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术语样本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是指根据国家土地政策和发展需求,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和指导性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以指导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目标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市场需求分析1.城市经济发展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重点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包括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并结合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确定相应的土地利用布局。

2.农村发展需求农村发展需求主要包括农业用地、农村生活用地和农村经济发展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根据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和土地资源特点,规划合理的耕地保护和农业用地布局,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生态环境保护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重点保护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合理规划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用地,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二、土地利用目标确定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合理评估和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在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的前提下,鼓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提出具体的措施,如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3.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应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方案应确定土地利用布局和发展方向,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支持,优化土地开发利用结构,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三、土地利用布局和建设措施1.城市用地布局根据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布局。

【知识-论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知识

【知识-论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知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知识讲义(浙江省)第一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知识一、总体概述(一)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做的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体纲领性的文件,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二)任务1、宏观调控: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活动,从而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的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

2、空间布局: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农业用地(农、林、牧、水产)、建设用地(城镇居民点、独立工矿、交通和水利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等。

对后备土地资源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实施寓利用于保护之中的策略,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

3、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定效力,各项用地审批依据土地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三)作用(法定作用)1、是审批各类土地利用项目的法定依据。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预审建设项目用地、批准建设项目农用地转用和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项目,都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类土地利用项目均不得批准。

2、是使用土地和开发、整治、保护土地的法定依据。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确定了每块土地的用途。

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类土地利用活动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

没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方,不得改变现状用途。

3、是依法查处违法批地、用地的法定依据。

《土地管理法》规定,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和使用土地的,要分别给予不同形式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土空间规划十大专业术语

国土空间规划十大专业术语

国土空间规划十大专业术语从中央18号文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来,一年过去国土空间规划尚处于体系构建时期。

目前,尽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国土空间规划法》《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但是自然资源部已出台若干重要政策和技术文件。

中央18号文提出,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

这其中,也包括国土空间规划术语体系。

一年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专业术语增多,国土空间规划术语体系初显雏形。

有了统一的术语,就有了统一的共识。

今天,小编简单归纳国土空间规划十大专业术语并加以解释,以供参考。

一、国土空间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

若以国土空间发挥的主导功能为标准,国土空间可分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

详见本号此前推送的文章:《「规划词典」从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

二、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

国土空间规划是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统一后形成的全新空间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国土空间规划可分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以及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三类,也就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

其中,总体规划是对乡镇及以上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作出的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

详细规划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包括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规划。

相关专项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流域)、特定领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的专门安排。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是指在城市规划领域中使用的一套统一的术语和定义,
以便在不同的城市规划项目和研究中进行交流和沟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1. 城市规划: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和长远的规划,包括城市空间
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规划。

2. 城市设计:指对城市建设和改造进行整体设计,包括城市形态、建造风格、
公共空间、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设计。

3. 土地利用规划:指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等不同功能区的划分和布局。

4. 交通规划:指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包括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步
行等不同交通方式的组织和布局。

5. 环境规划:指对城市环境进行规划,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水资源、空
气质量、噪音等方面的保护和改善。

6. 社会经济规划:指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包括就业、教育、医疗、
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规划。

7. 城市更新:指对老旧城区进行改造和更新,包括拆迁、重建、改建等方面的
工作。

8. 可持续发展:指城市规划中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以实现
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9. 城市扩张:指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的增加,通常是指城市向外扩展。

10. 密度:指城市人口或者建造物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程度,通常用人口密度或者建造密度来衡量。

这些术语和定义在城市规划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有助于不同城市规划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功能组织、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建筑风貌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管理的过程。

为了实现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术语标准。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领域的基本术语标准。

二、术语定义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功能组织、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建筑风貌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管理的过程。

它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规划。

2.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包括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功能组织、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等内容。

总体规划通常以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形式发布。

3. 详细规划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城市各个功能区的详细布局、用地规模、建筑密度、交通组织、绿化设计等内容。

详细规划通常以城市详细规划方案的形式发布。

4. 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某一特定领域进行规划,例如交通规划、环境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

专项规划通常以相应领域的规划方案的形式发布。

5.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常见的空间布局包括中心城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园绿地等。

6. 功能组织功能组织是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的组织和布局。

例如,将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噪音污染。

7.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

它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8.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设计和管理。

它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系统、停车设施等。

9. 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保护和改善的规划。

它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景观等方面的规划。

10. 建筑风貌建筑风貌是指城市建筑物的外观特征和风格。

它包括建筑高度、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

三、术语标准化的重要性1. 促进沟通和理解术语标准化可以使不同城市规划机构、专家和从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20个城市规划专业术语

20个城市规划专业术语

城市规划专业术语1、Urban Planning城市规划Urb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城市总体规划Urban Detailed Planning城市详细规划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控制性详细规划Land-use Planning土地利用总体规划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 Planning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2、Urban Elements城市要素3、Urban Fabric/Structure城市结构4、Urban Form城市形态5、Urban Design城市设计6、Urban Transportation城市交通7、Broad Thorough-fare主干道8、Pavement人行道9、Urban Infrastructure Planning城市基础设施10、Metropolis都市11、Eco-cities生态城市12、Public Green Space公共绿地13、Green Belt绿带14、Green Buffer防护绿地15、Urban Shrinkage城市收缩16、Sponge city海绵城市17、Suburbanization郊区化18、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人口老龄化19、Urbanization城市化20、Urban sprawl城市蔓延21、Brownfield棕色地带22、Smart Growth精明增长23、Over-all Urban Layout城市整体布局24、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城市性质25、Satellite Town卫星城26、Urban Agglomeration城市群27、Rural Population城镇居民28、Urban Redevelopment旧城改造29、Public Participation公众参与30、Greening Rate绿化率31、Landscape Note景观节点32、Nature Reserve自然保护区33、Athens Charter 雅典宪章34、Ecological System生态系统35、Topography Map地形图城市规划专业姓名:舒会珍(第三组)学号:2015282090078。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6、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地块面积的比例。

即: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7、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8、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9、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10、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国泊位是指地块应配置的停车的车位数。

其他设施的配置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燃气设施等。

11、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成,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12、建筑间距系数:是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

13、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15、住宅平均层数:是指各种住宅层数的平均值,即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之比。

单位:层。

16、住宅建筑净密度:是住宅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之比。

单位%。

国土空间规划十大专业术语

国土空间规划十大专业术语

国土空间规划十大专业术语从中央18号文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来,一年过去国土空间规划尚处于体系构建时期。

详见本号此前推送的两篇文章:《一周年,国土空间规划发生了什么?》《一周年,国土空间规划发生了什么?(续)》。

目前,尽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国土空间规划法》《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但是自然资源部已出台若干重要政策和技术文件。

中央18号文提出,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

这其中,也包括国土空间规划术语体系。

一年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专业术语增多,国土空间规划术语体系初显雏形。

有了统一的术语,就有了统一的共识。

今天,本号简单归纳国土空间规划十大专业术语并加以解释,以供参考。

一、国土空间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

若以国土空间发挥的主导功能为标准,国土空间可分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

二、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

国土空间规划是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空间规划融合统一后形成的全新空间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国土空间规划可分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以及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三类,也就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

其中,总体规划是对乡镇及以上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作出的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

详细规划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包括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规划。

相关专项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流域)、特定领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的专门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 试行)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
8月22日
组织牵头单位: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
技术承担单位: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协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审定:
主要编写人员:
参加人员: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目录( 236条)
1.基本名词( 33条) (5)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规划区规划期限规划目标规划指标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基本农田土地利用规划区土地用途管制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耕地区其它农地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近期建设用地区工矿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其它用途区土地利用方针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可持续利用
2.总体规划( 55条) (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程序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城市扩展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水平基本农田保护率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图中心城区建设规模控制图市域建设规模控制图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规划图件园地规模林地规模牧草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交通水利用地规模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工矿废弃地复垦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规划大纲规划成果中心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土地利用分析与调查评价( 53条) (10)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产出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人均牧草地人均土地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单位播种面积产量单位播种面积产值单位草场面积产量单位草场面积产值单位林地面积产量单位林地面积产值单位园地面积产量单位园地面积产值单位水面面积产量单位水面面积产值单位建设用地产值单位产值占地率耕地灌溉率耕地复种指数土地利用集约度容积率林木覆盖率水面利用率中低产田比率受灾面积比率土地盐渍化面积比率水
土流失面积比率土地沙化面积比率土地人口承载力农用地产能农用地理论产能农用地可实现产能农用地实际产能土地质量土地评价土地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保护土地利用潜力调查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等级折算土地利用动态监测4.专项规划( 38条) (13)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土地开发整理区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开发规划土地开发潜力土地整理规划土地整理区土地整理区调查土地单项整理区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城镇用地整理村镇用地整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独立工矿用地整理基础设施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划土地复垦潜力待复垦土地土地复垦区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布图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耕地整理潜力分布图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布图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土地开发潜力分布图建设用地置换区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5.规划管理( 31条) (16)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法规体系土地规划资质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审批制度土地利用规划成果备案土地利用规划
档案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检查监督制度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划拨用地目录单项选址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定额建设用地管理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农用地转用审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补平衡挂钩政策(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 公众参与规划衔接协调规划论证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实施评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程序”四查清、四对照”
6.其它规划( 17条) (1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域城乡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农业区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矿产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7.经济社会( 9条) (21)
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农村居民点人口流动人口户籍人口”两栖”人口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人口预测
1 基本名词( 33条)
1.1土地利用
人类经过一定的活动, 利用土地的属性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

1.2土地利用现状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调查时土地的利用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状况。

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 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纳、划分。

1.4土地利用规划
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自然条件等, 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进行安排以及制定相应措施的过程。

1.5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各级各类的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的整体。

按行政层次分为国家级规划、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县级规划和乡级规划; 按规划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以及根据需要编制的区域性规划等。

1.6土地规划用途分类
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需要, 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础上划分的土地类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