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37)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接种标准操作规程 (138)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细菌鉴定操作规程 (139)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140)微生物检验实验室革兰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1)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抗酸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墨汁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4)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45)取粪便脓血部位标本根据检验申请单要求选择平板,立即接种。

4.6 尿标本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将尿标本混匀,用10ul定量接种环立即接种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分离细菌和菌落计数。

参考文献[1]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XXX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接收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XXX-JY-CZ-WSW-0563灭菌。

用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移种之菌落。

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或直接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将接种环垂直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央,穿刺至培养基底部,然后穿刺线推出接种环。

4.4 穿刺培养法4.4.1 此法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某些生化反应。

4.4.2 以接种环挑取细菌培养物,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央,穿刺至培养基底部,然后沿原穿刺线退出接种环。

4.5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灭菌接种环挑取菌落或标本。

在试管内壁于液面交界处研磨,使细菌混匀在液体培养基中。

参考文献[1]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革兰阳性球菌:选择GP卡(阳性菌鉴定卡)。

clsi药敏试验标准

clsi药敏试验标准

clsi药敏试验标准CLSI药敏试验标准。

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是一个国际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组织,致力于制定和推广医学实验室标准,为临床实验室提供指导和支持。

在临床微生物学领域,CLSI发布了一系列的标准文件,其中包括药敏试验标准,旨在规范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药敏试验操作流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用于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CLSI药敏试验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试验操作流程、质控要求、结果解释标准等,下面将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首先,CLSI药敏试验标准规定了药敏试验的操作流程。

这包括了从细菌培养、制备药敏试验板、药物浓度的准备、试验操作步骤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标准文件中对每个操作步骤都有具体的要求,从而保证了不同实验室在进行药敏试验时能够保持一致的操作流程,减少操作误差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其次,CLSI药敏试验标准还对质控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药敏试验的质控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标准文件中规定了质控菌株的选择、保存和使用方法,以及质控结果的解释标准,确保了质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另外,CLSI药敏试验标准还对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包括了对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中度敏感性和耐药性的界定,以及对结果的报告和解释要求。

这些规定确保了不同实验室对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是一致的,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发布对于规范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药敏试验操作流程、质控要求和结果解释标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遵循这些标准,能够保证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支持。

因此,实验室在进行药敏试验时应当严格遵循CLSI的相关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clsi药敏试验标准

clsi药敏试验标准

clsi药敏试验标准CLSI药敏试验标准。

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制定组织之一,它的药敏试验标准对于临床医学和实验室医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对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测试,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首先,CLSI药敏试验标准主要包括了实验室内药敏试验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试验方法,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培养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实验操作的标准化程度,从而减少实验误差,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CLSI药敏试验标准还规定了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和报告标准。

在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需要根据标准的解读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判读,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需要将试验结果进行准确、清晰的报告,包括微生物的种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抗药性等信息,以便临床医生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制定。

此外,CLSI药敏试验标准还对质控和质量管理提出了要求。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定期对试验设备和试剂进行检验和验证,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总之,CLSI药敏试验标准是临床微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规范药敏试验的操作、结果解读和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遵循CLSI药敏试验标准,可以提高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抗生素敏感试验操作规程

抗生素敏感试验操作规程

抗生素敏感试验操作规程一、抗生素敏感试验原理:抗生素敏感试验是测定抗生素或其它抗微生物制剂在体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通常用扩散法或稀释法。

1、扩散法敏感试验:有抗生素的纸片或药片贴在已接种试验菌的平板上,抗生素浓度梯度通过纸片上的抗生素的弥散作用而形成,距纸片一定范围内试验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生长与细菌敏感及其他诸因素相关。

2、稀释法敏感试验:为了定量测定抗生素的活性,抗生素与肉汤或琼脂培养基混合进行稀释,然后种入试验细菌,孵育过夜,以最低浓度抑制细菌生长的,称为最低抑菌浓度(MIC),然后将最低抑菌浓度与机体血清或体液中可获得浓度相比较,来确定恰当的临床治疗浓度。

(1)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浓度。

单位:μg/ml或U/ml,mg/L。

(2)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acidal concentration,MBC):抗菌药物杀灭细菌所需要的最低浓度。

单位:μg/ml或U/ml,mg/L。

(3)MIC90:能抑制90%试验菌株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对被测菌的MIC90。

(4)MIC50:能抑制50%试验菌株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对被测菌的MIC50。

二、抗生素敏感试验的作用:1、指导临床医生对各患者选择最佳抗生素。

2、在一定区域内积累对公共卫生有关的重要耐药的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

三、抗生素敏感试验的临床意义:1、敏感:表示被测细菌引起的感染,除禁忌症外,可用该抗生素常用剂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中介:表示被测菌株可通过提高剂量受到抑制,或在药物被生理性浓集的部位受到抑制,由于微小的技术因素失控可以对结果解释错误,所以这一范围只是抑菌环直径介于敏感和耐药之间的“缓冲域”抑菌环落入中介范围,其意义不明确,如果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药物,应重复或再以稀释法测定MIC。

3、耐药:被测菌不能被该抗生素的常用剂量在组织内或血液中的浓度达到抑制作用,而且不管其剂量大小或细菌所在部位。

微生物学检验(第3版)药物敏感试验

微生物学检验(第3版)药物敏感试验

抗生素的种类 一.目的: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按其来源分为:①由链霉菌属发酵滤液提 取获得,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核糖霉素、巴龙霉素、新霉素;②由小单 胞菌属发酵滤液中提取,有庆大霉素、福 提霉素;③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有阿米卡 星、奈替米星、地贝卡星等。
抗生素的种类 一.目的:
五、喹诺酮类抗生素 第一代为窄谱抗生素,有新恶酸、奈啶 酸和恶喹酸。 第二代为广谱类抗生素,抗菌强度依次 为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 星、氟咯沙星、培氟沙星、诺氟 沙星。 第三代为超广谱类抗生素,有司帕沙星、 妥舒沙星、左氟沙星等。
纸片的名称,然后用棉试子蘸取菌液,在试管内
壁轻挤去多余菌液后均匀涂布于整个平板表面3次, 每次旋转平板60度,最后沿平板内缘涂一周。放 置约5分钟后用镊子分别挟取所选择的药敏纸片贴 上。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恒温箱培养24h。
验操实作
• (4)、MH平板涂布均匀,放置5分钟再贴纸 片,纸片放置应该迅速准确,不得在平板 上拖动纸片,纸片间的距离和位置要均匀。 离平板边缘不小于15mm,两纸片间距离不 小于24mm。
实验原理 1.原理:
实验操作(接种与培养)
• (1)、取待测菌平板,观察菌落形态,涂片镜检, 革兰阴性杆菌做氧化酶试验,革兰阳性球菌做触 决定选择何组、何种药敏纸片。
酶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对该菌株作出初步判断,
药敏试验选择纸片
• 触酶阳性的G+球菌:青、苯唑、克林、庆大、环
丙沙星、万古、红霉素、头孢唑林 庆大、环丙沙星、万古
(一)苛养菌药敏试验抗生素的选用
A组一级试验并常规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 如肺炎链球菌用红霉素和青霉素。 B组一级试验有选择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 如肺炎链球菌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 C组补充试验有选择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如肺炎链球菌用头孢呋辛 。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它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执行标准的严格性和准确性对于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试验材料和各种试剂。

同时,要做好实验室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试验时,需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

首先,要准备好待测菌株的悬浮液,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其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琼脂平板上。

接种后,要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16-18小时。

培养结束后,需要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并进行相关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根据菌落的生长情况和抗菌药物的浓度,可以判断出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在记录和分析数据时,要注意细致入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执行标准中,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和判定也非常重要。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判断出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或者中间敏感性。

这些判定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此外,在执行标准中,还需要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进行控制和排除。

比如,培养条件、试剂质量、操作技术等都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在试验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节。

总的来说,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的严格性和准确性对于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试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和判定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在执行标准中,还需要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进行控制和排除,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实验)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实验)

5.质量控制
采用标准菌株与测试菌在同一条件下做药敏试验。 标准菌株的抑菌圈应落在预期范围内。如果超出该范围, 则不应发出报告,及时检查原因,予以纠正。
ATCC25923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2 大肠埃希菌 ATCC27853 铜绿假单胞菌 ATCC29212 或 33186 粪肠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判断
无菌棉签 涂布
MH琼脂表面
室温 5min
贴含药纸片 35℃ 观察 16~18h 结果
操作注意事项:
菌液应在15分钟内接种完毕 接种后,平板放置时间不要超过5min 注意纸片距离
>15mm >24mm
3.结果解释 测量抑菌圈直径,参照CLSI的标准解释结果。
20mm
4.影响纸片法药敏结果的因素 ①培养基质量 成分、pH、深度、硬度和表面 湿度等。 ②药敏纸片的质量 含药量和保存方式。 ③接种菌量 ④操作质量 接种后贴药片的时间;培养温度 和时间;抑菌圈测量工具的精度
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判断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成都医1.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原理、操作 方法、结果的判读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纸片扩散法的质量控制。
实验内容 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
实验器材
1.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幼龄菌,1.5×108/ml) 2. 培养基:水解酪蛋白琼脂(MH琼脂)平板,1个/人 3. 抗菌纸片:青霉素(PEN)、红霉素(ERY)、庆大
霉素(GEN) 4. 其它: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镊子、 接种环、
刻度尺(自带)、0.5 麦氏比浊管(相当于 1.5×108CFU/ml)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评论 实验室使用者的评论对于达成共识时必不可少的,任何人都可以提交一份评论意见,而编写文件的 委员会按照达成共识的原则,对所有评论意见加以考虑。有些评论使得文件在下一次一致评论水平 出版时有所变动,其他评论并没有导致文件发生变化,但对所有这些评论,委员会都会在文件后以 附录形式作出回应。我们肯切希望读者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对 CLSI 的任何文件提出评论意见。评 论可发往 CLSI 行政办公室,940 West Valley Road, Suite 1400. Wayne, Pennsylvania 19087,USA。
摘要
本文件提供的补充信息适用于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已批准标准中的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 验程序,这些标准包括:M2-A9-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纸片法执行标准;已批准的标准------第九版; M7-A7-为空气条件下可生长细菌设计的稀释法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已批准的标准------第七版。 这些标准包括了需氧菌纸片法(M2)和稀释法(M7)的试验步骤。 临床医生在治疗重症患者时常依赖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提供信息。药敏试验的临床重要性要求试验 必须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并且要求实验室有能力提供最新抗微生物药的结果。 本增刊提供的表格信息代表了应用 M2 和 M7 标准化的步骤所得到的关于选药、结果解释和质量控制 的最新信息。使用者应该用这些新表格替换以往出版的表格(在表中自最近版以来的变化以黑体字 表示)。 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的执行标准;第十六版信息增刊. CLSI 文件 M100-S16(ISBN 1-56238-556-7). CLSI,940 West Valley Road, Suite 1400, Wayne, Pennsylvania 19087-1898 USA, 20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
规范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敏结果准确。

2.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会不断的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检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产生透明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检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3.试剂
M-H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药敏纸片、无菌棉签、35℃孵育箱、标准比浊管或比浊仪。

4.质控
4.1 常用细菌药敏质控标准菌株参见CLSI规定。

4.2 质控菌株每日随临床标本一起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质
控菌株的抑菌环。

质控菌株的抑菌环在允许范围之内,说明结果可信。

4.3 质控的频率由于纸片法药敏试验是很稳定的,在不
失控的时候,可以每周作1~2次质控菌株的测定。

如果发现有失控的情况,就必须每日做1次,寻找失控的原因
并予以纠正。

如果连续30日失控<3次的,可以恢复每周1次。

5.操作步骤
5.1 挑取4~5个纯培养菌落,接种于3~5ml M-H肉汤(0.5麦氏单位)中,经35℃培养6~8h。

5.2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菌液浊度,使其与标准比浊管的浓度相同。

5.3 用无菌棉拭蘸取校正过的菌液,在试管壁上挤压几次,压去多余的菌液,涂布整个M-H平板表面,再重复两次,每次旋转平板60°,使整个平板涂布均匀,最后用棉拭涂布平板四周缘一圈。

5.4 涂布菌液的平板于室温中干燥3~5分钟后,用纸片分配器或无菌镊子取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并用镊尖轻压一下纸片,使其贴平。

每张纸片的间距不小于24mm,纸片的中心距平板的边缘不小于15mm,直径90mm的平板宜贴6张药敏纸片。

5.5 将贴好纸片的平板置35℃孵育18~24小时后,用卡尺量取抑菌圈直径。

个别菌孵育温度,时间及条件应按照CLSI规定。

6.结果判断
7.根据CLSI M100最新标准将所测抑菌圈的大小,报告为敏感(S)、中介/中敏(I)或耐药(R)。

8.注意事项
8.1 测试链球菌时应测量生长受抑制区域而不是溶血受
抑制区域。

8.2 如抑菌圈内有独立生长的菌落,则提示可能有杂菌,
需要重新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此菌落也可能为高频突变耐药株。

8.3 某些细菌的磺胺类药抑菌圈内可能有微量的细菌生
长,可忽略不计,应以外圈为准。

9.临床意义
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王钦升,周正明,高屹主编.实用医学培养基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周庭银)
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