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早搏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修订版)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修订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房性早搏临床路径

房性早搏临床路径

房性早搏临床路径一、房性早搏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性早搏(ICD-10:I49.10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心电图表现:(1)提前出现的P′波(P′波可重叠于前一窦性搏动的T波中)。

(2)P′-R间期正常或轻度延长。

(3)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4)P′后QRS波群可正常或畸形。

如有畸形QRS波则称为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如P波无QRS波,称为未下传房早。

在同一导联上,如果P′的形态及配对间期不同,称为多源性房早。

(5)常有不完全的代偿间歇,即包括房早在内的两个正常P波之间的时间短于两倍的正常P-P间距。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查找引起房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诱因(包括洋地黄过量、电解质或代谢紊乱、慢性肺部疾病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49.100房性早搏疾病编码。

2.除外洋地黄过量、电解质或代谢紊乱和慢性肺部疾病等造成的房速。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2.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4.超声心动检查、胸片,对于持续性局灶性房速和折返性房速,应当排除左房血栓的存在。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1.根据基础疾病情况对症治疗。

房性早搏以及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以及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以及室性早搏
*导读:如果这个异位兴奋点在心房,当窦房结的兴奋尚未发出时,它就提前发出并引起一次心跳,故称之为房性过早搏动或房性期前收缩。

如果是一连串的兴奋冲动并控制了心脏,便称为房性心动过速。

……
如前所述,正常人的心脏频率、节律是由窦房结控制的。

这是由于心脏窦房结中的自律性细胞有节奏地发放电兴奋产生的。

在人体的心脏中,除窦房结以外,心房与心室的效界外、心脏的传导系统、心房肌及心室肌内也有一些自律性的心肌细胞。

但是,它们的频率较低,处于窦房结的控制之下,因此,这些部位心肌的兴奋性不能表现出来。

在异常情况下,如果这些部位的心肌兴奋性异常地升高,就会成为异位起搏点。

如果这个异位兴奋点在心房,当窦房结的兴奋尚未发出时,它就提前发出并引起一次心跳,故称之为房性过早搏动或房性期前收缩。

如果是一连串的兴奋冲动并控制了心脏,便称为房性心动过速。

如果异位兴奋点在心室,在政党窦房结的兴奋尚发出时,它就提前必出兴奋,并引起一次心跳,就称之为室性过早搏动或室性期收缩。

如果是发出一连串的冲动,并引起一阵心跳,就称之为室性心动过速。

第1 页。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病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 级得患者、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CC/AHA/ESC 制定得《室性心律失常得治疗指南》进行诊断、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与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

302)得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级。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值〈45%)得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八)治疗方法1。

过早搏动诊治规范指南

过早搏动诊治规范指南

过早搏动诊治规范指南【诊断依据】1.可见于正常人,多与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过多吸烟、饮酒、饮浓茶和咖啡有关。

也可见于冠心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肺心病、甲亢性心脏病。

此外,洋地黄、肾上腺素、奎尼丁等毒性反应,低血钾、心导管检查或心脏手术过程也可引起。

2.一般无症状,发作频繁时可感心悸、心跳不规律或漏脉感。

3.可听到期前心搏,其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

4.心电图检查(1)房性早搏:①提前出现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存在差异,P'波也可埋藏在前一心搏的T波内;②P'-R间期大于0.12s;③P'波下传的QRS波群可正常,或伴有心室内差异传导或未下传;④P'波之后的代偿间期不完全。

(2)房室交界性早搏:①提前出现逆行的P'波,可在QRS波之前,P'-R间期小于0.12s,或之后,R-P'间期小于0.2s,或埋藏于QRS波群中;②QRS波群可正常,或伴有心室内差异传导;③早搏后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期,但也可呈不完全性。

(3)室性早搏:①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形态宽而畸形;②室性早搏之前,无提前发出的P波;③室性早搏之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④可呈多源性,多形性或联律性出现。

(5)室性早搏的Lown's分级:Ⅰ级:偶发室性早搏(<30/h=;Ⅱ级:频发室性早搏(>30/h);Ⅲ级: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性早搏;Ⅳ级:Ⅳa,室性早搏连发,即成对的室性早搏,Ⅳb,短阵室性心动过速;Ⅴ级:R on T室性早搏.【检查】1.心肌酶谱、血钾、钠、氯、钙、镁。

2.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室晚电位,活动平板试验。

3.胸片,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显像。

4.血甲状腺素(T3、T4、FT3、FT4、TSH)及有关药物浓度监测。

5.必要时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活检。

【治疗】1.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1)病因治疗:如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活动、心力衰竭等。

(2)抗心律失常治疗:偶发房性早搏可不处理;有明显症状的频发房性早搏针对心脏病病因选用馐芴遄柚图粒缙蛰谅宥ㄐ牡冒玻10~20mg,3/d,或美多心安25~50mg,2/d;洋地黄制剂,如地高辛0.25mg,1/d,适用于心功不全者;胺碘酮(乙胺碘呋酮)0.2g,3/d,维持量0.1~0.3g/d;普罗帕酮(心律平)0.2g,3/d,维持量0.1g,2~3/d,亦可选用索他洛尔(甲磺胺心定)80~320mg/d。

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疾病概述:房性早搏(atrialprematurebeats)简称房早,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

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心电监测,大约60%有房早发生。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人均可发生房早,并经常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出现的先兆。

检查:[心电图检查]房早的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

如发生在舒张早期,适逢房室结尚未脱离前次搏动的不应期,可产生传导中断(称为被阻滞的或未下传的房早)或缓慢传导(下传的PR间期延长)现象。

发生很早的房早可重叠于前面的T波之上,由于不能下传心室,易被误认为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此时,应仔细检查T波形态是否异常加以辨认。

房早使窦房结提前发生除极,因而包括早搏在内的两个窦性P波的间期,短于窦性PP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若房早发生较晚,或窦房结周围组织的不应期长,窦房结的节律未被房早扰乱,早搏前后PP间期恰为窦性者的两倍。

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房早发生不完全代偿间歇居多。

房早下传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亦可出现宽阔畸形的QRS波群,称为室内差异性传导。

治疗与预防:房早通常无需治疗。

当有明显症状或因房早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给予治疗。

吸烟、饮酒与咖啡均可诱发房早,应劝导病人戒除或减量。

治疗药物包括镇静药、β阻滞剂等,亦可选用洋地黄、I、Ⅱ或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拼音】FangXingZaoBo【辨证】气阴两虚,心血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名】生脉活血汤。

【组成】太子参15克,寸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全当归15克,炒赤芍12克,紫丹参20克,茯苓12克,柏子仁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炙甘草6克(早搏频发时倍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震西方。

房性早搏诊断与治疗PPT

房性早搏诊断与治疗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如戒烟、限 酒、保持良 好的睡眠等
保持良好的 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 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体 检,及时发 现并治疗相 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 饮食习惯, 如多吃蔬菜、 水果、低盐、 低脂等
适当进行运 动,如散步、 慢跑、瑜伽 等,提高身 体素质
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刺激性食物和烟酒
辅助检查
心电图:诊断 房性早搏的主 要手段,可显 示早搏的形态、 频率和起源部

动态心电图: 连续记录24小 时心电图,有 助于发现偶发
性房性早搏
超声心动图: 了解心脏结构 和功能,有助 于排除其他心
脏疾病
心脏电生理检 查:通过导管 插入心脏,记 录心内电活动, 有助于明确房 性早搏的起源
部位和机制
房性早搏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 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 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 疗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吃蔬菜、 水果、低盐、低脂饮食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 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护理建议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焦虑和抑郁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 治疗相关疾病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鉴别诊断
心电图检查:观 察心电图变化, 判断房性早搏的 性质和程度
动态心电图监测: 连续记录心电图, 观察房性早搏的 频率和持续时间
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心脏结构和 功能,判断房性 早搏是否伴有其 他心脏疾病

室性早搏临床路径

室性早搏临床路径

室性早搏临床路径一、室性早搏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室性早搏(ICD-10: I49.30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心电图表现:1)提前发生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s、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其前无P波;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恒定;3)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包含室性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之和;4)有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查找引起房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诱因(包括洋地黄过量、电解质或代谢紊乱、慢性肺部疾病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I49.300室性早搏疾病编码。

2.除外洋地黄过量、电解质或代谢紊乱和慢性肺部疾病等造成的房速。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2.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4.超声心动检查、胸片,对于持续性局灶性房速和折返性房速,应当排除左房血栓的存在。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1.根据基础疾病情况对症治疗。

2.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静脉和口服)。

(八)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性早搏临床路径
一、房性早搏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性早搏(ICD-10:I49.1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心电图表现:(1)提前出现的P′波(P′波可重叠于前一窦性搏动的T波中)。

(2)P′-R间期正常或轻度延长。

(3)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4)P′后QRS波群可正常或畸形。

如有畸形QRS波则称为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如P波无QRS波,称为未下传房早。

在同一导联上,如果P′的形态及配对间期不同,称为多源性房早。

(5)常有不完全的代偿间歇,即包括房早在内的两个正常P波之间的时间短于两倍的正常P-P间距。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查找引起房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诱因(包括洋地黄过量、电解质或代谢紊乱、慢性肺部疾病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49.100房性早搏疾病编码。

2.除外洋地黄过量、电解质或代谢紊乱和慢性肺部疾病等造成的房速。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2.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
4.超声心动检查、胸片,对于持续性局灶性房速和折返性房速,应当排除左房血栓的存在。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根据基础疾病情况对症治疗。

2.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静脉和口服)。

(八)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二、房性早搏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房房性早搏(ICD-10:I49.1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