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剂——驱虫药和方剂
中草药防治鸡球虫常见方剂

及病原检查,综合判断进行诊断措施的采取是由
于鸡禽身体内部携带虫卵的现象是极为普遍的。
5 常见中草药治疗方剂 常见的中草药治疗方剂有两种。方一:常山
150g,青蒿115g,鸦胆子150g,白头翁150g,大黄 90g,黄柏120g,当归75g,党参100g,白术50g。将
这些中草药做成散剂并拌入饲料中进行喂食。方
第一种中草药药剂的配药方式以治标以及 治本的原则进行配置,达到扶正祛邪的功效。其 中,常山和青蒿的作用是驱虫,大黄的作用是清 热解毒,促进积聚的湿热进行释放,辅助驱虫作 用。党参和当归药材的作用是达到止血和凉血以 及补血,最终达到解毒的功效。通过这几味药材 拥有的各个功效共同起到止血补血、驱虫的功 效。利用此配方进行治疗能够抵制鸡球虫的生 长,促进鸡禽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实现标本同治 的目标。本方较适用于雏鸡。
2019年第6期(总第211期)
B阜药B丘吕鸡球虫常见方齐U
刘秋利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农业农村局,河北唐山063500)
中图分类号:S855.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 (2019) 06-0070-01
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者是多种球虫引起的
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属于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
球虫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在饲养过程中,并未
达到优质的管理,鸡舍具有潮湿、拥挤、卫生条件
差的现象时,鸡禽最容易感染鸡球虫病。气候也
影响着鸡球虫病的产生,如果气候为多雨和气温
70 较高的梅雨季节,鸡球虫病最容易爆发。鸡球虫 临 虫卵具有抵抗力较强的特点,采用一般消毒剂是
无法杀死虫卵的,虫卵能够在隐蔽的土壤中保持
球虫。
1 流行特点
鸡球虫需要三个阶段发育,从无性阶段发展
驱虫药

中药学——第十五单元驱虫药
细目一概述
一、性能特点:入脾、胃、大肠经,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二、功效:杀灭或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
三、适应范围:肠道寄生虫病。
四、注意事项:一般应在空腹时服用。
细目二具体药物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
使君子
功效:杀虫消积。
应用:
1.蛔虫病,蛲虫病。
为驱蛔要药,
2.尤宜于小儿疳疾。
苦楝皮
功效:杀虫,疗癣。
应用:
1.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
2.疥癣,湿疮。
槟榔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应用
1.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2.食积气滞,泻痢后重。
3.水肿,脚气肿痛。
4.疟疾。
南瓜子
功效:杀虫。
应用:
1.绦虫病。
2.血吸虫病。
小结驱虫药
使君子:杀虫消积。
苦楝皮:杀虫,疗癣。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南瓜子:杀虫
驱虫药的服药时间是
A.饭前服
B.空腹时服
C.睡前服
D.饭后服
E.不拘时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驱虫药一般应在空腹时服用。
既能杀虫消积,又能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A.使君子
B.神曲
C.南瓜子
D.槟榔
E.大腹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槟榔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中药方剂趣味记忆方法技巧

中药方剂趣味记忆方法技巧在中药方剂中,有一些方剂的名称带数字的,有一些是比较难记忆的,同学们不知道要怎么去记忆,为了更好更轻松地记忆中药方剂。
需要讲究一些记忆技巧。
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中药方剂趣味记忆方法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中药方剂趣味记忆技巧1、四逆散:柴草制药。
/四逆菜籽是草药。
柴胡、枳壳(麸炒)、白芍药、甘草2、大承气汤:皇后只是笑。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3、小承气汤:皇后只是不笑。
大黄、厚朴、枳实4、保和丸:神山岭下陈巧卜子。
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5、三仁汤:三人爬竹竿,扑通滑下来。
杏仁,白寇仁,薏苡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
6、止嗽散:百草园前臣敬接。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7、小青龙汤: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麻黄、桂枝、白芍、半夏、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子8、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9、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生芹菜炒大虾仁。
柴胡、黄芩、半夏(姜制)、人参、生姜、甘草、大枣10、酸枣仁汤:熊猫早知茯苓甘。
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11、六味地黄丸:渔夫单要熟蟹。
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12、清胃散:生母当皇帝。
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13、补阳还五汤:穷鬼骑地龙吃红桃。
川穹、当归、黄芪、地龙、赤勺、红花、桃仁14、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黄、芒硝、桃仁、牡丹皮、冬瓜仁中药方剂趣味记忆方法1.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双黄连,蚤休败酱青板蓝,二白地丁垂盆菊,马勃红藤马齿苋。
山豆土苓鸦胆子,秦皮射干穿心莲,鱼熊牛蛇青半边。
银花解毒散风热,痈肿毒痢卫营邪。
连翘解毒散肿结,清心透散利尿淋。
公英解毒消乳痈,利湿通淋咽喉痛。
板蓝根凉血解毒,利咽消肿大头瘟。
牛黄解毒热心包,息风止痉化痰窍。
鱼腥解毒尿淋通,脓疮湿痢热肺痈。
射干解毒善祛痰,利咽散结消痈肿。
驱虫药与驱虫方剂

第一节 驱虫药
• 蟾酥 •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心经。 • 【功效主治】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用于痈疽疔疮,瘰疬,咽喉肿
痛,牙痛;胀腹痛,神昏吐泻。 • 【用法用量】内服0.015~0.03 g,研细,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Q Acvc Alvl
vc
1 nc
21
Rc3 i 2
vl
1 nl
21
Rl3 i 2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情境一 大中桥设计流量的推算
• (2)稳定非均匀流历史洪峰流量 • 当河段内各断面的形状和面积相差较大,各断面通过的流量虽然相同,
但各断面的水深和流速却不一样,其洪峰流量Q为 H
• (3)当各次历史洪水流Q量n不能K在L海森(1几2g率 )格( KA纸122 上 K定A222出) 经验频率曲线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情境一 大中桥设计流量的推算
• 3.应具有独立性 • 统计计算要求同一系列中的所有(变量)资料,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如
各年的洪峰流量都是独立发生的。 • 4.具有可靠性 • 对不同时期的观测资料的可靠性,须仔细分析,必要时应实地调查
,采用可靠或比较可靠的数据。洪水标志物已有较大变化,洪痕位置 不具体和精度不高的资料仅供参考。资料可靠性审查的重点应放在对 设计洪水影响较大的首要儿项洪水的分析论证上。资料的客观、准确 ,是保证统计计算结果符合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对收集 的资料反复检查和核对。
m
• 特大洪水系列的经验频率计P算m 公 n式为1
M
• (2)将实测系列与特大值系列P共m 同N组成1一个不连续系列,作为代表总 体的一个样本,不连续系列各项可在历史调查期N年内统一排位。
杀虫丹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丹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处,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杀虫丹。
【处方】
楝树根30克黄连9克乌梅肉9克吴茱萸9克炒栀子9克白薇30克白术60克茯苓9克甘草9克鳖甲9克
【制法】
上药各为末,蜜为丸,如小米大。
【功能主治】
治虫积腹痛,得食则减,无食痛增。
(打虫)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空腹时服。
服后必痛甚,不可即与水,盖虫得水即生也。
【摘录】
《石室秘录》卷三
最后提醒下杀虫丹虽是一个治疗疾病的好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可以的放话,选择日常多注意饮食,因为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拥有健康身体的根本。
中药学驱虫药

中药学驱虫药凡能将肠道寄生虫能杀死或驱出体外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肠内寄生虫(蛔虫、绦虫、钩虫、蛲虫等)所引起的疾患,病人常见腹痛、腹胀、厌食或善饥多食、面黄、消瘦等。
可以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择药物。
服用驱虫药可麻痹或杀死虫体,使虫排出体外,能得到根本治愈。
对于体虚患者,应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驱虫时一般在空腹时服用,以便使药物与虫体易于接触,更好的发挥驱虫效果。
常配伍泻下药,促虫排出。
部分驱虫药毒性较大,孕妇慎用。
常用的驱虫药有苦楝皮、使君子、槟榔、南瓜子和雷丸等。
药理(1)驱蛔虫作用:苦楝皮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特别是猪蛔首有麻痹作用,其有效成分川楝素的作用比苦楝皮浸膏强。
不同浓度的川楝素对猎蛔首的作用随浓度递增而呈轻度、中度至完全抑制,然后可逐渐恢复活动。
对整体猪蛔,川楝素在高浓度时呈现麻痹,低浓度对猪蛔虫有明显兴奋作用,出现剧烈收缩,能扰乱虫体能量代谢,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排出体外。
川楝素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蛔虫头部神经环。
川楝素给猴口服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较快,分布广,消除慢,组织中药物浓度以胆、肝和十二指肠最高,脾、肾次之,在脑内各部分呈均匀分布,但浓度低。
多次重复给药有蓄积性。
使君子煎剂、乙醇提取物能抑制猪蛔虫。
使君子仁提取物水溶部分对猪蛔首有麻痹作用。
使君子驱虫作用与其浸膏经发酵除去糖质、灰分、草酸钾无关,其有效成分为使君子酸钾,具较高的驱虫效力。
使君子高浓度对蛔虫先兴奋后麻痹,此种兴奋作用亦为驱虫效果的原因之一。
(2)驱绦虫作用:槟榔碱为槟榔驱绦虫的有效成分,对猪肉绦虫全虫各部都有较强的麻痹作用,对牛肉绦虫的作用则仅使头部和未成熟节片麻痹,孕卵节片(中后段)也受影响变软,但不全瘫痪,效果较差。
槟榔对有钩绦虫、无钩绦虫及短小绦虫均有很强的麻痹作用。
南瓜子煎剂及其提出液使牛肉绦虫中后段节片变薄变宽,节片的中部凹陷,呈麻痹状态,头及未成熟的节片活动自如。
用L一过氯酸南瓜子氨酸及合成的dl-氢溴酸南瓜子氨酸治疗绦虫病犬,均能驱虫。
中药学11祛虫

【《4020电子书》 ,欢迎您来4020电子书推荐好书!】╔════════════╗║第十一章║║║║驱虫药║╚════════════╝凡能驱除或杀灭肠寄生虫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肠寄生虫,主要有蛔虫、钩虫、线虫、蛲虫等,除钩虫由皮肤接触感染外,其它多由病员吃了污染虫卵的食物而进入人体。
患肠寄生虫病的病员,大都在粪便中可检查出虫卵,有的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有的可以出现绕脐腹痛,时作时止,形体消瘦,不思饮食,或多食易饿,或嗜食异物等症;钩虫病还可能有面色萎黄、全身浮肿等;蛲虫病主要出现肛门瘙痒。
由于肠寄生虫能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同时要重视预防工作,应向患者或其家长宣传卫生常识,以防重复感染。
临床使用驱虫药时,应注意以下各点:1. 患虫病日久而蝮有积滞者,可配合消导药同用;如脾胃虚弱者,可配健脾药同用;体质虚弱者,可配补虚药同用。
2. 驱虫药最好在空腹时服,使药力直接作用于虫体,以提高疗效。
如排便不畅者,在必要时可适当配合泻下药,以增强排虫作用。
3. 在使用驱虫药时,必须注意剂量,对某些具有毒性的驱虫药,不能过量,以免中毒。
╔══════╗║苦楝根皮║╚══════╝【药用】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树的根皮。
【性味与归经】苦、寒。
有毒。
入肝、脾、胃经。
【功效】杀虫、疗廯。
【临床应用】1. 用于虫积腹痛苦楝根皮驱杀蛔虫作用显著,为治疗蛔虫病的常用要药,临床上常配合槟榔、芫荑等同用;如单独应用,也有疗效。
此外近来用本品配合茵陈蒿、广郁金、青皮、木香等又可用以治疗胆道蛔虫病。
2. 用于头癣、疥癣苦楝皮根炒炭研末,油调治疗头癣、疥癣,有杀虫作用。
【处方用名】苦楝根皮(洗净,晒干,切碎用)【一般用量与用法】干者三钱到一钱,鲜者五钱到一两,煎服。
╔══════╗║使君子║╚══════╝【药用】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科植物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温。
入脾、胃经。
【功效】杀虫消积【临床应用】用于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症使君子为驱蛔常用之品,对于因蛔虫引起的腹痛、小儿疳积,有较好的疗效。
驱虫药中药药方

概说
❖ 【含义】 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
❖ 【功效】 驱虫〔杀虫〕——麻痹、分解虫体〔杀灭〕或刺 激虫体,使其逃逸而排出体外。
❖ 【主治】 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 钩虫病等)。
Company Name
虫证分类及特点
❖ 蛔虫病——以半消化食物为营养,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 部及脐周阵发性疼痛(寿命为1年,长者可达2年);
Company Name
❖雷 丸 《神农本草经》
Company Name
药用植物及饮片图片
Company Name
药用植物及饮片图片
Company Name
运用
❖ 杀虫消积 ❖ 驱虫面广,尤以驱杀绦虫为佳。
Company Name
药名 相同点 使君子
不同点 驱杀蛲虫,兼能消积健脾,还可用治小儿疳积、乳食停滞,且味甘 气香,为小儿所喜。
苦楝皮 驱杀蛔虫
性寒有毒,驱虫之效较使君子强大而可靠,对钩虫病、蛲虫病亦效 佳,兼能燥湿止痒,外用可治头癣疥疮。
(鹤 虱)
功专驱虫,可用于蛲虫、绦虫等多种寄生虫。
(芜 荑)
尚驱绦虫,又能消积疗疳,治小儿疳积。
Company Name
药名 槟榔
相同点 不同点 能驱杀多种肠道寄生虫,又长于消积行气利水,兼可截疟,可治食积气 滞 之脘腹胀满,痢疾里急后重,水肿脚气及疟疾等证。是驱虫力强,效用 广 泛的药物。
运用
❖杀虫消积
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积。为驱蛔要药。 ❖ 因其味甘气香而不苦,尤宜于小儿蛔虫病。轻者
单用本品炒香嚼服;重者可配伍使用。
Company Name
药用特点及使用注意
❖ 3~10g。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 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能驱除或抑杀某些寄生虫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以驱虫药为主而组成的方剂,叫做驱虫方。
本类方药主要用于肠内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所致的疾患,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较为多见的疾病,临床上多见有腹痛腹胀,呕吐、涎沫、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耳、鼻瘙痒,久则出现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浮肿等症状。
在使用本类方药治疗时,必须根据虫的种类,体质的强弱,症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用和配伍适当的方药。
如有积滞者,可配伍消导药;脾胃虚弱者,兼补脾胃;对于体弱的患者,应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旋;虫症在腹痛较剧时,通常以安虫主,而在疼痛缓解之后,再行驱虫。
本类药一般应在空腹时服,使药物与寄生虫易于接触,从而更好的发挥驱虫作用;并根据大便的正常与否,适当配伍泻下药,以促使虫体排出。
由于某些驱虫药具有相当的毒性,应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孕妇,老弱患者都慎用。
一、驱虫药(一)使君子《开宝本草》为使君子科落叶藤本状灌木植物使君子的种子。
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以四川产量最多。
9-10月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收,晒干。
去壳,取种仁生用。
或炒香用。
别名:留求子、川君子、建君子。
处方用名:使君子、使君肉。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杀虫消积。
主治与应用:本品为驱虫要药,所含使君子酸钾对蛔虫有麻痹作用。
除适用于蛔虫病外,并可用治蛲虫病。
因其味甘甜,故尤宜小儿。
单用使君子仁炒香嚼服有效;如蛔虫较多,病情较重者,可与苦栋皮,槟榔等驱虫药同用。
如小儿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者,须配党参、白术、当归等益气、补血药,以攻补兼施。
用量:6-12克,炒香嚼服,小儿每岁每天一粒半,总量不超过二十粒。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大量服食,否则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与热茶同服。
亦有呃逆出现。
参考资料:使君子的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二)苦栋根皮《别录》为栋科落叶乔木苦栋树的根皮。
全国各地均产,四川尤多。
入药鲜用,或哂干用。
别名:苦栋皮、栋皮。
处方用名:苦栋皮、苦栋根皮。
药用部分:根皮。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肝、脾、胃经。
功能:杀虫、冶疥癣。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对蛔虫有麻痹作用,故可用于驱蛔,且效力比使君子强,可单用煎汤顿服,亦可制成糖浆服;如配槟榔、使君子、乌梅等药,则效果更佳。
近年来用本品配合菌陈、郁金、青皮、木香等治疗胆道蛔虫有定疗效。
2.可治头癣、疥癣。
通常用木品研末,以醋或猪脂调涂患处。
用量:6-15克,鲜品15-30克。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有定毒性,体虚及肝病患者不宜使用或慎用。
(三)槟榔《别录》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
生产于海南岛、福建、云南等地。
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集,剥去果皮,晒干,浸透节片。
别名:大腹子、海南子、大白、玉片。
处方用名:槟榔、榔片、花槟榔。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辛、苦、温。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杀虫消积、行气利尿。
主治与应用: 1.能驱杀多种肠内寄生虫,并有轻泻作用,有助于虫体排出。
驱除绦虫,姜片虫疗效较佳,尤以猪绦虫最效,如配合南瓜子同用,效果更为显著。
2.既消积导滞,又兼轻泻之功,用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以及泻痢后重等证。
多与行气导滞药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3.有行气利水作用,为治脚气疼痛的要药,常与吴芋、木瓜、苏叶、陈皮等同用。
用量:6-15克,单用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至6-120克。
参考资料: 1.对流感病毒和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2.槟榔碱有似胆碱样作用,所以有泻下、促唾液腺及汗腺分泌,缩瞳等作用。
(四)南瓜子《现代实用中药》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
主产于浙江、江苏、河北、山东、山西、四川等地。
夏秋间果熟时采收,取子洗净,晒干。
研粉生用,以新鲜者良。
处方用名:南瓜子。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甘、温。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杀虫。
主治与应用: 1.用治绦虫,可单用,或与槟榔同用,能增强疗效,用时宜先服南瓜子60-120克(连壳生用研粉调服),2小时后用槟榔60-120克煎服,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克,使之泻下,促进虫体排出。
2.用于急性期及晚期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但须较大剂量长期服用。
用量:
6-120克。
参考资料: 1.本品含南瓜子氨酸、脂肪油、蛋白质、尿素分解酶及维生素A、B、C等。
2.南瓜子有麻痹绦虫中段和后段节片作用,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后,服南瓜子能抑制幼虫生长发育,并有使成虫虫体缩小,及卵巢萎缩等作用。
(五)贯众《本经》为鳞毛蕨科多年生草本蕨类贯众的根茎。
我国大部分地区皆产。
入药生用,或炒炭用。
别名:管仲。
处方用名;贯众、贯仲。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苦、寒。
有小毒。
功能:杀虫、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与应用: 1.对蛲虫等肠道寄生虫有驱除作用,但单用力薄,常与其他杀虫药配伍,以增强疗效。
如用以驱杀钩虫,可与榧子、槟榔、红藤等药合用。
2.能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温热斑疹,以及痄腮等病证。
本品味苦性寒,有泄热解毒之功。
常与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等配伍同用。
3.用于衄血、吐血、便血及崩漏等证。
本品炒炭,能凉血止血,宜用于血热妄行之证。
治崩漏,功效尤良。
常与侧柏叶、仙鹤草、陈棕炭配伍同用。
用量:10-15克用以驱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用以止血;宜炒炭用。
(六)雷丸《本经》为多孔菌科雷丸菌的菌核。
我国西北、西南、华南诸省均产,以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产量最多。
春、秋、冬三季可采收。
但以8-9月采收为多,洗净晒干,入丸散剂。
别名:竹苓。
处方用名:雷丸、白雷丸。
药用部分;菌核。
性味:苦、寒。
有小毒。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杀虫。
主治与应用:有杀虫作用,主要用治绦虫和蛔虫病。
因雷丸所含雷丸素,为驱虫有效成分,在60OC左右即易破坏,故宜生用作丸散剂服。
单用或与木香、槟榔、鸟梅等配伍。
用量:每次3-6克,研末吞服;每天2-3次,连服三天。
参考资料: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