好。

全书文笔斐然,文才也好,当然也要归功于展江的翻译水平。

最精彩的一章是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辨析,作者提出的“智者诚实与黄金律”的观点发人深省。

推荐指数:*****15,《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新华出版社1998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而深刻评析西方新闻理论的著作,想了解西方的新闻思想、新闻学说及新闻理论,应从本书入手。

新闻有学无学,我不管,我已经不玩新闻学了,但西方新闻有没有学,答案是肯定的。

推荐指数:*****16,《传播学基础理论》段京肃/新华出版社2003不是最好的,但也凑合着看。

废话太多,内容重复太多、资料堆砌太多。

推荐指数:*17,《传播理论》(第4版)[美]塞佛林/华夏出版社2000本书作者之一的坦卡德是施拉姆的第一个博士生,此书内容详实,资料新颖,很多理论较之施拉姆版已有了不少新发展;不足之处在于翻译得很龌龊。

(注:此书的第2版有福建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与这本完全是两本书,我认为老版的好看。

)推荐指数:****18,《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拿大]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是华夏出版社那一套12本里最有价值的一本,翻译者水平也高(胡正荣)。

此书受到本论坛著名网友春风化雨的热评,大家去看的详细介绍吧。

推荐指数:必读19,《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美]彼得斯/华夏出版社2003与其说是《传播思想史》,不如称之为《交流思想史》。

作者从柏拉图说开去,论述了2 千多年的人类交流其实是不可能。

交流是很难成功的。

因此,我们应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地热爱他人中去,将“博爱”精神撒播人间。

此书最后两段话,煞是精彩、煞是感动,我全部背了下来。

推荐指数:***20,《社会科学方法论》(第8版)[美]巴比/华夏出版社2002传播学研究方法与其看国人所写的,不如看老外所写的;与其看传播学界所写的,不如看社会学界所写的。

此书是同类书中最好的一本。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第9版的影印版。

推荐指数:*****21,《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华夏出版社2003从语言学角度审视新闻的创新之作,提供了一种话语分析的方法论。

作者在第一章里对批判学派是什么,也有精彩的论述。

推荐指数:**22,《麦克卢汉精粹》[加]麦克卢汉(的儿子)/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麦克卢汉是“哲学家”,但对于玩过一点哲学的我来说,又太浅了。

没必要看什么《理解媒介》的原著了,麦克卢汉的全部思想精华(或骗术)都在它宝贝儿子编的这本书里面。

推荐指数:****22,《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内容厚重,历史感强,不可多得的好书之一,可惜的是翻译得有点问题,英语专业人士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翻译硬伤。

首先书名就翻译得不好,The Second Media Age应该翻译成《第二媒体时代》。

媒介和媒体是不同的概念,媒介只是一种单纯的物理工具载体,传播信息之用;而媒体则包含了物理工具背后的传播者的意识形态及其组织关系。

比如说,电视是媒介,但电视台则是媒体。

——当然,媒介与媒体混用,也是学术界的通病了。

这本书可以看网上的英文版,至少我觉得英文版读得中文版比较顺。

推荐指数:***(英文版推荐指数:*****)24,《电视与社会》[英]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此书从电视文本,制片人,受众三个角度探讨了电视与社会的关系,文笔诙谐幽默,可读性强;不足之处在于所举的大量例子都是英国的电视剧,而中国读者对英国电视剧显然不了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阅读效果。

推荐指数:**25,《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美]伯格/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结构主义作为一种盛行的社会思潮已经过时了,但它作为一种方法论,却产生了两门新的科学:符号学,叙事学。

读完此书后,可学到一种对大众媒介进行叙事分析的方法。

实用性不错。

推荐指数:***26,《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美]斯道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版)不可多得的“批判学派”入门读物,不足之处依然在于翻译。

比如simulacrum一词是鲍德里亚的专用术语“类像”,而作者翻译成“赝品”,固然有这个意思,但在这里这么翻,就是猪头不对猴子嘴,译者这么理解,自然影响到对原文的理解。

此类例子很多。

除非你是像我一样的“骨灰级读者”,否则最好别看这本了。

推荐指数:*27,《解读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谁说大众消费一切产品都是无意识的?!让费斯克来揭穿这一谬论吧!是上列那本的姐妹版,但比较偏重理论——适合男性阅读。

推荐指数:**28,《全球化与文化》[美]汤姆林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我所读到的关于全球传播的书里,这是最系统的一本。

译者郭英剑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的副院长,美国某大学的传播学博士后(可能不是传播学,有人在我面前说过它,我记不清了),翻译水平无可挑剔。

推荐指数:***29,《消费社会》,[法]让·鲍得里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物体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完美的罪行》,商务印书馆2002鲍得里亚被学界称为“法国的麦克卢汉”当之无愧。

其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关键词构成了其后现代主义大师的地位。

如“符号价值”、“内爆”、“仿真”、“超现实”、“最小公倍数原则”等等。

以上三本,随便看一本,知道鲍得里亚脑子在想些什么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