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宏观经济均衡理论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详细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详细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GDP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所有最终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二.核算GDP的支出法支出法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一国经济按照产品和服务需求方面可以的分为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家庭部门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一般用C来表示,可分为三种类型: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消费支出;企业部门用于投资支出,一般用I来表示,主要在厂房,设备和住宅等上的投资;政府部门是各级政府用于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的称为政府支出,例如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一般用G来表示;国外部门中出口算入GDP,而进口不算,用X来表示出口,M来表示进口,则X-M(NX)来表示国外部门。

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为GDP=C+I+G+NX三.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价格指数,反映了经济体总体价格水平发生的变动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四.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度量商品及其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的变动程度和变动趋势。

CPI=现期价格下的商品篮子的费用额/基期价格下商品篮子的费用额*100%五.通货膨胀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普遍持续上升的过程六.失业/失业率失业: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经济现象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100%七.失业的类型,政府最关注的失业失业的类型有三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工人和工作之间不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指工人的技能和特征与工作要求的持续不匹配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在宏观经济学运行过程中,随着经济的衰退而上升,随着经济的扩张而下降。

政府最关心的是周期性失业。

因为周期性失业一般发生在整体经济的支出和产出水平下降即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标志着经济的衰退。

第九章调控宏观经济《政府经济学》PPT课件

第九章调控宏观经济《政府经济学》PPT课件

农产品的价格维持制度
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要按照支持价格收购 农产品,保持农场主投资的积极性。
当经济兴旺时,政府会减少对农产品的购买, 甚至会抛售以往收购的农产品,限制了总需 求的扩张。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第九章 调控宏观经济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目标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手段 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四节 宏观调控的启示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一、宏观调控的产生
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在1936年写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 通论》,提出了有效 需求原理,建立了宏 观经济理论体系。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政府的转移支付
主要包括政府发放的失业救济金和其他各种福 利支出
当经济衰退时,政府转移支付增加,从而给总 需求注入新的力量
当经济兴旺时,政府转移支付减少,对经济的 总体扩张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1.自动财政稳定器
定义: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抑制,经济自动而 即时地朝正确的方向变化,借以对总供给和总 需求产生一种稳定作用的因素,也称内在稳定 器。
它包括税收,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农产品的价格 维持制度。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税收
税收乘数: 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的税收 变化量之间的比率。

课件:第九章 宏观经济均衡理论

课件:第九章   宏观经济均衡理论

2021/7/5
25
第三节 总供求均衡
本节取消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 关于价格不变的假设,即承认物价会随着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2021/7/5
26
第三节 总供求均衡
一、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曲线:在物价可变条件下的总需求曲线表
示的是物价水平与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P AD
OY:国民收入
2021/7/5
3
第一节 宏观经济均衡及其实现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AS)是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 出来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数量总和,也就是一个经济 的总产出,其市场价值总和构成该社会这一时期的 GDP总量。
总产出和总收入都是总供给的衡量指标。这两个 量是相等的,它们代表的都是总供给。则:
APS S Y
平均储蓄倾向(APS)和平均消费倾向(APC)
之间的关系
APS APC S C Y 1 YY Y
2021/7/5
13
(二)储蓄函数
C
5、储蓄曲线 S
A
0 45
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
2021/7/5
C C0 cY
S Co (1 c)Y
Y
14
二、投资函数
1、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
A C+I=C+S;
B I+G=S+T;
0
2021/7/5
AS
Y
32
二、总供给曲线
3、AS曲线形状主要通过劳动市场加以说明 在收入较低时,存在大量失业,企业在增加产量和增雇
劳动力时→无需增加工资和成本→无需价格上升来弥补 成本上升;
2021/7/5
33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美]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38页。
❖ 经济周期的阶段
❖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 与收缩阶段。
❖ 如果划分更细一些,则可分为四个阶段:繁 荣、衰退、萧条、复苏。
产 出
实际GDP
潜在GDP
0
时间
❖ 经济周期的类型 ①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②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④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周期。
❖ 【案例来源】
思考讨论
❖1.什么是经济周期? ❖2.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类型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循 环,指“总的经济活动中的扩张和收缩的交 替,这种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 生产指数以及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 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
❖ 乘数—加速数模型
❖ 凯恩斯主义将乘数理论与加速数原理结合, 也就是把投资乘数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数原 理中收入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提出“乘 数—加速数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用以解 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波动的幅度。
❖ 加速数原理 ❖ 加速数原理[Accelerator Principle]
❖ 第二个重大时期40年代初的经济繁荣是容易 解释的。这次事件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二战。 随着美国在海外进行战争,联邦政府不得不 把更多资源用于军事。从1939年到1944年, 政府的物品与劳务购买几乎增加了5倍。总需 求这种巨大扩张几乎使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 生产翻了一番,并使物价水平上升了20%。 失业从1939年的17%下降到1944年的1%,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低的失业水平。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

2、准租金 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 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P
P0 D G
AC
MC C
AVC
E B
0
Q0
Q
3、经济租金 ◆ ◆
R D S
含义 图
R0
E
A
0
Q0
Q
第四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一、资本和利息
1、资本 资本的特点 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 它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
0
H1 H0 H2
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 供给之间的分配
1616- 1 H H2
16-H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①替代效应:闲暇的价格是工资
( W0 → W 1 )
当W
闲暇的价格(机会成本) 劳动供给(16-H) W2 ) 当W 收入 闲暇消费量 劳动供给(16-H)
dY · dL
上式中,dU/dL即为要 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它 表示要素供给量增加一 单位所带来的消费者效 用的增量; dU/dY和 dY/dL则分别为收入的 边际效用和要素供给的 边际收入。因此上式表 示:要素供给的边际效 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 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 的乘积。
完全竞争条件下消费者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公式 dU dl dU = W· dY
第六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一、洛伦兹曲线
1、概念 2、图
M 100% 80% 60% 40% 20% A B D L
二、基尼系数
A G = A+B
H 0 20%40%60%80% 100%
式中,等式右边的W/P为劳动价格与产品价格之比,可以 看成是劳动的实际价格或实际工资。于是,(9.11)表示劳动 的实际上价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或者说,劳动的实际报酬 等于劳动的实际贡献。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第九章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第九章

第九章思考与练习一、单向选择题:1.GDP一般包括()A. 当年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B.上年的存货C. 本国公民创造的全部价值D. 当年销售掉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A.小于,下降B. 超过,不变C。

小于,不变 D.超过,下降4.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货在年初为1万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C. 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5.下列那一项计入GDP?()A.购买一辆二手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个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6. 下面那一项不属于经济学上的投资()A.企业增加一批库存商品B. 建造一批商品房C.居民购买一套新建商品房D. 家庭购买公司债券7.假如1992年的名义GDP为3600亿美元,并且假如从1990年到1992年,价格水平上升了20%,那么,以1990年价格衡量,1992年的GDP为()。

A. 3000亿美元B.3200亿美元C. 3400亿美元D.3600亿美元8.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经济增长理论B.国民收入核算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通货膨胀理论9.当宏观经济均衡时,( D )A.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B.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相交C. 经济的产量达到其物质限制D. 社会总需求量等于社会总供给量10.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 税收和政府支出都增加1美元时,均衡收入将(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美元 C.增加1美元 D.减少4美元11.若政府购买增加1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万元,则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C )A. 1B.0.1C.0.9D..512.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60%,政府同时增加3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A.增加30万美元B. 增加60万美元C.不变D.增加13.假定某个经济社会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MPC等于90%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 B )。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11
支出转换政策也称为“转换政策”,是指那些能够影响国际竞 争力、使支出方向发生转变的政策,诸如汇率调整、关税、出口补 贴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汇率政策。 外部均衡主要通过转换政策如价格调整来实现,即汇率变动和 /或进口限制。
搭配使用双重的政策工具就可以达到双重均衡目的,但这只能
在浮动汇率制下才能实现。 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汇率不能变动,如果不采用贸易限制, 内外均衡的目标会产生冲突。
工具来实现内外均衡。
蒙代尔指派原则明确地表明,一国要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两 个目标,不仅需要两个操作工具,而且应对各个工具的相应的 作用进行明确的分派。
16
蒙代尔政策指派原则的内容
利率 r
衰退 顺差 货利 币率 紧上 缩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
IB C
膨胀 顺差
A
EB
F
货利 币率 扩下 张降 膨胀 逆差 衰退 逆差
谨慎控制的通货膨胀相一致的最高水平的需求或国民产出。
1
二、外部平衡: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最优水平
米德认为,所谓外部平衡是指一国的国际收支处于平衡时的 情形。 严格地说,外部平衡应当同时包括经常项目的平衡与资本项 目的平衡。但在最初分析时可以暂时把资本项目抽象掉,假定经 常项目的平衡就是整个国际收支的总平衡。
PP
PF P F
26
⑵本国利率与外国利率相等,即:
i =i F
这些条件隐含着以下假定成立: A、以小国为研究对象,从而本国利率是由外国利率决定的。 B、本国和外国债券具有完全替代性。
C 、不考虑套利中的交易成本,从而套利能保证债券收益持续
相等。 D、人们预期的汇率变动率为零。
27
2、基本的蒙代尔—弗莱明均衡 基本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对IS-LM模型分析的扩展,该扩展 主要表现为在IS-LM模型基础上加上了国际收支方程FE。 ⑴ 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 Y=A(i, y)+T(q,y)+G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通货膨胀及失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通货膨胀及失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1.价格指数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到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其中,k代表产品的个体价格指数;W为权数。

2.通货膨胀及其类型定义: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式中,π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和P t-1分别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①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②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⑧超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①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率上升;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进行分类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②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又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原因一般地,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三类:(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定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

解释为“过多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原因:在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或者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

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通过IS曲线右移),它们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称为实际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E=C+I+G+X-M)
2020/10/30
5
二、总需求决定总供给
※均衡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
——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均衡国民收入 ——是指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是的国民收入。 潜在的国民收入 ——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 入,也称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 AE=C+I=C0+cY+I0 总供给 AS=Y 均衡的条件: AS=AD
即Y=C0+cY+I0时的国民收入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均衡的国民收入
自发性支出 A=C0+I0
Y C0 I 1 A 1c 1c
说明均衡的国民收入Y0是由边际消费倾向c决定的
2020/10/30
17
2020/10/30
1
第九章 宏观经济均衡理论
本章的重点难点包括: 1、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过程 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 3、在总供给既定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 4、乘数的含义与计算 5、总供求模型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2020/10/30
2
第九章 宏观经济均衡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均衡及其实现 总支出函数 乘数理论 总供求均衡
APS S Y
平均储蓄倾向(APS)和平均消费倾向(APC)
之间的关系
APS APC S C Y 1 YY Y
2020/10/30
13
(二)储蓄函数
C
5、储蓄曲线 S
A
0 45
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
2020/10/30
C C0 cY
S Co (1 c)Y
Y
14
二、投资函数
1、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
AE0 A0 c Y
四、总支出的变动
如图,总支出曲线向上方移动,即从
AE0移动到AE1,表示总支出增加;总支 出曲线向下方移动,即从AE0移动到AE2, 表示总支出减少。
当总支出为AE0时,决定了国内生产总
值为Y0。
当总支出为AE1时,决定了国内生产总
值为Y1。Y1>Y0,这就说明由于总支出
❖潜在的国民收入并不一定等于均衡国民收入
2020/10/30
6
三、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过程
宏观经济均衡是在总需
求与总供给的相互作用
AE
中实现的,当经济中的
Y=AE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即 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时, 100
宏观经济就实现了均衡。
可用图9-1说明宏观经
济均衡的实现过程。
450
0
80 100 120
2020/10/30
3
第一节 宏观经济均衡及其实现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AS)是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 出来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数量总和,也就是一个经济 的总产出,其市场价值总和构成该社会这一时期的 GDP总量。
总产出和总收入都是总供给的衡量指标。这两个 量是相等的,它们代表的都是总供给。则:
Y0
Y1
Y
18
第三节 乘数理论
一、乘数
(一)乘数理论的提出
自发性支出 A↑→Y↑,但一定量的A变化,会导致Y变化多少→乘 数理论要回答的问题。
用于购买新的厂房、设备的净投资; 用于重新购置机器、厂房、设备的重置投资。
2020/10/30
15
二、投资函数
2、投资函数:表示意愿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对应
关系。
i
I=f(i)
I=e-b·i
(i:利率)
I
0
I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对利率和投资的 假定(利率不变)I=I0
2020/10/30
16
三、总支出函数
水平由AE0增加到AE1,而使均衡的国内
生产总值水平由Y0增加到Y1。
A0
当总支出为AE2时,决定了国内生产总
值为Y2。Y2<Y0,这就说明由于总支出
水平由AE0减少到AE2,而使均衡的国内 生产总值由Y0减少到Y2。
0
Y2
2020/10/30
450
AE1 A0 A0 c Y
AE0 A0 c Y EAE2 A0 A0 c Y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
倾向来说明。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果
以APC代表平均消费倾向,则:
APC C Y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
例。如果用MP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用ΔC代表增加的消费,
用ΔY代表增加的收入,则: MPC C Y
△Y:家庭收入的增加量;
Y
2020/10/30
图9-1 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
7
第二节 总支出函数
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一 )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反映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的数学关系式。 2、消费函数的表示: C=f(Y)
=C0+cY
C:消费 Y:收入 C0:自发性消费 cY:引致性消费
2020/10/30
8
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第九章 宏观经济均衡理论(8课时)
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和它们对总需求水平所起的作用。
知道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以及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是如何变动的。
了解乘数原理。
说明总需求或总供给的变化会导致物价水平和国民收 入水平的变化。
2020/10/30
11
(二)储蓄函数
3、边际储蓄倾向(MPS)
MPS表示增加的收入中储蓄增加所占的比重,
即:
MPS=
△S △Y
边际储蓄倾向(MPS)和边际消费倾向(MPC)
之间的关系
MPS+MPC=
△S △Y
+
△C △Y
=1
2020/10/30
12
(二)储蓄函数
4、平均储蓄倾向(APS) 定义:APS指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即
△C: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
2020/10/30
9
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3、消费曲线
CS
A
C C0 cY
45
0Y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 Nhomakorabea: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Y↑ (↓)→C↑(↓)
2020/10/30
10
(二)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反映储蓄和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 数学关系式。
2、储蓄函数的表示:由于储蓄是收入中扣除消 费之后的余额,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可以表示为: S=S(Y) Y↑→S↑
AS=C+S+T C表示消费收入,S表示储蓄收入,T表示政府税收。
2020/10/30
4
第一节 宏观经济均衡及其实现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需求(AE)是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成员对最终产品和 劳务的有效需求之和。度量总需求的指标称为总支出。
总支出 (AE)是用支出法计算的GDP,包括家庭消费 (C)、企业投资 (1)、政府购买 、(G)和净出口(X-M), 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