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docx
检验科临床血液学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检验科临床血液学常见疾病鉴别诊断一、引言血液学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领域,它通过检验血液样本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血液学疾病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症状和检验指标。
本文旨在介绍血液学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进行疾病鉴别诊断。
二、白细胞疾病的鉴别诊断白细胞疾病是血液学中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白细胞增多症和白细胞减少症。
鉴别诊断的关键在于通过血象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原因。
1. 白细胞增多症的鉴别诊断白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的疾病。
常见的白细胞增多症包括感染性病变、炎症性疾病、白血病等。
根据血象检查结果,可以通过以下特征进行鉴别诊断:(1)中性粒细胞增多症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增多症类型,常见于感染性疾病。
血象中中性粒细胞计数超过正常的上限,伴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和中性粒细胞活化等特征。
根据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措施。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
常见原因包括寄生虫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除了血象检查,还可以通过嗜酸性粒细胞颗粒染色、骨髓穿刺等进一步鉴别诊断。
(3)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
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白血病等。
血象中淋巴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可以通过镜检来鉴别诊断,而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则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种类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2. 白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的疾病。
常见的白细胞减少症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药物反应等。
根据血象检查结果,可以通过以下特征进行鉴别诊断:(1)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减少症类型,常见于感染、骨髓抑制等情况。
血象中粒细胞计数低于正常的下限,伴有粒细胞核左移和粒细胞功能异常等特征。
进一步检查包括骨髓穿刺和其他相关检查可以确定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血液系统诊断与鉴别诊断

1.血小板减少因素待查1:根据患儿临床以皮肤出血点,口腔血泡,血小板减少为重要体现,查体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瘀点瘀斑,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示血小板减少,余两系正常,故考虑诊断血小板减少因素待查成立,对其因素分析如下:(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病以皮肤粘膜出血为重要体现,血象示血小板一系减低,骨髓示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正常,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以成熟未释放为主,出外其他疾病。
患儿起病急,以皮肤出血点、口腔血泡为重要体现,查体全身皮肤粘膜可见散在大小不等旳瘀点瘀斑,口腔散在血泡,肝脾不大,外周血象仅血小板减少,余两系大体正常,故考虑本病旳也许性大,待入院后完善骨穿及血小板有关抗体以协诊。
(2)感染有关性血小板减少病毒感染可致血小板减少,系因病毒克制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并使血小板寿命缩短。
本患儿有血小板减少,咽后壁充血,扁桃体Ⅱ°肿大,浅表淋巴结可触及肿大,应考虑感染因素导致血小板减少,故应注意本病也许,待入院后查五病毒抗体,细小病毒B19等检查以协诊。
应注意本病也许,待入院后查五病毒抗体,细小病毒B19以协诊。
(3)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常为遗传性疾病,为血小板形态及数目异常,可伴有白内障,湿疹,骨缺失等其他系统异常,本患儿血小板减少,应注意先天性疾病也许,目前尚未发现患儿有其他系统病变,可进一步行血涂片,理解血小板形态有无异常。
2.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血象示淋巴细胞比值增高,C反映蛋白正常,故考虑上呼吸道感染诊断。
诊断计划1..完善有关化验检查:如骨穿理解巨核细胞数目及骨髓增生状况,行腹B超、心电图、胸片检查,理解有无脏器异常,行血小板抗体检查理解有无免疫性血小板破坏等;五病毒、B19病毒及Ig、CD系列、血生化等检查。
2予以能量合剂保护重要脏器。
3.因患儿血小板极重度减低,有皮肤出血点及口腔血泡,故予止血敏,帮亭,维生素K1,止血治疗。
4.向家长交待病情:患儿目前血小板极重度低,易发生大出血及重要脏器出血而危及生命,目前需尽快完善有关检查明确诊断,家长表达理解积极配合我院治疗。
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血液系统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血液系统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如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在临床上,鉴别诊断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一、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氧气输送不足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鉴别诊断贫血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铁代谢指标、骨髓穿刺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胃肠镜、尿常规等。
二、白血病的鉴别诊断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中白细胞过度增生而导致的恶性肿瘤。
根据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种类型。
鉴别诊断白血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免疫学检查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CT、MRI等。
三、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淋巴瘤是一种由淋巴细胞或淋巴组织恶性增生而导致的疾病。
根据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种类型。
鉴别诊断淋巴瘤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淋巴结活检、免疫学检查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CT、MRI等。
综上所述,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铁代谢指标、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等是常见的检查项目。
此外,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CT、MRI等。
通过综合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准确地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血液系统疾病病例解析总结.docx

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消化道肿瘤病例分析[病例摘要]男性,56 岁,心慌、乏力两个月两个月前开始逐渐心慌、乏力,上楼吃力,家人发现面色不如以前红润,病后进食正常,但有时上腹不适。
不挑食,大便不黑,小便正常,睡眠可,略见消瘦,既往无胃病史。
查体:℃,P96 次 / 分,R18 次 / 分,Bp130/70mmHg,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和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律齐,心尖部Ⅱ/6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下肢不肿。
化验:Hb75g/L ,× 1012/L , MCV76fl , MCH24pg ,MCHC26% ,网织红细胞 % ,×109/L ,分类中性分叶 69% ,嗜酸 3% ,淋巴 25% ,单核 3% , plt :136 × 109/L ,大便隐血( + ),尿常规( - ),血清铁蛋白 6μ g/L ,血清铁 50 μ g/dl ,总铁结合力450μ g/dl.[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 分)(一)诊断1.缺铁性贫血2. 消化道肿瘤可能大(二)诊断依据1. 贫血症状:心慌、乏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便隐血(+ );有关铁的化验支持诊断2. 病因考虑消化道肿瘤:依据:中年以上男性,有时胃部不适,但无胃病史;逐渐发生贫血,体重略有减轻。
二、鉴别诊断( 5 分)1.消化性溃疡或其他胃病2. 慢性病性贫血3. 海洋性贫血4.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三、进一步检查( 4 分)1.骨髓检查和铁染色2. 胃镜及全消化道造影、钡灌肠或纤维肠镜3.血清癌胚抗原 CEA )4. 腹部 B 超或 CT四、治疗原则( 3 分)1.去除病因,若为消化道肿瘤应尽快手术2.补充铁剂3.若手术前贫血仍重,可输浓缩红细胞急性白血病病例分析[病例摘要]男性,35 岁,发热,伴全身酸痛半个月,加重伴出血倾向一周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伴全身酸痛,轻度咳嗽,无痰,二便正常,血化验异常(具体不详),给一般抗感冒药治疗无效,一周来病情加重,刷牙时牙龈出血。
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分析

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分析一、介绍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血液及相关器官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贫血、出血性疾病、淋巴系统和骨髓增生异常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正确诊断方法对于早期治疗与干预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一些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当前主要用于诊断这些疾病的方法。
二、贫血1. 临床表现: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或含量降低导致机体氧供不足的情况。
常见的贫血表现包括乏力、心慌、气促、皮肤苍白等。
不同类型的贫血具有不同特点,如缺铁性贫血常伴有舌红或咽喉溃疡,再障型贫血则可能引起黄疸。
2. 诊断方法:通过全面检查患者的健康史和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
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红细胞指数(MCV、MCHC等)和铁代谢检测可确定贫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骨髓活检和DNA测试则有助于发现潜在原因。
三、出血性疾病1. 临床表现:出血性疾病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过度出血或易出血情况,如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
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或粘膜下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对于某些类型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或血友病,早期关节出血也是常见表现。
2. 诊断方法:通过患者健康史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出血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包括凝血功能评估,如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块时间(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遗传性易淤斑与紫癜类型如需进一步确认,则可能进行遗传基因分析。
四、淋巴系统疾病1. 临床表现:淋巴系统疾病包括淋巴结肿大、恶性淋巴瘤等。
患者常常出现淋巴结肿大,一般为对称性,无痛或轻度压痛。
其他可能的表现有发热、乏力、盗汗等。
2. 诊断方法: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健康史和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有淋巴系统疾病的存在。
进一步的检查包括由放射学结果指导的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以及免疫组化和遗传分型。
五、骨髓增生异常1. 临床表现:骨髓增生异常是指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殖导致血液成分改变的一类疾病。
血液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血液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血液科疾病是一类涉及血液系统的疾病,涵盖了多种疾病类型,如贫血、血小板疾病、白血病等。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确保治疗有效性和病人安全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血液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临床实践。
一、血液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对于血液科疾病的诊断,首先需要了解其常见的症状。
贫血的主要症状包括疲劳、心悸、气短等,而血小板疾病常见的症状有自发性出血、淤血瘀斑等。
白血病则具有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熟悉疾病的典型表现有助于医生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血液科疾病的重点体征除了症状外,血液科疾病的体征也是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例如,贫血患者常常会出现巩膜苍白、皮肤苍白等贫血表现。
而血小板疾病的体征主要体现在皮肤和黏膜出血点,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白血病患者可出现贫血、淋巴结肿大以及肝脾肿大等体征。
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征有助于准确定位病变和明确疾病类型。
三、血常规和骨髓穿刺的应用血常规和骨髓穿刺是诊断血液科疾病的基本检查手段。
血常规能够提供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参考指标。
血常规异常可以提示存在贫血、白细胞异常增高或减低、血小板减少等问题,但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病变。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骨髓穿刺是必要的检查手段。
通过分析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和遗传学变异,可以鉴别不同类型的血液疾病。
四、特殊检查方法的应用除了常规检查外,血液科还应用了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以帮助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例如,对于白血病疾病,流式细胞术可以检测白血病干细胞表面的免疫表型,以确定白血病的分型和分期。
对于血小板疾病,可以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查,了解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不同的血小板功能异常疾病。
这些特殊的检查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病史和家族史的重要性在进行血液科疾病的诊断时,病史和家族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病史包括患者过去的病史、既往疾病史、手术史等,可以提供疾病发生的时间、进展情况等信息。
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贫血概论贫血的标准:成人男性Hb<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贫血程度:极重度贫血Hb: < 30g/L重度Hb: 31 〜60g/L 中度Hb: 61 〜90g/L 轻度Hb: <90g/L贫血是一组症状,不是疾病名称。
贫血的病因诊断非常重要。
、贫血的分类(一)按红细胞形态分类MCV pm1I4CHC Jb MCH IPGrroiiH+t.Hm帥IM茁33九惬*flit览血>100jt'Jk-32片删■低色黑魂<32<2©(二)按病因和病机分类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存在缺铁的病因:慢性贫血、需要量增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2、缺铁的临床表现:贫血、毛发、反甲、异食癖等3、血象特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4、骨髓象特点:铁染色(―)、幼红细胞5、铁代谢检查:血清铁J、总铁结合力f、转铁蛋白饱和度J <15%6、贮备铁缺乏:骨髓外铁(―)、血清铁蛋白(SF)<14卩g/L7、红细胞原扑啉升高&铁剂治疗有效四、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病史:叶酸和VitB12缺乏的病因(1)摄入不足:婴幼儿、喂养不当、素食者、食品加工不当等(2)需要量增加:婴幼儿、妊娠、甲亢、肿瘤、溶血等(3)吸收不良:内因子缺乏、胃肠疾病、手术2、临床表现:(1)贫血(2)消化道症状及体征:口炎、舌炎、牛肉舌(3)神经系统表现:末梢神经炎、椎体束征(少);恶性贫血多见3、血象特点:(1)大细胞性贫血:MCVT (2)白细胞、血小板减少(3)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4、骨髓特点:巨幼红、巨幼粒(幻灯122、126)5、叶酸和VitB12测定:降低6、治疗观察(二)鉴别诊断1、再障2、溶贫3、MDS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夜间发作性酱油色尿;贫血2•实验室检查:(1)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s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尿潜血(或尿含铁血黄素)等试验中凡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两项以上阳性•2)一项阳性,但须具备下列条件:①两次以上阳性,或一次阳性,但结果可靠.②有溶血的其他证据(如网织红细胞增高,血中间接胆红素增高等)③能除外其他溶血(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G6PD酶缺乏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等)•(2)流式细胞仪检查发现:外周血中CD59或CD55阴性,中性粒细胞或红细胞>10%.临床表现符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具备(1)或(2)项者皆可诊断.(二)鉴别诊断:1 .其他溶血性贫血2 .再障3.MDS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MDS)(一)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常以贫血为主,可伴有发热或出血,早期可无症状.2.外周血一系或多系减少.3.骨髓有核细胞常增多,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呈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4.能除外巨幼贫,溶贫,中毒,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血细胞发育异常.5 .其他检测:如骨髓组织切片,染色体,癌基因等.(二)分型:1.FAB分型: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 ;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转化中的RAEB (RAEB-;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WHO分型:取消RAEB-t,归为AML;取消CMML ,增加一个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 )新亚型;增加5 q 综合征;MDS 不能分类亚型. 七、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 贫血、出血、感染的症状、体征(慢性与急重症再障不同)2、 骨髓增生低下,非造血组织增多,巨核少或无3、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4、 能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5、 一般贫血药物治疗无效6、 再障分型:急性型:重i 、n 型慢性型:包括重n 型急、慢性再障的鉴别(二)鉴别诊断1、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PNH )(幻灯188)(1) 膜缺陷、补体敏感;(2) 贫血为主,酱油色尿,网织红 f(3) 骨髓红系增生,尿 Rou's (+),尿隐血什)(4) 糖水试验(+), Ham's (+),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FAB 分型:难治性贫血(RA )环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RAS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C )诊断要点:(1)贫血为主,常伴出血、感染 (2)外周血有一系、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 (3) 骨髓至少有两个细胞系列病态造血(4) 骨髓病理可见 ALPC (未成熟前体粒细胞位置异常)和骨髓网硬蛋白纤维增多 3、 低增生性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增多 4、 L TP 巨幼贫等 六、急性白血病 (一)诊断要点:1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出血及贫血表现 ;常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骨关节疼痛等.2 .实验室检查:(1) 血象:Hb 减低,WBC 计数升高或正常或减少, 分类有或无白血病细胞, 血小板减少. (2) 骨髓象:增生明显,原始细胞>30% (20 %)(3) 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酶( POX ),碱性磷酸酶(NAP ),酯酶(NSE 等过氧化酶染色POX(一)< + )—(-J -------+) PAS( f 一)NAP止第或Jfl尙十定NSE(-)I(4)1 * 5 MME NaF iqi;W4、免疫学检查HLA-DRCD2CO7CO10CD13CD19CD22CD33BALL——+—肝--T ALL■+/ -+/ -■■■■■■ANU.+/-—+/-+/-5、细胞遗传学检查特异性染色体、基因改变M3 t(15;17) (g22;g21)PML/RARa融合基因(二)分型:FAB分型:急淋(ALL) —L i ,L2,L3急非淋(ANLL)—M I,M2,M3,M4,M5,M6,M7M I: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4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6 :红白血病M7 :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ALL分型:ALL-L1 ALL-L2 ALL-L3 ANLL-M1、ANLL-M2、ANLL-M3a、ANLL-M3b、ANLL-M4b: ANLL-M5a、ANLL-M6、ANLL-M7(2)慢性白血病(CL) : CLL CML、CMOL(3)特殊类型:浆细胞白血病、毛血、组织细胞肉瘤白血病、嗜酸(碱)粒细胞白血病3、MICM分型: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1)血或骨髓原始粒(或单核)细胞》20%,可诊断为AML.(2)当患者被证实有克隆性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t( 8; 21) (q22; q22 )、inv (16)(p13 ; q22)或t (16; 16) (p13; q22)以及t ( 15; 17) (q22; q12)时即使原细胞<20%,也应诊断为AML.(3)伴有多细胞系病态造血的AML及治疗相关AML和MDS,分别单独划分为独立亚类。
血液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血液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血液科是专门研究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科室,包括各类贫血、血小板减少、白血病、淋巴瘤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血液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一、贫血贫血是血液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特点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异常,导致氧供应不足。
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乏力、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
常见的贫血类型有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在诊断贫血时,医生通常会进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指标的检测。
此外,还可以通过骨髓穿刺检查、铁代谢指标检测等进一步明确贫血的原因。
二、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过低,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出血、粘膜出血、鼻出血等。
血小板减少症可以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常见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有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医生通常会先进行血小板计数,并排除其他凝血功能异常的可能性。
对于病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症,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检查、自身免疫性指标检测等。
三、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恶性血液病。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根据病变的类型和临床表现,白血病可以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类。
在白血病的诊断中,医生通常会进行血常规检查,并通过骨髓穿刺检查和染色体分析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此外,还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基因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来研究白血病的分型和分子基础。
四、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组织的肿瘤,其发生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包括淋巴结肿大、发热、体重减轻等。
根据淋巴瘤的类型和临床特点,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类。
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医生通常会进行淋巴组织活检,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此外,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判断淋巴瘤的分期和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贫血概论
贫血的标准:成人男性Hb<120g/L ,女性<110g/L,孕妇 <100g/L
贫血程度:极重度贫血Hb:≤30g/L
重度Hb: 31~ 60g/L
中度Hb: 61~ 90g/L
轻度Hb: <90g/L
贫血是一组症状,不是疾病名称。
贫血的病因诊断非常重要。
二、贫血的分类
(一)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二)按病因和病机分类
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1、存在缺铁的病因:慢性贫血、需要量增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
2、缺铁的临床表现:贫血、毛发、反甲、异食癖等
3、血象特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骨髓象特点:铁染色(-)、幼红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