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安全介绍及相关措施
004 动力电池的安全保护

电池热管理是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功能是通过风扇等冷却系统和热电阻加热装置使电池 温度处于正常工作范围,电池管理的重点是通过分析 传感器显示的温度和电池组的关系,确定电池组外壳 及电池模块的合理摆放位置,使电池箱具有有效的热 平衡与迅速散热功能,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自然温度 和电池箱内温度,确定电池箱体的阻尼通风孔的大小, 以尽可能降低功耗。
情境一 动力电池系统安全分析
一、动力电池系统的特性
(一)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特征 动力电池系统作为高能量载体,在不需要外部能量输入
的情况下,本身就能够因能量非正常释放而产生巨大破坏力。 能量非正常释放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电能释放(电击)
和化学能释放(燃烧,爆炸)。
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 而爆炸的过程则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并伴有巨大的 机械能。燃烧和爆炸两者都需具备可燃物、氧化剂和火源这 三个基本因素。在有限的空间里产生急速燃烧,产生高温高 压气体,就会发生爆炸。
烧爆炸。
二、动力电池 热失控原因
1.过热引起动 力电池热失控
2. 电触发引 起动力电池 热失控
3.碰撞引起 动力电池热 失控
三、电池的安 全保护功能电源 Nhomakorabea统 的安全保 护功能是 通过BMS 来实现的。
对动力电池的安全管理是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 安全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在车辆维护的状态下 切断电池系统电源;在车辆维护的状态下能释放掉动力电 子器件的电容电压,在车辆故障或发生碰撞的时候能及时 切断电池系统电源;充放电参数控制;电池电量的计算与 故障诊断,在系统漏电、欠压、过压、高温等情况下通知 整车或进行处理;通过高速网络能与其他控制器通信。
• 根据电动汽车的实际结构和电路特性,设计安全合理 的保护措施是确保驾乘人员和车辆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 为了保证高压电安全,必须针对高压电防护进行特别的 系统规划与设计。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美国、欧洲、日本 等都先后发布了若干电动汽车技术标准,它们对电动汽 车的高压电安全及控制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并规定了高压系统必须具备高压电自动切断装置。其中 涉及与电动汽车安全有关的电气特性有:绝缘特性、漏 电流、充电器的过流特性和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等。
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的使用风险及保障措施

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的使用风险及保障措施
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的使用风险及保障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电池短路火灾可能性:电池短路产生的热量可能会引发起火,破坏车辆,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为此,应使用阻燃材料来隔离电池,以减少短路发生的风险,间隔电池空间时要尽量避免杂物混入。
二、电池寿命缩短:电池在长期使用中会受到温度变化、过充电等影响,导致容量逐渐减少,大幅度缩短使用寿命。
因此,每次充电前要检查电池的电压及容量情况,避免电压过高或容量过大,同时要控制电池的温度在指定范围内,更好确保其寿命。
三、电池易燃毒性:电池的性能变化可能会导致其存在自放电和自热情况,此时电池容易起火并可产生有毒气体,为此,在更换电池时,应使用封闭容器,以减少可能出现的危险,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四、安全锁定装置: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应严格控制电池使用过程中的手段和制度,同时,为确保电池安全,可以根据电池的规格和使用环境安装相应的锁定装置,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其安全使用。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设计与安全管理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设计与安全管理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技术进步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应用。
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安全管理则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设计原则和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动力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一、动力电池的设计原则动力电池的设计考虑因素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电池容量、电池特性和电池系统的整体设计。
在动力电池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1 电池容量的合理规划电池容量是衡量动力电池能量储存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车辆的驱动需求和续航里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过低的电池容量可能导致续航里程不足,而过高的电池容量则会增加成本和重量,降低整车的性能。
1.2 电池特性的匹配和优化动力电池的特性包括充放电特性、循环寿命特性和工作温度特性等。
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特性进行匹配和优化,以确保动力电池能够在各种工况下正常工作并充分释放能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过热、过充和过放等问题。
1.3 系统的整体设计和优化除了动力电池本身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冷却系统和电池安全防护系统等。
这些系统需要与动力电池紧密配合,实现对电池性能和安全的全面管理和保护。
因此,在动力电池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整车系统的需求并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和优化。
二、动力电池的安全管理措施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
以下列举了一些重要的措施:2.1 电池系统的设计和布局电池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应遵循最佳实践,确保电池组件之间的热量分布均衡,以提高电池的散热效果。
同时,还需要为电池组件提供足够的热量散出通道,减少过热风险。
此外,还需合理安装保护装置,如防护板、防火墙等,以防止电池受到外界碰撞或直接暴露于高温环境中。
2.2 温度管理和控制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温度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
动力电池运输和储存的相关要求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动力电池运输和储存的相关要求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动力电池运输和储存的相关要求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动力电池运输和储存的相关要求一、动力电池基本概念及分类动力电池的定义及工作原理:动力电池,是一种以提供动力为主要目的的化学电源。
它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以供各种电器设备和交通工具使用。
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当电池的正负极之间施加电压时,电池内的化学物质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子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动力电池的分类及特点:根据化学成分和结构的不同,动力电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铅酸电池:铅酸电池是一种传统的动力电池,具有成本低、技术成熟、安全性好等优点。
但它的能量密度较低,充电时间较长,且含有重金属铅,对环境有一定污染。
镍氢电池:镍氢电池是一种环保型动力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但其成本较高,且存在氢气泄漏的风险。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兴的动力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轻便、充电时间短等优点。
但它的成本较高,且存在安全风险,需要严格的运输和储存条件。
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动力电池,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优点。
但目前其技术尚不成熟,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性能相对较低。
各类动力电池都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类型动力电池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动力电池的安全和性能。
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策略

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策略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1.1 概述):动力电池的安全设计是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性能和容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其安全性的关注。
动力电池的不安全使用可能导致电池过热、短路等严重事故。
为了确保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设计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防火、防爆、热管理、过压保护、过充保护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动力电池发生事故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并探讨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分析动力电池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挑战,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后果。
然后,我们将讨论为什么动力电池安全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电动汽车的安全运行。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引起广大读者对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的重视,并明确安全设计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性。
未来,我们也将展望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动汽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进行说明,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策略进行探讨:1. 引言:首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并说明文章的目的。
2. 正文:2.1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详细分析当前动力电池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过热、短路、外力冲击等,并探讨可能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
2.2 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的重要性:阐述为何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安全设计,并介绍安全设计的意义和目标。
同时,介绍当前国内外在动力电池安全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3. 结论:3.1 总结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策略的重要性:对前文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策略对于确保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性,并指出对整个行业的积极影响。
3.2 展望未来的动力电池安全设计发展方向:对目前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推动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动力电池储存与安全管理制度

动力电池储存与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动力电池的储存与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动力电池储存与安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动力电池储存与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案。
二、动力电池储存要求1. 储存环境动力电池应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储存场所应具备防火、防水、防盗等安全措施。
2. 储存方式动力电池应按照规定的堆叠方式和限制高度进行储存,以防止电池受损或发生危险。
同时,应避免将不同型号、规格的动力电池混合储存。
3. 标识与记录储存的动力电池应具有清晰的标识,包括电池类型、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
此外,应对电池的入库、出库、库存量等进行详细记录,以便追溯和管理。
三、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措施1. 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储存的动力电池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性能等方面。
对于发现的问题电池,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更换。
此外,还应对电池的充电设备、消防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 培训与教育对从事动力电池储存和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电池的基本知识、危险特性、应急处理等方面。
3. 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定动力电池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
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与环保处理1. 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包括收集、运输、拆解、再利用等环节。
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2. 环保处理要求对无法再利用的动力电池进行环保处理,确保其符合环保标准。
处理过程中应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对于处理后的废弃物,应进行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五、监管与法律责任1. 政府监管职责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动力电池储存与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违法行为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处罚。
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培训

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培训概述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负责存储和提供电能,是电动汽车运行的关键。
同时,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如过充、过放、短路等,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为了保障电动汽车的安全运行,动力电池的安全技术培训至关重要。
培训内容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动力电池是由若干电池单体组成的,每个电池单体都有其独特的性能特点。
理解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对于制定合理的使用策略、提高安全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使用电动汽车时首要的考虑因素。
因此,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是安全技术培训的重点之一。
培训中需要介绍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包括过充、过放、高温、短路等风险,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措施。
动力电池的使用与维护动力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包括充电和放电过程。
使用不当可能会影响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能。
另外,动力电池的维护也十分重要,例如定期检查和清洁电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等。
动力电池事故的应急处置即使做好了各种预防措施,动力电池事故仍然可能会发生。
因此,动力电池的安全技术培训还需包括动力电池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此外,需要进行实际演练,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事故。
培训对象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的培训对象主要包括电动汽车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例如电动汽车生产厂家、维修人员、配件供应商等。
此外,车主和电动车骑手也可以参加相关的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培训,以提升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培训形式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的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专业培训课程、现场实际操作演练、在线培训和消防演习等。
同时,培训中需采取交互式教学,让学员在互动中不断探究和思考,培养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电动汽车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我们需要加强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培训,让相关的从业人员和车主了解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安全性能、使用与维护、应急处置等方面,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保障电动汽车运行的安全。
动力电池安全保障措施

动力电池安全保障措施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使用安全和发展。
为了保障动力电池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动力电池的安全保障措施。
一、设计与制造阶段的安全措施动力电池的安全保障措施应始于设计与制造阶段。
首先,电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如高温、低温、过充、过放等。
其次,应采用优质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来确保电池的质量稳定和性能可靠。
此外,制造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每个生产环节都进行严格检测和监控,以确保产品符合安全要求。
二、电池包的安全管理电池包是动力电池的基本组织单元,对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电池包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装配过程的安全要求和容错措施。
其次,为了提高安全性能,应在电池包中设置热敏传感器和过流保护开关等安全措施,及时监测和防止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
同时,电池包应进行严格的防水、防尘、防震等设计和测试,以提高其抗外界环境影响的能力。
三、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中用来监控、控制和管理电池性能的关键设备。
首先,BMS需要具备高精度的电池参数测量和数据采集能力,以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和性能。
其次,BMS应能够对电池进行均衡、保护和故障诊断,以延长电池寿命,并确保电池在工作中的安全可靠性。
此外,BMS还应具备远程监控和数据上传功能,以便追踪和分析电池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和安全情况。
四、充电和放电过程的安全控制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容易产生热量和气体等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进行安全控制。
首先,应采用先进的充电和放电设备,确保充电和放电过程符合安全要求。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充电和放电控制策略,通过调整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等参数来控制电池的温度和电压等关键参数,以避免过充和过放等情况发生。
此外,应配备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如电流熔断器、温度传感器等,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事故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池失效
电池安全设计
结构强度 密封防护
GB/T 31467.2 GB/T 31467.3
静态仿真 动态仿真
电池安全管理
电池管理系统主控制器
电池管理系统从控制器
1、输入信号采集、输出信号控制; 2、高压上下管理; 3、充电控制; 4、电池包母线高压测量,母线电流测量; 5、SOC/SOH/绝缘电阻/内阻计算; 6、电芯状态统计、电芯均衡功能控制; 7、传感器自学习、故障诊断、故障存储功 能,充电通信协议。
比亚迪E6 碰撞后起火/爆炸(电池组被刺穿)
陆地方舟 五洲龙 五洲龙
行驶中起火冒烟(电池组短路) 充电时起火自燃(电池严重过充) 行驶中车辆自燃(初步判断为电瓶搭线处起火)
电池事故
1. 2008年 Prius PHEV 起火事件
事故原因:因装配设计存在缺陷(报道中称用户对电池包进行了改装),行驶 中电池组某处接头松动,该处电阻增大,异常生热导致其附近温度过高,并最 终引发热失控,并波及整个电池包。
保温110分钟,继续用70分钟,降温至25℃。以上步骤 不泻漏液
2015
循环5次。
3,观察1h
1,模块充满电 2,以5℃/min速率升温至130℃,并保温30min 3,观察1h
不爆炸、不起火
GB/T 314852015
1,电芯充满电
2,从25℃开始试验,60分钟降至-40℃,保持90分钟,
接着60分钟升温至25℃,继续用90分钟,升温至85℃,不爆炸、不起火、GB/T 31485-
电池包
外部火烧
1,电池包处于100%SOC状态
2,汽油页面与测试样品表面距离50cm或车空载的离地间隙。
汽油点燃预热60s之后,置于测试样品下,使测试样品直接 无爆炸现象,若有火苗, GB/T 31467.3-
暴露火焰下70s。
应在火源移开2min内熄灭 2015
3,将油盘盖上,保持60s或经过协商继续燃烧60s
一次电池,电池的反应是不可 逆。
二次电池,电池的反应可逆, 可进行多次反复充放电。
锂电池体系及工艺
•
体系
工艺
• 三元体系VS锂酸铁锂体系
• 钛酸锂负极体系
• 碳纳米管、石墨烯添加,快 速充电体系
✓ 卷绕技术 ✓ 圆柱电池 ✓ 软包技术
铝壳技术 方形电池 叠片技术
电池类别
序号
项目
1
电芯图
圆柱行
主要的过热副反应 1. SEI膜分解导致电解液在裸露的
高活性碳负极表面的还原分解; 2. 充电态正极的热分解; 3. 电解质的热分解; 4. 粘结剂与高活性负极的反应;
[1]
[2]
目录
A 动力电池安全事故 B 动力电池基础介绍 C 动力电池安全措施
电动汽车三大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技术: 1、电控 2、电机 3、电池
保温110分钟,继续用70分钟,降温至25℃。以上步骤 不泻漏液
2015
循环5次。
3,观察1h
热性能测试步骤及要求
检测项目
温度冲击 湿热循环
测试步骤
合格要求
参考标准
1,电池包处于100%SOC状态 2,电池包置于(-40±2)℃~(85±2)℃之间交变温度环 境中,两种极端温度转变的时间小于30min。每个极端温度 下保持8h,循环5次 3,室温下观察2h
电池构造
电池系统主要组成: 1、模组; 2、管理系统(BMS); 3、高压控制系统(BDU); 4、热管理系统; 5、结构支撑件、线束、同排; 6、壳体; 7、接插件及安全开关。
电池技术
锂 电 池 技 术
目前的成熟技术: 锂离子电池技术
锂电池技术
电池为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充 电时,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 来;放电时,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循环寿命技术要求及试 验方法
GB/T 31485-2015
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 法
GB/T 31486-2015
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电性能技术要求及试验 方法
GB/T 31467.2-2015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2部 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
GB/T 31467.3-2005
样品分组及数量
样品1、2、3 样品1
样品1、2、3
样品2
样品3 样品1
QCT897-2011
√ √ √ √ √ √ √ √ √ √ √ √ √ √ √ √ √
谢谢!
谢谢!
➢ 电动汽车起火事故的直接成因总结:过热、内短路、外短路、碰撞、针 刺…
➢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事故的主要表现为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
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发生机制
➢ 锂离子电池在正常充放电反应外,还存在许多潜在的放热副反应。当电 池温度过高或充电电压过高时,容易引发[1]。 [1] 武汉大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艾新平
单体 模块
加热 温度循环
加热 温度循环
1,电芯充满电 2,以5℃/min速率升温至130℃,并保温30min 3,观察1h
不爆炸、不起火
GB/T 314852015
1,电芯充满电
2,从25℃开始试验,60分钟降至-40℃,保持90分钟,
接着60分钟升温至25℃,继续用90分钟,升温至85℃,不爆炸、不起火、GB/T 31485-
优点
生产工艺成熟,一致性好,成本 容易模块化,标准化。易于安装形状可以多样化,占空间比例小,
低。
固定。
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好。
缺点
内阻大,电芯内部不容易散热, 安全防爆阀的设计要求高,能量
寿命低。
密度相对低。
回收及再利用
难,可回收利用价值低。
容易。
不容易固定,容易鼓包 一般
目录
A 动力电池安全事故 B 动力电池基础介绍 C 动力电池安全措施
检测所需电芯24只,模块22组和系统5+6组; 所需周期约60~90天(除去循环性能测试,如测试 循环性能约需330天)。详情见以下分解。
分类
电 性 能
测试周期及样品要求
检测项目
常温容量 低温容量 高温容量 倍率容量 倍率充电性能 常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 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
储存 耐振动 简单模拟工况 标准循环寿命 工况循环
1、电芯单体的电压采集; 2、温度采集; 3、执行电芯均衡功能。
电池热安全设计
方式
自然冷却+PTC直接 加热
风冷
液冷
液冷+风冷
方式图
优劣
成熟度 成本 适用
优势:1、结构简单 劣势:1、无冷却功能 2、加热对电芯温度冲 击大
国内技术成熟 低 圆柱、方形、软包
优势:1、结构简 单 劣势:1、IP67无 法实现 2、消耗大量电池 电量 3、温度均匀性较 差
检测周期
GB/T 31484-2015 GB/T 31486-2015
单体
模块
√
√
Х
√
新标准检测同期除工况循环
Х
√
寿命约60天;
Х
√
加上标准循环寿命(500次)
Х
√
170天/(1000次)330天;
Х
√
单体4只,模块12组
Х
√
Х
√
Х
√
Х
Х
Х
√
Х
√
热性能测试步骤及要求
检测项目
测试步骤
合格要求
参考标准
2016年1月1日 挪威耶尔斯塔临时超级充电站 充电时起火/爆炸(原因有待查明)
时间
2011年4月11日
2012年5月26日
2015年3月27日 2015年4月26日 2016年3月16日
地点
杭州-公路
深圳-公路
漳州-公交站 深圳-充电站 深圳-公交站
自主品牌
品牌
众泰朗悦
原因
运行中车辆自燃(电池漏液、绝缘受损以及局部 短路等)
2013年11月7日 美国田纳西州士麦那
行驶中车辆自燃(电池组被刺穿)
2013年11月15日 美国加州奥兰治县居民车库 充电器过热起火
2014年2月初 加拿大多伦多居民车库
熄火后车辆自燃(原因不明,但已排除电 池、充电系统、适配器或电源插座)
2014年7月4日 美国洛杉矶高速公路
碰撞后起火(车体断裂)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3部 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
QC/T Leabharlann 97-201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
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备注
要求做 电池一致性检测
资质申请
如果想获得纯电动乘用车资质牌照,电芯、模 块和系统必须由整车厂委托国家认定的检测机构检 测,必须通过标准规范;BMS也必须通过QC/T 897-201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 检测;3万公里后的动力电池一致性检测,也必须满 足要求(单体最大压差不超过50mv或续驶里程衰 减率低于10%)
2
模组图
3
液冷模式
方形
软包
电池类别
结构设计影响
极片、隔膜张力 极耳数目
电芯内外层差异 散热特性 倍率特性
单体自动组装难度 电池一致性
圆形卷绕
恒定 正、负单耳
明显 不好 不好 容易 较好
方形叠片
恒定 正、负多极耳
无差异 良好 优良 较难 好
软包卷绕
变张力 可多极耳,但操作困难
不明显 良好 较好 容易 一般
2. 2013年 Tesla Model S 起火事件
事故原因:汽车在高速运行中,与路面上的大型金属物体发生碰撞,底盘(电 池包外壳)被刺穿,导致电池内部短路,引发热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