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复习题一、解释名词:1、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

2、摩斯硬度计—人们将十种标准硬度矿物称为摩斯硬度计。

3、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和地幔的主要物质。

4、地层单位—是指根据岩石所具有的任一特征或属性划分出并能被识别的一个独立的特定岩体或岩石体组合。

5、沉积岩—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先生成的母岩经受风化剥蚀作用其产物和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经过搬运、沉积、固结,经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6、断层—岩石受力发生破裂、断裂面两侧岩块存在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7、煤炭储量—经过一定的地质勘探工作,确定符合国家规定的储量计算标准,并具有一定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称作煤炭储量。

8、矿井储量—指在矿井井田边界范围内。

通过地质手段查明的符合国家煤炭储量计算标准的全部储量,又称矿井总储量。

9、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而产生的地质作用,其作用方式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

10、三量—按照回采准备工作的三个阶段,掘进巷道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由这三种巷道所圈定的可采煤量分别称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简称三量。

11、含水层—指那些既能储存重力水又能让水自由流动的岩层。

12、隔水层—指那些既不能给出又不能透过水的岩层。

13、矿井瓦斯—指从媒体和围岩中放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气体,包括CH4、CO2、NO2、C2H8、SO2、H2S、CO等。

14、矿井充水—采矿过程中,一方面揭露过程破坏了含水层、隔水层和导水断层,另一方面引起围岩岩层移动和地表塌陷,从而产生地下水或地表水向井筒或巷道涌入的现象,称为矿井充水。

15、储量损失—工业储量中,由于地质条件或目前开采技术水平、设计或生产管理等原因,开采时丢在地下不能再利用的那部分储量。

16、煤田—指在同一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较连续的广大含煤区域。

煤田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

煤田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成煤作用第一节成煤原始物质与有机组成1、三个主要成煤期1)第一大成煤期:石炭-二叠纪,是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聚煤时期,地势比较平坦,植物繁盛,聚煤作用强,为第一大聚煤时期;石炭-二叠纪是我国最早和最重要的聚煤时期,形成了分布广泛的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

2)第二大成煤期:侏罗-白垩纪,为世界第二大重要的聚煤期,在我国侏罗纪是最为重要的聚煤期,自晚二叠世晚期至中生代,是裸子植物最为繁盛的时代。

3) 第三大成煤期:第三纪世界上第三个重要聚煤时期,但是,这个时期构造活动更加强烈,气候分带也更加明显。

2、植物的有机组成1)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等.2)木质素-由苯基丙烷单元构成的三维空间芳香族高分子聚合物.3)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单元构成的含氮化合物,结构复杂,高度有序,但具有强烈的亲水性,极易水解.4)脂类化合物-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脂肪,蜡质和树脂,角质,木栓质等.3、煤的概念煤是死亡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堆积并被埋藏在地下后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及地球化学过程而形成的可燃有机岩石。

4、植物成煤作用的两个阶段5、植物的成煤条件1)成煤植物——物质来源2)气候条件——温暖潮湿的气候,植物大量生长,同时避免氧化分解,得以保存成煤。

即温度和湿度。

3)地理条件-沼泽环境更有利于植物繁殖、遗体埋藏、储存。

4)构造条件-地壳抬升、下降;植物沉积与地壳下沉速度均衡,及小型升降或间歇性沉降。

第二节泥炭的形成和堆积环境1.泥炭、泥炭沼泽概念沼泽:沼泽是地表土壤充分湿润、季节性或长期积水,丛生着喜湿性沼泽植物的低洼地段。

泥炭沼泽:如果沼泽中形成并积累着泥炭,则称为泥炭沼泽。

2、泥炭沼泽发育的主要环境1)应有缓慢沉降的低洼地带——这种洼地有利于水的汇聚而不利于水的排泄,由于基底的缓慢沉降,使地下水位能保持缓慢速度持续抬升;2)泥炭沼泽发育地区大多是与活动能量大的水体(如海、湖、河)间以一定形式的保护屏障被相对隔离的地带,如沙坝或沙嘴或沙滩为阻隔,而且是相对分离于开阔海域以外的海湾泻湖地带、天然堤与活动河道分离的河后沼泽及废弃河道等;3)泥炭沼泽发育的地带,大多为地表地形高差变化不大且地表宽缓低平能量低的地带;3、内陆有利发育泥炭沼泽的地区内陆有利发育泥炭沼泽地区,一般多属于河流作用、冰川作用有关的河湖地带;主要区带:河漫滩洼地、废弃河道洼地、在近湖区。

煤矿地质学复习题

煤矿地质学复习题

矿山(煤矿)地质学复习题1 煤矿地质学的基本任务2 地温梯度和地温级3 地球的内、外圈层各包括哪些内容(只记标题)4矿物和结晶质矿物的概念5总结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内容: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影响颜色的因素、结构和构造)6地质作用的概念7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包括的内容(只记标题)8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的定义9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10说明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各自的特征、形成过程及说明的问题11标准化石12 标准剖面13 古生代包括哪几个纪及其代号14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及其代号15水平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16 倾斜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的定义17如何应用三点法求岩层的产状要素(见课堂笔记-)18 褶曲要素的内容及概念19褶曲的分类(横剖面)20断层要素的内容及概念21断层的分类22张节理的特征23 剪节理的特征24成煤的必要条件(成煤控制因素)25 煤层总厚度和有益厚度的概念26 煤层的定义(见课堂笔记)27 含煤岩系的定义28 影响煤层厚度的原生变化因素和后生变化因素及其特征29近海型煤系的主要特征30 内陆型煤系的主要特征31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及其沉积物的分布特征P3532煤田地质勘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提交哪些成果及其与煤矿基本建设的对应关系P183或课堂笔记33岩石的空隙性有哪些34潜水的定义35承压水的定义36矿井充水水源有哪些37矿井充水通道有哪些39复习潜水完整井、承压水完整井、承压水转无压水完整井、矿井(巷道、采面)涌水量计算公式及涌水量计算例题40 三量的定义41瓦斯含量的概念42相对瓦斯涌出量的概念43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概念44能利用储量的概念45 重力的定义46 地磁三要素47 说明华北地区古生代地史演化古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成煤作用关系分析48 编绘煤矿综合地质图件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49 如何计算可采储量50如何计算开拓煤量。

煤矿地质学复习题

煤矿地质学复习题

煤矿地质学复习题《煤矿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地质作用:凡是能够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不断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是指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地球外围圈层的大气、水和生物产生运动,由此引起地球表层物质成分、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重力能、热能、地球旋转能等引起的地球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外部形态和物理特征的稳定于一定环境的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岩石是指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集合体。

岩石可以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三量:是指矿井井下有计划、有目的的施工的各种巷道工程所圈定的、计划采出的煤炭资源数量。

具体包括: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

断层:断层是指岩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破裂后的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显著位移产生的构造痕迹。

落差:指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剖面上断层两盘同一岩层的标高差。

褶皱: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岩层中最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

我们把岩层在地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波状弯曲称为褶皱。

煤系:是指一套含有煤层并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组合,又称含煤地层、煤系、含煤建造等。

岩溶陷落柱:是指由于岩溶和塌陷作用形成的、在煤系地层中杂乱的岩块堆积体,简称陷落柱。

接触关系: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在构造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影响下发生变动而遗留在岩层中的形态痕迹。

地质年代:是指以地质历史时期中生物界的演化阶段为依据划分出的地质意义上的、不同级别的时间界限。

年代地层单位:是指以岩层的地质年代为划分标准建立的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有:宇、界、系、统、阶、时间带。

地质年代单位: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包括:宙、代、纪、世、期、时。

成煤作用:是指从植物死亡堆积到形成煤炭的整个变化过程。

煤田地质考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全套

煤田地质考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全套

煤田地质考试题库全考点含答案全套一、填空1煤田勘探钻孔煤层合格点的煤层采取率不应低于()。

2、地质构造主要包括()、()和()。

3、岩层的产状包括()、()和()三个要素。

4、()是各阶段勘探成果的集中体现。

5、成煤的原始物质包括()和()。

二.单选1霍林河聚煤盆地属于()聚煤盆地。

A、拗陷型B、断陷型C、构造〜侵蚀型2、探煤钻孔全孔质量验收时,在煤层项目中,甲级孔标准要求该孔见煤点()。

A、全部达到优质B、全部达到合格C、1/3点达到优质D、1/3点达到合格3、鉴于露天开采的特殊性,在露天勘探时,露天开采的最下一个煤层的露头底板标高,应控制在()以内。

A、1米B、3米C、5米D、7米4、地质"三边"工作的核心是()。

A、勘探施工B、分析研究资料C、调整修改设计5、等高线呈封闭形状,且四周高中间低的为()A、向斜构造B、背斜构造C、穹窿构造D、盆形构造6、当断层落差不变时,断层倾角越大,两断煤交线间距()A、越大B、不变C、可能大可能小D、越小7、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A、直接接触B、不整合接触C、平行不整合接触D、角度不整合接触8、岩层的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和()A、倾角B、层理C、褶曲D、构造9、煤的构造按层理特征分为层状构造和()A、层状构造B、块状构造C、断层D、节理10、评定煤炭质量和煤质研究,常用()发热量。

A、分析基弹筒B、分析基高位C、干燥基高位D、应用基低位11、探煤钻孔全孔质量验收时,共分为哪几个级别()oA、优质、合格B、特、甲、乙、废孔C、甲、乙、丙D、合格、不合格12、岩层两端都发生尖灭时,这一岩体常被称为()。

A、尖灭层B、透镜体C、薄层D、孤立层13、在一定范围内,一系列岩层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这种构造形态称()。

A、单斜构造B、向斜构造C、背斜构造D、倾斜构造14、剖面线的布设一般应()于地层的走向。

A、平行B、斜交C、垂直15、石英的晶行为()。

煤田地质学考试复习题

煤田地质学考试复习题

1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层以及含煤岩系成因,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煤炭地质勘查的的理论基础。

2由植装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经过了一系列演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作用的总称为成煤作用。

3煤的变质作用是指年青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地质时间等因素作用下,进一步受到物理化学变化而变成老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

4煤的变质作用类型:1深成变质作用<煤成因沉降而埋藏于地下深处由于地热和静压力作用。

2岩浆变质作用<由于岩浆热,挥发分气体和压力的影响分为区域岩浆热力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3动力变质作用:地壳构造变动等直接原因而造成的煤变质作用5煤的物理性质:颜色,光泽,反射率,折射率,吸收率,硬度,脆度,压缩性,断口,相对密度和体积,表面积,孔隙率,导电性,磁性,导热性成煤作用阶段:泥炭化阶段和煤化作用(泥炭化、成岩作用、变质作用)煤的变质作用类型: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含煤岩系的沉积体系类型: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三角洲、滨岸带三个分类轴分别为:①地质轴,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等4级;②可行性轴,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等3级;③经济意义,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等4级,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资源/储量分类: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面积的测定方法:几何计算法、方格纸法、求积仪测定法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1)成煤期多,聚煤作用的时空不均匀性2)聚煤作用和煤炭资源赋存受地壳运动和构造格局的3)聚煤模式与聚煤古地理演变4)煤层煤质特征由于含煤岩系形成以后的强烈沉降、岩浆活动显著等原因,煤变质作用类型多、变质程度较高、空间差异显著开采技术条件系指影响煤矿建设、生产与安全的各种地质因素;也包括: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板及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和地温等。

煤田地质试题及答案高一

煤田地质试题及答案高一

煤田地质试题及答案高一煤田地质试题及答案(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的()A. 形成、分布、性质和开采B. 形成、分布、性质和利用C. 形成、开采、性质和利用D. 开采、分布、性质和利用答案:B2. 煤田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A. 研究煤的形成和分布B. 研究煤的性质和开采C. 研究煤的利用和保护D. 研究煤的开采和保护答案:A3. 煤是由()形成的A. 植物残体B. 动物残体C. 微生物残体D. 矿物质残体答案:A4. 煤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A. 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B. 泥炭化阶段和腐殖化阶段C. 腐殖化阶段和煤化阶段D. 腐殖化阶段和石炭化阶段答案:A5. 泥炭化阶段的主要特点是()A. 植物残体的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B. 腐殖质的分解和煤的形成C. 矿物质的沉积和煤的形成D. 矿物质的沉积和腐殖质的形成答案:A6. 煤化阶段的主要特点是()A. 植物残体的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B. 腐殖质的分解和煤的形成C. 矿物质的沉积和煤的形成D. 矿物质的沉积和腐殖质的形成答案:B7. 煤的变质程度主要取决于()A. 地温B. 地压C. 地层厚度D. 地壳运动答案:A8. 煤的变质程度可以分为()A. 褐煤、烟煤和无烟煤B. 褐煤、泥炭和无烟煤C. 泥炭、烟煤和无烟煤D. 泥炭、褐煤和烟煤答案:A9. 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煤层的厚度和倾角B. 确定煤层的厚度和煤质C. 确定煤层的倾角和煤质D. 确定煤层的厚度、倾角和煤质答案:D10. 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方法包括()A. 地质测量、地质采样和地质分析B. 地质测量、地质采样和地质勘探C. 地质测量、地质勘探和地质分析D. 地质采样、地质勘探和地质分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煤田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 煤的形成和分布B. 煤的性质和利用C. 煤的开采和保护D. 煤田地质构造和煤层结构答案:ABCD2. 煤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A. 泥炭化阶段B. 腐殖化阶段C. 煤化阶段D. 石炭化阶段答案:AC3. 煤的变质程度主要取决于()A. 地温B. 地压C. 地层厚度D. 地壳运动答案:ABD4. 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煤层的厚度和倾角B. 确定煤层的厚度和煤质C. 确定煤层的倾角和煤质D. 确定煤层的厚度、倾角和煤质答案:BD5. 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方法包括()A. 地质测量B. 地质采样C. 地质勘探D. 地质分析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的开采和保护的科学。

煤矿地质学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下面哪个措施可以降低煤层顶板的开巷暴露长度?– A. 改善复杂断层断裂带– B. 采用浅孔爆破技术– C. 加强瓦斯抽放措施– D. 增加支护强度2.在煤矿地质学中,煤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种类型?– A. 沉积成因、热液成因、变质成因– B. 沉积成因、火山成因、变质成因– C. 火山成因、生物成因、变质成因– D. 沉积成因、生物成因、变质成因3.煤田综合利用中的煤微观结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种?– A. 酸浸、扫描电镜、红外光谱– B. 碘溶剂提取、红外光谱、透射电镜– C. 酸浸、透射电镜、红外光谱– D. 碘溶剂提取、扫描电镜、红外光谱4.以下哪项不属于煤矿地质灾害的类型?– A. 矿山地质灾害– B. 矿山人为灾害– C. 煤田开发利用灾害– D. 井下地质灾害5.在煤矿地质勘探中,哪种方法是用来确定煤层的平均厚度?– A. 定向钻探法– B. 直接测量法– C. 地震勘探法– D. 重力勘探法第二部分:简答题1.请简述地质构造对煤田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地质构造主要包括断层、褶皱、岩浆活动等。

它们对煤田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断层可以导致原来连续的煤层出现间断或错位,影响煤田的开采和勘探;褶皱会使煤层的形态出现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煤层;岩浆活动可以改变煤层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性质。

因此,对于煤田勘探和开发利用,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的影响。

2.请说明煤的分类标准及其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煤的分类主要按煤的成熟度和煤质进行划分。

按煤的成熟度可分为腐植质不同阶段的煤,如褐煤、泥炭和无烟煤等;按煤质可分为无烟煤、焦煤、烟煤和肥煤等。

这些分类标准在煤矿开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煤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开采难度。

例如,焦煤适用于冶金行业,肥煤适用于化工行业;无烟煤开采难度相对较低,但其使用价值有限;泥炭虽然使用价值低,但开采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在煤矿开采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煤质分类和评价,以确定合适的开采方式和利用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田地质学》复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可分为三大组:即: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

2、宏观煤岩成分是肉眼可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丝炭、亮煤和暗煤;镜煤和丝炭是简单煤岩成分,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煤岩成分。

3、宏观煤岩类型包括: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4、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出来组成煤的基本单位,称为显微组分。

由植物遗体变化而成的称为有机显微组分,而煤中的矿物杂质称为无机显微组分。

5、煤中矿物质按照来源可分为三类:即:原生矿物、同生矿物和后生矿物。

6、宏观煤岩类型划分依据是:宏观煤岩成分及总体光泽强度。

7、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质和无机质;后者包括无机矿物质和水分。

8、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工利用的对象,无机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有害成分,对煤的加工利用起着不良的影响。

9、工业分析中,水分是以空气干燥基煤样为准,灰分以干燥基煤样为基准,挥发分则以干燥无灰基为基准。

10、煤的工业分析也叫煤的实用分析,包括测定煤的:水分(M)、灰分(A)和挥发分(V),以及计算固定碳(FC)四个项目。

11、在不考虑基准的条件下,煤的发热量包括: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和帝位发热量。

12、一般讲,(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最接近于煤的实际燃烧时产生的发热量,是基本上可供利用的热量。

13、焦炭在炼焦高炉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有三,分别是:(还原剂)、(热源)和(支撑剂)。

14、据气化剂的不同,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水煤气)和(半水煤气)。

15、煤炭液化的方法有:(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部分液化)。

16、水煤浆的成分有:(煤粉)、(水)和(添加剂)。

17、1986年颁布的中国煤炭新分类主要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粘结性指数)将中国煤划分为十大类、二十四小类。

18、由菌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的煤,称为(石煤),属于(腐泥煤类)。

19、生物遗体转变为沉积有机质(煤、石油、天然气等)主要是(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的结果。

20、植物界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别。

21、自有植物以来,从低等的菌藻到高级的被子植物其发展过程显示出五个阶段,由老到新是:(菌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时代)、(蕨类和种子蕨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2、煤的成因分类依据为:(成煤的原始物质)和(总的聚积环境)。

23、按煤的成因,煤可分为(腐植煤)、(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

24、泥炭沼泽形成的方式有两种,即:(陆地沼泽化)和(水体沼泽化)。

25、凝胶化作用的产物为透明残体:(腐植酸)、(沥青质)和(水分)。

27、氧化还原条件主要决定于(覆水程度)和(水的流通程度)。

28、(温度)、(压力)和作用持续(时间)无疑是影响煤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此外,放射性元素蜕变的影响也值得注意。

29、在煤的成岩阶段,(压力)是主导因素,而在变质阶段,(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0、(地温)朝地下深处逐渐增高是导致煤的变质程度向深部逐渐增高的最基本的原因。

31、压力可分为(静压力)和(构造压力(动压力))。

32、主要根据热变质的热源及其作用方式,可将煤的变质作用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33、含煤岩系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及(古植物)等几个方面。

34、含煤岩系的后期变化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保存程度)和(煤质)三个方面。

35、引起含煤岩系后期变化的主要因素:(构造因素)和(非构造因素)。

36、植物遗体堆积速率与沼泽水面上升速率的关系的三种补偿关系为:(过度补偿)、(欠补偿)、(均衡补偿)。

37、依据煤层结构,可将煤层分为:(总厚度)、(有益厚度)和(可采厚度)。

38、煤层与顶板的接触关系有(明显接触)、(过渡接触)、(冲蚀接触)三类。

39、依据煤层结构,可将煤层分为:(总厚度)、(有益厚度)和(可采厚度)。

40、与煤碳资源形成和聚集有关的沉积体系有:冲积扇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滨岸带的各种沉积体系以及浅海沉积体系等。

二、名词解释:
1、反射率:
煤抛光表面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

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反射率不断的增强。

2、煤的粘结性:
指煤粒(d<0.2mm)在隔绝空气受热(即干馏或热解)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形成焦块的能力。

3、煤的结焦性:
指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焦炭强度和块度符合冶金焦的要求)的性质。

4、煤气化:
煤的气化是使煤与氧气、空气、水蒸气等反应,生成含有CO、H2等可燃气体的工艺过程,即把固态的煤变成可燃气体的过程。

5、沼泽
是地表土壤充分湿润、季节性或长期积水,丛生着喜湿性沼泽植物的低洼地段。

如果沼泽中形成并积累着泥炭,则称为泥炭沼泽。

6、凝胶化作用
是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木质纤维组织)在泥炭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殖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7、残植化作用
残植化作用是泥炭化作用的一种特殊情况。

当泥炭化过程中水介质流通较畅,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

8、丝炭化作用
是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化阶段的一种氧化腐朽过程。

9、煤化作用阶段
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称为煤化作用阶段。

10、煤变质作用
年青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地质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老褐煤(亮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

11、地热梯度和地热增温率
深度每增加100米温度增高的数值叫地温梯度(地热梯度);地温每增加1℃,往下进入的深度较地热增温率。

12、深层变质作用
是指煤层沉降到地下深处,由于地热及其上覆地层静压力的影响,导致煤的变质程度随着深度而递增的变质作用。

13、希尔特定律
在同一煤田大致相同的构造条件下,煤的挥发分向地壳深处依层逐渐减少,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称为希尔特定律。

14、含煤岩系
是指一套含有煤层并且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的沉积岩系。

15、聚煤盆地
原始含煤沉积盆地,聚煤盆地可以保持其原始沉积盆地的基本面貌,但大多数由于后期构造变动和剥蚀作用而被分割为一系列后期构造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