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熨疗法(中药外治)
中药热熨疗法

庐江县中医院健康教育处方
中药热熨疗法
中药热熨法,有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热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该法具有操作简便、节时省力、安全实用、低耗、病人感觉舒适、易于接受等优点,因此临床应用较广,在社区护理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
热熨疗法是将导热物质加热之后,迅速用布包裹,然后在病人身体的特定部位热敷或者移动、按摩,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热熨疗法:
药熨。
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用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中,在在病人身体的特定部位热敷或者来回移动、反复旋转按摩。
可因用药不同而称谓不同,如醋熨、葱熨、紫苏熨、晚蚕沙熨等。
按病情选定所需中草药物(碾成粉末),药袋1个,白醋。
将药物调匀装入布袋,扎紧袋口,然后煎煮或蒸热(50~60℃),趁热将药袋置于治疗部位。
我科特色的中药热熨以当归、艾叶为主药,对产妇进行热熨,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和恶露排出。
受到产妇的广泛欢迎!
庐江县中医院妇产科
电话。
药熨疗法(中药外治)PPT课件

况,患处皮肤有无炎症、破损及对知觉的敏感度。女患者 评估月经期;外科腹部痛者评估证候属性。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竹铲或竹筷、棉签、凡士林、双层纱 布袋2个,另备大毛巾、炒锅、电炉,根据医嘱准备药物, 必要时备屏风。 (三)常用体位
2020/10/13
1
一、【概述】
中医药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
体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
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
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
止痛、祛瘀消肿的一种外治法。有熨脐、
熨目、熨腧穴、熨癥等不同的方法 ,除了
以药物熨引之外,还可盐熨、膏熨、水熨、 砖熨、壶熨等各种熨法。
2020/10/13
3
二、【药熨疗法的原理】
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是熨法的主要治疗原理。
首先,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局部血管扩张,血 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能 强烈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 体产生某些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调节经 络阴阳的作用。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 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 效。通过对经络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 起防病保健的作用;此外,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产 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有些 芳香类药物,能提高皮质醇的透皮能力。将中药敷帖于体 表俞穴,由于药物及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 加快,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的 效应。
熨法操作时采用体位以患者舒适并能持久为原则。熨胸 腹部多用仰卧位; 熨腰背颈项可取俯卧位;头面部采用 仰卧位;肩胁部可取侧卧;四肢部可取坐位。
药熨疗法(中药外治)

02
药熨疗法的作用与机理
药熨疗法的作用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药熨疗法通过热力和药物的共同作用,刺激体表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行 气活血的效果。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药熨疗法多采用温热性的药物和物理作用,能够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对于寒湿引起的疼 痛和不适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药熨疗法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的作用,对于气血不和、阴阳 失调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人才培养
加强药熨疗法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药熨疗 法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药熨疗法,提高公众对它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 进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熨疗法(中药外治)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药熨疗法简介 • 药熨疗法的作用与机理 • 药熨疗法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 药熨疗法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药熨疗法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01
药熨疗法简介
药熨疗法的基本概念
药熨疗法
是将药物加热后,在人体局部或全身进行熨敷的一种治疗方 法。它借助热力作用,使药效渗透到肌肤,达到温经通络、 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等作用。
与药物治疗比较
药熨疗法虽然采用药物治疗,但是药物作用较为温和,副作 用较小,同时避免了胃肠道等内脏器官的吸收和代谢过程。
与针灸治疗比较
药熨疗法与针灸治疗都是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进行治疗,但是 药熨疗法更加温和,适用于一些对针灸治疗不耐受的患者。
03
药熨疗法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药熨疗法的操作方法
准备工具与材料
急性炎症期患者
急性炎症期患者不宜进行药熨治疗,以免 炎症扩散。
药熨疗法

中医药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体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的一种外治法。
中医熨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准确的起源年代已难以考证。
我国现存的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熨疗法的记载;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有“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的论述,并载有药熨方专治寒痹;古代名医扁鵲巧用熨法救治虢太子厥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人们争相传颂的佳话。
历代医家如华佗、葛洪、孙思邈、张从正、李时珍、吴师机等无不重视之,尤其是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创造性地发展了熨法理论并以此通治全身各种病症,影响深远。
该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等特点。
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既古老又新兴的外治方法。
一、原理临床研究认为,熨法与熏蒸腾法一样,都是属于暴露疗法,因而,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也是熨法的主要治疗原理。
首先,其作用表现在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能强烈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产生某些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次是表现在调节经络阴阳的作用。
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
通过对经络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起防病保健的作用;此外,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有些芳香类药物,能提高皮质醇的透皮能力。
将中药敷帖于体表俞穴,由于药物及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的效应。
二、药熨疗法的分类及常用方法(一)按熨法所用的材料分类1.药熨法:根据所用药物的剂型分为药散熨法、药饼熨法、药膏熨法。
(1)药散熨法:将选定的药物碾成粗末,鲜品捣烂。
放入锅内文火煸炒至烫手取出,装入布袋熨烫局部;或先装入布袋,旺火蒸热取出,乘热把药包放在治疗部位上熨烫;或将药物研成细末,用布包裹或直接将药末撒于穴位或患处,用熨斗、热水袋、烫壶或炒热的盐、沙、麦麸等加热物体热熨。
中药热熨疗法

中药热熨疗法是将药物加热处理后,敷熨于患部,药性借助温热之力,从表达里,透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内达脏腑,起到疏经活络、温中散寒、通利气机、镇痛消肿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该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外妇、疼痛、骨伤、理疗等科室,它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简易安全,值得推广。
由于使用药物的不同,又可将热熨疗法分为盐熨法、麸熨法、生姜熨法、吴茱萸熨法等。
盐熨法:将食盐放锅内用小火炒至极热,将其分别装入两个布袋内,扎住袋口,其中一个放患者疼痛处局部热敷,待冷后换另一个布袋,每次热熨1小时,每日1-3次,直至痊愈。
适用于风寒腹痛、冷痛、慢性腹泻、风湿腰痛、关节酸痛等症。
麸熨法:将麦麸500-1000克,炒热后装入布袋,敷在胃脘处,适用于食积胃痛、胸膈胁痛等症。
葱盐熨法:取葱(切碎)、盐各500克,将其置于锅内微炒热,装布袋内敷于腹部,适用于肚腹寒痛、小便癃闭、腹泻、痛经、产后腰背痛、跌打损伤等症。
生姜熨法:取生姜500克,捣烂装布袋内,敷于患处,上置热水袋熨1-2小时。
尤适用于心胸痞满、胃气虚寒、痰饮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寒湿痹痛等症。
艾葱熨法:艾叶、鲜葱各500克,捣烂炒热后装袋敷于患处,上用热水袋热熨1-2个小时。
适用于子宫寒冷、白带增多、风寒痹痛等症。
吴茱萸熨法:取吴茱萸60克(研细),与食盐60克同入砂锅内炒热,装袋后热熨脐部,温度降低时则加热水袋续熨,共1-2小时。
尤适宜于吐泻腹痛、疝气癥瘕等症。
菊花熨法:将野菊花500克,蒸热后装袋,热熨于胸背四肢,适用于头昏眩晕、风疹瘙痒、胁痛腹胀等症。
蚕沙熨法:取蚕沙、盐各250克炒热,装袋后熨腰背胸腹四肢,尤适用于遍体风疹、皮肤痒痛、吐泻腹痛等症。
热熨疗法的注意事项热熨时,要防止局部烫伤。
开始时温度过高,应采用起伏放置式熨烙,或者加厚垫布。
热熨后,患者可于室内散步,但暂时不得外出,要注意避风,防止着凉。
凡热性病、高热、神昏、谵语、神经分裂症患者,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月经过多、崩漏等症者,不宜使用本法。
药熨疗法(中药外治)

药熨作用于人体穴位和经络,能够刺激穴位、舒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
适用范围
寒性病症
药熨疗法适用于寒邪引起的病症, 如风寒感冒、寒湿腰腿痛等。
瘀血阻滞
药熨可以缓解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 和肿胀,如扭伤、关节炎等。
脏腑失调
药熨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消化 、泌尿、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失调, 如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等。
山楂
具有消食化滞、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食积所致的脘作方法
准备工具和材料
工具
药熨包、毛巾、热水壶、水盆、计时器等。
材料
中药饮片(如桂枝、红花、川芎、艾叶等)、米酒或黄酒、姜汁等。
操作步骤和技巧
01
02
03
04
05
1. 将中药饮片研成粗末 ,装入药熨包中,用热 水浸泡15-30分钟,取 出拧干备用。
注意事项和禁忌
对于急性炎症、皮肤破损、溃疡 等患者不宜使用药熨疗法。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 应情况,如有不适要及时调整。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对于药物过敏者,应立即停止使 用并就医。
月经期妇女慎用,孕妇禁用。
04
药熨疗法的临床应用
常见疾病的辅助治疗
感冒
药熨可辅助治疗风寒感 冒,通过刺激穴位和温 热作用,缓解症状,加 速康复。
焦虑
中药药熨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缓解焦虑、烦躁等情 绪问题。
美容养颜的保健
面部美容
中药药熨可以通过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达到美白、祛斑、抗衰 老的效果。
身体塑形
药熨可以促进身体局部的血液循环,对减肥和塑形有一定的帮助 。
头发护理
中药药熨能够改善头皮血液循环,对头发干枯、脱落等有辅助治 疗作用。
中药热熨敷药物组成

中药热熨敷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其药物组成因病因而异,通常由多种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祛湿散结等功效的中药混合配制而成。
下面是一个概括性的中药热熨敷药物组成的分析:
1.温经散寒类药物:
o艾叶:艾叶作为常用的温经散寒药物,常用于热熨敷中,其辛温之性能够有效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o川乌、草乌、桂枝、干姜等:这些药物均有良好的温经散寒效果,能改善寒邪导致的经络阻滞疼痛。
2.活血化瘀类药物:
o当归、川芎、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等:这类药物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淤血痹阻等症状。
3.祛湿散结类药物:
o苍术、白芷、独活、威灵仙、薏苡仁等: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对于风湿痹症、肌肉关节酸痛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4.止痛类药物:
o防风、细辛、丁香、吴茱萸等:可缓解各类疼痛,尤其是寒凝疼痛。
5.补益类药物(根据病情需要):
o茯苓、熟地黄、杜仲、续断等:在针对某些慢性疾病或体质虚弱时,加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药物,以增强机体自我修复能
力。
中药热熨敷的具体药物配方需由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论治来开具,并且制作过程中可能还会加入酒、醋等介质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
此外,现代临床实践中,还可能会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微波加热、远红外线加热等,提高热熨敷的效果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热熨敷时应严格控制温度,防止烫伤皮肤,同时对药物过敏者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
中医药热熨疗法学习资料

中医药热熨疗法学习资料将药物(如药袋、药饼、药膏及药酒)经加热后置于体表特定部位,进行局部熨敷,或上用热水俊持续加温的--种外治疗法。
它能促使腠理疏松经脉调和、气血流畅,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镇痛消肿等作用。
1.热熨的具体方法将药物切碎,与黄酒、醋、食盐等混合后,放人锅内炒热,取出捣匀如泥,捏成药饼;也可用纱布包襄经加热的药物,对患处进行热熨;或药物打碎成末,放布袋内浸湿后放蒸笼内,燕热外敷患处。
药熨的温度一般以45 ~ 55C为宜,过低影响疗效,过高易烫伤皮肤。
每次热熨的时间,根据病情及病人的耐受程度以0.5~1小时为好,每日进行2~3次。
疗程长短根据病种及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
2.热熨的原理热熨疗法是通过药力和热力联合作用于肌表,内传经絡脏腑,以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而起到散寒解表,止咳平喘,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解痉通络,活血散淤等作用。
临床多用于寒湿、气血淤滞、虚寒证候,如可治疗虚寒胃痛肩周炎、痛经等。
3.热熨使用的禁忌和注意事项(1)凡热性病高热、神昏、谵语、神经分裂症患者,均不可用本方法。
(2)其次,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月经过多、崩漏等,也不宜用本法。
(3)热熨时,尤其要防止局部烫伤。
开始时熨器热度过高,应采用起伏放置式熨敷,或者加厚垫布。
(4)热熨后,病人可在室内散步,但暂时不得外出,要注意避风,防止着凉。
4.热熨法介绍(1)坎离砂热熨法:用净铁末50kg、米醋3kg、防风400g、当归300g、川芎400g、透骨草400g,加清水3kg配制而成。
坎离砂热熨怯里面加有中草药,通过醋酸和铁末发生化学反应面引起发热,可充分发挥其药物效能,具有良好的镇痛解痉作用和活血化淤、祛风散寒止痛消肿等功效。
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肺炎、肥大性脊椎炎、肌肉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关节扭挫伤、关节手术后功能障碍神经痛、慢性腰痛等。
(2)葱熨法:根据受伤部位的大小,取葱白150~ 250g,切碎,然后杵烂,并立即放铁锅中炒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 体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 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 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 止痛、祛瘀消肿的一种外治法。有熨脐、 熨目、熨腧穴、熨癥等不同的方法 ,除了 以药物熨引之外,还可盐熨、膏熨、水熨、 砖熨、壶熨等各种熨法。
二、【药熨疗法的原理】
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是熨法的主要治疗原理。
首先,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局部血管扩张,血 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能 强烈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 体产生某些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调节经 络阴阳的作用。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 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 效。通过对经络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 起防病保健的作用;此外,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产 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有些 芳香类药物,能提高皮质醇的透皮能力。将中药敷帖于体 表俞穴,由于药物及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 加快,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的 效应。
中医熨疗历史悠久,我国现存最早医学书 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熨法的记载; 《黄帝内经》也有“病生于筋,治之以熨 引”引述;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创造性 的发展了熨法理论并以此通治全身各种病 症,对后世影响深远。该法有简、便、验、 廉、捷的特点,属于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的一种简便有效、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
四、【实施程序】
(一)健康估计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及心理状 况,患处皮肤有无炎症、破损及对知觉的敏感度。女患者 评估月经期;外科腹部痛者评估证候属性。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竹铲或竹筷、棉签、凡士林、双层纱 布袋2个,另备大毛巾、炒锅、电炉,根据医嘱准备药物, 必要时备屏风。 (三)常用体位 熨法操作时采用体位以患者舒适并能持久为原则。熨胸 腹部多用仰卧位; 熨腰背颈项可取俯卧位;头面部采用 仰卧位;肩胁部可取侧卧;四肢部可取坐位。
药熨冶疗毕竟是一种外治方法,需要通过皮肤 的吸收而产生其治疗效应。因此,一般说来熨剂 大多选取气味辛香雄烈之品为主配制而成。如具 有温通经脉、散寒祛湿、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等 作用的药物常为熨剂的主体。根据患者的病情, 也可酌选辛凉散瘀、清泄热毒之品组合成剂。 熨剂的药味可随宜增损,原则上专治一证者, 药味宜少而精;病情复杂或兼证较多、虚实夹杂 者,也可酌情多选配几味,但不宜过多过杂。
四、【实施程序】
(四)操作步骤
1、护士自身常规准备(素质与仪表)。 2、核对医嘱,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3、将药物及粗盐置入锅内,用文火炒,炒时用竹铲或竹筷翻拌,至温度 60~70℃时将其装入双层布袋中,用大毛巾保温。 4、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5、局部皮肤涂少量凡士林,将药熨袋放在患处或相应的穴位上用力来回 推熨。力量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 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过底时可更换药袋。药 熨时间一般15~30分钟,每日1~2次。 6、药熨过程要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7、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 手。 8、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药熨法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四、【实施程序】
(五)注意事项 1、熨法一般需要裸露体表,故操作时应注意室温适 宜,空气新鲜,注意避风,以免感受风寒。 2、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 3、药熨袋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不宜 超过50℃。药熨过程中若冷却后应立即更换或加 热,若患者感到局部疼痛或出现水泡应立即停止 操作,并进行适当处理。 4、熨烫过程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头晕、心 慌应停止治疗。 5、热熨治疗后的患者要注意避风保暖。
四 熨药配制
配制原则
熨剂的配伍原则与内服药的配伍原则相同,均应 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药物配制 成剂。 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指出: “若行道者适遇急症,恐病家嫌膏药尚缓, 力请非处汤不可,则不妨竟以古汤头煎服之方改 为煎抹炒熨,于医理无悖,于外治一门亦变而不 失其正,与医家亦分途而合辙” 说明了熨药配制也是在医理指导之下的辨证措方, 无非是变内服为外治,给药途径有异而己。
制剂方法
熨剂的配制调剂主要有药袋、药饼,药膏三种剂 型。 (1)药袋:将药物打碎或制成粗末,装入缝制好 的药袋中备用。药袋的大小应备置多种规格,以 便按照熨引的部位、范围择用。 (2)药饼:将药物研为细末,然后根据患者病情, 酌取面糊,水、酒、醋等调剂制成大小厚薄不等 的药饼备用。 (3)药膏:将药物研为极细末,加入饴糖、黄蜡 等赋形剂调制成厚薄适度的药膏备用。 此外,还可将药物浸泡于酒中制成药酒,或将 药物煎汤取汁,趁热用纱布熨引患处,等等。
三、【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适应症: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如厥阴头痛, 寒疝腹痛,寒湿脚气肿痛,经行腹痛,脘腹胀痛; 用于胃寒呕吐证,如呕吐吞酸;用于虚寒泄泻证, 如五更泄泻;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淤血、肿痛 ; 风寒湿痹妇科杂症属虚属寒者….. (二)禁忌症:熨法忌用于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 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孕妇的腹部和骶部、腹部 包块性质不明、以及一切炎症部位;禁用于实热 证或麻醉未清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