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植物种子的萌发 学案 (4)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以及胚乳组成。
2.说出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各结构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何种变化。
3.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掌握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2.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培养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和勇于探索新知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描述单子叶种子和双子叶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三、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探究过程。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四、教学策略本章节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小组项目合作探究学习,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完全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动手操作,这样做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性学习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会对照实验组的设置以及实验中各种变量的控制。
五、课前准备1.把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确定每2个小组对其中一个外界条件(如温度、水分、空气、光)进行探究,每个小组在实验前完成具体探究方案,设计好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购买实验所使用的种子,提前5天开始实验,实验种子为绿豆、红豆、黄豆以及花腰豆等4种,每天对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记录。
3.教师在上课前一天准备好玉米粒以及浸泡花生等种子,用于课堂上观察种子的结构。
4.教师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充足的空气。
③适宜的温度。
学生活动三: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满足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后,就可以萌发为幼苗了。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设计多样的种子萌发方式与成长模式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设计:多样的种子萌发方式与成长模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种子的结构及萌发条件。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不同种子的萌发方式和生长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来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分析不同种子萌发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及萌发条件。
不同种子的萌发方式和生长特点的观察。
2.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理解并应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类种子(如大豆、小麦、玉米等)。
放大镜、解剖刀、培养皿等实验器材。
计时器、数据记录表。
2. 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温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植物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变成植物的吗?”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种子进行观察。
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用解剖刀切开种子观察内部结构。
记录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3. 实验设计: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种子的萌发方式,如水培、土培等。
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组。
4. 观察与记录: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时间。
记录种子萌发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五、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子萌发的差异。
2. 编写实验报告,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方式。
六、教学拓展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2. 学生进行课堂分享,讨论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影响因素。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方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报告,交流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实验结果,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2.掌握种子的萌发条件。
3.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教学难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教学准备:电脑、投影仪、种子样本、盆栽土、水、小容器、铁锹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小时候有没见过小豆子、小花生等发芽?”2.通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种子的兴趣。
二、展示与引导(10分钟)1.展示种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分析种子的结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通过种子发芽。
三、讲解与示范(15分钟)1.讲解种子的结构:种皮、种肉、种胚。
2.讲解种子的萌发过程:种皮破裂,种子发芽,幼苗破土而出。
3.示范观察和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四、实验与讨论(20分钟)1.将同种种子分别置于湿土和干土中,观察两种情况下种子的萌发状况。
2.讨论湿土和干土对种子的影响,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的萌发条件。
五、巩固与拓展(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两种不同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
2.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3.汇报并展示实验结果,让学生们共同总结种子的萌发条件,并做出相关的小结。
六、小结与作业(5分钟)1.简要复习当堂课的重点内容,并确认学生掌握程度。
2.布置作业:请学生按照课堂上总结的种子的萌发条件,自行寻找不同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并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种子的萌发条件.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同时,合作的小组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同步课堂的视频资源的使用,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示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种子的萌发导学案

种子的萌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界条件、意义,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接受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学习重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学习难点:种子萌发的区别学法指导:采取观察讨论的学习方法。
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关于种子萌发过程,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观看教师准备的录象材料,学习探究:一、情景置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对于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你能把某种被子植物(例如:水稻)的一生用在大脑内放电影的形式想象出来吗?那么被子植物的一生从哪个环节开始呢?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二、问题探析:(一)学生汇报课前的“种子萌发条件”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讨论为什么要设置2号瓶?2、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3、在农业生产上,播种时为什么常常选用子粒饱满、完好无损的种子?学生讨论明确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4、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
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分析原因(二)自学种子萌发过程,完成问题探析:1、比较菜豆、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异同点。
2、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3、种子萌发时,营养是怎样转化的?4、根据所学知识,怎样指导农业生产?实验总结:(1)菜豆、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胚根先突破种皮,生长最快,然后胚轴、胚芽发育。
整个胚发育成幼苗。
不同点:菜豆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由子叶提供,玉米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由胚乳提供。
(2)种子萌发阶段:种子吸水膨胀——营养转化——培根突破种皮——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种子的萌发》学案

第二单元 5.种子的萌发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观察记录的良好科学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学习方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学习准备】每小组准备:(1)每小组一包种子,内含蚕豆、油菜籽、黄豆若干。
(课前放在课桌上。
)(2)放大镜2个,浸泡2天的蚕豆、黄豆、油菜籽种子各2粒,记录纸一张,放在解剖盘中。
(放在讲台桌旁。
)(3)浸泡2天的蚕豆各2粒。
【导学案】一、课前预习1.问题驱动: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与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经验。
二、自主学习1.浸泡种子。
种子萌发需要水分,为了测量种子萌发到底需要吸收多少水分?不同的种子吸收水分的多少是不是一样?2.学习种子的内部构造。
提示:(1)小心地将种皮剥下,尽量保持完整。
(2)小心地将“豆瓣”分开,观察连接处是怎样的?(3)仔细观察、认真完成记录表。
学生在记录纸上画的蚕豆图,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3. 那胚的各个部分分别变成了植物的什么呢?讨论交流。
大胆猜测。
三、拓展活动1.继续观察胚的各个部分分别变成了植物的什么呢?学生观察并做好第一次记录2.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七年级生物上册 5.1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植物种子结构的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通过植物种子结构的学习,学生能够背出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通过植物种子结构的学习,学生能够背出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通过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学生能够说出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技能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植物种子萌发条件的学习,形成环境影响生物生长的意识
通过植物种子结构的学习,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
植物种子的结构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1、植物种子萌发形成植株的过程图。
(1)在空气充足、氧气适宜的条件下,菜豆种子吸收,体积膨大。
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2)在种子萌发过程中,A图中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D中的
【】。
(3)胚芽发育成D中的【】和【】。
(4)2是由种子中的发育而来。
(5)3所示的结构是,种子萌发后,它逐渐干瘪的原因是。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3. 观察和记录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结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难点:1. 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设计和结果观察。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植物种子样本。
3.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所需的容器、土壤和水。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植物种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植物种子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物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吗?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解释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包括吸水、发芽和生长。
实验设计(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植物种子萌发实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变量、控制组和实验组,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2.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讨论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的原因,并进行相关的解释和讨论。
总结(5分钟):1. 总结植物种子的结构、功能和萌发过程。
2.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作业(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植物种子萌发实验的实验报告。
2. 提醒学生按照实验报告的要求进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写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更多的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种子的萌发机制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的评估。
2. 学生对植物种子结构、功能和萌发过程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种子的萌发教案(优秀8篇)

种子的萌发教案(优秀8篇)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过程与方法: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2、农民播种的种子都能萌发吗?需要哪些条件?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阅读教材P90—P9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组完成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讨论和完善方案;参照P92中1—6题进行修订和完善。
预测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课下完成: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反思实验得失。
2、拓展反思:(1)种子萌发是否还需要其他环境条件?(2)有人说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你如何探究?学习任务二:阐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阅读教材P92最后一文字,总结出种子萌发的自条件。
2、阅读P93—P94《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各小组根据课本思考讨论5个问题,并制定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
然后完成P94的“讨论1和2”。
3、小组展示交流成果,代表描述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拓展反思取三粒完整且具有生命力的玉米种子,甲切去了胚乳(只留下胚),乙切去了胚,丙不作处理,然后,将三粒种子种在适宜条件的土壤中,三粒种子的萌发状况将会怎样?学习任务三: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1、观看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系统总结四、尝试应用:1、某良种站想把一袋优质玉米种子邮寄给远方的农民朋友,为保证邮寄的种子质量,应注意哪些问题?2、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作物播种所需要的种子,你应当怎样挑选种子呢?五、诊断评价1、早春播种以后,农民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出苗,其原因是A保湿保温,有利萌发B防止鸟类啄食种子C种子的萌发需要避光D防止大风大雨侵袭2、播种在水涝地的种子很难萌发,这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A水分B空气C养料D温度3、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A被胚根吸收掉B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C转移到幼苗的幼叶上D被土壤中的其他植物吸收4、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中,下下列列说法正确的是A、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为样本B、为了避免浪费只需取3~5粒种子为测定样本C、重复测定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D、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至少要取10000粒种子为样本5、小明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共重复测定了三次,每次都是种下100粒,出芽的情况分别是95粒、90粒、94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2课时)
【学习目标】
1. 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
2. 分析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3. 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4.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裁培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1.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
2.探究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难点:1.探究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
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预习指导】
1.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
2.大豆种子有哪些结构? 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3. 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4.植物种子的萌发时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习过程】
时,又对其
发时需要什么条件?观察实验
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后记】
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2课时)·当堂检测
1.完成教科书 P57- P58自我评价1-3(请学生讲解)
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2.完成补充习题P38—P41
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2课时)·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生物教学参考用书P94
2. <<生物补充习题>>参考答案纸P4“第5章第一节”参考答案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