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矿研究现状
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分析

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分析金矿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金矿地质勘查作为确认金矿资源储量和矿产资源储量的基础工作,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的进步和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开展,金矿资源储量表现出了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需要更加精细化和系统化的勘查工作。
本文将分析金矿地质勘查的现状,并对未来的找矿方向进行分析。
一、金矿地质勘查现状1.技术手段不断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金矿地质勘查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地质勘查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和遥感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金矿资源进行初步探测。
而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地球化学技术和地球物理技术的不断发展,金矿地质勘查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升。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多频段遥感技术和高精度地球物理技术等的应用,使得金矿地质勘查工作更加精细化和系统化。
2.勘查深度不断加深金矿地质勘查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勘查深度也不断加深。
以前的金矿地质勘查主要集中在浅层和近地表层,而对于深部金矿资源的勘查较少。
随着勘查技术的不断提升,金矿地质勘查的勘查深度也在不断加深。
三维电磁勘查技术、三维地震勘查技术和岩石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应用,为深部金矿资源的勘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3.勘查成本不断增加金矿地质勘查的勘查成本不断增加,这成为制约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勘查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勘查深度的加深、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和勘查范围的扩大等因素所致。
尤其是在对深部金矿资源的勘查工作中,勘查成本更是大幅增加。
这就要求金矿地质勘查的工作需要在保证勘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勘查成本。
4.勘查效率不断提高尽管金矿地质勘查的成本不断增加,但在勘查效率方面却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勘查技术和勘查手段的不断提升,金矿地质勘查的勘查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勘查进度,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金矿地质勘查的效率得以提高。
金矿生产现状与生产布局

金矿生产现状与生产布局引言金矿是一种珍贵的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珠宝、工艺品、电子产品等领域。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金矿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金矿生产的现状和生产布局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全球范围内探讨金矿生产的现状,以及各个地区的生产布局情况。
全球金矿生产现状金矿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矿产资源,全球各地都存在着金矿资源的开发和生产。
根据国际金矿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金矿产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显著的增长。
目前,全球年金产量超过3000吨。
美洲、澳大利亚和非洲是全球金矿生产的主要地区。
其中,南非、中国和俄罗斯是全球金矿生产的三大主力军。
美洲地区,尤其是加拿大和巴西,也在金矿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澳大利亚因其丰富的金矿资源,成为全球金矿生产的重要国家。
金矿生产布局南非南非是全球最大的金矿生产国之一。
该国的金矿开发始于19世纪末,历经多年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和技术先进的金矿产区之一。
南非的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田矿区、克利普顿矿区和兰德矿区。
这些矿区以其高品质和高产量而闻名。
南非金矿生产布局的特点是大规模开采和集约化生产。
由于南非矿区地下水位较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排水工程,以确保矿井的稳定和安全。
此外,南非金矿开采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采矿技术,提高了金矿的回收率。
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矿消费国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金矿生产国。
中国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
目前,中国的金矿生产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地。
中国金矿生产布局的特点是区域分布广泛和规模适中。
中国的金矿生产主要以小型和中型金矿为主,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要目标。
此外,中国的金矿开采过程中也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金矿生产国之一。
该国的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脉、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乌拉尔山脉地区是俄罗斯金矿生产的主要区域,产量占全国金矿产量的三分之二。
俄罗斯金矿生产布局的特点是资源分布广泛和开采规模较大。
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分析

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分析金矿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贵重金属矿物,是人类社会历史上重要的物质财富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金矿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然而,金矿地质勘查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涉及多学科、多环节、多技术的应用。
本文将从金矿地质勘查的现状和找矿方向分析两方面进行探讨。
1.观念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由于金矿EXPLORATION涉及面广、难度大,存在着趋近深层、盆地、火山活动区等复杂矿化成因、寻找微弱异常等技术难点,因此,金矿勘查需具有交叉学科应用和多技术融合的特征。
但目前国内金矿勘查中普遍存在的困难是,勘探人员大多缺乏专业化知识和对矿山地质的全面认识,以及在现代化仪器装备及全球定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2.现代技术应用状况尚有瓶颈金矿勘探中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土地利用、遥感技术等方法开展地表对地下穿透式勘查已成为一种常规技术路线,但现代技术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瓶颈。
例如,矿区周边区域过于开发且建筑物密集,不仅影响勘探设备的展开,遗漏信息和变形出现的概率也增加;区域内地形复杂,多雨和山体滑坡高发,给矿区勘探带来了很大困难。
3.不易获取翻译成英语和其他外语的技术资料金矿勘探不仅受到中国社会与外界的关注,还为各国投资方所关注,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国际标准资料将容易获取。
但现实情况是,目前也没有大量的中文资料翻译成英语或其他外语,因此不能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与应用。
二、找矿方向1.地表对地下穿透式勘探地表对地下穿透式勘探是矿产勘探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优势在于快速、高效、准确。
近年来,随着各种综合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多参数综合法、静态弹性波分析法等高科技勘探手段的出现,地表对地下穿透式勘探的分辨率和深度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三维模型勘探三维模型勘探是一种划时代的勘探方法,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勘探区域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可视化建模,可以让勘探人员根据模型对勘探区域内的矿区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
我国金矿资源现状与找矿方向

我国金矿资源现状与找矿方向摘要:由于我国金矿资源丰富,所以在开采上由来已久。
然而我国金矿资源分布不均,金矿资源比较分散,虽然矿点较多,但是规模都比较小,所以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采,从而造成了矿业经济效益降低。
本文对我国金矿资源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尚未得到开发利用的金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探究,以便于我国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金矿资源现状找矿方向金的存在一般以自然金的状态存在,但是其含量很低,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开采难度很大,再加上我国探明的金矿资源分布分散,为我国金矿资源的开采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为了更加有效的进行金矿资源的开采,我们需要对我国金矿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我国金矿资源的现状特点,从而为我国金矿资源的找矿方向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一、我国金矿资源的特点1.1. 矿床类型多,但是缺少大型的矿床我国金矿类型较多,对于找矿来说,地质条件非常优越。
从已经探明的金储量来看,我国的金矿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并且在已经探明的金矿床中多以中小型为主。
通过探明数据显示,金储量大于50吨的金矿床只有十几个,大于10吨的金矿床仅占总数的7.7%,而小于1吨的金矿床则占总数的55.9%。
由此可见,我国的矿床类型虽然很多,但是仍然缺少大型的矿床,在开采上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且开采的金矿中富矿较少,品味较低。
1.2.金矿储量相对比较集中金矿资源可以分为三大类:矿金、伴生金和岩金,而岩金是我国目前金矿开发的主要对象。
据统计,我国有1000多个县含有金矿资源,分布非常广泛。
但是从已经探明的金矿储量来看,金矿储量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一共有七个岩金生产基地,对于山东省来说,岩金储量接近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占全国的第一位。
砂金,则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地带,其次为四川,几乎占所有砂金总保有储量的一半。
1.3.我国伴生金储量大我国金矿资源的另一特点就是伴生金储量大。
伴生金是我国金矿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伴生金储量较大,主要来源于铜矿石中,所占比例高于世界伴生金的平均数。
中国金矿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金矿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金矿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金矿资源现状和发展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金矿资源现状中国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和华南等地区。
其中,东北地区的金矿储量最大,占全国金矿储量的60%以上。
华北地区的金矿储量也很丰富,占全国金矿储量的20%左右。
西南和华南地区的金矿储量相对较少,但是也有一些大型金矿。
中国的金矿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金矿资源的储量分布不均衡,有些地区的金矿储量很少,有些地区的金矿储量很丰富。
其次,金矿资源的开采技术和设备水平相对较低,导致金矿资源的开采效率不高。
再次,金矿资源的环境保护问题也比较突出,金矿开采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中国金矿资源发展对策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中国的金矿资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金矿资源的勘探工作,发现更多的金矿资源。
其次,应该提高金矿资源的开采技术和设备水平,提高金矿资源的开采效率。
再次,应该加强金矿资源的环境保护工作,减少金矿开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
比如,可以加强金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将金矿资源开采出来的金属材料用于制造各种产品。
同时,可以加强金矿资源的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外国技术,促进中国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中国的金矿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金矿资源的勘探、提高金矿资源的开采技术和设备水平、加强金矿资源的环境保护工作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中国的金矿资源,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分析

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分析金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贵金属,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金矿地质勘查一直是矿产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影响着金矿开发的成败。
本文旨在分析金矿地质勘查的现状及找矿方向。
1.固有方法单一。
金矿地质勘查的方式多样,但实际上,多数勘查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固有的勘查方法中,如矿物和岩石学、重矿物分离、地球物理方法,这些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2.勘探技术相对滞后。
勘探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匹配,很少有新型技术被应用到金矿勘探中。
例如,当代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矿产勘察领域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3.勘探成本高。
难以控制勘探成本,特别是在一些遥远、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都较高的地区,资金短缺仍然是阻碍公司继续进行勘探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找矿方向分析1.多种方法结合。
由于传统的勘探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互联网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多种勘探方法的结合,同时还应加强勘探技术的更新和开发,多元化勘探方法的使用可大大提高金矿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
2.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
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勘探方案,在找寻优质金矿的同时,降低勘探成本,提高金矿勘探的效果和效率。
3.加强勘探重心转移。
在现有金矿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型、地段型资源潜力评价,提高勘探效率和成果,增加新发现的金矿,将勘探重心逐渐转移到深层、复杂地区和新的潜在区域。
4.深入研究矿藏形成规律。
矿床有其特征,矿床的形成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需要从经济地质学角度深入研究矿床形成机理和特征,正确认识矿床分布规律,才能更加精准地找到新金矿。
三、结论金矿地质勘查是矿产开发的前提,应对金矿地质勘查的现状和难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研究,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矿产勘察的信息化手段多方位接触找寻,将现代技术和方法应用于金矿地质勘查工作中,提高金矿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降低勘探成本,增加新金矿的发现,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做出积极的贡献。
金矿 调研报告

金矿调研报告金矿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金矿是指地下存在的金属矿石或砂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资源。
金矿的开采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供金属原料,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金矿的开采情况、产业链条以及相关政策,以便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三、调研内容1. 金矿的资源储量根据前期调研结果,我国金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地区。
其中,山西的金矿储量最为丰富,占全国总储量的40%以上。
2. 金矿的开采方式金矿的开采方式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地下开采的方式,因为地下矿体储量较大,开采效率较高。
3. 金矿开采的环境影响金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矿石渣、尾矿等废弃物,如果不妥善处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对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4. 金矿产业链金矿产业链包括矿产开采、选矿、冶炼、加工等环节。
其中,矿产开采是金矿产业的起始环节,选矿则是将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的过程,冶炼是将提取出的金属进行精炼和熔炼,加工则是将金属制成金饰品、金币等。
5. 金矿开采相关政策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金矿开采政策。
例如,要求矿山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污染治理;同时,要求矿主支付采矿权使用费,同时保障矿工的劳动权益。
四、调研结论1. 金矿资源丰富,但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地区。
2. 金矿开采以地下开采为主,开采效率较高。
3. 金矿开采过程中需注意环境保护,妥善处理废弃物和防范地质灾害。
4. 金矿产业链包括开采、选矿、冶炼、加工等环节,提供了就业机会。
5. 金矿开采相关政策要求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治理,保障矿工权益。
五、建议1. 鼓励金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开采效率和环境保护能力。
2. 注重培养金矿开采人才,提供专业化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3. 完善金矿开采相关政策,强化环境保护和矿工权益保障。
浅析我国金矿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 要】 摘 金矿是重要 的战略性矿产 资源 。我 国金矿产资 源丰 富, 其勘查和开发利 用水平也 处于世界 前列 , 总体形势较好 , 但在其勘 查和开
发利 用过程 中仍存在一 些与可持 续发展 不相适应的亟待解决的 问题 。在分析我 国金矿产资源的形势和开发利用现状 的基础上 , 出我 国铅锌 指 矿产 资源开发利 用过程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而提 出相应对 策。 进 【 关键词 】 金矿 资源现状 ; 生金矿 ; 伴 黄金储量
江西 、 海、 青 吉林 、 辽宁和内蒙古等省 ( 。伴 生金查明资源量 以江西 区) 最多 , 之后依次为安徽 、 云南 、 西藏 、 黑龙江 、 南 、 湖 湖北 、 甘肃 、 内蒙古 和青海 等省( 。 区) 各类金矿构成是岩金 、 砂金和伴生金分别 占 6 . 9 %。 4
82 .%和 2 .%t 23 1
科技信息
0高校讲坛0
S IN E&T C N L G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I O M T O N
21 年 01
第 2 期 3
浅析我国金矿现状与存在 问题及应对措施
张晓 明 (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 北京
108 ) 0 0 3
我 国金矿类型繁多 。 其金矿床的工业类 型主要有 : 石英脉型 、 破碎 带蚀变岩型 、 细脉浸染型( 花岗岩型 )构造蚀变岩型 、 帽型、 山一 、 铁 火 次 火 山热液型 、 微细粒浸染型等矿床。 其中主要 产于破碎带蚀变岩型 、 石 英脉型及火 山一 次火 山热液型 , 三者约 占金矿总储量的 9 %。 4 尽管我 国 金矿类 型较 多 . 找矿地质条 件较优越 . 至今还未发现像南 非的兰德 但 型、 乌兹别克斯坦的穆龙套型 、 美国的霍姆斯塔 克和卡林型 . 加拿大霍 姆洛型 以及 日本与 巴布亚新几 内亚的火 山岩型 等超大型的金矿类型 23 特大型金矿床少 . - 中小型金矿 床多 我 国目前 已探明的 10 余个金 矿产 地中 .主要以中小型金矿床 00 为 主,大型矿床只 占很 少一部分 。据不完 全统计 .国外金储 量大于 l0 t 7 ,0 一 O 0 的 5 个 . O 0 者 个 5 0 l0 t 9 而我 国单个金矿床储 量绝大多数均 在 10 0 以下 , 这与国外 黄金 储量绝大 部分集 中在少 数超 大型矿床中的 情况不同。 国外金矿床的矿化深度都很 大 . 平均深达一千多米 , 最深可 达三千多米( 印度科 拉尔金矿 床)而我 国金矿体延深多在千米以 内。 。 24 分布广泛 . 量集中 . 储 我 国金矿分布广 泛 , 统计 , 国有 10 据 全 0 0多个 县( ) 旗 有金 矿资 源。 但是 . 已探明的金矿储量却相对集 中于我 国的东部和 中部地区 . 这 些地区金矿储量 占据了全 国金矿储量 的一多半 , 中山东 、河南 、 其 陕 西、 河北 四省保有储量 约 占岩金储量 的 4 %以上 : 6 其他储量超过 百吨 的省 ( 有辽 宁、 区) 吉林 、 湖北 、 贵州 、 云南 ; 山东省岩金储量 达 5 3 1, 9. t 6 接近岩金总储量的 l . , 居全国第 1 。 4 位 砂金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 四川 两省 , 两省合计几乎占砂金保有储量 的一半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中国金矿资源特点
从矿床分布、矿床规模、矿石品位、物质成分、开采条件等来看, 中国金矿资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
就金矿资源空间分布而言非常广泛, 数以千计的金矿床和矿点遍布全国各省(区), 但也表现出明显的丛聚性和东西部两大地域差异, 这应当是不同地域的大地构造环境、含金建造、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因素不同所致。
金矿床的空间布具有明显丛聚性。
由于不同地区地壳结构及其发展演化的差异导致了金矿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 在局部地区聚集成为金的矿集区。
岩金矿主要集中于胶东、小秦岭、吉南—辽东、西秦岭、滇黔桂相邻地区和华北地块北缘等地区, 砂金矿则多集中于东北北部、新疆北部及陕甘川相邻地区。
此外, 金矿床的分布显示出明显的东西差异, 这是由于中国大陆形成的地质构造演化以南北分异为主。
但进入中生代以来, 中国大陆东西两大地域的地质演化别受滨太平洋构造体系和特提斯构造体系制约, 虽然金成矿作用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均有发育, 但中生代的区域成矿作用更为显著, 因而造就了东部滨太平洋成矿域、西北部古亚洲成矿域、西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1] 。
在成矿时代方面, 在各个地质演化阶段都有金矿床产出, 但从矿床规模看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和前寒武纪。
在矿床类型方面, 虽然矿床类型繁多, 目前至少可划分出10个工业类型[ 2] , 但金矿资源主要集中在石英脉型、微细浸染型和蚀变碎裂岩型等类型上, 成因类型就更为复杂。
(2)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中国已发现的金矿床多为中小型, 超大型、大型矿床少。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只有山东焦家、玲珑、新城和甘肃阳山以及台湾金瓜石。
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已勘查的7 000余处金矿床中, 具有一定规模的只有1 000余处。
(3)矿石品位中等。
中国已发现金矿床中矿石品位中等, 大多数岩金矿床中矿石品位约为5 ×10-6~ 12 ×10-6 , 砂金矿床中一般为0.2 ~ 0.4g/m3 。
一般而言, 大型矿床的矿石品位较低, 中小型矿床中相对较高, 但品位的变化也较大。
此外, 矿石中金和含金矿物种类繁多。
到目前为止, 已发现的金矿物约49种(包括变种和未定名矿物), 其中在中国首次发现的金矿物约20 种。
金的主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金矿, 少数矿床中有金银矿、碲金矿、针碲金银矿、碲金银矿和黑铋金矿等。
个别矿床(如金驹山、茅坪等矿床)金的碲化物也是金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
(4)伴生金资源量大。
中国金矿资源由岩金、砂金、伴生金三部分组成, 其组成比例随着勘查程度的提高和各类矿床的发现而改变。
据统计, 20世纪90年代初各类金矿资源的比例大致为:岩金累计探明储量约占总储量的53%, 砂金约占16%, 伴生金约占31%;到目前为止, 岩金储量所占比例上升至了60%左右, 砂金储量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伴生金储量基本没有改变。
与国外相比, 中国伴生金储量所占的比例很高, 但从黄金产量来看, 成品金主要来源于岩金矿,伴生金产量仅占12%左右, 可见伴生金的利用有较大潜力, 同时也说明岩金矿是黄金产业的支柱。
3.2中国金矿资源勘查与开发现状
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开发利用黄金的国家之一, 但进行专门的金矿地质工作
起步较晚。
1949—1975年, 基本上是中国金矿床勘查与开发的初期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对金矿床的勘查与开发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 勘查了一批中大型矿床, 在胶东、小秦岭、燕辽—大青山、辽吉东部及陕甘川三角区等黄金资源和生产基地持续发展的同时, 形成了以阿尔泰、天山为中心的新疆北部产金区、广东、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甘肃及长江中下游(鄂皖赣)等一批的金矿资源和生产基地。
近年来, 通过加强对重点成矿区带的调查评价,
在西部地区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金矿床。
此外,基于中国以往的勘查深度小的状况, 在重点矿区深部勘探取得突破, 如证实了小秦岭深部第二富矿带的存在, 在胶东、赤峰金厂沟梁、吉林夹皮沟、湖南湘西金矿等一批老矿山也在1 000m深处找到了生产接续资源,对深部勘查起到示范作用。
黄金行业每年新增金矿资源储量500t左右, 2006年超过650t;其中,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自2007年以来获得了1 000余t金矿资源。
上述勘查进展使得中国黄金工业连续几年实现勘探新增储量大于生产消耗储量;同时,黄金产量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黄金产量已居于世界前列。
长期以来, 中国黄金生产主要资源以易采选矿石为主要对象。
但在已探明储量中约有30%为难处理矿石, 主要为微细浸染型金矿, 其累计探明储量已超过1 000t, 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之外最重要的卡林型金矿矿产地。
这类矿床的探明储量中有约700t的高砷、高硫矿石难以直接氰化。
此外, 至少有40个以上储量为1 ~100t难处理金矿床因环境问题而无法开发利用。
这批难以利用的“呆矿”的处理已成为影响中国黄金工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
3.3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国金矿勘查和黄金生产目前已稳居世界前列,并有望在2008年黄金产量超过南非而居世界首位。
在这种形势下, 我们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黄金工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以确保这一发展势头, 在金矿资源方面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1)要进一步加大金矿资源储备。
尽管近年来,金矿储量有了较大幅度增加, 但应当注意的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基础仍然较为薄弱, 而黄金依然是一种能够在世界各地流通和变现的特殊商品,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 黄金依然是国家重要的储备资产和战略资源。
因此, 今后仍然要继续加强金矿资源的勘查。
在西部一些重要成矿带加强地质调查, 以期获得新的突破。
在东部一些老矿业既能发挥原有的生产力,同时可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作贡献。
(2)大力提高金矿采选冶技术水平。
由于中国已探明金矿储量中难选冶矿石所占比例较大, 加之伴生金储量也相当可观, 需要进一步组织技术攻关, 加大研发投入, 提高金的回收率, 从提升采选冶技术角度保障黄金生产的持续发展。
(3)加强金矿勘查和黄金生产管理,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由于近年来黄金价格的不断走高, 金矿资源勘查与开发发展迅速。
为保障金矿开发的健康发展和保护环境, 提高金矿资源的安全性, 政府应适当调整黄金产业政策,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坚持整合兼并,以便限制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金矿勘查与开发机构, 培植多个重点黄金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