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东部地区矿产资源情况

合集下载

吉林省矿产资源简介

吉林省矿产资源简介

到2009年末,吉林省已发现矿产158种,计算到亚矿种196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15种(包括亚矿种),已发现矿种和有查明储量的矿种数分别占全国的66.7%和50.9%;储量排名在全国前11位的有70种,排名在全国前五位的有38种,排名全国第一位的有12种,分别是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硅灰石、硅藻土、冰洲石、浮石、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安山岩、饰面用辉长岩,其中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是吉林省绝对优势矿产。

按照对经济建设需要保证程度,可将全省的矿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储量丰富、能满足中长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不但能自给,而且可以大量外供。

主要有矿泉水、油页岩、钼、炼镁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硅灰石、硅藻土、浮石、火山渣、陶粒页岩、玻璃用砂、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用安山岩、耐火粘土、泥炭等;第二类是储量中等、能满足近中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如金、银、硼、钨等,其中金、银找矿前景较好;第三类是储量不足、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如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等,这些矿产保证程度较低;第四类是省内缺少的,如钾盐、钠盐、磷、铬铁矿、铝土矿等。

煤炭。

主要分布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等地的31个县,查明资源储量25.6亿吨。

吉林省煤炭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在已查明资源储量中,生产煤炭矿山剩余资源储量更低,一些煤炭矿山企业资源已经枯竭,通化、舒兰、辽源、珲春四大矿业集团公司原有20个煤矿中已关闭13个煤矿。

目前吉林省煤炭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到2010年全省煤炭需求总量将增加到8000万吨,届时全省煤炭产量只能达到4000万吨,缺口近50%。

如全部从邻省调入,仅运费一项,每年需多负担32亿元,而且没有保障。

因此,要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石油、天然气。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原区,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1.66亿吨,占全国总量5.88%,全国排第7位。

除扶余油田资源储量属大型外,其余均为小型。

吉林省简介

吉林省简介
● 吉林省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已由1998年的4-6只和3-5只分别增加到27只和42只以上,包括 多个东北虎家庭和东北豹家庭。吉林省的野生东北虎豹生存栖息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栖息 地面积不断扩大,食物链更加丰富。东北虎豹分布范围逐步扩展,吉林省珲春及周边地区已成为 我国最重要的东北虎豹繁殖地,同时,东北虎豹已经走出珲春、汪清地带,呈现由中俄边境地区 向中国内陆地区不断扩散的趋势。
气候环境
●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 吉林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春季干燥风大, 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 半 干 旱 气 候 。 冬 季 平 均 气 温 在 - 11 ℃ 以 下 。 夏 季 平 原 平 均 气 温 在 2 3 ℃ 以 上 。 吉 林 省 气 温 年 较 差 在 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2015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吉林省多年平均日照 时数为2259~301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但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80%集中在 夏季,以东部降雨量最为丰沛。正常年份,光、热、水分条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水资源
● 吉林省河流众多,主要为五大水系。东部延边州主要为图们江水系,包括布尔哈通河、嘎呀河、 海兰江和珲春河等;东南部鸭绿江水系,浑江流经白山和通化;西南部四平辽源一带为辽河水系, 主要为东辽河和西辽河;延边州汪清和敦化一小部分是绥芬河水系;其余均为松花江水系,支流 有辉发河、伊通河、牡丹江、拉林河、饮马河、洮儿河、嫩江等。
动物资源
● 吉林省有陆生野生动物445种,其中两栖类14种,爬行类16种,鸟类335种,兽类80种,约占全 国野生动物各类数量的17.66%,其中鸟类占全国各类数量的30.36%。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名录》的76种,其中兽类14种,鸟类61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8种,二级保护野生动 物58种,列为国家保护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91种。其中吉林 省珲春市“中国东北虎之乡”称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品种有东北虎、豹、梅花鹿、东方白鹳、 丹顶鹤、白鹤、大鸨等。

敦化市基本概况

敦化市基本概况

敦化市基本‎概况一、自然状况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心‎节点,幅员面积1‎1957平‎方公里,是吉林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

辖1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行政区域内‎有3个大型‎森工企业和‎1个军工企‎业。

总人口48‎万,人口分布城‎乡各半,有15个少‎数民族,朝鲜族占全‎市人口的4‎.87%。

敦化历史悠‎久,素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称。

公元698‎年,靺鞨族栗末部首‎领大祚荣率‎众在此筑城‎自固,建都称王,号称震国。

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始称渤海国‎。

明清时期,又被称作敖‎东城。

作为满清皇‎族发祥地,这里被封禁‎200年之‎久,1882年‎设治立县,取《四书·中庸》中“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之句,寄“敦风化俗”之意,定名为敦化‎。

解放战争时‎期,敦化是中共‎吉敦地委所‎在地,1946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暂住敦化,1958年‎由省辖县划‎归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85年‎撤县改市。

敦化幅接吉‎黑两省四区‎九县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

图们至北京‎铁路横贯全‎境;201(鹤大)、302(珲乌)国道、长珲高速公‎路在城区交‎汇;随着吉珲铁‎路客运专线‎、白河经敦化‎至东京城铁‎路、201(鹤大)高速公路、敦化至五常‎公路的陆续‎建设,敦化的区位‎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届时将有三‎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三条国道在‎敦化交汇,是东北亚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

二、资源情况敦化地势构‎成为四周高‎、中部低,境内平均海‎拔高度为7‎56米。

属中温带冷‎凉气候区,山区气候特‎点明显。

年平均气温‎2.6℃,年平均降雨‎量631.8毫米。

敦化市物产‎资源丰富,有长白山天‎然立体宝库‎之称。

森林资源闻‎名全国,现有林地总‎面积101‎4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4.9%,活立木蓄积‎量6461‎万立方米。

延吉概况

延吉概况

延吉市基本概况一、自然情况延吉市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北麓,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市幅员1350平方公里,市辖6个街道、3个镇,总人口39.89万人,有朝、汉、满、回等20多个民族。

延吉市作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中心,主要有以下几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

延吉市是吉林省东部最大的中心城市,是以工业、商贸、旅游业为主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边疆开放城市,是东北亚经济圈中图们江流域"大三角" 的三个支点城市(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朝鲜的清津、中国的延吉)之一,距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200公里,距朝鲜的清津180公里,直距日本海80公里。

延吉市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海运齐全的交通运输网。

途经延吉的长春--珲春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延吉至图们段已通车运行)。

铁路可直达国内的长春、沈阳、大连、哈尔滨、北京等地,并且有分别通往朝鲜和俄罗斯的国际铁路线。

延吉机场有常年飞往北京、大连、沈阳、长春等地的国内航班和飞往韩国汉城等地的国际航班。

借助俄罗斯的波谢特港、扎鲁比诺港和朝鲜的罗津港,我们国内的货物可以通过海运直接发送到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

二是资源优势。

延吉市自然资源丰富,地上有700平方公里的茂密森林和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人参、灵芝、黄芪、天麻、五味子等药用植物800多种,有梅花鹿、黑熊、紫貂等数十种珍贵野生动物,地下有储量大、品位高、质地好的原煤、石油、大理石、麦饭石、硅灰石等矿产资源。

延吉的旅游资源独特,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朝鲜族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异域风光,市区的旅游、服务设施较为健全。

延吉海兰湖民俗旅游度假区高尔夫球场和滑雪场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将为国内外宾客提供一个幽雅的休闲娱乐场所。

在延吉的北面有山清水秀的镜泊湖,南面有气势雄伟的长白山,东面有可以"昼看三国界,夜闻异国情"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防川。

吉林省矿产资源简介

吉林省矿产资源简介

到2009年末,吉林省已发现矿产158种,计算到亚矿种196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15种(包括亚矿种),已发现矿种和有查明储量的矿种数分别占全国的66.7%和50.9%;储量排名在全国前11位的有70种,排名在全国前五位的有38种,排名全国第一位的有12种,分别是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硅灰石、硅藻土、冰洲石、浮石、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安山岩、饰面用辉长岩,其中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是吉林省绝对优势矿产。

按照对经济建设需要保证程度,可将全省的矿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储量丰富、能满足中长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不但能自给,而且可以大量外供。

主要有矿泉水、油页岩、钼、炼镁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硅灰石、硅藻土、浮石、火山渣、陶粒页岩、玻璃用砂、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用安山岩、耐火粘土、泥炭等;第二类是储量中等、能满足近中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如金、银、硼、钨等,其中金、银找矿前景较好;第三类是储量不足、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如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等,这些矿产保证程度较低;第四类是省内缺少的,如钾盐、钠盐、磷、铬铁矿、铝土矿等。

煤炭。

主要分布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等地的31个县,查明资源储量25.6亿吨。

吉林省煤炭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在已查明资源储量中,生产煤炭矿山剩余资源储量更低,一些煤炭矿山企业资源已经枯竭,通化、舒兰、辽源、珲春四大矿业集团公司原有20个煤矿中已关闭13个煤矿。

目前吉林省煤炭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到2010年全省煤炭需求总量将增加到8000万吨,届时全省煤炭产量只能达到4000万吨,缺口近50%。

如全部从邻省调入,仅运费一项,每年需多负担32亿元,而且没有保障。

因此,要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石油、天然气。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原区,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1.66亿吨,占全国总量5.88%,全国排第7位。

除扶余油田资源储量属大型外,其余均为小型。

吉林省煤矿资源分布

吉林省煤矿资源分布

(一)通化区:石炭二叠系:分布于浑江一带,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太原组含煤2~3层,可采2层,厚5~10米;山西组含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2~3层,可采总厚10~15米。

上三叠统不营子组:分布于浑江地区东段。

由粗、细碎悄岩夹凝灰岩和煤层组成,含煤2层,厚度变化大,可采总厚0.88~4.90米。

为肥气煤。

上侏罗统石人组:含煤1~10层,可采1~2层,可采总厚11.79米,为气煤。

(二)延边区:上侏罗统西山坪组:分布于和龙煤田。

由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煤层组成。

含煤1~5层,煤层总厚5.05米下第三第珲春组:在珲春一带最为发育。

由砂砾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

含煤3~16层,煤厚0~54.33米。

煤种为褐煤和长焰煤。

上第三系土门子组:由砂砾岩、粉砂人硅藻土组成,含褐煤2层,厚1~17米。

(三)吉林中部区:中侏罗统太阳岭组:主要发育于双阳煤田。

由砾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

厚1300米。

含煤24层,但多不可采。

在八面石厚度较大,含4个采煤层,可采总厚25.46米。

煤层不稳定,在短期距离内急速变薄或尖灭。

上侏罗统含煤地层:名称因地而异,现分述于下:辽源矿区:有仙人沟组、辽源组和金州岗组,分别与平岗区的长安组、安民组、久大组相对比。

仙人沟组煤层呈鸡窝状,煤厚0~0.60米,最厚14.97米。

辽源组含可采煤1~2层,厚5~10米,最厚达40米,为辽源矿区主要开采煤层。

金州岗组含局部可采煤层1~3层,总厚5.80米。

大部为气煤。

蛟河矿区奶子山组:含可采煤8~9层,总厚10.33米。

为长焰煤,局部为气煤。

双矿区二梁子组:厚1100米,含可采煤层1~6层,可采总厚0.73~9.18米。

为长焰煤和气煤。

桦甸矿区苏密沟组:厚1200~1800米,含高灰分薄煤8层,为长焰煤和气煤。

下第三系含煤地层:命名与发育情况因地而异,分述如下:舒兰矿区舒兰组:由砾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8~12层,可采总厚9.59~19.35米。

吉林省矿产资源简介

吉林省矿产资源简介

吉林省矿产资源简介到2009年末,吉林省已发现矿产158种,计算到亚矿种196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15种(包括亚矿种),已发现矿种和有查明储量的矿种数分别占全国的66.7%和50.9%;储量排名在全国前11位的有70种,排名在全国前五位的有38种,排名全国第一位的有12种,分别是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硅灰石、硅藻土、冰洲石、浮石、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安山岩、饰面用辉长岩,其中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是吉林省绝对优势矿产。

按照对经济建设需要保证程度,可将全省的矿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储量丰富、能满足中长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不但能自给,而且可以大量外供。

主要有矿泉水、油页岩、钼、炼镁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硅灰石、硅藻土、浮石、火山渣、陶粒页岩、玻璃用砂、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用安山岩、耐火粘土、泥炭等;第二类是储量中等、能满足近中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如金、银、硼、钨等,其中金、银找矿前景较好;第三类是储量不足、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如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等,这些矿产保证程度较低;第四类是省内缺少的,如钾盐、钠盐、磷、铬铁矿、铝土矿等。

煤炭。

主要分布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等地的31个县,查明资源储量25.6亿吨。

吉林省煤炭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在已查明资源储量中,生产煤炭矿山剩余资源储量更低,一些煤炭矿山企业资源已经枯竭,通化、舒兰、辽源、珲春四大矿业集团公司原有20个煤矿中已关闭13个煤矿。

目前吉林省煤炭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到2010年全省煤炭需求总量将增加到8000万吨,届时全省煤炭产量只能达到4000万吨,缺口近50%。

如全部从邻省调入,仅运费一项,每年需多负担32亿元,而且没有保障。

因此,要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石油、天然气。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原区,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1.66亿吨,占全国总量5.88%,全国排第7位。

吉林省基本情况

吉林省基本情况

吉林省基本情况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吉林省在全国的位置主要体现为三个大约2%: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95%;人口2729万人,占全国的2.07%;2007年 GDP 达到5284亿元,占全国的1.92%。

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1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

省会长春市。

吉林省情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优势”。

“一个中心”——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

“两个基地”——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吉林省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医药、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

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多年来,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

“三个优势”——吉林省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具有相对优势。

全省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11.5人、在校大学生235人,居全国第6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吉林省森林覆盖率达42.5%,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

吉林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团结和睦的多民族省份全省总人口2729.82万人(2007年),其中,城镇占53.16%;乡村占46.84%。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境内共有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49个民族。

除汉族外,48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吉林、通化、白山等市州,蒙古族和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市和松原市,满族、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

吉林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1个自治州和3个自治县,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8:
吉林省矿产资源情况
一、吉林省矿产资源概况
吉林省地处东北腹地,纵跨古亚洲和滨太平洋成矿域,成矿条件好。

松辽盆地为国家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辽东——吉南成矿带,是全国重点成矿区带之一。

吉林省已发现158种矿产,占全国237种矿产的66.6%;有查明储量的矿产115种,占全国226种的50.8%。

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煤主要分布在延边、白山、长春、吉林、通化等山前地带和山间盆地之中;金属、非金属矿产、地热和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主要分布在东北山区,其中铁矿主要分布在敦化、八道江、江源、桦甸等地,金矿主要分布在桦甸、敦化等地,硅藻土主要分布在长白、临江等地,硅灰石分布在梨树和磐石等地。

吉林省优势矿产为油页岩、镍矿、金矿、硅灰石、硅藻土、火山渣、陶粒页岩、矿泉水等。

截止到2013年底,吉林省现有矿山1791个,年产矿石量12145万吨,工业总产值201.24亿元。

其中,能源矿山199个,金属矿山223个,非金属矿山1316个,矿泉水等企业53个。

吉林省矿产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通化、白山、延边、吉林),拥有矿山1166个,年产矿石量7390万吨,工业总产值171.20亿元。

二、吉林省东部矿产资源利用情况
吉林省东部(白山、通化、延边、吉林)矿产资源品种较为齐全,总量也比较丰富。

已发现矿种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等,有大型铁矿床3处、大型金矿3处,浮石、耐酸安山岩、冰洲石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镍、钼、矿泉水、煤炭、橄榄宝石、红柱石、泥炭、金、铁、硅藻土、沸石等在全省矿产资源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

吉林省东部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达33种,矿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已开发利用的能源矿产有煤炭、油页岩、地热;金属矿产有铁、铜、铅、锌、钼矿等;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大理岩、硅灰石、硅藻土等;水气矿产有矿泉水。

矿山矿区采矿回采率:煤矿矿山为60%-95%,贵金属矿山为85%-95%,其它固体矿产资源矿山一般为80%以上,选矿回收率一般在60%-90%。

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三率”水平接近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能形成经济优势的矿种主要为金、铁、煤炭、矿泉水、水泥用灰岩等,部分矿产资源的经济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第一,金属矿低品位居多,非金属矿矿石质量较差;第二,主要金属矿产共伴生元素多,有益元素含量低,综合利用难度大。

三、吉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正处于能源及矿物原材料需求旺盛时期,矿产资源消耗量仍在不断增加,供需矛盾仍很突出,特别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煤炭、铁矿、铜矿、铅矿、锌矿等能源及重要金属矿产保证程度偏低;较多矿山企业尚未摆脱粗放式经营方式,矿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综合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技术装备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较高,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形成规模开采、集约利用的矿业发展格局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一)现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不尽合理,结构有待调整。

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大部分被众多小型矿山占用,难于形成规模生产,“大矿小开,小矿乱开”、“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浅弃深”、盲目开采现象依然存在。

(二)矿山企业特别是小型矿山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人才匮乏,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三率”指标低,综合回收利用水平低。

(三)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除水泥用灰岩大理石外,具有特色的红柱石、伊利石、浮石和泥炭等矿产的总产值尚不及矿业总值的1%,矿泉水地热资源的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四)矿产品以原矿或初级加工品为主,深加工业少,高技术附加值和终端产品较少。

(五)矿产资源开采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矿山占用破坏土地面积较大,采矿活动中矿坑废水年排放量较多,对主要水系产生不同程度污染。

矿山尾矿废石不仅占用和破坏土地且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是煤矿采空区已引起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河谷砂金和建筑用砂的开采已使许多河道中形成大量毛尖堆和废料堆。

四、今后矿产资源管理的方向
(一)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
2006年以来,吉林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41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抓紧做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9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检查验收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79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省政府和九个地级市政府制定了煤炭资源和非煤炭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并按照省政府批准后的整合实施方案的安排和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截止2013年底,全省矿山数量由整合前的3858个(不含石油)减少到1791个,减少矿山2067个,占整合前矿山总数的53.6%。

在原来矿产资源整合的基础上,2012年开展了吉林省金属非金属矿
山整顿关闭工作,2013年进行了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严格矿产资源开发的准入条件和最低开采规模,有效控制矿山数量,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促进矿产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同时,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科学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并依据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科学设置探矿权和采矿权,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

(二)大力推进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积极争取国家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建设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鼓励矿山企业研究、开发和引进采、选、冶新技术,加快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加强对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尾矿、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进一步推进绿色矿山和和谐矿区建设
为了治理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吉林省2007年就制定出台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办法,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制度,要求所有开采矿山缴存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同时,根据《土地复垦条例》规定,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要求所有开采矿山缴存土地复垦保证金,履行土地复垦义务。

从2011年开始,国家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吉林省积极跟进,截止2014年5月底,已有19个矿山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

从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等几方面提升矿山企业开发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绿色矿山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入利益协调机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相关方的和谐共赢。

(四)全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吉林省制定下发了《吉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2011-2020)》,省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担任总指挥的吉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指挥部,组建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家指导组。

通过推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吉林省逐步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力度,2010年经来全省累计投入地勘基金2.6亿元,为70个矿产勘查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拉动社会投入矿产勘查基金10亿元。

2011年以来地质勘查工作圈定找矿靶区40处,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0处,新增油页岩资源储量50亿吨、煤炭3亿吨、铁矿5亿吨、铜20万吨、铅锌20万吨、镍10万吨、钼10万吨、金60吨。

资源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有力支撑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