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观

合集下载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观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观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观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对于当时的文学和思想界影响深远。

生态观是他诗歌中重要的主题之一,他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关注。

华兹华斯的诗歌中的生态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华兹华斯的生态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认为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人们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和启示。

在《抚摸我的头,你微风》中,华兹华斯写道:“悠悠波澜的,美丽的,蓝天, / 多么美好,多么可爱,多么安详! / 仿佛一波思绪融化进另外一波思绪, / 如此看待,就会从心底升腾出幸福。

/ 当微风拂过我的脸颊,我就会融化。

”他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融入自然的愉悦和满足。

华兹华斯的生态观强调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在他的诗歌中,他警示人们不要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免破坏自然的平衡和美好。

在《大自然的诫令》中,华兹华斯写道:“统治天地的首领,在其创造的一切中, / 千万别破坏一个花朵, / 一个飞鸟的生活世界, / 一个大海的美丽景色。

”他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免给人类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

华兹华斯的生态观还强调个人内心与自然的深度联系。

在他的诗歌中,他经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灵境界。

在《内心的宣泄》中,华兹华斯写道:“询问生万物、宇宙、自然与自我 / 为何会如此渺茫无边, / 为何会如此神圣崇高?”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融入自然,寻找自我和宇宙之间的联系,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华兹华斯的生态观强调人类应该回归自然,重新认识和尊重自然的价值。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往往忽视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使得人类与自然的联系变得疏远。

在《孤独之行》中,华兹华斯写道:“在心灵的深处,我重复了一个问题, / 为什么人们在城市的喧嚣中迷失了自己? / 心灵的封闭和堆积,令人窒息。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观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观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观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中不仅蕴含着浪漫主义的神秘、梦幻、反叛等基本特征,还深刻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生态意识。

本文将结合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物种之间的互动等方面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观。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常常运用人与自然的生动形象来表达生态观念。

例如在《草堂田园诗》中,用恬静的场景、真实的细节勾勒出美丽的自然画卷:丘陵之上是青山绿水,林木扶疏,青草葱茏,河水潺湲,牛羊悠闲地吃着青草。

他认为这种自然风景与人的内心情感相互联系,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达到一种美好的和谐状态。

此外,在《晚霞》中,他通过描写天空中不可复制的瑰丽夕阳,表达了自然的巨大力量,并强调了自然的壮美使人产生的宏伟感和敬畏感,这种敬畏感可以促进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和爱护。

二、生命的价值华兹华斯诗歌中常常表达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他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应该被尊重和呵护,而不应该被简单地看作自然的资源。

在《斯拉夫的坟墓》中,他用坟墓的形象来表达生命之间的联系和尊重:即使死去的人也不是被遗忘和抛弃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根植在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有其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三、物种之间的互动华兹华斯在其诗歌中,还表现了物种之间紧密的相互联系和互相依存的态势,并呼吁人们保护和维护这种生态平衡。

在《风流士》中,他描绘了山渠之间的生态景观,深刻地展现了自然中不同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颜色斑斓的蝴蝶和清新可爱的花朵相互映衬、小鸟会在树梢内安嵌窝巢、鹿和兔在险峻的山崖上互相追逐。

华兹华斯用这种细腻的描写方式来强调自然万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和谐共处。

他认为人类不应该干涉生物之间的自然关系,而应该学会在自然中适应生存。

总之,华兹华斯诗歌中充满了关于自然、生态的深刻思考,这种生态观念的体现对于当今社会具有深度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问题,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浪漫主义的诗歌流派对于生态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诗歌以唯美的自然描写为主,表现了他对大自然深厚的感情和极高的赞美之情。

其中,诗歌《咏水仙》(The Daffodils)是华兹华斯最著名的诗作之一。

通过对《咏水仙》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咏水仙》是华兹华斯的一首经典诗歌,它通过对水仙花的描写,表达了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首先,诗歌中的水仙花被描绘为“金黄的花朵连成一片”,“微风吹过,水仙花随风舞蹈”,这些细致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生机。

华兹华斯认为,自然的美和人类的自然之美一样重要,因此自然是他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主题。

其次,华兹华斯在诗歌中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力量的彻底敬畏。

他认为,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教师,是人类生命中的源泉。

在《咏水仙》中,水仙花被描述为“永恒的欢乐”。

这种长久的美好和欢愉源自自然力量的神奇和无穷深厚。

他通过描述水仙花的美丽与灵性,强调了自然和心灵的联系,在诗歌中是非常清晰的。

最后,华兹华斯赞美自然的意义在于,他相信通过感知自然中的美好和对自然的赞美,可以让人类达到心灵的启示,找到自内心的平静和欢乐。

在华兹华斯看来,自然中的美是不可抑制的,人们应该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放松身心,享受生命的美好。

总之,华兹华斯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深深的自然观,强调自然的价值和重要性。

他倾心描绘自己的灵魂,揭示和传达自己的知识和情感,通过诗歌向读者传达了他的思想和希望,他的自然观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和欢乐,并得到了世人的广泛喜爱和崇敬。

浅谈华兹华斯诗歌体现的自然力量

浅谈华兹华斯诗歌体现的自然力量

浅谈华兹华斯诗歌体现的自然力量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影响力与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超越了教会和古典诗歌流派,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表现手法,他的诗歌体现出自然力量深远的影响力。

华兹华斯的作品大多表现主题与自然密不可分。

从他倾注浓郁的母亲情谊中,看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他用乡村景色描绘乡村生活的独有魅力:崇山峻岭,江河蜿蜒,栖息着许多花草;他的诗歌中也抒发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如“前往开枝散叶“和“松树对湖水",这些诗歌融合了大自然的力量,诉说了他对它带来力量伟大的依赖。

此外,华兹华斯在节日中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追求和赞赏,用更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如“夏天的阳光”和“春风日里的欢乐“等,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诗歌体现了极大的自然感染力,就如一个熟悉大自然的探索者,他感受并描绘出自然的精神与力量。

总而言之,华兹华斯的诗歌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引领着读者深入了解大自然的力量,也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与情感。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要特点。

在他的诗歌中,自然被赋予了神圣和美好的力量,成为他表达情感和思考人生的重要媒介。

《咏水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探究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华兹华斯将自然视为激发人类情感和思考的灵感之源。

在《咏水仙》中,他以细腻而精致的笔触描写了水仙花的美丽,赞美了它们散发的清香和神秘的品质。

华兹华斯将水仙花与诗歌创作相联系,认为它们具有启发和激励人类灵感的能力。

他写道:“触摸时,使心灵雀跃,觉得诗人/人的所有情感都得到了启示。

”这表明华兹华斯相信自然景色可以引发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并且是创造艺术的重要源泉。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认为人类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每个个体都应该尊重和保护大自然。

在《咏水仙》中,他通过对水仙花的描写,将其与自然的美丽和纯洁联系在一起。

他写道:“面朝黄土更披娇,青青园中葵。

”这种赞美水仙花和自然界的诗意语言,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珍稀美妙之处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他也通过描写水仙花在自然中的自由生长,表达了自然的力量和神奇之处。

华兹华斯通过《咏水仙》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提醒人们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界的美好。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精神共鸣。

他相信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可以疏导和滋养人类的精神。

在《咏水仙》中,他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长和变化,呈现了一种灵性和神秘的特质。

他写道:“花儿被吹动,自然芬芳四溢,/如露珠般清晰。

”这种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体验,让人们深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秘和智慧。

通过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和体验,人类可以获得洞察力和启示,使他们更接近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这种精神共鸣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度联系和互动。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咏水仙》是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创作的一首自然抒情诗,该诗以水仙为主题,通过对水仙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华兹华斯深沉的自然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之情。

本文将从诗歌中抽丝剥茧,分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首先,华兹华斯认为自然是人类重要的情感源泉。

在诗歌中,他通过描绘水仙的美妙之处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几朵自在的美丽,水仙花,/扬起头来默默微笑/…../如春日洒落的阳光一般柔和,/吐露出恬静而美好的气息”。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水仙的美妙赞美,更彰显了自然给他的喜悦之情。

诗人从直观经验出发,通过精细描写,以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自然的境界,使得他的自然观富有感性和生动性。

其次,华兹华斯主张个体与自然一体。

在诗歌中,他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寂静情状无言闻”。

他非常注重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个体和自然应该是和谐的整体,相互依存互为生命源泉。

因此,“自在的美丽”不仅是水仙所共有的,更是自然的表现。

“微笑变得默默无言”则是一种双向沟通,任何一个个体与自然之间的互动都既需要听取自然的沟通,同时也应该对自然有所回应。

而华兹华斯在这个过程中,更是通过讽刺的手法,反对将自然视为客观“物”的看法,强调个体与自然的主体性,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最后,华兹华斯主张在自然面前保持敬畏之情。

在诗歌中,他对自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天和大地所有的光辉、/她尊严的事物、/春日在阳光下的光度/凭良心说也不过这么多。

”这些描写充分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他认为自然既是我们的情感源泉,也是我们的生命源泉,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礼待。

华兹华斯提倡人们应该像对待慈母一样对待自然,感谢她的恩惠,珍惜她的生命,从中获得灵感和力量。

综上所述,《咏水仙》是一首极具自然抒情色彩的诗歌,从多个方面展现了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个体与自然和谐,敬畏自然和感性与理性结合。

通过诗歌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自然美,从而发现自然孕育着我们人类的文化精神,体验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华兹华斯与谢灵运自然观解读

华兹华斯与谢灵运自然观解读

华兹华斯与谢灵运自然观解读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谢灵运(Samuel Taylor Coleridge)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他们的自然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强调自然的美、神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表现在他的诗歌中,特别是他的代表作《抒情颂》,他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并认为大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力量和灵感的源泉。

他的诗歌中经常描述山川湖泊的景色,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谢灵运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他在诗集《抒情调》中描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奇迹,将自然与人类的情感和精神相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华兹华斯和谢灵运的自然观均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近和和谐。

他们认为人类与自然的联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而不是人类征服和剥削自然的关系。

他们通过诗歌将自然与人类的情感和精神相结合,强调了大自然对人类内心的启示和滋养。

总体来说,华兹华斯和谢灵运的自然观强调了大自然的美、神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们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和谐关系。

他们的自然观体现了浪漫主义对于情感、想象力和精神的追求,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和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观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观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观
华兹华斯是19世纪末美国著名诗人,他以其诗歌生态风格而著称,其作品以自然中生活和对生育环境的关注为特点。

从表面来看,他的诗歌多么动人,似乎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憾。

但深层次的生态观可以更详细地浅析华兹华斯的诗歌内涵。

华兹华斯的诗歌充满生态元素,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应该保持相互的平衡,环境的稳定就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从他的哲学角度来看,人们应当对大自然充满感恩之心,要保护和维护生存环境,为更多生物提供有利条件,关注小动物甚至小植物的生存状况,使大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另外,他的诗歌更为重视生物多样性。

他通过不断的艺术创作,传达给人们的信息是要我们更多地关心生物多样性,尊重各种生命形式,不要只着眼于已经有形的对象,以及本地以外的地方,要维护当地特有的自然种群,不能让入侵物种改变地理环境和生活状态。

总之,华兹华斯的诗歌代表了一种自然观念,强调关爱和维护大自然,从而保证人类良好的生活环境,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生态。

他的诗歌也提醒了人们如何使自然得到充分的尊重,以及为保护特定的生态系统做出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观摘要:华兹华斯诗歌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诗人不仅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礼赞中获得欢愉和宁静,更重要的是他着意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重新确立人生的永恒价值。

文章从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对自然的吟咏,分析诗人淡泊、宁静、追求和谐的自然观以及对现代人的启示。

关键词:华兹华斯;诗歌;自然观;启示18世纪的欧洲,工业的迅猛发展使旧世界土崩瓦解并失去了昔日的神性。

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下,欧洲思想界追求知识,理性思想成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最高判断。

然而,那时欧洲人却在这种理性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自然界遭到破坏,人性受到扭曲,人的物质欲望不断膨胀⋯⋯物质文明的向前发展不但没有给西方人带来预想的幸福和安宁,反而使整个欧洲走向了堕落,信仰和传统的动摇与崩溃直接导致了人们精神的混乱。

华兹华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感到恐惧和担忧,在他的诗中,他表达了对自然的信仰和崇拜,对物质和权力的淡泊。

崇尚自然的华兹华斯对他所处时代的那种理性的破坏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人类的生存状态有了新的理解。

一、“物我合一’’的自然观华兹华斯在其诗学中曾提到“诗人是把自己的心声向人类叙述的人,他应比普通人对事物更敏感,更赋予热情⋯⋯”,认为“诗歌是人与自然的映象,,[1]416;“所有的好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圳2r]417。

诗歌创作是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华兹华斯的诗歌是他自己情感的流露,是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中产生的。

诗人漫步湖边时,曾看到迎风起舞的水仙花。

这幅自然美景一直深深地印记在他心里,这美景给他带来无限的财富。

他似乎找到了“那金色的时光”,回到了那天真纯洁的童年时代。

可以看出,诗人把他在自然景物影响之下产生的强烈的感情激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呈现出来。

诗人先写水仙,再写水仙对于诗人的魅力,写的既是客观之物(水仙),又是主观之情(诗人)。

“这时我的心被欢乐充满,还随着那水仙起舞翩翩”。

大自然的美完全进人了诗人的内心,尽管他远离自然,其心境还是在自然之中,孤寂的时候同样充满了欢乐,感到快慰。

诗人称平静时对往事的回忆一共有两种声音,那就是内心的回声和朴质的诗歌吟咏,诗人从两种声音共同的音韵中汲取对未来的信念,并让这信念带来愉快的心情。

诗人在《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中写道:独自漫游似浮云,青山翠谷上飘荡;一刹那瞥见一丛丛、一簇簇水仙金黄;树荫下,明湖边,和风吹拂舞翩跹水仙花使诗人如痴如醉,给诗人带来无限的喜悦,最后诗人与水仙“翩翩起舞”,将自己融入到自然景物(水仙)之中,使人与自然和谐为一体。

诗人不仅仅从自然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而且还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透视出生活的本质,并向人们昭示永恒的真理。

华兹华斯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是十分贫寒的。

但是他所生活地区的美丽的自然风光,疗救和补偿了他在物质与亲情上的缺失,因而华兹华斯回忆起早年并不觉得贫苦。

他对自然有着虔诚的爱。

空间和时间的间离使他对自然和童年产生了美感,激励他努力去探索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和人类发展的进程,使自己心灵得到平静、获得快慰,进而希望能使人类获得拯救。

在诗人看来,大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君王,他在与自然的交往中发现大自然能给予人类很多启迪,使人们回想起快乐的时光。

诗人在讴歌大自然中的湖光山色同时,又融入自己内心的主观感情。

华兹华斯的诗充分体现出了他的自然观。

成年后,诗人以饱蘸感情的诗笔咏赞大自然,讴歌自然界中的山水风景、田园乡土、花木虫、日月星辰对人类心灵的影响。

在自然与上帝、自然与人生、自然与童年的关系上,他以诗的形表述了一整套新颖独特的哲理。

诗人认为,大自然有取之不尽的财富,大自然给人以欢乐和智慧;自然界中最卑微之物皆有灵魂,而且它们是同整个宇宙的大灵魂合为一体的,这就是诗人“天人合一”或“物我合一的自然观的主旨。

二、标举童心,天性永存的自然思想华兹华斯生活在欧洲的动荡年代,他目睹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这次大革命既作为启蒙思想的政治革命实践给法国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变,也使人性中一切悖理的东西沉渣泛起。

诗人曾两度来到法国,但在短暂的欢欣与激动后,他悄然离去。

因为随着革命的激化,雅各宾派的恐怖政治把他推入失望苦闷的深渊,理性的幻想被新的暴力所取代,自由被新的专制蒙上阴影。

失去理智的人们、流血的动乱、新的道德败坏,这一切都让他陷入理想落空的危机之中。

所有这些情感与理想的危机都迫使诗人在震惊中对理性产生了怀疑,在反思中寻求人类真正的自由与归宿。

华兹华斯重新来到大自然,其感受与先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此次已经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了。

在诗中,诗人标举童心,追求已逝的天真欢乐的童年。

在诗歌《布谷鸟》(To the Cuckoo)中,诗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他孩童时期追寻一只布谷鸟的故事。

在一片青翠碧绿中,行踪神秘、啼声忽远忽近的布谷鸟给他天真的童年带来无限欢乐和遐想。

此时的布谷鸟不再是一只普通的鸟,而是能召回他失去童年的梦幻的一种力量。

诗人通过回忆留在心中的五年前的美丽景致而处于愉悦的心境之中。

与大自然进行和谐的交流,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欢愉和宁静,更重要的是学会重新观察自然。

诗人崇高的思想给他带来了一种绝妙的感觉,那就是:落日的余晖!广袤的海洋!新鲜的空气和蔚蓝的天空!而这些景致在五年前还独立于诗人的心灵之外,现在它们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了。

留在心灵上的景致再次苏醒时,过去的感官的狂喜一去不复返了,诗人的感受中增加了半明半灭的思想的火花,这使诗人既体会到现时的快乐,又高兴地想到此种感受能给未来的岁月增添生气和精神食粮。

他感觉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时是这样,死后也返回到大自然中去,人与自然之间没有界限。

自然既在身外,也在心内。

在诗人看来,远离童年和远离自然的人们,可以通过回忆童年和与自然的亲和状态而返回自然,从而走向成熟。

华兹华斯在其他一些重要的诗作中都这样引入了对童年的回忆与礼赞。

这在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诗《序曲》中有更深刻的展示。

诗人在作品中衷心感谢大自然在他童年时代为他孕育了纯净的灵魂,认为在儿童时代的早期印象中,如果谁不与人类所创造的粗鄙庸俗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而是崇高不朽的自然联系在一起,谁就能获得永久的幸福。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始终把童心与大自然和上帝联系在一起。

在基督教观念中,上帝创造了一切,包括自然与人。

诗人因为爱上帝,故而他创造的大自然,进而推溯到只有童年时期才能与大自然最接近,故而童真中包蕴着不朽的信息。

华兹华斯在诗意和哲理的诠解中对孩童的崇拜达到如此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连他的诗友、同样讴歌童心的柯勒律治都感到不免过分。

不仅如此,华兹华斯还对孩童的无知和单纯加以赞扬。

我们知道,在西方一直有崇尚智慧的传统,对儿童也主张把他们放在育儿室里灌输成人设立的书本知识与道德教义。

华兹华斯偏偏对天性未凿的童稚倍加赞赏,这实际上与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主张人应摆脱文明的束缚返归自然的风尚是一致的。

由此,在他众多歌咏自然的诗篇中,最受尊崇的是那些可以作为宇宙伟大的和声中一个音符,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这就是婴孩。

作者意在寻真,表现出力求摆脱人的社会性、返归于人生初始时期的归根心态。

三、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对现代人的启示自然界是一切生命的基础与渊源,一切生灵都是大自然怀抱的婴儿。

人在自觉意识开始以前也是自然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类最初因为偷食了知识之树上的禁果而被逐出天庭,永远失去了目睹上帝圣容的权利,也失去了被创造之初流荡于体内的灵气,人与自然的异化便由此开始,从此人类便踏上漂泊的路程,开始苦苦寻求精神还乡之旅。

欧洲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古希腊文化,重新发现了人和自然,然而却走上了人与自然分离的道路。

人类把自己提到了近似于上帝的高度,人想真正成为操控自然的人。

人类作为生命本体的存在,时时昭示着自身的强大,彰显着无限的欲望;人类在演绎着无限权威的同时,也演绎出了自身的悲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进程,人类不断改变着与自然原初的和谐关系。

从“上帝之死”到“自然之死”,都诉说着人与自然异化的历史,预示着人类的明天。

华兹华斯是一位有着现代意识的诗人,他早就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异化。

他认为工业化使人跌人了可怕的物欲,从而道德沦丧、纯朴消失。

诗人甚至发了“世界叫我们受不了”的愤怒呼声。

诗人的忧虑也预见了人类今天的处境。

人类通过科学驾驭自然、征服无限。

科技创造了奇迹,奇迹演变成了神话。

随着一个个现代神话的产生,自然也在一寸寸地被吞噬。

从“寂静的春天”到“自然之死”,都验证着人类强暴自然的恶行。

今天,生态资源的破坏、物种频频消失,人类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生活的环境一天天地恶化。

自然的悲剧与人的悲剧紧密相连。

从“自然之死”到“人之灭亡”,只有一步之遥。

技术的进步似乎是以生态的破坏为代价换来的。

科学技术给/’o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精神上的极度贫乏。

技术与情感的失衡,给人类带来了苦闷与彷徨。

现代神话主宰着社会生活,也主宰着人的意识形态。

科技的机械性把人变成了没有思考能力的空心人,使人面临着严重的信仰危机,“自然之死”则使人陷入生存危机,人成了无根的存在。

这一切都源于人类自身的罪孽。

对自然的疯狂掠夺必然导致人性的堕落,恣意践踏的恶行注定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华兹华斯把归根返始作为摆脱近代文明困境的一条出路,他企图通过回归自然来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诗人产生了重重的矛盾。

而诗人的矛盾也预示了现代人的尴尬:人类一方面呼吁生态保护,一方面又在疯狂地蹂躏自然;一方面呼吁回归自然,另一方面又肆虐地践踏着自身的自然性。

这给今天的人们以启示是:人类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同样是一个整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相互隔绝的生命。

如果人类失去记忆,忘记历史,背弃大自然,就是对自己和对客观存在自然界的否定,而对传统的背叛、对根的疏离,就注定要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在技术与情感的跷跷板上,如果技术的一端太沉,情感便会离开生养它的土壤。

没有了情感支撑,人类社会就会从荒原走向沉寂的历史。

四、结论文明进步与人类命运的冲突到了华兹华斯所处的科学时代,呈现出了新的内容。

科学作为一种主宰的力量几乎等同于万能的上帝。

人们把科学技术变成了驾驭自然、征服无限的手段。

但科学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又无时不在与人对抗着。

一方面,随着科技对人类霸权意识的诱发和扩增,人类早已改变了与大自然的原始而和谐的关系。

人类不断征服自然,也就注定远离了自然,最终失去了与大地的亲和感,变得无源无根。

另一方面,科技又历史地解放了人,有效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条件,同时,人类也愈来愈依赖于这种异己力量,甚至把知识、科学和权力意志凌驾于人之上,把人作为理性的动物或社会的动物,完全忽视了对人自身存在意义的探寻。

正如宗白华先生谈论歌德及浮士德的意义时所说:“近代人失去了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谐和,又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