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值原码反码补码详解和习题
计算机中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补码补码补码(two's complement) 1、在计算机系统中,数值一律用补码来表示(存储)。
主要原因:使用补码,可以将符号位和其它位统一处理;同时,减法也可按加法来处理。
另外,两个用补码表示的数相加时,如果最高位(符号位)有进位,则进位被舍弃。
2、补码与原码的转换过程几乎是相同的。
补码概述求给定数值的补码表示分以下两种情况:(1)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
【例1】+9的补码是00001001。
(备注:这个+9的补码说的是用8位的2进制来表示补码的,补码表示方式很多,还有16位2进制补码表示形式,以及32位2进制补码表示形式等。
)(2)负数的补码负数的补码是对其原码逐位取反,但符号位除外;然后整个数加1。
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补码表示形式里头,是不同的。
比方说-15的补码,在8位2进制里头是11110001,然而在16位2进制补码表示的情况下,就成了1111111111110001。
在这篇补码概述里头涉及的补码转换默认了把一个数转换成8位2进制的补码形式,每一种补码表示形式都只能表示有限的数字。
【例2】求-7的补码。
因为给定数是负数,则符号位为“1”。
后七位:+7的原码(0000111)→按位取反(1111000)→加1(1111001)所以-7的补码是11111001。
已知一个数的补码,求原码的操作分两种情况:(1)如果补码的符号位为“0”,表示是一个正数,其原码就是补码。
(2)如果补码的符号位为“1”,表示是一个负数,那么求给定的这个补码的补码就是要求的原码。
再举一个例子:求-64的补码+64:0100000011000000【例3】已知一个补码为11111001,则原码是10000111(-7)。
因为符号位为“1”,表示是一个负数,所以该位不变,仍为“1”。
其余七位1111001取反后为0000110;再加1,所以是10000111。
在“闲扯原码、反码、补码”文件中,没有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模”。
8086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吴宁)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8086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吴宁)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3 写出下列机器数的真值(1)01101110 真值=+1101110B=+110(2)10001101 真值=-0001101B=-13(3)01011101 真值=+1011001B=+89(4)1100110 真值=-1001110B=-781-4 写出下列二进制数据的原码、反码和补码(设字长为8位)(1)+010111原码=反码=补码=00010111(2)+101011原码=反码=反码=00101011(3)-101000原码=10101000 反码=11010111 补码=11011000(4)-111111原码=10111111 反码=11000000 补码=110000011-5 写出等效的十进制数值:(1)[X]原=[X]反=[X]补= 0001110 真值X=+14(2)[X]原=11111111 真值X= -127[X]反= 11111111 真值X= -0[X]补= 11111111 真值X= -1(3)[X]原= 10000000 真值X=-0[X]反= 10000000 真值X=-127[X]补= 10000000 真值X=-128(4)[X]原=10000001 真值X= -1[X]反= 10000001 真值X=-126[X]补= 10000001 真值X= -1271-6 计算下列各式(1)00020200+00100001= 00110101(2)00010100+00100001=00110101(3)11101100+00100001=00001101(4)11101100+ 11011111=11001011(5)00010100+10111110=11010010(6)11101100+ 11111100=111010001-7用补码来完成下列计算,并判断有无溢出产生(字长8位)(1)85+6001010101+ 0011110010010001CS=0 CP=1 CS XOR CP=1 所以产生溢出OV=1(2)-85+60+0011110011100111CS=0 CP=0 CS XOR CP=0 无溢出(3)85-6001010101+110001001 00011001CS=1 CP=1 CS XOR CP=0 无溢出(4)-85-6010101011+ 110001001 01101111CS=1 CP=0 CS XOR CP=1 产生溢出1-8补码加法判断有无溢出(1)01001010+01100001 = 10101011 Cp=1,Cs=0 有溢出(2)01101100 —01010110=01101100+10101010=00010110Cp=1,Cs=1 无溢出1-9 转换BCD码(1)30D = (00110000)BCD (2)127D = (000100100111) BCD (3)00100010B=34D=(00110100) BCD (4)74H=116D=(000100010110) BCD 1-10 ASCⅡ码表示的字符41H =’A’ ; 71H=’r’ , 65H=’e’ , 20H=SP1-11 字符的ASCⅡ码‘9’= 39H , ‘*’= 2AH , ‘=’ = 3DH , ‘$’ = 24H , ‘ !’ = 21H1-12 加偶校验的字符的ASCⅡ码‘9’: 39H ; ‘*’:AAH ; ‘=’ : BDH‘$’ : 2DH ; ‘!’ : 21H1-13 补码表示的定点小数时,数值范围为-1 ——+(1- 2-9)补码表示的定点整数时,数值范围为-29 ——+ (—29–1)—补码表示阶码,原码表示尾数时,数值范围为-27 (1-2-5) ——+27 (1-2-5) 1-14试将下列数表示成浮点的规格化数。
真值原码反码补码详解和习题

原码、反码和补码的概念本节要求掌握原码、反码、补码的概念知识精讲数值型数据的表示按小数点的处理可分为定点数和浮点数;按符号位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形式的机器数。
一.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1、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在计算机内部,通常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带小数点的数,即所谓的定点数和浮点数。
①定点数:是小数点在数中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数,数的最高位为符号位,小数点可在符号位之后,也可在数的末尾,小数点本身不需要表示出来,它是隐含的。
缺点:只有纯小数或整数才能用定点数表示;②浮点数:小数点在数中的位置是浮动的、不固定的数。
一般浮点数既有整数部分又有小数部分,通常对于任何一个二进行制数N,总可以表示成:N=±2P×SN、P、S均为二进制数,P为N的阶码,一般为定点整数,常用补码表示,阶码指明小数点在数据中的位置,它决定浮点的表示范围S为N的尾数,一般为定点小数,常用补码或原码表示,尾数部分给出了浮点数的有效数字位数,它决定了浮点数的精度,且规格化浮点数0.5≤|S|<1;0.1B=( 1/2 )D =( 2-1)D0.11B=(1/2 + 1/4 )D =( 2-1+2-2)D0.111B=(1/2 + 1/4 + 1/8 )D =( 2-1+2-2+2-3)D ---------------------------在计算机中表示一个浮点数其结构为:假设用八个二进制位来表示一个浮点数,且阶码部分占4位,其中阶符占一位;尾数部分占4位,尾符也占一位。
若现有一个二进制数N=(101100)2可表示为:2110×0.1011,则该数在机器内的表示形式为:101100B= 10110B * (21)D101100B= 1011B * (22)D101100B= 101.1B * (23)D101100B= 10.11B * (24)D101100B= 1.011B * (25)D101100B= 0.1011B * (26110一个浮点形式的尾数S若满足0.5≤|S|<1,且尾数的最高位数为1,无无效的0,则该浮点数称为规格化数;规格化数可以提高运算的精度。
原码、反码、补码

[X-Y]补=[X]补+ [-Y]补 =11101011+10110110
=
[-Y]补=10110110
练习 已知X=-1101001B,Y=-1111011B,求[X+Y]补
定点加/减法运算(补码)
练习 已知X=-1101001B,Y=-1111011B,求[X+Y]补
例:已知X=-1101001B,Y=-1011011B,用补码求X+Y的值
[Y]反=01001010 [Y]补=01001010
[X+Y]补= [X]补+ [Y]补 =11101011+01001010
=
[X-Y]补=[X]补+[-Y]补
[X]原=10010101 [X]反=11101010 [X]补=11101011
[Y]反=01001010 [Y]补=01001010
[X]补+[Y]补=[X+Y]补
[X]原=11101001 [X]反=10010110 [X]补=10010111
[Y]原=11011011 [Y]反=10100100 [Y]补=10100101
Cs+1Cs=10,下溢 Cs+1Cs=01,上溢 Cs+1Cs=00或11,无溢出
[X]补+[Y]补=10010111+10100101 X+Y发生了溢出(下溢)
x
+1001001 -1100100
[x]原
01001001 11100100
原码特点
原码符号位 后的代码为 真值的绝对 值
+0的原码 为 00000000
-0的原码为 10000000
原码的表示 范围为+ (2n-1-1) ~-(2n-1-1)
原码反码补码及运算

原码,反码,补码及运算一、定义 1.原码 正数的符号位为0,负数的符号位为1,其它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表示数的绝对值。
用这样的表示方法得到的就是数的原码。
【例2.13】当机器字长为8位二进制数时:X=+1011011 [X]原码=01011011Y=+1011011 [Y]原码=11011011[+1]原码=00000001 [-1]原码=10000001[+127]原码=01111111 [-127]原码=11111111 原码表示的整数范围是: -(2n-1-1)~+(2n-1-1),其中n为机器字长。
则:8位二进制原码表示的整数范围是-127~+12716位二进制原码表示的整数范围是-32767~+32767 2.反码 对于一个带符号的数来说,正数的反码与其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为其原码除符号位以外的各位按位取反。
【例2.14】当机器字长为8位二进制数时: X=+1011011 [X]原码=01011011 [X]反码=01011011 Y=-1011011 [Y]原码=11011011 [Y]反码=10100100 [+1]反码=00000001 [-1]反码=11111110 [+127]反码=01111111 [-127]反码=10000000 负数的反码与负数的原码有很大的区别,反码通常用作求补码过程中的中间形式。
反码表示的整数范围与原码相同。
3.补码 正数的补码与其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为其反码在最低位加1。
引入补码以后,计算机中的加减运算都可以统一化为补码的加法运算,其符号位也参与运算。
【例2.15】(1)X=+1011011 (2)Y=-1011011 (1)根据定义有:[X]原码=01011011 [X]补码=01011011 (2)根据定义有:[Y]原码=11011011 [Y]反码=10100100 [Y]补码=10100101 补码表示的整数范围是-2n-1~+(2n-1-1),其中n为机器字长。
真值原码反码补码详解和习 题

运算规则:[x+y]补=[x]取补+[y]补
②定点补码减法运算
补 补 补 补 运算规则:[x-y] =[x+(-y)] =[x] +[-y]
补 补 [-y] 的求法是将[y] 的各位(包括符号位)全取反,最末位
反码:正数的反码同原码, 负数的反码为除符号位外,其它各位 按位取反。
正数的反码是其本身, 负数的反码是在其原码的基础上,符号 位不变,其余各个位取反
1的反码是00000001, —1的反码是11111110。
补码:正数的补码同原码,负数的补码为反码加1。 负数的补码是在其原码的基础上, 符号位不变, 其余各
加1。
补 补 即将[y] 连同符号位一起取反加1便可得到[-y] 。
[-x]补=模 - [x]补
[x]补=模 - [-x]补 比如8bit,模= 28
如:
补 补 补= [y] =10001010,则[-y] =01110110; [-1]
28 - [1]
补=1_0000_0000 - 0000_0001 = 1111_1111
若计算结果比能表示的最大数还大则称为上溢,上溢时一般作溢出 中断处理;
若计算结果比能表示的最小数还小则称为下溢,下溢时一般作机器 零处理。
下面介绍用双符号判断溢出方法:
引入两个符号位Cs+1、Cs Cs+1用来表示两个符号位向更高位进位时的状态,有进位时 Cs+1=1,无进位时Cs+1=0; Cs用来表示两数值的最高位向符号位进位时的状态,有进位时 Cs=1,无进位时Cs=0; 当Cs+1Cs=00或11时,无溢出;当Cs+1Cs=01或10时,有溢出,
真值原码逆补的详细讲解和练习.doc

真值原码逆补的详细讲解和练习原始码、逆码和补码的概念本节要求掌握原始码、逆码和补码的概念。
根据小数点处理方式,数字数据的表示可分为定点数和浮点数。
根据符号位,有三种机器号码:原始码、反码和补码。
一、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1.数字的定点数和浮点数在计算机内部表示。
通常,带小数点的数字有两种表达方式,即所谓的定点数和浮点数。
(1)固定点:但是,小数点在数字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数字的最高位是符号位。
小数点可以在符号数字之后,也可以在数字的末尾。
小数点本身不需要表达。
这是隐含的。
缺点:只有纯小数或整数可以用定点表示;(2)浮点数:小数点在数字中的位置是浮动的,不是固定的。
通用浮点数既有整数部分也有小数部分。
通常,对于任何二进制数N,它可以表示为:N=2p× s n,p,s是二进制数,p是n的顺序码,通常是一个定点整数。
订单代码指示数据中小数点的位置。
它确定浮点表示范围s的尾数,通常是定点小数,通常用补码或原始代码表示。
尾数部分给出浮点数的有效位数,决定浮点数的精度,归一化后的浮点数为0.5 ≤| s | 1;0.1B=( 1/2 )D=( 2-根据符号位具有原始代码、反码和补码的机器数量。
一、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1.数字的定点数和浮点数在计算机内部表示。
通常,带小数点的数字有两种表达方式,即所谓的定点数和浮点数。
(1)固定点:但是,小数点在数字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数字的最高位是符号位。
小数点可以在符号数字之后,也可以在数字的末尾。
小数点本身不需要表达。
这是隐含的。
缺点:只有纯小数或整数可以用定点表示;(2)浮点数:小数点在数字中的位置是浮动的,不是固定的。
通用浮点数既有整数部分也有小数部分。
通常,对于任何二进制数N,它可以表示为:N=2p× s n,p,s是二进制数,p是n的顺序码,通常是一个定点整数。
订单代码指示数据中小数点的位置。
它确定浮点表示范围s的尾数,通常是定点小数,通常用补码或原始代码表示。
原码、反码与补码的详细讲解

一、概述大家都知道,一个十进制数在计算机中都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存储的。
十进制数是有正负之分的,那么如何在计算机中来表示正号和负号呢?我们通常使用二进制数的最高位来表示数的符号:“0”来表示正号,“1”来表示负号。
在计算机中整型数值数据的编码主要有:z原码z反码z补码在开始讲述这三种编码方法前,我们首先介绍一下机器数、真值、模数的概念。
1.机器数数(含符号)在机器中的编码表示。
2.真值机器数所对应的真实数值。
3.模数一个计量器的容量或与零等价的数。
z对于一个n位计数器,每1位有R种状态,每种状态代表1个数,从“0”开始计数。
z计数器所能计的数值的个数即模数。
z计数器的模数 = 计数器的最大值+1 。
z计数器的模数(R n)取决于基数(R)和位数(n)例子01 2位十进制计数器的模数是多少?解:R=10 n=2 模数=R n = 102 = 99(最大的2位十进制数)+1 = 100 例子02 8位二进制计数器的模数是多少?解:R=2 n=8 模数=R n = 28 = 255(最大的8位二进制数)+1 = 2564. 为什么使用编码来表示“数”?为了方便计算机的处理,简化计算过程。
二、原码1. 定义022011≤<−−<≤−−XX X n n 21−X n =原][X其中:n 为二进制的位数原码的表示范围: )12(~)12(11−−−−−n n 问题:当n=8时,原码的表示范围是多少?请用十进制数表示。
2. 求原码的方法求原码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两种z 根据定义求原码z 直接写出原码(1) 根据定义求原码例子03已知:a = +2 ,b = -2 ,根据定义求a ,b 的原码[ a ]原和[ b ]原。
设n = 8 。
解:根据公式有 [ a ]原 = a = (0000 0010)2[ b ]原 = 2 n-1 – b= 28-1 – ( -2) = 27+21000 0000+ 101000 0010(2) 直接写出原码这种方法跟我们书上一样,不再赘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码、反码和补码的概念本节要求掌握原码、反码、补码的概念知识精讲数值型数据的表示按小数点的处理可分为定点数和浮点数;按符号位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形式的机器数。
一.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1、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在计算机内部,通常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带小数点的数,即所谓的定点数和浮点数。
①定点数:是小数点在数中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数,数的最高位为符号位,小数点可在符号位之后,也可在数的末尾,小数点本身不需要表示出来,它是隐含的。
缺点:只有纯小数或整数才能用定点数表示;②浮点数:小数点在数中的位置是浮动的、不固定的数。
一般浮点数既有整数部分又有小数部分,通常对于任何一个二进行制数N,总可以表示成:N=±2P×SN、P、S均为二进制数,P为N的阶码,一般为定点整数,常用补码表示,阶码指明小数点在数据中的位置,它决定浮点的表示范围S为N的尾数,一般为定点小数,常用补码或原码表示,尾数部分给出了浮点数的有效数字位数,它决定了浮点数的精度,且规格化浮点数0.5≤|S|<1;0.1B=( 1/2 )D =( 2-1)D0.11B=(1/2 + 1/4 )D =( 2-1+2-2)D0.111B=(1/2 + 1/4 + 1/8 )D =( 2-1+2-2+2-3)D ---------------------------在计算机中表示一个浮点数其结构为:假设用八个二进制位来表示一个浮点数,且阶码部分占4位,其中阶符占一位;尾数部分占4位,尾符也占一位。
若现有一个二进制数N=(101100)2可表示为:2110×0.1011,则该数在机器内的表示形式为:101100B= 10110B * (21)D101100B= 1011B * (22)D101100B= 101.1B * (23)D101100B= 10.11B * (24)D101100B= 1.011B * (25)D101100B= 0.1011B * (26110一个浮点形式的尾数S若满足0.5≤|S|<1,且尾数的最高位数为1,无无效的0,则该浮点数称为规格化数;规格化数可以提高运算的精度。
S为原码表示,则S1=1规格化数S为补码表示N为正数,则S1 =1N为负数,则S1=0二、原码、反码和补码1、机器数与真值机器数:在计算机中数据和符号全部数字化,最高位为符号位,且用0表示正、1表示负,那么把包括符号在内的一个二进制数我们称为机器数,机器数: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表示方法。
比如,十进制中的数 +3 ,计算机字长为8位,转换成二进制就是00000011。
如果是 -3 ,就是 10000011 。
那么,这里的 00000011 和 10000011 就是机器数。
真值:用“+”、“—”号表示的二进制数。
机器数因为第一位是符号位,所以机器数的形式值就不等于真正的数值。
例如上面的有符号数 10000011,其最高位1代表负,其真正数值是 -3 而不是形式值131(10000011转换成十进制等于131)。
所以,为区别起见,将带符号位的机器数对应的真正数值称为机器数的真值。
例:0000 0001的真值 = +000 0001 = +1,1000 0001的真值 = -000 0001 = -12、原码、反码和补码的概念1)概念机器数: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表示方法。
原码:是最简单的机器数表示法。
其数符位用0表示正,1表示负,其余各位表示真值本身。
即用第一位表示符号,其余位表示值,比如如果是8位二进制:1的原码是00000001,—1的原码是10000001。
反码:正数的反码同原码,负数的反码为除符号位外,其它各位按位取反。
正数的反码是其本身,负数的反码是在其原码的基础上,符号位不变,其余各个位取反1的反码是00000001,—1的反码是11111110。
补码:正数的补码同原码,负数的补码为反码加1。
负数的补码是在其原码的基础上, 符号位不变, 其余各位取反, 最后+1 1的补码是00000001,—1的补码是11111110。
2)转换方法当真值为正数时,原码、反码、补码3种机器数的最高位均为0当真值为负数时,原码、反码、补码3种机器数的最高位均为1机器数的最高位为符号位,其它位称为数值位。
当真值为正数时,原码=反码=补码;当真值为负数时,三种机器数的符号位相同,均为1,原码的数值位保持“原”样,反码的数值位是,简称“取反加1”。
当真值为负数时:补码= 反码+1当真值为负数时:原码= [补码]取补补码= [原码]取补[-x]补=模- [x]补[x]补=模- [-x]补比如8bit,模= 28=1_0000_0000例如:(1)假设码长为8位,写出下列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由此可见:n位的二进制数用原码表示,则可表示的数的个数为2-1个;n位的二进制数用反码表示,则可表示的数的个数为2n-1个;n位的二进制数用补码表示,则可表示的数的个数为2n个。
比如:补码中用(-128)代替了(-0)编程中常用到的32位int类型,可以表示范围是: [-231 ~231 -1] 因为第一位表示的是符号位.而使用补码表示时又可以多保存一个最小值-2G~2G-13、算术运算计算机中的算术运算一般可采用补码进行,用补码表示的两个操作数进行算术运算,符号位可直接参加运算,结果仍为补码。
①定点补码加法运算运算规则:[x+y]补=[x]取补+[y]补②定点补码减法运算运算规则:[x-y]补=[x+(-y)]补=[x]补+[-y]补[-y]补的求法是将[y]补的各位(包括符号位)全取反,最末位加1。
即将[y]补连同符号位一起取反加1便可得到[-y]补。
[-x]补=模- [x]补[x]补=模- [-x]补比如8bit,模= 28如:[y]补=10001010,则[-y]补=01110110;[-1]补=28 - [1]补=1_0000_0000 - 0000_0001 = 1111_1111[y]补=0100,则[-y]补=1100;[-(-1)]补=28 - [-1]补=1_0000_0000 - 1111_1111 = 0000_0001 注意:在进行运算时有时会发生溢出。
③定点补码运算的溢出处理采用补码运算时若结果的数值超出了补码所能表示的范围,则此种情况称为溢出。
若计算结果比能表示的最大数还大则称为上溢,上溢时一般作溢出中断处理;若计算结果比能表示的最小数还小则称为下溢,下溢时一般作机器零处理。
下面介绍用双符号判断溢出方法:引入两个符号位C s+1、C sC s+1用来表示两个符号位向更高位进位时的状态,有进位时C s+1=1,无进位时C s+1=0;C s用来表示两数值的最高位向符号位进位时的状态,有进位时C s=1,无进位时C s=0;当C s+1C s=00或11时,无溢出;当C s+1C s=01或10时,有溢出,当双符号位为01时正溢出,当双符号位为10时负溢出;例如:[x]补=10011100,[y]补=10011000,则[x+y]补= 。
溢出,因为C s+1C s=10。
故溢出逻辑表达式为V=C s+1⊕C s④无符号数的运算无符号数的运算实际上是指参加运算的操作数X、Y均为正数,且整个字长全部用于表示数值部分。
当两个无符号数相加时,其值在字长表示的范围内,其结果为正数。
当两个无符号数相减时,其值的符号位取决于两数绝对值的大小。
另外,地址在计算机中用无符号数表示。
四原码, 反码, 补码再深入计算机巧妙地把符号位参与运算, 并且将减法变成了加法, 背后蕴含了怎样的数学原理呢?将钟表想象成是一个1位的12进制数. 如果当前时间是6点, 我希望将时间设置成4点,我们可以:1. 往回拨2个小时: 6 - 2 = 42. 往前拨10个小时: (6 + 10) mod 12 = 43. 往前拨10+12=22个小时: (6+22) mod 12 =42,3方法中的mod是指取模操作, 16 mod 12 =4 即用16除以12后的余数是4. 所以钟表往回拨(减法)的结果可以用往前拨(加法)替代!现在的焦点就落在了如何用一个正数, 来替代一个负数. 上面的例子我们能感觉出来一些端倪, 发现一些规律. 但是数学是严谨的. 不能靠感觉. 首先介绍一个数学中相关的概念: 同余“模”是指一个计量系统的计数范围例如:时钟的计量范围是0~11,模=12。
表示n位的计算机计量范围是0~2n -1,模=2n“模”实质上是计量器产生“溢出”的量,它的值在计量器上表示不出来,计量器上只能表示出模的余数。
任何有模的计量器,均可化减法为加法运算。
比如:时钟(模=12)中,加8和减4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凡是减4运算,都可以用加8来代替对时钟(模=12)而言,8和4互为补数。
以12模的系统中,11和1;10和2;9和3;7和5;6和6都互为补数。
共同的特点是两者相加等于模对于计算机,其概念和方法完全一样。
n位计算机,设n=8,所能表示的最大数是11111111,若再加1称为100000000(9位)但因只有8位,最高位1自然丢失。
又回了00000000,所以8位二进制系统的模为28。
在这样的系统中减法问题也可以化成加法问题,只需把减数用相应的补数表示就可以了。
[-x]补=模- [x]补[x]补=模- [-x]补比如8bit,模= 28[-1]补=28 - [1]补=1_0000_0000 - 0000_0001 = 1111_1111[-(-1)]补=28 - [-1]补=1_0000_0000 - 1111_1111 = 0000_0001把补数用到计算机对数的处理上,就是补码。
负数取模x mod y = x - y*int( x / y )int( x / y ) VB语法表示:不大于(x/y)的最大整数,即向下取整int(-1.5)=-2Fix(-1.5)=-1举例: -3 mod 2 = -3 - 2*int(-3/2) = -3 - 2*(-2) = -3 - 2x(-2)=1同余的概念两个整数a,b,若它们除以整数m所得的余数相等,则称a,b对于模m同余记作 a ≡ b (mod m) 读作 a 与 b 对于模m 同余举例说明: 4 mod 12 = 4 ; 16 mod 12 = 4 ; 28 mod 12 = 4所以4, 16, 28对于模12 同余.两个定理:1、反身性:a ≡ a (mod m) 自己和自己对于模m同余2、线性运算定理:如果a ≡ b (mod m),c ≡ d (mod m)那么:(1)a ± c ≡ b ± d (mod m)(2) a * c ≡ b * d (mod m)3、传递性:若a≡b (mod m),b≡c (mod m),则a≡c (mod m)典型例题一、选择题1、一个四位二进制补码的表示范围是()A、0~15B、-8~7C、-7~7D、-7~82、(10题)十进制数-48用补码表示为()A、10110000B、11010000C、11110000D、11001111分析:求某个负数的补码,可利用模的定义,所以求-48的补码,只需求-80的原码即可,因为-48+(-80)=-128,而[-80]原=11010000,故选B,注,传统做法是在原码的基础上“取反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