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技术练习题(含答案)

微生物检验技术练习题(含答案)
微生物检验技术练习题(含答案)

微生物检验技术练习题(含答案)

1、下列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荚膜

2、有关G+ 菌细胞壁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B、含有磷壁酸

C、对青霉素敏感

D、含有大量脂多糖

3、酵母菌主要以()方式生殖。

A、孢子

B、菌丝

C、出芽

D、分裂

4、细菌经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菌的繁殖速度愈来愈慢,细菌的死亡数超过活菌数,以致细菌形态发生改变,此阶段属细菌的()。

A、迟缓期

B、衰退期

C、稳定期

D、对数期

5、细菌染色法中,最常用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为()。

A、抗酸染色

B、革兰氏染色

C、单染色

D、鞭毛染色

6、显微镜镜检完毕,应上旋镜头,先用试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用擦镜纸沾一点( )擦镜头。

A、黄柏油

B、二甲苯

C、甘油

D、75%乙醇

7、血球计数板25格×16格()

A、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

B、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C、大方格的长和宽

D、小方格的长和宽

8、细菌染色标本制作基本步骤是( )

A、涂片—染色—干燥—固定

B、涂片—染色—固定—干燥

C、涂片—固定—染色—干燥

D、涂片—干燥—固定—染色

9、干热灭菌的时间通常是(),温度是160-180℃。

A、0.5h

B、2h

C、20min

D、2s

10、生长在高盐环境并且生存依赖盐的细菌称为( ) 。

A、嗜温菌

B、嗜盐菌

C、嗜酸菌

D、嗜碱菌

11、固体培养基理想的凝固剂是( )。

A、琼脂

B、明胶

C、血清

D、海藻酸钠

12、要对细菌进行动力观察,最好采用()。

A、液体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

D、脱水培养基

13、高压蒸汽灭菌时,温度为()℃,经15~2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或芽孢。

A、110

B、115

C、118

D、121

14、热力灭菌法分干热和湿热灭菌两类,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效力较干热要强这是因为()

A、可迅速提高温度

B、湿热有一定潜热、穿透力大,促进菌体蛋白凝固

C、迅速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D、促进糖类分解

15、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A、火焰灭菌

B、热空气灭菌

C、高压蒸汽灭菌

D、间歇灭菌

16、下面不属于培养基配制过程所需的操作是( )。

A、称量混合

B、加热溶解

C、检测氮源和碳源含量配比

D、过滤分装灭菌

17、下列关于从土壤中分离细菌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10g土壤取出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③吸取

0.1mL进行平板涂布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

稀释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18、根据GB 4789.3-2003,测定大肠菌群,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乳糖胆盐发酵管变为()颜色。

A、黄色

B、蓝色

C、紫色

D、红色

19、在沙门氏菌检验中,为了验证培养物是否是沙门氏菌,必须要做的五项生化试验是()

A、硫化氢试验,靛基质试验、尿素酶试验、KCN试验、赖氨酸脱氨酶试验

B、硫化氢试验,靛基质试验、尿素酶试验、KCN试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C、硫化氢试验,靛基质试验、甲基红试验、KCN试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D、硫化氢试验,靛基质试验、甲基红试验、KCN试验、赖氨酸脱氨酶试验

20、下列哪项不是化妆品的微生物检验项目()

A、沙门氏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粪大肠菌群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题培训资料

名词解释 样品(sample)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 食品采样(sampling)是指从较大批量食品中抽取能较好地代表其总体样品的方法。 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菌落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使每一个活菌只能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然后进行菌落计数所得的菌落数量。 V-P试验: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生理生化试验:微生物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硫化氢(H2S)试验:有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铅盐或低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 增殖培养基: 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某种微生物特别喜欢的营养物质,以增加这种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逐渐淘汰其它微生物,这种培养基称为增殖培养基。 外源性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品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程或不按卫生要求使食品发生污染称为外源性污染,也称为第二次污染. 环状沉淀反应:是一种定性试验方法,可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将已知抗体注入特制小试管中,然后沿管壁徐徐加入等量抗原,如抗原与抗体对应,则在两液界面出现白色的沉淀圆环。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食用被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称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无菌接种操作: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工具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含菌材料于培养基上,这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细菌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其中包括各种活菌数和尚未消失的死菌数。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度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芽胞杆菌。 淀粉水解试验: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糖酵解试验: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靛基质(Imdole)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尿素酶(Urease)试验: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氧化酶(Oxidase)试验: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硫化氢-靛基质-动力(SIM)琼脂试验:试验方法:以接种针挑取菌落或纯养物穿刺接种约1/2深度,置36±1℃培养18~24h,观察结果。培养物呈现黑色为硫化氢阳性,混浊或沿穿刺线向外生长为有动力,然后加Kovacs氏试剂数滴于培养表面,静置10min,若试剂呈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培养基未接种的下部,可作为对照。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以杀死或抑制不需要的菌种生长的培养基,称之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难以区分的微生物经培养后呈现出明显差别,因而有助开快速鉴别某种微生物。这样的培养基称之为鉴别培养基。 无菌技术:指在微生物实验工作中,控制或防止各类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干扰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和有关措施。 粪大肠菌群: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44.5℃培养24h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和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玻片凝集法:是一种常规的定性试验方法。原理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常用于鉴定菌种、血型。试管凝集法:是一种定量试验方法。多用已知抗原来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含量。常用于协助诊断某些传染病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絮状沉淀反应:将已知抗原与抗体在试管(如凹玻片)内混匀,如抗原抗体对应,而又二者比例适当时,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絮状沉淀,此为阳性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利用可溶性抗原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内扩散,若抗原抗体对应,且二者比例合适,在其扩散的某一部分就会出现白色的沉淀线。每对抗原抗体可形成一条沉淀线。有几对抗原抗体,就可分别形成几条沉淀线。大肠菌群MPN:大肠菌群MPN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应用统计学的原理所测定和计算出的一种最近似数值。 大肠菌群值:大肠菌群值是指在食品中检出一个大肠菌群细菌时所需要的最少样品量。内源性污染:凡由动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染的微生物而造成食品的污染者,称为内源性污染,也称第一次污染.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食源性疾病: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治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经口摄人正常数量食品后,所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的疾病。 问答题 1、金葡球菌传播途径和控制 传播途径:一般来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食品加工人员、炊事员或销售人员带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产生了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包装不严,运输过程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脓时,对肉体其他部位的污染。控制: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定期对生产

微生物检验技术试题

《微生物检验技术》期末考试试题(A 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菌落 2、正常菌群 3、消毒 4、噬菌体 5、最小抑菌浓度(MIC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细菌的特殊结构 有 、 、 、 。 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 、 、 和气体。 3.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 、 及 有密切关系。 4.诊断血清是用 免疫家兔等动物后取其 而制成的。一般置于 保存,使用时应避免 , 降低效价。

5.K—B法中抑菌圈直径的大小与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呈关系,即抑菌圈愈大,MIC值、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6.、和可作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试验。 7.淋病奈瑟菌主要以方式传播,引起。 8.细菌对待测药物的敏感程度可分为、、 三级。 三、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真菌 B、细菌 C、放线菌 D、病毒 E、螺旋体 2、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碘液—95%乙醇—结晶紫 B、稀释复红—95%乙醇—碘液—结晶紫 C、结晶紫—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 D、结晶紫—95%乙醇—碘液—稀释复红 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95%乙醇 3、靛基质试验又称() A、甲基红试验 B、尿素分解试验 C、硫化氢生成试验 D、吲哚试验 E、糖发酵试验 4、对人体无害的细菌代谢物是()

A、热原质 B维生素 C、外毒素 D、内毒素 E、侵袭性酶 5、正常人体不存在细菌的部位是() A、体表 B、口腔 C、大肠 D、尿道口 E、血液 6、实验室对接种针(环)、试管口的灭菌方法是() A干烤法 B、流通蒸汽法 C、烧灼 D、焚烧 E、煮沸法 7、卡介苗是由何种变异而产生的() A、形态变异 B、结构变异 C、毒力变异 D、耐药变异 E、酶活性变异 8、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 重的全身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 病毒血症 9、哪种动物不是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实验动物() A、小白鼠 B、豚鼠 C、裸鼠 D、家兔 E、马 10、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 A、凝固酶试验阳性 B、产生溶血素 C、分解 甘露醇 D、产生耐热核酸酶 E、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11、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的化脓性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链球菌 C、肺炎

2019-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资格从业考试《预防疾控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精选资料[十四]

2019-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资格从业考试《预防疾控微生物检 验技术》习题精选资料[十四] 一、单选题-1/知识点:章节测试 具有完整细胞壁的微生物是 A.支原体 B.衣原体 C.细菌L型 D.噬菌体 E.人体细胞 二、单选题-2/知识点:试题 下述哪种培养基不是用于大肠菌群计数检验的 A.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 B.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 C.含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TSB-YE)肉汤 D.结晶紫中性红胆盐(VRBA)琼脂 E.磷酸盐缓冲液 三、单选题-3/知识点:试题 炭疽芽孢杆菌的毒力因素中不包括 A.荚膜抗原 B.菌体抗原 C.保护性抗原

D.水肿因子 E.致死因子 四、单选题-4/知识点:细菌及细菌检验综合题 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A.荚膜 B.异染颗粒 C.鞭毛 D.菌毛 E.芽胞 五、单选题-5/知识点:章节测试 ESBLs的主要产生菌株,同时也是人类泌尿系感染主要病原菌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肺炎克雷伯菌 C.阴沟肠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伤寒沙门菌 六、单选题-6/知识点:试题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或抗生素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而有助于需要的细菌生长,此培养基称为 A.基础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营养培养基 E.特殊培养基 七、单选题-7/知识点:试题 在碱性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霍乱弧菌 C.大肠埃希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厌氧菌 八、单选题-8/知识点:章节测试 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狂犬病病毒 B.新型隐球菌 C.乙型脑炎病毒 D.脑膜炎奈瑟菌 E.脊髓灰质炎病毒 九、单选题-9/知识点:试题 细菌分离培养主要用于 A.细菌所致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B.药物敏感试验

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模拟题12

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模拟题12 一、最佳选择题 1. SS琼脂培养基属于 A.厌氧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E.特殊培养基 答案:D SS琼脂含有抑制剂胆盐、煌绿、硫代硫酸钠,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肠道致病菌则无明显抑制作用,是沙门菌属及志贺菌属的强选择培养基。 2. 从脑脊液中分离培养,能在血平板上生长的细菌最可能是 A.脑膜炎奈瑟菌 B.军团菌 C.变形杆菌 D.伤寒沙门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答案:A 脑膜炎奈瑟菌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可从脑脊液中分离培养,而且培养条件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有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方能生长。 3. 病毒长期保存最好的方法是 A.-20℃冰箱 B.-80℃冰箱 C.-70℃冰箱

答案:D 冷冻干燥法是保存病毒最好的方法,用此方法病毒可长期保存。 4. 痰标本涂片抗酸染色,如镜检找到抗酸杆菌,报告时符号“++”代表 A.多数视野能发现1~9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B.多数视野发现10个或10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C.全片发现1~2个抗酸杆菌 D.全片发现1~9个抗酸杆菌 E.全片未发现抗酸杆菌 答案:A 痰标本检查结核分枝杆菌,行涂片与抗酸染色,如镜检时多数视野能发现1~9个以上的抗酸杆菌,可报告“++”。 5. SPA是指 A.肺炎克雷伯杆菌A蛋白 B.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 C.链球菌A蛋白 D.表皮葡萄球菌A蛋白 E.大肠埃希菌A蛋白 答案:B SP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血清中的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结合,常用作协同凝集试验。 6. 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出现的现象是 A.混浊生长 B.沉淀生长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培训考试试卷A

微生物室上岗人员操作技术基础测试卷A(化妆品) 说明:1.本试卷命题范围为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标准汇编·操作规程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2.本测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20分,时间为120分钟 3.本测试在人员入职后进行,以检验人员对工作的掌握程度。 姓名:测试时间:年月日 阅卷:成绩: 一、填空题(44*1) 1.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项目包括:、、 、、。 液体供检样品前处理时,水溶性样品用溶解,油溶性样品用溶解。 4.在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时,虎红培养基中含有,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 5. 化妆品粪大肠菌群检测时,报告被检样品中检出粪大肠菌群应符合的条件:、、 、。 6.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氏,排列成 状,芽孢,荚膜,致病性葡萄球菌。 7.在电压220V时,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在室温为20~25℃的使用情况下,紫外线辐射强度(垂直1m处)应≥ 8.卵磷脂吐温80培养基灭菌条件为℃高压灭菌分钟. 9.金黄色葡萄球菌在 Baird-Parker 平板上, 菌落直径为 ,颜色呈 ,边缘为色 ,周围为一带 ,在其外层有一 .圈。一般认为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致病力. 10.检测粪大肠菌群时,所用的双料乳糖胆盐培养基中,溴甲酚紫的作用是 培养基原理是:蛋白胨提供源和源;糖是大肠菌群可发酵的糖类;磷酸氢二钾是;琼脂是培养基凝固剂; 伊红和美蓝是剂和剂,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在酸性条件下产生沉淀,形成色菌落或具黑色中心的外围的菌落。 12.高压灭菌锅必须每个月进行一次灭菌效果评价,用菌进行评价检验,而平时也要用进行检测。 13. 10-1 和10-2两个稀释度每ml的菌落数分别是260,28,则菌落总数报告值为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题完整版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 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名词解释 样品(sample)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 食品采样(sampling)是指从较大批量食品中抽取能较好地代表其总体样品的方法。 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菌落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使每一个活菌只能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然后进行菌落计数所得的菌落数量。 V-P试验: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生理生化试验:微生物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硫化氢(H2S)试验:有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铅盐或低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 增殖培养基: 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某种微生物特别喜欢的营养物质,以增加这种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逐渐淘汰其它微生物,这种培养基称为增殖培养基。 外源性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品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程或不按卫生要求使食品发生污染称为外源性污染,也称为第二次污染. 环状沉淀反应:是一种定性试验方法,可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将已知抗体注入特制小试管中,然后沿管壁徐徐加入等量抗原,如抗原与抗体对应,则在两液界面出现白色的沉淀圆环。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食用被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称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无菌接种操作: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工具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含菌材料于培养基上,这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 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细菌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其中包括各种活菌数和尚未消失的死菌数。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度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芽胞杆菌。 淀粉水解试验: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糖酵解试验: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靛基质(Imdole)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尿素酶(Urease)试验: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氧化酶(Oxidase)试验: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硫化氢-靛基质-动力(SIM)琼脂试验:试验方法:以接种针挑取菌落或纯养物穿刺接种约1/2深度,置36±1℃培养18~24h,观察结果。培养物呈现黑色为硫化氢阳性,混浊或沿穿刺线向外生长为有动力,然后加Kovacs氏试剂数滴于培养表面,静置10min,若试剂呈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培养基未接种的下部,可作为对照。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以杀死或抑制不需要的菌种生长的培养基,称之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难以区分的微生物经培养后呈现出明显差别,因而有助开快速鉴别某种微生物。这样的培养基称之为鉴别培养基。 无菌技术:指在微生物实验工作中,控制或防止各类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干扰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和有关措施。 粪大肠菌群: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培养24h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和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玻片凝集法:是一种常规的定性试验方法。原理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常用于鉴定菌种、血型。试管凝集法:是一种定量试验方法。多用已知抗原来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含量。常用于协助诊断某些传染病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絮状沉淀反应:将已知抗原与抗体在试管(如凹玻片)内混匀,如抗原抗体对应,而又二者比例适当时,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絮状沉淀,此为阳性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利用可溶性抗原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内扩散,若抗原抗体对应,且二者比例合适,在其扩散的某一部分就会出现白色的沉淀线。每对抗原抗体可形成一条沉淀线。有几对抗原抗体,就可分别形成几条沉淀线。大肠菌群MPN:大肠菌群MPN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应用统计学的原理所测定和计算出的一种最近似数值。 大肠菌群值:大肠菌群值是指在食品中检出一个大肠菌群细菌时所需要的最少样品量。内源性污染:凡由动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染的微生物而造成食品的污染者,称为内源性污染,也称第一次污染.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A卷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及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2015级《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期末考试卷 (A卷) 一、名词解释(总分10分,每题2分) 1.菌落 2.菌落总数 3.培养基 4.乳酸菌 5.大肠菌群 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 1.与食品工业密切相关的乳酸菌主要为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链球菌属中的等。采用法,检测酸奶中的各种乳酸菌可以获得满意结果。 2.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主要有、和三项。 3.在菌体形态观察中,需进行制片后才能进行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菌时采用的制片方法是,观察真菌采取的制片方法是。 4.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要素有、、、、生长因子和能源。 5.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将细菌的生长分为、、、 四个时期,作为研究材料应取的细菌最合适。 6.一般培养基的制备主要程序可分为:称量、、调节pH、过滤、、加塞包扎、 和无菌检查等步骤。 7.无菌室的熏蒸消毒,主要采用熏蒸消毒法,测定无菌室无菌程度一般采用法。 三、单项选择题(总分20分,每题1分,将答案写在下面) 1——5:6——10: 11——15:16——20: 1.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可能是() A.紫外线的高热作用 B.紫外线的辐射作用 C.紫外线凝固细菌蛋白质 D.紫外线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

2.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3.热力灭菌法分干热和湿热灭菌两类,并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效力较干热要强这是因为() A.可迅速提高温度 B.湿热有一定潜热、穿透力大,促进菌体蛋白凝固 C.迅速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D.促进糖类分解 4.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球状菌 B.G+ C.在血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为黑色D能产生凝固酶 5.GB/T4789.2-2010菌落总数检验方法是()。 A.平板涂抹法 B.显微镜检查法 C.平板菌落计数法 D.菌落计数器法 6.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用的增菌液是() A.7.5%氯化钠肉汤 B.普通肉汤 C.蛋白胨水 D.TTB 7.在测定菌落总数时,首先将食品样品作成()倍递增稀释液。 A.1:5 B.1:10 C.1:15 D.1:20 8.奶粉检验取样前,操作人员应() A.用95%的酒精棉球擦手 B.用75%的酒精棉球擦手和容器口周圈 C.用65%的酒精棉球擦容器口周围 D.用酒精灯烤容器口周围 9.某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时均可以生长并可以利用氧,它属于()。 A.微好氧菌 B.好氧菌 C.厌氧菌 D.兼性厌氧菌 10.一般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A.121℃/15-30min B.115℃/15-30min C.130℃/15-30min D.65℃/15-30min 11.采用湿热高压蒸汽灭菌,()是影响灭菌质量的关键。

微生物检验试题

微生物检验试题 1.下列对微生物概念表述正确的是 A.仅存在于人体 B.结构复杂,形体微小 C.可用肉眼进行观察 D.原虫不属于微生物 E.卡氏肺孢子虫属于微生物 2.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大肠埃希菌B新型隐球菌 C肺炎衣原体D厌氧性放线菌 E解脲脲原体 3.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朊粒 B.细菌 C.真菌 D.衣原体 E.支原体 4.医院感染是指 A.患者在住院前三天发生的感染 B.患者在住院前一天发生的感染 C.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D.患者出院后一天发生的感染 E.患者在住院后三天发生的感染 5.下列对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工作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确保临床标本可靠 B.微生物学定性分析 C.全面了解机体病原微生物 D.快速准确提供信息 E.加强与临床联系 6.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具有很强抗原性的成分是 A.外膜 B.肽聚糖 C.磷壁酸 D.聚糖骨架 E.五肽交联桥 7.下列菌有细胞壁外膜层的是 A.粪肠球菌 B.溶血葡萄球菌 C.新型隐球菌 D.产酸克雷伯菌 E.克柔假丝酵母菌 8.具有脱硫氢基作用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奇异变形杆菌 E.流感嗜血杆菌 9.能使菌体蛋白变性或沉淀的消毒剂是 A.高锰酸钾 B.过氧乙酸 C.过氧化氢 D.低浓度苯酚 E.高浓度苯酚 10.监测高压灭菌器灭菌效果应选用 A.嗜热脂肪芽胞杆菌ATCC7953 B.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5923 C.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D.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 E.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1.不属于口腔中常见正常菌群的是 A.卡他布兰汉菌 B.大肠埃希菌 C.甲型和丙型链球菌 D.表皮葡萄球菌 E.白假丝酵母菌 12.淘米水样粪便、有腥臭味,符合的疾病是 A.细菌性痢疾 B.重症霍乱 C.病毒性腹泻 D.阿米巴痢疾 E.肠伤寒 13.鉴定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用的试验是 A.耐热DNA酶试验 B.血浆凝固酶试验 C.甘露醇分解试验 D.KIA E.MIU 14.抗酸染色检查的是 A.大叶性肺炎 B.细菌性脑膜炎 C.细菌血流感染 D.结核病、麻风 E.淋病 15.具有嗜冷性的菌为 A.奇异变形杆菌 B.产酸克雷伯菌 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D.黏质沙雷菌 E.摩氏摩根菌

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集

1.测定和表示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pm B. mm C. cm D. nm 2.芽胞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与下列何种成分有关() A.脂肪酸 B. 粘肽 C. 双层磷壁酸 D.吡啶而羧酸 E.二氨基二酸 3.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的有效成分是() A. 胞壁酸 B. 脂质A C. 脂蛋白 D. 肽聚糖 E. 磷壁酸 4.与鉴别细菌有关的细菌特殊结构有() A.鞭毛 B.荚膜 C.芽胞 D.菌毛 E.A+B+C 5.青霉素的杀菌机制是() A.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B.抑制荚膜的合成 C.破坏胞浆内核蛋白 D.抑制细胞膜蛋白质的合成 E.以上均不是 6.有关荚膜的描述,下列哪项有误() A.具有抗吞噬作用 B.长期体外人工培养易层厚 C.常用特殊染色法观察 D.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E.可用于细菌鉴定和血清学分型 7.关于菌毛的描述,下列哪项有误() A.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B.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 C.不能用普通显微镜观察 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8.L型细菌是() A.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B.细胞膜缺陷的细菌 C.缺乏质粒的细菌 D.缺乏核质的细菌 E.缺乏菌毛的细菌 9.革兰阳性菌细胞膜特有的成分是() A. 肽聚糖 B. 脂蛋白 C.外模 D.脂多糖 E.磷壁酸 10.有关芽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细菌的特殊结构 B.是细菌的繁殖体 C.是细菌的休眠体 D.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E.芽胞的大小、位置、形状因菌而异 11.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碘液—95%乙醇—结晶紫 B.稀释复红—95%乙醇—碘液—结晶紫 C.结晶紫—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 D.结晶紫—95%乙醇—碘液—稀释复红 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95%乙醇 12.不染色标本检验法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 A.大小 B.形态 C.结构 D.动力 E.繁殖方式 13.关于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具有细胞壁 B.细胞微小,结构简单 C.有成形的细胞核 D.无核膜、无核仁 E.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14.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或结构是() A.脂多糖 B.磷壁酸 C.外模 D.肽聚糖 E.脂蛋白

微生物检验技术有关的习题.

习题七 一、填空 1.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和三项。 2.凡乳糖发酵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芽胞杆菌,即报告为大肠杆菌性;凡乳糖发酵管不产气或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则报告为大肠杆菌为性。 二、选择 1.乳糖初发酵试验通常在()检测中用到。 A 乳酸菌 B. 酵母菌 C. 细菌总数 D. 大肠杆菌 2.大肠杆菌指数测定时,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为阳性 A产酸 B 产酸产气 C 产酸不产气D产气不产酸 E 以上都不产生 3.在饮用水中检出(),不能推定为粪便污染 A 埃希氏大肠杆菌 B 沙门氏菌C志贺菌D产气肠杆菌E弧菌属 4.在检验肠道细菌时应将培养物置()培养。 A 28 ℃ B 25℃ C 36±1℃ D 45℃ 5.微生物的检验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单位用()表示。 A g/ml (g) B g/100ml (g) C MPN/100ml (g) D cfu/ml (g) 6.大肠菌群的生物学特性是() A发酵乳糖、产酸、不产气 B不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C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D发酵乳糖、不产酸、不产气 7.大肠菌群的生物学特征是() A革兰氏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 B革兰氏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 C革兰氏阳性、厌氧 D革兰氏阳性、需氧 8.大肠菌群在EMB平板上的菌落特征是() A白色针尖状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黑色 D红色 9.MPN是指() A 100g样品中大肠菌群确切数 B 1g样品中大肠菌群确切数 C 1g样品中大肠菌群近似数 D 100g样品中大肠菌群近似数 10.测定大肠菌群时,经EMB平板分离后要确定是否为大肠菌群,还要经过() A 三糖铁试验 B V-P试验 C复发酵和革兰氏染色 D硫化氢试验 12.大肠菌群测定的一般步骤是() A初发酵-分离-染色-复发酵 B初发酵-分离-复发酵-染色 C初发酵-复发酵-分离 D初发酵-复发酵 13.大肠菌群初发酵的培养条件是() A 36℃,24h B 25℃,一周 C 36℃,48h D 36℃,4h 14.大肠菌群复发酵的培养条件是() A 36℃,24h B 36℃,4h C 36℃,48h D 36℃,12h 15.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革兰氏反应呈阴性 B菌体形态是短杆菌 C菌体排列为一个或二个 D会形成孢子 16.检测大肠菌群时,待检样品接种乳糖胆盐发酵管,经培养如不产气,则大肠菌群( )。A阳性 B阴性 C需进一步试验 D需接种伊红美兰平板 17.我国的卫生标准中,每升饮用水中不得超过()个大肠杆菌 A1 B3 C5 D 7 E 8 18.大肠杆菌指数测定时,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为阳性 A产酸B产酸产气C产酸不产气D产气不产酸E以上都不产生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模拟题20含答案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知识模拟题20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1. Vero细胞是 A.人喉上皮癌细胞 B.人宫颈癌细胞 C.非洲绿猴肾细胞 D.人二倍体传代细胞 E.人胚肾细胞 答案:C 2. 主要在非洲大陆的人与猴中流行的感染后有出血症状的烈性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是 A.汉坦病毒 B.克里米亚刚果热病毒 C.埃博拉病毒 D.登革病毒 E.黄热病病毒 答案:C [解答] 埃博拉病毒引起埃博拉出血热,主要在非洲流行,感染后病毒在体内大量增殖,袭击各个器官,使之发生变性、坏死,患者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七窍流血而死。 3. 汉坦病毒的血凝素抗原所在位置是 A.核蛋白 B.聚合酶蛋白

C.G1糖蛋白 D.G2糖蛋白 E.G1和G2糖蛋白 答案:E [解答] 汉坦病毒由4种蛋白组成,即N、G1、G2和L。G1和G2均为糖蛋白,构成病毒包膜表面刺突,均具有中和抗原和血凝素抗原。 4.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外膜 D.糖蛋白 E.多糖 答案:B [解答] 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肽聚糖为二者细胞共有成分。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磷壁酸是其特有成分。 5. 为缺陷病毒,必需在其他肝炎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的肝炎病毒是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 答案:D [解答] 缺陷病毒是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基因某一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乙型肝炎病毒辅助下才能

2019-2020年上海市资格从业考试《预防疾控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精练[二十八]

2019-2020年上海市资格从业考试《预防疾控微生物检验技术》 习题精练[二十八] 一、单选题-1/知识点:试题 对于白喉棒状杆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致病因素为白喉外毒素 B.可引起人类白喉 C.可致气管、支气管假膜 D.可存在于患者的鼻咽腔中 E.为革兰阴性杆菌 二、单选题-2/知识点:试题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安全柜柜型为 A.一级生物安全柜 B.二级生物安全柜 C.三级生物安全柜 D.四级生物安全柜 E.以上都是 三、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确诊流脑的主要依据是 A.脑脊液呈化脓性 B.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 C.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D.当地有流脑流行 E.血液脑脊液涂片镜检或培养发现脑膜炎双球菌 四、单选题-4/知识点:试题 首选下列哪种方法用于粪便标本中霍乱弧菌动力检查 A.半固体穿刺法 B.压滴法 C.悬滴法 D.暗视野荧光法 E.毛细管法 五、单选题-5/知识点:试题 细菌明胶液化试验原理是 A.某些细菌产生胞外酶,能使明胶分解为蛋白质 B.某些细菌产生胞内酶,能使明胶分解为蛋白质 C.某些细菌产生胞外酶,能使明胶分解为氨基酸 D.某些细菌产生胞内酶,能使明胶分解为氨基酸 E.某些细菌产生胞外酶,能使明胶分解为明胶酸 六、单选题-6/知识点:章节测试 下列哪项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 A.HBcAg B.HBc总抗体 C.HBsAg D.抗HBcIgG

E.抗HBcIgM 七、单选题-7/知识点:试题 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的病毒是 A.风疹病毒 B.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以上都是 八、单选题-8/知识点:章节测试 接种乙肝疫苗成功应在血清中检出 A.抗-HBcIgM B.抗-HBcIgG C.抗-HBe D.抗-HBs E.抗-Pre-S 九、单选题-9/知识点:卫生统计学 回归系数b的t检验,其自由度v为 A.2n-1 B.n C.n-1 D.n-2 E.以上说法都不对

考试试题-微生物检验

考试试题—微生物检验 考试日期: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抽样量一般应为检验用量的 3 倍,抽样时如发现有异常或可疑的样品,应抽选有疑问的样品。 2、样品在检验前应保存在干燥处,并存放在有“待检验”标识的区域,待检样品严禁开启,以防样品检验前受到污染。 3、菌检室在检验前打开紫外灯消毒 30 分钟。 4、检验时,细菌使用营养琼脂培养基,酵母菌用 YPD琼脂培养基,霉菌用虎红琼脂培养基。 5、供试液分别稀释成 1:10,1:100,1:1000 等比例,用吸管吸取每一稀释级的供试液 1 ml,注入 2 个平皿中。 6、细菌培养是在 30-35 ℃下培养 48±2 小时。 7、菌检试验完成后,检验员应及时填写《菌检报告》,一式二份,送市场部一份,技术质管部一份。 8、霉菌、酵母菌培养是在 25-28 ℃下培养,药品培养 72±2 小时, 食品培养五天。 9、接到市场部的《菌检申请单》后,检验员按《菌检作业指南》进行 试验,并填写《菌检记录》。 10、消毒后,培养基须放在 45 ℃的水沐浴锅内恒温。 11、菌落计数,一般在平板背面用肉眼直接点数,必要时用放大镜,以防遗漏。 12、平板上有片状或斑样菌落蔓延生长以及平板受到污染时,该平板计数无 效。 13、同一稀释级的菌落数为2个平板的平均数,若2个平板菌落数相差在 1 倍以上时,该稀释级不宜采用。但2个平板菌落数均在 15 个以下时除外。 14、供试品一般按批号抽样,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样。 15、供试品制成供试液后,应在 1 小时内注皿操作完毕。 16、若只有一个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在计数范围内,将该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为报告菌数。

《食品微生物检验》习题库

习题库 项目一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食品微生物检验: 3、食品变质: 4、腐败: 5、酸败: 6、菌落总数: 7、大肠菌群: 8、MPN: 二、填空题 1、食品中的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是、和。 2、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主要有、、和 等方面,其中,最普遍、最主要的因素是。 3、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以为主,其次是和。 4、分解糖类的微生物以为主,其次是和。 5、分解脂肪的微生物以为主,其次是和。 6、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和。 7、微生物指标一般分为、和三项。 8、食品微生物检验包括和两个方面。 三、选择题 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可无致病性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土壤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霉菌 C、酵母菌 D、放线菌 3、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A、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B、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C、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D、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E、每5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4、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E ) A、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00个 B、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C、每100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D、每500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E、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0个 四、判断题 1、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 2、MPN是指可能产气的数量。() 3、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可以检验出少量的病原微生物() 五、问答题 1、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有哪些? 2、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任务是什么? 3、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每一个方面的检验项目是什么? 4、食品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并具体解释之。 5、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是什么? 6、食品中细菌总数检验的意义是什么? 7、食品中大肠菌群检验的意义是什么? 项目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条件与设备 一、名词解释 1、分辨力:

2015年医学高级职称预防疾控微生物检验技术考试真题及答案

1、ETEC可产生的两种肠毒素是 A、LT肠毒素 B、ST肠毒素 C、RT肠毒素 D、S肠毒素 E、VT肠毒素 正确答案:AB 2、O139群霍乱弧菌的特点包括 A、与O1~O138群抗血清作用,不被凝集 B、免疫应答与O1群基本一致 C、成人感染居多 D、所致疾病的临床症状与O-1群无明显区别 E、人群对O139普遍缺乏免疫力 正确答案:ABCDE 3、不能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是 A、空肠弯曲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奇异变形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大肠杆菌 正确答案:AB 4、肠杆菌科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中,哪几项是正确的 A、伤寒病人发病1~2周可取血液 B、快速诊断细菌性痢疾可用荧光菌球法 C、分离培养应选用选择鉴别性培养基 D、可用血清学试验作出最后鉴定 E、形态染色在鉴定中有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志贺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属、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艰难梭菌等。粪便标本中因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仅以染色性和形态无法分辩是否为病原菌,因此,粪便标本一般不作直接涂片检查,只有检查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疑似葡萄球菌或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时,才作直接涂片检查。 5、肠杆菌科细菌 A、均不形成芽胞 B、均为G-菌 C、均有鞭毛 D、鉴别依据是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 E、易产生耐药性

正确答案:ABDE 6、大肠杆菌 A、能分解乳糖,产酸不产气 B、是肠道内正常菌群,不致病 C、能引起肠道外感染 D、大多数菌株动力试验阴性 E、是水的卫生细菌学检查的指标菌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有鞭毛,即动力试验阳性。大肠杆菌是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但当发生定位转移时,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有些菌株为致病菌,可引起腹泻,尤其是大肠杆菌O157H7可引起暴发流行。大肠杆菌寄居在肠道,不断随粪便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食品等。因此,饮水、食品的卫生细菌学检查常以大肠菌群作为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但空气卫生细菌学检查常以链球菌作为指示菌。 7、对人和动物均有致病性的沙门菌有 A、鼠伤寒沙门菌 B、伤寒沙门菌 C、猪霍乱沙门菌 D、肠炎沙门菌 E、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正确答案:ABCD 8、关于肠杆菌科细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为一组革兰阴性杆菌,形态染色无诊断意义 B、均为人类肠道正常菌群,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导致感染 C、无芽胞,多数有鞭毛,能运动 D、营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或需氧 E、可引起肠道外感染 正确答案:ACDE 9、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系列哪些是正确的 A、食入未煮熟的海产品感染 B、潜伏期为72h C、主要致病物质为耐热溶血毒素 D、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 E、病后免疫力不强 正确答案:ACDE 10、弧菌属与肠道杆菌比较,其主要不同点是 A、革兰染色阴性 B、一端单鞭毛而运动活泼 C、营养要求不高 D、于碱性而非酸性培养基上生长 E、氧化酶试验阳性

临床检验仪器第十章临床微生物检测仪器习题

第十章临床微生物检测仪器 一、名词解释 1.自动血培养检测和分析系统:主要由培养系统和检测系统组成。培养系统包括培养基、恒温装置和震荡培养装置。检测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对血培养实施连续、无损伤瓶外监测。通过自动监测培养基中的混浊度、pH 值、代谢终产物CO2 的浓度、荧光标记底物或代谢产物等的变化,定性地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2.检测导电性和电压的血培养系统:血培养基中因含有不同电解质而具有一定导电性。微生物在生长代谢的过程中可产生质子、电子和各种带电荷的原子团 (例如在液体培养基内CO2 转变成CO3- ) ,通过电极检测培养基的导电性或电压 可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 3.应用测压原理的血培养系统:许多细菌生长过程中,常伴有吸收或产生气体现象,如很多需氧菌在胰酶消化大豆肉汤中生长时,由于消耗培养瓶中的氧气而首先表现为吸收气体。而厌氧菌生长时最初均无吸收气体现象,仅表现为产生气体(主要为 CO2),因此可利用培养瓶内压力的改变检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4.采用光电检测原理的血培养系统: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终代谢产 物C O2,引起培养基p H 值及氧化还原电位改变。利用光电比色检测血培养瓶中某 些代谢产物量的改变,可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 5.BacT/Alert自动血培养系统:系统在每个培养瓶底部装置一带含水指示剂的CO2 感受器,当培养瓶内有微生物生长时,其释放出的CO2 可渗透至感受器, 并与感受器指示剂上饱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游离氢离子使pH 值降低,感 受器上的指示剂由绿变黄。感受器上方的光发射二极管每 10min 发一次光投 射到感受器上,再由一光电探测器测量其产生的反射光。反射光强度传送至 微机后,会自动连续记忆并绘成生长曲线图,由微机分析判断阴性或阳性, 以此确定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6.Bactec9000自动血培养系统:系统利用荧光法作为检测手段,其C O2 感受器上含有荧光物质。当培养瓶中有微生物存在时,产生的C O 可与感受器中的水发生反应 产生H + ,使pH 值降低,酸性环境促使感受器释放出荧光物质。从光发射二极管发射 的光激发荧光感受器而产生荧光。光电比色检测仪每10min 直接对荧光强度进行检测,此荧光强度随C O2 的产生量增多而增强。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生长监测系 统根据荧光的线性增加或荧光产量的增加等特有标准,分析细菌的生长情况,最终判断阳性或阴性。 7.Vital血培养系统:系统采用同源荧光技术来监测微生物的生长。与培养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