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九个生化反应

1、糖酵解试验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
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试验方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管,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
接种后,置36±1.0°C培养,每天观察结果,检视培养基颜色有无改变(产酸),小倒管中有无气泡,微小气泡亦为产气阳性,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检视沿穿刺线和管壁及管底有无微小气泡,有时还可看出接种菌有无动力,若有动力、培养物可呈弥散生长。
2、淀粉水解试验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
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试验方法:以18~24h的纯培养物,涂布接种于淀粉琼脂斜面或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接种,试验数种培养物)或直接移种于淀粉肉汤中,于36±1°C培养24~48h,或于20°培养5天。
然后将碘试剂直接滴浸于培养表面,若为液体培养物,则加数滴碘试剂于试管中。
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出现无色透明环、或肉汤颜色无变化。
阴性反应则无透明环或肉汤呈深蓝色。
淀粉水解系逐步进行的过程,因而试验结果与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培养时间,培养基含有淀粉量和pH等均有一定关系。
培养基pH必须为中性或微酸性,以pH7.2最适。
淀粉琼脂平板不宜保存于冰箱,因而以临用时制备为妥。
3 、明胶液化试验有些细菌具有明胶酶(亦称类蛋白水解酶),能将明胶先水解为多肽,又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失去凝胶性质而液化。
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以较大量穿刺接种于明胶高层约2/3深度或点种于平板培养基。
于20~22℃培养7~14天。
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36±1℃。
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实验原理(1)细菌生化试验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别细菌之用。
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2)糖(醇)类发酵试验不同的细菌含有能发酵不同糖(醇)的酶,因此发酵糖(醇)的能力不同。
其代谢产物也不同。
例如,有些产生酸和气体,有些产生酸但不产生气体。
酸的生成可通过指示剂来确定。
在制备培养基2(黄色)-6.8(紫色)]时预先加入甲酚紫[PHS],当发酵产生酸时,培养基可从紫色变为黄色。
气体的产生可以通过发酵管中倒置的杜氏管中是否存在气泡来证明。
(3)甲基红(methylred)试验(该试验简称mr试验)许多细菌,如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然后分解生成甲酸、乙酸、乳酸等,将培养基的pH值降低到4.2以下。
此时,如果添加甲基红,指示器将显示红色。
因为甲基红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pH4(红色)-ph6 2(黄色)。
如果某些细菌,如产气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但迅速解吸丙酮酸并将其转化为酒精,培养基的pH值仍高于6.2。
因此,此时添加甲基红指示剂以显示黄色。
(4)大分子代谢的实验。
靛蓝基质(口服吸收)试验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能分解蛋白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叫睬),靛基质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形成玫瑰色靛基质(红色化合物)。
硫化氢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的氨基酸(肌氨酸、半肌氨酸等),产生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铅盐或铁盐,形成黑色沉淀硫化铅或硫化铁。
为硫化氢试验阳性,可借以鉴别细菌。
明胶液化实验某些细菌具有胶原酶,使明胶被分解,失去凝固能力,呈现液体状态,是为阳性。
淀粉水解试验(在紫外诱变中做,本实验不做)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大分子淀粉。
它们必须依靠产生的胞外酶(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小分子糊精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或麦芽糖),然后被细菌吸收和利用。
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细菌培养接种、常⽤⽣化反应及细菌⽣长⽅式实验报告Array课程名称:医学微⽣物学指导⽼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细菌培养接种、常⽤⽣化反应及细菌⽣长⽅式实验类型:_____同组学⽣姓名:_____ ⼀、实验⽬的和要求(必填)⼆、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得⼀、实验⽬的1.了解细菌常⽤培养基2.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纯种移种法3.熟悉细菌各种⽣长现象4.熟悉细菌常⽤⽣化反应⼆、实验材料⽣理盐⽔、⼤肠杆菌液、⽩⾊葡萄球菌液、痢疾杆菌液,接种环、酒精灯以及多种培养基。
三、操作⽅法1.细菌接种法1)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葡萄球菌/⼤肠埃希菌)2)纯种培养法①斜⾯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肠埃希菌)a)⽤左⼿握住菌种管和斜⾯培养基管,右⼿持接种环或接种针。
b)⽤右⼿⼩指与⼿掌、⼩指与⽆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通过⽕焰灭菌。
c)⽤接种环或接种针伸⼊菌种管内,挑取⽤来接种的菌苔。
d)伸⼊斜⾯培养管内,先从斜⾯底部到顶端拖⼀条接种线,再⾃下⽽上蜿蜒划线。
e)接种完成之后,⽤⽕焰灭菌培养管⼝,并塞上棉塞,置于37℃培养。
②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穿刺接种法(⼤肠埃希菌/痢疾杆菌)a)⽤左⼿握住菌种管和半固体培养管,右⼿持接种针b)⽤右⼿⼩指与⼿掌、⼩指与⽆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通过⽕焰灭菌。
c)⽤接种针伸⼊菌种管内,挑取⽤来接种的菌苔。
d)垂直刺⼊半固体中⼼,⾄近管底部,然后沿穿刺线退出。
e)塞回棉塞,接种针重新灭菌。
接种完毕,于37℃培养18—24h,观察⽣长情况。
③液体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肠埃希菌/痢疾杆菌)a)⽤灭菌接种环挑取⽤来接种的菌苔。
b)在试管内壁与液⾯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均匀得散落在液体培养基中。
2. ⽰教1) 细菌的⽣长现象①液体培养基②固体培养基③半固体培养基2) 常⽤⽣化反应①乳糖发酵试验② Indol 试验③硫化氢试验④尿素分解试验四、实验结果1. 细菌接种试验对⼤肠杆菌的分离2. 细菌的⽣长现象1) ⼤肠杆菌(固体培养基)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光滑,湿润2) 痢疾杆菌(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长3) ⽩⾊葡萄球菌(液体培养基)成⽩⾊,葡萄串状3. 常⽤⽣化反应1) 乳糖发酵试验⼤肠杆菌⊕,2) Indol 试验⼤肠杆菌+,肖⽒沙门菌-3) 硫化氢试验⼤肠杆菌 -,变形杆菌 +4) 尿素分解试验痢疾杆菌 -,变形杆菌 +五、结果分析1.⼤肠杆菌的分离使单菌落出现。
常用细菌生化反应试验

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
糖发酵试验结果判断
反应现象 酸性变色、有气泡 酸性变色、无气泡
培养基不变色
结果描述
分解××糖产酸、产气 分解××糖产酸、不产
气 不分解××糖
甲基红试验
• 原理:细菌分解糖,产生丙酮酸,进一步 生成大量混合酸,使培养基pH维持在4.4 以下,加入甲基红后,使甲基红呈现红色 反应。此为甲基红试验阳性。
伤寒沙门菌KIA(K A-+)MIU(+--)
大肠埃希菌KIA(AA+-)MIU(++-)
苯丙氨酸脱氨实验
• 原理:细菌的具有的苯丙氨酸脱氨酶,可 使培养基中的苯丙氨酸脱氨,形成苯丙酮 酸,后者与三氯化铁作用,形成绿色化合 物。
• 培养基:苯丙氨酸琼脂 • 试剂:10%三氯化铁 • 结果:加入试剂后培养基呈现绿色为阳性 • 应用:多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
脱酸 乙酰甲基甲醇
V-P试剂 二乙酰
培养基变红
葡萄糖发酵形成丙酮酸后的不同代谢途径
大肠埃希菌IMViC试验(++--) 右侧为对照(--++)
葡萄糖
V-P试验
丙酮酸
脱酸
乙酰甲基甲醇
V-P试剂
二乙酰
培养基变红
大肠埃希菌IMViC试验(++--) 右侧为对照(--++)
蛋白质类代谢试验
• 靛基质试验 • 硫化氢试验 • 苯丙氨酸脱氨试验 • 尿素酶试验
•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 • 结果:加入试剂后,培养基呈现红色:+
培养基不变色: -
• 应用:是肠道杆菌常用的生化反应试验,主 要用于区别大肠肝菌和产气肠杆菌
葡萄糖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细菌鉴定是微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生长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确定细菌种类的过程。
在细菌鉴定中,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1. 氧气需求实验氧气需求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氧气需求量。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氧气浓度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如果细菌只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需氧菌;如果细菌只能在氧气缺乏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厌氧菌;如果细菌既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也能在氧气缺乏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兼性厌氧菌。
2. 糖类发酵实验糖类发酵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对不同糖类的发酵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糖类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培养基的酸碱度变化。
如果培养基的酸碱度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糖类进行了发酵。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对哪些糖类具有发酵能力,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3. 氧化还原实验氧化还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氧化还原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氧化还原剂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
如果培养基的颜色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氧化还原剂具有反应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4. 酶活性实验酶活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酶活性。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底物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底物的变化情况。
如果底物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底物具有酶活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的酶活性,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法与生长现象的观察

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法与生长现象的观察【目的和要求】1.掌握无菌技术,建立无菌观念;明确无菌操作时注意要点。
2.掌握细菌的接种、分离培养方法和接种环的制作方法。
3.熟悉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方法。
【试剂与器材】1.菌种: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等。
2.培养基: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
3.其他:温箱、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L形玻棒、打火机、记号笔等。
【实验内容】一、细菌的接种工具1.接种环和接种针:其结构包括环(针)、金属柄、绝缘柄三部分(见图4-1)。
其中环(针)部分最佳材料为白金丝,因其受热和散热速度快,硬度适宜,不易生锈且经久耐用,但因为价格昂贵而限制了其应用。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是经济实用的300~500W电热镍鉻丝。
一般要求接种环长5~8cm,直径为2~4mm,定量接种环的容量为0.001ml。
图4-1 接种环和接种针接种环(针)在使用之前需检查镍鉻丝是否呈直线,若有弯曲,需用吸管或接种环的另一端将其压直;若环不圆,可将镍鉻丝前端放在吸管尖部缠绕一圈,再将镍鉻丝突出的部分朝内压紧。
接种环用于固体、液体培养基的接种,接种针用于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
2.L形玻棒:由直径2~3mm的玻璃棒弯曲成L形制成。
在使用之前用厚纸包扎后置高压蒸汽灭菌,或沾取无水乙醇后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主要用于液体标本涂布接种。
二、细菌的接种方法1.液体培养基的接种该法主要用于细菌的增菌培养或进行细菌的生化反应。
方法:(图4-2)(1)先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待冷却后挑取少许细菌。
(2)左手拿试管,右手持接种环,用右手其余手指将试管塞打开,试管口通过火焰烧灼灭菌。
(3)将接种环在贴近液面的管壁上上下碾磨数次,使细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4)将试管口灭菌后加塞,接种环烧灼灭菌后放回原处。
(5)在试管上做好标记,经35℃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
图4-2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2.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该法可用于保存菌种、观察细菌的动力或进行细菌的生化反应。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152601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专业:药学总学时/实验学时:48/16 总学分/实验学分:2.5/0.5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医学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形态实验室(微免)一、课程简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免疫学已渗透到现代医学各学科领域,在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相关药学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地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在药学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有一定地位,是学好其他药学相关课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使药学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药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菌的形态、初步掌握细菌的染色法、细菌的培养接种法、药敏试验;掌握常用消毒、灭菌的基本方法,了解细菌代谢产物检查的意义;了解化脓性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厌氧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形态。
了解病毒的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和病毒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等。
免疫学实验对学生进行免疫学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诊断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在实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的: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课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药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药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每班实验分2个小班进行,分别由2位教师带教,根据不同实验内容,学生每2~4人为1组,实验以学生操作为主,个别实验由带教师示教进行。
2、学生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养、细菌的常用染色法、划线培养、接种斜面、药敏实验、化脓性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和病毒血凝及抑制试验等。
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试验

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试验(一)什么是生化试验?指通过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代谢方式和条件等来鉴别细菌的类别、属种的试验。
生化试验或称生化反应:细菌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不一致,因此其代谢产物各异。
在培养基中加入可与被测终产物反应的指示剂,产生肉眼可见的变化,如颜色的改变等,利用生化方法来鉴定细菌的试验,统称为细菌的生化试验或称生化反应(二)生化试验的方法:1在培养物中加入某种底物与指示剂,经接种、培养后,观察培养基的pH值变化。
2在培养物中加入试剂,观察它们同细菌代谢产物所生成的颜色反应。
3根据酶作用的反应特性,测定酶的存在。
4根据细菌对理化条件和药品的敏感性,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三)生化试验的注意事项1.待检菌应是新鲜培养物,培养18~24h。
2.待检菌应是纯种培养物。
3.遵守观察反应的时间。
观察结果的时间,多为24或48小时。
4.应做必要的对照试验。
5.提高阳性检出率,至少挑取2~3待检的疑似菌落分别进行试验。
(四)检验细菌的生化试验范围:1、糖(醇)类代谢试验 2、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3、有机酸盐和铵盐的利用试验 4、呼吸酶类试验 5、毒性酶类试验二、糖醇类代谢试验(一)糖醇类发酵试验(二)葡萄糖氧化发酵(O/F)试验(三)V-P试验(四)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MR(五)七叶苷水解试验(六)甘油品红试验(一)糖醇类发酵试验1、原理:不同的细菌对各种糖醇的分解能力及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各不同,有的能分解多种糖(醇),有的只能分解1~2种糖(醇) ,有的分解糖(醇)能产酸产气,有的分解糖(醇)只产酸不产气,根据这些特点,可鉴别细菌。
常用的糖醇单糖:葡萄糖、甘露糖醇、木糖、半乳糖鼠李糖双糖:乳糖、蔗糖、麦芽糖、蕈糖三糖:棉子糖多糖:菊糖、肝糖、淀粉醇类:甘露醇、山梨醇、肌醇、卫茅醇2试验方法: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糖发酵管中,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Array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实验类型: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常用培养基
2.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纯种移种法
3.熟悉细菌各种生长现象
4.熟悉细菌常用生化反应
二、实验材料
生理盐水、大肠杆菌液、白色葡萄球菌液、痢疾杆菌液,接种环、酒精灯以及多种培养基。
三、操作方法
1.细菌接种法
1)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2)纯种培养法
①斜面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a)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斜面培养基管,右手持接种环或接种针。
b)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用接种环或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e)接种完成之后,用火焰灭菌培养管口,并塞上棉塞,置于37℃培养。
②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穿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半固体培养管,右手持接种针
b)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用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垂直刺入半固体中心,至近管底部,然后沿穿刺线退出。
e)塞回棉塞,接种针重新灭菌。
接种完毕,于37℃培养18—24h,观察生长情况。
③液体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用灭菌接种环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b)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均匀得散落在液体培养基中。
2. 示教
1) 细菌的生长现象
① 液体培养基
② 固体培养基
③ 半固体培养基
2) 常用生化反应
① 乳糖发酵试验
② Indol 试验
③ 硫化氢试验
④ 尿素分解试验
四、实验结果
1. 细菌接种试验
对大肠杆菌的分离
2. 细菌的生长现象
1) 大肠杆菌(固体培养基)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2) 痢疾杆菌(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
3) 白色葡萄球菌(液体培养基)成白色,葡萄串状
3. 常用生化反应
1) 乳糖发酵试验 大肠杆菌⊕,
2) Indol 试验 大肠杆菌+,肖氏沙门菌-
3) 硫化氢试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
4) 尿素分解试验 痢疾杆菌 -,变形杆菌 +
五、结果分析
1.大肠杆菌的分离使单菌落出现。
通过划布使单个细菌被分离出来。
2.细菌生长中大肠杆菌:具鞭毛,无芽孢;痢疾杆菌: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兼性厌氧;白色葡萄球菌既表皮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
3.生化反应:
1) 糖发酵试验原理: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糖分解酶,故分解各种糖后的产物也不相同,有的产酸,有
的尚有气体形成,借此可鉴别各种细菌。
乳糖发酵试验在肠道病原菌的鉴定中尤其重要。
接种细菌若具有分解乳糖的酶,分解产酸就会使指示剂变色。
如指示剂为酸性复红则变为红色;若有气体形成,则小倒管内有气泡集聚。
2) 吲哚 (Indol) 试验原理: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
吲
哚无色不能直接察见,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吲哚试剂),作用后能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则被肉眼所识别。
3) 硫化氢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
硫化氢遇铁(如硫
酸亚铁)或铅离子,则形成黑褐色的硫化亚铁(或硫化铅)
沉淀物,黑色沉淀物愈多,表示生成的硫化如左图所示在ⅠⅡⅢ区细
菌分布比较集中,在Ⅳ区
占布了二分之一的培养基
中,肉眼可见大量的单个
菌落以供挑选纯种用。
氢量愈多,硫化氢试验用的培养基中含有硫代硫酸钠,它是一种还原剂,能保持还原环境,使形成的硫化氢不再被氧化。
4)尿素分解试验原理:有的细菌具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形成大量的氨,使培养基pH值上升而变成
碱性,使酚红指示剂呈现红色,是为阳性反应。
六、讨论心得
培养基配成后,灭菌要充分,单个或少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细胞、孢子)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如果条件适宜,就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体形较大的子细胞群体。
这种由单个或少量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
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
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
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
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集聚时的反映。
细菌是原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着水分,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
如果细菌菌体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或液体培养基中,是不能形成菌落的。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的无鞭毛的细菌只沿着穿刺线生长,而有鞭毛的细菌可在穿刺线的周围扩散生长。
细菌菌体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生长后能使液体培养基变得混浊。
混浊情况视细菌对氧气需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好氧菌仅使上部培养液混浊,厌氧菌使底部培养液混浊,兼性厌氧菌使培养液上下均匀混浊;有的细菌可在培养液表面形成菌环或菌膜,或在底部产生沉淀。
临床上由于细菌感染而致病的各种标本及带菌者所需检查的各种标本,往往并非单一的细菌,而且混有其它非致病菌(人体正常菌群)。
因此当对此标本需作出细菌鉴定时,就必须从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称为细菌分离培养技术。
另外,对已得到可疑病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菌种保存等培养,称为纯培养接种技术。
平板划线四区法:注意要严格无菌操作,灼烧后接种环要冷却,划线时用腕力,不要使接种环嵌入琼脂,各个分区要分明,在培养皿底部贴标签,倒置培养――防止细菌被冲散
不同细菌由于所含的酶系统不完全相同,因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及代谢产物亦不一致,据此,可用以鉴别细菌的种类。
本实验采用生化技术来区别不同性质的细菌。
本实验中白色葡萄球菌在液体培养集中的生长现象不是很明显,有待改进,或者替换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