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高分子化学》(POLYMER Chemistry)课程号(代码):30001904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64 学分:4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类专业基础课。
以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为基础,又为后继课程:聚合反应工程、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等打下理论基础。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聚合物的合成原理及其化学反应的一门科学。
它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及控制聚合反应速度和分子量的方法,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特征及聚合方法的选择。
第一章 5 学时第二章11学时第三章18学时第四章8学时第五章 6 学时第六章6学时第七章3学时第八章3学时第九章4学时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1)毕业要求1,分指标点1.4;(2)毕业要求2,分指标点2.4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红字方式注明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5学时)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命名原则,高分子聚合反应的分类。
掌握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结构性能的基本概念。
1、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4学时)2、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构性能的基本概念(2学时)要点:高分子的定义和聚合反应分类分子量的统计平均意义第二章逐步聚合(11学时)掌握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反应程度、官能度、线型缩聚、体型缩聚的概念;线型缩聚中影响聚合度的因素及控制聚合度的方法;体型缩聚中凝胶点的预测。
了解线型缩聚动力学,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
1、平衡缩聚的特点及影响缩聚平衡的因素;(1学时)2、Flory等活性理论;(1学时)3、反应程度和平均聚合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相互关系;(1.5学时)4、平均聚合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及缩聚平衡方程;(1学时)5、缩聚反应动力学;(1学时)6、影响缩聚反应的因素;(1学时)7、线型缩聚产物分子量的控制和分布;(1学时)8、体型缩聚;(1.5学时)9、不平衡缩聚;(1学时)10、逐步聚合反应实施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教学大纲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教学大纲背景介绍高分子是一类由单体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化妆品、食品等众多领域。
本课程通过深入探讨高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高分子化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高分子化学基本概念;•理解高分子化学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包括聚合反应、链转移反应、共聚反应等;•学会分析高分子化学问题并解决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认识高分子在医学、食品、化妆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章:高分子化学基础概念1.高分子化学的引入与发展历程;2.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3.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质;4.高分子化学的应用。
第二章:高分子聚合反应1.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2.自由基聚合反应;3.离子聚合反应;4.阳离子聚合反应;5.阴离子聚合反应。
第三章:高分子链转移反应1.链转移反应的基本原理;2.烷基铜链转移反应;3.制备功能高分子的链转移反应;4.实用的链转移剂。
第四章:高分子共聚反应1.共聚反应的基本原理;2.进行共聚反应的条件;3.典型的共聚反应体系。
第五章:高分子表征方法1.高分子结构的表征方法;2.溶液聚合过程的监测方法;3.高分子物性测试方法。
第六章: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1.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工艺;2.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3.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食品、化妆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通过PPT、板书及案例分析进行;2.实验教学:根据学生专业背景和课程要求,针对实验室教学安排相应实验;3.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课程评价学生的成绩将综合考虑平时表现、实验报告、考试成绩等多项因素,并将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
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高分子化学》(第二版),作者:谢文良等,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高分子化学导论》(第五版),作者:周光召、徐大为等,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高分子物理》(第三版),作者:李耀斌、赵静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3. 《高分子反应工程》(第二版),作者:许祖林等,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大体信息课程中文名称:高分子化学课程英文名称:Polymer Chemistry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和化学反映的一门学科。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较熟练的把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映原理和操纵方式把握高分子的大体概念和化学反映特点,培育学生具有初步操纵聚合反映及选择聚合反映方式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握聚合反映原理,合成方式,聚合物结构、性能与应用的关系。
培育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高分子化学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教学大体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依照所学的高分子化学大体原理,能够合成出所需要的高分子化合物;2.能够选择较好的聚合实施方式,能够制定出大致的工艺流程,能够较好的确信聚合参数;3.关于高分子合成进程中显现的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解决。
4. 关于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较为熟悉。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大体要求1.绪论(1)引言(2)高分子的大体概念(3)聚合物分类和命名(4)聚合反映(5)分子量(6)高分子的链结构(7)大分子的微观结构(8)大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大体要求:(1)把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大体概念、分类和命名、分子量及散布概念;(2)明白得:线型、支链和体型大分子和高分子的微观结构;(3)了解:聚合物的物理状态和要紧性能,高分子材料和机械强度和高分子化学简史。
2.自由基聚合(1)引言(2)连锁聚合的单体(3)自由机聚合机理(4)链引发反映(5)聚合速度(6)分子量和链转移(7)阻聚缓和聚大体要求:本章是高分子化学的重点章之一(1)把握:自由基聚合机理及特点,要紧引发剂种类及引发机理,自由基聚合反映动力学及阻碍聚合速度的因素,分子量及其阻碍因素;(2)明白得:引发剂,引发作用,引发效率,自由基的特性,单体的特性,稳态理论,自由机等活性理论,链转移,阻聚缓和聚等大体概念;(3)了解:光、热、辐射等其他引发作用。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

第十三节聚酰亚胺和高性能聚合物(自学)
了解:聚酰亚胺的性能和合成工艺。
第十四节聚氨酯和其他含氮杂链缩聚物(自学)
了解:典型聚氨酯和聚脲的合成工艺与反应式。
第十五节环氧树脂和聚苯醚(自学)
了解:环氧值的概念;环氧树脂和聚苯醚的合成工艺与反应式。
熟悉:逐步聚合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
了解: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
第九节重要缩聚物和其他逐步聚合物
掌握:热固性聚合物、无规预聚物和结构预聚物的概念。
第十节聚酯(自学)
了解:聚酯的类型;涤纶和典型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工艺与反应式。
第十一节聚碳酸酯(自学)
了解:聚碳酸酯的合成工艺与反应式。
第十二节聚酰胺(自学)
第四节环醚的阳离子开环聚合
熟悉:环醚的阳离子开环聚合机理。
了解:丁氧环和四氢呋喃的阳离子开环聚合机理。
第五节羰基化合物和三氧六环的阳离子开环聚合(自学)
了解:羰基化合物和三氧六环的阳离子开环聚合机理。
第六节己内酰胺的阴离子开环聚合
熟悉:己内酰胺阴离子开环聚合机理。
第七节聚硅氧烷(自学)
了解:聚硅氧烷的单体、聚合原理、结构性能、应用及改性。
第八节聚磷氮烯(自学)
了解:聚磷氮烯的结构、性能及合成方法。
第九节聚氮化硫(自学)
了解:聚氮化硫的结构、性能及合成方法。
第九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第一节聚合物化学反应的特征
掌握:聚合物基团反应的特征。
第二节聚合物的基团反应(自学)
了解:聚合物的基团反应的实际应用。
高分子化学 教学大纲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高分子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由大量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应用。
高分子化学的发展与人们对新材料的需求密切相关,广泛应用于塑料、纤维、涂料、橡胶等领域。
一、引言高分子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教学大纲的设计应该能够全面、系统地介绍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知识,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基本概念与原理1. 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学主要研究由大量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材料,如聚合物。
学生应该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聚合反应与聚合物合成学生应该了解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和环氧化聚合等。
此外,还应该学习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如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等。
3. 高分子结构与性质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学生应该学习高分子链的构型、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晶体结构与非晶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并了解这些因素对高分子材料性质的影响。
三、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1.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学生应该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韧性等,以及与力学性能相关的因素,如分子量、结晶度、交联度等。
2. 高分子材料的热学性能学生应该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热学性能,如熔融温度、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并掌握相关测试方法和应用。
3. 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高分子材料在电学性能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应该学习高分子材料的电导率、介电常数、电解质性能等,并了解高分子电解质、高分子电导体等相关领域的应用。
4. 高分子材料的光学性能高分子材料在光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学生应该学习高分子材料的透明性、折射率、吸收光谱等,掌握相关测试方法和应用。
四、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1. 塑料与橡胶塑料和橡胶是高分子材料的两个重要应用领域。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64课时)(精)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英文译名:Textbook of Polymer Science课程性质: 重点建设课程,核心课程适用专业、年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年级材料物理,三年级复合材料,三年级开课系及教科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化学教科组学分数: 4总学时数:64要求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教材:《高分子科学教程》韩哲文,张德震,杨全兴,王彬芳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参考书:1.韩哲文,杨全兴,高分子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2.潘祖仁,高分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3.George Odian, Principles of Polymerization, 3rd ed.,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914.Paul J.Flory,Principles of Polymer Chemistry,ITHACA,New York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分子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材料化学和材料物理等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物性表征和测定,材料的加工和应用等等,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因此也可作为化学化工类,非高分子专业的本专科生,为拓宽知识面,以了解最基本高分子科学基础的大面积基础选修课用教材。
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介绍高分子科学及其发展历史,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命名方法和命名,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概念,初步建立不同于小分子化合物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在合成、结构和性能方面的特征。
第二章逐步聚合6学时介绍缩合聚合反应特征、缩聚反应平衡、反应动力学、缩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统计理论,介绍体型缩聚及反应阶段控制,其他重要的特殊类型的缩聚反应及逐步聚合技术的实施方法。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10学时介绍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征、引发反应、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速率方程及聚合反应控制、链转移反应及分子量控制、聚合反应热力学理论及单体结构对聚合反应活性的影响,介绍自由基聚合技术的实施方法。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131035课程英文名称:Polymer chemistry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为高分子及精细化工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以及外语等综合知识基础。
学生应在修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学习本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
(三)实施说明:课堂采用传统教学讲解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酌情采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等现代手段,配有一定量的习题课讲解典型的习题。
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修完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本课程在教学进程中不做独立习题课安排,可相机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程自行决定是否插入习题课。
本课程并未设立课内实验,而是独立的设置了一门“高分子化学实验”的课程。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120min;2.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于高分子的化学组成、命名和合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3.成绩构成:期末考试70分,平时(包括出勤、作业、课堂提问等)30分。
(七)参考书目《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二、中文摘要高分子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高分子和精细化工的基本课程之一,在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高分子科学的基本概况,掌握高分子的化学组成、命名和合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531023
课程英文名称:Polymer 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化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类型,熟悉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聚合的方法,为高分子化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以及外语等综合知识基础。
学生应在修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学习本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
(三)实施说明:课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配有一定量的习题课讲解典型的习题。
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修完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对高分子化学中的有关理论和相关知识的理解,本课程在教学进程中根据情况安排4学时的习题课,具体时间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决定。
本课程并未设立课内实验,而是独立的设置了一门“高分子化学实验”的课程。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120min;
2.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于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命名、聚合方法、聚合类型与机理、高分子化合物间的反应等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3.成绩构成:期末考试80分,平时(包括出勤、作业、课堂提问等)20分。
(七)参考书目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
《高分子化学》,卢江梁晖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魏无忌俞强崔益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二、中文摘要
高分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高分子理论和应用的基本课程之一,在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分类及应用等基本知识,同时需要掌握聚合反应的类型、机理、动力学、副反应以及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等基本理论,为化学专业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