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案)1.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教学设计

1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学生起来背)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2.学习一、二句:(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古诗两首:凉州词、出塞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凉州词、出塞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凉州词、出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和《出塞》两首诗。

2.理解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理解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凉州词》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边塞诗,有哪些著名的诗句?2.引导学生回顾边塞诗的特点,如:描绘边塞风光、表现边塞将士的英勇等。

二、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凉州词》的背景。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凉州词》,注意节奏和韵律。

三、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边塞风光。

2.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凉州词》的理解和感受。

2.针对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1.背诵《凉州词》。

2.写一篇关于《凉州词》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出塞》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凉州词》。

2.引导学生思考边塞诗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王昌龄及《出塞》的背景。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出塞》,注意节奏和韵律。

三、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边塞风光。

2.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出塞》的理解和感受。

2.针对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进行讨论。

五、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比较《凉州词》和《出塞》的异同,谈谈自己的看法。

2.介绍其他著名的边塞诗,如《登鹳雀楼》、《塞下曲》等。

六、作业布置1.背诵《出塞》。

2.写一篇关于《出塞》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边塞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两首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两首教案

我国二年级教科书中第一部古诗课的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两部古诗。

到课尾,学生应能够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欣赏我国传统诗歌的美。

我们向学生介绍的首首古诗是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静夜的感受和思想。

我们首先要请学生们聆听这首诗的朗诵,然后讨论诗中传达的图像和情感。

我们将鼓励学生在安静和平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感情,请他们思考诗人如何在诗中抓住这些感情。

讨论结束后,我们将为学生们提供诗的披针林和解释,然后请他们练习把诗大声读出来。

我们还将引入一些新的词汇,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句子中使用这些词来加深他们对诗的理解。

讨论和朗诵"静夜思"后,再转而作第二首诗"春晓",由孟豪兰作词。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一个早晨的美丽和诗人对自然的欣赏。

我们将请学生们注意诗中使用的图像和感官细节,并讨论这些细节如何有助于生动地描绘春季早晨。

与第一首诗相似的是,我们将为学生们提供诗的披针林和解释,然后请他们练习把诗大声读出来。

我们还将引入新的词汇,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句子中使用这些词汇来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们参与诗歌创作,我们将组织一场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画出或写出自己与两首诗主题相关的经历。

这将帮助他们将古诗与自己的生活通联起来,也鼓励他们以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我们将审查两首诗的要点,并鼓励学生们再次诵读这首诗。

我们还会请学生与班级共享他们的创作作品,并讨论诗歌的主题如何与自己的经历产生共鸣。

简言之,这个教学计划旨在让学生们接触两首古诗,帮助他们理解诗中传达的意义和情感,并鼓励他们欣赏我国传统诗歌的美。

有趣的是,我国每年都有诗歌朗诵比赛,不同学校的学生通过朗诵我国古诗和现代诗歌来竞争。

这场比赛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我国诗歌的欣赏,还有助于保存和传承我国古代文学的丰富文化遗产。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诗两首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1、会认十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六个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领会诗人对秋季的赞叹之情。

3、喜爱背诵古诗,并能累积与秋天相关的古诗。

教课重难点:要点:认识生字,正确书写六个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课文难点:领会诗人对秋季的赞叹之情,并能累积古诗教课准备:生字卡片、教课课件、课外古诗教课课时:两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讲话导入1、师: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有什么好方法记着首吗?首呀仍是我们要写的字呢,真喜爱拿起小手跟老师来书空的同学。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示课件)谁来读读诗的题目。

生:赠刘景文,记忆“刘”猜猜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1、苏轼送了一首如何的诗给刘景文呢?借助拼音,自由读诗(赐予充足的时间)2、会读了能够读给同桌小伙伴听一听3、指名分句读诗——男女学生疏句读诗4、老师把这首诗中的生字请到外面来了,瞧!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认读生字5、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诗歌中去,请你们翻开课文第15 页,边读边看图,划出诗歌中都描绘了哪些事物?还有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朗诵激情1、纵观整首诗,作者抓住秋季的哪些特色来写?[出示“荷尽”、“菊残”图]2、他眼中的秋季是怎么样?谈谈原由。

[出示“橙黄橘绿”图 ]3、这么美好的秋季,若是能用我们的朗诵表达出来那该多好啊!4、自由有感情地朗诵——个别读——齐读5、读了诗歌,你最喜爱哪一句,能不可以背给大家听6、若是整首诗都能背就更好了(自由练——个别背——配乐朗诵)四、拓展升华1、从古到今写秋季的诗歌还有好多好多比方《子夜吴歌》、《灞上秋居》、《秋夕》等等,老师这里有一首《秋夕》请同学们自由读,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秋季的?都写了秋季的哪些风景?[出示《秋夕》]2、学生自由读诗歌3、沟通报告4、同学们秋季是金色的,秋季是神奇的,秋季是丰产的,秋季是愉悦的,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忱来赞叹秋季吧,齐诵《赠刘景文》。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题:18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3)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课题表达的内容,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兴趣。

部编版二年级(上)古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古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人教部编版)课题:8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欲、穷”等7个生字,会写“楼、依”等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小朋友,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两首听听。

2.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古诗,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登鹳雀楼)3.小朋友,课题上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结合学生回答教学生写“楼“,并指导书写)题目应该怎么读才读准节奏?(登/鹳雀楼)4.课题还有不理解的吗?【设计意图:学习古诗就从背诵古诗入手。

古诗,背起来朗朗上口,正是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

】5.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讲述(课件出示2):鹳雀楼名称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

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

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

(师贴图)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3)要求: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古诗诵读的节奏和停顿。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尽”是前鼻音,“层、黄、穷”是后鼻音,“依、欲”是整体认读音节。

3.领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细读品味。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1 古诗两首》精品课教案_17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1 古诗两首》精品课教案_17

《春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中的《春雨》,《春雨》是第一首古诗也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2.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儿歌《春雨》”。

录音机播放儿歌《春雨》,学生欣赏。

2.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来学习古诗《春雨》,《春雨》是第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会表现棒棒的。

3.板课题,小朋友齐读课题两遍。

二、解释诗题、了解诗人。

1.解释诗题。

《春雨》写的是春天的雨。

这首诗选自《春夜喜雨》,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板:唐代杜甫)2.了解诗人。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的诗在中国诗歌中有深远的影响。

三、学习字词,初读古诗。

1.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1)提示:“随”是平舌音,“润”是翘舌音,“潜”是前鼻音,“乃”声母是n,不能读成l。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结构并组词,试着说说生字的意思。

(3)集体纠正并读一读生字。

2.初读古诗。

(1)录音机播放古诗《春雨》让学生听两遍,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朗读全诗。

)(2)教师范读。

四、指导朗读,感悟诗意。

1.指导朗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强调节奏,用/画出朗读节奏。

(1)思考:诗人为什么说这雨是好雨呢?抓住“好、知、当、乃”来引导小朋友理解。

(“好”是这首诗的中心,全诗内容都是围绕“好”来写的;“当、乃”体现春雨的及时。

)(2)理解字、词。

(时节:季节;当:正当;乃:就)(3)齐读诗句,说说含义。

(春雨下得及时,好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雨水,春天一到,雨就下了。

)2.指导朗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
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

(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原诗有八句,这里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
百花等特点。

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撇”。

第二笔是撇。

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翘舌音,前鼻音。

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

“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⑥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口”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l”
二年级语文教案
润: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

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转者:
两首诗都是与春有关的,所以我觉得不能把他们孤立开来.在教学本课时,我大胆地跳出了原来的一首诗一课时,而把两首诗同时教。

我先让学生说说春天的特点,学生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很多,但也有学生会说到春雨与夏天的雨不同,春雨是绵绵细雨,下的时间很长,无声无息的。

然后我就由此展开,让学生到诗中去找相关的句子,看春雨是否具有这样的特点。

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不难发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来风雨声”就是对春雨的真实写照。

在学生对诗意有初步感知的情况下,我在结合整首诗理解意思。

如:《春雨》,我就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春雨是好雨?春雨有什么作用?<<春晓>>,我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原来春天天气暖和,人特别嗜睡,所以早晨“不觉晓”。

我觉得这样来上学生的积极性挺高,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两首诗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