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高层建筑

合集下载

塔式高层住宅的利弊分析

塔式高层住宅的利弊分析

塔式高层住宅的利弊分析靳元峥【摘要】从塔式高层住宅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其发展演变过程,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塔式高层住宅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可以对不同地段、不同档次、不同特点的住宅项目加以探析,以满足市场要求.【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28【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塔式高层住宅;发展;优点;缺点【作者】靳元峥【作者单位】保定胜达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72近年来,随着住宅由福利型分配转变为商品型出售,人们对住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式各样的住宅设计不断涌现,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及市场多样化的要求。

在这众多式样的住宅中塔式高层住宅以其高容积率、低覆盖率的特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断适应市场,至今仍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1 发展演变塔式高层住宅是指由一个单元独立建造的高层住宅,每个单元以共用楼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宅(多为8套、10套),层数因地区而不同,南高北低,北京地区多为20层左右。

这种住宅的高度、长度和宽度三个尺寸中,高度最大,而长度与宽度两者相近,体型近似于一个“点”,因而有时也称为点式住宅。

提起“塔式高层住宅”,人们不禁联想起“用地紧张,人口稠密”等一些字眼,的确塔式高层住宅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工业化发展,城市用地紧张密不可分的。

在东南亚特别是中国香港地区由于人多地少,加之工业化的发展,城市急剧膨胀,人口向城市集中,市区土地紧张,地价上涨,建筑用地很宝贵而所需房屋用量又很大,为此建造高层住宅最为合适,香港的住宅形式以塔式高层住宅为主,层数多在30层上下,总体布局多以三四栋或七八栋为一组,下部用2层~3层裙房相连接,裙房的屋顶是供居民活动的大平台,布置有绿化、水池、网球场、游泳池等。

裙房里布置车库、商店、舞厅、酒吧、健身房等。

这种成片开发的住宅群,除了容积率高,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的特点外,在总图布局上还十分重视环境质量,背山面水或面向绿地、公园或面向城市中心。

世界十大高层建筑

世界十大高层建筑

世界十大高层建筑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十幢建筑物如下:第一名:101大楼台北 508米第二名: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吉隆坡 451.9米第三名:西尔斯大厦芝加哥 443米第四名:金茂大厦上海 420.5米第五名: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香港 420米第六名:天河中信广场广州391米第七名:地王大厦深圳384米第八名:帝国大厦纽约 381米第九名:中环广场大厦香港 374米第十名:中银大厦香港 369米世界十大高层建筑(一)台北101大楼台北101大楼(TAIPEI 101),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设计师李祖原。

大楼位于台北市信义区,楼高508米,地上101层,地下5层,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

其英文名称TAIPEI 101除代表台北,还有“Technology、Art、Innovation、People、Environment、Identity”(科技、艺术、创新、人性、环保、认同)之意义。

101数字,除代表楼层高度101层楼,也代表了超越满分,再上一层楼的吉祥涵义。

0与1的数字,也表现了大楼的高科技含量。

台北101目前保持的记录高度:508米(1667英尺),取代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峰塔的452米(1483英尺)。

楼顶高度:448米(1470英尺),取代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楼的的442米(1454英尺)。

楼板高度:438米(1437英尺),取代西尔斯大楼。

顶端高度(天线)仍然由西尔斯大楼的527.3米(1730英尺)保持。

建筑特色建筑师李祖原崇尚东方古典艺术,擅长将东方元素与西洋建筑融合为一,TAIPEI101便是此种概念的代表作。

第27层至第90层共64层中,每8层为一节,一共8节,每八层所组成的倒梯形方块形状来自中国的“鼎”。

每节顶楼向上展开的弧线,带来蓬勃向上的气氛。

向上开展花蕊式的造型,象征中华文化节节高升及蓬勃发展的经济。

裙楼顶楼的采光罩,外型就是中国的“如意”。

浅谈高层住宅中的板式与塔式[权威资料]

浅谈高层住宅中的板式与塔式[权威资料]

浅谈高层住宅中的板式与塔式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许多城市面临着地少人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可以说是寸土寸金。

为了解决土地稀缺和人口集中的矛盾,在各大中城市的中心地带,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是缓解城市人口居住的一个有效手段。

眼下,板式高层和塔式高层作为高层住宅的两种表现形式一直受到业界人士和消费者的普遍关注。

本文通过总结归纳两者各自的优劣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粗浅地探讨了未来高层住宅发展的趋势。

旨在能对相关的研究、设计人员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高层住宅板式高层塔式高层短板式蝶型塔式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高层建筑不断涌现。

这种现象突显了城市土地资源匮乏和人口迅速集聚的矛盾。

就建筑设计整体而言,大量的高层建筑未必美观、未必适合居住、未必环保、也未必安全,但眼下开发商首次考虑的是成本和效益,而城市的领导者们大多观注税收和宏伟壮丽的场面,于是,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的城市中迅速发展。

但即便中高层建筑,其样式也各有不同,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单一的住宅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居住要求,住宅建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随着国外建筑师逐步进入国内市场,高层住宅从平面布局、环境规划、立面造型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各种建筑理念的碰撞,也促进了高层住宅设计的进步。

在当前,高层住宅的主要流行形式有两种:一是板式高层,二是塔式高层。

两者表现形式有哪些一同?板式高层是否完美无缺,而塔式高层是否一无是处?。

两者又在、应该在哪些方面做些改进,使其更科学合理,更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呢?一.板式高层与塔式高层的区别为了较全面理解板式高层与塔式高层的不同,我们从四个层面的来谈二者的区别:1)从建筑物的面宽与进深的比例来看,比例大于2的,可以称为板式高层。

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1.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1)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方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2)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3)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倍的公共建筑。

2.塔式高层建筑内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2)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实体墙分隔。

(3)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实践证明,高层建筑采用剪刀楼梯作两个安全出口,是一种既节约建筑面积和投资,又能满足火灾时紧急疏散的较好措施,但由于有的设计人员对剪刀楼梯在安全疏散上应具备的功能不甚了解,在设计上出现了一些缺陷。

例如:有的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没有用隔墙隔开,不能形成每座楼梯的上面和下面为各自独立的楼梯间,起不到真正两个疏散楼梯的作用;又如有的剪刀楼梯只有一个与电梯厅合用的前室,失火时一旦合用前室被烟火封住,人员无法通过楼梯疏散脱险等等.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4。

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房间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

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6。

高层建筑(除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住宅和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高层住宅建筑外观造型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建筑外观造型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建筑外观造型设计论文[摘要]中国的高层住宅建筑外观设计不会停滞不前,它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人们对新事物的不断追求而不停的产生变化,这也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创新设计的重多因素之一。

未来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将会形成是多种多样的格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中也随之产生着变化,为了解决人口增加带来的住房紧缺的问题,传统的建筑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局主要求,因此高层住宅在我国逐渐的兴起。

对于高层建筑的要求不仅是实用安全,也应注重建筑外观的设计,美观的设计可以为城市增光添彩。

一、简述高层建筑的几种基本风格1、传统单元式高层住宅单元式高层的建设由多个单元组合而成,楼内设有电梯和楼梯供居民通行。

这种建筑结构的外观造型一般较传统,多位简约的方形,因此在外观设计上没有过多的突破,通常建筑公司选择改变建筑颜色对建筑进行美化。

2、塔式高层住宅建筑顾名思义,该高层建筑的外形类似于塔状,该建筑的造型较传统的高层建筑相比,更加美观。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塔式结构的高层建筑可以利用通道进行相连,有效的节约了建筑用地,但同时对于整体结构的设计以及安全性来说,需要设计人员进行重视,美观的前提是建筑的安全与实用。

二、简析我国高层住宅建筑外观造型的变化阶段我国高层住宅建设的初期,建筑的造型是传统的立方体造型,外观普通简洁。

整栋建筑看起来普通,缺乏美感,施工单位对于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极为重视,对外观的设计相对薄弱。

在九十年代之后,开发商对于高层住宅的建筑外观开始重视,外形设计模仿欧式建筑较多,对建筑外部墙体进行粉刷,颜色多选用暖色调,使建筑整体看起来更温馨。

设计者对于窗户也进行了新样式的设计,高层建筑的整体美观性得到了体现。

在九十年代中期至今,高层建筑的发展十分迅速,施工单位的机械和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设计师运用的个性元素在建筑样式的设计中体现出来,整体的结构样式更加新颖。

世界上许多高层建筑的外形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立方体结构,外形设计更加现代化、个性化甚至抽象化。

高层住宅的平面类型全解

高层住宅的平面类型全解

3
第三节 高层住宅的平面类型

平面布局影响:
1.垂直交通 (电梯) 2.防火疏散要求 高层住宅平面类型:

按体型分:板式高层住宅、塔式高层住宅 按交通流线分:单元组合式、长廊式和跃郎式
建筑学系/李志军制作
4
第三节 高层住宅的平面类型
一、塔式住宅 1.定义:塔式住宅是指平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
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平面尺寸的高层住宅。这种类 型住宅是以一组垂直交通枢纽为中心,各户环绕布置, 不与其他单元拼接,独立自成一栋。
建筑学系/李志军制作 11
第三节 高层住宅的平面类型
2、内廊式
定义: 主要通道位于平面中部,各户沿内廊两侧布置。 (内廊式住宅是国外常见的高层住宅形式之一。) 长内廊方案一般可分为四种: (1)一字形走道 :防火疏散要求 (图4-14 a) (2)L形走道 :采光通风好,减少干扰 (图4-14 b)。 (3)冂(jiong)形走道 :楼梯间在尽端或中部(图4-14 c)。 (4)Y形、十字形走道 :楼电梯间多设于走道中部或节点 部位 。
建筑学系/李志军制作 5
第三节 高层住宅的平面类型
3.塔式住宅平面形式
北方(日照):常采用T形、Y形、H形、V形、蝶形等 (图4-10); 华南地区(通风):多采用双十字形、井字形等(图4-10)。 另外塔式住宅还有十字形、五角形及圆形等。
4.服务户数:
一般每层布置4~8户。近年来,为了节约用地,也有 布置更多户数的,但这样会增加住户间的干扰,对私密 性有一定的影响。
建筑学系/李志军制作 10
第三节 高层住宅的平面类型
单元组合式平面形式
单元组合式高层住宅平面形式很多,为提高电梯使用 效率,增加外墙采光面,照顾朝向及建筑体型的美观 等,可有多种变化。

高层建筑的组合

高层建筑的组合

室内空间的分布- 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高层建筑空间的组合与低层建筑空间的组合相比较,有着比较大的区别。

首先反映在交通组织上,垂直交通系统的组织安排,是高层建筑空间的关键,而在低层建筑空间中,就不是那么突出。

另外,在结构体系上,低层建筑主要考虑垂直的受力系统,而在高层建筑中除考虑垂直受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考虑水平的风力及地震力的影响,所以要求高层建筑具有一定的抵抗水平推力的刚度。

高层建筑空间组合形式上可分为板式和塔式两种。

板式高层建筑,系指高层部分的平面形状为矩形,体形像板块状。

图1中,其底层部分,则视地形的情况,布局的需要,庭园的意境等,布局比较自由。

板式建筑,因其平面多为矩形,且进深一般较浅,容易争取自然通风与采光。

但板式与塔式高层建筑相比,高而扁的体形,不利于抵抗水平推力,所以在满足自然通风采光的前提下,应尽量加大建筑空间的进深,以增强抗水平力的能力。

在图1实例中,把客房布置在走道的两侧,起到加大进深的作用,提高整体刚度。

并在建筑空间布置上运用了高低结合的空间处理方法。

比如将小空间的客房部分集中布置在高层主体部分,而将门厅、休息厅、餐厅等公共活动的中、大型空间安排在底层,整个体形与周边起伏的山地和南方特点的庭园处理相配合,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空间组合的整体。

图1 广州白云宾馆图2为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

其高层部位的空间处理,是把垂直交通系统及附属用房集中布置在中心的部位,而将主要的使用空间布置在它的周围,并用轻质隔断或家具划分其功能分区。

图2 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图3为意大利米兰市派瑞利大楼,设计师利用高层部分平面的两端和部分后侧组织了电梯和附属房间,使主要的办公空间比较开阔和突出。

在空间的组合上,还利用了不同的标高,解决了出入口、停车场及垂直交通系统之间的矛盾关系。

图3 米兰派瑞利大楼图4为美国芝加哥内地钢铁公司大楼,设计师为了突出办公部分的大空间,将电梯、楼梯及各种设备管道有意识地集中起来放在大楼的后边,因而突出了前边办公部分的主体部位,这种空间的组合形式,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概述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概述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概述1. 引言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设计与施工需要特别关注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进行概述,以便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概述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是指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组成方式和布置方式。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筒状结构和塔式结构等。

下面将对各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进行简要介绍。

2.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其特点是在垂直方向上由多层楼板和柱连接形成一个框架。

框架结构通常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

在地震和风荷载下,框架结构通过柱和墙的竖向作用力将水平荷载传递到地基,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2.2 框剪结构框剪结构是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剪力墙,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剪力墙通过对结构的水平荷载进行吸能和分散,减小了结构的位移和应力,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框剪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并广泛应用于地震活跃地区。

2.3 筒状结构筒状结构是指通过设置筒状墙体或筒状柱体来构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筒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刚度,能够有效降低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对于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筒状结构还可以提供大空间的使用,减少结构支撑点的数量,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2.4 塔式结构塔式结构是一种利用塔式柱或塔式墙来支撑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塔式结构通常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具有较高的抗风性能和抗震性能。

塔式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并且对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有较高要求。

3. 高层建筑结构布置概述高层建筑结构布置是指将各种结构体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结构布置不仅要考虑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要考虑建筑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构布置方法。

3.1 中心布置中心布置是指将结构的重心和承载力集中在建筑物的中心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式高层建筑
塔式高层建筑是指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房间的高层建筑。

单元式高层建筑与塔式高层建筑的区别
单元式高层建筑和塔式高层建筑的不同可以参考单元式高层住宅和塔式高层住宅的差别[1]。

简言之,两者的区别在于多个单元和独立单元的差别。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03,单元式高层住宅(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是指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电梯的高层住宅。

塔式高层住宅(apartment of tower building)是指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单元式高层建筑”和“塔式高层建筑”这两个概念是专门针对在高层建筑而界定的术语。

概念界定的核心是单元的个数。

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 50045-95的角度分析,主要差别在于单元式高层建筑各个单元间可以通过楼顶或是连接廊连通多了一条逃生通道,而塔式高层建筑是独立的单元,因而塔式高层的建安规定更严格一点。

两个“塔式”可以搭接在一起算单元式高层。

只一个单元式的高层只能算塔式。

需要注意的是“点式建筑”或“塔式建筑”与“条式建筑”或“板式建筑”概念有时是从建筑形态角度讲的。

如《民用建筑技术措施》中界定“板式建筑”,指主要朝向建筑长度大于次要朝向建筑长度2倍以上的建筑。

“塔式建筑”,指长高比小于1的建筑,塔式建筑的各朝向均为长边。

单元式高层建筑相比塔式的好处是朝向好,通风好,容易做到两个以上逃生通道之间距离较远。

缺点是阴影太宽,不利于后楼采光塔式高层建筑的好处是便于电梯成组布置,阴影窄。

成组布置电梯利于更好共享电梯资源。

满足《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中住宅日照标准的规定仅仅靠前楼顶采光肯定不行,现在多数楼盘特别是北方高纬地区即便正午前楼挡后楼低层的光也是一定的,必须利用楼缝来采光。

塔式的阴影窄,利于低层居民楼缝采光。

一般来说11层以下一梯两户的单元式高层优势明显。

18-30层两梯若干户的塔式比较有优势。

30层以上那种搭在一起的单元式高层略有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