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1980中日产值的对比

合集下载

中日之间的一些比较

中日之间的一些比较

中日之间的一些比较最近1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快,日本经济却陷于停滞。

有些人认为中国即将超越日本。

其实,从诸多指标看,中日两国的差距依然很大,中国要赶上日本,还有不小的困难。

基本的数据:中国的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1亿。

日本的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8亿。

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多倍。

从版图和人口数量看,中国是大中国,日本是小日本。

2003年,按世界银行2004年《全球发展指标》统计,中国的GDP是116898亿人民币,合1.4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七。

日本的GDP却高达4.3万亿美元,全球第二。

小日本GDP是中国的3倍。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07年中国GDP为246619亿元,增幅为11.4%,增幅比上年增长了0.3个百分点。

GDP约为3.5万亿美元。

(1美元=7人民币元)日经新闻:2007年日本GDP达564.3万亿日元,年增长2.4%。

GDP 约为5.26万亿美元。

(1美元=107日元)中国的诸多社会发展指标,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日本的经济实力既表现在国内,也表现在国外。

中国近年来引进外资多,而日本却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总资产达到3.2万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91%。

日本一直是中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

2007年,日本对华实际投资额35.89亿美元,居“中国最大外资来源”排名第四。

经济结构比较:1999年,日本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2:36:62,早已是明显的“后工业社会”。

1975年,日本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率就超过了50%,标志着日本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后工业化”时代。

相比之下,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7∶49.2∶39.1(中国经济网),说明中国还没有完成前工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

按国家统计局的工业化定义,一个国家工业化全部实现的标志是:农业产值在15%以下(中国刚刚符合);农业就业在20%以下(中国接近50%)城镇人口的比重在60%以上(中国约50%)。

日本的经济恢复

日本的经济恢复

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要战胜敌人,应多学敌人的成功经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19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 2.5%。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

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宣告结束。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战争末期,包括惨遭原子弹袭击的广岛、长崎在内,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毁于战火的住房达236万栋,900 万人流离失所。

近一半的工业设备、道路、桥梁、港湾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工矿业生产急剧下降,如果以战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为100,1945年的工矿业生产指数仅为60.2,1946年更跌到30.7。

1945年农业歉收,大米产量只有常年的六成,酿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由于物资极度缺乏,货币发行量激增,通货膨胀日甚一日。

1945年秋到1946年初,主要消费物资的黑市价格暴涨为官价的30倍到60倍。

经济上的混乱状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

该年由著名经济学家都留重人主持编写的日本第一部《经济白皮书》承认“政府、企业、家庭皆有亏损”。

这句话概括了当时日本经济的困难局面,以至成为名言。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走上轨道的。

为了使日本经济摆脱瘫痪状态,日本政府于1946年8月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有关经济政策。

用数据说话:1950年的中国GDP早已经是日本的2倍!

用数据说话:1950年的中国GDP早已经是日本的2倍!

【中华论坛】用数据说话:1950年的中国GDP早已经是日本的2倍!前几天发了转帖一文《1950年中国GDP是日本的两倍,如今怎么才超过》,结果不出意料,又看到有些众所周知的人跳出来喊那是“造谣”,那俺就干脆把世界各国经济历史数据都统统贴出来让大家开开眼吧。

那些人永远回避国际横向比较,所以这个工作不得不由俺们这些支持改革开放路线的来做了。

今天咱就选取老冤家日本做为参照物,看看各个历史阶段中日建设成果究竟是个啥形势。

图1通过图1我们发现:1 上世纪20-30年代(就算1930年),日本发起对华侵略时期,中国实质GDP 其实约为日本的3.4倍;2 建国初期的1950年,也就是新中国接收到的“一穷二白”的中国实质GDP竟然是日本的2.1倍以上,嘿嘿……这可是在遭受日本侵略战争和内战重创之后的经济数据哈,嘿嘿嘿……3 而到1980年(严格地说是到1976年),中国全面推行“机佐路线(假字代音,以下同)”,中国走彻底的计划经济道路,也就是包括了当今有些众所周知的一伙人极力美化歌颂的“10年耗界(假字代音)”时期,到1976年,彻底粉碎四人/‘帮和“机佐路线”后,到80年代真正开始走上改革开放道路。

这段时期咱就算看看1980年的经济数据,中国的实质GDP也已经从1950年的日本的2.1倍,急速缩水仅为日本的0.94倍!这就是当代一伙人热烈歌颂的他们的路线下的丰功伟绩。

4 再看看这伙人拼命诋毁的改革开放时期吧:从80年代中国开始艰难步入改革开放路线时期,直到1992年世界冷战结束,中国实质GDP仅用12年时间,又恢复到同期日本GDP的1.5倍!虽然还没有恢复到建国初期对日本经济规模水平,但相比建国前30年,同比倒退1倍多,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的经济成就了!再往后同比属于现代经济学,各位有兴趣,可以查查中国实质GDP(PPP调整后)早已是日本多倍了,名义GDP则今年(2010年)刚刚超越日本。

改革开放路线和“机佐路线”到底谁高明?那伙人肯定说还是“极佐”高明啊,那时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那时候大家都穿开裆裤,这伙人一概是避而不谈或者高喊那是造谣的。

日本经济发展三个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三个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三个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马 世 杰(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昆明 650093)摘 要:就发展阶段而言,中国经济现状与日本70年代的初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以此为参考,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在70年代初期解决一些经济问题的可行之处。

进入对日本80年代中后期泡沫经济的研究则引发了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80年代覆辙的思考。

随后,简介90年代日本的长期萧条来看待已经出现的中国萧条论。

最后,整体回顾日本经济发展经历的过程:从70年代初期的繁荣到80年代中后期的泡沫形成、破裂到90年代的长期萧条,我们能得到一些关于宏观调控、金融安全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相似; 泡沫经济; 萧条; 宏观调控目前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泡沫,并且和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相似,这种判断的潜台词认为,中国如果不防止泡沫的出现,将可能出现类似日本的长期萧条。

但是,通过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具有特点的时期进行研究分析,我们会发现:首先,当前中国经济现状与日本80年代中后期存在的差异太大,具有明显的不可比性,相反,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倒更像日本上世纪70年代初的经济状况;其次,由于发展阶段和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同,中国不会重蹈日本80年代的覆辙;再次,我们现阶段讨论中国经济萧条有些杞人忧天,为时过早。

最后,我们纵观从繁荣到泡沫到萧条日本经济走过的轨迹,我们能得到了一些启示和思考,比如:宏观调控的教训,金融危机的预防还有对当前一些问题应抱有的积极看法。

一、与我国经济现状相似的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一)、我国经济现状与70年代初期的日本经济更为相似。

首先,不可否认当前我国与日本80年代中后期的泡沫经济,有某些相同之处。

例如,从表面上看来,宏观经济都表现良好,投资和出口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处于较高水平,汇率升值、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猛涨等。

但是通过关键的发展阶段对比,体现出来的更多是差异。

1929年-2060年中国历年GDP和美国历年GDP、日本历年GDP比较

1929年-2060年中国历年GDP和美国历年GDP、日本历年GDP比较

USD$276232.3795亿美元 2043年美国GDP:1853961.238318亿元 USD$281757.0271亿美元 2044年美国GDP:1891040.462808亿元 USD$287392.1676亿美元 2045年美国GDP:1928861.27238亿元 USD$293140.011亿美元 2046年美国GDP:1967438.497696亿元 USD$299002.8112亿美元 2047年美国GDP:2006787.267492亿元 USD$304982.8674亿美元 2048年美国GDP:2046923.012526亿元 USD$311082.5247亿美元 2049年美国GDP:2087861.472816亿元 USD$317304.1752亿美元 2050年美国GDP:2129618.702246亿元 USD$323650.2587亿美元 2051年美国GDP:2172211.076462亿元 USD$330123.2639亿美元 2052年美国GDP:2215655.298136亿元 USD$336725.7292亿美元 2053年美国GDP:2259968.404204亿元 USD$343460.2438亿美元 2054年美国GDP:2305167.772446亿元 USD$350329.4487亿美元 2055年美国GDP:2351271.128066亿元 USD$357336.0377亿美元 2056年美国GDP:2398296.55093亿元 USD$364482.7585亿美元 2057年美国GDP:2446262.482146亿元 USD$371772.4137亿美元 2058年美国GDP:2495187.73196亿元 USD$379207.862亿美元 2059年美国GDP:2545091.486336亿元 USD$386792.0192亿美元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作者:胖虎发布人:楚风发布时间:2011-2-4 来源:鼎盛中华论坛点击次数: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中国的所谓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有说1980年)。

从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有29年,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又32年。

很多学者将新中国的这部分历史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

如今的中国和西方媒体热衷宣传中国在后30年的经济成就,同时极力贬低中国在前30年的经济进步。

每当提起改革前的经济,中国媒体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不带政治偏见的事实和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在改革前的29年,中国在国家安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建设以及人文建设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万事开头难。

虽然大家都不耻拿印度做参考物,但参考一下总还是能说明问题的。

今天的印度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几乎是相等的。

更何况在47年独立时的印度比49年的中国不知强多少倍。

英帝国给印度留下的铁路就有5万5千公里。

而49年时的中国铁路只有2万2千公里。

并且大部分在长期的战争中被破坏或完全毁坏。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艰难。

但在前30年中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了5万公里左右。

相当于在前30年,在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条件、落后的技术条件、短缺的物质条件下,中国建设了3万公里的铁路。

当前中国经济和80年代日本经济状况比较研究

当前中国经济和80年代日本经济状况比较研究

当前中国经济和80年代日本经济状况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1-001-02摘要在某些方面,中国经济的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惊人的相似,如轻监督重协调的企业治理模式,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本币升值的压力等。

鉴于日本经济在上世纪末经历了从繁荣到停滞的巨大转变,这便不免令人担忧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本文从分析日本经济繁荣与停滞的根源出发,与中国经济的现状进行对比,力图给中国经济以启发和警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中国经济企业治理社会保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经历了一次堪称现代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泡沫经济过程。

但是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

一般认为,日本经济之所以经历了从繁荣到停滞的巨大转变,关键是日本经济的制度性缺陷本身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并不试图解释日本经济这一由盛而衰的过程,而是力图通过揭示日本经济逆转的因果机制,比较中日两国经济体制的相似点,这种比较涉及到微观的企业治理层面,也涉及到宏观的政府的财政政策及社会保障乃至国际经济环境。

一、企业治理结构青木昌彦、奥野正宽认为:“所谓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股东、债权人、职工、关联企业、顾客等企业权益人之间有关经营与权利的配置机制”。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日本在微观的企业治理层面进行一些制度安排,在企业内部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制;在企业之间通过相互持股建立密切的联系;在企业融资方面则主要建立主银行制度来协调贷款。

这些制度安排有着很强的增长取向,从而为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但是,这种企业模式偏向于重协调而轻监督,从而弱化了企业所有者的功能,会导致企业监督机制作用流于形式,容易导致经营者权力膨胀。

中国的企业治理与日本的企业治理相似,也向来有重协调轻监督的传统,尽管两国在形成这一机制的制度性安排方面有很大差异。

首先,我们知道,计划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国家层面对生产进行统一协调,对监督机制的构建并不热心。

日本历年gdp1955--2008

日本历年gdp1955--2008

日本1955—2008年GDP增长情况一览表
日本专题 2009-04-28 15:24 阅读20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955-1993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的基期价格是1990年价格。

这一时期内,1956-1970年是日本经济的黄金发展时期,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7%,特别是1966-1970年连续5年经济增长率在两位数以上。

1970年之后,除了1972、1973年这两年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外,其余年份大多在5%以下。

1971-1993年年平均增长率只有3.9%。

1994年之后使用的价格基期是2000年不变价。

——分阶段来看年平均实际增长率:
1955-1970年为9.7%,1970-1979年为5.2%,1980-1989年为3.8%,1991-1999年为1.5%,2000-2008年为1.5%。

——而年平均名义增长率方面:
1956-1970年为15.6%,1970-1979年为13.6%,1980-1989年为6.1%,1990-1999年为2.2%,2000-2008年为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资料计算,公元1700年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到全世界的23.1%。

而那时的整个欧洲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世界的23.3%。

也就是说,那时我们一国的实力相当于整个欧洲。

到1820年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世界总量的32.4%,近三分之一。

而此时,整个欧洲的总量却下降到了26.6%。

但是,接下来,由于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彻底丧失进步性和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陷入了极度停滞状态。

到1949年的时候,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仅占世界总量的1%。

中国被边缘化了。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调动了亿万群众的积极性。

我国的经济在解放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195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世界总量的4.7%。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极“左”政策又使中国丧失了发展机遇。

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又落后了。

到198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比例下降为2.5%。

改革开放使中国重新焕发生机。

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

1997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比例,提高到了3.1%。

1999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到了世界总量的3.5%。

目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2万多亿元人民币,约为1.4万多亿美元(按人民币与美元比例为1:8.3计),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位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后的世界第6位。

当然,从人均来说,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目前的4%还比不上“195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世界总量的4.7%”!!!
据1988年4月6日《人民日报》载;
195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份额的4.7%,
1980年仅为2.5%。

195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两倍,
1980年仅为四分之一。

1955年,中国人均总产值是日本的二分之一,
1980年不到二十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