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抗核抗体谱17项表解读

抗核抗体谱17项表解读

抗核抗体谱17项表解读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核抗体检测已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核抗体是指人体内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针对的是细胞核内的蛋白质和核酸分子。

通过抗核抗体谱17项检测,可以了解到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系统是否处于异常状态,进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抗核抗体谱17项检测包含以下17种指标:1. 核周边型抗体(ANA)2. 双链DNA抗体(dsDNA)3. 核糖体蛋白抗体(RNP)4. Sm抗体5. SS-A/Ro抗体6. SS-B/La抗体7. Scl-70抗体8. Jo-1抗体9. PM-Scl抗体10. CENP-B抗体11. PCNA抗体12. Histone抗体13. Rib-P抗体14. dsDNA-Ab(IgM)15. dsDNA-Ab(IgG)16. Sm/RNP-Ab17. SS-A/Ro-Ab下面,我们来逐一解析这些指标的意义和临床意义。

1. 核周边型抗体(ANA)核周边型抗体(ANA)是指针对细胞核周边区域的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抗体。

ANA阳性表明体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但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疾病类型。

因此,ANA检测通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指标。

2. 双链DNA抗体(dsDNA)双链DNA抗体(dsDNA)是指针对DNA分子的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抗体。

dsDNA抗体阳性提示SLE的可能性较大,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中。

3. 核糖体蛋白抗体(RNP)核糖体蛋白抗体(RNP)是指针对核糖体蛋白的抗体,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特异性抗体。

RNP抗体阳性提示MCTD的可能性较大,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中。

4. Sm抗体Sm抗体是指针对Sm蛋白的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之一。

Sm抗体阳性提示SLE的可能性较大。

5. SS-A/Ro抗体SS-A/Ro抗体是指针对SS-A/Ro蛋白的抗体,是干燥综合征(SS)的特异性抗体。

肌炎抗体谱24项解读

肌炎抗体谱24项解读

肌炎抗体谱24项解读肌炎抗体谱24项解读肌炎抗体谱是一种用于检测肌炎相关抗体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患者血液中的抗体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肌炎相关的免疫反应。

肌炎抗体谱包含了24项指标,每一项都对应着不同的抗体,下面我们来逐一解读这些指标。

1. 抗核抗体(ANA):ANA是最常见的肌炎相关抗体之一,它可以与细胞核内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

2. 抗dsDNA抗体:这种抗体主要与双链DNA结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标志物。

3. 抗Sm抗体: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另一个特异性标志物,它与Sm核糖蛋白结合。

4. 抗SSA抗体:这种抗体主要与Sjögren综合征相关,它可以与细胞核内的SSA抗原结合。

5. 抗SSB抗体:抗SSB抗体也与Sjögren综合征相关,它可以与细胞核内的SSB抗原结合。

6. 抗Sm/RNP抗体:这种抗体与Sm/RNP核糖蛋白结合,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标志物。

7. 抗Scl-70抗体:抗Scl-70抗体是硬皮病的特异性标志物,它与Scl-70抗原结合。

8. 抗Jo-1抗体:这种抗体与Jo-1抗原结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

9. 抗Centromere抗体:抗Centromere抗体主要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它可以与细胞核内的Centromere抗原结合。

10. 抗PM-Scl抗体:这种抗体与PM-Scl抗原结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

11. 抗Ro-52抗体:抗Ro-52抗体与Ro-52抗原结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和Sjögren综合征的标志物。

12. 抗Mi-2抗体:抗Mi-2抗体主要与皮肌炎相关,它与Mi-2抗原结合。

13. 抗PL-7抗体:这种抗体与PL-7抗原结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

14. 抗PL-12抗体:抗PL-12抗体主要与皮肌炎相关,它与PL-12抗原结合。

15. 抗EJ抗体:这种抗体与EJ抗原结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

硬皮病抗体谱

硬皮病抗体谱

硬皮病抗体谱系统性硬化症(SSc),又称为硬皮病,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散性的皮肤增厚、组织纤维化和自身抗体的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在SSc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①抗着丝点蛋白ACA:抗CENP-A 和抗CENP-B 抗体ACA是ANA的一种类型,是一种能紧密结合在着丝点蛋白质抗原上的自身抗体。

着丝点蛋白质由3种成分组成:着丝点蛋白A(CENP-A),着丝点蛋白B(CENP-B),和着丝点蛋白C(CENP-C)。

其中ACA的主要靶抗原为CENP-B,它能与含有各种着丝点抗体的血清起反应。

ACA在硬皮病患者中总检出率为20%-47.5%,在局限性硬皮病中检出率更高,为50%-70%,特异性大于97%。

抗着丝点抗体(ACA)对CREST综合征(即钙质沉着、雷诺现象、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指端硬化、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有较高的特异性。

ACA常与局限性皮肤SSc伴发钙质沉着症和雷诺现象有关。

抗CENP-A和抗CENP-B抗体阳性预示着疾病发病较晚、病情较轻,心脏受累、肺纤维化和皮肤病变程度较轻,预后良好。

抗体浓度与疾病活动度(如皮肤硬化程度、肺功能)不相关。

ACA阳性在pSS患者并不少见,为1%~13%。

这部分患者雷诺综合征、肝脏受累的发生率高于ACA阴性的pSS 患者;而多克隆高球蛋白血症、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以及类风湿因子、抗SSA/SSB抗体的阳性率,均低于ACA阴性的pSS患者。

②DNA解旋酶,拓扑异构酶I(最初称Scl-70)又称抗拓扑异构酶1抗体(抗Top抗体)抗Scl-70抗体是硬皮病特异性血清学标志,主要在弥漫性硬皮病中检出,阳性率约为60%,在局限性硬皮病中不到10% 。

总体阳性率为24-40%,特异性可达99.4%。

此抗体阳性与弥漫性皮肤病变、近端皮肤硬化、肺间质纤维化、心脏受累、肾脏受累、远侧骨质溶解、指端凹陷性瘢痕指(趾)关节畸形、并发肿瘤及神经系统受累密切相关,被视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硬皮病最新诊断标准

硬皮病最新诊断标准

硬皮病最新诊断标准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皮肤和内脏器官的纤维化和血管异常。

近年来,对硬皮病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硬皮病最新的诊断标准,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临床表现。

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皮肤纤维化、指端溃疡、雷诺现象、关节炎、肺部纤维化、肾脏损害等。

其中,皮肤纤维化是硬皮病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常见于手指、手掌、前臂和脸部,表现为硬、厚、光滑的皮肤。

雷诺现象是硬皮病的常见表现之一,表现为手指或脚趾突然发白、发紫、发红,伴有疼痛和麻木感。

肺部纤维化是硬皮病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硬皮病时,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尤其是皮肤纤维化、雷诺现象和肺部病变。

二、实验室检查。

硬皮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自身抗体检测、血清免疫学检查和器官功能检查。

自身抗体检测是硬皮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包括抗核抗体(ANA)、抗Scl-70抗体、抗-centromere抗体等。

血清免疫学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

器官功能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内脏器官受累情况,如肺功能检查、心脏超声检查、肾功能检查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硬皮病时,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三、影像学检查。

硬皮病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和超声检查。

X线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骨骼和关节受累情况,如骨质疏松、关节破坏等。

CT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肺部纤维化和胸膜受累情况。

MRI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软组织和关节受累情况,如皮下纤维化、肌肉萎缩等。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血管和内脏器官受累情况,如雷诺现象、心脏瓣膜病变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硬皮病时,应当结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以确定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四、诊断标准。

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作者:胡新秋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迄今为止还未十分明了,其基本病变主要侵犯结缔组织及其小血管,致使多数脏器常常可以受到侵犯。

为了提高PSS的诊断水平,我们参考Douvas的方法进行改良,建立了血清抗Scl-70抗体测定法,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硬皮病;抗Scl-70抗体;硬皮病PSS患者的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目前已经发现的有抗单链RNA抗体、抗着丝粒抗体、抗核仁抗体以及抗Scl-70抗体。

由于迄今仅自PSS患者血清中测到抗Scl-70抗体,而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均未能测出,所以现认为检测抗Scl-70抗体对PSS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1临床资料1.1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我院PSS患者抽取45例,其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40例。

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35岁。

病程1-20年,平均8.3年。

均符合风湿病协会诊断和治疗标准委员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

每例均做了胸部X线摄片,24例有肺间质纤维化。

33例做了双手关节X线检查,18例有末端指骨吸收,1例有皮下组织钙质沉着。

13例做了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6例有心肌损害。

血清肌酶谱检查有45例、肌电图检查为7例、肌肉活检为4例,发现8例有肌炎征象。

在13例做X线钡餐造影者中,10例有食管功能障碍。

1.2非PSS的结缔组织病患者177例,其中干燥综合征4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雷诺氏病、多发性肌炎各12例,混合型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各11例,皮肌炎、白塞氏病各有8例。

1.3非结缔组织病患者145例,其中病毒性肝炎100例,急性、慢性肾炎18例,尿毒症10例,肺部感染5例,重症肌无力2例,其他内科疾病包括发热待查、白血病、溃疡病等10例。

体检正常者60名。

抗PM:Scl抗体

抗PM:Scl抗体

抗PM:Scl抗体概述抗Scl-70抗体,即抗核抗体抗体(ANA)中的Scl-70抗体,是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检测出的一种特异性抗体,表明机体可能存在结缔组织疾病。

这种抗体通常与系统性硬皮病(scleroderma)相关联,尤其是与弥漫性系统性硬皮病(dcSSc)。

结缔组织疾病和抗Scl-70抗体系统性硬皮病(Scleroderma)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和纤维化,导致皮肤、内脏器官和血管的功能受损。

系统性硬皮病分为限制型系统性硬皮病(lcSSc)和弥漫型系统性硬皮病(dcSSc)两种类型,抗Scl-70抗体主要与dcSSc相关。

抗Scl-70抗体抗Scl-70抗体是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中核抗原与患者IgG结合而诊断的。

阳性结果通常提示弥漂性系统性硬皮病的可能性,但并不绝对。

一些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其他结缔组织疾病也可能产生抗Scl-70抗体。

临床意义诊断抗Scl-70抗体可以作为系统性硬皮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史,抗Scl-70抗体阳性有助于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预后一些研究表明,抗Scl-70抗体阳性患者通常具有较差的预后。

他们可能更容易出现内脏器官受累、皮肤纤维化更为严重等症状。

因此,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对抗Scl-70抗体阳性患者需加以重视。

治疗在目前医学水平下,对于系统性硬皮病及其相关疾病,尚无根治性疗法。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症状发展、减轻疾病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采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和对称性危险等治疗方法可一定程度上减缓疾病进展。

结语抗Scl-70抗体作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的特异标志物,在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但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仍然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关键因素。

有关抗Scl-70抗体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性硬皮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胡新秋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年(卷),期】2013(023)003
【摘要】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迄今为止还未十分明了,其基本病变主要侵犯结缔组织及其小血管,致使多数脏器常常可以受到侵犯.为了提高PSS的诊断水平,我们参考Douvas的方法进行改良,建立了血清抗Scl-70抗体测定法,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1页(P1139-1139)
【作者】胡新秋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白城,1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的检测 [J], 蒋建华;普雄明;刘玉琴
2.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J], 冯启仁;王晓红
3.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J], 胡新秋
4.系统性硬皮病抗U_1RNP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郭敏骅;屠文震
5.抗Scl-70和抗Jo-1抗体在系统性硬皮病和皮肌炎中的临床意义 [J], 王万卷;马韵琴;刘丹亚;张盘谏;陈庆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硬皮病化验文档

硬皮病化验文档

硬皮病化验硬皮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征是皮肤逐渐变硬,同时也会影响到内脏器官,如心脏、肺、肾,进而引起功能障碍。

本文将从硬皮病的化验检查、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硬皮病化验项目1. 血常规硬皮病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通常显示红细胞计数、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计数也偏高。

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还需注意检查血清白蛋白水平,因为血清白蛋白的下降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水肿等病症。

2. 自身抗体硬皮病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在进行化验检查时,需要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如ANA、抗Scl-70抗体、抗-centromere抗体等等。

这些抗体检测可以帮助确认硬皮病的诊断以及其亚型,同时也可以评估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等因素。

3. 免疫球蛋白硬皮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水平均显著升高。

因此,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监测硬皮病的疾病活动状态和疗效。

此外,在进行治疗时,定期监测免疫球蛋白水平,还可以发现肝、肾等内脏损害。

4. 其他指标硬皮病的相关化验指标还包括C反应蛋白、血清漏、尿浊度与尿比重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补充上述指标,为硬皮病的临床治疗和疾病监测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二、硬皮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硬皮病的药物治疗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钙离子通道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等。

其中,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硬皮病主要治疗药物,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和减少炎症反应,同时缓解疼痛和改善肺功能等症状。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温热疗法、按摩、理疗等,都可以改善局部循环,减轻肢体肿胀、疼痛和硬度等症状。

同时,物理治疗还能提高肢体活动度、维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等方面的功能。

3. 应激管理硬皮病患者通常会因病情的不稳定、面临慢性疾病的状况、社交和家庭问题等诸多因素而处于应激状态,因此,合理的应激管理对于硬皮病患者的症状缓解和疾病控制非常重要。

包括积极思维、家庭支持、行为控制等多方面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4-08-25T11:43:15.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杨巧赟杨海张慧娟
[导读] 系统性硬皮病本质上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皮肤硬化是其常见的症状,若患者病情严重时将有可能出现全身性皮肤僵硬[1]。

杨巧赟杨海张慧娟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惠州 516002)
【摘要】目的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临床意义进行探究。

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的98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以上患者进行抗Scl-70抗体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来探究其临床意义。

结果上述患者中抗Scl-70抗体25例,抗
RNP抗体9例,抗SAA/SSB 5例,抗Rib4例,抗SM2例,抗Jol3例。

抗Scl-70抗体阳性患者在肺间质纤维化以及指端缺血症状上与抗Scl-70抗体阴性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抗Scl-70抗体与系统性硬皮病的症状表现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这对于系统性硬皮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系统性硬皮病抗Scl-70抗体肺间质纤维化
【中图分类号】R5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74-01 系统性硬皮病本质上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皮肤硬化是其常见的症状,若患者病情严重时将有可能出现全身性皮肤僵硬[1]。

另外该病症还会对内脏器官带来影响。

我院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98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探讨了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的98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

以上患者均符合SSc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76例,年龄为18至69岁,平均年龄为(41.3±5.1)岁,病程为1至22年,平均病程为(9.1±2.1)年。

上述患者中存在58例弥漫型系统性硬皮病,40例肢端型系统性硬皮病。

1.2方法
抗Scl-70抗体分为两个步骤即抗原制备以及测定,具体如下:(1)抗原制备。

将医用白鼠(200g左右)放血后取其肝脏。

将肝脏细胞膜除去并保留细胞核结构。

过滤,加入2%的蔗糖溶液离心,3*10^4r/min,持续1h。

离心完成后将细胞核取出并进行超声粉碎在离心15min,转速为1*10^4r/min。

取上清液,并测定蛋白浓度放入零下20摄氏度下保存。

对抗原进行电泳分析,电泳3h后采用对样本进行染色将三条区带显露出来。

(2)抗Scl-70抗体测定。

先配制0.4%浓度的琼脂糖版并将标准抗Scl-70抗体样本和抗原进行双扩散测定。

在室温条件下孵育24h,采用生理盐水以及柠檬酸钠混合液漂洗并染色,同时判断血清样品中是否存在Scl-70抗体。

将小白兔胸腺作为抗原,蛋白浓度控制在50mg/ml,对标准血清及血清样品进行测定(免疫双扩散法),常温条件下培育24h,对比测定结果。

2.结果
上述患者中抗Scl-70抗体25例,抗RNP抗体9例,抗SAA/SSB 5例,抗Rib 4例,抗SM 2例,抗Jol 3例。

患者临床症状与Scl-70抗体关系具体如下。

表1 患者临床症状与Scl-70抗体关系
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抗Scl-70抗体阳性患者在肺间质纤维化以及指端缺血症状上与抗Scl-70抗体阴性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系统性硬化病并不常见,据相关统计证实系统性硬化病每年发病人数为20至100万之间。

皮肤硬化是系统性硬化病常见的症状,患者病情严重时将会出现全身性皮肤硬化,该病症女性患者居多。

另外该病症会引发内脏衰竭,较为常见的就是肺间质纤维化,病情严重的话有可能致死。

在本研究中对98例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进行了抗Scl-70抗体测定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研究结果上来看抗Scl-70抗体阳性患者在肺间质纤维化以及指端缺血症状上与抗Scl-70抗体阴性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抗Scl-70抗体是DNA局部异构酶降解产物,在DNA复制过程中具有松解局部螺旋的作用,它是系统性硬化病的标志性抗体[2]。

从本次研究上来看患者的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26.53%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

而Scl-70抗体阳性患者在肺间质纤维化以及指端缺血症状表现上与Kuwana等研究结果相近[4]。

从以上结果中可以推断出患者的内脏病变与皮肤硬化程度并没有表现出直接关系。

综上,抗Scl-70抗体与系统性硬皮病的症状表现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这对于系统性硬化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廉晓日,肖嵘.系统性硬皮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04):111-114.
[2]严月华,王兴刚.系统性硬皮病46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09):115-117.
[3]韩建华,李永哲,佟大伟.系统性硬皮病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06):432-433.
[4]米新陵,华伟,惠艳.46例系统性硬皮病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06):317-3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