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削峰填谷的电池储能系统经济价值评估方法
储能在削峰填谷中的应用价值

储能在削峰填谷中的应用价值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削峰填谷方面,其应用价值更是显著。
削峰填谷是指在电力系统的负荷高峰期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然后在负荷低谷期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以平衡电力系统的负荷波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首先,储能技术可以在电力系统的负荷高峰期储存多余的电能,避免因负荷突然增加而导致电力系统负荷过大,进而引发电力系统的故障和停电事故。
通过在高峰期储能,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峰值,减少对发电设备的压力,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其次,储能技术可以在电力系统的负荷低谷期释放储存的电能,填补电力系统负荷的不足,提高系统的供电能力。
在负荷低谷期释放储存的电能,可以有效平衡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提高系统的供电质量,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储能技术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通过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减少对昂贵的峰谷电力的需求,提高系统的能效,降低电力系统的电能损耗,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储能技术在削峰填谷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价值,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改善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减少电力系统的能耗,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也有助于推动电力系统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估与投资回报分析

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估与投资回报分析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广泛应用,储能系统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关注。
储能系统可以在能源需求高峰期储存能源,在能源需求低谷期释放能源,实现能量的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然而,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以及投资回报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一、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估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估可以通过多个指标来衡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用电成本:储能系统可以在电价较低时购买电能,同时在电价较高时释放储存的电能,从而降低电力消费成本。
通过对电力市场的分析和储能系统的运行情况,可以评估系统对用电成本的降低效果。
2. 减少能源浪费:传统的能源供应系统往往面临能源浪费的问题,尤其是在周期性的能源需求变化时。
通过储能系统的引入,能源可以储存并在需要时供应,降低了能源的浪费程度,从而提高能源效率。
3. 应对电网压力:储能系统可以作为电网的调峰手段,通过储存多余能源并在需求高峰期释放能源,可以有效缓解电网的压力。
这不仅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以减少电网的维护和升级成本。
4. 改善电网质量:储能系统可以对电网的频率和电压进行调节,提供稳定的电源质量。
这对于一些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的领域,如医疗设备、计算机数据中心等至关重要。
二、投资回报分析投资储能系统需要考虑的主要事项包括项目成本、系统寿命、运营维护成本和回投资时间等。
1. 项目成本:项目成本包括储能设备的购买成本、安装费用以及与建设相关的一次性投资。
这要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评估,涉及到设备价格、施工工程和土地等费用。
2. 系统寿命:储能设备的寿命是保障投资回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正常运行的储能系统寿命可达到10年以上。
通过正确的运维管理,可以延长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投资回报率。
3. 运营维护成本:储能系统需要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储能经济评表格

储能经济评表格
储能经济评估表格通常用于评估储能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投资回报。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储能经济评估表格的示例,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制:
储能经济评估表格
这个表格的目的是帮助对储能项目的投资和收益进行定量化评估。
具体数值的填写需要进行详细的项目调研和分析,包括市场条件、项目规模、设备选型等因素。
在填写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不同年份的现金流和贴现率等因素。
需要注意,储能项目的经济评估涉及到众多因素,因此,建议在实际进行储能经济评估时,可以寻求专业咨询或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更为精细的分析。
储能技术经济性评估及商业模式探讨

储能技术经济性评估及商业模式探讨储能技术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间断性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对储能技术的经济性进行评估,并探讨相关的商业模式,以期为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1. 储能技术的经济性评估储能技术的经济性评估主要涉及成本、效益和回报等方面。
首先,成本是衡量储能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的储能技术具有不同的成本结构,包括设备成本、运营维护成本、能量损耗成本等。
其次,效益是评估储能技术经济性的关键因素。
储能技术的主要效益包括调度能力、储能效率、削峰填谷、延长电网寿命等。
最后,回报是评估储能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回报可以通过计算储能技术的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来确定。
对于不同的储能技术,其经济性评估方法也有所不同。
以电池储能技术为例,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铋液流电池等。
这些技术的经济性评估主要涉及到电池成本、电池寿命、循环效率、容量损耗和环境友好性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评估出不同电池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并为选取最佳储能技术提供参考。
2. 储能技术的商业模式探讨储能技术的商业模式是储能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储能技术的商业模式需要考虑能源市场、电力系统和用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根据不同的储能技术和应用场景,可以有多种商业模式的选择。
首先,储能技术可以通过参与能源市场来实现商业化运营。
例如,储能装置可以通过负荷调节、辅助服务和电力交易等方式参与电力市场,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持。
此外,储能技术还可以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相结合,实现电力存储和交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储能技术还可以通过提供电力服务来实现商业化运营。
以家庭能源存储系统为例,可以通过安装在家庭中的储能装置来平衡或降低电力需求峰值,减少能源消费成本,改善能源供需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储能技术还可以为电力用户提供备用电源,提高供电可靠性。
储能电池项目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储能电池项目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储能电池项目是一种将电能存储在电池中,通过随时释放以平衡供需差异的技术。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减少不稳定的能源之间的浪费,并为能源系统的快速响应提供支持。
对于储能电池项目来说,评估其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设和运行成本储能电池项目的经济效益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建设成本包括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安装调试等方面的费用。
运行成本则包括日常维护和管理费用,以及用于电池充电和放电的电费支出等。
这些成本分析对于项目投资回报期的评估至关重要。
二、电网运行效益储能电池项目对电网运行效益的贡献是其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储能电池可以提供快速响应,平衡供需差异,提高电网调度灵活性。
此外,储能电池还能用于削峰填谷,即在电力需求高峰期存储电能,然后在低谷期释放电能,减少发电系统的负荷压力。
储能电池还可以提供备用电源,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当电力系统损坏或电力突发中断时,储能电池可以迅速供应电能,保证关键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停工和生产损失。
此外,储能电池还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能耗成本。
通过储能电池的调度,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减少传输和分配损耗,降低供电成本。
三、电力市场收益储能电池项目还可以通过参与电力市场获得商业收益。
市场收益主要来自于储能电池的参与调峰市场、频率调整市场和备用市场等。
储能电池可以通过充电储存电能,然后在高峰期出售电能,获取调峰市场收益。
此外,储能电池还可以通过频率调整和备用市场的参与,提供灵活响应和备用电力,获取相应的市场收益。
四、环境效益综上所述,储能电池项目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包括建设和运行成本、电网运行效益、电力市场收益以及环境效益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可以评估储能电池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投资回报期,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储能峰谷套利收益测算模型

储能峰谷套利收益测算模型峰谷套利是一种利用储能系统在电网高峰时段储存电能,在低谷时段释放电能的策略,以实现电力成本的降低。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将探讨储能峰谷套利的收益测算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电力市场的峰谷差价。
在电力市场中,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高峰时段的电力价格相对较高,而低谷时段的电力价格相对较低。
峰谷差价就是指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电力价格之间的差异。
储能系统的运行原理是在低谷时段购买廉价的电能并进行储存,在高峰时段将储存的电能出售给电力市场。
所以,储能峰谷套利的收益主要来自于高峰时段电力价格与低谷时段电力价格之间的差价。
为了测算峰谷套利的收益,我们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储能系统的容量和效率。
储能系统的容量决定了可以储存和释放的电能量,而效率则影响了储能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这两个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峰谷套利的收益。
其次是电力市场的峰谷差价和电力需求的变化情况。
峰谷差价越大,储能系统的收益就越高。
而电力需求的变化情况则会影响到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而影响到峰谷差价的大小。
我们还需要考虑储能系统的成本和运营成本。
储能系统的成本包括购买设备和建设储能站的费用,而运营成本则包括维护和管理储能系统的费用。
这些成本需要从峰谷套利的收益中扣除,以计算出实际的收益。
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测算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和市场预测数据,利用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峰谷套利的收益预测结果,从而评估储能系统的盈利能力。
储能峰谷套利收益测算模型是一种基于电力市场峰谷差价和储能系统运行情况的计算方法,旨在评估储能系统的收益能力。
通过合理的测算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储能峰谷套利的潜在收益,为储能系统的投资和运营提供参考依据。
充电站储能削峰填谷方案设计测算报告

充电站储能削峰填谷方案设计测算报告一、引言充电站储能系统是指在电动车充电时对过剩电能进行储存,以便在能源需求高峰时期释放该储存的电能,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效果。
本报告旨在设计和测算一种可行的充电站储能削峰填谷方案,提供详细的设计和测算结果。
二、方案设计为了实现高效的充电站储能削峰填谷,我们提出了以下方案设计内容:1.储能系统类型选择根据需求分析和技术可行性,我们选择了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能量储存方式。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小的自放电等优势,适合用于充电站储能。
2.储能容量计算为了实现削峰填谷的效果,需要根据充电站的负荷曲线和充电需求分析计算储能容量。
通过对历史负荷曲线的分析和预测,我们确定了XX充电站的充电负荷波动范围,并根据此数据计算了所需的储能容量。
3.储能系统功率计算除了储能容量外,我们还需要计算储能系统的功率,以确保系统能够在需求峰值时提供足够的电能。
根据峰值负荷和充电设备的功率需求,我们计算出合适的储能系统功率。
4.储能系统配置布局考虑到充电站的实际场地和空间限制,我们进行了储能系统的配置布局设计,以确保储能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考虑到未来扩展和维护的方便性。
5.系统控制策略设计为了实现储能削峰填谷的效果,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控制策略,根据负荷曲线和充电需求情况,控制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过程。
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储能系统的能量存储,以满足系统能源需求。
三、测算结果1.储能系统容量测算结果根据我们的设计和计算,确定了XX充电站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为XXX kWh。
这个容量可以满足充电站的需求,并确保在充electric动需求峰值时能够持续供电。
2.储能系统功率测算结果经过计算,我们得出了XX充电站储能系统的功率为XXX kW。
该功率可以满足充电设备的需求,在需要供电峰值时提供足够的电能输出。
3.经济效益测算结果根据成本分析和效益测算,我们得出了XX充电站储能削峰填谷方案的经济效益。
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实用算法

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实用算法!董慧峰1,李文启1,牛文迪2,张露江1,杨旭强2(1.国网河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郑州450052;2.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哈尔滨150001)摘要:为使电池储能系统简单有效参与电网削峰填谷,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功率优化模型,以及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实用算法。
该算法充分考虑电池储能系统实际约束,并能实用方便地规划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时间段及充放电功率。
通过实例分析,该算法简单、实用、可行。
关键词:电池储能系统消U峰填谷;优化模型;实用算法DOI:10.19753/j.bsn1001-1390.2019.018.010中图分类号:TM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1390(2019)18-0074-05Practical algorithm applieP in peak load sUifting of battery energystorage system in power gridDong Hubeng1,Li Wenqi1,Niu Wendi2,Zhang Lujiang1,Yang Xuqiang2(!.State Grid Henan Comp—h*s+c Energy Service Co.,Ltd.,Zhengzhou450052,China.2.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Harbic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c150001,China)Abstract:In ordvr to apply tha baWe eneray storaga system in tha peak load shifting in powar gid simply and Wfectivv-ty,tha powar optimization model in peak load shbting of tha batec eneray storaga system is put foraard in this papar,as welt as tha practical algorithm solving tha m odel.Tha practical constrainO of tha batec eneray storaga system are fully considered in this practical algorithm.Tha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plods and powar of tha R c o—eneray storaga system can ba eWectively planned through this practical algorithm.Tha algorithm is simply,practical and feasibly through an w-ampe anaessos.KeyworUs:bgOc energy storaga system,peak load shiCing,optimization model,practical algorithm0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负荷谷峰差逐年增大,电力负荷供需不平衡现象日益严重&电池储能系统有快速吞吐特性,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在负荷高峰时释放能量,负荷低谷时吸收能量,以实现电力负荷的削峰填谷&进而缓解负荷高峰用电紧张,间接延缓电力系统设备升级投资,提高输电和配电设备的利用率,有利于电网的经济运行+5句&目前,削峰填谷的电力调度问题,主要是优化算法研究+711,&本文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实用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电池储能系统实际约!基金项目: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多点布局分布式储能系统在电网的聚合效应研究及应用示范”资助束,实用方便的规划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时间段及充放电功率&1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功率优化模型削峰填谷是为保证电网负荷的相对平稳,可通过负荷标准差对削峰填谷效果进行衡量&负荷标准差越小,负荷也就越平稳&1.1目标函数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网削峰填谷优化目标函数如下:mn代8)=槡#(8,0~P b,t-P g)2T(1) 8b二+P b,1,P b,2,.....P b,,……8b,T】(2)式中P-,t为第t时刻的实际电网负荷;P r为目标函数优化对象变量的向量形式,即电池储能系统优化周——74—期内对外功率构成的向量;8,为第t时刻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放电时:8b,t>0;充电时:8b,t<0;8,t =0则为浮充状态,不充电也不放电;A为负荷采样周期;8g为储能系统负荷平均值&A8g=#(8et-8b,,)/A(3) t=11.2约束条件(1)功率约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综合前面所建立的收益模型和成本模型,得到
储能系统用于削峰填谷价值评价总模型:
S = S + S + S + S - AC (8) i
income
delay
environment
allowance
经济评价模型中涉及到的约束条件:
ìíî功SO率C约约束束::0-.1P≤i_mSaxO<CP≤i <0P.9i_max
本文以典型日负荷曲线为基础,提出基于电池
储能系统的负荷侧削峰填谷控制策略,分析电池储 能系统低谷充电、高峰放电,即削峰填谷作用下各 参与方的成本和收益,从电网公司角度建立用于削 峰填谷的储能系统经济价值评估模型,通过遗传算 法优化得出符合经济特性的最优容量配置。
2 基于电池储能系统的负荷侧削峰 填谷控制策略
3 电池储能系统价值评价总模型的 构建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调峰只能依靠常规电厂 来承担,为保持低谷负荷电力平衡,要求火电机组 频繁增减出力,这会导致耗煤量的增加[7,8]。将储能 系统应用于负荷侧削峰填谷,能有效减小峰值负荷 且具有多方面收益。但由于储能装置的成本因素, 使储能系统应用受到质疑。本文建立用于负荷侧 削峰填谷的储能系统价值评价总模型,通过遗传优 化算法对储能系统的经济性进行评价,给出储能系 统容量的优化配置。
3.1 储能系统经济性分析
将电池储能系统应用于负荷侧进行削峰填谷,
既降低了负荷峰谷差值、优化了负荷曲线,又可有
效减少高峰时备用机组的容量,提高发电机组运行
效率并降低发电成本。此外,储能系统的参与延缓
了输配电设备的升级改造且具有环境效益。下面
从 4 个方面对储能系统用于负荷侧削峰填谷的经
济价值进行分析。
(1.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2.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长春 130012; 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5)
摘 要:针对典型日负荷曲线,分析负荷侧电池储能系统在延缓设备投资收益、直接收益、环境效益、政府补贴 4 个
方面的经济价值,提出基于电池储能技术的负荷侧削峰填谷控制策略,综合考虑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
第 35 卷 第 9 期
2014 年 9 月
文章编号:0254-0096(2014)09-1634-05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Vol. 35, No. 9
Sep., 2014
用于削峰填谷的电池储能系统经济价值评估方法
韩晓娟 1,田春光 2,张 浩 1,修晓青 3
式中 P , i_in 、Pi_out ——分别表示第 i 小时段电池充、
放电功率,在同一时间内电池储能系统只会保持充
电或放电单一状态;Ri ——第 i 小时段分时电价。
3.1.2 延缓设备投资收益
由于电网必须按照满足最大用电负荷修建,然
而最高用电负荷持续小时通常较短,为满足这短暂
的高峰负荷大幅度追加输配电设备升级改造的费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步骤可求得储能系统参与 削峰填谷的放电时间,进而求出充电起始、终止时 间。由于设定电池充放电功率为恒功率充放,因此 可保证每日储能系统“吞吐”能量相等,且有助于延 长 电 池 储 能 系 统 的 使 用 寿 命 。 此 外 ,在 控 制 策 略 中,涉及到电池的 SOC 约束和充放电功率约束,其 约束模型将在后文中详细介绍。
Pi ——储能系统功率。
3.1.3 环境效益
目前我国电网中大部分调峰只能依靠常规电
厂 承 担 ,其 中 大 多 为 燃 煤 电 厂 ,使 单 位 煤 耗 增 加 。
储能装置参与削峰填谷可优化系统火电机组运行,
使这些机组基本保持在高效率区域稳定运行,在运
行过程中无需频繁增减出力或开停机组,从而降低
单位煤耗,获得环境效益。其数学模型为:
从图 2 可看出,控制策略中基于典型日负荷曲 线统计出日负荷电量,根据不同削峰填谷控制目标 设 定 参 数 α 以 及 电 池 储 能 系 统 功 率 P ,并 由 ΔQ = αQ 得出目标“削峰”电量,在满足 SOC 约束和 充放电功率约束的同时,选择放电起始、终止时刻 (如图 1 所示)。具体选择过程为:
峰填谷技术等实现永久性节约电力负荷和转移高
峰电力负荷,东部地区补贴 440 ¥/kW,中西部地区
补贴 550 ¥/kW。建立数学模型为:
365 n2
∑∑ S = allowance
Pi∙mf
1 i = n1
(4)
式中,n1 、n2 ——储能系统放电起始、终止时间;
mf ——减少单位峰荷而补贴的现金。
能系统单位容量成本。
3.2.2 年运行维护成本
储能装置的年运行维护成本费用主要由其规
模确定,可表示为:
Sm = C ∙E i_m i
(6)
式中,Ci_m ——储能系统单位容量年维护费用。
根据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基准收益率,将电
池储能系统的总投资成本在寿命期内进行成本分
摊[9],与储能系统的年维护成本叠加,得储能系统的
R ρ - R )δ E metali metali
和 储 能 系 统 代 替 火 recycle_i energy_i i
i=1
365 24ຫໍສະໝຸດ ∑∑ 电 调 峰 所 产 生 的 节 煤 效 益 ,即 (
Pi)RTP ;
1 i=1
Rmetali ——金属 i 的价格,下标为该金属化学符号;
ρmetali ——单位重量储能电池中金属 i 的含量,下标
费用年值。
AC
= (Ci_P
Pi
+
Ci_E Ei)
×
i(1 + i)n (1 + i)n -
1
+
C E i_m i
(7)
式中,i——储能项目投资收益率,本文取 8%;n——
系统使用寿命年限。
3.3 储能系统价值评价总模型的建立
储能系统应用于配电网削峰填谷,涉及经济价
值 评 估 ,必 然 与 储 能 装 置 的 成 本 以 及 未 来 收 益 有
n
365 24
∑ ∑∑ S =( R ρ - R )δ E +( environment
metali metali
recycle_i energy_i i
Pi)RTP
i=1
1 i=1
(3)
式中,Senvironment ——储能系统的环境效益,包括两部
分:储能系统运行寿命终结后所获得的回收效益,
n
∑ 即 (
根据上述经济模型参数设定,采用遗传算法进 行优化求解。遗传算法作为一种优化算法,因其具有 并行性、鲁棒性、快速随机的搜索能力近年来被广泛 应用,本文不再赘述设计算法时需注意的问题[10]。其 中,设定种群规模为 100;交叉概率 0.8;变异概率 0.01;终止进化代数 500,通过优化求解后得到锂离
3.2 储能系统投资成本分析
3.2.1 初始投资成本分析 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主要由功率成本和
容量成本构成。容量成本与储能电池的投资有关,
功率成本与储能电池使用双向变流器、监控系统等
的投资有关。其数学模型为:
SP,E = Ci_P∙Pi + Ci_E∙Ei
(5)
式中,Ci_P ——储能系统单位功率成本;Ci_E ——储
成本,建立以经济价值最高为目标函数的电池储能系统经济价值评估模型,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得到符合经济性的
储能系统最优容量配置方案,并通过仿真实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削峰填谷;控制策略;电池储能系统;经济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电 池 储 能 系 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BESS)因其灵活的电功率吞吐特性,目前广泛应用 于平滑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削峰填谷和调频等领 域。将储能系统用于负荷侧削峰填谷,即在负荷低 谷时充电,在负荷高峰时放电,进而实现对负荷的 时空平移。合理利用储能系统实现削峰填谷,能有 效 缓 解 负 荷 曲 线 的 大 幅 波 动 ,减 少 对 大 电 网 的 影 响,并可推迟设备容量升级,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省 费用[1]。目前,关于储能系统在削峰填谷领域的研 究大多集中在储能系统容量配置和控制策略上,对 于考虑储能成本、收益的经济性相关研究较少。文 献[2]根据电化学储能电池特性给出了规模储能装 置的经济效益指数关系式,由此来计算化学储能装 置的经济效益。但该方法考虑因素较少,不能准确 反映规模储能系统的经济性。文献[3,4]仅针对不 同 发 电 公 司 ,对 发 电 带 来 的 环 境 成 本 进 行 核 算 分 析。文献[5]对蓄电池储能装置在调节负荷、功率 平衡、削峰三方面价值及投资成本进行建模分析, 其所涉及应用模式较多,模型精度不足。文献[6] 分析了蓄电池储能装置在延缓电网扩建、提供辅助 服务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面的效益。
Q
a
ΔQ=αQ
SOC
a
ΔQ=αQ ΔM
T=ΔQ/P
a
图 2 基于电池储能系统的削峰填谷控制流程图 Fig. 2 Control flow chart of peak load shifting based on BESS
23
/MW
22
L1 L2
21
L3
20
19
18
17 00?00
06?00
12?00
18?00
24?00
图 1 典型负荷曲线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ypical load cu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