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矿产资源简介
吉林省矿产资源简介

到2009年末,吉林省已发现矿产158种,计算到亚矿种196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15种(包括亚矿种),已发现矿种和有查明储量的矿种数分别占全国的66.7%和50.9%;储量排名在全国前11位的有70种,排名在全国前五位的有38种,排名全国第一位的有12种,分别是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硅灰石、硅藻土、冰洲石、浮石、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安山岩、饰面用辉长岩,其中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是吉林省绝对优势矿产。
按照对经济建设需要保证程度,可将全省的矿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储量丰富、能满足中长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不但能自给,而且可以大量外供。
主要有矿泉水、油页岩、钼、炼镁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硅灰石、硅藻土、浮石、火山渣、陶粒页岩、玻璃用砂、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用安山岩、耐火粘土、泥炭等;第二类是储量中等、能满足近中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如金、银、硼、钨等,其中金、银找矿前景较好;第三类是储量不足、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如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等,这些矿产保证程度较低;第四类是省内缺少的,如钾盐、钠盐、磷、铬铁矿、铝土矿等。
煤炭。
主要分布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等地的31个县,查明资源储量25.6亿吨。
吉林省煤炭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在已查明资源储量中,生产煤炭矿山剩余资源储量更低,一些煤炭矿山企业资源已经枯竭,通化、舒兰、辽源、珲春四大矿业集团公司原有20个煤矿中已关闭13个煤矿。
目前吉林省煤炭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到2010年全省煤炭需求总量将增加到8000万吨,届时全省煤炭产量只能达到4000万吨,缺口近50%。
如全部从邻省调入,仅运费一项,每年需多负担32亿元,而且没有保障。
因此,要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石油、天然气。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原区,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1.66亿吨,占全国总量5.88%,全国排第7位。
除扶余油田资源储量属大型外,其余均为小型。
吉林省简介

气候环境
●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 吉林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春季干燥风大, 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 半 干 旱 气 候 。 冬 季 平 均 气 温 在 - 11 ℃ 以 下 。 夏 季 平 原 平 均 气 温 在 2 3 ℃ 以 上 。 吉 林 省 气 温 年 较 差 在 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2015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吉林省多年平均日照 时数为2259~301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但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80%集中在 夏季,以东部降雨量最为丰沛。正常年份,光、热、水分条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水资源
● 吉林省河流众多,主要为五大水系。东部延边州主要为图们江水系,包括布尔哈通河、嘎呀河、 海兰江和珲春河等;东南部鸭绿江水系,浑江流经白山和通化;西南部四平辽源一带为辽河水系, 主要为东辽河和西辽河;延边州汪清和敦化一小部分是绥芬河水系;其余均为松花江水系,支流 有辉发河、伊通河、牡丹江、拉林河、饮马河、洮儿河、嫩江等。
动物资源
● 吉林省有陆生野生动物445种,其中两栖类14种,爬行类16种,鸟类335种,兽类80种,约占全 国野生动物各类数量的17.66%,其中鸟类占全国各类数量的30.36%。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名录》的76种,其中兽类14种,鸟类61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8种,二级保护野生动 物58种,列为国家保护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91种。其中吉林 省珲春市“中国东北虎之乡”称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品种有东北虎、豹、梅花鹿、东方白鹳、 丹顶鹤、白鹤、大鸨等。
吉林省白山市硅藻土矿产资源形势分析

i e d a e t d f n t a l s. h it mieo i n Jl r vn ei t n r l e o r e q ai rs a e f t r i g n n u cin l l r T ed ao t fBas a . i nP o i c emi e a r s u c si u l y o c l l a a o i f e h i nh n t i c t d a e tp o e wo l , n t e b sso e t t sq o o it mier s u c s t i a e n l s st e e it g sl ae t h ft rd o h a i f h sau u fd ao t e o r e , sp p ra ay e x s n o t o h t h h i
系开 发硅 藻土 矿 产作 出 了指 导 。 关键词 :硅藻土: 资源; 矿产 白山市; 资源形式 中 图 分类 号 :P 1. 文献 标 识 码 :B 692
S t to fdit m ier s ur e n Ba s n, i n Pr vi c iua in o a o t e o c si iha Jl o n e i
p o lms a d a ay e it mi n r l e o r e i ai n o i a t , n r p s d t emi e a x l rt n a d r b e , n n lz d d a o t mi e a s u c sst t fBas n Ci a d p o o e n r l p o ai n e r u o h Y h e o d v lp n i tm i u g si n o sa l h n c e t c a d r a o a l ln i g s se d v lp n it mi e eo me td ao t s g e t sf re tb i ig a s in i n e s n b ep a n n y tm e eo me t a o t e o s i f d e mi e as n r l. Ke r sd ao t ; n r I e o r e ;Bas a t ; e o r e ywo d : it mi mi e a r s u c s e ih n Ci r s u c s y
吉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吉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西有大兴安岭呈北北东向迤逦延伸,东有长白山脉遥相呼应,其间为松辽平原舒展。
在全省1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金矿资源。
吉林省采金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产金区之一。
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高句骊时代就开始采砂金,其后各时代都有重要的黄金产地,但系统地开展金矿地质工作只是解放后才开始。
50年代至60年代初黄金产量居全国领先地位,著名的老矿山夹皮沟金矿,其产量至今仍占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
黄金资源现状截至1989年底,全省共发现金矿床(点)500处,其中金矿床78处,包括岩金矿床46处(大型2处,中型13处,小型31处),砂金矿床28处(大型1处,中型1处,小型26处),伴生金矿床3处(中型2处,小型1处),大型共生金矿床1处,分布在29个县(市)。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为210.212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87.314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4.34%,居第7位。
全省保有储量为131.116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21.205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3.31%,居第12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67.952吨,砂金保有储量19.495吨,伴生金保有储量23.685吨,共生金保有储量19.984吨。
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108.445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22.671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21个矿床预测j可获金矿储量138吨,其中“八五”期间新增金矿储量可达107吨。
黄金生产现状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建黄金矿山35处,总生产能力为8357公斤/年,占有储量29.190吨,其中岩金矿山23个(大型2个,中型1个,小型20个),生产规模2895吨/日,生产能力6878公斤/年,砂金矿山12个(中型2个,小型10个),生产规模682.40万米。
/年,生产能力1479公斤/年。
在建及“八五”期间拟建矿山24个,预计“八五”新增生产能力3780公斤/年。
吉林省天宝山矿区立山锌多金属矿床(-92m标高以下)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图 1 天宝山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及区域地质图 1- 全新统冲积层 ;2- 白垩系下统泉水村组安山岩 ;3- 三叠系上统托盘沟组角 砾岩 ;4- 二叠系中统庙岭组大理岩 ;5- 石炭系上统天宝山组大理岩 ;6- 新 元古界青龙村(岩)群新东村岩组变质岩 ;7- 早白垩世辉石闪长岩 ;8- 早白 垩世次安山岩 ;9- 中侏罗世花岗斑岩 ;10- 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 ;11- 晚三叠 世二长花岗岩 ;12- 晚三叠世石英闪长斑岩 ;13- 晚三叠世石英二长闪长岩 ; 14- 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 ;15- 早二叠世角闪石花岗闪长岩 ;16- 早石炭世二 长花岗岩 ;17- 早寒武世花岗闪长岩 ;18- 花岗细晶岩脉 ;19- 花岗斑岩脉 ; 20- 矽卡岩 ;21- 实测断层 ;22- 推测断层 ;23- 压性(逆)断层 ;24- 平移断层 ;
区域侵入岩主要有早寒武世花岗闪长岩、早石炭世二长花 岗岩、早二叠世角闪石花岗闪长岩、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晚三 叠世石英二长闪长岩、晚三叠世石英闪长斑岩、晚三叠世二长花 岗岩、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侏罗世花岗斑岩、早白垩世次安 山岩、早白垩世辉石闪长岩,岩浆侵入活动始于早古生代至中生
收稿日期 :2021-09 作者简介 :薛世远,男,生于 1985 年,汉族,河北廊坊人,本科,工程师,研究 方向 :资源勘查。
北 西 向 成 矿 带 :矿 体 总 体 走 向 282 ° ~ 320 °,倾 向 南 西、北 东,倾 角 65 ° ~ 85 °,局 部 近 直 立 , 矿 体 最 大 延 长 为 322m,最 大 延 深 528m,呈 脉 状、透 镜 状、扁 豆 状。矿 体 真 厚 度 0.51m ~ 26.08m,锌 平 均 品 位 2.32% ~ 7.56%,赋 矿 标 高 -103m ~ -630m。底部脉带内矿体稀疏,尖灭再现,仅有少数 几条矿体连续延深至 -650m 标高。
吉林省煤矿资源分布

(一)通化区:石炭二叠系:分布于浑江一带,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太原组含煤2~3层,可采2层,厚5~10米;山西组含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2~3层,可采总厚10~15米。
上三叠统不营子组:分布于浑江地区东段。
由粗、细碎悄岩夹凝灰岩和煤层组成,含煤2层,厚度变化大,可采总厚0.88~4.90米。
为肥气煤。
上侏罗统石人组:含煤1~10层,可采1~2层,可采总厚11.79米,为气煤。
(二)延边区:上侏罗统西山坪组:分布于和龙煤田。
由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煤层组成。
含煤1~5层,煤层总厚5.05米下第三第珲春组:在珲春一带最为发育。
由砂砾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
含煤3~16层,煤厚0~54.33米。
煤种为褐煤和长焰煤。
上第三系土门子组:由砂砾岩、粉砂人硅藻土组成,含褐煤2层,厚1~17米。
(三)吉林中部区:中侏罗统太阳岭组:主要发育于双阳煤田。
由砾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
厚1300米。
含煤24层,但多不可采。
在八面石厚度较大,含4个采煤层,可采总厚25.46米。
煤层不稳定,在短期距离内急速变薄或尖灭。
上侏罗统含煤地层:名称因地而异,现分述于下:辽源矿区:有仙人沟组、辽源组和金州岗组,分别与平岗区的长安组、安民组、久大组相对比。
仙人沟组煤层呈鸡窝状,煤厚0~0.60米,最厚14.97米。
辽源组含可采煤1~2层,厚5~10米,最厚达40米,为辽源矿区主要开采煤层。
金州岗组含局部可采煤层1~3层,总厚5.80米。
大部为气煤。
蛟河矿区奶子山组:含可采煤8~9层,总厚10.33米。
为长焰煤,局部为气煤。
双矿区二梁子组:厚1100米,含可采煤层1~6层,可采总厚0.73~9.18米。
为长焰煤和气煤。
桦甸矿区苏密沟组:厚1200~1800米,含高灰分薄煤8层,为长焰煤和气煤。
下第三系含煤地层:命名与发育情况因地而异,分述如下:舒兰矿区舒兰组:由砾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8~12层,可采总厚9.59~19.35米。
吉林省矿产资源简介

吉林省矿产资源简介到2009年末,吉林省已发现矿产158种,计算到亚矿种196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15种(包括亚矿种),已发现矿种和有查明储量的矿种数分别占全国的66.7%和50.9%;储量排名在全国前11位的有70种,排名在全国前五位的有38种,排名全国第一位的有12种,分别是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硅灰石、硅藻土、冰洲石、浮石、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安山岩、饰面用辉长岩,其中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是吉林省绝对优势矿产。
按照对经济建设需要保证程度,可将全省的矿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储量丰富、能满足中长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不但能自给,而且可以大量外供。
主要有矿泉水、油页岩、钼、炼镁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硅灰石、硅藻土、浮石、火山渣、陶粒页岩、玻璃用砂、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用安山岩、耐火粘土、泥炭等;第二类是储量中等、能满足近中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如金、银、硼、钨等,其中金、银找矿前景较好;第三类是储量不足、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如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等,这些矿产保证程度较低;第四类是省内缺少的,如钾盐、钠盐、磷、铬铁矿、铝土矿等。
煤炭。
主要分布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等地的31个县,查明资源储量25.6亿吨。
吉林省煤炭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在已查明资源储量中,生产煤炭矿山剩余资源储量更低,一些煤炭矿山企业资源已经枯竭,通化、舒兰、辽源、珲春四大矿业集团公司原有20个煤矿中已关闭13个煤矿。
目前吉林省煤炭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到2010年全省煤炭需求总量将增加到8000万吨,届时全省煤炭产量只能达到4000万吨,缺口近50%。
如全部从邻省调入,仅运费一项,每年需多负担32亿元,而且没有保障。
因此,要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石油、天然气。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原区,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1.66亿吨,占全国总量5.88%,全国排第7位。
吉林省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PPT

评价园地
4.下列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 B.铁矿石 C.石油
A
)。
D.煤炭
5.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对下列哪种资源具有直接的保 护作用 ( B )。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动物资源 D.气候资源
C 6.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生活用水做到一水多用 C.大量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D.日常不用或少用贺卡
评价园地
下表为我国部分国情资料,据此回答7题。
自然资源 总量居世界的 位次 人均占有量占 世界平均水平 的比例 陆地面积 3 1/2 矿产资源 3 1/2 耕地面积 4 2/5 河流年 径流量 6 1/4 森林面积 5 1/5
7.表中数据说明我国资源特点是 ( A )。 A.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B.分布不均 人均不足 C.总量丰富 类型齐全 D.分布不均 类型齐全
土地资源 煤炭 石油
河流 草原 森林
二、资源分类
资 源 分 类
可再生资源: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 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 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 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 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三、资源特点
知总量
大
资源名称 陆地面积 我国位次 三
自 然 资 源
分类
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钢铁 B.两极冰川
D
)。
D.森林
C.小麦
2.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森林 B. 河流 C. 煤炭
C
)。 D.阳光
3.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C )。 A.农民生产的稻谷 B.建筑房屋所用的水泥 C.非洲草原上野生的动物 D.水电厂生产的电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2009年末,吉林省已发现矿产158种,计算到亚矿种196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15种(包括亚矿种),已发现矿种和有查明储量的矿种数分别占全国的66.7%和50.9%;储量排名在全国前11位的有70种,排名在全国前五位的有38种,排名全国第一位的有12种,分别是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硅灰石、硅藻土、冰洲石、浮石、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安山岩、饰面用辉长岩,其中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是吉林省绝对优势矿产。
按照对经济建设需要保证程度,可将全省的矿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储量丰富、能满足中长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不但能自给,而且可以大量外供。
主要有矿泉水、油页岩、钼、炼镁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硅灰石、硅藻土、浮石、火山渣、陶粒页岩、玻璃用砂、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用安山岩、耐火粘土、泥炭等;第二类是储量中等、能满足近中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如金、银、硼、钨等,其中金、银找矿前景较好;第三类是储量不足、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如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等,这些矿产保证程度较低;第四类是省内缺少的,如钾盐、钠盐、磷、铬铁矿、铝土矿等。
煤炭。
主要分布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等地的31个县,查明资源储量25.6亿吨。
吉林省煤炭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在已查明资源储量中,生产煤炭矿山剩余资源储量更低,一些煤炭矿山企业资源已经枯竭,通化、舒兰、辽源、珲春四大矿业集团公司原有20个煤矿中已关闭13个煤矿。
目前吉林省煤炭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到2010年全省煤炭需求总量将增加到8000万吨,届时全省煤炭产量只能达到4000万吨,缺口近50%。
如全部从邻省调入,仅运费一项,每年需多负担32亿元,而且没有保障。
因此,要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石油、天然气。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原区,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1.66亿吨,占全国总量5.88%,全国排第7位。
除扶余油田资源储量属大型外,其余均为小型。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松原市、四平市、长春市及白城市,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70.18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2.09%,全国排10位。
石油、天然气在全省工业总产值及利税中占有较大比重,但资源保有储量不足。
吉林省目前的供需形势是:年产原油600万吨,外省调入586万吨,对外依存度49%。
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154.65亿立方米,年开采量2.84亿立方米。
近年来,油气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开采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供需矛盾将越来越大。
油页岩。
是吉林省的优势资源,目前利用率较低,主要用于发电及部分民用取暖。
因此,亟须加大开发力度。
地热。
吉林省地热资源尤其是低温地热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如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大大缓解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供需矛盾并可以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目前,全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综合开发利用量较小,利用方式粗放,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总量每日约1744立方米,多为季节性开发,主要用于温泉洗浴和医疗保健。
吉林省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10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土和稀散元素矿产10种。
(一)黑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锰、铬、钡、钛。
吉林省铁矿资源贫乏,矿石储量居全国第20位。
共有7种矿床类型,鞍山式铁矿为主要工业类型。
矿床分布在地台区北缘,呈东西向展布,其中浑江市板石沟、桦甸县老牛沟为大型矿床,通化县四方山、和龙县官地为中型矿床。
矿石为磁铁矿,主要为贫矿,易选,储量占全省铁矿59.5%;下元古界沉积变质型铁矿,产出于集安群,矿石为磁铁矿,品位低,含放射性等元素,在集安县勘查2处小型矿床,工业意义不大;大栗子式铁矿是主要工业类型,分布在老岭背斜东南翼,铁矿在中元古界老岭群顶部层位产出,属沉积变质矿床,矿石有赤铁矿,菱铁矿、磁铁矿、品位较富。
共有5处矿床,其中通化县七道沟、浑江市大栗子、泥乱塘为中型矿床。
该类型铁矿储量占全省的7.8%。
在大栗子矿区,青白口系白房子组下部有一层鲕绿泥石铁矿(临江式铁矿),该矿物质组成复杂,选冶试验尚待进行;上元古界沉积型铁矿,分布在浑江向斜,产出于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底部,矿石为赤铁矿。
其中浑江市青沟为中型矿床。
该类型铁矿储量占全省5.1%,由于工业选矿尚未解决,其资源暂难利用,下古生界沉积变质铁矿,产于北部地槽区下古生界变质岩系中,属火山口环境产物,储量占全省铁矿的25.9%,其中敦化市塔东为大型矿床。
矿石含铁、磷、锰、钒、硫等多种组分,其综合利用问题尚需试验研究;矽卡岩和热液型铁矿,多分布在北部,共有十余处矿床,均为小型,其储量占全省铁矿的1.4%。
矿石位品富,适于乡镇开采。
吉林省大、中型矿床储量占全省铁矿的92%。
其中板石沟铁矿、大栗子铁矿和七道沟铁矿已经开采,老牛沟铁矿为后备资源产地。
锰矿分布在敦化市大蒲柴河、东丰县西保安、桦甸县榆木桥子等地,均为小型矿床。
铬分布在永吉县小绥河,开采条件差,难以利用。
钒伴生于敦化市塔东铁矿中,钛伴生于珲春县黄松甸子金矿中,需随主矿种开发同时回收。
(二)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镍、钼、铜、铅、锌、钨、铋钴、汞、锑等。
镍的储量居全国第4位,其中磐石县红旗岭、蛟河县漂河川和通化县赤柏松3处大、中型矿床储量占全省镍矿的89%。
矿床主要分布在地槽区,沿槽台分界线的槽区一侧呈近东西向展布,其储量占全省镍矿的80%,地台区仅有赤柏松1处矿床。
镍矿均为岩浆型硫化铜镍矿床,成矿作用以深熔贯入为主,形成复合矿体,品位较高,储量较大。
熔离作用和残余岩浆作用形成的矿体,规模较小。
铜镍矿常伴生钴、硫、硒、碲,个别含铂、钯。
吉林省为国家镍矿基地之一,生产高冰镍送甘肃、四川等省冶炼。
钼的储量居全国第2位。
有三种矿床类型。
斑岩型矿床分布在永吉县大黑山,矿体产于燕山期斜长花岗斑岩中,伴生矿产有铜、硫、镓、铼等,钼矿储量规模为大型,占全省钼矿储量的99%。
矽卡岩型矿床分布在磐石县铁汞山钨铁矿和临江铜矿中,钼为伴生矿产,规模小。
热液脉状矿床分布在永吉县头道沟、敦化市三岔子、和龙县石人沟,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或白岗质花岗岩中,储量规模均为小型。
吉林省钼矿开发程度低,与资源相比,生产能力甚小吉林省铜矿多与其他矿产共生或伴生产出,富矿很小。
全省95.4%的铜矿储量分散在23处共、伴生铜矿床中,其中永吉县大黑山和珲春县小西南岔两处中型共、伴生铜矿的储量分别占全省的57.4%和14.3%。
含铜1%以上的富矿储量占全省的7.4%。
吉林省铅、锌矿共有17处产地,现已开发4处,有龙井市天宝山矿、浑江市荒沟山矿、集安铅锌矿和梨树县大顶山矿。
现生产精矿送沈阳或葫芦岛冶炼,矿山储量尚能满足近期生产需要,但后备资源不足。
伊通县放牛沟多金属硫铁矿中的锌,储量规模为中型,可为接续锌矿资源产地。
钨矿分布在磐石县铁汞山、龙井市三道沟、汪清县白石砬子,均为矽卡岩型矿床,规模小,尚未被利用。
铋为伊通县放牛沟多金属硫铁矿的伴生矿产,储量规模为小型。
钴为铜镍矿的伴生矿产,随开发镍矿回收利用。
汞矿分布在敦化市迎风沟,品位低,未被利用。
锑矿分布在磐石县三合屯,品位富,曾开采过。
(三)贵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银两种矿产。
吉林省的金矿分布在东部山区,具有多源多期的成矿特点,自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产出金矿层位。
主要由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以及华力西期和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使其富集成矿。
太古界夹皮沟群产出绿岩型金矿,该类型金矿分布在桦甸县夹皮沟,和龙县金城洞等地。
其金矿储量占全省岩金的53.8%。
下元古界集安群新开河组产出集安县金厂沟、西岔、复兴屯等燕山期侵入岩型金矿,集安群大东岔组产有集安县活龙金矿;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产有通化市金厂石家铺子等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元古界产出的金矿储量占全省岩金的16.8%。
下古生界变质岩系或变质岩与岩浆岩接触带产出的金矿有辽源市湾月、安图县海沟、珲春县杨金沟、桦甸县二道甸子等金矿;上古生界下石炭统鹿圈屯组产出永吉县头道川金矿。
古生代含金建造产出金储量占全省岩金10.8%。
中生代火山岩金矿分布在汪清县刺猬沟、闹枝、延吉五凤、五星山、梅河口市香炉碗子、珲春县小西南岔等地,其金矿储量占全省岩金的18.6%。
新生代第三纪砾岩金矿分布在珲春春化一带。
第四纪砂金矿遍布东部山区,主要在桦甸、珲春、汪清、安图、延吉、和龙、浑江、辽源、集安、梅河口等市县。
据1989年储量表统计,全省共有43处产地,其中岩金21处,储量占全省72.1%;砂金22处,储量占全省13.5%;另有伴生金矿2处,储量占全省14.4%。
吉林省金矿开发程度高,开发产地储量占全省69%,产金量居全国第七位。
经预测,全省金矿资源尚有潜力。
2010年9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1日消息,工信部核准11家企业继续开采黄金矿产并颁发,其中包括吉林临江市金苑金矿有限公司、吉林江源鑫和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东辽县盈隆金矿、吉林桦甸市德龙金矿、吉林东辽县椅山弯月东山金矿。
2011年3月,吉林省国华二道甸子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集安市活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亦取得该证书。
吉林省有银矿产地11处,其中四平山门是以银为主的大型矿床,储量占全省银矿的82%。
其余10处产地均为铜、铅、锌、金等矿床的伴生银矿。
山门银矿的开发已纳入国家计划。
硅藻土资源吉林省的硅藻土储量占中国储量的53.11%,居首位。
主要分布在长白、海龙、永吉、桦甸、蛟河、敦化,珲春等市(县)。
除梅河口外,硅藻土多伴随玄武岩产出,为第三纪和第四纪湖相沉积矿床,按其产出层位,有永吉县三官地矿床(小型)、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马鞍山矿床(中型),敦化市高榆树矿床(小型)和秋梨沟矿床(中型)。
更新统矿床有桦甸硅藻土矿(小型),矿床由小环藻和直链藻等组成。
马鞍山矿床外围数十平方公里的玄武岩分布区的含矿层,远景储量已超亿吨。
工业上用作过滤、粘合、隔热材料等油母页岩资源吉林省的储量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储量一半以上。
分布在松辽平原、桦甸盆地和罗子沟盆地中。
松辽平原储量占全省的97%,均属下白垩统湖相沉积矿床,普遍有上、下两组矿层,上层质量较好,单层厚1~5米,倾角小于10度,埋深0~150米,含油率较低,为5.1%~5.7%。
其中,农安油母页岩分布广,储量大,总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表内储量为168.94亿吨,占全国表内储量的54.2%。
桦甸盆地油页岩占全省2%,含油率达6.9%~12.4%。
可采层4~13层,倾角大于10度,埋藏较深,产于下第三系。
罗子沟盆地油页岩矿产于下白垩统,储量占全省的1%,含油率为5%~6%,可采层4层,厚度为1.7~4米,最大厚度为7.7米,倾角达60度,埋深150米钼资源有色金属。
吉林省的储量占全国储量的12.93%,居全国第三位。
钼有3种矿床类型:①斑岩型矿床,分布在永吉县大黑山,矿体产于燕山期斜长花岗斑岩中,伴生矿产有铜、硫、镓、铼等,储量规模为大型,占全省钼矿储量的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