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第一篇: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中国当前汽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我国现有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我国汽车产业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是5种竞争力量中表现最直接和最强大的。
(1)行业内现有厂商的数量和规模我国汽车按照用途可以划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
而我国汽车生产商众多,有的汽车生产商只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有的却涵盖多个细分市场。
各生产商之间在价格、新技术、营销策略、品牌效应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同时,我国汽车生产商大致可以划分为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三大类。
由于进口品牌大多专注高端市场,合资车企大多为传统大型国企,虽然底子厚,但很多国有企业的通病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自主车企大多为民营企业,较为灵活,因而行业内的竞争成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竞争。
(2)市场需求增长速度过去十几年,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现有厂商均有扩张发展的机会,各厂商不得不动用所有的财务资源和竞争资源去扩张自己的产能,因而很少会去攻击对手。
但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有所回落。
2011年11月,我国汽车产销环比增长、同比下降。
1月至11月,汽车产销增速与前10月相比继续趋缓。
面对这种局面,继续扩张的企业或生产能力过剩的企业会降低价格或采用其他提高销售的策略,从而引发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加剧市场竞争。
(3)固定成本或库存成本部分合资车企采用诸如准时制等先进的生产方式以及品牌效应所带来的良好的销售业绩大大降低了其库存成本,有效分摊了其固定成本。
而自主车企诸如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由于盲目扩张产能而在当前市场需求有所回落的局势下,不得不面对生产能力利用率低、库存成本攀升等竞争压力。
(4)品牌忠诚度及顾客转换成本我国汽车购买者对进口品牌和合资品牌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且其与自主品牌相比,具有更高的保值率。
因而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在进口品牌与合资品牌方面的顾客转换成本仍然较高。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在管理经济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分析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某公司是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近年来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决定进行管理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首先,公司需要进行成本分析。
通过对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增加的原因。
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是由于供应商的垄断或者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公司可以通过谈判、寻找新的供应商等方式来降低原材料成本。
另外,公司也可以通过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等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公司需要进行市场分析。
通过对市场需求、竞争对手、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找出市场机会和威胁。
例如,公司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品牌建设、市场定位等方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
另外,公司也可以通过市场扩张、产品创新等方式来开拓新的市场,寻找增长点。
最后,公司需要进行收益分析。
通过对产品定价、销售渠道、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分析,找出提高利润的途径。
例如,公司可以通过差异化定价、灵活的销售政策等方式来提高产品利润率。
另外,公司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跨界合作等方式来拓展收益来源,降低经营风险。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管理经济学的方法,企业可以更加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运用管理经济学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企业管理者能够重视管理经济学的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一:食用油价格波动一、影响食用油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一)食用油的供应情况1.食用油加工原料(如大豆、花生、玉米、菜籽等)供应量食用油作为油作粮食加工的下游产品,其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食用油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油作粮食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食用油供应量的增加。
这些油作粮食的来源主要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两类的供应量都影响食用油的供应。
2.食用油产量食用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油作粮食供应量、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
一般来讲,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产量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3.食用油进出口量食用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食用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4.食用油库存食用油库存是构成供应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
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
但由于食用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库存增加,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食用油的消费情况1.国内需求情况2.餐饮行业景气状况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数不断增加,餐饮行业的景气状况对食用油需求明显非常明显。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1.油作粮食的价格用于榨油粮食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食用油的生产成本。
如现在的豆油,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
从而使豆油价格原来越多地收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
2.替代品的价格食用油种类繁多,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等等,相互之间价格都存在一定的互相影响。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1.农业政策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
2.进出口贸易政策如关税的征收等。
3.食品政策如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等。
二、政府出台限价令的原因是为了稳定食用油的价格。
但是实施之后的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限价令在市场经济下,并不是稳定物价的良方。
三、博弈关系:在上游产品普遍上涨的情况下,食用油的单方面现价,已经构成对市场公平的妨碍。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济管理挑战。
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的经济决策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案例,探讨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案例背景:某家制造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产品销售不佳,利润下滑,面临着生存危机。
企业管理层决定进行全面的经济管理调整,以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成本分析:首先,企业需要进行成本分析,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分布情况。
通过成本分析,企业可以找出成本高企的项目,并采取相应的降低成本措施。
同时,也可以找出成本控制不力的环节,加强成本控制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市场需求分析:其次,企业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了解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趋势。
通过市场需求分析,企业可以找到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定位,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
效益评价:再次,企业需要进行效益评价,了解各项经济指标的变化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情况。
通过效益评价,企业可以找到经济效益不佳的项目,并进行效益提升措施。
同时,也可以找到经济效益良好的项目,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风险管理:最后,企业需要进行风险管理,了解各项风险的存在和可能的影响。
通过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找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同时,也可以找到可能存在的机会点,加大投入力度,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结论:综上所述,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成本分析、市场需求分析、效益评价和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应对市场挑战,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企业管理层应该注重管理经济学的应用,加强经济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和应用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优化经济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管理经济学作业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作业案例分析第一讲案例分析【案例名称】发展中的管理困惑【案例内容】1983年,在江南某省的一个小镇上,因投机倒把屡受批斗的刘月在出走十几年后突然回到了镇上。
此时,投机倒把已不那么令人心悸,乡镇企业已开始萌芽。
第二天,镇上就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镇长带着几个干部拎着礼品去了刘月家。
这比当年镇长带着派出所干警去刘月家搜捕更令人兴奋。
人们议论着,猜测着,预感到有什么重大事件将会在小镇上发生。
果然,一个月后,镇政府以原粉丝厂的旧厂房、设备折合资金1.75万元,刘月自行筹资13.5万元兴办的第一家乡镇工业企业——伟业铜带厂正式诞生。
经过15年的苦心经营,到1998年,该厂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6亿资产,下属9家境内独资或控股子公司、4家境外独资公司的大型综合性铜冶炼加工的企业集团——伟业集团公司。
铜加工属于资金密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由于行业进入壁垒高,乡镇企业—般不敢问津。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此行业拥有绝对垄断地位。
整个行业主要由三家大型国有企业控制,其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是中原铜加工厂,它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其次是上海铜材厂和西北铜加工厂。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乡镇企业依托机制上的优势,在铜加工行业出现了乡镇企业大败国有大型铜加工企业的现象。
进入90年代以来,大型国有铜加工企业困难重重,几乎全面亏损,由于资金困难,无法进行必需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有企业在技术、设备上的许多优势也几乎丧失殆尺,优秀人才更是大量流失。
而乡镇、合资企业则成为行业龙头,呈现出一派兴旺的发展趋势。
伟业集团投资2亿元将中原铜加工厂的一条板带连铸连轧生产线买了过来。
由于中原铜加工厂缺乏配套设备和流动资金的投入,该生产线一直闲置,日损失数以万计,企业不得不忍痛割爱。
伟业集团则在生产线购入后三个月内就生产出第一批优质铍青铜带,并直接出口美国,效益十分可观。
不仅如此,伟业集团还积极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已成功地兼并了几家关联企业,按计划将在5年内成为中国铜业的霸主。
管理经济学案例 2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某歌星一场演唱会的出场费的收入是几十万元人民币,是普通人几年或几十年的收入,老百姓难免有不平衡之感,歌星的收入主要来源是门票的收入.我们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还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
如果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
这就是经济学分析的供求规律。
讨论题:1. 什么是供求规律?2. 为什么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案例点评:歌星的高收入是由歌星的供给和公众的需求决定的,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既然对歌星的消费需求如此之大,而供给方又稀缺,也就是说在市场上少数著名歌星有完全垄断地位,因此他们的高收入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公正的,少数歌星是竞争出来的。
当看到一夜走红的歌星收入高于我们这些十几年寒窗苦读的教授许多时,难免有不平衡之感,但从经济学的理性来看,歌星的高收入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
案例二: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打印机市场上,彩色喷墨打印机和墨盒的定价很反常,彩色喷墨打印机一台售价仅为300人民币,低价很诱人,使得很多有计算机的用户购买了一台这样的打印机,买到打印机后再考虑买墨盒,发现一个墨盒的价格是200元人民币.墨盒是消费量很大,消费者如果使用打印机,购买墨盒就是经常的。
事实也就是这样买下后才发现更换一种色彩的油墨用完,不换墨盒就不能保证画面质量,而换四个墨盒的价格比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还贵. 因此消费者才感到买得起打印机买不起墨盒.还比如你看人家经营一种商品十分赚钱,你也做起同样的生意来,这就是经营别人产品的替代品,这样势必加剧了市场竞争。
恐怕竞争中被淘汰的就是你。
管理经济学案例(仅供参考)

案例3—1 大众公司进入北美市场德国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on)推出的无装饰甲壳虫轿车在欧洲市场上面对冷遇,却在美国市场获得很大成功。
当时在港口甚至通道上堆放了大量库存甲壳虫轿车,期待着进入新的市场。
于是大众公司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研究如何刺激市场需求。
当时通用和福特公司也正在开发微型轿车,大众公司决定以极低的促销价800美元进入美国市场。
然而,两年以后,大众公司将价格提高了25%,即上升到1000美元。
1960年,大众再次提价20%,价格上升为1200美元。
这两次提价的结果,虽然销售量有所下降,但公司收益都是增加的。
1964年,价格上升至1350美元,其销售量达到38.4万辆。
此时大众公司发现,其价格提高带来的收益增加正好被销售量的减少所抵消。
在此前的美国市场上,大众公司没有建立经销网络,而只是在新泽西、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和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等港口提供销售及相关服务。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此时大众公召开始着手建立美国市场上的经销网络。
1968年,大众又以1500美元的价格售出了56.2万辆甲壳虫汽车。
尽管这种轿车的价格始是很便宜的(1968年的1500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8500美元),但由于高速公路法的出台,以及拉尔夫·内德发动的反对小型后置发动机运动,再加上汽油价格较低,使得消费者转而在量购买野马,卡布罗和新型的马力更大的超级甲壳虫。
1969年,大众公司最后一次提高甲壳虫的价格,价格,价格上升到1800美元,收益也上升至9.68亿美元(当年的销售量为53.8万辆)。
案例思考:1.在1964年之前,为什么大众公司每次提价都能够增加销售收入?当价格为1350美元的时候,甲壳虫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具有什么特性?2.后来大众公司着手建立销售网络,这对甲壳虫汽车的美国市场的需求曲线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在此以后大众公司又能够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收益?分析:大众公司建立销售网络后,使得甲壳虫汽车美国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经济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案例,来深入探讨管理经济学的应用。
该案例讲述了一家食品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采取的策略,以及其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
案例背景该食品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产和销售面包和糕点的企业。
多年来,该公司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忠诚客户群体。
然而,最近该行业的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使得该公司面临着诸多挑战。
分析一:外部环境分析在管理经济学中,外部环境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该公司应该认识到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来自新进入者的威胁。
同时,价格上涨也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构成了挑战。
消费者对于健康和营养价值的关注增加,也对产品开发和营销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析二:内部资源分析在分析内部资源时,我们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效率、内部组织和管理,以及企业价值链等方面。
该公司应该评估其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寻找如何提高产能和降低成本的方法。
此外,内部组织和管理是否能够适应市场变化也需要仔细审视。
分析三:战略选择和实施管理经济学的关键之处在于制定战略选择,并将其成功地实施到企业中。
在这个案例中,该公司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战略选择:一是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以获得更有竞争力的原材料价格;二是重新调整产品组合,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和营养的需求;三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和产能,并降低成本。
这些战略选择应该基于对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充分了解,并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一致。
分析四:经济绩效评估最后,经济绩效评估是管理经济学中的关键步骤。
该公司应该将其策略选择和实施后的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例如,通过比较市场份额和销售额的变化,以及成本和利润的变化等指标,来评估这些战略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
结论通过对该食品公司案例的管理经济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企业应该意识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战略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某农场有关小麦的一场争论
班级:
姓名:
学号:
某农场有关小麦的一场争论
2002年麦收刚过的一天,在具有百万亩耕地的特大型国有农扬——B农场场部,上班时间还没有到,张场长就来到办公室,准备把自己的思绪好好理一理。
一时,昨晚会议的情景又一幕幕在他的脑海里出现,发言与争论的声音又索绕耳际……
生产科李科长说:“今年我场播种了6 0万亩①小麦,由于政策好,投人多,人努力,天帮忙,夺取了亩产280公斤的好收成,实现了大面积的高产稳产。
但今年丰收之后却犯了难,因为现在正赶上小麦价格下跌。
按常规,每年留下0.1亿公斤种子和0.18亿公斤口粮后,剩下的都要出售(含交售国家部分)。
如果不卖,长期存放,小麦的水分就会自然下降,从而造成小麦保管上的‘减产’。
照通常情况,水分下降一个百分点(由出售前的标准水分14%降至13%),无形中减重140万公斤,这样损失岂不是太大了!”
供销科刘科长说:“去年1公斤小麦卖0.96元,今年才卖0.80元,1公斤差 0.16元,掉价17%,1亿多公斤小麦就要少卖2 000多万元,这样损失岂不是太大了!这2千
多万元可为农场办多少事,说啥也不能现在卖!”
粮食科林科长说:“不卖也不行。
据我们预测,粮食价格下跌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很有可能从每公斤0.80元的水平继续下滑。
目前各地仓库均告爆满,收购资金也日见告急,价格的反弹前景渺茫。
所
以,我认为应抓紧一切机会,把丰收的小麦尽快地卖出去,否则,后
果不堪设想!”
政研室王副主任马上接过话茬:“林科长的说法未免过于悲观,今年粮食跌价,并不是粮食太多,而主要是因为国家存储能力不足,再加上前些年签订的粮食进口协议仍在生效。
这种情况明年就会好转。
据有关人员预测,明年3月份以后,小麦售价可望回升。
假如那时出售,我们不就可以多卖2 000多万元了吗?”
财务科长老黄说:“小麦如果留到那时出售,一是到时能否涨价,谁也没有把握,这样风险太大;二是这么多小麦压在场里,就是压了
1亿多元资金,且不说用这笔钱去投资能带来多少收益,就是存在银行,利息少说也有五六百万;三是根据银行提供的数据,小麦上场时,我们农场的农业流动资金贷款已增至3 2O0万元,若不及时售麦还贷,半年后多支付利息就有160多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
晒场主任老吴说:“这个问题真叫人为难,卖便宜了不甘心;不卖吧,小麦压场,大秋庄稼都下不来,明年春播还要受影响。
再说,根据我们保管粮食的经验,粮食多保管1年,光晒场物资、机械和人工等投人,平均每公斤不会少于0.01元,如果晚出售半年,光晒场保管费用就要增加70多万元呢。
”
工业科杨科长说:“根据我们计算,农场工业流动资金的利用率已经达到20%。
但我们目前没有资金,以致必要的技术改造和填平补齐项目都无力进行。
如果在9月底能售出一半小麦,用其销售收人的5%参加第四季度工业资金的周转,则可带来56万元的利润。
”
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会议顿时陷入沉默之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场长,似乎在说:“你一言未发,该是你表态的时候了!”
昨晚会议的场景一幕幕过了一遍。
考虑片刻,张场长站起身来,大步流星地向晒场走去。
当他从晒场、粮食科、生产科、工业科和财务科转了一大圈回到办公室时,一个想法已渐露端倪。
去年小麦价格为每公斤0.96元,但只卖出0.845亿公斤;今年价格偏低,但可全部售出,一个决策似乎已经作出.
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分析:B农场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实现大丰收,但是恰逢
收获季节小麦价格下跌,为了使收获的小麦能够获取最大的收益,各个部门就是否应将小麦立即出售或是保存至市场价格上升时再售出等争执不下,主管面对这种情形需要更详细专业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来协助自己做出合理决策。
二、案例中需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是小麦是立即出售获得的收益大,还是继
续保存至市价最高时售出会获得更高收益,这期间需要考虑小麦的保存成本、机会成本、及期间的各种损失及费用。
需要通过价格需求弹性理论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中所给出的具体数据分析两种不同观点的谁更可取,从而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
三、分析过程:
1、结合弹性理论,计算出小麦的弹性系数。
P1=0.96 P2=0.8 Q1=0.845亿 Q2=1.4亿
Ed=−ΔQ
∆p .Q
P
= −1.4−0.845
0.8−0.96
.0.96
0.845
= > 1
Ed大于1,即需求富有弹性,说明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则价格每下降一个单位,需求量的上升会大于一个单位。
这说明小麦的降价可以大幅度提升销量实现薄利多销。
其收益为:
1.4*0.8-0.845*0.96=0.3088 亿
2、如果将小麦继续持有,则会发生的各种损失及费用为:
(1)由于水分耗损造成损失为:140*0.8=112 万元
(2)由于多支付利息160 万元
(3)损失工业资金周转金56万元
(4)持续保管一年的机械及人工费用70万元
若立即售出则以上费用可转为收益,则总收益=3088+560+112+70+160+56=4046 万元
3、如果继续持有,价格升至0.96出售,则可获利为:
0.96*1.4-0.8*1.4=2240万元
可以比较出立即出售获利4046 万元>继续持有获利2240万元
四、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如果企业继续持有,势必会发生以上分析的费用,若价格上升至0.96,收益也仅仅2240万元,况且还要承担价格持续下降的风险,以及对此后生产造成的影响。
如果立即售出,则收益稳定,无任何风险。
所以决策者应该从全局考虑,将小麦及时售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