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管理维护方法研究
医疗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医疗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和进步,现代医疗机构已经离不开各种医疗机械设备的支持,这些设备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情,还可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支持。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医疗设备日益繁杂的维护管理问题也日益显现。
如何更加高效地管理医疗机械设备的维修,成为了医疗机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挑战。
传统医疗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模式通常是医疗机构内部设立维修团队,或者与医疗设备供应商签订设备维修合同,以确保医疗设备能够得到及时的维修和保养。
这种传统维修管理模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维修成本高、维修效率低、设备停机时间长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医疗机构开始尝试新的医疗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希望能够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减少设备停机时间,从而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种新的医疗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是外包维修服务。
医疗机构可以与专业的第三方维修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委托他们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交给专业的团队进行,他们通常拥有更丰富的维修经验和更先进的维修设备,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维修,从而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提高医疗设备的可用率。
外包维修服务公司通常会根据实际的维修情况,为医疗机构量身定制维修方案,使得维修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另一种新的医疗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是预防性维修管理。
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往往是设备出现故障时才进行维修,这容易导致设备的停机时间长,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
预防性维修管理模式则是在设备正常运行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状态良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设备的突发故障,降低设备的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可用率。
预防性维修管理还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医疗机构的维修成本。
除了上述的两种新的医疗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外,一些医疗机构还尝试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高维修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医院医疗设备PM预防性维护计划与规范

XXX医院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就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PM)就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设备故障以及减少设备维修成本的重要手段。
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就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与维护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管理,预防性维护规范化管理与计划; 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就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让设备处在完整状态、运转正常、操作灵活,对于医疗设备来说就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当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与维护保养制度。
一、预防为主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坚持预防为主,注重维护保养相应制度、规程、计划与流程的制定与落实,并结合科学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实现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要使科学的管理理念、科学操作流程落实到每一个医务人员。
二、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1.日常保养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日常保养需要临床使用人员积极配合,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就是否正常,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就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日检记录,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维护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定期保养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由维修维护人员按PM 计划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PM 检测。
PM 完成后在被检设备上贴上相应PM 标签,以表示该设备已实施PM 检查并提示下次PM 实施的具体时间。
3.设备巡查3.1设备巡查应包括设备摆放位置检查;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开机运行状态(功能、性能、噪音等)检查;设备安全检查;使用人员操作设备情况检查。
同时询问设备日常使用人员有关设备的日常使用与保养的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维修维护人员定期到设备使用科室巡查,动态地了解设备使用情况、运行状况、操作人员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向使用科室反馈、及时与操作人员沟通。
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及预防性维

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及预防性维护分析62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生产管理与维护中国设备工程 2023.01 (上)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 预防性维护的基本概述与传统维护相比,“预防性维护”不仅限于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更强调对设备在使用中的评估和检测。
通过系统评估,建立完整、系统的管理方法。
预防性维修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通过从特定的角度对医疗设备故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预防设备故障,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
医生的作用在生命安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众多研究数据分析,在当前科技不断发展、应用广泛的新工业时代背景下,一方面,传统维修模式的实施不仅难以满足发展需要,而且现代社会和医院的使用周期,设备的使用周期除了缩短使用程度外,还增加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将严重损害医院的经济利益和患者的权益。
另一方面,如果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合理地进行预防性维护,采取预防性措施,能够有效完成设施的维护工作,为设施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主要意义人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积极开展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都是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事故风险的关键。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主要称为医疗设备无故障时的定期检查,特别是要明确预防性维护与整体维护的区别,预防性维护预防是本质,是及时发现和解决隐藏问题的重要保证,提高设备利用率。
此外,在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维修过程中,一方面,应遵循预防的基本原则,积极消除隐性缺陷,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强度。
另一方面,医疗设备出现故障,不但影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测试结果,而维修是影响医院正常运作的时间成本补偿行为。
但是,预防性维护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些现象的改善,减少外部因素造成的故障,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预防性服务的效率,医院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规则,大大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效率。
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预防性维护

2 . 8 注意 劳 逸 结 合 , 合理补充营养 , 积极 参 加 体 育 锻 炼 , 在 工 作 中保 持旺 盛 的精力 , 乐 观 平和 的情 绪 , 将更 有 益 于身 心健 康 。 1 . 5 激 光束 : 由于 激光 的 功率 密 度 很 高 , 它能 立 即 引起 视 网膜 的
1 . 4 微 波 辐射 : 高 能加 速 器 使 用 了微 波 源 、 速 调管、 波 导 管 等 器 2 . 7充 分 利 用现 有卫 生 消 毒 条件 , 工 作 期 间戴 帽 子 、 口罩 、 手套 , 件, 由 于这 些 器 件 的漏 槽 、 开 缝 以及 法 兰连 接 处 的 泄 露等 , 都 可 制 作铅 块 及接 触后 及 时洗 手 , 防止 铅 污染 , 工 作 结束 后 沐浴 。 能 产 生 微 波辐 射 。
1 . 2 铅 污染 : 据报道, 在 x射 线 机 房空 气 中铅 浓 度 和 放射 工 作人 常 自测 , 并 建 立 台账记 录 , 发 现 问题及 时 整改 。
员 头 发 中铅 含 量均 显 著 高于 对 照人 群 。 口 】 加速 器 机 房 中含 大 量铅 2 . 5能量 超过 1 0 M V的 医用 电子直 线加 速器 ,使 用 时注 意机 头 附 制 品, 如病 人 的铅 挡 块 , 楔形板 , 机 头 中准 直 器 都在 射 线 作 用 下 近 区域 的感 生放 射性 , 应 在 停机 1 5 Mi n 以后 才 能接 近治 疗 机 头。
挥 发 着铅 。
光 子 照射 到物 体后 , 使 物 体 的本 身也 具有 放射 性 , 放 出各 种 短 寿
1 . 3 有 害气 体 : 除铅 外 , 电离 辐 射与 空 气 中 的氧 相互 作用 可 以产 命 的 同位 素 , 称感生 放射 性 。因此 , 机房 内应 定 期专 人 清理 物 品 , 生 臭 氧 和氮 氧 化物 等 有 害气 体 ,且 随照 射剂 量 的增 加 而增 多 [ 4 1 。 清 除无 用 模具 , 保 证治 疗 室 内的整 洁 , 尽 量减 少 次级 电子 污染 及
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

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在医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一、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指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保养和维修,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备维护包括预防性维护和故障性维护。
1. 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根据设备的使用时间、工作环境和生产厂家要求,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定期维护计划。
预防性维护包括设备清洁、润滑、调整和更换易损件等操作,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证其正常运行。
2. 故障性维护故障性维护是指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的维修。
对于故障设备,需要及时排除故障,并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故障性维护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并记录故障原因和处理过程,以便日后参考和总结。
二、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指对医疗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设备采购、入库管理、清查盘点和设备报废处理等方面。
1. 设备采购设备采购要根据医院的需求和预算编制采购计划,并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进行采购。
在采购过程中,要注重设备的质量、性能和价格,确保采购到合适的设备。
2. 入库管理入库管理是指将采购来的设备进行登记和归档,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和台账。
对于不同的设备,应根据其特性进行分类管理,以便查询和监管。
3. 清查盘点清查盘点是指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查、盘点和核对,以确保设备的数量和状态与实际情况相符。
通过清查盘点,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遗失、损坏和老化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 设备报废处理设备报废是指对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进行处理,如回收、捐赠或销毁。
设备报废需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以确保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最小。
三、人员培训与操作规范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因此,医院应加强对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维修能力。
此外,医院还应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规定设备的使用方法、保养要求和紧急故障处理流程,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医疗设备使用和预防性维护管理的探讨

医疗设备使用和预防性维护管理的探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疗设备在医院和诊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之而来的是对医疗设备使用和预防性维护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
医疗设备的良好使用和正确维护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医疗设备使用和预防性维护管理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医疗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设备操作不当: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经常会出现对设备操作不当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损坏或者使用不当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2.设备维修不及时: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或者不可抗力的因素,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或者损坏的情况,如果维修不及时,将可能对患者的诊疗产生严重影响。
3.预防性维护不到位: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是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如果预防性维护不到位,将可能对医疗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二、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的重要性1.确保设备稳定性能:通过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管理,可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能和长期可靠运行,进而保障医院和诊所的医疗服务质量。
2.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管理可以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故障率,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从而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
3.保障患者安全:通过预防性维护管理可以发现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保障患者的安全。
1.加强设备操作培训:医院和诊所应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降低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损坏和患者风险。
2.建立健全的设备维修管理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维修管理机制,明确设备维修的责任部门和维修流程,确保设备故障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3.建立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医疗机构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厂家要求,制定相应的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确保设备能够按时得到维护。
4.建立设备故障排查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故障排查机制,对设备故障进行归因分析,及时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

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设备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寿命,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医疗设备维护的方法1. 定期维护:医疗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定期维护可以包括清洁设备、更换易损件、检查电路和传感器的连接等。
2. 条件维护:医疗设备在特定工作条件下需要进行维护。
例如,高温、高湿度或高噪音环境下的设备需要额外的维护措施。
3. 预防性维护: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提前发现并解决设备存在的潜在问题,以防止设备出现故障。
4. 故障维护:当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立即进行维修和维护,以便将设备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并减少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5. 备件维护:及时更换损坏的备件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备件库存管理系统,确保备件的充足供应。
二、医疗设备保养的重要性1. 提高设备可靠性: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可以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确保设备在医疗过程中的连续工作。
2. 延长设备寿命: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更换的频率,从而节约医疗机构的开支。
3. 保证医疗质量: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只有保证设备的完好,才能为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诊疗结果。
4. 减少意外风险:设备维护和保养可以减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保障医疗机构的安全生产。
5. 符合法律法规:合理的设备维护和保养也是医疗机构符合法律法规的重要要求。
医疗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三、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维护计划: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确保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
2. 培训维护人员:医疗机构应对设备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并确保其具备合格的维护能力。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管理

2024年 第3期急救、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管理Preventiv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First Aid and LifeSupport Medical Equipment李金欣 王海军* 张婧涵 王 瑞 王 元(北京市普仁医院器械科,100062)Li Jinxin, Wang Haijun*, Zhang Jinghan, Wang Rui, Wang Yuan(Beijing Puren Hospital Instrument Department china, Beijing 100062)摘 要:急救、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在医疗救援和护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这些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预防性维护管理成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急救、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管理,包括其原则、计划制定、常见任务和操作。
希望通过深入了解和实施预防性维护管理,将有效确保急救、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救治效果,减少患者风险。
关键词:急救生命支持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Abstract:First-aid and life-support medical equipment plays a vital role in medical rescue and nursing.However, the reli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se devices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 life safety ofpatients. Therefor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key measure to ensure thenormal operation of equip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discuss the preventive maintenancemanagement of first aid and life support medical equipment, including its principles, planning, commontasks and operations.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eventivemaintenance management,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first aid and life support medical equipmentwill be effectively ensured, the treatment effect will be improved, and the risk of patients will bereduced.Key words:First aid Life support Medical equip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management收稿日期:2023-08-03作者简介:李金欣(1990-),女,北京,汉族,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用设备维修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管理维护方法研究
摘要:医疗设备维护工作是设备管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是保证医疗设备始终处于灵活操作状态、正常运转状态的客观基础,目前日趋受到诸多医疗机构的广泛重视与关注。
从现实层面来讲,通过预防性维护工作开展,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降低维修成本,最大限度减少患者误诊率及医疗伤害可能性。
因此当前形势下,针对性做好医院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具有着现实的价值意义。
本研究即从现代医疗设备使用特性层面着眼,对新时期医疗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的内涵进行了定向梳理,进而综合分析了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管理维护养护措施,以期通过研究促使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维护工作更趋科学规范化。
标签:医疗设备;预防性管理;维护方法;实施路径
1 医疗设备预防性管理维护工作的内涵
从现实层面来讲,医疗设备预防性管理维护工作的开展符合了设备良性运转的客观要求,因为在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技术更新、外界损害、设备老化等因素,为保证医疗设备能够更好的符合臨床使用要求,始终处于最佳技术态势,强化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不可或缺,这也是保持设备完好度、使用度、经济效益的客观基础。
设备预防性养护目的,则是通过预先的设备故障隐患排查及多元管理管护措施,保障医疗设备功能性始终保持完好的状态,规避设备故障问题的发生[1]。
对此,在下文中将针对医疗设备的常见预防性管理维护方法作出综合探讨。
2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措施
现实中,较多医疗设备故障是由于操作使用人员的操作不当或未遵循操作规程操作所导致,轻微故障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严重时则会导致仪器的报废,产生较大经济损失,因此日常作好设备的正常维护保养工作十分重要。
对于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需从日常保养即定期保养两个环节展开。
2.1 日常保养
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开展性质来讲,医院医疗设备众多,如果单纯依托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实施设备的日常保养无疑具有着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设备使用操作人员辅助配合做好设备日常保养工作。
主要保养内容设计:注意设备仪器表面的干净清洁,每日在设备使用之前详细检查设备的电源、电压、稳压装置是否正常;使用过程中予以观察设备功能、仪器性能正常情况,并适时填写使用记录;每次应用完毕后,检查有无关闭设备电源,避免无功消耗。
若仪器设备产生故障问题时,除作好故障记录外,及时进行联系维修人员,而非自行拆卸,以免产生设备的二次损害。
2.2 定期保养
定期保养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切实保障设备正常使用,适应设备性能要求,由设备维修人员及日常使用操作人员共同在相应周期内,实施设备的内外部除尘、清洁、性能检测,对易损部件予以检查,发现损坏部件时予以及时更换。
同时,对设备稳压状况及接地状况的优良度予以系统检验。
具体预防性维护保养内容,涉及设备的外观检查及安全检查两大范畴。
(1)外观检查:外观检查范畴,首先应对设备开关、按钮、插座接头有无松动及错位情况实施检查。
并对插座插头性能实施测验校准,对各直流电源的稳压值实施测试,电路范畴需测试点电压值及波形;同时对于偏离规范值的电源、电压作必要调整、校准,以此确保设备各项技术指标的规范,促使临床设备使用的质量[2]。
(2)安全检查:安全检查范畴,应当先检查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能,对各类引线、连接器、电源接口有无破损,接地线牢靠度、漏电电流及接地电阻有无处于规范限度内作综合检查。
其次,应到对设备机械性能实施检查,对机架牢固程度、机械运作情况、内部连接件是否松动、破裂、脱落展开系统排查,及时更换。
2.3 构建维护、保养档案
日常应对不同医疗设备保养维修情况作详细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情况、配件更换情况等方面内容。
以保证维护人员通过查阅设备故障、维修记录,分析设备以往所出现主机故障及辅助设备故障、配件更换情况后,快速判别设备易损区域及故障范围,精准维护范围,通过动态化掌握设备故障原因,及时给予定向的设备保养维护工作,以此将诸多故障排除于萌芽状态,保证设备稳定安全运行,延长现实使用寿命[3]。
尤其是每一次预防性维护之后,维修人员均应编写预防性维护报告,主要内容设计预防性维护设备名称、编号、维护时间、下次保养时间、维护内容等,以此通过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档案的设置,使设备预防性保养计划更趋实际、合理。
3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管理方法
现实中,针对医疗设备作好日常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同时,还应着力加强预防性管理措施,以消除设备使用过程中所潜在的故障诱因问题。
此范畴工作可通过强化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联合日常巡查监管具体展开。
3.1 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构建
针对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并非盲目性开展即可,其需要通过一套详细的、有秩序的、切实可行的制度章程引导,保证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具体应将医疗设备巡查制度、质控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设备保养周期制度、维护保养项目管理制度、实施方法、注意事项等纳入其中,通过各项制度的明细编制完善,切实做到管理工作开展中,有章可循、有据可循,避免设备维护管理环节的
紊乱问题。
3.2 医疗设备巡查管理工作
医疗设备巡查管理工作是当前医院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巡查目的主要是对设备运行情况、磨损情况、老化程度的检查,旨在尽早发现设备潜在隐患,及时修理降低突发故障同时,强化设备使用效率,并将发现问题及时告知科室负责人处理。
目前设备巡查管理内容主要涉及设备摆放位置检测、设备外观检查、开机运行状态检查等内容。
主要由设备维护人员定期深入各临床科室实施巡查工作,动态化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使用情况、操作人员不良操作情况;若见使用操作人员设备使用不当问题行为,则及时作好使用者的沟通,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向科室负责人反馈问题,由科室协助作好操作人员的培训宣教,降低后续设备不良使用故障的发生[4]。
以此,通过设备维护人员的主动性服务及临床设备使用协调干预,进一步强化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更好的促进临床医疗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傅坚.浅析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2):84-87.
[2]刘元明,刘欢.基于风险分析的医疗设备管理与风险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5):140-142.
[3]李正祥,葛建新.浅谈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学装备,2012,9(3):57-59.
[4]余占强.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