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复旦大学》图书情报硕士考研之路
2019拟录取名单

总成绩
备注
421 91.6 87.9
425 90
87.5
413 88.4 85.5
407 86
83.7
398 87.6 83.6
409 85.4 83.6
392 88
83.2
402 85.2 82.8
376 90.2 82.7
377 88.8 82.1
391 86
82.1
397 84.4 81.9
372 88.4 81.4
10122
孙佳璇 中国语言文学系
10165
何思琴 中国语言文学系
10113
张溢露 中国语言文学系
10153
田一熙 中国语言文学系
10116
王晓云 中国语言文学系
10142
刘佳琪 中国语言文学系
10111
江玉娇 中国语言文学系
10169
周奕君 中国语言文学系
08328
端木佳睿 中国语言文学系
19756
365 86
79.5
359 83.4 77.6
325 88
76.5
338 83
75.3
338 80.4 74
331 79.2 72.7
339 76
71.9
342 75.2 71.8
332 76.4 71.4
319 78.6 71.2
315 73.6 68.3
315 73.2 68.1
320 69.4 66.7
复旦大学2019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公示名单(不含推荐免试硕士生)
考生编号 (后五位)
考生姓名
复试院系
复试专业
初试总成 绩
复试成绩
总成绩
复旦大学(专业学位)图书情报专业2016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备注: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复旦大学(专业学位)图书情报专业 2015 年研究生招 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5 研究方向 01 古籍保护与修复 02 信息服务与情报分析 03 现代图书馆管理 04 数据管理与应用 招生人数: 18 初试科目 专业代码: 125500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暂无数据
①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 复试科目 : 力 ②204 英语二 图书馆学(笔试 ) 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知识 (口试 ) 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知识 1
OK 考研论坛免费提供考研资料下载 (笔试 ) 信息服务与情报专业知识 (口试 ) 现代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 (口试 ) 信息服务与情报专业知识 (笔试 ) 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知识 (口试 ) 现代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 (笔试 ) 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知识 (笔试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信息检索与利用(笔试 ) 中国书史(笔试 ) 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 绩权重:50% 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 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 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 试必须考核项目。 备注:
①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 复试科目 : 力 ②204 英语二 图书馆学(笔试 ) 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知识 (口试 ) 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知识 (笔试 ) 信息服务与情报专业知识 (口试 ) 现代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 (口试 ) 信息服务与情报专业知识 (笔试 ) 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知识 (口试 ) 现代图书馆管理专业知 (笔试 ) 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知识 (笔试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信息检索与利用(笔试 ) 中国书史(笔试 ) 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 绩权重:50%
OK 考研论坛免费提供考研资料下载
复旦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

复旦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批准,现将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和有关说明公布如下:
三、单独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四、专项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1.“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总分满分等于500分的专业,要求考生总分不低于300分。
总分满分等于300分的专业,要求考生总分不低于180分;其中面向西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专项,要求考生总分不低于130分。
2.“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研究生计划”:总分满分等于500分的专业,要求考生总分不低于265分;总分满分等于300分的专业,要求考生总分不低于165分。
3.“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总分满分等于500分的专业,要求考生总分不低于所报考学科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总分的20分;总分满分等于300分的专业,要求考生总分不低于所报考学科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总分的10分。
五、相关说明
1.上述基本要求是我校各学科的最低复试要求。
招生院系在学校公布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生源和当前招生计划等情况,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择优确定复试名单。
考生成绩须达到招生院系的复试要求,才能进入复试。
2.我校严格执行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分政策。
按教育部规定可享受初试总分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2019年3月10日前向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提交书面证明材料。
3.各招生院系的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将于3月上中旬陆续公布,请关注我校研招网及院系网站通知。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2019年3月6日。
复旦学硕考研经验及真题分享

复旦学硕考研经验及真题分享19 年的小伙伴想必已经进入了考研备考的冲刺阶段了。
考虑到大家时间紧迫,本次就为大家精简出几点备考建议。
后续有机会我会再总结一下自己两年关于复旦复试和调剂的经验(先后参加过肿瘤医院肿瘤学,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学,外科学,急诊医学和全科医学的5 次面试),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顺利录取!关于备考方面的建议:因为复旦临床学硕17 年和18 年真题难度相差很大,所以大家对于备考的方向产生了很多争议。
本人18 年西综的分数是242,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观点以供参考:1. 课本很重要,老贺也同样重要。
但考虑到目前的时间节点,课本应该是放下备查,而以老贺的讲义为主。
有些记忆口诀的确对很难记的知识点有帮助,但不希望大家太过依赖。
2. 现在需要大量的刷真题,专硕真题完全够用,我一直也是做的专硕真题,并没有买所谓的复旦内部题库。
专硕真题到考前应该至少做3 遍以上(要非常认真地分析每个选项),个人觉得如果专硕真题掌握的比较到位,即使19 年也像去年这样的难度,也是不用太担心的,各位见了试卷定能有所体会。
3. 18 年生化出了 3 道英文题,最后我应该是做对了2 道,大家如果看到英文不要慌,这个我在回忆的图片里也有写,其实就是迅速抓住题眼,对应学过的知识点,就能知道这道题在考什么,有些不会的英文单词也能因此而猜出来。
一定注意氨基酸的缩写,基本看前三个字母就能识别了。
剩下考的题个别还是比较偏,跟专硕的考点不太重合。
4. 生理比较中规中矩,但是因为有5 个选项,很多题目我仔细看过之后都选的不是第一反应的那个选项,大家要留意陷阱。
5.外科考了很多外总的题,传统的骨科普外题目不多,有点不按常理出牌6. 内科感觉是本次4 个科目里最简单的一块,考的比较基础,大家不必太过担心。
愿你最后的结果,配得上你曾经倾注的所有,加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欢迎你!。
复旦大学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810目录版本学考试大纲

修考
局
第一版
文献学》
二、试卷结构
一、名词解释:40 分。二、标点并回答:70 分。三、论述题:40 分。 满分 150 分。
三、参考 备注
王欣夫
文献学讲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第一版 收入《王欣夫说
程千帆 曹家琪
校雠通义
齐鲁书社
1998
资 治 通 鑑 编 《文史》第 5 辑,中华书
1980
复旦大学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810 目录版本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810
科目名称
目录版本学
一、考试内容范围
本试卷覆盖了文献学三方面的基本内容: 名词解释部分:分别覆盖了校勘学、目录学的基本常识; 论述题部分:旨在考查目录学发展史和辑佚学的基本原则; 标点并回答部分:则结合本研究室未来的发展方向,重点考察学生对通鑑的了解程度。标点 是本专业的基本功,此段标点则在于考察考生对唐史和唐代文献的熟悉程度。几个简答略有难度, 但考生如能关注本研究室的研究方向,当能作出合格的回答。
19上海大学图书情报硕士考研经验

19上海大学图书情报硕士考研经验大家好,我叫张N,今年考上了上海大学的图书情报专硕,对于整个初复试的学习过程略有心得,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初试考了234分,管理类综合161分,英语73分,排名第6,本科是南京某211。
今年的题都说比较难,上海地区主观题压分,但我的数学和逻辑答得还算不错,英语发挥有点失误了。
首先说一下初试:一、管综1、数学:数学相较高数来说不算难,知识点主要就是初高中的,我数学基础也不算特别差,考试时候数学错了2个,跟平时差距不是很大,平时做题错0—3个。
这里提醒数学还算OK的同学们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否则因为一点点错误丢掉三分是真的很可惜(管综的一分都非常值钱),如果数学基础一般或者不算很好,也不要着急,首先跟着基础班把知识点学懂记住,然后从基础题练起,慢慢来只要学肯定会有进步的。
我的数学复习主要就是前期跟着凯程孙华明老师的课,然后做相应的练习,凯程会发讲义还有一些练习的辅导书,后期就是刷题,积累错题,整理上课老师讲的一些技巧并加以运用。
书我主要做的是数学精点、高分指南,后期还买了1000题(但是没做完),我觉得题量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应该是总结,数学精点和高分指南我都反复刷了两三遍,因为这两本书就是大家都在做的书,市面上认可度比较高。
我个人认为不管哪本书都能涵盖所考知识点,关键就是自己能不能把知识点都记熟,把每个题型都学透,再遇到这种题型能不能识别出考的什么知识,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
听课方面我觉得凯程的课完全够用,孙华明老师讲课很幽默,接收整整一节课的知识也完全不会觉得枯燥无聊,从基础到提高层层递进。
管综的数学知识比较多也比较杂,基础班主要就是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能熟练运用所有的知识,以便后面做难题和巩固提高阶段进行得更顺畅,课下要多记知识点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学有余力的可以做数学精点的基础篇。
暑期的强化班老师会把所有知识点再串一遍,总结很多题型和技巧,差不多覆盖了所有考点,只要把这些题型弄透,再多做练习就可以了,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做那几本辅导书。
复旦大学2019年度拟录取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名单公示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ຫໍສະໝຸດ 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顾源
历史学系
路锦昱 历史学系
邹子澄 历史学系
张梦瑶 历史学系
沈园园 历史学系
陆铭杰 历史学系
何炜
历史学系
袁尚
历史学系
尹健
历史学系
田梦美 历史学系
田娜
历史学系
杜万鑫 历史学系
黄庆辉 哲学学院
董珂璐 哲学学院
包妍佳 哲学学院
许叶雨 哲学学院
蒋雨语 哲学学院
刘玉玲 哲学学院
叶泳妍 哲学学院
王丹雅 哲学学院
艺术特长生 退役大学生计划
姓名
院系所名称
王敏
新闻学院
张玉清 历史学系
施瑜宁 历史学系
张雨怡 历史学系
徐畅
历史学系
张琪
历史学系
殷雪萍 历史学系
汤沉怡 历史学系
方凯
历史学系
郭恬薇 历史学系
肖斐
历史学系
刘畅
历史学系
陈晓雯 历史学系
俞昶畅 历史学系
玛迪娜·居马历力史甫学系
张官鑫 历史学系
周宁
历史学系
肖馥莲 历史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复旦图书情报专硕课表

复旦图书情报专硕课表
复旦图书情报专硕课程是复旦大学中唯一一个专业性高等学历课程,结合国内
外学者学术研究结果,将学科本质上具有的专业知识与有关学科的知识融合于课程安排之中。
这个专业以图书情报学科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为主要特点,为学生提供宏观、集成和深入的系统理论性知识,其涵盖的内容涉及图书情报学的基本课程,以及与相关学科的新发展相关的前沿课程。
具体而言,复旦图书情报专硕课程包括几个主要领域,即基础理论、人文社会、图书情报服务与计算机技术、国际情报图书情报、图书情报信息检索、图书馆信息科学、非书籍资源、图书情报学的历史与文献,及图书情报机构管理,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有信息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此外,学生还可选修诸如审计学、认知与学习科学、管理信息系统等有关课程。
复旦图书情报专硕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在图书馆、档案馆及各类信息机构中
就职,从事计划设计、技术服务、信息策划、技术研究等工作。
另外,学生还可以深造硕士、博士学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网络管理、数据挖掘及信息安全等学术研究方向的相关研究及应用工作。
综上所述,复旦图书情报专硕课程是普及图书情报学科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深
入学究这一图书情报学科及其相关学科发展的一门深度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实现教育和就业相结合,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搭建优秀的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复旦大学》图书情报硕士考研之路从2018年12月24日到2019年3月15日,整个考研从初试到复试完成,我始终处于惶惑混沌之中,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不过是一次颇为重要的考试罢了,但如我而言,可谓一场曲折的人生经历,我甚至想大哭一场以宣泄一切的委屈、苦痛、怀疑和不安。
其实,说来我并不算一个真正的成功者,顶多算个半成功者,我的考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一次次失败后才拥抱这次成功,也许正因为此,面对这个结果我没有了最初的欣喜若狂只是有着事后淡淡的欣慰。
在这里,我想简单的回顾一下我的考研历程,同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2019年对我来说是失败的一年,我在投入无数精力和辛劳后血本无归,惨遭失败,考研分数很不理想,鉴于专硕考研人多分高和几乎没法调剂的特点,无奈之下我只能接受这次失败。
现在我面临两条路可走:一是坚持下去,明年再考;二是彻底放弃,安心工作。
我首先反思了失败的原因,找到自己的薄弱点,然后我问自己是否有勇气重来,你的梦想是否依旧如初,心底的答案告诉我,它不想放弃,所以我坚持了下来,哪怕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反对,我仍旧不改初心。
因此,各位学弟学妹们,无论你们是第一次考研还是经历过惨痛失败重新来过,我想告诉大家:跟着你的心走,它会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应该坚持到底,相信我,终有一天你所有的付出都会开花结果。
好了,废话不再多说,现在我来说说自己初试的准备过程。
逻辑:相信大部分人在考研前都没有接触过逻辑学,那么何为逻辑?最通俗的来讲它是指你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即你用它来衡量和判断生活中的事物,这决定了每个人的逻辑思维迥异性,所以在学习逻辑时,应当找到一个好的逻辑老师,最好只跟一个人,否则你跟的越多,学的越乱,可能导致你的逻辑思维混乱。
我之前并不懂这一点,在学习逻辑之后才慢慢领悟,不过幸运的是我第一次懵懵懂懂接触它时选择了一位不错的老师,吕建刚老师,记得当初只花了一块钱听了老吕教你一天学会形式逻辑,从而奠定了我的逻辑基础,之后结合《逻辑分册》和《逻辑精点》继续学习,后来有幸听了饶思中老师的课觉得很不错,跟我已建立起的逻辑体系很相符,那些形式逻辑技巧基本一样,所以初次听课的同学可以尝试跟着饶老师走,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建立自己的逻辑解题技巧和方法。
数学:备受推崇的数学辅导书籍便是陈剑老师的《数学高分指南》,这本书知识点很全面,但我觉得后面提高篇难度偏大,真正考试时其实不会达到这个难度,仅仅极少数可能难点,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做时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选择的做,如果后面的部分实在弄不懂可以放弃,重点掌握最基础的东西和它的考点,我一共刷了三遍,第一遍我是不在书上写答案的,都是在草稿纸上做题,然后标出错的和不熟练的,等到第二遍练习时我开始在书上作答,并且把出错两次的整理在错题本上,第二天在学习数学时抽五分钟左右复习一下,记住错误防止下次再犯同样的错。
第三遍是查缺补漏,重点关注易错点,常错题和重点题型,结合错题本巩固知识点。
在这期间我一直跟着陈建老师的幂学网课学习,所以大家如果觉得一直刷题或者看书效率下降可以选择一边看网课一边做题。
在完成两遍的学习之后我就自己结合大纲整理了数学部分的知识点,这样在以后做题时遇到知识盲点我能很快的找出知识点所在而不用翻书找,既节省时间又梳理了思路。
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中将所有知识考点汇总整理下来,然后装订好,便于遇到问题时及时翻看查找。
中文写作:写作我主要用了两本书《写作分册》和《写作高分指南》,这两本书我认为各有优缺点,写作分册我重点学习它的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写法,根据后面的范文和习题我尝试自己,写然后和范文与答案对照修改,写的熟练以后我就整理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模板,在以后写作时我都会套用这模板,从而形成习惯培养熟练度。
高分指南我重点借鉴其论述文的写法,开始先熟读并摘抄一些不错的文章段落,然后自己尝试写每年的真题,再对照范文修改,重新整理下来。
在最后整理阶段我都是严格按照考试要求来书写,并专门购买了方格纸,将改好的文章重新写在上面,时不时读一读。
在写了许多之后我开始根据自己写文章擅长的形式整理论说文的格式,我比较擅长用三段论式,一是这样写主题突出,脉络清晰;二是在确定三个小标题之后文章思路就很容易确定下来,而且只要分论点不跑题一般整篇文章也不会走题。
我个人还是比较推崇三段论写法,所以除非自己其他方式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建议大家初次尝试尽量用三段论,逐渐形成习惯。
此外,我担心没有素材可用,在准备期间一直读一些人物传记,南方周刊之类的积累好的素材,尤其是名人事迹,我在最后阶段自己整理了一张A4纸大小的关于不同话题的名人事例素材,每个话题后面对应简单的人物事迹,让自己在平时模考中不断使用这些素材,提醒大家素材在精不在多,个人觉得十个素材就够用了,每个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写,就可以对应多个话题。
譬如,俞敏洪这个例子,可以围绕他求学失败及之后创立新东方的成功的事情,写关于“失败、挫折、得失、心态、成功、奋斗、梦想、坚持、专注”等话题的论说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灵活运用实例,从不同角度谈就会有不同的写法。
英语阅读: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一点都不夸张,在总分100分的考试中英语阅读总共占据50分,整整半壁江山的分量,所以不用我多说各位应当清楚地意识到英语要取得高分必须把阅读拿下。
我在学习阅读时基本就是两种参考资料一是真题,二是辅助的刷题阅读练习册。
基于个人体会,我想说真题真的真的很重要。
说实话英语二真题不像英语一那样多,这也就决定了英语二真题不能浪费每一篇,一定要真正融会贯通,嚼碎了领悟透了。
可能很多人说我真题刷了不下于五遍,但是阅读还是一做就错,对此,我认为这些同学实际上并没又真正学会使用真题,只是追求数量了。
在我看来,真题只要利用的好,一至二遍足矣。
第一遍我先自己做,然后改答案,再反复通读文章,查出不会的单词;第二遍我开始细读,每篇文章每个题我都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和答案对照,写出二者的替换词,这一点很重要,在你熟练掌握英语二阅读之后,你会发现出题人的思路本身就是文章重点句型的重点词语的替换关系问题,遵循这个思路,你就会茅塞顿开,充分理解考题架构,而且即使文章中出现生僻词也不会妨碍你解题,一般他会在文章该词前后有提示语句,如果实在没有,这个词也不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那么你也不必深究,因为这种词一般不会出现考点,只是用来干扰你的。
对于第二遍的刷题,我归纳出了六种题型: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词义题、态度题以及例证题,将2007-2018年所有阅读题型分类整理,把每个题目及选项都摘抄下来,放在对应类别上,并分析每个题目,找出替换关系,整理重点句型和词组。
这个过程很漫长,我用了近一个半月才整理完全部题目,一共整理了四个笔记本,这个过程完成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减少阅读时间,每两天做一篇练习,每天拿着笔记看,这让我对阅读非常熟悉,所以第一次考试我在综合一塌糊涂的情况下英语五篇阅读一个都没错,就是完形填空也仅仅是错了三个,差点的就是作文,准备的不太好。
即使第二次考试,我也没在阅读上下太大功夫,那时也因为要上班时间不够充足,所以就只是隔两三天做一篇阅读练习,用的就是朱伟老师的题源报刊30篇,反正最后也是没做完整本书。
好了,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强调如何高效使用真题,啃下阅读这块硬骨头。
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真题的使用。
英语大小作文:作文这一块我主要使用的潘老师的书,王江涛老师的作文我也买了本,甚至老吕的我都看了,但是最终我觉得还是潘老师的更好些,首先它提供的范文在语言上更显得高端成熟一些,也没那么多刻板的模板痕迹,这点是很重要的,虽然归纳出自己的模板很重要,但是如果所有人都用同样的模板真的显得文章很不出彩和没有水准,阅卷老师看多了这些千篇一律的话也会对你的文章印象不好,导致分值偏低。
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经典句型但一定不要太过单一,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总结别人的作文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独特的模板,这样才会为你的作文添彩。
小作文一定要熟悉各类文体,书信、通知、报告、备忘录等等每种都要掌握最基本的格式,重点对各种类型的书信进行整理模板,诸如建议、倡议、投诉、介绍、推荐等书信一定要学会写,开头和结尾一定要整理出一个万能模板,每次写都套用上。
大作文对于图话作文可以选择了解基本写作形式,重点关注图表作文,总结图表趋势,积累一些关键词句,比如上升下降保持稳定波动等等,会用英文表达,自己总结出一个大体模板。
英语单词:我用的是星火的乱序版,因为我不大擅长使用词根词缀记忆法,所以就买了本普通的单词书,我先下载了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法,然后制定了为期一个月的单词计划,按照科学记忆法每天坚持背单词,鉴于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所以先掌握必要的单词至关重要,这就好比要想学会说话你得先会认字。
在这里我重点推荐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词,这个网课真是有史以来记单词最棒的课程了,不但可以让你轻松掌握单词,此课第三部分会有真题中重点句式讲解分析,对于语法不太好不会分析句子结构的同学我强雷推荐大家学习。
网课不必专门抽时间学习,可以充分利用破碎时间学,吃饭时间或者排队等待时间都可以看,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多听几遍。
综合模考:最后我想强调一下模考的重要性,我们平时的学习一般是分块学,就是数学逻辑写作都是分开来的,这样就导致我们没用整体观念,导致很多同学会出现平时分开练习做的又快准确率又高,但是一拿到综合卷就发现时间不够准确率也下降了,所以为了避免考试出现这种状况,就需要在平时自己模考。
提前购买几套综合卷,至于哪家的题都无所谓,只是起到模拟练习熟悉流程的目的。
我是在11月15号之后开始每两天或三天做一套综合试卷,严格按照考试要求来,上午八点半开始,到十一点半结束,一共三个小时,我自己定上闹钟,闹钟一响不管答没答完题我都会自觉放下笔不再答题,现在的模考试卷都会有答题卡,所以我都会在答题卡上写答案,跟真正考试一个样,这样我在考场上就不会因为陌生的流程而焦虑或出错。
晚上和第二天上午对答案改错题,整理错题本。
这样每周末总结一次,并翻翻错题本。
英语模考我是从12月开始,每三天左右做一份试题,英语一般我喜欢用张剑的最后冲刺卷,觉得他出的题型和难度和英语二还算接近,质量还可以。
反正不管用什么试卷,最后是一定要做模考的,否则就可能因为平时属于练习考场上一紧张影响答题。
至于从什么时间开始模考,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并结合每年考试时间来,不宜过早和过晚。
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只希望我的经验还有可取之处,能帮助大家,也不枉我写了一个晚上的辛苦。
至于初试计划时间表我就不说了,因为每个人可能学习能力不同,计划也不同,况且二战的我这次考试准备时间并不规整,基本是零散时间学习,真正全心投入是从12月初辞职开始,也不是很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