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_作物栽培学_1

交卷时间:2016-06-12 16:45:33

一、单选题

1.

(5分)

? A. 长日照作物 ? B. 中日照作物 ? C. 短日照作物 ?

D. CAM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1 作物及作物生产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

? A. 穗数 ?

B. 粒重

根据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通常将其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

作物分类

水稻生育中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与()构成关系密切。

? C. 粒数 ?

D. 株数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2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 A. 可育小花数×结实率 ?

B. 灌浆速度×灌浆长度(天

数)

? C. 基本苗×(1+单株有效分蘖数) ?

D. (分化小花数-退化小花数)×结实率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4 小麦产量品质形成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

A. 甜玉米

水稻生育阶段

以下哪个是小麦千粒重的表示方法?()

小麦千粒重 以下属于专用玉米的是()。

?

B. 高油玉米 ?

C. 郑单958 ?

D. 糯玉米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4 玉米栽培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B,D,A 解析

2.

(5分)

? A. 植物间的一种化学交流 ?

B. 由Molisch 创造的

? C. 不影响其它植物的生长发育 ?

D. 植物向环境中释放生化物质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4 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展开解析 答案D,B,A 解析

3.

(5分)

?

A. 棉花

?

B. 水稻

专用玉米种类 生化互作是()。

生化互作 以下几种作物不属于C4作物的是()。

?

C. 玉米 ?

D. 小麦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1 作物及作物生产 展开解析 答案B,D,A 解析

4.

(5分)

?

A. 地表覆盖旱作系统

? B. 旱稻栽培系统 ? C.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

D. 干湿交替灌溉体系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3 水稻栽培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D,C,A,B 解析

5.

(5分)

?

A. 经济系数

? B.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

C. 反映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作物分类

节水高产稻作体系包括()。

节水高产稻作体系 收获指数是()。

?

D. HI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3 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形成 展开解析

答案D,B,A,C 解析

6.

(5分)

?

A. 分蘖期

? B. 灌浆期 ? C. 结实期 ?

D. 吐丝期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2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 展开解析 答案A,B,C 解析

7.

(5分)

? A. 地上茎 ?

B. 匍匐茎

? C. 块茎 ?

D. 地下茎

收获指数定义 以下属于水稻生育期的是()。

生育期

马铃薯的茎包括()。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3 马铃薯生育特点与栽培要点 展开解析

答案A,D,B,C 解析

8.

(5分)

?

A. 异花授粉

? B. 同株异花异位 ? C. 须根系 ?

D. 直根系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2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C,B,A 解析

9.

(5分)

? A. 称重法 ?

B. 比色法

? C. 长宽系数法 ?

D. 仪器法

纠错

马铃薯茎的种类 玉米的形态特征包括()。

玉米形态特征

叶面积指数测定方法有()。

得分:5

知识点:1.3 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形成 展开解析 答案A,C,D 解析

10.

(5分)

? A. 品种特性 ?

B. 土壤肥力

? C. 生产水平 ?

D. 气候条件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4 棉花的栽培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D,B,A,C 解析

11.

(5分)

? A. 去叶 ?

B. 水肥运筹

? C. 喷施化学药剂 ?

D. 整枝

纠错

得分:5

叶面积指数测定 确定棉花种植密度的原则包括()。

棉花种植密度确定原则 人工调节作物群体结构的方法有()。

知识点:1.3 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形成 展开解析

答案C,D,A,B 解析

三、判断

1.

(5分)

? ?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5 小麦栽培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2.

(5分)

?

?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2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

3.

作物群体结构调节 小麦器官建成阶段是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结实粒数的关键时期。

器官建成阶段 棉花的果枝是单轴分枝。

果枝概念

(5分)

?

?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2 甘薯生育特点与栽培要点 展开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

4.

(5分)

? ?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6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展开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

5.

(5分)

?

?

纠错

得分:5

甘薯的主要繁殖方式是有性繁殖。

甘薯的繁殖方式 小麦器官的生长发育进程都呈“J”型曲线。

生长发育进程 马铃薯需钾肥最多。

知识点:7.3 马铃薯生育特点与栽培要点 展开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6.

(5分)

? ?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2 甘薯生育特点与栽培要点 展开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

作物栽培学_作物栽培学_2

交卷时间:2016-06-12 16:55:35

一、单选题

1.

(5分)

?

A. 产中

?

B. 产后

马铃薯需肥特点 甘薯是短日照作物,自花授粉、蒴果。

狭义的作物生产是指()。

? C. 整个生产问题 ?

D. 产前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1 作物及作物生产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 A. 100~120天 ?

B. 120~140天

? C. 140~180天 ?

D. 230~280天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3 小麦生长发育特性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

A. 拔节

?

B. 分蘖期

作物生产定义

冬小麦的生育周期大多在()。

小麦生育期

水稻生育后期是从()至成熟期,后期以生殖生长为中心。

? C. 灌浆期 ?

D. 抽穗期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2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

A. 破坏土壤团粒结构

? B. 增加地面蒸发 ? C. 利于减轻病害 ?

D. 减少地面蒸发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5 当前推广的几项棉花栽培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D,C 解析

2.

(5分)

?

A. 小麦

?

B. 玉米

水稻生育阶段

膜下滴灌技术的优点是()。

膜下滴灌技术 以下几种作物属于喜温作物的是()。

?

C. 水稻 ?

D. 棉花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1 作物及作物生产 展开解析 答案C,B,D 解析

3.

(5分)

? A. 秋前桃 ?

B. 秋后桃

? C. 伏前桃 ?

D. 伏桃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2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C,D,A,B 解析

4.

(5分)

?

A. 光合效率高

? B. CO2补偿点低 ?

C. 光补偿点低

作物分类

棉铃的时空分布包括()。

时空分布

玉米光合特性是()。

?

D. 光饱和点高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3 玉米产量及品质 展开解析

答案D,C,B,A 解析

5.

(5分)

?

A. 内在品质

? B. 加工品质 ? C. 外观品质 ?

D. 营养品质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3 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形成 展开解析 答案C,D,B 解析

6.

(5分)

? A. 有利于用地、养地相结合 ?

B. 重茬通常减产20%左右

? C. 克服大豆重茬的危害 ?

D. 克服大豆迎茬的危害

光合特性

作物品质由()方面构成。

作物品质定义

大豆轮作的意义是()。

得分:5

知识点:6.3 大豆栽培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C,A,B,D 解析

7.

(5分)

?

A.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体

? B. 晚茬独秆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 C. 冬小麦节水省氮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

D. 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6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展开解析

答案D,B,C,A 解析

8.

(5分)

?

A. 紧凑型

? B. 平展型 ? C. 半紧凑型 ?

D. 食用型

大豆轮作意义

以下属于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按株型分类分为()。

得分:5

知识点:3.1 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A,B,C 解析

9.

(5分)

?

A. 改善土壤物理性

? B. 保墒提墒 ? C. 降低地温 ?

D. 促进养分转化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4 玉米栽培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B,D,A 解析

10.

(5分)

? A. 三季稻 ?

B. 再生稻

? C. 双季稻 ?

D. 单季稻

纠错

玉米株型

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效益()。

地膜覆盖 水稻按种植制度可分为( )。

得分:5

知识点:5.1 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D,C,B 解析

11.

(5分)

? A. 冬性 ? B. 半冬性 ? C. 硬粒小麦 ?

D. 春性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 小麦的分类与起源 展开解析 答案A,B,D 解析

三、判断

1.

(5分)

? ?

水稻分类

根据小麦品种经过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高低与时间长短,分为()三种类型。

小麦分类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由旱育秧和合理稀植相接合的栽培技术体系,简称旱育稀植。

得分:5

知识点:5.3 水稻栽培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2.

(5分)

?

?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3.

(5分)

?

?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3 小麦生长发育特性 展开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

4.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定义 棉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被子植物,锦葵科。

棉花的植物学定义

器官建成阶段长,有利于小麦穗数的稳定和增加。

小麦生育阶段

?

?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6.2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5.

(5分)

? ?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1 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6.

(5分)

? ?

大豆子叶肥大、出土时顶土困难,故播种深度不宜过深。

大豆播种要点

薯类作物或称为根茎类作物,主要收获物都为营养器官,即生长在地下的块根或块

茎。

薯类作物定义

作物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每一个个体相加而成。

得分:5

知识点:1.3 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形成 展开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

作物栽培学_作物栽培学_3

交卷时间:2016-06-13 09:08:22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块根

? B. 块茎 ? C. 茎秆 ?

D. 籽粒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 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形成 展开解析 答案 D

作物群体定义

玉米作物的产品器官是()。

作物栽培学试卷和答案(十八套)

作物栽培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https://www.360docs.net/doc/5f8730490.html,I 2.生活因子 3.长日照作物 4.NAR 5.生育时期 6.作物布局 7.群体 8.反馈 9.光补偿点 10.蒸腾系数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小麦主茎叶片数达7片时,理论上计算单株分蘖数(包括主茎)应为个 子蘖上出现叶时,开始同时发生该子蘖的第一个孙蘖。 2.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及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3. 作物栽培学中将作物分为粮食物、、。 4. 试写出一篇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农学论文的名称,该篇提 出。 5. 玉米根系为,其次生根形成后的作用便减弱。 6. 玉米叶片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其叶子的维管束呈 结构。 7. 玉米大喇叭口期,雄穗穗分化处于,叶龄指数在左右。 8. 在前茬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其它作物的种植方式, 叫。 9. 作物对太阳总辐射的最大利用率的理论值为,在日辐射中,散射光的比率越 大,群体光合强度。 10. 作物生产上的“种子”,包括由发育而成的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和进行 的作物的根、茎等。 三、判断是非(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是”在题后划“√”号,“非”则在题后划“×”号,不划号不给分)。 1.根据小麦分蘖发生规律,在正常条件下,当小麦III蘖出现时,其主茎叶龄应为6。 () 2.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 3.在0-7℃温度下,经过15-35天可通过春化类型的是冬性小麦。() 4.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天数测量株高、根条数、叶片数、分

蘖数等。() 5.容重指单位面积的重量。() 6.在播种覆土过深或肥水极好的条件下,一株小麦可能有两个或多个分蘖节。 () 7.我国栽培最广泛的玉米类型是硬粒型和普通型。() 8.生产上确定播种深度时,一般子叶出土或根茎短的作物播种要浅一些;子叶不出土或根 茎长的作物播种可深一些。() 9.作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发育的温度范围窄一些,而维持生命的温度范围更窄。 () 10.玉米的生育时期分为出苗期、起身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抽丝期和成熟期。 () 四、选择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前字母写在题后括号内,不选或选错均不给分,共7分)。 1.符合麦类作物特征特性的有() A.籽粒腹部有纵沟 B.茎通常为髓所充实 C.有冬性及春性类型D对温度要求较高 2.以下可以作为油料作物的是() A.花生 B.大豆 C.高粱 D.油菜 E.向日葵 F.小麦 G.烟草 H.蓖麻 I.高油玉米 J.芝麻 3.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有( ) A.小麦、玉米、棉花 B.玉米、马铃薯、花生 C.玉米、高粱、水稻 D.玉米、油菜、高粱 4.运城的大豆品种引到太谷种植,其生育期()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有的品种延长,有的品种缩短 5.玉米特有的生育时期是() A.抽雄期、吐丝期 B.抽穗期、吐丝期 C.抽雄期、拔节期 D.大喇叭口期、出苗期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合理轮作增产的原因。 2.小麦一生分为几个生育时期,各是什么? 3.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 4.玉米地膜覆盖增产的原因。 5.复种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6.什么是小麦的分蘖节?小麦分蘖节的作用有那些? 7.比较小麦和玉米根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8.简述小麦穗的结构。 9.简述作物间作、套作、混作的区别。

《作物栽培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2.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3.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4.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1.蛋白质 2.氨基酸 3.脂肪 4.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1. C、H、O 2. N、P、K 3. S、N、P 4. 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1.气生根 2.须根 3.块根

4.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1.水稻 2.玉米 3.马铃薯 4.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1.热量 2.水分 3.地力与肥料 4.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大麦 2.小麦 3.黑麦 4.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1.插播

2.条播 3.点播 4.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1.颖果 2.块茎 3.块根 4.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1.砂土类 2.黑土类 3.壤土类 4.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 1.小麦 2.大豆 3.玉米 4.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1.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2.熟制不一样 3.复种指数不一样

4.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2.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3.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4.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1.小麦 2.烟草 3.大麦 4.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生育期缩短 2.生育期延长 3.生育期不变 4.营养生长期缩短 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作物栽培学总结

第一章(了解了解) 记住几个主要作物的起源,英文名,拉丁名 作物的概念指由野生植物经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作物栽培学的概念 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环境变化规律和栽培管理规律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分类:(传统分类、生物学特性分类) 世界上哪3个作物的种植面积最大? 小麦,水稻,玉米中国是水稻、小麦、玉米。 作物栽培学的特征 研究对象为群体作物栽培学研究的是群体,并非个体。解决群体中个体间在争夺光、温、水、肥、气中所存在的矛盾,发挥作物的最大增产、优质潜能及最大生态效益。 综合很强重点研究的是良法,解决良种与良法的配套、区域环境与良法的配套,处理茬口的衔接和作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实践性强作物栽培学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针对性、灵活性以及发展性的特点。 应用1、确保粮食安全,保证人们衣食等生活资料的优质充足供应 2、提供重要工业原料和出口创汇物资 3、调整农业结构和产业化 4、改善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 5、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6、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 第二章 何谓生长、发育?二者的关系 生长(growth) 指作物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器官数量增多的过程。 发育指作物体内发生的一系列质变过程。如由茎端分生组织形成花原基,进而转化为花蕾和开花是花的发育。 发育的结果是植株根、茎、叶和花、果实、种子的形成。 生长与发育的关系,作物生活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有时很难区分。 统一关系:生长是发育的基础,没有生长的物质基础就没有发育。如停止生长的细胞就不能完成发育。发育分化更多的新器官,又促进了生长,没有发育也就没有进一步的生长。 矛盾关系:生长与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可能对发育有利而不利生长。如低肥对生长不利,而加快了发育。 第三章 作物的生育期指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以天数表示。 作物的物候期作物一生中外部的形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表现出的特征,人为地按一定的标准划分出来一个生长发育进程时间点,称这个时间点为物候期。不同作物物候期的划分各不相同。 作物的生育时期 指作物相邻两个物候期之间的一个时间段,也称为生育阶段。 作物的整个生育期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不同作物生育时期的划分也各不相同。 拔节:植株基部第一节间伸长达2cm 抽穗:稻穗穗顶露出剑叶叶鞘1cm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的概念? 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作物对温度和光周期诱导的这种反应特性称为温光反应特性。 个体:作物的一棵单株称;群体:单位面积上所有单株的总和 群体结构指组成群体的单株数量、各个单株大小、分布、长相及动态变化等 群体结构指标:1、群体结构数量性状,如群体高度、群体密度、群体叶面积、群体生物量等。 2、水平分布,组成群体的个体在空间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包括株距、行距、带宽等 3、垂直层次,个体及其器官在垂直方向的分布。

作物栽培学实验大纲

《作物栽培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本实验课是与《作物栽培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侧重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及动手能力的实践过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农业实验的特点和熟悉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学会调查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目的和任务 作物栽培学实验是一门既紧密配合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又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中对预先设计处理或自行设计处理的作物个体(群体)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使学生加深对作物栽培理论的理解,掌握作物栽培学试验的手段,了解作物生长发育与栽培措施的关系。作物栽培学实验实习课程是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实用性强、实践可操作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巩固和深化课堂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毕业生的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 2、主要要求 (1)总体要求:要求学生结合作物栽培学理论内容,系统掌握作物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熟悉作物形态特点、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农艺性状的考察与分析;了解作物栽培实验特点、技术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本课程介绍主要农作物播种材料(种子)的品质检验、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幼穗(花芽)分化观察、作物田间长势长相诊断、作物播种和育苗移栽技术、产量测定、品种考查及实用技术田间实习等个人专业素养的培养内容。要求学生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仔细观察了解实验的目的,操作要领和数据测量与处理方法;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认知、理解、操作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训练,要求学生认真操作,亲自动手完成16个学时的实验,并认真按规范做好实验报告;实验后学生要对实验方法、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科学真实地总结,并加以讨论。 (2)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气象学、肥料学、植物营养学、统计学、遗传学、病虫害防治。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一、复试科目 作物栽培学。 二、考查目标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报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测试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本课程以大学本科同等学历农学专业的业务要求,对考生进行作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测试。考生应掌握作物栽培学概论及主要作物(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作物栽培学课程属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要求考生能解决主要作物生产中的一般栽培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作物栽培学概论 要求考生较好理解作物栽培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方法,了解作物分类及其栽培的历史、起源,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以及产量形成规律,了解作物增产的光能潜力。 (二)小麦 了解小麦生产的概况,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掌握冬、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及其高产栽培的关键问题。 (三)水稻 一般了解水稻生产概况,了解水稻品种的多种类型及光温反应特性,理解水稻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种植水稻的土、肥、水条件,掌握直播水稻的栽培技术及其田间管理,了解育秧移栽技术和杂交稻的栽培优势等。 (四)玉米 了解玉米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新技术,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高产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掌握玉米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了解复播、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特用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等。 (五)棉花 了解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及棉花高产栽培型技术、新疆棉花生产的资源优势,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其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了解长绒棉生产的栽培技术。 (六)甜菜 一般了解甜菜的生产意义,理解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甜菜两年生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掌握甜菜原料根栽培技术及其收藏,了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母根采种株栽培技术等。 (七)油料作物 一般了解油料作物的生产意义,重点掌握油菜、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它们的栽培技术。 (八)其他作物 一般了解大豆、薯类(马铃薯、甘薯)和杂粮(高粱等)等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0年春1119]《作物栽培学》作业标准答案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C、H、O .N、P、K .S、N、P .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气生根 .须根 .块根 .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水稻 .玉米 .马铃薯 .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热量 .水分 .地力与肥料 .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大麦 .小麦 .黑麦 .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插播 .条播 .点播 .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颖果 .块茎 .块根 .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砂土类 .黑土类 .壤土类 .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小麦 .大豆 .玉米 .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熟制不一样 .复种指数不一样 .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小麦 .烟草 .大麦 .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光照 .温度 .水分 .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生育期缩短 .生育期延长 .生育期不变 .营养生长期缩短 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作物生长是不可逆的。 .各种促控措施,都应该在生长最快速到来之时应用。 .作物生长是可逆的。 .控制某器官应考虑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判断题 18、马铃薯种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5~20℃。 . A.√ . B.× 19、一般说来,油料作物在低温和水分充足条件下,种子中积累脂肪相对较多。. A.√ . B.× 20、无霜期是指一年中没有霜冻的天数之和。 . A.√ . B.× 21、一般来说,玉米比小麦的光饱和点高。 . A.√ . B.× 22、间作与套作涉及两种作物的共生期是一样的。 . A.√ . B.× 23、块根块茎都可以作为繁殖下一代的种子。 . A.√ . B.× 24、冬小麦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作物栽培学实验

农学基础实验大纲 农学基础实验 Experiment of the Foundation of Agronomy 1、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01600003j 适用专业:植保(植)、植保(农药) 理论课总学时:40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学时(4学时/周) 学分:0.5学分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6 个;综合实验0 个;设计实验0 个;创新性实验0个)应开实验学期:第5学期 2、实验课程简介 农学基础实验课是针对植物保护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作物的形态特征观察、产量构成以及产品品质等内容。共6个实验:(一)作物分类与识别;(二)禾谷类作物形态特征观察;(三)豆类作物形态特征观察与大豆性状演化;(四)马铃薯形态特征观察与淀粉含量测定;(五)作物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六)种子检验。其中(一)、(二)、(五)、(六)分别为4学时,(三)、(四)分别为2学时。该课程所有的实验类型均为验证实验,教师讲解相关理论内容,由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结合感官观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讲授的有关知识。 3、实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课来验证和补充课堂理论知识,使得教学内容系统化,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讲授的有关知识,感性认识结合理性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基本要求 ①通过实验(一)、(二)、(三)、(四),学生应掌握作物的分类和识别的方法,能够根据形态特征区分作物,结合课堂教授内容,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功能及形态上的变化。 ②通过实验(五)掌握作物产量构成因子的概念,能够区分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影响因子,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栽培技术措施是如何对产量构成因子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产量。掌握产量计算方法。 ③通过实验(六)掌握种子检验的目的、检验指标以及指标的测定方法。了解室内检验和室外检验指标的区别。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自编教材 5、考核方法 实验报告、平时操作及口试相结合。 6.实验大纲主撰人:刘丽君 (一)实验项目1 作物分类与识别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3学时每组人数:3人,首开日期:9月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作物分类方法及依据,掌握各作物的名称,各作物种子的形态特征、植株的外部形

作物栽培学-完整版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1.作物的起源: 起源地:(1)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 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2)中南美洲地区 2.作物的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喜温(10°C):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烟草;耐寒(1~3°C):小麦、大麦、黑麦、 燕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的某些品种只能在 12.75h的日照长度下才开花。 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和四碳(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高):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 C4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谷子、甘蔗(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 粮食作物: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稻、玉米、谷子、高粱等) 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豇豆、菜豆等) 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芋等)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洋麻、黄麻、龙舌兰、蕉麻等)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温度三基点 2、冻害 3、作物需水临界期 4、复种 5、间作 6、基本耕作 7、杂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 B.经济产量 C.经济系数 D.产量构成 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 B.单穗粒数 C.种子千粒重 D.颖花数 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 B.马铃薯 C.甜菜 D.大豆 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 B.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种植密度 B.水肥供给 C.病虫危害 D.环境条件 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相对生长率 B.净同化率 C.叶面积比率 D.比叶面积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影响土壤肥力 B.影响农田小气候 C.改良土壤 D.固定流沙 E.保持水土 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植物的形态结构 B.植物的生理类型 C.温度 D.气流 E.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 B.苗期 C.花芽分化期 D.开花期 E.授粉期 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细胞间隙结冰 B.水分代谢失调 C.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 D.原生质被撕裂 E.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生物污染 E.农业污染 6、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A.喷灌技术 B.微灌技术 C.膜上灌技术 D.地下灌技术 E.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浙江农林大学作物栽培学期末复习重点

作物栽培学复习要点 绪论: 名词解释: 作物、作物(crop)的概念也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目前世界上被人们所栽培的植物约1500种,大致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三类,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烟、桑、菜、果、药、杂等。对这种广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种植业。 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作物,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农作物等,俗称庄稼。对这种狭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作物栽培。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在1~3o C左右,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 0o C左右,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粟等。 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长日作物、短日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 填空题: 作物学确定为一级学科,下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学两个二级学科 按用途和植物学特征分类有: 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economic crops)或称工业原料作物3.绿肥及饲料作物(forage andgreeruaanure crops) 按作物感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可分为长日作物、短日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 简答题: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作物栽培的特点:1.作物生长的规律性2.作物种植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3.作物生产的持续性4.作物系统的复杂综合性 作物栽培学的代表性理论成就:1、作物产量源库理论2、作物叶龄模式理论3、作物群体质量理论 4、作物化学调控理论 水稻 名词解释: 水稻品种的“三性”(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分蘖:分蘖是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分蘖芽),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形成的。 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水稻的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水稻生理耗水的二大主要形式。在各种作物中,水稻的生理需水并非最多。 水稻的生态需水水稻的生态需水是指用于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养料、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二部分。 填空题: 栽培稻种的起源: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 复试专业课笔试试题库 参考书名称: 1、《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于振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 2、《作物栽培学总论》董钻,沈秀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分蘖节:着生分蘖的密集的节和节间部分通常称为分蘖节。 3、生态需水: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4、春化: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5、免耕法:为防止土壤侵蚀,不采用土壤翻耕措施的作物种植制度。 6、作物生长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的干物质总重的增长率。 7、高油玉米:高油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普通玉米含油量为4~5%,而籽粒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50%以上的粒用玉米称高油玉米。 8、长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时间在12 h以上(黑夜短于12 h)才能开花的植物。 9、“库”: 10、“流”: 11、障碍性冷害:障碍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在生殖生长期(主要是从颖花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遇到短暂而强烈的低温,生殖器官受破坏而减产的现象。

12、经济产量:根据人类社会生产目标获得的生物产品产量。 13、生殖生长:当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14、作物生育期:一般指作物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以所需的日数表示。部分作物如麻类、薯类、甘蔗、绿肥等系指播种到主产品收获所经历的时间。 15、作物的物候期:就是指作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作物的物候期 16、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17、种子寿命:种子从完全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被称为种子的寿命。 18、作物生长S曲线:当种群在有限资源里生长,其生长符合逻辑斯谛微分方程,随时间变化的生长曲线就呈S形状。在数学上,它是逻辑斯谛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19、延迟型冷害:延迟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生长发育期间(主要是营养生长期、有时也包括生殖生长期)遇到低温,消弱了生理活性而使生育期显著延迟,作物不能正常成熟而减产的现象。 20、群体结构:作物生物量(根、茎、叶、植株、品种等)的空间分布。 21、叶龄余数:就是指还未抽出的叶片数,是水稻主茎总叶数减去主茎已出叶数之差。 22、感光性:植物因光强变化的刺激而发生的感性生长运动或感性膨压运动。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3、感温性: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反应特性。水稻品种因受温度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4、基本营养生长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这个短日、高温下的最短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又称短日高温生长期),水稻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25、生物产量:生物产量一般指经济生物所产生的有价值的物质的质量,比如一段时间内植物有机物的产生量 26、相对生长率:在对不同作物群体或植株生长能力进行比较时,生长速度是一个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和()。2.起源于我国的作物有()、()和()等 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作物可分为()和()。 4.籼稻谷粒,粳稻谷粒。 5.水稻促花肥施用的时期是期,保花追肥施用的时期是期。 6.米由、、、胚乳和胚组成。 7.生产上常见的三种玉米类型是、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作物生育期 种子的寿命 经济系数 光合势 水分临界期 水稻叶蘖同伸现象 够苗晒田 垩白率 见展叶差 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2.简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3.简述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6.水稻品质指标。 四、论述题(共30分): 1.试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措施。(15分) 2.论述水稻本田水分调控技术。(8分) 3.试述玉米对氮肥的需求规律及穗肥的施用技术。(7分)

《作物栽培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光、温、水、气、肥 2.大麦、大豆、粟 3.喜温作物、耐寒作物 4.细长、短圆 5.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至减数分裂期 6.果皮、种皮、糊粉层 7.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全生育 时间。 2.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3.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4.光合势: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为光合势。 5.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需要最敏感的时期,此时如果缺水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6.稻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7.够苗晒田: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的穗数时,便开始晒田。 8.垩白率:一般指米粒中有白垩米粒的比率。 9.见展叶差:可见叶片数与展开叶片数之差。 10.大喇叭口期:指玉米抽雄前10-15天,穗位上部叶片出生快而大,叶片密集呈大喇叭状。此时为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 2.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答: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有:①气候条件;②栽培制度;③品种特性;④病虫害。 3.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作用。 答:(1)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 (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 (3)地膜覆盖的其它作用,包括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状况,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等。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答:芽期:水不上厢,保持厢面湿润(2分)。幼苗期:湿润与浅灌相结合(2分)。成苗期:保持浅水层(1分)。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答: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以确保一定穗数(1分),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晒田控制稻株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控制无效分蘖,避免田间过早封行,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壮秆大穗(2分),晒田复水后,酌情施用穗肥和粒肥,达到多穗多粒的目的(2分)。 6.水稻品质指标

作物栽培学题库-

作物栽培学 一、选择题 1.小麦属于()。 A谷类作物B豆类作物C纤维作物D油料作物 2.小麦春化阶段要求的首要条件是() A高温条件B低温条件C高压条件D低压条件 3.根外追肥是() A基肥B种肥C追肥D叶面肥 4.耕地的目的() A改良土壤B增加土壤酸性C增加土壤碱性D抗旱保湿 5.尿素必须在()才能保持不结块。 A常压下B高压下C密封下D常温下 6.根据水稻品种的“三性”,一般讲来,南种北引,宜选用什么类型的品种,容 易获得成功。()。 A早熟早稻组B晚熟晚稻组C中熟中稻组D晚稻中稻组 7.水稻一生中吸收的矿质营养一部分来自土壤释放,另一部分季的施用,一般 来自土壤的占稻株吸收总量的() A 40% B 50—60% C 65—70% D 80%以上 8.一般说来,晚稻组的感光性与早稻相比()。 A一样B比早稻强C比早稻弱D相差不大 9.通常年平均气温在12—16度的复种制度为()。 A一年一熟B一年二熟C一年三熟D二年三熟 10.()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B经济产量C光合产量D净生产量 11.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B经济产量C经济系数D净生产量 12.()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B单穗粒数C种子千粒重D颖花数 13.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缓慢增长期B指数增长期C直线增长期D减慢停止期 14.下列可增加近地面CO2浓度的方法为()。 A灌溉B增施化肥C增施有机肥D耕地 15.植物的多样性和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构成了作物栽培学的()特 点。

A季节性B地区C复杂性D变动性 16.()属于养地作物。 A水稻B玉米C甘薯D大豆 17.下列哪种土壤结构最有利于作物生长?() A微团粒结构B团粒结构C块状结构D片状结构 18.要实现小麦降高防倒,应采用哪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A矮壮素B生长素C多效唑D缩节胺 19.种植绿肥属于()养地途径。 A物理的B化学的C生物的D工程的 20.()最不耐连作。 A水稻B小麦C棉花D烟草 21.我国种植得最为广泛的棉种是()。 A海岛棉B中棉C陆地棉D草棉 22.中耕的目的是()。 A松土除草B增加土壤酸性C增加土壤碱性D加深耕层 23.()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B单穗粒数C种子千粒重D颖花数 24.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B马铃薯C甜菜D大豆 25.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B补偿能力C相互抑制D相互促进 26.在季节偏紧的条件下采用()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A间作B套作C混作D单作 27.防除地下根芽繁殖的多年生杂草的有效土壤耕作措施为() A耕翻B耙地C中耕D旋耕 28.以下哪种作物不是起源于美洲。() A玉米B水稻C烟草D蒜苗 29.以上哪种作物不是起源于中国。() A大豆B水稻C谷子D中棉 30.()属于冷凉作物。 A小麦B亚麻C大麦D油菜 31.从输导组织的走向看,水稻心叶(n叶)与()叶的输导组织联系最为紧密。 A n B n-1 C n-2 D n-4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132 【英文名Experiment of Crop Culture 【课程学时】32学时,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学期各16学时。 【适用专业】农学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是在《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从事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作物生产技术创新、推广及相关生产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课程属于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理解所开设实验的目的、意义及关键环节,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实验课程以《作物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必须把本实验课程与以这些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还应将本课程内容与《作物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小麦、油菜田间种植密度测定 【目的要求】掌握作物田间种植密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内容】实测小麦、油菜的种植规格,计算其种植密度。 【方法】选择不同种植方式的小麦、油菜田各2-3块,学生分小组分别测定不同田块的行距、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根据株、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计算单位面积种植密度,并做出比较。 实验二、小麦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小麦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小麦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调查小麦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小麦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小麦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种植一定面积的小麦,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小麦茎蘖数,并根据小麦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三、水稻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水稻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水稻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水稻育秧、移栽及田间管理;调查水稻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水稻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水稻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培育水稻秧苗和大田移栽,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水稻茎蘖数,并根据水稻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四、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观察和识别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 【内容】观察和比较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种子的形态、结构。 【方法】以不同类型的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作物种子为材料,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后在实验室观察和比较,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种子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五、主要农作物幼苗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幼苗形态特征。 【内容】观察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蚕豆、豌豆、大豆等农作物种子的幼苗形态特征。 【方法】在盆栽条件下播种上述农作物种子,在发芽后分2-3个不同时期观察幼苗形态,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幼苗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六、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 【目的要求】熟悉冬、春常见农田杂草的名称、所属科及特征特性 【内容】观察常见冬、春农田杂草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现场识别和采集不同种类农田杂草。

作物栽培学实验报告小麦生长分析

不同播期小麦幼苗的生长分析 摘要:生长分析是指通过定量测定来分析生长过程。作物的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是通过作物的生长过程实现的。生长既能描述植物大小的不可逆性,还能描述数量的变化,如用重量表示,干物重即是干物质生产量的指标,作物生长过程中,植株个体和群体生物产量的增长与增长速度、光合器官生产的干物质能力等有关。对作物进行生长分析时,主要通过相对生长率(RGR )、净同化率(NAR )、叶面积比率(LAR )、比叶面积(SLA )等数据的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结论。 关键词:生长分析、干物质、光合器官、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作物生长率、叶干重比 一、目的意义 运用生物观察法和作物生长分析法分析植株的物质积累、转运、分配情况及其与叶片、株高、叶面积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的关系。 通过本实验,要求既要掌握作物生长分析方法,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2·1 光合器官性状 2·1·1叶面积指数(LAI ) 2·1·2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 ,LAR):表示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 即叶面积对植株干重之比。 1 212121 21111nL nL L L w w nw nw W L LAR --?--== 单位为米2/克。 2·1·3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 表示单位叶重的叶面积,可 反映出叶片的厚度 (L W 为叶片干重) 2·2干物质生长指标 2·2·1干物质积累动态 2·2·2干物质分配特征 2·2·3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表示单位重量干物质在 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作物干物质的增长是在原有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来株体越大,其生产的效能就越高,形成的干物质就越多。RGR 反映干物质在原有基础上的增长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w L L SLA = 121 2111t t nw nw dt dw W RGR --= ?=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卷.

安徽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作物栽培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2小时 适用专业: 植 保 考试日期:2009年6月 日 试卷总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大题: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优质油菜 2. 根颈 3. 抗虫棉 4. 衣分 5. 红茎比 二大题:选择题 (下列每题四个选项A 、B 、C 、D 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因素首先是( )。 A .环境 B .措施 C .品种 D .肥料 2.作物生育期的准确计算方法是( )的天数。 A.播种至收获 B.出苗至成熟 C.出苗至收获 D.播种至成熟 3.( )是甘蓝型油菜一生中主茎叶面积最大的一组叶片,对主茎、分枝、 角果、种子影响很大。 A .子叶 B.长柄叶 C.短柄叶 D.无柄叶 4.棉花去叶枝的时间为( ) A.第一果枝出现前 B.第一果枝出现时 C.开花时 D.吐絮时 得 分 评阅人 得 分 评阅人

5.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总铃数受栽培措施影响最大,其中( )是 构成产量的主体。A .伏前桃 B .伏桃 C .早秋桃 D .晚秋桃 三大题:简答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简述甘蓝型油菜三组叶片的功能期及其光合产物的作用。 2.简述油菜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及产量计算公式。 3.简述优质棉铃的时空分布规律。 4.比较棉花果枝与叶枝的主要区别。 四大题: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根据你所在地区的生产条件和气候特点,拟设计一套获得 每公顷3000kg 以上优质油菜籽的栽培技术组合方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 1.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 2. 水稻的有效分蘖 3. 小麦子粒品质 4. 玉米的支持根 5. 玉米的出籽率 6. 棉花的果枝 7. 油菜的苔茎叶 8. 经济系数 得分 评阅人 得 分 评阅人

《作物栽培学1》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1》教学大纲 Crop Cultivation 1 学时:64 学时学分:4学分 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或讨论学时: 0学时 适用专业:农学课程代码:BK006016 大纲执笔人:李向东大纲审定人: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产体系及其与环境、措施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产生系统,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人为措施的相互关系,并探讨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措施和理论依据,不断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它在作物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农业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通过作物栽培学的教学,应使学生能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掌握其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的基本原理,学会进行作物栽培试验研究必要的基本技能,能在实际生产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作物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的。这些学科各自都从作物生活和环境条件的某一侧面来研究与作物生产有关的某个方面,它们都为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在作物生产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作物栽培学绝不是只综合运用或组装其它学科已有科学成果,而是它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这就是作物生长发育及其对栽培条件反应的规律和产量形成规律,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运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才能达到不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实行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与田间(试验田和大田)教学三结合的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中心,搞好实验室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田管理、田间现场诊断,农村基点考察和课程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贯彻少而精、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