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简介
栾川旅游业发展模式初探

栾川旅游业发展模式初探栾川是国家首批十七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并开创了叫响全国旅游界的“栾川模式”。
拥有两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六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内尚属首例。
目境内拥有龙峪湾、重渡沟、养子沟、伏牛山滑雪场、抱犊寨等7个国家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十余级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初步形成了老君山山水游,龙峪湾森林游,鸡冠洞溶洞游,重渡沟农家游,养子沟休闲游,九龙山温泉游,伏牛山滑雪游、抱犊寨红色游组成的旅游景区群。
境内旅游设施齐全:目前县城和旅游景区周边兴建有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商品交易中心,有2家五A级旅游休闲酒店(还有2家正在兴建),三家四A级酒店,和众多星级旅游服务酒店。
交通设施四通八达:通往洛阳和周边各县快速通道畅通无阻,洛栾高速公路正在兴建,计2012年底建成通车,经过栾川的其他两条高速公路也将在今年开工建设。
栾川旅游资源丰富。
按国家制定的调查与评价体系,全国旅游资源分为8大类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栾川有8大类26个亚类84种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的100%、83.9%和54.2%。
1 栾川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析郭晓华栾川县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迅速转变为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栾川模式”,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旅游强县。
表现:旅游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升,打响了“休闲栾川"品牌,提升产业化水平(坚持市场化运作,招商引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模式:一、政府主导型,统一领导,迅速集中人力物力,协调处理更方面的矛盾。
摸清家底,积极开展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行科学评价,确定旅游业优先发展的地位,理顺旅游业发展体制,建立工作奖惩机制。
二、突出特色,深度开发,打造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高起点规划,科学有序发展,聘请北京大学制定《栾川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注意了“山、水、园、林、洞、路”的联动开发。
其次打造高品位景点,开展创A系列活动,修复文物古迹,强调地理自然景观的建设,优化环境,《中国旅游风景名胜》杂志称:“栾川——中国的百里画廊”。
栾川县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趋势

栾川县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趋势作者:吴辉郭鹏鹏杨书涛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4年第05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
因此,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对于扩大人们消费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市场稳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发展;河南省栾川县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21 森林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河南省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总面积2477 km2,34万人,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典型的深山区县。
近年来,栾川县充分发挥森林景观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矿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狠抓森林旅游业发展,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栾川模式”成功在全国叫响,成为全国拥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最多的县份,森林旅游业也成为栾川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最有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
2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对于加快促进栾川县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加快旅游与林业的融合,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栾川县旅游业转型升级;二是有利于满足人们休闲、放松等生活需要,通过积极参与生态旅游,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三是有利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成果,增加林农收入,实现强林富民;四是有利于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强化栾川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3 加快森林生态旅游建设3.1 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布局各类森林旅游设施,加强保护设施建设,做好重大旅游开发项目前期研究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加强森林旅游项目建设的管理,严格按要求办理项目审核审批手续,任何景区在深度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前,需将总体规划报县森林旅游工作小组办公室,经评审通过及办理相应林地占用、林木采伐手续后方可施工,严禁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发生,防止旅游开发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森林旅游,严禁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发生。
实施全域旅游,推动全域发展——栾川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实施全域旅游,推动全域发展-一栾J11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地处伏牛山腹地的栾川县,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抢抓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机遇,精心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整体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协调管理、全域配置资源、全域共建共享、全域开展“旅游+”和“+旅游”活动,实现了城市乡村景区化、景区发展全域化、旅居福地品质化,形成了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城市繁荣、强化产业融合、推动富民增收的发展格局,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活动中走在了全省前列,在推进县域经济“成高原”中创造了新成就,为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和有益启示。
一、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条件和机遇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既反映着栾川人立足于自身优势谋发展的务实精神,又反映着栾川人敏锐的机遇意识。
1.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栾川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资源禀赋和旅游产业两大优势。
优质的旅游资源。
栾川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国家生态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和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有50多种,鸨钳储量大、品位高,属于世界级特大型有色金属矿床。
全县拥有国家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5家,乡村景点35个。
兴旺的旅游产业。
栾川全域旅游起步早、发展快,县域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打造了一批高端景区和景点。
2023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得了示范区“八项优先”政策。
在未遭受突发性疫情影响的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63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6.3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5%o2.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发展,既是栾川对旅游业作出的合乎规律的发展预判,也是栾川抢抓重大战略转型的机遇选择。
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
新的时期、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国家发展格局和“两山”理论的全面贯彻落实,为旅游产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栾川乡村旅游为例

栾川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栾川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1.1 调研目的和背景1.2 调研对象和范围1.3 调研方法和过程二、栾川县经济概况2.1 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2.2 历史文化底蕴2.3 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现状2.4 政策环境和投资吸引力三、发展建议和未来发展方向3.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2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3.4 引导企业创新发展3.5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3.6 推进区域合作和开放发展四、结论4.1 主要问题和优势4.2 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建议4.3 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参考文献一、引言1.1 调研目的和背景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
该县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背景,但在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该县的经济现状、产业特点、政策环境等情况,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1.2 调研对象和范围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栾川县的政府机构、企业、产业园区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调研范围包括该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文化旅游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
1.3 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
在实地走访中,调研团队会深入到该县的产业园区、企业、旅游景点等地点,与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其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在问卷调查中,调研团队会采用深度访谈或网络调查等方式,向当地居民和企业进行调查,获取更多的信息。
在数据分析中,调研团队会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和汇总,得出相应的结论。
本次调研的过程将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栾川县经济概况2.1 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与陕西省毗邻,地理位置优越。
该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其中,矿产资源以铝土矿、大理石、花岗岩等为主,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汉江、灞河等河流,森林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九台山、昆仑山等山脉。
全景栾川

全景栾川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
“美丽中国”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未来。
建设“美丽中国”,对于“要把全县当做一个大景区来建设”的栾川来说,旅游成了行动的载体和平台。
借势“美丽中国”,建设“全景栾川”,栾川需要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十多年来,栾川依靠县域山水资源,成为中国旅游强县,A级景区数量居全国县级第一。
然而素以“九山半水半分田”著称的栾川,要打造“全景栾川”,绝不可能靠几个已经成熟的景区就能实现。
打造“全景栾川”,核心在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以此辐射带动加快全县生态环境提升,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这些栾川也在进行着一些有益的探索。
9个月前,位于栾川县城东部、伊河边上的栾川县旅游产业集聚区,还是一片荒凉,区域内到处是坑洼滩涂,野草杂树横生。
9个月后,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到处是机器的轰鸣声,装载着沙子、石灰、钢筋的运输车辆,在集聚区内新修的十余米宽马路上来回穿梭,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近些年来,栾川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中,已经形成了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提升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势在必行。
这种情况下,栾川县将原来的钨钼矿产品加工工业集聚区调整为旅游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由矿产品加工变成了旅游商品及相关轻工产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建设“美丽中国”,打造“全景栾川”,合峪镇作为游客入栾游玩的第一道景观,虽没有5A级景区,但利用特色农村小城镇优势,发展集合林下养殖、桃梨基地、小城镇改造发展生态观光游,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没有景点,打造景点,让老百姓真正地富起来。
在洛栾快速通道合峪镇段,红格窗、小青瓦,造型多样又富有建筑韵律之美的豫西民居建筑带,绵延两三公里,清一色的两至三层的小楼房,沿着整洁的路面分布,特色小吃店、农家旅馆、农家特产店东西依次排列,家家户户门口都悬挂有大红灯笼式的仿古路灯,每数百米之隔的南北街口,还会有古香古色的古街牌坊竖立,小镇整体透露着,复古绝不失繁华、复杂而不冗杂的气质。
2024年县旅游发展工作汇报

2024年县旅游发展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XX县旅游发展工作小组的成员之一,负责撰写2024年县旅游发展工作汇报。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团队致力于推动县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2024年是XX县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之年。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改革,我县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乡村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发展格局。
在2024年度,我们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旅游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
1. 客流量持续增长:2024年度,XX县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
其中,国内游客占比为80%,境外游客占比为20%。
经济效益上,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
2. 旅游设施完善:我们在过去一年里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建和改造了一批景区和旅游相关设施。
有力地解决了旅游交通、餐饮住宿、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3. 旅游产品创新:结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
不仅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还注重了绿色低碳的理念,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
4. 旅游宣传推广:通过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的力度,不仅提升了县旅游形象和知名度,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我们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电视台等多个渠道进行广告推广和宣传报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工作重点和取得的成果1. 加强旅游规划与管理在2024年,我们编制了《XX县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24-2030年)》,明确了县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措施。
同时,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加强了旅游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
2. 深化旅游扶贫工作作为贫困县,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将旅游作为重要的脱贫产业进行发展。
在2024年,我们在贫困地区组织了一批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并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并改善生活条件。
浅析栾川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万 。栾 川地 处亚 热 带 向暧 温带 过 渡地 区 , 年 均气 温 1 2 . 4 ℃, 年 降 水 是 全 国 文 明森林 公 园 , 植 被繁 茂 、山奇 峰 秀 、瀑 壮泉 清 、 服务 设 施 量8 7 2 . 6 mm左 右 , 森 林 覆 盖率 达 8 3 . 3 %, 居河 南 省 各 县 第一 。据 检 配 套 , 是 旅 游消 夏 、科 研 、实 习 、培 训 胜地 ; 潭 头 温泉 水 温达 6 9 ℃,
远 。 旅 行社 在 设 计 旅 游 线 路 时 , 应 该 多 从 环 保 角 度 出发 考 虑 食 、 住 、行 、 游 、 购 、 娱 等 各 个 方 面 , 如 积 极 开 发 徒 步 游 、 自行 车 游
进作用。衄
行等低碳旅游产品, 更多地推出 “ 行 简 住 优 ” 的 自由行 线 路 , 减 少 参考 文 献 : 旅 游 交 通 的 碳 排 放 。 旅 游 饭 店 应 积 极 申请 加 入 绿 色 饭 店 行 列 , 在 [ 1 ] 吴儒 练 , 熊山妹 , 刘 叶飙 . 基 于利益 相 关者视 角的低碳 旅 游
基础设 施建设上充分考虑低碳需要 , 及 时 更 新 老 旧 设 备 、利 用 新 发 展 策 略 研 J 】 . 商业时代 , 2 O 1 3 ( 2 6 ) 2 ] 张莹. 吉林 省 旅 游 业 发 展 研 究 [ J 】 .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学 技术 、新能源 , 来 降 低 企 业 碳 排 放量 。 旅 游 景 区 也 应 鼓 励 游 客 采 [ 2 0 1 4 ( 2 ) 用低碳 的旅游方式 , 在 景 区 内尽 可 能 放 弃 大 巴车 而 选 用 景 区 电动 报 , 观光车 , 使 整 个 行 程尽 量 处 在 低 碳 体 验 的 环 境 当 中 。旅 游 企 业 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栾川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栾川地处洛阳豫西伏牛山区,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人口32万。
栾川是典型的深山区县,全县山坡面积330万亩,耕地24.4万亩,海拔千米以上面积占49.9%。
境内有伊河、小河、明白河、育河4条较大河流,分属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伏牛山、熊耳山、遏遇岭自西向东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大沟川,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栾川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地处全国著名的豫西多金属成矿带中心。
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造就了栾川四大资源优势:一是矿产资源。
主要有钼、钨、铅、锌、金、铁等50余种,其中,已探明钼金属储量220万吨,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被誉为“中国钼都”。
二是旅游资源。
境内景观众多、门类齐全,特色各异,在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体系8大类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中,栾川有8大类26个亚类84种基本类型,融奇山、秀水、险峰、峡谷、飞瀑、幽林、翠竹、溶洞、温泉、滑雪为一体,拥有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重渡沟、养子沟、滑雪场等6个国家AAAA级景区,是中原地区著名的生态旅游热线和“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的小城”、“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17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
三是森林资源。
全县林地面积达3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居河南省第
—1—
一位,空气清新宜人,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每立方厘米30000个,有“中原肺叶”之称。
四是中药材、土特产资源。
已查明中药材1400余种,主要有连翘、山茱萸、天麻、猪苓等,年收购量500万公斤以上,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土特产品主要有木耳、香菇、猴头、无核柿子、百合等,品种丰富,质优量大。
近年来,栾川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工矿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战略,全县上下呈现出班子干事创业、经济快速发展、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2010年,全县完成GDP135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49亿元,增长18%,总量位居洛阳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6亿元,增长24.6%;栾川还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中国旅游强县、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和河南省经济发展环境50优、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实力十强县、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等50余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随着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栾川旅游业的优势逐渐凸现。
十余年来,栾川县委、县政府充分抓住省市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紧紧围绕“旅游兴县”战略目标,大抓旅游,抓大旅游,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项重大举措摆在重要位置,优先发展。
1994年,栾川县老君山景区和
—2—
鸡冠洞景区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7年12月栾川县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强县。
2010年7月,我县又顺利通过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栾川园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组的评审,成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
目前,栾川县已初步形成了以老君山为代表的山水游,以龙峪湾为代表的森林游,以鸡冠洞为代表的溶洞游,以重渡沟为代表的农家游,以九龙山为代表的温泉游,以伏牛山滑雪场为代表的冰雪游组成的旅游景区群。
2010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9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栾川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