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微课程实践探究——以大班“锯锯钉钉厂”活动为例
大班科技活动鲁班造锯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技活动鲁班造锯教案【含教学反思】一、前言园内开展STEM课程,旨在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科学思维。
教师将科技与手工艺术有机融合,让幼儿在动手制作中体验科学魅力,增强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活动简介1.活动名称:鲁班造锯2.活动目标:–认识锯子的使用和功能;–学习手造锯子,认识锯齿和锯条原理;–提升动手制作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
3.活动对象:大班幼儿4.活动时间:30分钟5.活动地点:室内或户外6.活动准备:–工具:木板、锯条、锉刀、锤子、钉子、锯钉等;–材料:木条、铁锈等;–辅助用品:桶、刷子、尺子等。
三、活动流程1.教师引导幼儿了解锯子的使用和功能,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认知锯子。
2.教师介绍鲁班造锯成果,解释如何按照图纸用铁锈制作出锯条和锯齿。
3.将木条锯成相同长度的长条,再拼接成整个锯子。
4.制作完后让幼儿互相演示,还可以一起来锯锯木头等。
5.整理活动用具并结束活动。
四、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在全过程中充分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们对于锅子的使用和了解产生浓厚的兴趣。
2.教师合理设置活动环节,让幼儿自主完成不同阶段的制作,逐渐提升幼儿动手能力。
3.教师在活动中发现有些幼儿制作完成较慢或有些棘手的问题,及时现场辅助解决,提高了教师和幼儿间的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4.教师在整理用具及结束活动时,亲身示范如何整理包装,进行各项活动的保障措施,让幼儿养成习惯,施展分享精神,增进团队协作能力。
五、结语STEM课程注重探究精神,以实体制品为主,通过互动式的实践教学方法,让幼儿感受“自己就是研究员”的探究乐趣,不断促进幼儿科学素质的提升。
鲁班造锯教学活动,激发了幼儿探究和创造的能力,使幼儿更加关注科学研究,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技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活动。
以学习故事促班级项目活动的生发

以学习故事促班级项目活动的生发作者:张皎红来源:《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8年第11期随着广大幼儿园教师知识观、课程观的改变,学前课程的价值取向正在进行着重心的转移,课程领导力属于每一个人,园本课程需要游戏化、生活化的创生性研究和实践。
在深化课改的过程中我们鼓励教师记录学习故事,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建立链接,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尝试生发班级项目活动。
“锯锯钉钉厂”的案例发生在无锡市立人幼儿园大五班。
该园是滨湖区一所农村幼儿园,是第一批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园。
大五班的两名教师,一名是工作第二年的男教师,一名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女教师。
在这样的幼儿园、这样的班级进行以学习故事促班级项目活动生发的探索,其经验与做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和普适性。
由新西兰引进的学习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理念,一套思维和行为模式,它的本土化、园本化也是“珍惜童年独特价值”下的《指南》精神和课程的实践与发展过程。
“锯锯钉钉厂”的案例中,聚焦“儿童是积极主动学习者”的儿童观,努力体现《指南》的核心理念:以儿童为本,立足本地区、本园、本班,联系儿童的实际经验和兴趣,支架儿童的学习。
“锯锯钉钉厂”里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
教师观察并记录的学习故事让他们发现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者,因此认可并悦纳每个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
如班级开展“汽车博览会”期间,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汽车,以下是某日区域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计划书和作品:图1、图2是小倪要做的一辆有“六个轮子一门炮的坦克车”。
游戏中他很快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此时他发现这样的“坦克车”不够独特,一门“炮”的威力不足,于是他在“坦克车”的后面又钉上了一门反方向的“炮”。
拥有两门炮的“坦克车”与众不同,他赶紧在计划书上用红笔补充了新添的创意。
图3、图4是小彭想要做的一辆“坦克车”,他的设计图是这样的:黑黑的点表示一颗颗钉子,钉子还画着不同的方向。
大班科学活动鲁班造锯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鲁班造锯教案【含教学反思】简介本文是针对大班幼儿开展的科学活动——鲁班造锯的教案,旨在帮助幼儿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科学认知能力。
本文还包含了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希望对幼儿园教师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1.能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2.能够运用鲁班锯进行木材加工;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4.增强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
教具及材料1.鲁班锯模型;2.木板;3.打洞机;4.小锤子;5.钳子;6.打钉器;7.支撑器;8.手提电锯。
教学活动1. 观看视频教师播放有关鲁班造锯的视频,向幼儿介绍鲁班造锯的作用、原理,并引导幼儿思考一下问题:1.鲁班造锯有哪些特点?2.鲁班造锯是如何工作的?3.鲁班造锯的运用范围是什么?2. 制作鲁班锯模型1.给幼儿提供一个鲁班锯模型的样本,让幼儿观察其基本结构和原理。
2.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使用木板、钳子、小锤子等材料,制作鲁班锯模型。
3.让幼儿动手制作鲁班锯模型,并在过程中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其中的原理和过程。
3. 进行木材加工1.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使用鲁班锯进行木材加工,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和实践,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操作情况和需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提供适量的木板,让幼儿进行木材加工操作,如锯、打孔、钉接等。
4. 进行手提电锯操作1.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使用手提电锯进行木材加工,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和实践,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操作情况和需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让幼儿进行手提电锯操作,并在过程中注意安全问题,引导幼儿体验不同工具的作用和效果,同时加深幼儿对简单机械的认识和理解。
5. 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发现其中不足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差异化教育和教育评价,帮助每个幼儿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不足,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目的。
学习锯木工具:鲁班幼儿园大班教案

学习锯木工具:鲁班幼儿园大班教案鲁班幼儿园大班教案作为一位木工工匠,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的锯木工具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这些工具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和不安。
即便如此,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工具仍然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它有许多实际的应用,而且学习锯木技术也是一种很有趣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鲁班幼儿园大班教案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锯木技巧的基础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鲁班幼儿园大班教案的基础知识,帮助您了解如何在使用锯木工具时保持安全,并将讲述一些常用的锯木工具。
我想提到鲁班幼儿园大班教案的基本知识。
在教案的开始,学生将学习有关锯木的基本知识,这些包括:锯木原理、不同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锯木工具。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您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和选择锯木工具,那么您可能会受伤,或者根本无法正确地工作。
在这个阶段,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读取并遵守使用说明书,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锯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常用的锯木工具。
第一个是手锯,这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锯木工具。
它有许多不同的类型,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木材和用途。
在使用手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锯片的锋利,以确保锯木的准确性;持锯物保持稳定,以避免切割不必要的木材;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安全,避免使用锯木工具时受伤。
第二个是电锯,这是一种更高效的锯木工具。
它可以更快地完成工作,并可以轻松地切割厚重的木材。
但是,使用电锯需要更谨慎,因为它需要使用的电力和更精确的操作。
在使用电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正确的刃具,以适应不同类型和厚度的木材;保持锯片锋利,并确保撤离木材足够的时间,以避免切割不必要的木材;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安全,避免使用电锯时受伤。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您选择使用什么类型的锯木工具,请始终保持安全。
这是使用锯木工具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些安全措施包括:穿戴合适的工作服和手套,以避免受伤;保持森严的安全比好,以避免误操作;并确保您始终关注周围的环境,以避免火灾,因为锯木工具可以很容易地引起火灾。
大班使用锯子教案

大班使用锯子教案教案标题:大班使用锯子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锯子的基本用途和安全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3. 提供锯子使用的实践机会,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准备:1. 锯子(尺寸适合幼儿使用的安全锯子)2. 木块或竹子(用于练习锯割)3. 安全手套和护目镜4. 教具或图片展示锯子的不同部分和用途5. 班级规则和安全守则的图示或海报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幼儿展示锯子,并问他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工具。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对锯子的了解和经验。
2. 展示教具或图片,介绍锯子的不同部分和用途。
强调锯子是一种用于锯割木材或竹子的工具。
安全守则:3. 引导幼儿讨论使用锯子的安全守则。
例如,保持安全距离、戴上手套和护目镜、只在成人监督下使用等。
将这些安全守则展示在班级规则和安全守则的图示或海报上。
示范与实践:4. 请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正确地使用锯子。
解释每个步骤,并强调安全操作。
5.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指导。
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锯子、木块或竹子。
6. 让幼儿轮流使用锯子,锯割木块或竹子。
教师应密切监督和指导幼儿的操作,确保他们按照安全守则进行。
讨论与总结:7. 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的体验和学到的知识。
询问他们使用锯子时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8. 强调锯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守则。
鼓励幼儿将这些知识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扩展活动:9. 给幼儿提供更多的锯子使用机会,例如锯割不同形状的木块或竹子,或参与简单的木工制作活动。
10. 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使用锯子的场景,例如修剪树枝或制作小木制品的过程。
引导幼儿讨论这些场景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案评估:11. 观察幼儿在使用锯子时的操作技巧和遵守安全守则的情况。
12.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问答或讨论,检查他们对锯子的理解和正确使用方法的记忆。
注意事项:1. 在进行活动前,确保锯子的刃部分是锋利的,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教案主题:有趣的锯齿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幼儿教学目标:1.了解锯齿形状的特点和使用;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准备:1.锯齿模板2.彩色纸张3.剪刀4.胶水5.彩色铅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一把锯子,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等待幼儿回答。
然后教师解释锯子的用途和特点,锯子的形状—锯齿。
接着教师提问:“锯齿长什么样呢?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幼儿关注锯齿的形状和特征。
步骤二:观察锯齿(10分钟)教师拿出锯齿模板,让幼儿观察其形状和特点。
然后,教师分发纸张和剪刀,引导幼儿根据锯齿模板剪出锯齿形状的图案,并用彩色铅笔为其涂上颜色。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幼儿锯齿的形状是连续变化的,可以从小到大、从大到小进行变化。
步骤三:创造锯齿(10分钟)教师要求幼儿们自由发挥创造能力,利用剪纸和彩色纸张制作具有锯齿形状的动物、植物或其他有趣的事物。
鼓励幼儿们自由发挥想象,设计锯齿形状的图案,并用彩色纸张剪出来,再用胶水将其粘贴到纸上。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图案,但也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空间。
步骤四:展示和交流(5分钟)教师要求幼儿将自己制作的锯齿图案展示给同伴们观看,并分享自己设计图案的想法和创意。
在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彼此欣赏、表扬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步骤五: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锯齿的形状和特点,并提问幼儿们制作锯齿图案的体会和收获。
教师可以总结幼儿在此活动中表现出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并发现锯齿的形状。
教学延伸:在幼儿园里的其他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醒幼儿们关注锯齿形状的物品,例如锯齿状的楼梯、山峰等。
在日常的绘画活动中,鼓励幼儿们尝试使用锯齿形状的线条来描绘物体,培养他们的美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二)课时数: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桥的原理和构造。
《鲁班造锯》幼儿园大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知道锯子的来历,了解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工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讨论,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尊敬工匠、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知道锯子的来历。
2.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记住鲁班造锯的过程。
2. 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鲁班造锯的故事。
2. 图片:鲁班、锯子。
3. 记录纸、画笔:用于幼儿绘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鲁班、锯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他手里拿的是什么工具?”2. 听故事:播放鲁班造锯的故事课件,让幼儿倾听故事内容。
3. 讨论:故事听完后,引导幼儿讨论:“鲁班为什么造锯?他是怎样造出锯子的?”4. 绘画:让幼儿用画笔和记录纸画出鲁班造锯的过程,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总结:让幼儿讲述自己画的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鲁班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6. 扩展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鲁班造锯的过程,增强幼儿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关于鲁班的其他故事或发明,了解鲁班在我国古代工艺技术中的地位。
2.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工匠博物馆或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工匠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和活动。
2. 幼儿在绘画和角色扮演过程中,是否能表现出对鲁班造锯故事的理解。
3. 如何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幼儿对鲁班造锯故事的了解程度。
2. 幼儿在讨论、绘画和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表现。
3. 家长对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故事时,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便于幼儿理解。
鲁班造锯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探究木材的物理性质

鲁班造锯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探究木材的物理性质探究木材的物理性质一、教学目的:1.了解木材的物理性质,加深对木材的认识,具体了解木材的吸水性、弹性、木头的密度等方面的特点。
2.通过鲁班造锯大班科学活动,让孩子们获得实际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木材的类型和特点2.木材的吸水性3.木材的弹性4.木材的密度三、教学方法:1.讲解课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介绍基本的木材类型、木材的结构、木材的特点等基础知识。
2.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室外面准备好一根较短的木材,带上锯子和直尺,放在实验室里进行探究。
3.问题解答在实验的同时,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了解学生对于木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流程:1.引入(5分钟)以图示的形式介绍不同种类的木材的特点,包括红木、松木、柚木、榉木等。
学生们初步了解木材是由不同种类的树木制作而成的,了解了木材的外观特征,如颜色、纹理等。
2.讲解课(10分钟)在讲解课中,教师详细讲解木材的应用范围和基本知识,例如木材的结构、密度、缩水率等方面。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理解。
3.实验(30分钟)在实验中,教师向学生介绍木材的吸水性、弹性、密度等特性,并让学生使用锯子和直尺进行探究。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过程,老师示范如何锯木头,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1)木材的吸水性实验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块木材并放入水中一段时间,让学生们观察木材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可以观察木材表面的水位变化以及木材变重的情况。
(2)木材的弹性实验学生使用锯子将木材切成一块比较细长的物体,然后用手弯曲木材,让其弯曲后还能恢复原状。
此实验验证了木材的弹性。
(3)木材的密度实验教师给学生一条较长的木材,让学生使用直尺和锯子,对木材进行测量和切割。
学生们通过计算木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计算并求得木材的密度。
四、问题解答(1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们提出问题,以检测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阶段:话题缘起
2017 年春学期,开学第一天,大 5 班的老师带领幼儿开 展了常规的谈话活动:说一说寒假里高兴的事儿。 我园是一所 农村幼儿园,附近有一个著名的“田园东方”农家乐。 谈话活动 中,很多孩子都说爸爸妈妈有带他们去“田园东方”玩,他们在 那里看到了许多木头做的小动物。 这时,一名幼儿提议道:“我 们也想做木头玩具。”该想法立刻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响应。 教 师也觉得这个意见很不错,可以在班级开一个木工区。 可是,木 工区要放在哪里呢? 经过教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商议,决定撤掉 班级原有的生活区,创设木工区。
Selected Paper
教研管理·教育研究
幼儿园微课程实践探究
———以大班“锯锯钉钉厂”活动为例
江苏省无锡市立人幼儿园 徐 君 申 昕
2017 年初,我园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 划课题《基于农村资源的微课程生发研究》,由此,微课程研究 开始在全园展开。 刘晓颖在《发现儿童的力量》中提到:“微课程 是从儿童当下的兴趣、需要出发,由小及大,由一点到多元,形 成连续、灵活、渗透的呼应式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 也曾说过:“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经验;只有关注经验的 课程,才能让幼儿真正体味幸福。 ”我们开展微课程的思路是: 从经验出发,和孩子一起延展活动。
66
E-mail:youjiao365jy@
幼教 365·管理 2019 年 3 月
表 1 幼儿团体讨论记录表
团体讨论话题:大 5 班木工区
年龄段:5~6 岁
我已经知道了:
我的问题是:
我最感兴趣的是:
木头可以做东西,如桌子、椅子、房子等; 木头上可以敲钉子; 木头可以做书; 木头可以做弹弓; 积木是木头做的; 木头可以煮东西; ......
第二阶段:团体讨论
在该阶段,教师主要通过集体审议的方式,了解幼儿的已 有经验,梳理他们的核心经验,并绘制了预设网络图。 首先,教 师通过给家长发放调查问卷,搜集谈话记录等材料,整理出幼
见表 儿的已有经验、问题和兴趣点(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接着,我们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 5~6 岁年 龄段的典型表现,针对项目内容,梳理出微课程中可能蕴含的核 心经验,这些核心经验要求涉及五大领域。 虽然微课程是细小而 精深的,但同样需要让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 当然,在梳理过程 中,五大领域不一定均衡,可以有所侧重。 梳理核心经验,可以帮
2017 年春学期
教师
申老师、丁老师
可能蕴含的核心经验
健康
1.在木工区进行操作活动时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并具备一定的自我 保护能力; 2.能使用木工区简单的操作用具。
语言 社会 科学
1.愿意用画画和符号等形式表现木工区的事物或故事; 2.能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1.活动时能和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2.有问题时愿意向他人请教,遇到高兴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3.能与同伴共同商定游戏规则,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
故事一:木工区改名啦 在一次木工区活动中, 小宇说:“我们木工区的名字不好 听。 ”其他孩子也附和道:“就是啊,木工区一点儿都不好听。 ” “我喜欢可爱的名字。 ”“那叫什么名字呢? ”小惠提议道:“我们 每人先起一个名字,然后在各个小组里进行投票,每个小组再 推选出一个名字,全班再投票选出一个最好听的名字。 ” 听了小惠的建议,孩子们分组讨论起来。 第一组的熙熙说: “我们觉得应该叫‘木工建造厂’,因为这里是建造小动物的地 方。 ”第二组的婷婷说:“我们组觉得应该叫‘木工修理厂’,因为 我们的椅子坏掉了就会拿过来修一修,钉钉牢。 ”第三组的皓皓 说:“我们觉得叫‘木工作品厂’比较好,因为我们可以在这里用 木头做好多作品,这个名字正合适。 ”第四组的天天说:“我们起 的名字是‘锯锯钉钉厂’,因为这里可以用锯子锯木头,也可以 用钉子钉木头。 ”第五组的豪豪说:“我们起的名字是‘工具厂’, 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可以使用。 ” 接下来就是全班投票,老师把孩子们起的五个名字写在牛 皮纸上,再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姓名写在喜欢的名字后面。 这时, 天天开始大声地为自己组的名字拉票:“你们投 4 号‘锯锯钉钉 厂’,这个名字最好听、最可爱了。 ”可能是天天的拉票取得了一 定的效果,又或者是大家真的喜欢“锯锯钉钉厂”这个名字。 最 终“锯锯钉钉厂”得票最高。 大家都激动地围着记录单喊道:“锯 锯钉钉厂!锯锯钉钉厂!”老师宣布:“我们大 5 班的木工区改名 为‘锯锯钉钉厂’啦! ” 故事二:“厂牌”诞生记 这时,田田说道“ : 我爸爸妈妈的工厂门口都有厂牌,我们的 ‘锯锯钉钉厂’也需要一个厂牌! ”于是,多多、天天、田田、熙熙自
为什么柜子等要用木头来做? 在木头上敲很多钉子;
锤子和钉子为什么有大有小? 做一辆木头汽车;
我能做哪些木头玩具? 做一架木头飞机;
做木头玩具时需要用到哪些 在木板上画画;
工具? 各种各样的工具;
我不会用锯子,怎么办? ......
......
表 2 幼儿核心经验梳理表
团体讨论话题 木工区
班级
大5班
时间
1.制订简单的计划并执行,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2.能发现常见事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 和满足。
艺术
1.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能用自己制作的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见表 助教师在推进微课程的过程中准确地识别学习故事( 2)。
我们采用活动分析法绘制了“锯锯钉钉厂” 预设网络图
见图 ( 1)。 但是,这并不代表接下来必须按照图中的内容来开
展活动, 而是为了帮助老师在推进微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有效 回应幼儿的学习故事。
第三阶段:过程展开
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记录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呈现出 “锯锯钉钉厂”的开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