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蓼花染料对柞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
红花在丝麻上的染色性能分析与应用研究

色。染色温度应在 60 ℃以下,
染色 pH=3.5~4.0 。
于织物染色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对红花红色素
[1]
收稿日期:2017-11-14
作者简介:邹 岚(1984-),女,江西赣州人,实验师,
硕士,
主要从事传统印染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
通信作者:彭 梅(1970-),女,四川成都人,副教授,
1
因此,使用纯牛奶或者豆浆都可以起到以上作用。本
1.1
实验
实验采用纯牛奶,将织物浸泡在牛奶汁液中,约 30
材料
min,
平铺晾干,减少褶皱。
染材:红花,购于贵州凯里药材市场。织物:棉
先媒后染法(明矾为媒染剂):明矾使用时配成质
麻、苎麻、亚麻等,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手工织丝,苏州丝麻和贵州凯
量分数 5%的溶液。将实验织物放在媒染液中浸泡 20
暖调的橙红色。以下为麻织物和丝织物的测色值,明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第3期
邹
· 27 ·
岚,等:红花在丝麻上的染色性能分析与应用研究
矾媒染亚麻见图 13,L=53、a=30、b=47;明矾媒染皱丝
的测色值,硫酸亚铁媒染苎麻,见图 19,L=55、a=32、
的红花放入无纺布过滤袋中,置于盆内,使红花于碱
色过程中要不断翻动织物或不断震荡染液,使织物着
液中均匀浸泡 24 h 后,拧干红花,得到染液 6 000 mL,
色更均匀。由于是冷染实验,染色时间必须足够长[4]。
分两份,各 3 000 mL。一份染液加入柠檬酸 200 g,溶
固色:丝质织物固色用醋效果好,固色时用醋泡
紫草在柞丝绸织物染色中的应用

紫草在柞丝绸织物染色中的应用吕丽华;叶方;张欢【摘要】对紫草用于柞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了探讨.用乙醇提取紫草色素, 选取染液体积分数、pH值、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分析试验,优化出紫草上染柞蚕丝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浴比1:40,染液体积分数8 %,pH 6,温度80 ℃,时间60 min.通过不同媒染剂(Al3+、Fe2+、Cu2+)媒染处理,得到不同颜色的织物.通过对染色织物耐水洗及耐摩擦色牢度的检测得出,紫草上染柞蚕丝织物色牢度优良,直接染色和媒染均达到3级以上.【期刊名称】《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29)002【总页数】3页(P154-156)【关键词】天然植物染料;紫草;柞蚕丝【作者】吕丽华;叶方;张欢【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纺织轻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纺织轻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纺织轻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30 引言国际上对天然染料染色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洲,特别是印度、日本[1-4]。
我国对天然染料的开发正在积极地探索之中。
周秋宝等对紫草用于真丝织物、聚酯纤维、毛织物及亚麻织物等染色性能进行研究[5-9]。
作者对天然植物染料(大黄、姜黄等)用于改性纤维素纤维织物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0-12]。
紫草用于柞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论文主要研究紫草用于柞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为开发“高附加值服装”、“生态服装”、“全绿服装”奠定理论基础。
1 紫草染料紫草的化学成分含乙酰紫草素、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等。
其主要成分是紫草素,它由含有2个酚羟基的α2萘醌及其配糖体组成[8]。
2 实验2.1 材料柞蚕丝织物。
紫草根、乙醇、无水碳酸钠、冰醋酸、硫酸铝钾、硫酸亚铁、硫酸铜均为分析纯。
2.2 工艺及方法(1)直接染色:配制染液→染色→水洗、干燥→中性洗、水洗、干燥。
柞蚕丝/锦纶复合丝织物活性染料同色染色技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柞蚕丝/锦纶复合丝织物活性染料同色染色技术
[摘要]通过对柞蚕丝、锦纶纤维的化学结构与形态结构及染色性能和
色差起因
的分析,找出适合柞丝、锦纶纤维同色染色的优化工艺条件,经生产实
践证明,产品达到质
量要求,工艺切实可行。
柞蚕丝纤维具有珠宝光泽、手感柔软、吸湿透气、冬暖夏凉、穿着舒适
的特点。
但同时也存在易起皱、尺寸不稳定、染色产品颜色不鲜艳等缺点。
锦纶纤维具有弹性好、耐磨、尺寸稳定等优点,但也存在吸湿性较差的缺点。
用上述这两种纤维制成的柞蚕丝/锦纶复合丝织物可扬长避短,在保
持了柞蚕丝织物优点的基础上,解决了纯柞蚕丝织物尺寸稳定性差的问题,成为消费者广泛欢迎的一种高档衣料。
但是在柞蚕丝/锦纶复合丝织物染
色时,由于柞蚕丝与锦纶纤维化学结构的差异,其染色工艺有其特殊性,
工艺掌握不好会出现织物表面着色不匀,两种纤维得色不一致的缺点。
本
文在筛选染料的基础上,对影响同色染色的相关条件进行探讨,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
一、染料的选择
锦纶属疏水性纤维,但大分子中含有大量弱亲水基团(一CONH一),分
子两端还有一NH一COOH亲水基团,因而可采用多种染料进行染色。
如分散染料、中性染料、弱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等,都可以做锦纶
染色的染料。
经过大小样试验发现,各种染料对锦纶66织物的经柳、横
档疵病的遮盖能力分别为:分散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中性染料>;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植物染料对真丝粘胶交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

2020年第1期丝绸科技328植物染料对算丝/粘胶交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黄小萃'杨耕华2刘臣](1.苏州市职业大学丝绸应用技术研究所;2.苏州市纤维检验院)摘要:本文进行了蓝色系、黄色系和红色系植物染料对真丝/粘胶交织物的染色实践结果表明.靛蓝可以很好地着色真丝和粘胶纤维,而其他匕种植物染料仅对真丝着色容易所用植物染料对于真丝染色均有较好的耐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梔子蓝和黄柏的耐丨|晒色牢度比较差:进一步,利用靛蓝和黄苓套染.梔子蓝和红花黄拼色.苏木和茜草拼色获得了更多色彩植物染料对真丝和粘胶的不同染色性.更加突出交织物的花纹效果.为真丝/粘胶交织物的产品开发提供借鉴:关键词:植物染料;真丝;交织物;染色中图分类号:TS146文献标志码汕在化学染料出现之前,纺织晶均采用天然染料染色,天然染料的类别按照来源来分,有植物染料、矿物染料和动物染料三类之中,植物染料的来源最为广泛、使用率最高1:随着社会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服饰产品要求的提升,古时广泛使用的植物染料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目前,对于植物染料的研究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1)扩大植物材料来源:从古代既有的苏木、茜草、姜黄、黄柏、紫草等'.到柚子皮3、石榴皮、山竹応、荷叶」等.具至有采用水果染色、蔬菜染色.取材逐渐丰富:(2)加深对染色方法的探究:从古代既有的明矶媒染开始.到采用更多类型的金属媒染、稀土媒染5,进一步的有采用现代提取技术整合天然媒染剂进行媒染6;另外,采用酶促染7、超声波促染"、微文章编号:1003-9910(2020)01-28-06波促染9、等离子体"促染等促染手段来改善植物染料的匕染「(3)对纺织品改性处理‘八”比较常见的是对棉进行阳离子改性,或者对采用一定交联剂.还冇对棉织物进行重氮化处理等等,这些改性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棉纤维和染料的结合力.以获得更好的匕染率以及染色牢度;对真丝的改性主要伟I 绕提升染色牢度进行.比如进行壳聚糖处理.或者加入一些改性整理剂同时.还有对羊毛、麻等天然纤维以及粘胶、涤纶等非天然纤维进行改性(4)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6-17结合植物染料的结构特性.开发抑菌、防紫外、防霉防蜥等功能性纺织品,5)植物染料印花工艺的开发.包括天然染料用于印花墨水以及印染工艺的研究等,8-20(6)其他:例如植物染料的鉴别、纤维鉴别或安全性能指标检测中的染基金项目:i I:苏省丝绸织绣产品功能检测试验皋地建设资助项li;苏州市职业大学成呆创新资助项fl(SVL2019CX06)2020年第1期丝绸科技©29料剥色等八"真丝/粘胶交织物由两类纤维组成.真丝属于蛋n质纤维.粘胶属于纤维素纤维.两类不同种类的纤维交织在一起.对于染色有一定的要求对于真丝/粘胶交织物染色的研究多集中于使同浴或者两浴法,使具有两种纤维的面料具有同色性,另一方面集中在改善染色的湿处理后的色牢度上利用植物染料I:染真丝/粘胶烂花绡的研究还较少,而植物染料区别于一般的染料,同时对两种纤维染色.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本文利用植物提取物和实验室自制的植物染液为原材料,对一种真丝/粘胶交织物进行染色试验,探讨不同的植物染料对两类纤维的染色性能.以及-块织物两种面料上的色彩差异造成的色彩效果1实验部分1.1材料与试剂坯布:烂花绡(真丝/粘胶:75/25.英泰时尚服饰(苏州)有限公司):试剂:靛蓝泥(市售).梔子蓝和梔子黄提取物(云南通海杨氏天然产物有限公甸),茜草、苏木、黄苓和黄柏(中药材.市售),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分析纯),硫酸钠(分析纯),保险粉(工业级),氢氧化钠(分析纯)。
柞树叶染料对柞蚕丝绸的染色性能研究

柞树叶染料对柞蚕丝绸的染色性能研究贾艳梅【摘要】为丰富天然染料的色泽,提取天然柞树叶染料对柞蚕丝绸进行染色,研究了Fe2+、Cu2+、Al3+等媒染离子对染色织物色光、色深及染色牢度的影响;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柞树叶染料与苏木染料对柞蚕丝绸进行拼混染色,探索两种染料配比及媒染剂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柞树叶染料对柞蚕丝绸直接染色即可得到较好的染色深度,皂洗及摩擦牢度可达3级;各种媒染剂处理均可提高染色深度及牢度,媒染样品的各项牢度可达3~4级;柞树叶与苏木染料拼色性能良好,柞蚕丝绸经混合染料直接染色及Fe2+、Al3+媒染可分别获得一系列颜色,其中硫酸亚铁媒染样品的色深及染色牢度较佳。
【期刊名称】《丝绸》【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5页(P6-9,14)【关键词】柞树叶染料;柞蚕丝绸;染色;媒染剂;拼混染色【作者】贾艳梅【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辽宁丹东118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3.6柞树叶是壳斗科栎属植物柞树的叶片,是柞蚕的主要饲料,其中富含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单宁、铁、钴、锰等多种物质,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1-3],由于其中单宁类物质含量较高,可作为一种天然染料[4-5],但至今有关柞树叶提取液作为天然染料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研究拟探索柞树叶提取液对柞蚕丝绸的染色性能,通过直接、后媒法染色及与苏木色素拼混染色等实验,探索染色织物色光、色深、色牢度的变化规律,为柞树叶染料上染柞蚕丝绸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丰富天然染料的色谱奠定基础。
材料:柞蚕丝绸(5023),柞树叶(产地丹东),苏木(市售)。
试剂:结晶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铝钾 (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仪器:JD-2型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XW-ZDR型低噪振荡式染样机(靖江市新旺染整设备厂),GretagMacbeth Color-Eye 7000A型电脑测色配色仪(美国爱色丽X-Rite),SW-8型皂洗牢度仪(莱州市纺织仪器有限公司),Y-571B型摩擦牢度仪等(江苏南通纺织仪器厂)。
蚕丝织物的天然染料染色

3 改 善 天 然 染 料 染 色 性 能 的方 法
由于 天 然 染 料 的 色 素 分 子 与 蚕 丝 纤 维 亲 和 力
上染 , 并且 皂洗 牢 度 和摩 擦 牢 度 均 能 达 到 3级 以
上。
较小 , 染 料颗粒 较 大 , 染色 过程 中染 料不 能充 分地 上染 纤维 , 造 成蚕 丝 织 物 上 染 率 低 。为 了提 高天 然染 料对 蚕丝 织物 的染 色 牢 度 , 长 期 以来 人 们 进
中E 。
织 品的要求 。随着 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 人 们 更 加重
视 环保 和健 康 , 越 来 越 多 的 天然 染 料 应 用 于 蚕 丝 织 物 的染色 l _ 2 ]
1 . 4 按 天然 染 料的颜 色 分类
天 然染 料 的颜色 有红 色 、 黄色 、 蓝色 、 棕 色等 ,
中有 较大 溶解 度 , 在无 水 乙醇 中难溶 , 在石 油 醚 中
不溶 解 。油溶 性 染 料 易 溶 于 石油 醚 、 二 氯 甲烷 等 有机 溶剂 , 不溶 于水、 难溶 于乙醇、 丙酮等溶 剂。
醇 溶 性 染 料 的 溶 解 性 质 介 于 水 溶 性 染 料 和 油 溶 性
染料 之 间 , 易 溶 于无水 乙醇 、 丙 酮等 极性 有机 溶剂
天然 染料 按来 源 可 分 为 植 物 染 料 、 动 物 染 料
和 矿物染 料 , 其 中 以植 物染 料为 主 。植 物染 料 主
要来 源 于植 物 的根 、 茎、 叶、 花、 果等 , 常用 的有 茜
草、 紫草 、 苏木、 靛蓝、 红花 、 石榴 、 黄 栀子 、 茶叶、 崧
改性小檗碱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

第31卷第6期2020年12月中原工学院学报JOURNALOFZHONG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Vol.31 No.6Dec.2020 收稿日期:2020-06-23 引文格式:郜宏玲.改性小檗碱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20,31(6):16-19,85.GAOHongling.Studyondyeingpropertiesofmodifiedberberineonsilkfabrics[J].JournalofZhong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2020,31(6):16-19,85(inChinese). 文章编号:1671-6906(2020)06-0016-04改性小檗碱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郜宏玲(中原工学院后勤处,河南郑州450007)摘 要: 为提高天然染料小檗碱的水溶性,对黄连提取物小檗碱进行改性,得到改性产物小檗红碱。
用小檗红碱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分析了染色温度、时间、pH值、氯化钠和染料用量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测定了染色后蚕丝织物的犓/犛值及色牢度。
研究结果表明:与小檗碱相比,小檗红碱染色的蚕丝织物黄光减弱、红光加重,对pH值和氯化钠的敏感性降低,色牢度有所提高;小檗红碱染色蚕丝较适宜的染色条件为pH值4~6、温度95℃、保温时间1h。
关 键 词: 改性小檗碱;蚕丝染色;天然染料;色牢度中图分类号: TS195.2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671-6906.2020.06.004 近年来,合成染料被大量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加工。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合成染料因对人体有害、难以自然降解、原料不可再生[1]等缺点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健康生活、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理念,天然染料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2-3]。
天然染料可从动物、植物以及矿物质中提取[4],品种多来源广,是一种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绿色环保染料。
10种天然染料染羊毛与丝绸的试验_于伯龄

专论与专辑10种天然染料染羊毛与丝绸的试验于伯龄,李清蓉,马春宇,李 戊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 100029) 摘要: 在原来工作基础上〔1,2〕,进一步研究了栀子、姜黄、天然棕、可可、番茄、红曲、高梁红、辣椒红、茶叶、咖啡等10种天然色素染羊毛和丝绸的试验。
结果表明栀子、姜黄、天然棕、可可、番茄、高梁红、茶叶、咖啡直接染羊毛和丝绸,皂洗牢度都在3级以上,姜黄和天然棕还可以用铝、铁、铜等无害金属媒染羊毛,皂洗牢度可以提高到4级。
关键词: 天然染料;羊毛;丝绸;染色;媒染 中图分类号:TS19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01)03-0007-06 我们在原来工作〔1、2〕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天然栀子、姜黄、天然棕、番茄、红曲、高梁红、辣椒红、可可、茶叶和咖啡直接染羊毛和丝绸以及姜黄、天然棕用无毒金属媒染剂——铁、铝、铜等媒染羊毛的试验。
1 实验1.1 仪器色差色牢度仪SC—80A,北京康光光电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DZKW—D,黄骅航天仪器厂1.2 药品乙酸、甲酸、硫酸、碳酸钠、硫酸钾铝、硫酸亚铁、硫酸铜、氯化亚锡、重铬酸钾均为化学纯试剂。
1.3 材料羊毛凡立丁(60/2公支):北京毛纺厂;真丝斜纹绸:北京丝绸总厂。
1.4 天然染料栀子黄、蓝、绿色素:核工业华康天然色素厂;姜黄色素:北京雷龙食品添加剂公司;高粱红色素:辽宁科先天然色素有限公司;番茄红色素:日本味全公司;天然棕(食品级):襄樊市林产工业公司天然食用色素厂;红曲色素(食品级):市售;可可色素(DB牌):上海大明可可制品有限公司;咖啡、茶叶、辣椒红色素,用食品自行提取。
1.5 直接染色条件天然染料用量3%(ow f),浴比50∶1,丝绸用乙酸调p H=4~5;羊毛用甲酸调pH为3左右, 60℃起染,20~30min到95℃,恒温染30min,温水洗浮色。
1.6 预媒染条件a.硫酸亚铁,氯化亚锡用量10%(ow f),浴比50∶1,室温,时间3h;b.重铬酸钾用量2%(o wf) +2%甲酸,浴比;50∶1,温度60℃,时间3h;c.其他金属10%(o wf),浴比:50∶1,温度60℃,时间3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蓼花染料对柞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于颖【摘要】从天然植物红蓼花中提取染料, 将该染料上染柞蚕丝绸织物.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 对比分析了不同染色方法及媒染剂种类和用量对媒染织物色度指标值 (L*、 a*、 b*、c*、 h*及K/S)的影响 . 结果表明, 红蓼花染料可直接染色柞蚕丝绸织物; 各种媒染剂处理均可提高染色织物的染色深度. 与其它染色方法相比, 后媒染方法染色织物的K/S值较高 , 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其中硫酸铝钾后媒染样品的色深值及染色牢度最佳 . 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为: 染液浓度0 .60 A, 温度70 ℃, 时间60 min, 染液pH 4.5. 硫酸铝钾后媒染优化染色工艺条件为: 媒染剂用量5 g/L, 染液质量浓度0.5 A, 染色温度50 ℃, 染色时间45 min. 媒染样品的各项牢度可达3~4级.【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23)001【总页数】6页(P5-10)【关键词】红蓼花;染料;柞蚕丝绸;染色;媒染剂【作者】于颖【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辽宁丹东 118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3.62当今环保型染料已成为世界纺织品市场上对染料的一个基本要求。
由于天然植物染料具有无公害、绿色环保性和特殊的药用价值及自然芳香等特点,其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2]。
天然植物染料的研究便成为一个有益于生态环境和人类服饰健康的课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3-5]。
柞蚕丝是蛋白质纤维,具有优良的染色性能, 用天然植物染料染色柞蚕丝绸织物,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及竞争力,同时实现了服装面料的纯天然化,无疑大有裨益[6]。
红蓼花为蓼科植物红蓼(学名Polygonum orientale L.)的花序,别名荭草花、水红花、狗尾巴花等,广泛分布于我国除西藏以外的各地区。
其花穗大且繁密红艳含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7-11]、槲皮甙、有机酸等[12],还含有丰富的红色素[13],多用于酿酒业和制药业,而在织物染色方面尚未有研究报道。
为了更好地开发红蓼资源,充分利用其有效成分,本研究从红蓼花中提取红色染液用于改性丝绸织物的染色,通过考察染色效果,探讨其染色机理,优化了工艺参数,实现了红蓼花染料在丝绸织物方面的成功应用,为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1 材料与仪器织物:丝绸织物(柞蚕丝)药品:红蓼花(采自辽东学院农艺试验站)、环氧化合物(聚缩水甘油醚)、硫酸亚铁、硫酸铝钾、硫酸铜、重铬酸钾、氯化亚锡、冰醋酸、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洗净剂209。
仪器:O IR NET X测色配色仪;SOTZ-24 振荡染色机;DHG-9070A 型恒温鼓风干燥箱;ZFJ-200型中草药粉碎机;723型分光光度计;ESZ-4精密电子分析天平;HH-4单列四孔水浴锅;pHS-25C 酸度计;LFY304纺织品耐摩擦牢度试验仪;SW-12耐洗色牢度试验机。
1.2 红蓼花染液的提取选取新鲜的红蓼花20 g,加400 mL蒸馏水于60 ℃浸提2 h,分离提取液,再在滤渣中加200 mL蒸馏水于60 ℃浸提1 h,过滤,合并2次提取液定容至600 mL,作为染液使用,浓度设为A。
1.3 柞蚕丝绸织物样品改性将市售水溶性环氧化合物药剂配制成5 %或10 %(o.w.s )溶液, 浴比1∶20, 将柞蚕丝绸织物在该溶液中于70 或80 ℃浸渍10~20 min, 然后水洗、烘干, 作为后面的染色试验织物[14]。
1.4 染色工艺直接染色:以红蓼花提取液作为染液对改性柞蚕丝绸织物染色。
染液浓度0.60 A,温度70 ℃,时间60 min,染液pp.5,浴比1∶40,水洗,晾干。
预媒染色:先将改性的柞蚕丝绸织物样品投入含3.0 g/L媒染剂的溶液中,于60 ℃下处理40 min,浴比1∶40,取出后再投入红蓼花染液中,按优化的直接染色工艺进行染色,水洗,晾干。
同浴媒染:直接将改性的柞蚕丝绸织物样品投入含有6.0 g/L媒染剂的红蓼花染液中, 按优化的直接染色工艺进行染色,水洗,晾干。
后媒染色:先将改性的柞蚕丝绸织物样品投入红蓼花染液中,再加入5.0 g/L媒染剂,继续染色45 min,水洗,晾干。
1.5 染色性能测试颜色特征值:测试染色后织物色深值K/S,明度值L*,红绿色值a*,黄蓝色值b*,艳度值c*,色相值h*,D65光源,10°视角。
染色牢度:耐摩擦牢度按照GB/T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牢度按照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测定。
2.1 红蓼花提取液吸光度的测定取5 mL提取液,在100 mL容量瓶中定容,在400~600 nm测定溶液吸光度. 得光谱特征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红蓼花提取液最大吸收波长在520 nm附近,吸光度值0.475。
2.2 直接染色工艺单因素试验2.2.1 染液质量浓度称取2.00 g改性的柞蚕丝绸织物各6份,在浴比1∶40,温度80 ℃,时间45 min,染液pH5.5条件下分别用0.15、0.30、0.45、0.60、0.75、0.90 A 的红蓼花染液对其染色,测定K/S值。
结果由图2可知,染色织物的K/S值随红蓼花染液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染液质量浓度增加到0.60 A后,K/S值达到最大,随后变化很小。
说明当染液质量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红蓼花染液上染逐渐接近饱和。
继续增大红蓼花染液质量浓度,对柞蚕丝绸织物的表观色深K/S值影响不大。
故选择染液质量浓度0.60 A较好。
2.2.2 染色温度称取2.00 g改性的柞蚕丝绸织物各6份,浴比1∶40,红蓼花染液浓度0.60 A,时间45 min,pH5.5,于40、50、60、70、80、90 ℃下对其染色,测定K/S 值。
结果如图3所示,当温度低于70 ℃时K/S值随温度的升高增幅趋势较大,70 ℃达到最大,之后呈下降趋势。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染料分子的动能增加,吸附扩散速率也增大,提高了上染率[15]。
染料耐高温性较差,温度过高会分解变质,染色温度太高,也会造成柞蚕丝绸织物的损伤。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选择70 ℃有利于染料上染。
2.2.3 染液pH称取2.00 g改性的柞蚕丝绸织物各6份,浴比1∶40,红蓼花染液浓度0.60 A,时间45 min,温度70 ℃,于pH为2.5、3.5、4.5、5.5、6.5、7.5条件下对其染色,测定K/S值。
结果由图4所示,随着染液pH的增加,K/S值提高幅度较大,当pH值为4.5 时,织物得色最深,之后随着pH值增大K/S值呈下降趋势。
这是因为染液pH值不同,纤维上氨基、羧基的离解程度不同,使纤维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不同,导致染料对纤维的上染速率不同[16]。
pH值过小不易匀染,红蓼花染液也会因其组分的溶解度下降而出现浑浊现象,对柞蚕丝绸织物也会造成损伤,致使K/S值较小;pH大于4.5,纤维表面所带负电荷增加,上染斥力增加也会使K/S值变小。
因此染液pH选择4.5比较合适。
2.2.4 染液时间称取2.00 g改性的柞蚕丝绸织物各6份,浴比1∶40,温度70 ℃,红蓼花染液浓度0.60 A,染液pp.5,在时间为15、30、45、60、75、90 min条件下对其染色,测定K/S值。
结果从图5可见,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染色柞蚕丝绸织物的K/S值逐渐升高,到60 min时达到最高,然后趋于平缓。
这是由于染色时间的延长可以提高匀染效果,在染色初始阶段,染料的上染通常以吸附为主,扩散不多,因此织物的表观色深K/S值较低。
继续延长染色时间K/S值升高,随后上染逐渐接近饱和K/S值变化较小,因此染色时间选择60 min比较合适。
综合上述结果,红蓼花天然染料直接染色柞蚕丝绸织物的优化工艺为:染液浓度0.60 A,温度70 ℃,时间60 min,染液pp.5。
2.3 媒染染色试验2.3.1 媒染剂及染色方法对染色效果的影响选用不同的媒染剂和染色方法,对柞蚕丝绸织物进行染色。
织物K/S值如表2所示,采用媒染工艺所染得的柞蚕丝绸织物表面色深度要显著高于无媒染色工艺。
三种媒染工艺中后媒染色>预媒染色>同浴媒染色,这是因为预媒染法染色工艺易造成产品染花、摩擦牢度差等问题;同浴媒染法红蓼花染料易与媒染剂生成不溶物,影响染料上染织物;后媒染色更有利于较高浓度的红蓼花染料吸附在织物上,大大提高染料的固着率,所以染色后织物的K/S值很高。
媒染剂有效增加了织物的染色深度,这主要是由于金属离子与红蓼花络合机理不同,它们与染料色素形成络合物而固着在纤维上, 加强了染料与纤维的结合。
不同的媒染剂和染色方法染色柞蚕丝绸织物的颜色特征值差异较大。
考虑到氯化亚锡和重铬酸钾对环境会造成污染,而硫酸铝钾后媒染染色中织物K/S值提高幅度最大,又环保,故选择硫酸铝钾后媒染对柞蚕丝绸织物进行媒染染色。
2.3.2 铝盐后媒染正交试验选择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媒染剂用量、红蓼花染液质量浓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试验结果见表3。
4个因素对染色柞蚕丝绸织物K/S值影响的顺序为媒染剂用量>染液质量浓度>染色时间>染色温度。
媒染剂的用量对K/S影响最大。
为了进一步了解媒染剂对染色的影响,进行了媒染剂的用量对K/S影响的单因素试验。
结果由表4可以看出,当媒染剂用量为5 g/L时,K/S值达到最高,继续增加媒染剂用量,K/S值下降。
随着媒染剂用量的增大,明度值L*逐渐下降,红光a*值先增大后减小,黄光b*值也差异较大。
这是因为随着媒染剂用量的增加, 上染到织物上的染料量也增多,K/S值逐渐增加,织物的颜色不断加深。
当媒染剂质量浓度超过一定值后,铝盐更容易与染料分子络合,削弱了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使织物表面的染料量减少, 从而降低了媒染效果,造成K/S值下降。
因此染色时选择媒染剂用量为5 g/L。
综合分析得出铝盐后媒染的最佳工艺为:媒染剂用量5 g/L,染液质量浓度0.5 A,染色温度50 ℃,染色时间45 min。
2.4 色牢度测试从干摩擦牢度、湿摩擦牢度、皂洗牢度[17]等方面综合评价红蓼花染料染色后的牢度,试验结果见表5。
与无媒染色相比铝盐后媒染对染色织物的各项牢度起到了明显改善作用。
这是由于金属媒染剂与红蓼花染液、纤维形成络合物,封闭了染料的水溶性基团之故,在天然类染料中,已经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红蓼花染液对柞蚕丝绸织物直接染色的最佳工艺为:染液浓度0.60 A,染色温度70 ℃,染色时间60 min,染液pp.5,浴比1∶40。
媒染工艺使红蓼花染色柞蚕丝绸织物的K/S值显著提高,其中以铝盐后媒染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