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合集下载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 背景介绍: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对历史有很深的研究。

司马迁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父亲的嘱托:司马谈临终前,嘱咐司马迁要继续他的事业,编写一部全面的历史著作,记录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3. 勤奋学习:司马迁继承父职后,开始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历史资料,他不仅阅读了宫廷中的档案文献,还亲自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和地方志。

4. 遭遇挫折:在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判处宫刑(即太监)。

这一变故使得司马迁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放弃父亲嘱托的使命。

5. 忍辱负重:在遭受宫刑后,司马迁更加坚定了完成《史记》的决心。

他在狱中,利用有限的条件,继续写作,最终完成了这部宏大的历史著作。

6. 《史记》的成就:《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部分,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史记》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刻的历史见解和生动的叙述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精神传承: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和对历史的执着追求,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他的坚韧不拔和忍辱负重的精神,至今仍被人们所推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了他对历史的收集、整理和撰写,还体现在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对父亲遗愿的忠诚履行。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 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 “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 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 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 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 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 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 史资料。
他想: 人总是要死的,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 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 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鲁迅
温馨提示: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 《史记》?他又是怎样发愤写 《史记》的?划出有关的语句 有感情的读一读,并在旁边写 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 龙门, 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 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 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 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 心里十分激动。 事,心里十分激《史记》,每人准备一 两个故事准备参加班级故事会。
想到这里,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 自己把个人的耻辱、 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 都埋在心底, 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 平滑的简, 平滑的简,在上面写下了一 行行工整的隶书。 行行工整的隶书。
• 司马迁,我_______你, _______ 司马迁, 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高密市东关小学 徐桂芹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 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 13年时间 52万 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 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 字的辉煌巨著 《史记》 无古人的著作, 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 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小学语文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小学语文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小学语文优质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背景和过程,掌握史记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司马迁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背景和过程。

2. 史记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1. 司马迁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精神。

2. 学生对史记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

2. 案例教学法:以司马迁编写《史记》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史记的编写过程。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司马迁和《史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背景和过程。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史记的特点和价值。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史记的基本知识。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学习司马迁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写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创设学习情境。

2. 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教学。

3. 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史记博物馆,深入了解史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邀请史记研究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开展史记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满意度。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叙述比较平实,语言比较朴素,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原文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札记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我先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作业,在上课时给学生讲解了汉朝和匈奴的关系,介绍了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发愤 写《史记》【优秀5篇】

司马迁发愤 写《史记》【优秀5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优秀5篇】司马迁是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历史人物,他忍受了命运的屈辱,发奋写成《史记》。

这次为您整理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篇一教材简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主动的情感体验,加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非常明确,语言也较浅显,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基本无障碍,容易满足于对文章浅层的了解。

因此,如果不尽力填补文本的空白,增加课堂的厚度,就不会有学生们阅读时心灵的积极参与,智慧得到挑战的火花。

目标预设: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走向同桌,走进文本,从而带着自己的感悟走向现实。

设计思路:抓住核心发愤,复习课文,导入新课抓住发愤,体会精神抓巨著,体会情感总结课文,了解人物拓展阅读,升华体验。

课文的核心问题是: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从而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从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要求读通课文、理解字词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司马迁爱史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司马迁爱史的原因是什么?抓住课题回顾质疑做过渡: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二、抓住发愤,体会精神。

司马迁发愤 写史记优秀5篇

司马迁发愤 写史记优秀5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优秀5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篇一师:(图画,音乐)同学们,知道今天学习哪课吗?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师:课文读了吗?读了几遍?生:三遍,五遍,十遍……师:读了这么多遍的课文,有没有回头想过,什么叫“发愤”?生:(举手,未及发言)师:先不要急着发言,一起读!(课题为:司马迁写史记)师:再读!(课题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发愤”变得粗、大、斜、红,并伴一声摔碎玻璃的声响)师:不用举手,凭你的直觉说。

生:发愤就是很坚决。

生:发愤就是很努力。

生:发愤就是决心做好一件事情。

生:发愤就是一定要完史记。

……师:(指投影)看到这里的“发愤”了吗?这样写是想表达我对它的理解,你想上来写吗?请。

生:(陆续有4个学生上黑板,根据各自的理解,写出“发愤”)师:(指“发愤”)意志坚定地读。

生:齐读“发愤”师:态度坚决地读。

生:齐读“发愤”师:义无返顾地读。

生:齐读“发愤”师:不顾一切地读。

生:齐读“发愤”师:面对司马迁的“发愤”,我们不禁要问……你们想问什么?生: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生: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生:发愤的结果是什么?师:《史记》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什么样的价值?(相机板书三个“?”。

)师:是的,知道了这些,我们对司马迁这个人,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对司马迁发愤写出的这部著作,就会有更深的了解。

师: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有关内容,用一句话告诉我们。

生:受黄河文化的影响。

生:受父亲的影响。

生:他想记录2600年的历史。

生:他牢记父亲临终嘱托。

师:(出示父亲说的话。

)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

同学们,用心去读读父亲的话吧,想想父子分别的情形,掂掂临终临终嘱托的份量。

(自由读)师:同学们,当你用心去读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幅幅画面。

你看,仅一个“临终之时”,就会让我们想到许多许多……昏暗的油灯下,父亲躺在病榻上,他老人家已经……。

同学们,他老人家怎么样了啊?生:他老人家已经奄奄一息了。

五年级小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五年级小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五年级小学《xx发愤写《史记》》精选教学设计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五年级小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五年级小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精选教学设计一一、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最终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文章围绕“发愤”,可以分为“少年受染——临终嘱托——受辱发愤——坚持写成”四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条例,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课件;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了解有关司马迁的故事。

五、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二、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

理清课文的条理,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这个故事的。

学习课文第一段。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板书:xx——齐读师:有谁听说过这个名字?有谁知道他是什么人?——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

并导出——《史记》2、板书:《史记》师介绍《史记》——《史记》是我国历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

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质疑:司马迁是如何完成《史记》这部宏篇巨著的呢?3、板书:xx发愤写《史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一)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023最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8篇

2023最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8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该页是美丽的给大家整理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8篇,欢迎借鉴。

感悟诸向阳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篇一作者:五爱小学许敏峰傍晚,喧闹了一天的校园在鸟儿晚归的歌声中恢复了宁静。

我还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重新准备着明天的课,摊放在眼前的仍是这篇历史人物故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苏教版11册),唉,明天的第二课时该怎么教呢?《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8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主动的情感体验,加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非常明确,语言也较浅显,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基本无障碍,容易满足于对文章概意浅层的了解。

因此,上午上第一课时,我从学生们眼神中没有读到往日他们在阅读时心灵积极参与,智慧得到挑战的火花。

而阅读本身就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没有读者与作者与作品对话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

第二课时,我在教学设计上重新作了调整。

(教学片段如下)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读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大家都读懂了吗?(学生们随意地点头)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了!你觉得就这篇文章最值得读者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虽然该设计旨在提炼课文主要内容,但变学生被动答题为主动发现,学生立刻起了精神,并很快讨论出两个中心问题“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抓住了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两个重点问题。

哎,那司马迁年纪轻轻怎么就有了写《史记》的志向呢?今天我们也来做回历史研究,学学文中司马迁研读文献的方法,把课文作为文献好好研读研读,然后在小组里就这个问题来个“学术沙龙”,最后要有条理的概括提炼出几点你们小组的观点。

(此设计创设了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情景,自然激起了学生们探究的欲望,话音刚落,孩子们便投入的读起书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段:(第4节): 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 写成了辉煌巨著——《史 记》。
第2页/共13页
全文思路 • 殷勤的嘱托 • 飞来的横祸 • 忍辱负重地写作 • 完成辉煌巨著
第3页/共13页
读准字音
qiān
xiào tíng yù
司马迁 辉煌 耻辱 呼啸 朝廷 监狱
xíng tài
hèng
记载 搜集 酷刑 泰山 悲愤 飞来横祸
第4页/共13页
选择正确பைடு நூலகம்读音
• 记载(zǎi zài) 搜(sōu shōu)集 • 酷刑(xín xíng) 发愤(fèn fèng)
第5页/共13页
词语解释
•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 研读:钻研并阅读。 •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 发愤:决心努力。 •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
感谢您的观赏!
第13页/共13页
1.是什么使司马迁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2.这话说得多好!人应当有理想,有追求!
第7页/共13页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
)
年时间,在他(
)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
)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
的著作,几乎
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1.根据课文内容,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数字。从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 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第1页/共13页
• 第一段:(第1、2节): 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 临终时的嘱托。
• 第二段:(第3节): 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 司马迁的头上但司马迁忍 辱负重坚持写书。
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 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第9页/共13页
成语填空
( )服( )服 ( )德( )德 ( )讹( )讹 ( )牙( )牙 ( )老( )老 ( )计( )计
神( )( )神 精( )( )精 痛( )( )痛 欺( )( )欺 将( ) ( )将 日 ( )( )日 微( )( )微
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第6页/共13页
•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 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 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 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 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第10页/共13页
成语填空
• (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 将(门)(有)将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第11页/共13页
第12页/共13页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达。 第8页/共13页
• 发愤--振作起来,努力地去做。 • 司马迁受刑后怎么想的?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 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 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 • 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