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数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学分数

专业必修课文学概论 6

古文字学 2 中国现代文学史 3 音韵学 2 语言学概论 2 训诂学 2 现代汉语 6 现代汉语语法学 2 基础写作 2 先秦诸子研究 2 新闻写作 2 古代戏曲简史 2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词史研究 2 先秦两汉文学史 3 唐诗研究 2 古代汉语 6 审美心理学 2 魏晋隋唐文学史 3 文艺美学 2 宋元文学史 3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2 外国文学 6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

论发展简史

2 明清文学史 3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选

2 美学

3 中国现代名作选讲 2 中国文学批评史 3 新时期文学思潮 2 古代典籍导读 2 民间文学概论 2 专业英语 2 汉语方言调查 2

限定选修课中西方道德比较 2 汉语修辞学 2 广东的改革开放与现代

化建设

2 汉字文化研究 2 中国现代杰出人物生平

与思想评价

2 汉字学 2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与实

2 应用语言学 2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评

2 汉语词汇史 2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评

2 出土文献学概论 2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与

中国战略

2

秦汉简帛的语文学研

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 40学分 (1)思想政治理论课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 (2)体育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外语16学分 第一学年至第二学年外语课为必修课,每学期4学分,共16学分。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2009)。 (4)文化素质课6学分 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6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及1-2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划分为八大课组:①哲学与人生、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基础社会科学、⑧数学与自然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目录详见附录1。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核心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2.专业相关课程 134 学分 (1)院定必修课16学分 10800002 中国美术史2学分 10800012 外国美术史2学分 10800022 中国工艺美术史2学分 10800032 外国工艺美术史2学分 10800042 计算机辅助设计2学分 10800132 大学语文2学分 30804882 外国设计史2学分 40804542 设计概论2学分 (2)一年级专业基础课32学分 艺术设计32学分 ①公共专业基础课 28学分 30805144 素描(1)(静物、半身像)4学分 30801072 素描2学分 30803132 素描人体2学分 30805743 视觉语言(2)3学分 30805732 视觉语言(3)2学分 40804983 视觉语言3学分 30805754 形态研究4学分 30801914 色彩(静物) 4学分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一、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全市中小学全部实行5天授课制。小学每天6课时,上午4节,下午2节,周学科课时数为30节,除此之外每天下午第二节后可增加一节活动课。每周5节活动课可安排班队(团)活动1节,科技文体活动4节。班队(团)活动一般安排在周一或周五,各班可组织班会或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可以搞科技、文艺、体育等课外活动,或学校传统活动。小学安排语文课表时,可考虑周三到周五的下午连续安排两节语文课,用于作文教学,课表中标志"语文",也可标志"作文",需要进行作文教学时,进行作文教学,不上作文时,可进行语文其他教学。为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可适当专门开设写字课。 初中每天7课时,上午4节,下午3节,周学科课时数为35节。除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外,每周保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开2节,富余课时适当安排班、团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初中各年级在安排语文课表时,可在下午的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机动课时(作文课一般安排在周3以后),便于作文教学,课表中可标志作文,也可在上一节标志语文,下一节自习。 二、部分课程设置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必开设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种。3--9年级加强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加强指导,每学期至少一个课题。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校很据实际,机动安排,保证每学期一周,不在课表显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每周可安排一至二节。书法是国家课程,3—6年级为必修课,每周一节,初中阶段是选修课。地方课程是指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民族教育等省教育厅要求开设的课程,学校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地域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优良传统、物产资源等特色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的学校课程资源。1-6年级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一节(3—4年级有富余课时可多安排一节地方课程),初中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安排2节。 三、中小学各年级课程设置及具体课时安排 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3节,语文8节,数学4节,科学1节,体育5节,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课程1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科学2节,语文7节,数学4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语文7节,数学4节,科学2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清华大学微电子本科生培养课程设置.

一、简介 微纳电子系本科生一级学科名称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名称为微电子学。 二、课程设置 课程编号:30260093 课程名称:固体物理学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 任课教师:王燕 内容简介:固体物理学是固体材料和固体器件的基础。该课程主要研究晶体的结构及对称性,晶体中缺陷的形成及特征,晶格动力学,能带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晶体中的载流子输运现象等。是微纳电子专业的核心课。 课程编号:40260103 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 任课教师:吴行军 内容简介:本课程从半导体器件的模型开始, 然后逐渐向上进行, 涉及到反相器, 复杂逻辑门 (NAND , NOR , XOR , 功能模块(加法器,乘法器,移位器,寄存器和系统模块(数据通路,控制器,存储器的各个抽象层次。对于这些层次中的每一层,都确定了其最主要的设计参数,建立简化模型并除去了不重要的细节。 课程编号:40260173 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英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 任课教师:刘雷波

内容简介:数字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包括:CMOS 反相器、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算术运算逻辑功能部件、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与实现、互连线模型与寄生效应的分析。并介绍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课程编号:30260072 课程名称:微电子工艺技术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 任课教师:岳瑞峰 内容简介:本课程授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制造的各单项工艺技术, 以及亚微米 CMOS 集成电路的工艺集成技术。本课程讲授微电子制造工艺各单项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扩散、离子注入、薄膜淀积、光刻、刻蚀、金属化工艺等,并介绍常用的工艺检测方法和 MEMS 加工技术、集成电路工艺集成技术和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另通过计算机试验,可学习氧化、扩散、离子注入等工艺设备的简单操作和模拟。 课程编号:40260054 课程名称: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春 任课教师:许军 内容介绍:主要讲授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物理知识,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现代半导体器件的新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中的电子态和平衡载流子统计,载流子的输运(非平衡载流子,产生和复合,载流子的漂移、扩散,电流连续性方程, PN 结二极管和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半导体光电器件,纳电子器件基础。 课程编号:40260033 课程名称: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春 任课教师:王自强

(完整word版)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关岭自治县关索中学义务教育 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和《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新要求,创新育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务处在向各教研组长征集校本课程设置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下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我校义务教育设置试点方案的实施,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的课程设置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夏凯 副组长:龙政翰柴其军 组员:杜虎吴波汐何英红熊智肖平王智

(二)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学科实践活动以学科内容为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体现其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特征。我校具体设计如下: 1.语文和英语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语言应用为主,利用晚自习前30分钟安排学生阅读,利用课堂的前5分钟安排学生朗诵、辩论、戏剧表演等活动。 2.数学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主,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安排模拟商店、数学小游戏、制作教具等。 3.思想品德、历史和地理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道德、法制和情感的真实体验为主,校内安排道德讲坛和模拟法庭、校内定向测定等活动。 4.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分组实验、小制作为主,校内可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小发明和制作的展示,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生课程设置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生课程设置 1 本科课程设置概况 自从罗马政治家西赛罗创造了“通识教育”这个概念以来,无论学生的职业目标是什么,通识教育都成为了卓越教育的基石。抛开了狭隘的就业考虑,这种教育方式解放了学生的思维,使其能自由发挥创造性。如今,这种教育方式更注重的是让学生把过去和现代的伟大思想进行融合,培养分析和沟通的技能,从而更加地深入了解一门或多门学科。文理兼通的学术背景也能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共同的、以思想为核心的社区。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全球化文理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阅读和高效写作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观点和思想的尊重。学生通过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内多元化、国际化环境内的熏陶,来培养他们的全球意识。另外,对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一话题也会贯穿整个核心课程体系。 2 要求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学生需要修满128个学分才能毕业。课程涵盖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部分。虽然英语是上海纽约大学的授课语言,但每位学生,尤其是国际学生在毕业时还都必须掌握熟练的汉语。具体的汉语要求取决于学生的专业。汉语非母语的学生将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学习汉语,以满足其汉语学习的需求与目标。 学生通常在本科前两年完成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后两年完成大部分专业课程。 3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五个部分:社会和文化基础、写作、语言、数学和科学。学校会在学生入学时就上述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估,并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 1. 社会和文化基础:社会和文化基础系列课程旨在为学生介绍涵盖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经典作品。学生将探究为人处世、人与社会等根本和永恒的问题。社会和文化基础系列课程将与写作(见#2)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现隐含假设,并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和解读这些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品和思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40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 外语16学分 第一学年至第二学年外语课为必修课,每学期4学分,共16学分。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2009)。 (4) 文化素质课6学分 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6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及1-2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划分为八大课组:①哲学与人生、②历史与文

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基础社会科学、⑧数学与自然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目录详见附录1。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核心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2.专业相关课程134 学分(1) 院定必修课16学分 10800002 中国美术史2学分 10800012 外国美术史2学分 10800022 中国工艺美术史2学分 10800032 外国工艺美术史2学分 10800042 计算机辅助设计2学分 10800132 大学语文2学分 30804882 外国设计史2学分 40804542 设计概论2学分 (2) 一年级专业基础课32学分 艺术设计32学分 ①公共专业基础课28学分 30805144 素描(1)(静物、半身像)4学分 30801072 素描2学分 30803132 素描人体2学分 30805743 视觉语言(2)3学分

数学系本科生课程设置与简介

数学系本科生课程设置与简介 01101011 数学分析(1) mathematical analysi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内学时:112 学分:7 简介:“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第一学期主要内容是分析基础。第一章函数、第二章极限、第三章连续函数、第四章实数的连续性、第五章导数与微分、第六章微分基本定理及其应用、第七章不定积分、第八章定积分。 先修课要求:无 教材及参考书:《数学分析讲义》刘玉琏傅沛仁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学期:秋 01101021 数学分析(2) mathematical analysi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内学时:144 学分:8 简介: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级数和多元函数微分学。级数是数学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数值级数和函数级数。数值级数是函数级数的特殊情况,也是函数级数的基础;函数级数是表示非初等函数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数学本身都有广泛的应用。多元函数微分学是一元函数微分学的推广,隐函数、反常积分与含参变量的积分、重积分和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并且对某些概念和定理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先修课要求:数学分析(1) 教材及参考书:《数学分析讲义》刘玉琏傅沛仁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学期:春 01101031 数学分析(3) mathematical analysi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内学时:40 学分:2 简介: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级数和多元函数积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是一元函数积分学的推广,隐函数、反常积分与含参变量的积分、重积分和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并且对某些概念和定理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先修课要求:数学分析(1) 、数学分析(2) 教材及参考书:《数学分析讲义》刘玉琏傅沛仁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学期:秋 01101041 数学分析选讲 Selected Topics of Analysis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内学时:48 学分:2 简介:数学分析教材自身科学规律概述、数学分析的思想方法与表达方式浅析、数学分析解题方法概述、关于数学分析中何种类型习题宜于用反证法证明的问题、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方面易出现的错误及其分析、函数、数列极限、函数极限、函数的连续性、导数、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实数的基本定理、不定积分、

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关岭自治县关索中学义务教育 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和《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新要求,创新育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务处在向各教研组长征集校本课程设置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下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我校义务教育设置试点方案的实施,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的课程设置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夏凯 副组长:龙政翰柴其军 组员:杜虎吴波汐何英红熊智肖平王智

(二)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学科实践活动以学科内容为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体现其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特征。我校具体设计如下: 1.语文和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语言应用为主,利用晚自习前30分钟安排学生阅读,利用课堂的前5分钟安排学生朗诵、辩论、戏剧表演等活动。 2.数学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主,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安排模拟商店、数学小游戏、制作教具等。 3.思想品德、历史和地理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道德、法制和情感的真实体验为主,校内安排道德讲坛和模拟法庭、校内定向测定等活动。 4.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分组实验、小制作为主,校内可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小发明和制作的展示,科技论文的撰写和电子报的制作,科普读物阅读交流和笔谈;

本科生课程教学情况小结范文

本科生课程教学情况小结范文 近期,我院组织人员对20XX级本科生的实践性课程教学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了解了该级本科生实践性课程教学的开设情况,执行情况,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执行情况 我院坚决按照03级教学计划开设相关的实践性课程教学,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金工、毕业设计,并制作了许多实物;同时,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性比赛,如电子设计竞赛,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开放实验项目和学生科研项目。指导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和设计要求下达相应的设计任务,指导学生完成实物的制作和论文的撰写。 2、教学方式 采用多样化教学,最终目的强调的是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比如采用实物制作方式,理论设计方式,小组讨论方式等等。 3、教学效果

指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深入潜出的引导,加 强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些方面学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存在问题 因为我们学院成立不久,在这些课程的设置和执行过程中不免 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 (1)、根据教学计划来执行这些实践性课程时,常会与理论课程教学产生冲突,比如实践安排上等; (2)、元器件供应方面,目前元器件的供应主要是根据本学期需要开设的实践性课程先指定指导教师,然后由指导教师提供元器件清单,由系将各位指导教师提供的清单进行统计由实验室上报设备处审批,审批通过在由设备处购买,这样由于很多元器件不是在电子市场直接可以供货到,直接结果就导致30%元器件不能正常的提供,影响到这些课程的执行情况; (3)、元器件库方面,由于怕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元器件损坏,因此在上报器件时多预备了2~3套,但这些多出的元器件购买回来后,由于没有地方库存和统一保管,产生较多的浪费;

中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深化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县教委根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 方案〉的课程计划(讨论稿)》,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县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特制定《延庆县中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整体课程设置,开设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校本课程。 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效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国防与民防教育、民族教育、安全和自救互救教育等内容。 二、课程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1.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5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两周)、复习考试2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两周)、学校机动2 周(用于学校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二)每周活动总量 1.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每课时40—45 分钟。 2.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长短课结合的实验。 3.晨会、校会、班会、团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三)课程设置表

延庆县中学七至九年级课程设置表 三、课程设置说明

(-)课程的选择 在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中,当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结合市、县评价机制,原则上选择分科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选择综合课程。 (二)外语课 为适应2008年奥运会和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育部和北京市课程设置计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外语课课时。 (三)体育与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体育课课时用于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健康教育课课时用于运动健康教育(包括:体育健康相关知识每学期4课时、安全和自救互救知识每学期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9课时、生理健康教育(包括:青春期教育每学期2课时、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每学期2课时、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每学期1课时),健康教育不组织笔试测试。 (四)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会实 践(如学军、学工、学农、社会调查等)、社区服务(一般利用课外时间安排)、以及 研究性学习等。 2.为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 生存能力,在综合实践课时内,单独设置信息技术课和劳动技术课。 3.劳动技术教育各校应参照《延庆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规划》,结合本校 师资与设备开设突出科技传播教育的电子制作技术、家用电工、农业技术、种养殖技术等地方课程;突岀文学艺术活动的“诗画欣赏”、“书法”、"生活美育”等校本课程。 4.学校可利用节假日时间集中或分散安排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不少 于2周。 (五)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1 ?地方课程是由我县开发的在县内统一开设的课 程。地方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是根据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的,目前地方教材教委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 本课程计划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本课程计划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以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教育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根据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课程,注意教学要求和课业负担适当;从我国实际出发,注意城乡和各类地区的不同特点,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一、培养目标 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的目标: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

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辩是非的能力。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惯。 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 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初中阶段的目标: 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辩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 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本科生课程设置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3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11 体育(1) 1 2 考查 1061018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考查 10640532英语(1)22考查 10420874一元微积分44考试 10420904几何与代数(1)44考试 20130412 工程图学基础 2 2 考试 2选1 20240013 离散数学(1)33考试 程序设计课组33考试选1门,详见附录2 30210041信息科学技术概论11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11 合计≥21 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离散数学(1)”,其他专业必修“工程图学基础”。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21 体育(2) 1 2 考查 1061019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考试 10640682英语(2)22考查 10420884多元微积分44考试先修一元微积分 10421002几何与代数(2) 22考试 大学物理课组1 4 4 考试先修一元微积分 20220214电路原理44考试 20220221电路原理实验11考查 合计≥21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22650022电子工艺实习(集中)2考查2周 程序训练课组2考查3周 合计: 4 第二学年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31 体育(3) 1 2 考查

106102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3考试 10420892高等微积分B22考试 10420252 复变函数引论 2 2 考试 30420083复分析 3 3 考试 大学物理课组2 4 4 考试见附录2 10430782 物理实验A(1) 2 2 考查 10430801物理实验B(1) 11考查 电子基础课组133考试 电子基础课组233考试 21550012电子技术实验22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12 10420262数理方程引论22考查 20240023 离散数学(2) 3 3 考试 3选1 14100082 强化英语(1) 2 4 考查 合计: ≥21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20041 体育(4) 1 2 考查 10420243随机数学方法 3 3 考试 104208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3考试 10430811物理实验B(2) 11考查 10430792物理实验A(2) 22考查 电子基础课组1≥3≥3考试 电子基础课组233考试 21550012电子技术实验22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11 合计: ≥10≥11 以上全院统一,以下跨组选2-3门,详见附录2及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信号课组44 考试 计算机原理课组 ≥3≥3 考试 数据结构课组≥3 ≥3考试 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22 合计: ≥20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实践类课程55周考查参见各专业补充说明 电子信息科学(电子信息工程方向) 第二学年 春季学期(补充)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信号课组44考试 数据结构课组44考试 2选1 选1门,详见附录2 2选1,大学物理(2) 选1门,详见附录2 2选1,大学物理(1) 2选1,一元微积分 跨组选3门,详见附录2

XXX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XXX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汲取祖国及世界文化精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灵魂的世界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目标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保证落实地方课程,规划开发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基础教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课程培养目标,及学校的全面发展,外语见长的学生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根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及《石景山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七到九年级开设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与校本课程。 四、课程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1、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5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 (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学校安排地方课程、英语活动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二)每周活动总量 1、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 2、每节课的授课时间进行长短相结合的方式,上午每节课45分钟,下午每节课40分钟。 五、课程设置说明 1、课程的选择 根据区及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分科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体育与健康课所要求的健康知识,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所了解,不组织笔试测试。每周3课时,另外安排上、下午两次课间操时间,早晨与下午结束课程之后,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安排学生自主活动。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

清华大学-计算机本科生-课程设置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电子信息工程方向) 电子信息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自动化专业 微电子学专业 计算机软件专业 软件科学实验班 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 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11 体育(1) 1 2 考查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 2 考查 10640532 英语(1) 2 2 考查 10420874 一元微积分 4 4 考试 10420904 几何与代数(1) 4 4 考试 20130412 工程图学基础 2 2 考试 2选1 20240013 离散数学(1) 3 3 考试 程序设计课组 3 3 考试选1门,详见附录2 30210041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1 1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1 1 合计≥21 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离散数学(1)”,其他专业必修“工程图学基础”。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21 体育(2) 1 2 考查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考试 10640682 英语(2) 2 2 考查 10420884 多元微积分 4 4 考试先修一元微积分10421002 几何与代数(2) 2 2 考试 大学物理课组1 4 4 考试先修一元微积分20220214 电路原理 4 4 考试 20220221 电路原理实验 1 1 考查 合计≥21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22650022 电子工艺实习(集中) 2 考查2周 程序训练课组 2 考查3周 合计: 4 第二学年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31 体育(3) 1 2 考查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考试 10420892 高等微积分B 2 2 考试 10420252 复变函数引论 2 2 考试 30420083 复分析 3 3 考试 大学物理课组2 4 4 考试见附录2 10430782 物理实验A(1) 2 2 考查 10430801 物理实验B(1) 1 1 考查 电子基础课组1 3 3 考试 电子基础课组2 3 3 考试 21550012 电子技术实验 2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1 2 10420262 数理方程引论 2 2 考查 20240023 离散数学(2) 3 3 考试3选1 14100082 强化英语(1) 2 4 考查 合计:≥21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说明及主要先修课10720041 体育(4) 1 2 考查 10420243 随机数学方法 3 3 考试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考试10430811 物理实验B(2) 1 1 考查10430792 物理实验A(2) 2 2 考查 电子基础课组1≥3 ≥3 考试 电子基础课组2 3 3 考试21550012 电子技术实验 2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1 1 合计:≥10 ≥11 以上全院统一,以下跨组选2-3门,详见附录2及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信号课组 4 4 考试 计算机原理课组≥3 ≥3 考试 数据结构课组≥3 ≥3 考试 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2 2 合计:≥20 2选1 选1门,详见附录2 2选1,大学物理(2)选1门,详见附录2 2选1,大学物理(1)2选1,一元微积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doc

国家课程计划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 一、为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课程方案》由《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和小学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九科,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俄语、日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十五科(共二十四科)教学大纲(试用)组成。现将《课程计划》和二十四科的教学大纲(试用)印发给你们,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二、《课程方案》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要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教研人员及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后的《课程计划》报我委备案。学校要严格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课程计划》。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的学校,确需改动课程计划的,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各地全日制小学的起始年级,从1993年秋季开学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全日制初级中学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的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决定。有条件的可以在1993年秋季与小学同时实施本《课程方案》。 五、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实施《课程方案》前的校长、教师培训等准备工作。各地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使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培训工作。 六、实施本《课程方案》要同时使用根据《课程方案》编写的教材。有关教材的选用工作,我委将另行发文指导。 七、实施《课程方案》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一件重要工作,各地应注意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各地要将实施过程中的情况、问题和经验,及时告我委基础教育司。 附件: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二十四科教学大纲(试用)(略)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和《云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新要求,创新育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科室在向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征集校本课程设置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下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我校义务教育设置试点方案的实施,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的课程设置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副组长:组员:

4.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分组实验、小制作为主,校内可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小发明和制作的展示,科技论文的撰写和电子报的制作,科普读物阅读交流和笔谈;校外组织到植物园、污水处理厂、现代农业园、化工厂等开展实地调研。 5.音乐、美术和体育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体验艺术、丰富体育生活为主,校内可组织绘画、书法等美术作品的展览,“五四”文艺晚会、冬季田径运动会和元旦文艺晚会等表演,开发并组织学生参与武术、篮球、足球等传统体育项目;校外组织到体育馆观看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和教职工运动会等体育比赛,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 (三)强化地方课程建设 为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州情教育课程,利用好综合性的地方课程,我校开设《心理健康》、《七彩文山》、《中华大家庭》、《民族与团结》、《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共同参与》、《书法》等一系列的地方课程,做到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失对自己的健康及成长还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全面了解,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重视校本课程开发 我校以“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这一教师队伍建设理念,结合文山州情和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将研究性学习,团队活动、科技、体育、文艺以及阅读等兴趣活动纳入课程计划和校本课程。

2020-2021学年中小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

2020-2021学年中小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促进有效教学”课堂变革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其中学校课程主要以写字教学为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环保教育、课外阅读以及数学与科学的课外拓展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和读书节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 每周按五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 一、二年级每周:语文(9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

(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和校本课程(2课时),共26课时。 三、四年级每周: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五、六年级每周: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这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