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气体防灭火技术优缺点分析
装备:二氧化碳灭火剂

二氧化碳灭火剂二氧化碳是一种不燃烧、不助燃的惰性气体。
它易于液化,便于装罐和贮存,制造方便,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灭火剂。
近几年来,由于卤代烷灭火剂的使用限制,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应用有扩大的趋势。
(一)灭火机理二氧化碳的灭火作用主要是窒息作用。
将二氧化碳施放到起火空间,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加而使空间的氧气含量减小,当氧气的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30~35%时,绝大多数的燃烧都会熄灭。
1kg的液体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能生成500m3左右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足以使1500m3空间范围内的火焰熄灭。
\惰化浓度:1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不管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处在何种配比下,均能抑制燃烧或爆炸所需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灭火浓度:1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可燃物质火灾所需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二)适用范围1电气设备火灾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充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室,多油开关室,发电机房等。
2精密仪器、贵重设备火灾通讯机房,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电视发射塔的微波室,贵重设备室等。
3 图书档案火灾图书馆、档案库、文物资料室、图书馆的珍藏室等。
(二)不适用场所(1)自己能供氧的化学药品,如硝酸纤维、火药等。
(2)活泼金属及其氢化物,如锂、钠、钾、镁、铝、锑、钛、镉、铀、钚等。
(3)能自燃分解的化学物品,如某些过氧化物、联氨等。
(4)内部阴燃的纤维物。
二氧化碳灭火剂的缺点是: (1)贮气钢瓶的压力高;(2)灭火浓度大;(3)二氧化碳在膨胀时能产生静电放电,有可能引起着火。
燃烧的条件燃烧是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发生燃烧必须满足3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剂和火源。
现代科学发现,对一些复杂的燃烧,还存在着第4个条件--链锁反应。
这些条件一旦遭到破坏,燃烧就会停止,这也就是我们寻找灭火剂的基本出发点。
灭火的基本方法•隔离法:将可燃物与助燃剂及火源分割开;•窒息法:稀释氧化剂的浓度;•冷却法:降低可燃物浓度,使之降低到燃点以下;•化学抑制法:破坏链锁反应。
氩灭火器中的重要成分

氩灭火器中的重要成分氩灭火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消防系统的灭火设备,它通过释放氩气来抑制火灾的发展,并有效地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而氩灭火器的核心就是其重要成分,本文将从氩气的性质、优势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氩气的性质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一种。
它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的特点,且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由于氩气具有惰性,故在灭火过程中不会引发火灾的二次反应,能够有效地扑灭各种类型的火焰。
2. 氩气灭火的优势2.1 高效性能氩气具有很高的灭火效果,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将火源的温度迅速降低,达到灭火的目的。
这主要归功于氩气的导热性能,它能够快速地吸收火焰的热量,使火焰失去继续燃烧的条件。
2.2 无残留物与其他灭火剂相比,氩气灭火后不会留下任何可燃或有毒的残留物。
这对于保护敏感设备和重要文档等贵重物品至关重要。
使用氩灭火器可以有效避免因灭火后残留物的损害而带来的二次损失。
2.3 适用性广氩气灭火器适用于各种环境和物质,包括电气设备、化学试剂、油脂类物质等。
它能够有效地扑灭电气设备火灾,并不会对设备产生危害。
同时,由于氩气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可以在化学实验室等特殊环境中安全使用。
3. 氩气灭火器的应用领域3.1 工业领域氩气灭火器在工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电力设备、化学工厂、油气开采等重要场所。
其高效灭火性能能够迅速扑灭火灾,保护生产环境的安全。
3.2 商业建筑商业建筑如购物中心、办公楼等人员众多且贵重物品较多,常常选择使用氩灭火器。
其无残留物的特性可以保护贵重物品不受损失,并且不会对人员产生危害。
3.3 车辆船舶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中也广泛使用氩灭火器作为灭火设备。
由于氩气的稳定性和惰性,不会对交通工具本身造成损害,并能够迅速灭火,有效保障人员的安全。
4. 氩气灭火器的使用注意事项4.1 避免人员暴露使用氩气灭火器时,应确保人员及时撤离灭火区域,以免吸入过多的氩气对人体造成伤害。
惰性气体防灭火技术

惰性气体防灭火技术㈠惰性气体防灭火原理惰性性气体防灭火就是将不能助燃也不能燃烧的惰性气体注入已经封闭或有自燃危险的区域,降低其氧气的浓度,从而使火区中氧气不足而将火源熄灭,或者使采空区中因氧气不足而使遗煤不能氧化自燃。
惰性气体防灭火关键是控制火区的氧气含量,对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惰化过程,氧浓度的控制标准也不相同。
例如:灭明火时,应使氧气含量小于15%;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氧气含量应小于7%~10%。
㈡氮气防灭火如上所述,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因此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气体。
加上它具有无毒、无臭和易于与空气混合(相对密度接近于1)等优良特性,所以是一种理想的防灭火惰气。
根据氮气的状态,可将氮气防灭火分为气氮防灭火和液氮防灭火两种方法。
1、气氮防灭火气氮防灭火,即利用上述井下移动式制氮设备生产的氮气,或地面制氮厂制取的通过管道送入井下的氮气进行防灭火工作。
现主要是在煤矿应用的制氮技术有膜分离、变压吸附和深冷式等制氮技术,其产氮量350m3/h~1000m3/h,将氮气注入采空区或有煤炭可能自燃的区域,使之惰化而失去自燃特性,称之为氮气防灭火技术。
氮气灭火的工艺比较简单,通过管路向封闭火区大量灌注氮气即可,根据防火工作的实际需要,氮气防火可针对工作面的采空区进行,也可以针对相邻工作面采空区进行。
(1)向采空区后部注氮。
当自燃发火的危险主要来自生产工作面的后部采空区时,应该取向工作面后部向本工作面后部采空区注入氮气的防火方法。
对于采用U型通风方式的采面,应将注氮管辅设在进风平巷中,注氮释放口开设在后部采空区中的进风平巷一侧,以利用通风压力使氮气流入采空区中,如图2—9所示。
工作面后部采空区的注氮,可以采用连续注氮方式,也可以利用间断注氮方式,应根据注氮强度(即流量)和采空区中气体成分变化情况等综合确定并及时调整。
在注氮的日常管理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①注氮量的多少,应根据采空区的气体成分来确定,以距工作面20米处采空区中的氧气浓度天有不大于10%作为确定的标准。
气体灭火原理

气体灭火原理气体灭火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灭火手段,它通过释放一种或多种灭火气体,将火灾现场的氧气浓度稀释至无法维持燃烧的水平,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气体灭火技术具有速度快、无残留物、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害等优点,因此在各种重要场所得到了广泛应用。
气体灭火原理的核心是控制火灾现场的氧气浓度,使其无法维持燃烧。
一般来说,气体灭火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惰性气体灭火和化学灭火。
惰性气体灭火是利用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将火灾现场的氧气浓度稀释至无法维持燃烧的水平。
这种方式不会产生任何化学反应,只是通过稀释氧气来达到灭火的效果。
惰性气体灭火适用于各种场所,尤其是对于对设备和人员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如计算机机房、文档室等。
化学灭火则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惰性气体将火灾现场的氧气浓度稀释至无法维持燃烧的水平。
这种方式通常需要在火灾现场释放化学剂,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惰性气体。
化学灭火可以快速有效地灭火,但需要注意对灭火剂的选择,以免产生有害物质对人员造成伤害。
气体灭火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灭火,还可以用于火灾预防。
在一些易燃易爆的场所,通过安装气体灭火系统,可以在火灾发生前将火灾扼杀在萌芽状态,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总的来说,气体灭火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无残留物的灭火手段,通过控制火灾现场的氧气浓度,达到灭火的效果。
惰性气体灭火和化学灭火是两种常见的气体灭火方式,它们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安装和维护,以确保气体灭火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气体灭火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灭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易燃易爆场所惰性气体

易燃易爆场所惰性气体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常出现易燃易爆物质,如液化气、甲烷等。
如果在处理这些物质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造成火源,会造成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因此在这种场所,采用惰性气体控制环境就显得十分必要。
惰性气体的概念惰性气体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特别是不易与氧气反应。
被称为惰性气体的气体有: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等。
惰性气体的稳定性强,有很多特殊的性质,哪些能用在易燃易爆场物中。
惰性气体控制的原理在易燃易爆场所中,采用惰性气体控制环境,主要是通过惰性气体的物理性质,将一定量的氧气稀释掉,以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例如采用惰性气体稀释氧气到5%以下。
在这个条件下气体是不容易被点燃的,可在空间中形成一层保护膜,最大限度地防止火花蔓延。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将惰性气体注入易燃易爆场所中已经成为一种广为采用的控制举措。
惰性气体控制在实际中的应用液化气场地在液化气场地,经常会使用氮气进行惰性气体控制。
惰性气体将空间中氧气排除,减少了着火的风险。
针对不同的情况,氮气的减压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般情况下,常采用膜式减压器将氮气减压到0.1~0.15MPa,并通过流量控制进行氮气的调控。
实验室实验室中经常存在各种易燃易爆物质,对应也采用惰性气体进行环境控制。
以氩气为例,既是一种万能惰性气体,也能够稳定实验室内的氧浓度。
同时,也可以使用其他惰性气体,如氮气、氦气等,来达到减少火灾和爆炸风险的目的。
惰性气体控制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惰性气体比较稳定,不易引起化学反应和火灾事故;2.惰性气体在易燃易爆场所中采取适当的控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3.惰性气体可以用于环保工程中,减少劣质气体的排放。
缺点1.惰性气体价格较高,超出了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2.长期在室内使用惰性气体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3.惰性气体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场合的需求。
总结惰性气体在易燃易爆场所中的应用是控制环境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四节惰气防灭火

膜分离制氮系统示意图及其膜组件图片
井下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由空压机段、预处理段和膜分离段三部分组成。 采用分体式结构,组装在平板车上以耐压胶管连接,组成整个制氮装置。此 外配有保护系统、控制和检测装置等。该装置是以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为动力 气源,通过压缩空气预处理段对空气进行除油、除尘、除水、恒温处理后。 再由膜分离段中的膜组件对空气进行分离富集而制取氮气的。
泵
氮气的制备
(三)膜分离制氮
膜分离制氮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高科技研究成果。自1985年美国DOW公 司开发的第一台膜分离空分设备投放市场以来,至今已有数千套在世界上运 行。国内也从l 987年开始采用国外膜分离技术研制井下移动式膜分离制氮机 并取得成功。
膜分离制氮原理
膜分离法是根据气体的“溶解扩散理论”来分离氧气和氮气的。即氧和 氮在膜中的透过,是因为气体首先在膜中溶解,在外界能量的推动下再从另一 侧解析。因为氧、氮对分离膜的渗透率不同,在外界能量或化学位能差的作用 下,分别在分离膜的两侧得到富集。不同介质流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某种微 孔材料表面扩散速率不同,速度快者称“快气”,容易通过膜墙至管壁外富集; 速率慢者称“慢气”,在管内逐渐富集,亦有少量渗透到管外。收集不同富集 端(管内外)气体得到不同气体产品,达到分离气体的目的。
浅议几种气体灭火技术

浅议几种气体灭火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灾的各种灭火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和创新。
气体灭火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灭火技术。
它不仅可以消除火源,还能防止二次污染并保证人员安全。
那么,什么是气体灭火技术呢?今天,我们将从几个角度来浅议几种气体灭火技术。
气体灭火技术的定义气体灭火技术是利用气体在灭火过程中扮演的作用,使得火灾得以消除或者控制,以达到灭火的效果。
气体灭火技术一般适用于容易燃烧、易爆炸的环境。
根据绝热性质,气体灭火技术有较强的抑制火焰的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火灾,减少二次污染,并保证人员的安全。
目前常用的气体灭火技术1.惰性气体灭火技术惰性气体灭火技术是利用惰性气体在火场燃烧区域形成一定的惰性气体层,从而减少氧气的供应,达到灭火的目的。
惰性气体通常包括二氧化碳、惰性气体混合气等。
其中,二氧化碳因为其绿色环保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大型电力设备间、机房、军事设施等重要场所使用比较多。
2.泡沫灭火技术泡沫灭火技术利用泡沫的物理特性阻断空气、消除火源。
其中,泡沫水灭火技术是利用一种高效的泡沫产生器或喷墨器将泡沫粘附在可燃物表面,消除可燃物表面的火源,迅速扩散到整个燃烧区域,形成一个覆盖层,继续发展燃烧的火焰就可以被彻底扼灭。
3.雾化灭火技术雾化灭火技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灭火技术,是一种最新开发的纳米粒子技术,利用高压雾化器,将液态灭火药剂喷成非常小的粒子,从而形成一个雾化状的灭火场景。
这种灭火技术可以在更小的区域内完成更大的扼灭,避免更多的水损失。
气体灭火技术的特点1.高效性气体灭火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扼灭火源,有效解决火灾问题。
2.环保性气体灭火技术使用的灭火剂通常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能够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
3.安全性气体灭火技术具有显著的安全性。
在使用气体灭火技术灭火时,其灭火剂主要是惰性气体,相对于传统的灭火方式,更安全、更稳定,更能保障人员的安全。
气体灭火技术的适用场景气体灭火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火灾,在机房、发电站、石化装置等重要的建筑设施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惰性气体防灭火技术2

燃气灭火
应用燃气灭火的缺点是: 1)气体含有少量CO和H2,会影响正确分析火源状况; 2)成本较高; 3)对操作和维修该装置的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4)需要大量的冷却水。
三 、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对空气的比重为1.53。所以,二氧化碳注 入到较低位置的火区效果较好,特别是在以下情况下, 二氧化碳比氮气有更好的灭火效果。
(2)钻孔注氮。在地面或施注地点附近巷道向井下火区或火 灾隐患区域打钻孔,通过钻孔将氮气注入火区。
(3)插管注氮。向火源点直接插管进行注氮
氮气防灭火技术
在设计、敷设输氮管路系统时有一定的要求:
1、管路到达注入点的距离应最短、平直,沿程阻力小; 2、流速在1~1.5m/s经济流速范围内; 3、管间连接采用焊接,减少接头泄漏和局部阻力损失; 4、拐弯和低洼处要设置放水包; 5、设置调控阀门和安全放空管; 6、管路贴底板布置,释放口应用石块、木垛等加以保护。
氮气防灭火技术
• 开放式注氮工艺
1、氮气释放口应高于底板,以90º弯拐向采空区,与工 作面保持平行,并用石块或木垛等加以保护。
2、氮气释放口之间的距离,应根据采空区“三带”宽 度、注氮方式和注氮强度、氮气有效扩散半径、工作面通风 量、氮气泄漏量、自燃发火期、工作面推进度以及采空区冒 落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
氮气防灭火技术
• 氮气防灭火注意事项
(1)保证充足的氮气供应 ; 在注氮过程中,由地面束管监测系统真空泵从束管内抽取
注氮区的气样,送入色谱仪分析。要保证工作面风流中的氧气 浓度不低于18.5%,否则停止作业并撤出人员,同时降低注氮 量或停止注氮,或增大通风量。
氮气防灭火技术
• 氮气防灭火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惰性气体防灭火技术优缺点分析
惰性气体(在煤矿经常使用的有氮气和二氧化碳)进入封闭性较好的区域可以很好地降低该区域氧气浓度,低温的惰性气体吸收热量降低周围煤体的温度,同时会有一定量的惰性气体渗入煤体裂隙表面,阻止氧气的进入,大大减小煤的吸氧量,从而降低氧化速度,阻止煤自燃发生。
惰性气体防灭火关键是控制火区的氧气含量,对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惰化过程,氧浓度的控制标准也不相同。
例如:灭明火时,应使氧气含量小于15%;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氧气含量应小于7%~10%。
惰性气体(N2、CO2等)防灭火时,各自适用条件不同的工作面(如仰斜开采或者俯斜开采),初期投入较大,在压注时需要防止大量的惰性气体泄露进入工作面减小工作面的氧浓度而威胁人员安全。
同时,面对热容较大的煤体发生火灾,注入惰性气体所产生的降温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着周期长、易复燃的缺陷,注入时对火灾区域封闭性要求很高。
徐州吉安研发的普瑞特防灭火材料既能有效地防治煤炭自燃,又能封堵煤体孔隙,防止瓦斯向外释放。
普瑞特防灭火材料具有流体的流动性及膏体的覆盖与封堵性,胶凝反应之前属于泡沫流体的一种,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及堆积性,胶凝之后则属于膏体。
普瑞特防灭火材料被注入到防灭火区域,凝胶以泡沫为载体沿浮煤的裂隙呈立体状扩散,扩散过程中固结后的凝胶能对其中的裂隙进行有效地封堵,隔断漏风通道。
并且普瑞特防灭火材料能固结90%以上的水分,大幅度提高浆水在防灭火区域里的滞留率。
普瑞特防灭火材料被注入到防灭火区域后,通过大面积扩散覆盖、固水降温、封堵漏风的原理防治煤炭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