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性别视角浅析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成人式的解说

英雄一样 可 以给 予玛丽莲保 护, 对企 图对玛 丽 莲有不轨行 为或 占有她的 男人 , 予以反击。 黑白 场景 中, 维利 图以一个西 部牛仔 片中的风流 英
雄的形 象出现 , 他无所不 能, 多次解救 了落难 中 的玛丽莲, 并且拥有了玛丽莲 的信任 与爱。 维利 图与玛 丽莲之 间的距 离事实上是 不 可逾越的鸿沟: 先, 图没 成长为男人, 首 维利 被打 上无 资格的 E  ̄ : 当他终于 摆脱 了男孩 的印 I g而 ]
记 脱胎成 男人 时, 丽莲 已被世俗 打上 了“ 玛 罪 恶” 的印记 . 为世俗 的男人维利图 自然也不能 作
成人 式 中有 着不 同的 身份 。
l 键 词 】 成人式 反抗者 监督 窥视 关
直走到 了他 的此 , 利图与玛丽莲的爱情只能是 维 存在于 维利图 的想 象中。 而影片 的导 演从 一开 始就将那些 黑 白的镜头定义 为电影 , 这就表示 这 些事情根 本就没 有成 为事 实的可能 , 它永远
而 玛丽莲 又是维 利 图从男 孩 向男 人转 变的见 证, 虽然维利 图对 丽莲而言 是隐藏的, 始终 马 他 在 暗处, 以一个窥视者的 身份存在 。 维利 图因对
指, 它的所指就是那个成长的意义 。 而理发 师所 扮演 的角色就是维利 图成长式 中的另一个 “ 监
督 者 ” 。
影 片有 对维 利 图这 段 爱情 的 交代 , 中 片 多次 出现维利 图与玛丽莲 擦肩而过 的镜头 , 而
一
在一 起, 互为佐证 。 在故 事 中, 主角玛丽 莲是 女 与众 不同 的, 她美丽 而不加入 到其他女 人的 圈 子 中去, 在迷惑所 有男人的 同时, 被所有女性 也 排 斥。 独的玛 丽莲 始终相信 着 爱情 。 事 中 孤 故 另一人—— 男孩维 利图, 见证 了她对爱 的忠诚 。
用性别视角浅析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用性别视角浅析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摘要:本文用性别视角分析了经典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主要围绕玛莲娜的悲剧、偷窥、社会性别气质等三个方面,注意挖掘其潜在的性别文化和父权制的性别观点。
关键词:性别视角;《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父权制文化J9正文: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名《玛莲娜》(《Malèna》),就突出的女性形象和性话题而言,这部备受赞誉的影片的确是值得分析的性别载体,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影片潜在的性别观点和其构建性别主体的过程以及以影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对性别文化的引导和影响是怎样的。
一、玛莲娜的悲剧:美丽的悲剧?流言和嫉妒的恶果?成功的悲剧是一种残酷失落的美,但作为视听文本的电影并没有只停留于它表面的形式,和电视、广播等其他大众传播媒介一样,它依然在散播着权力观念和规范意识,不然,我们的某些看似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又是从何而来,怎样强化的呢?就这部电影来说,它的确是在进行着“社会性别”、“性别气质”、“父权制度”、“男性中心主义”等文化观念的塑造和再生产。
虽然这部电影被许多影视评论家所肯定,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也被认为是电影界的奇才,但透过该影片仍旧可以折射出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子。
影片通过复制性别文化建构的人物模型,贯彻符合文化期望和性别规范的行为来解释悲剧发生的原因,证明悲剧的合理性,这个故事被归结为“越美丽越有罪”,这是一个颠倒的逻辑,就像“大众对女性被强暴时的舆论:身体唤起欲望,美的身体招致强奸,女人的身体是她被欲望的原因,女人的命运源于她的身体”[1]。
玛莲娜是一个无比美丽的女人,她的美丽吸引着周围男人、女人甚至青春期少年灼热的目光,电影里女性形象的表达与偷窥、凝视有关,玛莲娜内心情感以及生活上的变化始终与这个西西里小镇上的人对她的态度有关。
正如那个律师说的,“她的罪过就是她太过美丽”,“美丽招致不幸”电影暗示的这一观点复制了“男性中心”的文化期望,传播了父权制性别文化,并掩蔽了背后的性别意义。
美丽人生

浅析视觉传播角度下的社会性别问题——以《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为例[内容摘要]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信息的爆炸,信息传播和接收的有效性变得尤为重要。
而视觉在这一信息传播中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
而社会性别问题关乎于社会公平问题,因为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性别平等,本文结合电影《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分析视觉传播角度下的社会性别问题。
[关键词] 视觉传播社会性别“她,撩着波浪状黑亮的秀发,穿着最时髦的短裙和丝袜,踏着充满情欲诱惑的高跟鞋,来到了西西里岛上宁静的阳光小镇。
她的一举一动都引人瞩目、勾人遐想,她的一颦一笑都叫男人心醉、女人羡妒。
玛莲娜,像个女神一般,征服了这个海滨的天堂乐园。
”《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这部电影就围绕玛莲娜这个美丽又悲惨的女人讲述开来,在视觉上给予强大的震撼,进而思索。
这个美丽女人的背后映射出的是二战乱世中社会性别的哪种观点?此外,中国对于社会性别又是何种看法……一、《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中的社会性别问题1941年,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二战的硝烟之中,但西西里岛表面仍然一片宁和,电影以一个13岁的男孩子视角讲述了玛莲娜这个美丽女人的“寡妇”生活,她是如此让人着迷,而电影的小男主角也掉进了这个女人的漩涡之中,他不仅跟着其他年纪较大的青少年们一起骑着单车,穿梭在小镇的各个角落,搜索着玛莲娜的诱人丰姿与万种风情,还悄悄地成为她不知情的小跟班,如影随形地跟踪,监视她的生活。
因此,这个13岁的小男孩,见证了一个贞女向妓女的转变,见证了这个女人的爱情,见证了她的无助,她的悲伤,她的一切……故事以电影这种动态视觉传播媒介,逼真地浓缩呈现了显示场景,它带给人们的是生动性、真实性以及强烈的现场冲击力。
电影展现了西西里岛上小镇的宁静,迷人的沙滩小镇,诱人的美丽女郎,调皮的青年男孩,都通过视觉传播进入我们的思想,告诉我们导演想叙述的一切。
二战下的社会性别问题是一个特别时期的问题。
如果不是战争,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孩子到成人,美丽到丑恶,勇敢到怯懦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孩子到成人,美丽到丑恶,勇敢到怯懦我以前经常写纯情感类的文章,也和很多朋友讨论过情感类问题,尤其是和女性朋友,女性比较愿意去知道一些男性的内幕,而我认识的百分之九九的女生,都说过类似的话,觉得年纪大些的男生比较好,他们更懂女人,他们更稳重,他们更成熟。
其实我一直不太了解“成熟”这个词儿怎么归类,怎么解析,因为这个词儿太泛泛了,你说他更稳重,但这种稳重会不会让他失去了勇气,变得过于算计?你说他懂女人,但这种懂会不会让他变得功于心计?你说他思维缜密,用心良苦,可这种缜密会不会让他善于谎言?他你说他有魅力,相信其他女人也这么想。
成熟不光会带来许多正面的,也会有许多负面的,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能在成长过程中是单纯地正向成长(起码我没见过)。
电影最著名的镜头之一。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正是在诉说这样一个故事,孩子逐渐成长,走向成年人的世界,而这一刻的他正处于交界处。
雷纳多是一个西西里本地的男孩,他正好到了青春期,对女性的冲动越发强烈,而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寡妇玛连娜就是他的幻想对象,在她的身上,他看到了全部的美,而正因为玛连娜实在太美了,西西里的男人觊觎她的美貌,女人则嫉妒她的美貌,流言四次,诋毁她的人不计其数,后来传来她老公战死的消息,人们对她的流言愈演愈烈,一个美丽的女人终究为了名誉与生计,而沦为了荡妇,而雷纳多是唯一理解她的人,知道一切的真相,最终意大利战败,玛连娜因私通德国人而被羞辱,离开了西西里……整个电影里主角雷纳多和其他人为分界线,而玛连娜就是两个世界共同的焦点,两种人看同一个人,呈现出的世界却是天差地别。
在雷纳多的眼中,玛连娜是他最大的幻想对象,但对于他来说,玛连娜的清白和人格也是他非常看重的,他幻想的是一个整体,一个美丽的女人,一个优秀的灵魂,所以他会幻想玛连娜除了去打仗的丈夫之外,只爱自己一个人,他也会勇敢地探寻真相,努力地反驳外界的流言蜚语,努力地保护玛连娜,只是他还是个孩子,没人会听他的。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观感影评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观感影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观感影评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透过一个男孩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人这种复杂动物的美丽和丑陋。
当一个世间尤物般的女人出现时,几乎所有男人都想得到她的肉体,而小男孩也通过无数的幻想和无尽的折磨,不断想接近自己心目中的女神。
最后,他也确实通过她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
影片最感人的是结尾。
女人那么恬静,没有怨恨,没有绝望,只有眼睛里映射出对世界对生活的信赖、宽容和爱。
她安于平庸,并不因容貌出众而清高或自命不凡。
对于她的堕落,我坚定认为应该是被逼无奈的。
当我听到她对一个男人说“只要给我带点吃的就行了”的时候,我的心里开始为她流泪了。
是的,她饿,她需要生存。
如果她放弃活下去,那么她完全可以选择自杀或者因饿而死。
可她毕竟是一个想活下去的人,一个想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女人。
她那么爱他的丈夫,可是丈夫死了;她那么想坚守自己的贞洁,可周围的男人女人一起毁灭了她的这种愿望;甚至连他的耳聋父亲也和她断绝了关系。
她变得一无所有,失去了工作和赖以生存的一切,所以被迫无奈接受了那些他并不喜欢的男人。
当小男孩看到她被男人侮辱强奸而流下辛酸的泪水时,我的心也一样悸痛。
男孩对于世界的美好向往和理想霎时破灭,而我对她痛苦而无奈的生活抉择而感到无比悲愤。
影片中她丈夫的出现,对女主人公来说是一个温暖的结局。
虽然失去了一条胳膊,但是他心中有爱。
在小男孩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他的妻子,并带她回到了小岛,是他给了她重生的勇气和信念。
两个饱受磨难的人相守在一起,会更加紧密、融合、恩爱的。
经历了这么多痛苦的遭遇,他们的爱会很坚固而长久。
在电影中有一个她丈夫被胖胖的、力壮如牛的岛上男人讥讽嘲笑而推倒在地的镜头,当时我就觉得最渺小和卑劣的不是有点略显狼狈的她的丈夫,而是那个推倒他的猥亵狗男人。
因为他歧视一个被欺凌侮辱过的女人和她已经是残废的丈夫,那么他的人性就是扭曲的,没有一点同情心和道德心,那是为人所不齿的。
西西里岛美丽传说中的性吸引

解读《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性吸引【摘要】意大利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述了一个美丽而个性的女人在庸俗世间艰难生存和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
电影融汇了不少女性主义的思想,通过象征符号的运用,表现了其强烈的两性意识内核。
美丽的马琳娜吸引了所有的男性甚至是小孩,而后在丧夫的消息传开后,一切都开始有最初的吸引惹来了祸端,将人们心中的圣女变成了为人所不耻的妓女,整个故事既是在讲述男性的独权,也是反映性吸引给女性带来的灾难。
【关键词】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女性;性吸引;异性交流引言本文讲述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美丽女主人公马琳娜对男性的吸引。
在一个战争时代的背景下美丽女性在男性心中主要是性欲需求的一种满足物,一种纯肉性的需求。
而这样的欲望给少年雷纳多的成长带来了性的启蒙同时也反映了少年对性的认识虽然与成年人一样,但是行为缺非成人那么下流无耻,更为重要的是少年的雷纳多不像成年人那样运用手中的权力去压迫苦难中的马琳娜。
性吸引是人的本性,缺不是人压迫女性的理由。
电影以一辆自行车来开头 ,在美丽的西西里岛小镇上 ,少年雷纳多拥有了第一辆自行车,那天他们的领袖墨索里尼宣布对法国和英国开战 ,而那辆在整部影片里自始至终都出现的自行车在阳光下穿梭。
几个同年龄的小孩坐在海边大堤上 ,只为能看见玛琳娜迈着轻柔的脚步从身边走过。
然后 ,玛琳娜款款地出现了。
她出现在一群情窦初开的少年的目光中。
于是 ,一声呼哨响起 ,兼具怀旧、喜剧色彩以及不露声色的政治社会批判意义的意大利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拉开了帷幕。
西方父权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是将妇女置于男性受众的凝视之下,作为被观看的对象来展示。
其中,色情产品是将妇女作为欲望、幻想和暴力对象的最突出类型。
但是,将妇女“物化”却不局限于色情产品。
【1】在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女主角马琳娜就是被塑造成窥视愉悦的对象。
影片是以一群包括男主角雷纳多在内的年轻男孩对性感的玛莲娜的凝视开始的。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影评-2docx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影评1941年,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二战的硝烟之中,但西西里岛表面仍一片宁和,这里正是男孩雷纳托的家乡。
正如这个年纪的所有男孩一样,他有着自然,童真,渴望自己早日长大以及对性的渴望和欲求。
在影片的开头我看到了一个青涩的男孩希望和那些比他年长的男孩一起玩耍,渴望着长大,成为一个男人。
在那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第一个想要了解,极度渴求的女人。
她有着长长的风情万种的头发,极度诱惑的性感身材,美丽高贵的面容,那一颦一笑散发着无穷的妩媚之感。
他似乎迷倒了所有的男人成为了那个小镇所有男人的幻想对象,所有女人的嫉妒对象。
在影片中她是如此的美丽不可亵渎。
雷纳托跟随着那些男孩骑着自行车追随着这个美丽的女人,穿越了一条又一条的街道,在这个女人走过街道时,无数的男人窥视着她美丽的面庞和性感的身材,那些男人不论是那个阶层的人都露出色迷迷的、猥琐的表情。
但这同时表现出了人性的本质,贪念、色欲。
对一切美好东西的占有欲,但他们享受不了的时候,便会有把他毁灭掉的想法。
没有丝毫根据的对那个美丽的女人进行污蔑以及诋毁他,说他在丈夫外出打仗时,与别的男人进行私通,说她是个荡妇。
可是这个女人是如此的纯洁与美好,她什么都没有做,他甚至不与任何一个男人讲话,他是如此爱她的丈夫。
这样的女人是应该值得尊敬的,但为什么他却要遭受这样的待遇?一切缘由就是他太美丽了,太孤独无助了,没有一个人去了解他纯洁的内心,只是看中了他那美丽的外表。
难道美丽也是种罪恶么?在雷纳托看见了玛莲娜之后,他的萌动彻底开始了,他开始各种偷窥、监视玛莲娜的生活,把了解玛莲娜作为自己生活的重心。
而玛莲娜的身影彻底印在了雷纳托的身心上,使得小男孩不可抑制的产生了对她的各种幻想。
同时他就更希望自己快快的长大,甚至偷了父亲的长裤去改。
我们看到了他确实还是个处在青春期躁动的男孩,他的荷尔蒙的在不断的分泌。
致使他在晚上对性欲更加渴望,特别令人深刻的就是小男孩的床不断晃动的巨大声响。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视听分析

2012160024 游锰涛《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视听分析影片概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导演作品,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二战时期,意大利小镇上的一个小男孩雷纳多喜欢一个叫做玛琳娜的妇女,是全镇最漂亮女性。
雷纳多这份情感贯穿全片,影片始终以雷纳多的视角进行叙述,讲述在丈夫去当兵后,玛琳娜独身一人在小镇上因为美貌引起的男性的觊觎以及女性的嫉妒而被赶出了小镇,但最后丈夫归来两人继续在小镇生活。
影片的情感以及细节的表现都极其细腻。
雷纳多,首先,有渴望长大的心理,因为同伴说雷纳多穿短裤像个小屁孩,而在电影中也不断灌输和呈现“穿短裤等于小孩”的观念,因此雷纳多在没有爸爸的同意下拿了爸爸的长裤去改短自己穿,长大后的雷纳多也正式穿上了西装。
第二,雷纳多在幻想与玛琳娜接触与亲热时,经常将自己幻想成电影情节的人物,这符合小孩的天马行空,也可能是导演对于经典电影的致敬。
第三,雷纳多经常幻想与玛琳娜的亲热,也经常偷看玛琳娜在家里的一举一动,他们离得如此之近,雷纳应该是全镇对玛琳娜最了解的一个人,但却从未讲过话,只在影片结尾时雷纳多帮助玛琳娜捡掉下的橙子时,说了句“我帮你捡”“玛琳娜夫人,祝你好运”。
通过这样的细节处理,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即雷纳多是一个处在青春期,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并渴望长大不受约束,对爱与性充满好奇和期待,但却又害羞、沉默的人。
托纳多雷是一个大胆以及思维开放的人,可能是西方文化给导演代带来的影响。
对于性托纳多雷一直不避讳,反而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是人生活的一部分。
雷纳多也不例外,对于玛琳娜的喜欢,也夹杂着爱与性。
而在中国性总是避而不谈的,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的,很多情感有了性就变得很不正经。
但是这一人类自然的行为才是最真实的,并且贴近生活的,老实说,谁没有对自己喜欢的人有过哪怕是一丝丝的幻想。
而我认为,这才是人的自然情感,才是真实的东西。
影片除了表达了雷纳多对于玛琳娜的情感之外,也表现了一种人性的丑恶面,而且导演也有意地夸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性别视角浅析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摘要:本文用性别视角分析了经典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主要围绕玛莲娜的悲剧、偷窥、社会性别气质等三个方面,注意挖掘其潜在的性别文化和父权制的性别观点。
关键词:性别视角;《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父权制文化
J9
正文:
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名《玛莲娜》(《Malèna》),就突出的女性形象和性话题而言,这部备受赞誉的影片的确是值得分析的性别载体,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影片潜在的性别观点和其构建性别主体的过程以及以影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对性别文化的引导和影响是怎样的。
一、玛莲娜的悲剧:美丽的悲剧?流言和嫉妒的恶果?
成功的悲剧是一种残酷失落的美,但作为视听文本的电影并没有只停留于它表面的形式,和电视、广播等其他大众传播媒介一样,它依然在散播着权力观念和规范意识,不然,我们的某些看似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又是从何而来,怎样强化的呢?就这部电影来说,它的确是在进行着“社会性别”、“性别气质”、“父权制度”、“男性中心主义”等文化观念的塑造和再生产。
虽然这部电影被许多影视评论家所肯定,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也被认为是电影界的奇才,但透过该影片仍旧可以折射出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子。
影片通过复制性别文化建构的人物模型,贯彻符合文化期望和性别规范的行为来解释悲剧发生的原因,证明悲剧的合理性,这个故事被归结为“越美丽越有罪”,这是一个颠倒的逻辑,就像“大众对女性被强暴时的舆论:身体唤起欲望,美的身体招致强奸,女人的身体是她被欲望的原因,女人的命运源于她的身体”[1]。
玛莲娜是一个无比美丽的女人,她的美丽吸引着周围男人、女人甚至青春期少年灼热的目光,电影里女性形象的表达与偷窥、凝视有关,玛莲娜内心情感以及生活上的变化始终与这个西西里小镇上的人对她的态度有关。
正如那个律师说的,“她的罪过就是她太过美丽”,“美丽招致不幸”电影暗示的这一观点复制了“男性中心”的文化期望,传播了父权制性别文化,并掩蔽了背后的性别意义。
流言和嫉妒源自于人类的原罪,电影暗示的这一观点成就了一个父权制的神话,却没有深入揭示这种流言和嫉妒的悲剧实际上是根植于男权社会,在对立的两性气质幻象下,美丽、柔弱的玛莲娜必然被这个丑恶、冷酷的父权制社会所抛弃。
曾经的玛莲娜是走在小镇广场上所有男人目光的焦点,但随着生活境遇的恶化,她只有屈从于男人们的观赏以及观赏背后的危险和暴力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
存。
这样,影片实现了男权社会的文化期望和职能,从而将父权制性别文化所导致的恶果堂而皇之地解释为美丽本身招致不幸或者人性的阴暗面—流言和嫉妒毁灭美丽。
二、关于偷窥
这部电影以回溯的叙事方式,通过青春期少年维利图对他的暗恋对象玛莲娜的追踪和一系列窥视活动组织故事情节。
影片从一开始叙事的动力就是维利图的窥视活动,这个13岁的男孩是活动的主体,情节基本局限于维利图的行动来铺陈。
从这个角度鼓励观众认同维利图,分享他窥视玛莲娜的乐趣,而这时的观众们也相当于加入了窥视的行列。
隐含之意就是:男人是最佳的观赏者,而美丽的女人就是用来被观赏的,观赏她们对男人来说是一种享受,而女人们的美丽天生就是为了取悦男人。
影片花费了大量篇幅展现玛莲娜天性的女性之美激发出维利图早熟而强烈的性冲动,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男权文化意识特性。
维利图偷窥玛莲娜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窥视她?在影片的最初,维利图就是单纯被玛莲娜的美貌所吸引,把她当作性幻想的对象,关于她的一切他也并不了解。
从这里可以看出,维利图起初就把玛莲娜置于性对象的位置上,影片曾大段大段地展示了玛莲娜赤裸洗浴的场景,这与“苏珊娜与长老”的故事如出一辙,只不过长老的角色被这个不太具有潜在威胁的青春期男孩所替换,用儿童的纯真代替潜在的暴力,再加上又安排了他给玛莲娜丈夫写信的情节,这些都是在美化以男性为中心的等级社会,使之看起来更容易被理所当然地接受。
三、关于社会性别气质
玛莲娜一出场便是一幅优雅曼妙的图画,导演深谙父权制社会观赏女性之美的标准,将女性之美解读为平和或者濒于静态。
正如波伏娃所说“既然女人注定要被占有,她的身体就必须表现出客体所特有的惰性和被动性”[2]。
可见,这部电影的主题正是通过性别角度的情节描述才得以揭示并深化的,留给观众深刻印象的是频繁展示的有关性的信息,而其中尤以维利图对玛莲娜伴随性冲动的倾慕和向往居多,还有他在梦境中拯救玛莲娜并与她上演电影里的浪漫片断,这些不仅仅是一个男孩的性幻想,更体现了男人对女人性的占有和征服。
维利图这个男孩的形象是有活力的、敏捷的、灵活的。
事实上,影片中的场景一直在塑造两种性别典范模型,即男人和女人,而且将典型的女性形象—玛莲娜和典型的男性形象—维利图加以夸大和虚饰,杜撰和扭曲了现实存在的女性形象,夸张了玛莲娜女性的性魅力,而维利图强烈且频繁出现的性幻想和性渴望也有相当程度的虚假成分。
然而这些经过加工的典型性别形象正符合、顺应了传统父权制社会的文化期望和性别规范,影片正是通过建构这种未经质疑的、刻板的父权制性别文化场景和人物模型来表达出带有悲剧色彩的主题。
因此,无论是玛莲娜还是维利图,他们只是被简化成的性别符号,即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这种二元划分实际上是证明父权制文化合理性的思维方式,是基于性别等级制的社会建构,是一种在生物性差异基础上的意识形态想象。
总之,尽管这部影片通过男主人公的窥视描写了玛莲娜在西西里小镇所遭遇
的种种苦难和不幸,甚至被周围人蹂躏、暴打的悲惨遭遇,但并没有深入揭示其背后存在的父权制文化逻辑,然而,影片反而浓墨重彩地渲染玛莲娜虚假夸张的女性之美和小男孩强烈的性欲望,这就相当于在迎合性别等级社会的文化期望,证明性别文化的合理性。
创造出符合男权社会宣扬的两性气质模型,让他们依循刻板的性别文化逻辑再现着语言、行为以及性别关系的发展,这就是电影深化人们头脑中性别文化逻辑的特有方式。
性别主义和父权制的目标不仅仅满足于女性行为上的谦卑和顺从,更注重对女性精神上的支配和控制,也就是让女性自身成为父权制权力话语的载体和实现者。
不断重复社会性别的文化期望,不断散播性别等级话语,不断创造父权制社会的“美丽神话”,只有这样,这种性别文化才能再生产其自身,而包括电影在内的大众传媒充当了这一过程中的媒介和手段,毕竟它是特定文化之中的话语文本实践,必然带有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特性。
而电影的目的和意义并不在于几近临摹现实中的场景和情节,而是为特定文化类型的实现来构建相应的人物模型,营造相应的情景环境来实现预期的文化传播功能。
参考文献:
[1] 艾晓明.那一盆泡了两千年的洗澡水—“苏珊娜与长老”或裸女沐浴的原型及演变[J].妇女研究论丛,2003(1):40-51
[2]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第一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184
邬文娟(1986年9月-),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9级社会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性别社会学。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