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电视广告的后现代叙事话语

合集下载

后现代语境下的电视广告浅析

后现代语境下的电视广告浅析

后现代语境下的电视广告浅析提要:电视广告是当代最活跃的消费文本之一。

电视广告文本的符号特征和意义,它对以往广告模式的突破和反叛,它在后现代主义艺术研究中日益凸显的地位等,都显示出了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对研究的理论视角——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内容和特点作了简要的概括,指出了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于大众文化及广告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文章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产生极其表现、电视文化的特征及其出现的背景、作为视像文化主体存在的电视广告,指出意识形态是一种混杂了电视广告不同表现形式的一种叙述模式,并且阐述了这种叙述模式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和效果,以及对电视广告在意识形态破坏与重新构建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电视广告;消费文化;意识形态绪论电视文化作为宏观促销制度的产物,善于制造符号消费诱导物质消费。

伴随着全球化电视工业的发展,电视广告和各种商业赞助成为电视业的实际支撑力量。

电视广告已经从直接促销的功能转向一种生活方式的推广。

现代广告淡化了理性和信息内容,强化了形象感化力量,更富于视觉的煽情效果,从而使全球电视广告能够跨越民族语言的理解障碍。

电视文化作为后现代典型审美风格代表,突出表现为它是一种形象借喻性的文化,这是和那种基于个人阅读思考的理性方式的文化完全不同的。

最近二十多年这两种文化的断裂越来越突出。

所谓后现代文化,并非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

艺术和商业、艺术和社会生活的界限、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界限、传统和时髦的界限都被抹平。

城市口味形成主导;符号品牌、形象包装迅速流行。

法国社会文化学家布尔迪厄将设计师、作家、学者、电视人、广告人统统视作创造符号产品的“新型文化的中介者”。

这些人都在极富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并在新媒体和传播方式的控制下,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巨大的议程设置功能。

后现代性是当代电视广告发展的一个凸显的特性,也是一个主要的特性,本文借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显性理论作为电视广告文本纵深研究的平台,梳理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要义,试图探讨后现代主义理论如何影响电视广告的制作与解读。

范艺璇 广告中后现代主义的表现

范艺璇  广告中后现代主义的表现

广告中后现代主义的表现班级:汉文1004班姓名:范艺璇学号:20100001434摘要:如今,后现代主义在广告中的表现日趋明显。

它的个性化特征尤为突出,激起了许多热血青年的共鸣,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勾起了消费者的情感宣泄,无形间与人们之间有了很好的交流渠道。

后现代主义对广告的理解与创新,更容易引起消费者选择性的注意,将会使广告的生命力永久绽放。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广告消费者正文: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型的广告类型,开始流行于欧美。

之后,国内出现了许多具有后现代主义的广告创意,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广告设计的意识形态作用,善于把商品、特质精神、文化观念等加以解构,改变了现代刚搞设计的风格,往往以晦涩的表达,冷傲的形象,模糊的意旨:以荒诞、戏谑、嘲讽、自虐的形式表现;以漂亮的面目呈现,手法怪异,内容模糊,主题反叛;它有着强烈的否定与破坏色彩,重视解构而轻视建构。

它使广告群众对广告中表现的产品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后现代主义广告的特点(一)主题的观念化后现代广告更多的体现了广告设计者对于生活的理解与创新。

广告的重点不再是理性的传达商品信息,而侧重于与消费者之间感性的交流。

如脑白金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画面中子女们看望父母选择脑白金,就使消费者脑海中留下这种观念。

同时,后现代主义广告更倾向于表达边缘的、敏感的甚至是压抑的话题。

这种对内心深处的挑逗,更容易引起消费者选择性的注意,更容易激起一种反抗压力的共鸣。

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极大的降低了广告发布者与广告观看者之间的距离感。

比如品牌恒源祥的广告设计中,运用十二生肖分别阐释一遍(“恒源祥,羊羊羊”),一个声音重复十二变,只是后边的生肖发生了变化,这就会引起消费者的厌恶与反感。

但也正因如此,产品的名称深深刻在了人的心理,同时增加了宣传力度。

(二)视觉的冲击力后现代广告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也是引起消费者选择性注意的最直接的方式。

在我们的生活被庞大的信息量所淹没的今天,我们很容易发现,很多时候人们也许根本就不会注意广告的内容。

解析后现代广告共48页

解析后现代广告共48页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解析后现代广告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tvb舞蹈广告宣传文案

tvb舞蹈广告宣传文案

tvb舞蹈广告宣传文案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刺激的夜晚,我们引领着节奏的步伐,以跳跃和旋转的方式,点燃了心中的激情。

TVB舞蹈广告宣传文案为你带来了一场奇妙的旅程,让我们一同进入舞蹈的世界,感受音乐与动作的完美融合。

当舞者们踏入舞台,他们释放出无穷的能量。

他们的身体如流水般灵动,每一个动作都散发着力量和优雅。

不同风格的舞蹈表演,呈现着多样的音乐风格和节奏感,让人无法抗拒地跟随着音乐摇摆。

从嘻哈舞到拉丁舞,从古典舞到现代舞,我们打破了舞蹈的边界,带来了更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舞蹈呈现。

无论是快节奏的流行舞曲还是贴近情感的抒情舞蹈,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舞者们的热情和对舞蹈的热爱。

TVB舞蹈广告宣传文案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世界,展现出舞者们在台上的精彩之处。

他们以独特的风格和热情的表演,点燃了整个舞台。

节奏感十足的音乐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舞蹈动作,让你不禁想要站起来跟着一同舞动。

无论你是舞蹈爱好者还是舞台霸主,TVB舞蹈广告宣传文案将为你提供前所未有的舞蹈体验。

让我们一起揭开舞蹈的神秘面纱,与舞者们一同感受他们身心的完美统一,享受舞动与音乐带给我们的无尽乐趣。

用电视机前的温暖光芒投射在你的身上,你将被舞蹈带上一个无可比拟的旅程。

让舞蹈成为你与音乐融为一体的方式,尽情释放你的内心情感。

TVB舞蹈广告宣传文案将带给你世界级的舞蹈表演,让你感受到舞者们用舞蹈来诉说故事的魔力。

跟随我们,进入一个颠覆传统的舞蹈世界。

你将被舞者们无与伦比的力量所征服,被优美的舞蹈动作所感动。

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让TVB舞蹈广告宣传文案为你揭示舞蹈的奥秘,并激发你内心最深处的热情。

广告的后现代主义性状与本土语境

广告的后现代主义性状与本土语境

广告的后现代主义性状与本土语境闫翠萍刘然(2005-04-04)后现代主义创造了一种以消费为核心的社会文化。

传媒制造的符号化的、仿真的文化使得全人类的生活视觉化。

视觉文化主宰了后现代社会,消费主义和游戏精神则成为了后现代主义在大众文化领域的精神内核。

后语境的这些特征似乎注定了广告在斑驳陆离的媒介景观中成为后现代研究的绝佳范本。

从形式到内容,广告都隐匿或张扬着种种后现代主义法则。

在文化转型的当下,中国的本土语境呈现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种文化现象并存。

在建构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的过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与融合在所难免。

广告的后现代主义性状一、拼贴复制与能指的狂欢拼贴、杂交、并置、戏仿与复制正是广告的碎片化符号存在的基本方式,而又具有典型的后现代文化症候。

20世纪九十年代西方的后语境及其影像被称为"漂浮不定的能指",正如弗·杰姆逊所言:"能指与所指的一切关系,比喻性的或转喻性的都消失了,而且表意链(能指与所指)完全崩溃了,留下的只是一连串的能指。

"①影像成为一种夺目的时髦的光影组成的符码,按照商业艺术的逻辑随意编排。

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广告中的信息成分正在变少,文本更多地依赖于感性诉求。

②广告人从事的是一种象征性符号生产,往往以刻意理想化或简单的背景,表现化的用光方式,戏剧化的人物姿态行为,异乎寻常的节奏感,加之别出心裁的摄制手段,使广告所表现的事物具有超现实感,从而突现商品。

意义嫁接与符码置换成为广告的主要言说手段。

广告文本无可置疑地引领着消费文化,树立了无数的"消费偶像",在一连串"漂浮不定的"能指泡沫中寄托着人们各种各样最深层的梦想和追求:永恒的青春、健康、自由、幸福、高大、精力充沛、魅力十足、更高格调的生活、成功的感觉......各种名牌产品中的象征意义与符号价值往往超过了物的使用价值。

"好事自然来"的美酒,和爱情一起"恒久远永流传"的钻石,"为您缔造完美肌肤"的化妆品,还有"尽显迷人风采"的高档时装......广告包含了各种虚幻的承诺,以形象作为中介,为人们最深层的欲望找到了依托和归宿,并将之置换到无穷尽的消费行为中去。

香港电视广告语言的修辞特色

香港电视广告语言的修辞特色
中图 分 类 号 : 5 H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0 1 0—59 2 1 )2— 0 0—0 0 7 (0 2 0 0 9 5
Th eo ia a u e fTV v r ii g La g a e i n n e Rh t rc lFe t r so Ad e t n n u g n Ho g Ko g s
L EUNG amu W i n
( eate t f hns ,h ogK n ntueo d ct n H n ogS R 9 97 C ia D pr n ieeT eH n ogIstt f uai ,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K n A 90 7,hn ) m oC i E o
Absr c Rh trc f au e r o t a t: eo e t r s a e c mmo l o n n e e y a pe c i n y fu d i v r d y s e h.Ho v r t e c re t ta h n we e ,h u r n e c i g o i e e r e o i tHo g Ko g s ho l sawa smeey a s cae t h x mp e ftxb o s fCh n s h trc a n n c os i l y r l s o it d wi t e e a l so to k h e
辞” 出发点 , 为 阐述 电视 广告里较 常使 用的五种修辞手法 , 包括夸 张、 关、 双 比拟 、 反复、 对偶 , 并指 出由于地缘 环境与时代背景的关 系, 香港 电视广告呈现粤方言与英语 大量使 用的现象, 而且没有减少的趋 势。 关键词 : 港; 香 电视 广告 ; 修辞 ; 学 教
第4 5卷第 2期 2 1 4月 0 2年

港台电视广告的后现代叙事话语

港台电视广告的后现代叙事话语

港台电视广告的后现代叙事话语杨先顺内容提要:本文借鉴有关“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成果和后现代叙事理论,对港台电视广告的后现代叙事话语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港台后现代电视广告的叙事模式呈现出反讽与戏仿的特征,叙事结构出现了零散化和拼贴化的倾向,而叙事话语的深层意义被削平,宏大意义被消解。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叙事;话语;电视广告20世纪5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兴起,一时间“后现代”、“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并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王岳川先生认为:“后现代性的显著标志是:反乌托邦、反历史决定论、反体系性、反本质主义、反意义确定性,而倡导多元主义、世俗化、历史偶然性、非体系性、语言游戏、意义不确定性。

”[1] 后现代主义思潮迅速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全球化的影响,对处于后工业化时期的香港与台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消费文化透视镜的电视广告自然会折射出这种绚丽多姿、令人眩晕的后现代景观。

这一现象值得广告学研究者的关注。

另一方面,在20世纪60年代末,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形成,但由于早期的叙事学理论过分强调形式结构的研究,而忽视了文化语境、意识形态和社会现状对文本(或话语)影响,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低谷。

到了20世纪90年代,叙事学自觉接受后现代主义的洗礼,呈现出“多样化、解构主义和政治化”的倾向[2]。

赫尔曼将这一时期的叙事学称为“新叙事学”,而克里则称之为“后现代叙事理论”。

这就为后现代主义广告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本文试图借鉴有关“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成果(简称“后学”)和后现代叙事理论,对港台电视广告的后现代叙事话语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一、反讽与戏仿:叙事模式的裂变反讽(irony)是西方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源于希腊文eironia。

“反讽的基本性质是假相与真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这矛盾自身无知。

”[3] 而戏仿(parody)是对既有作品的戏谑性模仿,它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反讽。

使徒行者广告文案

使徒行者广告文案

使徒行者广告文案
近年来,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呈现出多样化和高质量的发展趋势。

而在众多优秀作品中,使徒行者凭借其精彩的剧情、真实的人物形象以及精良的制作水平,成为了观众们翘首以盼的电视剧作品之一。

以香港黑帮为主题的使徒行者,讲述了警察与黑社会之间的斗争和复杂关系。

剧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历史背景,让观众们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动机。

无论是正派警察还是黑社会成员,他们都有着自身的良善和复杂性,令人产生共鸣。

在剧情方面,使徒行者兼具紧张刺激和扣人心弦的特点。

每一集都充满了悬疑和激烈的对抗,观众们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同时,剧情中的转折和反转让人意想不到,令观众们时刻保持着紧张的心情。

无论是警方还是黑社会,他们都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观众们在剧情的推进中既为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叫好,也为他们的坚持和牺牲感到心疼。

另外,使徒行者的制作水平也令人瞩目。

精细的场景布置、逼真的特效和优秀的演员演技,为观众们打造了一个真实而犀利的黑帮故事。

每一场战斗和追逐都具有真实感,令人身临其境。

同时,剧中的配乐和摄影也在大幅度地提升整个剧集的氛围和观赏性。

综上所述,使徒行者是一部情节精彩、人物真实、制作精良的优秀电视剧作品。

它引领着观众们走进香港黑帮的世界,感受
到了警察与黑社会之间的纷争和复杂性。

无论是剧情的紧张刺激,还是角色的真实性,以及制作的精良程度,使徒行者都成为了观众们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使徒行者将继续引起观众们的热烈关注,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部里程碑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世纪 /" 年代末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 兴起, 一时间 “后现代” 、 “ 后现代性” 和 “后现代 主义” 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 并引发了广泛而深 入的讨论。王岳川先生认为: “后现代性的显著 标志是反乌托邦、 反历史决定论、 反体系性、 反 本质主义、 反意义确定性, 而倡导多元主义、 世 俗化、 历史偶然性、 非体系性、 语言游戏、 意义不 确定性。 ” 后现代主义思潮迅速在各个领域产 生了全球化的影响, 对处于后工业化时期的香 港与台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消费文化透 视镜的电视广告自然会折射出这种绚丽多姿、 令人眩晕的后现代景观。这一现象值得广告学 研究者的关注。 叙事学作 另一方面, 在 !" 世纪 (" 年代末, 为一门学科正式形成, 但由于早期的叙事学理 论过分强调形式结构的研究, 而忽视了文化语 境、 意识形态和社会现状对文本 (或话语) 影响, 所以在 !" 世纪 &" 年代走向低谷。到了 !" 世纪 叙事学自觉接受后现代主义的洗礼, ’" 年代, 呈现出 “多样化、 解构主义和政治化” 的倾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第 %%( 期 !""/ 年第 ) 期 ( ) @5 0 ) !""/ A5=469B 5C A3696 D63?84<3E7 FG3B5<5:G7 96; H5I39B HI386I8< H=J @5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 + 月
杨先顺: 港台电视广告的后现代叙事话语
・ ()( ・
[!] 意性以及或然性等征兆的暧昧态度。
局颇感头痛的问题, 一个小女生如何去义正词 严地抗议呢?一个商业广告如何去展开 “宏大 叙事” , 从而最终解决这一社会性问题呢? 戏仿叙事在近年来的港台电视广告中也经 常出现, 它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原有叙事文本 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改编, 使目标受众获得 轻松、 戏谑的快感。例如台湾老虎牙子有氧饮 料电视广告 《司马光篇》 , 便是篡改了司马光砸 缸的历史故事: 一个小孩不慎落入水缸中, 别的 小孩惊慌失措, 叫人救命, 这时少年司马光走了 过来, 只见他拿起一块石头, 似乎要向水缸砸 去, 但镜头一切换, 人们看到司马光没有砸缸, 而是把石头放在水缸旁, 然后踩着石头把头探 到水缸口, 问落水的孩子: “ 你缺氧吗? ” 之后镜 头切换到该饮料。这种戏仿是对经典的解构, 它消解了原故事中劝喻、 说教的话语功能。其 作用是先用受众所熟悉的故事造成似曾相识的 亲近感, 然后 “偷梁换柱” , 使原故事出现意外的 结局, 让受众在戏耍和娱乐中接受产品。另一 种方法并非以已有的文本为基础进行仿造, 而 是以历史人物为主角, 以历史事件为依托, 编撰 一出当代消费的喜剧。如台湾道地 "#$% &’# 饮 料电视广告 《国父篇》 , 描述的是孙中山和革命 党人正在开会谋划推翻清政府, 这时清兵赶到 要搜查会场, 孙中山与部下急忙收拾桌子上的 并庆幸地说: “ 好在 文件和道地 "#$% &’# 饮料, ” 这时画外音又 道地 "#$% &’# 可以随身带着走。 借机告诉观众: “ 喝茶不革命行吗? ! ” 这里历史 人物是真实的, 历史事件也是有依据的, 但情节 和细节是虚构的, 严肃的历史被戏说, 革命的崇 高意义被化解。但产品的突破性变革却能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香港电视广告也有类似的手 法, 例如某洋酒广告便是截取张艺谋导演的 《大 红灯笼高高挂》 一个片段来进行戏仿的, 限于篇 幅这里不再赘述。 由上述广告我们可以看出戏仿叙事的两个 重要特点: 一是新文本与作为戏仿对象的文本 (或历史事件) 应具有惊人的表象同构性, 即表 面看来十分相象, 让人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二 是新文本的意义或价值取向要彻底颠覆戏仿对 象的原有的意义或价值取向, 以产生强烈的戏 谑感。
在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后工业社会, 人 们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 消费呈现出象 征化、 符号化和娱乐化的倾向, 同时由于网络媒 体的普及, 人们的传播观也在转变, 传统大众媒 体的话语霸权受到冲击, 年轻一代更喜欢用网 络媒体的个性化来对抗传统大众媒体的大众 化, 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 游戏性来逃避传统媒 体的强迫性和正统性。在此背景下, 如果电视 广告一味扮演消费专家和话语权威的角色, 必 将会引起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厌烦和反叛。因 此, 电视广告中传统叙事模式的裂变就不可避 免, 而悬置式反讽和戏谑性模仿正是这种裂变 的 “怪胎” 。这一变化在近年来的港台电视广告 中显得尤为突出。 台湾意识形态广告公司创作的斯迪麦桔色 口香糖电视广告 《体罚篇》 播出后曾引起社会上 的强烈反响, 该片向人们展示了这样的情景: 在 以紫色为主的色调中, 一群小女生神情茫然, 她 们有的哭泣, 有的惊恐, 显然是受到体罚的折磨 和惊吓。正当观众以为她们要大声申诉时, 画 外音却传来小女生怯生生的问话: “ 请问部长, 哪种护手膏比较有效? ” 由于斯迪麦桔色口香糖 的目标消费者主要是高中以下的小女生, 因此 广告以她们所关注的问题—体罚—作为创意的 题材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广告片却没有表现体 罚的过程, 画面甚至有唯美的倾向, 而最后一句 向 “教育部长” 问有关护手膏的问题更是让人不 可理解。其实, 这是一种典型的后现代悬置式 反讽, 它语表冷漠、 态度暧昧、 荒诞随意, 受众从 广告片中感受到的是困惑和压抑。在传统的反 讽叙事中, 对于体罚这种有悖现代教育理念的 行为, 一定会极尽讽刺之能事, 用冷嘲热讽的手 法批判、 挖苦, 态度非常鲜明。但是在这里创作 者没有用体罚的场面激发人们的震怒, 没有用 滑稽的场面调侃体罚学生的老师, 创作者似乎 中性、 冷漠, 保持 “情感零度” 的叙事状态。在广 告片的最后非但没有喊出谴责这种行为的煽情 口号, 反而说了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一个非常 重要的社会性话题就这样被轻描淡写地解构 了。但是, 如果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 这恰恰体 现了另外一种 “真实” , 对于体罚这样一个令当
广告片的结尾那个阴阳怪气的男声又将这种怪
二、 零散与拼贴: 叙事结构的离析
后现代叙事还可以通过秩序和逻辑的破坏 来实现, 取而代之的是反秩序、 反理性、 反逻辑 的零散化和互不相关叙事碎片的拼贴。以查特 曼和波特、 拉森等为代表人物的电视叙事理论 认为, 大部分叙事体一般按线性结构, 每一叙事 体都由故事和表述组成, 故事又分为两种成分: 事件 (行动、 事情) 和存在 (人物、 环境) 。事件又 分为核心场景和附属场景, 核心场景具有动荡、 阻碍、 复杂、 对抗、 危机、 大团圆六大功能, 而附 属场景又有注释、 戏剧提问、 介绍人物等十二种 传统电视叙事话语是一个结构严 功能。 可见, 谨、 逻辑缜密的符号系统, 它遵守 “时间、 地点、 情节” 相统一的 “三一律” 。再看电视广告的叙 事结构, 尽管传统电视广告也有不同类型及表 现手法, 但总体上体现了和谐和完美、 秩序和理 性。如情节式电视广告, 总是遵循 “开始—发展 —高潮—结束” 四个环节来推进, 故事的起承转 合相当完整。而实证式电视广告更是将严密 性、 理据性推向极致, 如宝洁公司的化妆品广告 的三段式法 “美女—动画—美女” 已成为化妆品 广告的叙事范式。即使是幽默式这种富有想象 力的电视广告也有较为稳定的章法可循, 即主 要以不和谐或意外制造幽默效果, 要求既在意 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 但是, 在后现代电视广告中这些法则都受 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在后现代电视广告 中我们难以看到完美的情节, 难以看到实证的 逻辑, 难以看到镜头语言的明晰与流畅, 难以看 到情感之渠的有序流淌, 也难以看到古典式的 幽默 (代之以黑色幽默) 。用符号学观点看, 在 后现代电视广告中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被隔离和 肢解, 能指最终没有指向所指, 突显所指, 而是 从所指那里游离出来, 这种现象即法国结构主 义符号学家巴特所说的 “能指的漂移” , 正如吴 文虎先生所分析的 “符号所指— — —意义使人难 以辨认, 而能指则像万花筒一般令人眼花缭乱, 无所适从。 ”
・ 100 ・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0) 卷 第 2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杨先顺 (%’() — ) , 男, 安徽芜湖人, 暨南大学广告学系副教授,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主要从事广告学和逻辑学研究作比较研究” (项目编号: 。 "#*+,-.""#)
[)] 在此理念指导下创作的中兴百货电视广 代。
告, 没有故事情节的架构, 没有产品功能的图解 与论证, 也没有形而下生活场景的营造。而是 注重以零散化的唯美画面进行抽象化、 符号化 的拼贴, 风格鲜明, 但意义模糊, 让受众在能指 的层面上享受视觉的盛宴, 体味影像符号所传 达的格调与感觉。 零散与拼贴化叙事为何产生于后现代文化 语境中呢?原因在于后工业社会出现的 “技术 异化” 现象, 技术原本是人发明的、 为人服务的, 但却异化为一种异己的力量统治着人, 控制着 人, 人的主体意识逐渐丧失。人处于 “非我的 状态” , “ 体验的是一个变了 ‘耗尽’ ( *$+% , -$.) 形的外部世界和一个类似 ‘吸毒’ 一般幻游者的
【新闻学研究】
港台电视广告的后现代叙事话语
杨先顺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东 广州 /%"()!)
[摘
要] 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港台电视广告中后现代叙事话语业已形成。它在叙事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