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分析

合集下载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及注射方法的改进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及注射方法的改进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及注射方法的改进(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结果判断改进方法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重要措施。

由于TAT是一种异体蛋白,易发生过敏反应,在注射前应做皮试,阳性者需作脱敏注射,按护理学基础判断标准[1],TAT皮试阳性率甚高,脱敏注射全程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影响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探讨TAT皮试结果判断和脱敏注射的改进方法,经过三年多的临床试验观察,仅有2例轻微过敏反应,与传统方法进行对照比较,阳性率低,注射次数少,缩短总注射时间,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和降低材料的消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将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急诊接受TAT注射治疗的932例外伤患者作为传统组,按护理学基础[1]的方法进行皮试结果判断和注射。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987例接受TAT治疗的门诊外伤患者为改进组,应用改进后的新方法判断和注射,其中无药物过敏史患者912例,有药物过敏史患者75例。

2.皮试液的配制方法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TAT 制剂为1500 IU/0.6 ml,将原液加生理盐水至1 ml,使1 ml生理盐水中含1500 IU的TAT,再抽0.1 ml加生理盐水0.9 ml,使1 ml里含TAT150 IU,最后取0.1 ml(含TAT15 IU)作皮试。

3.皮试结果判断传统组:按护理学基础[1]的方法皮试20分钟后观察结果。

阴性:局部无红肿;阳性:局部反应为红肿、硬结>1.5 cm,红晕超过 4 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全身过敏反应、血清病型反应和青霉素过敏反应相同。

改进组:皮试30分钟后观察结果。

阴性:硬结≤2 cm,红晕<4 cm,伪足<2个,局部无痒感及全身反应;阳性:皮丘>2 cm,红晕≥4 cm,伪足≤3个,稍有痒感;强阳性:皮丘>2 cm,红晕≥4 cm,伪足>3个,局部瘙痒明显或有全身症状。

破伤风抗毒素TAT工作流程及皮试方法的改进

破伤风抗毒素TAT工作流程及皮试方法的改进
液,导致皮试液浓度不准确 。 脱敏疗法反复多次注射,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耗
时,而且也有过敏反应的发生。
11
阳性病人脱敏注射法:
次数 1 2 3 4
抗毒血清 0.1ml 0.2ml 0.3ml 余量
生理盐水 0.9ml 0.8ml 0.7ml
稀释至1ml
注射法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舒适度的问题
我们一般采取在患者前 臂掌侧1/3处针头与腕横纹 皮纹垂直方向5度角进针由于 与皮纹方向垂直进针,针尖是 逆皮肤而进 ,故皮纹产生 机械断裂损伤,加之药液是 逆流,阻力大,易产生断裂 样疼痛而不舒适,而且也有 假阳性。
14
* 两点改进
15
★皮试液配制流程的改进
抽TAT药液+生理盐水至1ml再常规配制。
根据人体解剖学的规律,
在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为
尺神经皮支和桡神经皮支末
梢分布最稀少的部位,皮肤
感觉不敏感,因此,在此部
位快速进针就会无痛或微痛。
皮试时针头与皮纹平行方向
进针(传统方法是针头与皮
纹垂直进针),皮纹向两侧
推移,所造成的机械损伤小,
无断裂现象,并且药液是顺
流,阻力小,疼痛小,病人
舒适度提高。
2
只要机体任何部位的开放性损伤,均可能导 致破伤风的发生,都要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AT),已是门急诊经常性工作。
TAT是以破伤风类毒素给马注射,使其产生 特异抗体,取其血清精制而成,属异种血清蛋白 制品。过敏反应的发生率5%-30%,致死率为 1/10万。因此,TAT过敏试验是必须的。
3
以前我们忽视了TAT的剂量,一直以传统的 配制方法配制皮试液,也没有计算皮试液的浓度, 致使皮试液浓度不准,加大了皮试阳性率。为了 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病人的安全,达到工作精 细化的目的,我们从去年开始改进了皮试配制流 程与方法。

破伤风皮试怎么做

破伤风皮试怎么做

破伤风皮试怎么做
破伤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发现,当有肺部继发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增高,痰培养可发现相应的病原菌,伤口分泌物常常分离到需氧性化脓性细菌,约30%患者的伤口分泌物经厌氧培养可分离出破伤风梭菌,由于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较为特异,尤其症状典型时诊断不难,故作临床诊断时不要求常规作厌氧培养和细菌学证据,那破伤风症状有哪些呢?主要有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嚼肌痉挛所致的张口困难是早的典型症状。

其他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全身肌张力增高和继后出现的阵发性强直性肌痉挛。

患者神志清楚,当病情进展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肌痉挛时,患者十分痛苦,常由很轻微的刺激,即引起一次痛苦的痉挛,目前破伤风抗毒抗毒素(TAT)仍是许多外伤病人用来做为预防治疗的首选药物,由于TAT 是一种异体蛋白,易发生过敏反应,在注射前应做皮试,阳性者需作脱
敏注射。

1、取破伤风抗毒抗毒素血清1500U,制剂0.1ml,以生理盐水稀释20倍作为皮试液。

2、于前臂曲面皮内注射0.1ml,15~30min观察注射局部反应,出现红晕或荨麻疹样硬结为阳性反应。

注意事项:
破伤风抗毒抗毒素皮试阳性者,在注射破伤风抗毒抗毒素全量前,必须进行脱敏,或用破伤风免疫球蛋免疫球蛋白(TIG)。

附:破伤风抗毒抗毒素脱敏法
小剂量破伤风抗毒抗毒素注射,按下表(表1)递增剂量,每20分钟1次。

如有不良反应,应从无反应的剂量开始。

一般至第7次全量注完。

亦可用1/10稀释液0.2ml皮下注射,无不良反应者,每20分钟酌加量注射1次,3次以上注射无不良反应即可全量皮下或肌内注射。

通过。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和注射方法的改进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和注射方法的改进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和注射方法的改进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多次给马注射,待其产生大量抗毒素后,分离血清,再浓缩纯化制成,具有抗原性,外伤患者特别是污染伤口,常规注射TA T是预防发生破伤风的一种有效措施,TA T对人体是异种蛋白,注射后易引起过敏反应,故注射前须做过敏试验(皮试),确定个体对该药物的反应,以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及休克。

临床上,按传统的皮试方法,皮试阳性率高,而阳性者一支TAT需分4次小量脱敏注射,病人痛苦多、消耗时间长,很不利于急诊救治工作。

我科于1998年4月至2005年4月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应用改进的新方法,即“原药液划横皮试、稀释后肌内注射”与传统的皮试、注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改进的新方法注射TAT安全、可靠、节时省力,能减轻病人痛苦、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2.1.1传统组皮试方法(皮丘法)用1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1500u/支、0.6ml的TAT药液0.1ml,再抽吸注射用水0.9ml 稀释至1ml,即皮内试验液。

在前臂腕横纹上3横指正中处与腕横纹平行进针做皮内注射,注射皮丘内剂量为0.1ml,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

2.1.2改进组皮试方法(划痕法)用5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1500u/支、0.6ml的TAT0.1ml,在前臂腕横纹上3横指正中处与腕横纹平行方向用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拿注射器用7号针头垂直于皮肤划“=”型两痕,两痕长约0.3~0.5cm,深度约划破皮肤为止,将注射器内的TAT药液在“=”上滴一滴(一滴相当于0.07ml),嘱病人药液不能流落,20min后观察结果。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1.3皮试结果判断标准统一按教课书观察标准判断结果。

阴性:皮内者局部无红肿。

划痕者无皮丘出现,周围无红晕,无伪足,全身无反应,若有皮丘出现,局部无红肿。

阳性:皮内者局部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cm,红晕超过4cm,有时可出现伪足、痒感,全身反应一般同青霉素的血清病型过敏反应。

破伤风抗毒素(TAT)两种皮试方法结果差异性的比较

破伤风抗毒素(TAT)两种皮试方法结果差异性的比较

破伤风抗毒素(TAT)两种皮试方法结果差异性的比较发表时间:2016-10-12T16:36:31.2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6期作者:余文娟蒲红[导读]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江苏省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在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破伤风抗毒素在外伤病人中的应用很普遍。

我院从2014年10月开始使用江西生物研究所生产的TAT,参考说明书发现皮试液的配置和注入皮内的剂量与传统方法不同,为了比较阳性结果的差异性,特分组进行了对照比较,发现两组皮试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方法;比较差异【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037-02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在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验[1]。

TAT对于控制病情的发展非常有效,但更多用于有潜在破伤风感染危险的外伤患者,来作为被动免疫进行预防注射[2],所以破伤风抗毒素在外伤病人中的应用很普遍。

我院从2014年10月开始使用江西生物研究所生产的TAT,参考说明书发现皮试液的配置和注入皮内的剂量与传统方法不同,为了比较阳性结果的差异性,特分组进行了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就诊顺序选择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共970例,随机抽取400例,分成两组,门诊注射室接受TAT 注射的一组200人,外科病区住院病人接受TAT注射的一组200人,所用药物均为江西生物研究所生产的TAT,0.75毫升,1500u /支,稀释液体为0.9%氯化钠,入选患者中,每组男病人各100例,年龄20~60岁,女病人各10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7.2~37.7岁,注射室为实验组,外科病房为对照组,TAT皮试结果易受到药品的贮存管理、皮试液的配置、注射方法、观察时间、皮试的判断标准等各个因素影响[3],因此研究期间,两组药品的管理使用均进行统一规定和培训,避免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研究进展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研究进展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第3版[8]对TAT皮内注射的剂量要求为0.1 mL (含15 IU)。

张亚琴[9]研究认为,TAT 最佳皮试剂量及浓度为7.5 U(0.1 mL),此时不会发生漏诊(假阴性率为0),误诊率(假阳性率0.55%)比传统15 U为低,故建议临床应用TAT 皮试剂量为7.5 U,浓度为75 U/ mL。

黄秀华等[10]认为,皮试液中TAT含量与TAT过敏试验结果的阳性反应没有直接的关系,不是引起皮试阳性反应的直接因素,而与药品质量有关系。

3 皮试部位的选择传统的皮试部位为前臂内侧,神经末梢分布较多,进针与皮纹方向垂直,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损伤,加上药液逆流阻力,易产生撕裂样疼痛,引起假阳性反应。

腕横纹上3横指正中为尺神经和桡神经末梢分布最少部位,注射时采用与皮纹平行进针法,机械损伤性小,注射药时无阻力,病人多数感觉微痛或无痛,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假阳性的发生[11]。

有研究报道,因疾病不能在常用部位做皮试的病人,分别选取左右锁骨中点与胸骨连线三角区域、下肢小腿内侧、下肢大腿内侧、上肢上臂内侧等部位按常规做皮试,在皮试结果的判定上是无差异的[12]。

4 TAT皮试判断标准教科书规定,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

阴性:局部皮丘无变化,全身无反应;阳性:局部皮肤红肿硬结,直径>1.5 cm,红晕超过4.0 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或有其他过敏症状[8]。

有人对360例皮试病人采取的阴性判断标准是局部皮丘红肿,硬结不大于1.5 cm,红晕直径不超过4.0 cm,无自觉症状与全身变态反应,给予注射TAT,严密追踪随访,结果无一例出现变态反应[13]。

黎清等[14]提出,皮试30 min 后观察结果,阴性:硬结≤2 cm,红晕<4 cm,伪足<2个,局部无痒感及全身反应;阳性:皮丘>2 cm,红晕≥4 cm,伪足≤3个,稍有痒感;强阳性:皮丘>2 cm,红晕≥4 cm,伪足>3个,局部瘙痒明显或有全身症状。

破伤风皮试过敏的判断标准

破伤风皮试过敏的判断标准

破伤风通常指的是破伤风抗毒素,由于破伤风抗毒素较容易引起过敏,因此在使用前需进行皮试,先在皮下注射少量破伤风抗毒素,并根据皮试结果判定是否过敏。

首先需要抽取破伤风抗毒素的原液,并配置成皮试液,选取前臂内测皮肤注射一个皮丘,并在20分钟之后判断皮试的结果,根据局部皮肤及全身反应判断皮试结果是否为阳性。

如果在皮试后20分钟,患者的局部皮试部位没有红肿、瘙痒、皮疹,也没有任何全身不适,则说明皮试结果为阴性,这种情况是可以正常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

如果在皮试后20分钟,患者的局部皮丘出现红肿,并且硬结的直径大于1.5cm,局部红晕的范围超过4cm,或者局部有明显瘙痒,全身出现过敏反应,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则说明皮试结果为阳性。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不能直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需进行脱敏注射或更换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及安全注射方法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及安全注射方法

破伤风抗 毒素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匹并从马血清 中提 纯得到的。用这种方法制得 的抗毒素一方面可以中和体内的破伤 风毒素 ,另一方 面由于含有异种蛋 白马血清 ,可刺激机体发生过 敏反应 ,严重者 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因此在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之 前常规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本研究通过对500例患者 的破伤风抗 毒素皮试结 果的观察 与分析 证明破 伤风抗 毒素 皮试结果 的判 断 标 准是 客 观 可 行 的 ,在 此 指 导 下 的注 射 方 法 是 安 全 的 ,现 报 告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 1月20日~2010年 12月20日本科共有需要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患者500例 ,皮试 结果发现局部无红润 ,全身无 反应的只有7例 ;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润直径大于4.0cm的只有1 例 ;86%的患 者局 部 都 有 红润 且 直 径 在 1.5 ̄4.0cm之 问 ,局 部 硬 结
当代护 士2011年9月下旬 刊 (专科 版)
破伤风 抗毒素皮试 结果 的判断标 准及安全注射方法
·143·
马忠金 刘 东楠 刘慧 霞
摘要 总结 了破伤风抗毒素皮试 结果 的判 断标准及安全的注射方法。包括对500 ̄,j患者破 伤风抗毒素皮试的认真观察分析 并逐 渐探 讨 出根据 皮试局部硬结直径 、红润直径 、患者的感 觉把破伤风抗毒素的皮试结果分 为5个级别 ,每个级别有与之相应的注射方法。此后 按此 方法为96例 患者 注射破 伤风抗毒 素 ,无15v,]出现 意外反应。认 为破 伤风 抗毒素 的判 断标准是客 观 的 ,注射 方法是安 全的 ,值得 推 广 。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 ;判断标 准;安全注射 中图分 类号 :R471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006—6411(2011)09—0143-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分析
目的分析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阳性率的原因,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近1年来急诊破伤风看毒素皮试患者1000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结果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阳性率高主要与护理因素,患者因素等有关。

结论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时应从护理因素,患者宣教等方面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标签: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皮试结果;影响因素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后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在厌氧菌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

破伤风感染的潜伏期为6~12 d,个别患者1~2 d就发病。

如被动物咬伤,烧伤,外伤伤后24 h内(越早越好)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须做药物过敏试验。

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是一种被动免疫法,临床应用较多,但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很高。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判断标准:做皮试后观察30 min,阴性:局部无红肿,无异常全身反应;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 cm,红晕范围直径超过4 cm,有时出现伪足或痒感。

全身过敏反应以血清病型反应多见。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致皮试结果判断阳性率增高,影响正常治疗和增加护士工作量。

现在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误判原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室近1年来门急诊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患者1000例进行观察,年龄16~83岁。

其中男性患者726例,女性患者274例,其中阳性结果806例,约占80%。

2 分析原因
2.1护理因素
2.1.1皮肤消毒液使用过多使用皮肤消毒液过多后又用棉签反复擦拭,增大了对患者皮肤的刺激,无法判断是由过敏还是消毒液引起。

2.1.2进针部位不准确正确注射部位在前臂掌侧下1/3处,即腕上2~3 cm 处。

在皮试中由于刺入过深或部位上过上,对皮肤产生机械性损伤,可使红晕增大。

2.1.3进针方法不正确皮内注射时进针方向与前臂横纹肌垂直,使皮肤产生机械性损伤,加上药液逆流阻力大,易使受试者产生撕裂样疼痛,造成阳性结果几率增高。

2.1.4护理人员对皮试阳性结果的判断指标不明确临床中大多数受试者出现皮丘硬结,红晕直径大于1 cm,同时有点红护士就填写阳性,致使阳性结果率增高。

2.2患者因素
2.2.1饮酒时间长短对皮试结果影响患者饮酒后可使血液循环加快,皮肤发红,增加了对皮试结果判断的难度。

患者饮酒后的时间越短,皮试结果阳性率就越高。

2.2.2揉搓或摩擦皮试处部分患者在皮试后用手揉搓或被衣服摩擦局部,使皮丘周围红晕增大出现假阳性反应。

2.2.3患者精神心理因素一些患者由于出现损伤后疼痛,活动受限,空腹等因素,使患者精神紧张恐惧后诉说胸闷恶心,自觉皮试处皮肤痒感导致皮试结果假阳性。

3 防范措施
3.1改进皮试消毒方法询问有无酒精过敏,减少消毒液的使用,只对皮试处皮肤用清水进行清洗。

给进皮内注射进针方法,部位:皮试进针时动作轻柔,皮试时在前臂掌侧横纹上2-3横指正中与碗横纹皮肤平行进针,减轻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从而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杨心率。

3.2规范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组织护士按教科书学习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特别要掌握阳性结果的判断标准,防止误判影响患者治疗,增加患者负担。

3.3做好宣教和告知工作,仔细询问饮酒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1 w内禁止饮酒。

3.4做好心理护理皮试前给与患者解释和安慰,缓解其紧张心理。

告知患者避免揉搓或衣服摩擦皮试部位。

4 讨论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厌氧菌,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泥土和人畜大便中均可存在。

其可通过开放性伤口、烧伤、锈钉刺伤等途径侵入人体,临床表现为急性特异性感染症状,属于毒血症。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分为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大类,以痉挛毒素为主,表现为横纹肌紧张收缩与阵发性痉挛,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大汗等。

破伤风的典型症状有张口困难、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咀嚼不利等,可由微弱的声、光、接触等刺激而诱发,若抽搐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可造成呼吸困难、面唇发绀等症状,发作时神志清楚,发作间期肌张力仍
有增加,故患者自觉极为痛苦。

破伤风通过免疫接种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但如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健康问题,死亡率很高。

发达国家主要发病对象为老年人群且均为主动免疫后未有加强免疫,而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人群均可发病。

破伤风的严重程度按照Ablett 分级标准分为I-IV 级,III/ IV 级为重症破伤风,据报道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死亡率达到15%~40% 但近年来国外的死亡率有所下降。

临床工作中治疗的重点是重症破伤风,重症破伤风应用常规的镇静、解痉方法效果不佳,而在气管切开及机械控制通气下往往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良好的重症监护条件和护理治疗水平是必要条件。

TAT 的半衰期较长且对已经和神经结合的体内毒素无作用,因此临床上多为一次性使用,但在患者原发感染灶未有效控制病原菌清除不理想的情况下我科可延长TAT 的疗程,一般为3~5 d。

对于TAT 皮试阳性的患者可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但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应一次性足量使用,避免多次给药。

综上所述,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主要与消毒方法,饮酒时间,判断标准,操作方法,患者因素等有关,因此在做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时,应从这几方面加强质量控制,从而提高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51.
[2]邱功,陈长均.破伤风的治疗方法探讨[J].四川医学,2008,4:109.
[3]方军,邵永胜,张应天.成人重症破伤风的治疗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7):492-494.
[4]王延艳.应用麻醉方法抢救重型破伤风[J].青岛医药卫生,2010,42(3):190.
[5]何庆,丛鲁红.破伤风兔疫球蛋白在破伤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20(5):391-392.编辑/哈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