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填写示例

合集下载

学生实验实验报告模板

学生实验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仪器与试剂五、实验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七、实验结果与讨论八、实验结论九、实验反思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XXX二、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XXX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提高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验原理(在此处简要介绍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原理,以及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XXX2. 试剂:XXX3. 其他:XXX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a. 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

b. 配制实验试剂。

c.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操作a.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b.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现象。

3. 实验结束后的整理工作a. 清理实验器材。

b. 洗涤实验容器。

c. 换取实验试剂。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数据记录(在此处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

)2. 数据分析(在此处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在此处总结实验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包括实验数据、图表等。

)2. 讨论与分析a.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找出原因。

b. 讨论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c. 结合实验结果,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入理解。

八、实验结论1. 总结实验目的的实现情况。

2. 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概括。

3. 阐述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正确性。

九、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实验技能的提升和收获。

3. 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进一步理解。

4. 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2. 语言简练,表达准确。

3. 数据真实,分析合理。

4. 图表规范,标注清楚。

5. 字迹工整,格式统一。

以下为实验报告示例:实验名称:化学实验——酸碱滴定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滴定管和酸碱指示剂。

实验报告内容格式范文5篇

实验报告内容格式范文5篇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内容格式范文5篇实验报告的分析讨论,主要分析实验结果和数值是否匹配,如果有误差,分析具体原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报告格式范文,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实验报告格式内容范文【篇1】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枚硬币、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颜色的)、蜡烛和一个平底的容器。

实验内容:在一个盘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币。

手既不许接触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呢?实验过程:第1次:我们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没硬币。

然后点燃一节蜡烛放在盘子里,罩上玻璃杯,蜡烛会因为缺氧停止燃烧,这时,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进玻璃杯。

(可惜吸水不够多,所以没有把硬币取出来)结果:失败。

第2次:和第一次一样,失败。

第3次:我们换了一根大一点的蜡烛,这次流进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们用了两根蜡烛,不过因为杯子扣的太紧,杯口被盘子吸住,水没能流进玻璃杯,失败。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点点,导致蜡烛提前熄灭,失败。

第6次:同样是放了两根蜡烛,这次很正常,成功。

实验总结: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气体冷却后,能让压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气压把盘子中的水挤进了杯中。

另外,在实验中,我观察到,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的时候,火焰不是马上熄灭,是继续燃烧一会儿才熄灭,说明玻璃杯的空气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的。

而做这个实验应注意:1、杯子不要扣的太慢,否则会让火焰提前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2、水最好是有颜色的水,我选择在水中滴蓝墨水,效果不错,这样方便观看。

3、可以用燃烧的纸片代替蜡烛,但是水一定要放少一点,放多了难吸光。

4、要保持距离,让火焰离自己远一点。

实验报告格式内容范文【篇2】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一、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适宜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二、计算题要有计算步骤、解题过程,要代具体数据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得数。

实验库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库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原理(一)实验背景(二)实验原理及方法1. 基本原理2. 实验方法二、实验器材1. 仪器设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试剂(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材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2)准备实验试剂和材料(3)熟悉实验操作步骤2. 实验操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验数据记录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果分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实验讨论与结论1. 实验讨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实验反思与改进1. 实验反思(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改进(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实验报告示例

实验报告示例

实验报告示例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变化情况,以深入了解温度对该反应的影响规律,并为实际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该化学反应涉及到反应物 A 和反应物 B 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成产物 C 和产物 D。

根据化学动力学理论,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的进行。

通过测量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反应速率常数,并进一步分析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实验仪器恒温水浴槽:用于精确控制实验温度。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

秒表:记录反应时间。

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等常规玻璃仪器。

2、实验试剂反应物 A 溶液:浓度为_____mol/L。

反应物 B 溶液:浓度为_____mol/L。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恒温水浴槽设置为所需的温度,分别为25℃、35℃、45℃、55℃和 65℃。

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反应物 A 溶液和反应物 B 溶液,分别注入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实验操作在每个设定的温度下,将等量的反应物 A 溶液和反应物 B 溶液迅速混合于一个烧杯中,同时启动秒表开始计时。

在反应进行的不同时间点(如0 分钟、5 分钟、10 分钟、15 分钟、20 分钟等),用移液管吸取少量反应溶液,迅速注入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中,测量其吸光度。

根据事先绘制的标准曲线,将吸光度转换为反应物的浓度。

3、数据记录详细记录每个温度下不同时间点反应物的浓度数据。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反应速率的计算根据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数据,采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如线性拟合或非线性拟合)计算出每个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以温度为横坐标,反应速率常数为纵坐标,绘制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观察曲线的趋势,分析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六、实验结果1、不同温度下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时间(分钟)|反应物浓度(mol/L)||||||25|0|_____||25|5|_____||25|10|_____||||||65|0|_____||65|5|_____||65|10|_____|2、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此处插入绘制的曲线图片)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增大,表明反应速率加快。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三篇】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三篇】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三篇】
实验名称:XXX
实验步骤:
1、 XXX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出,XXX等结论,从而得出XXX的结论。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XXX。

为此,我们安排了如下实验:
1、通过XXX实验,以验证XXX原理及其参数
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XXX的情况下,XXX现象的参数符合XXX的原则;在XXX的情况下,XXX的特性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更容易的理解XXX的发展规律,并为它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本实验旨在探讨XXX的性质及应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采用XXX法,验证了XXX 所需要的参数;之后,我们以XXX实验,验证了XXX对不同情况的适应性;最后,我们观察了XXX对XXX的影响,以检验XXX在实际应用中所能实现的效果。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XXX过程中,XXX的参数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它能够有效地模拟不同情况下的XXX现象;另外,它能够为不同的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XXX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为不同的研究领域提供宝贵的信息,以使其更加准确有效。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建议9篇】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建议9篇】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优秀9篇】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论、分析讨论。

下面是小编的我为您带来的9篇《实验报告格式范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实验报告的种类篇一1.教学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理工科大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

重复科学技术史上前人已做过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学科定律或结论,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实验步骤和方法一般是由教师自己拟定的,只不过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这种实验报告通常印制成表格,由实验者逐项填写。

它是重复前人已做过的实验,不具有学术价值。

2.科技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科技工撰写的实验报告。

它是描述、记录某项科研课题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报告,是科技报告中应用范围广泛的一种报告形式。

它是科技工自己设计、具有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不是简单重复和再现前人的成果。

这类实验报告往往具有科技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

实验报告格式篇二实验__________(标题,用3号黑体,居中,加粗)一、实验目的(用小3号黑体)_________(小4号宋体,1.5倍行距)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要求(用小3号黑体)_________(小4号宋体, 1.5倍行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步骤(用小3号黑体,要求包括设计的电路,指标实现的计算、仿真结果以及误差分析)_________(小4号宋体, 1.5倍行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小结(用小3号黑体,可以包括实验结论,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等)_________(小4号宋体, 1.5倍行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1.正文中表格与插图一律要求要有标注,并且字体一律用5号宋体;2、正文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本文档的页码已设置成自动格式);结论(3号黑体,居中)_________(小4号宋体, 1.5倍行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实验的收获感受,以及对实验的期望要求等)。

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

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

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定铁含量的滴定分析。

实验目的,通过滴定分析方法测定未知溶液中铁的含量,并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亚硫酸钠对Fe2+的滴定方法。

亚硫酸钠是一种还原剂,它可以与Fe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Fe3+。

反应方程式如下:5Fe2+ + 2MnO4+ 16H+ → 5Fe3+ + 2Mn2+ + 8H2O。

在滴定过程中,利用高锰酸钾作为滴定剂,通过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实验步骤:1. 预处理,取一定量的未知溶液,加入适量的盐酸,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化为Fe3+。

2. 滴定,将预处理后的溶液加入滴定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和亚硫酸钠,开始滴定。

在滴定过程中,用搅拌棒搅拌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计算,根据滴定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计算出未知溶液中Fe2+的含量。

实验数据:未知溶液预处理后的体积,50ml。

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消耗的体积,12.5ml。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未知溶液中Fe2+的含量为0.025mol/L。

实验结论:通过滴定分析方法,成功测定了未知溶液中铁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未知溶液中Fe2+的含量为0.025mol/L。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对滴定分析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滴定分析方法测定了未知溶液中铁的含量,实验过程中注意了操作细节,严格控制了滴定剂的用量,取得了准确的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对滴定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实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滴定终点的判断需要准确把握,为了避免误差,可以在接近滴定终点时,减缓滴定速度,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的过程,确保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在实验中,应该更加仔细地控制滴定剂的用量,避免滴定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在滴定过程中应该注意搅拌的均匀性,以保证反应的充分进行。

实验报告单格式范文

实验报告单格式范文

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简要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和理论。

三、实验器材列出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及其规格。

1. 器材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2. 器材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3. 器材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类推)四、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步骤,确保步骤清晰、完整。

1.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2.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3.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类推)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根据实验步骤,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数据。

| 序号 | 数据名称 | 数值 || ---- | -------- | ---- || 1 | 数据一 | || 2 | 数据二 | || 3 | 数据三 | || ... | ... | ... |2.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六、实验结果简要描述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现象、数据变化等。

七、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实验目的是否达成,对实验原理的验证程度等。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结束后应进行的清理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3. 其他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九、实验心得体会简要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技能的提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步 将选择的多个波段图象组合成一幅多波段图象 合成的 4、3、2 波段假彩色图像如下:
第四章:
1. 图像投影变换:启动投影变换、投影变换操作。 (1) ERDAS 图标面板菜单条:Main → data preparation → reproject images → repreject image 对话框(如下图):
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本科实验报告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
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 10 环
实验课程名称
遥感概论
实验名称
遥感综合实验
指导教师及职称
XX/XX
开放性实验
□是
□√否
开课学期 2012 至 2013 学年 第二 学期
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一、实验准备 实验名称:遥感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12 年 6 月 20 日星期四 实验类型:□ 验证实验 □√ 综合实验 □设计实验 1、 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步骤和结果
(要求:详细写清楚本次实验的完成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步骤和实验结果。纸张不够可以自 行添加。)
(一)、主要内容
1、单波段组合成多波段。 2、图像投影变换:启动投影变换、投影变换操作。 3、辐射的增强处理:亮度反转处理、降噪处理、去条带处理等 4、图像分类:监督分类、分类后处理。
合成效果图
把所有 class 的属性值该完后,按 interpreter-GIS Analysis-recode 进行属性值的归类,给同 名地物赋相同的属性值,最终图如下所示:
(4)打开 classify—accuracy assessent , 点击 file 打开之前生成的图,建立表和选择样区的 联系,在 editor 中点击 create...出现一个窗口把上面的值该为 30 出现 30 个 class,之后,在 view 中点击 show all ,打开的图中会显示出选择的样区。流程图如下所示:
完成效果图
(2)、降噪处理 ERDAS 图标面板菜单条:Main → Image interpreter → Radiometric Enhancement →Noise Reduction 对话框 (如图示)
完成效果图
(3)、出条带处理 ERDAS 图 标面 板菜 单条: Main → Image interpreter Destripe TM Date→Destripe TM 对话框 (如图示)
(1)单波段组合成多波段。 (2)图像投影变换:启动投影变换、投影变换操作。 (3)辐射的增强处理:亮度反转处理、降噪处理、去条带处理等 (4)图像分类:监督分类、分类后处理,非监督分类。
2、实验材料及相关设备:
(1)《ERDAS 中文教程》 (2)计算机 (3)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下载的实验数据 (4)实验报告指导书 (5)u 盘
投影变换操作成果图:
第五章:
1.辐射的增强处理:亮度反转处理、降噪处理、去条带处理等。 (1)、亮度反转处理 ERDAS 图 标面 板菜 单条: Main → Image interpreter → Radiometric Enhancement →
Brightness Inversion →Brightness Inversion 对话框 (如图示)
非监督分类的现象和结果:
打开 report—report accuracy,出现下面的精度评价表:
保存之前生成的非监督分类图,打开 Arcmap 添加刚刚保存的图。打开 view_layout 在 insert 中添加图例,并输出。图如下所示:
参考文献:
(1)、《遥感原理与应用》,沙晋明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2)、《遥感实验》指导书。 (3)、《 erdas 中文教程》
上课学习软件时,可以听老师的指导很快的完成作业,但是在期末复习操作 中,会出现忘记步骤,出错的行为。花费的时间也格外的多。
所以,我对于自己试验操作不是很满意,希望今后可以更加熟练,高效。
指导教师评语及得分:
得分:
签名:
年月日
(二)、具体实施步骤 第三章:
1. 单波段合成多波段: 第一步 在 ERDAS IMAGINE 中要先打开“相应的对话框(“Image Iterpreter”→“Utilities”
→“ Layer Stack”→ Layer Selection and Stacking 对话框 第二步 在 Layer Selection and Stacking 对话框中,依次选择并加载(Add)单波段图
三、实验小结
1、实验中出现过的问题(或错误)、原因分析 一开始我在去霾处理和降噪处理试验操作中没有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操作,导 致很多制图步骤操作不下去。最后输出的图像,很不精确,看起来很不好。 因为掌握不熟练,所以操作应该尽可能的按照实验指导书,如果有不懂得部分, 应该及时跟老师同学交流。
2、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问题 (1).每一个步骤都按照实验指导书操作,遇到困惑及时查资料,和老师同学交流; (2).认真阅读细节提示; (3) .多做几遍,熟练操作。 3、对实验自我评价:
2、 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一、 (1)到国家科学数据服务平台下载昆明地区的图像数据,行号:128 列号:37 陕西宝
鸡地区. (2)把下载好的图像数据用 REDAS 软件转换成 IMG 格式。 (3)用合成好的图像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操作:单波段图像的输入输出、组合多波段 数据、输出 JPG 图像数据。 二、 对合成好的图像进行图像的图像投影变换:启动投影变换、投影变换操作 三、。 把裁剪好的部分的图像进行辐射的增强处理:亮度反转处理、降噪处理、去条带处理等。 四、 把图像进行图像的分类处理操作:监督分类、分类后处理。 实验注意事项: (1)、下载实验数据时,需要准确; (2)、在进行各阶段操作的时候注意数据的变换,确保用的是同一个数据源;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操作,争取达到预期的效果。
→ Radiometric Enhancement →
完成效果图
第六章: 图像分类:监督分类、分类后处理,非监督分类。 (1)非监督分类
按 classifer-unspervised classification 合成非监督分类图,之后,在同一个窗口打开,进行 图层叠加,把单波段图层放在上,并且打开它的属性表给每个 class 赋值使其颜色也发生相 应变化,最终生成一个新的图层。图如下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