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土流失治理的问题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题目:湖北省水土流失治理的问题和措施学生姓名:陈英鹏

学号:201132020128

班级: 土建资环11-1班

指导教师:王晓燕

目录

摘要关键词·· 1

一湖北省水土流失现状以及30年来治理的成果回顾··2

1 水土流失基本情况··2

2 30年治理成果··3

二造成湖北省水土流失现状的因素分析··3

1 自然因素··3

2 人为因素··4

三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挑战··4

四未来水土保持治理防护工作的开展方向··5

五建议··6

摘要

湖北省水系发达,被誉为千湖之省,但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目前存在着治理任务繁重、投入严重不足、认识不到位、监督执法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树立先进的水保理念;重视经济效益,着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收入水平;针对问题,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建立完善的投入机制和政策措施;强化领导,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社会办水保的格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国策意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关键词:湖北省水土流失分流域治理

一湖北省水土流失现状以及30年来治理的成果回顾

1 .水土流失基本情况

湖北省总面积18.59 万km2,共有水土流失面积 6.0843 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2.7%,年均土壤侵蚀量高达 2.1亿t,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地形特征为三面环山、山地众多,中间地平,略向南敞开,地势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湖北省处于长江中游,西部地势偏高,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之间,如果遇到降雨时间长、暴雨多、强度大的情况,鄂西地区很容易发生山洪、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以自然环境决定了鄂西的水土流失要相对严重些。

2 . 30年治理成果

国家相继在湖北葛洲坝库区、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大别山区等地,实施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有效改善了治理区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湖北省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1000平方公里提高到现在的每年2000平方公里以上,重点治理县由13个扩大到32 个。近5年来,湖北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总投入达15.8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8.84亿元;治理水平快速提高.30年治理了“4个武汉”。治理区有60多万人通过水土保持解决了温饱问题,近10万农民因此走上富裕发展的道路。治理区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约0.66亿吨,增加蓄水能力11多亿立方米,提高林草覆盖率8个百分点。

二造成湖北省水土流失现状的因素分析

1 自然因素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这种强烈的东西高差,再加上鄂西土质的酥松,分布不均的强降雨,使得鄂西的水土流失问题特别突出。

森林蓄积量达9500万立方米,主要集中在神农架、清江、沮漳河、幕阜山、大别山、大洪山等6林区。以神农架林区最大。

2 人为因素

一是重开发轻治理思想。特别是很多矿山的开采,一些个体私营业主不讲条件,不计后果,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资源的破坏。二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急功近利思想,为了经济发展,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不顾长远处益。三是目标单一思想,为某一方面的需要建设某一项工程,往往是兴一利,生一弊,资源利用上的单一目标,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的不良循环。

另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发生根本变化,河道范围缩小,大量洲滩常年裸露,水土流失面积增大,且有风蚀危害沿江城市。这也是一个原因。

三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挑战

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6.0843万平方公里,按目前的治理速度,至少需要50 年才能能初步治理一遍,急需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同时,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依然比较严重,人为新增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建设山川秀美湖北任重道远。具体有以下挑战:

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繁重,坡耕地整治任务相当艰巨

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不足,水土流失治理经费严重短缺。

3 各类生产建设活动大量增加,人为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遏制,少数开发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意识淡薄,对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给

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

4 监督执法难度很大.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过程中,地方保护、行政干预,阻力很大,致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难以正常开展。

四未来水土保持治理防护工作的开展方向

1 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比如说,对于鄂西山区的重点治理区实施综合治理。在鄂西北汉江上中游地区、桐柏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三峡库区、清江流域,鄂东北大别山区和鄂东南幕阜山区等7 个水土流失重点区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 万km2,实施生态修面积700 km2,使重点治理区治理程度达到50% 以上; 大于25°坡耕地基本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初步进入良性循环。

2 注重经济效益,始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提高农民收入上;

3 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实行国家投资、集体投资和个人投入相结合,内资和外资相结合,有偿资金和无偿资金相结合;

4 加强与计划、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工作,特别是省、地、县要尽快建立起相应的水保监测机构,科学地制订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