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课堂课堂之颐和园皇家园林(课程手册)

合集下载

颐和园园林鉴赏课件PPT

颐和园园林鉴赏课件PPT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传统园林既然强调顺应地形,随高就低安排建筑, 宫廷区: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与私家园林不同,大型皇家园林占地广、规模大,加之在园林的入口部分必须安排一些处理朝政的殿宇。
一、分区
1.宫廷区: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 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 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2.苑林区:
(1)万寿前山: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堂等庭院 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
(2)昆明湖
(3)后山后湖
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颐 和 园 分 区 示 意 图
二、主要景点及造园手法
颐和园 手法:空间序列
颐和园的序列较脉络分明。入口部分作为序列的 开始和前奏由一系列四合院所组成,出玉澜堂至 昆明湖畔空间豁然开朗,过乐寿堂经长廊引导至 排云殿、佛香阁达到高潮,由此返回长廊继续往 西可绕到后山,则顿感幽静,至后山中部登须弥 灵境再次形成高潮,回至山麓继续往东可达到谐 趣园,似乎是序列的尾声,再向南至仁寿殿便完 成了一个循环。
颐和园的设计初稿
这张“设计图”是颐和园建造之初,由宫 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之手,是清代 难得的一幅颐和园总体建筑规划布局图。 在当时没有高科技绘图技术的情况下,刻 画得如此准确、精妙,建筑分布有条有理, 各部分建筑交代得一清二楚,一砖一瓦也 不含糊,而且整体布局是符合中国传统的 地理玄机的。此图对中国早期皇家建筑设 计、研究、地理环境学等各学科有着很重 要的史料价值。
大戏楼
排云殿
智慧海
长廊
听鹂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18课颐和园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18课颐和园PPT课件

感谢欣赏 再见
结束
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昆明湖 堤岸
湖心小岛
湖心小岛
十七 孔桥
石狮 子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 细细游赏。
重 点 词 语
láng
jiàn
shuǎng
zhù sǒng
liú lí
长 廊 横 槛 神清气爽 建 筑 耸 立 琉 璃
bì huáng diàn yǎn yìng zhū 金碧辉煌 宫 殿 掩 映 朱 红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 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 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 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 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 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 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 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 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 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 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 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 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 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 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 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fǎng 画舫
yǐn yuē 隐隐约约
dī àn diāo 堤岸 雕刻
zī tài 姿态不一
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对颐和园的总体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具体介绍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畔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第6自然段):照应开头,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 颐和园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颐和园 - 皇家园林

颐和园 - 皇家园林
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园 - 皇家园林
颐和园是中国北京市的一座皇家园林,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皇家园林之一。它位于北京 西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观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和西方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 园林的独特魅力。园内有湖泊、山岳、宫殿、庙宇和花园等,构成了一幅宏伟而优美的景观 画卷。
总的来说,颐和园是一座充满着皇家气派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园林,它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 园林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颐和园 - 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包括万寿山、长廊、佛香阁和宜芸馆等。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主峰,山上 有观音殿和佛香阁等建筑,供人们祈福和参拜。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长达728米,上 面绘制着精美的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是一座仿佛的佛塔,它矗立在湖泊中,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宜芸馆是一座古典园林 建筑,是皇帝休憩和赏景的地方,内有精美的花园和亭台楼阁。

颐和园 研学报告

颐和园 研学报告

颐和园研学报告一、颐和园简介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它始建于1750年,历经清朝多位皇帝的扩建与修缮,最终形成了现如今的规模。

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佛香阁、十七孔桥、长廊、石舫等景点组成,融合了南北园林之精华,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二、颐和园研学活动安排1. 参观颐和园:学生们在专业导游的带领下,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园林建筑风格、园林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2. 学习颐和园的文化内涵: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学生们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慈禧太后的生平事迹,以及颐和园所承载的皇家文化和民族精神。

3. 参与园林景观设计:学生们分组参与颐和园的园林景观设计,通过实地调研、交流讨论,学习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4. 研究颐和园的自然环境:学生们观察颐和园的山水景观,了解其地形地貌、植物配置等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5. 学习颐和园的建筑特点:通过参观颐和园的古建筑,学生们学习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如斗拱、飞檐、彩绘等,培养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

三、颐和园研学活动的意义1. 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通过对颐和园园林景观的欣赏,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2. 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通过参与园林景观设计,学生们可以学会运用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颐和园的保护与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3. 增强学生们的民族文化自信:通过学习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

4.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通过观察颐和园的自然环境,学生们可以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学习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四、颐和园研学活动的反思与展望1. 反思颐和园研学活动的优点和不足:通过总结本次颐和园研学活动的经验教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颐和园研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篇)《颐和园》教学设计(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认读7个生字:颐、耸、阁、舫、眺、堤、态;会写11个生字: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能自如地运用多音字几。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重、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教师板书课题:颐和园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颐和园研学700字感受与收获

颐和园研学700字感受与收获

颐和园研学700字感受与收获颐和园研学之旅,是一次难忘的学习体验。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入了解了颐和园的历史文化,领略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收获。

首先,颐和园作为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精髓。

在研学过程中,我们跟随导游参观了各个景点,如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

长廊的廊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展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气势恢宏,彰显了皇家气派;昆明湖波光粼粼,与周围的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

颐和园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

例如,长廊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地形,既满足了人们行走的需求,又增加了游览的乐趣。

此外,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形式,既坚固又美观,体现了古代建筑的智慧。

除了欣赏建筑之美,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颐和园的历史知识。

颐和园原为皇家园林,供皇帝休闲娱乐之用。

在清朝时期,颐和园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逐渐成为了一个集园林、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景观。

在参观过程中,导游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关于颐和园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如慈禧太后的传说、光绪皇帝的传说等,让我对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这次研学之旅还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完成了研学任务。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集体力量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珍惜同学间的友谊。

总之,这次颐和园研学之旅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深入了解了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还领略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次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颐和园研学旅行策划书3篇

颐和园研学旅行策划书3篇

颐和园研学旅行策划书3篇篇一颐和园研学旅行策划书一、活动主题“探索历史文化,领略园林之美”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和艺术魅力。

2. 通过实地考察和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颐和园五、活动对象[具体年级或班级]六、活动准备1. 提前联系颐和园管理处,了解景区的开放时间、门票价格等信息,并预约讲解服务。

2. 收集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制作成 PPT 或视频,供学生在活动前学习。

3. 准备活动所需的物资,如横幅、旗帜、扩音器、急救药品等。

4.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活动。

5.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注意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七、活动内容及流程1. 上午:8:00-8:30 学校集合,乘坐大巴前往颐和园。

8:30-9:00 抵达颐和园,在东宫门广场举行开营仪式,介绍活动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9:00-10:00 参观仁寿殿,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意义。

10:00-11:00 游览长廊,欣赏长廊上的精美壁画和彩画。

11:00-12:00 参观石舫,了解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舫式建筑。

2. 中午:12:00-13:00 在颐和园景区内的餐厅用餐,休息片刻。

3. 下午:13:00-14:00 参观十七孔桥,了解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特点和技术。

14:00-15:00 游览苏州街,感受江南水乡的风情。

15:00-16:00 参观佛香阁,了解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16:30 活动结束,乘坐大巴返回学校。

八、活动预算1. 交通费用:租用[具体数量]辆大巴车接送学生,预计每辆大巴车的费用为[X]元,总计[X]元。

2. 门票费用:颐和园门票价格为每人[X]元,预计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为[X]人,总计[X]元。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颐和园课件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颐和园课件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 八课颐和园PPT课件
颐和园是位于中国北京的一座皇家园林,以其宏伟的建筑和壮丽的景色而闻 名于世。
颐和园的简介
位置与规模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约293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
建造背景
颐和园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孝顺母亲而修建的,给人一种伟大孝爱之情。
颐和园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 值。
文物保护意义
颐和园作为一座古代皇家园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需要得到保护和传 承。
2
文物保护措施
颐和园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固建筑、修复文物和加强环境保护。
3
游客管理规定
为了保护颐和园的环境和文物,游客需要遵守一些管理规定,如不乱扔垃圾、保 持安静等。
பைடு நூலகம்
颐和园对我们的启示
1 爱护文物
颐和园的保护告诉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好自己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 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欧洲风 格,展示了古代皇家建筑的精 华。
园林规划
颐和园以山水为主题,园中有 众多湖泊、山峦和建筑群,形 成了连绵起伏、合理布局的园 林景观。
文物珍品
颐和园收藏有大量的古代文物, 包括瓷器、字画、雕塑等,展 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
颐和园的保护和管理
1
颐和园的历史
1
清朝时期
颐和园始建于18世纪中叶,经过乾隆皇
甲午战争后
2
帝的多次改建和扩建,成为了一座宏伟 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在甲午战争后遭到严重破坏,但
随后得到了修复,并保留了许多珍贵的
文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园

走的课
堂之颐和园皇家园林
之 颐和园皇家园林
红色线路为本次活动长走线路
时间
07:00—07:3007:30—08:3008:30—09:0009:00—11:3011:30—12:0012:00—13:3013:30—14:0014:00
内容学校集合
乘车前往颐和园新宫门讲解规则,准备出发行走的课堂(上)午餐
行走的课堂(下)返回集合点,大总结乘车返校
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颐和园的前身乃为北京三山五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年(公元1860年)在英法联军。

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军军费修复此园,改为“颐和之义。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大力修复此园的目的乃为了避了这块具有“万寿”名称的宝地。

间在这里度过,由于慈禧常需,为此在园的前部专门建置了一颐和园是一个兼具“宫”“苑”园可大致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

行走的课堂之颐和园皇家园林
问题:请你在排云殿的楹联中任选一幅,从意思的表达、平仄、词性等方面进行 赏析。

问题: 此处取名为“佛香阁”有何用意?慈禧为什么要以佛香阁作为颐和园全园中心?
问题:请你至少写出三组乾隆给铜亭题写的楹联,并说说其中的含义。

问题:你能从四大部洲的建筑风格上判断出清朝统治的哪些信息?
问题:
(1)长廊这个建筑设计都能起到什么作用? 在长廊里寻找中国古典名著中的故 事,用文字描述绘画中的内容
型端庄美观。

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间有两个凹凸不平的台殿,一台,一个代表日台,象征着日月环绕佛
身。

问题:石舫是条不能开的船,颐和园里造石舫有什么用意?
问题:
1.不论站在桥的哪一头,人们都能看到的是第
几个孔?这里有什么讲究?
2.桥
头原本铸的是“金牛”,又为什么成了“铜牛”?对此你有什么感触?
1.估测万寿山的高度,写出计算过程并画图; 3.测量并判断十七孔桥的形状是否为抛物线,写出分析过程。

2.若要从迎旭楼处斜抛一个苹果,恰好落于澄怀阁楼顶。

已知苹果飞行的最大
高度为50M,最高点与落点的水平距离是30M,请你结合实际数据,估测斜
抛苹果的出手角度,并你画出示意图。

1.请找出下列地点的英文名称:
颐和园长廊铜牛像
石舫十七孔桥万寿山昆明湖
2.完成下列句子:
(1)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占地290公顷(S Q U A R E H E C T A R E)。

(2)颐和园原为皇家花园,又是夏日避暑胜地。

(3)在颐和园,我们可以划船,可以散步,还可以登山。

(4)颐和园内文化气息浓厚,既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美,还可以看到夕阳西下的美丽。

(5)W H I L E W A L K I N G I N T H E,W E C A N
(6)H O W D I D Y O U F E E L W H E N Y O U W E R E V I S I T I N G I T?
(7)W H A T I M P R E S S E D Y O U M O S T I N T H E P A R K?W H Y?
找颐和园内的避雷针并拍照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避雷针的历史和现状
问题:
1.仔细观察并描述昆明湖水样,如颜色、气味、浑浊与否等等。

2.你认为昆明湖水是 ( )
A. 纯净物
B. 混合物
C.软水
D.硬水(1)需要用到的仪器、药品或用品:
中进行实验,祝大家此次课外学习愉快!
3.测量并判断十七孔桥的形状是否为抛物线,写出分析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