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WH集装箱微网储能技术实施方案
集装箱式储能箱施工方案

集装箱式储能箱施工方案介绍集装箱式储能箱是一种用于储存能源的设备,其外形和结构类似于集装箱,具有可移动、堆叠以及方便运输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集装箱式储能箱的施工方案,包括选址、基础施工、箱体搭建、设备安装等内容。
选址选择合适的选址对于集装箱式储能箱的施工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考虑选址的地势是否平坦,以便于集装箱的稳定安装。
其次,需要确保选址区域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多个集装箱并留有作业通道。
另外,选址区域需具备充足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以确保储能箱内部设备的正常运行。
基础施工是集装箱式储能箱的首要任务。
首先,需要对选址区域进行平整,并清理地面杂物。
然后,根据集装箱的尺寸和数量设计基础平台,一般采用混凝土浇筑方式。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确保基础平台的尺寸和高度满足设计要求,并进行充分的加固处理。
箱体搭建箱体搭建是集装箱式储能箱施工的关键环节。
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将集装箱按照一定的布局方式进行堆放和连接。
堆放时需要注意集装箱的水平度和整齐度,避免出现倾斜或不稳定的情况。
连接集装箱时,可以使用角铁和螺栓进行固定,以增强箱体的牢固度。
在箱体搭建完成后,需要进行密封处理。
可使用密封材料对集装箱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确保箱体内部气密性和防水性。
此外,还可以在箱体的外部加装隔热层,以提高储能箱的绝缘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设备安装是集装箱式储能箱的最后一步施工任务。
根据储能箱的用途不同,设备安装的具体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需要安装以下设备:1.电池组:选用合适的电池组,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和连接。
2.逆变器:逆变器用于将电池储存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通过输出接口提供给外部电网或负载。
逆变器安装时需要遵循相关的电气连接和安全规范。
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集装箱式储能箱的工作状态。
在设备安装时,需要将控制系统与电池组、逆变器等设备进行连接,并进行相应的程序设置和调试。
4.附属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可安装附属设备如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以实现对储能箱内部环境和设备状态的监测。
05M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

05M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清洁能源的供电能力已大幅提升。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使其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受到了限制。
因此,储能技术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集装箱储能系统是一种灵活、可移动且容量可扩展的储能方案。
其主要特点是可以快速部署和转移,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一种常见的储能技术是利用电池进行储存,下面将介绍一种0.5M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
该方案的核心是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介质。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高充放电效率的优点,因此成为了目前储能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首先,这个集装箱储能系统是由多个锂离子电池组成的电池组。
电池组通过并联和串联的方式连接,以达到所需的电压和容量。
在该方案中,可以选择使用多个模块化的电池组来构建整个储能系统,以便于模块的调整和替换。
其次,该储能系统需要配备适当的充电和放电设备。
充电设备主要包括电池充电器和电能质量监控系统。
电池充电器可以根据电池组的特性和要求,精确控制充电电流和电压,保证充电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电能质量监控系统可以监测充电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包括电流、电压、温度等,确保电池组的工作状态良好。
在放电过程中,需要配备适当的逆变器和控制系统。
逆变器可以将储存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以供应给电网或负载。
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电池组的放电管理和能量分配,确保电能的安全和稳定输出。
此外,为了保证整个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配备监测与保护系统。
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组和其他设备的工作状态,例如温度、电压、电流等。
一旦出现异常,监测系统可以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最后,为了提高储能系统的整体效率,可以考虑配备能量管理系统。
能量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电网或负载的需求,智能地调整充放电策略,以实现最佳的能量利用效果。
总结起来,0.5M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是利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介质,通过电池组、充电和放电设备、监测与保护系统以及能量管理系统等组成。
集装箱储能系统施工方案

集装箱储能系统施工方案1. 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普及,储能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集装箱储能系统作为一种高度灵活和可定制的储能方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档将介绍集装箱储能系统的施工方案,包括系统设计、施工流程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2. 系统设计2.1 功能需求集装箱储能系统主要用于储存电能,并在需要的时候释放能量。
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功能需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 储能容量: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储能系统的容量大小。
- 输出功率:确定储能系统能够提供的最大输出功率。
- 充放电效率:确保储能系统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能效高。
- 储能时间:确定储能系统能够持续供电的时间。
2.2 构成要素集装箱储能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基本构成要素组成: - 储能模块:包括储能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负责储存电能。
- 逆变器:将储存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
- 控制系统:负责控制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过程,以及与外部电网的连接和断开。
- 接口设备:可以包括电表、电能计量装置、监控系统等。
2.3 储能系统布局根据实际情况,集装箱储能系统可以选择不同的布局方式,常见的布局方式包括横向布局和纵向布局。
横向布局适用于储能容量较大的情况,通过将多个集装箱并排放置来实现增加储能容量的目的。
纵向布局适用于场地有限的情况,通过将集装箱堆叠来节省空间。
3. 施工流程3.1 前期准备工作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1. 完成设计方案: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设计要求,确定集装箱储能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容量大小、输出功率等。
2. 资源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人力、材料和工具等资源。
3. 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
4. 安全评估:对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2 施工步骤3.2.1 场地准备首先需要将施工场地进行准备,包括清理杂物、平整场地等。
新能源光伏1050kW 光储微电网项目方案

新能源光伏1050kW光储微电网 项目方案 某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XX年7月25日一.项目方案概述项目利用某某新能源工厂,可建设一座由800kW光伏发电、250kW的500kWh锂电池储能系统和工厂负荷组成的综合能源供电系统,本系统将多种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装置、能量变换装置与负荷组合在一起,作为一种配电子系统,通过公共连接点并入到400V低压侧交流母线,再通过10kV升压变压器接入电网。
微电网自身即为可控的电力系统单元,可以为作为智能负载,满足电力系统控制要求,减少馈线损耗;也可以进行削峰填谷和功率平滑,并对用户的特殊需求进行响应;在电网故障时,也可以进入孤岛运行,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光伏发电系统采用高效单晶组件,安装位于厂房屋顶,采用分布式发电,集中并网;储能系统采用高效锂电池储能系统,安放于集装箱内;通过EMS能源管理系统,将整个系统建设成与智能用电发展定位相匹配,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可靠、自愈、灵活、经济、兼容、高效、集成的智能微网系统。
本系统按照4个子系统进行设计,包括:1、光伏发电子系统(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2、储能子系统(储能单元、储能变流器);3、智能配电子系统(智能配电柜);4、能源管理系统(EMS能源管理、通讯柜)。
图1-1 光储微网综合供电系统结构示意图二.供电指标光伏装机容量:800kW储能系统容量:功率额定输出250kW,最大储能500kWh发电类型:光伏发电+锂电池储能供电电压:10kV/50Hz (0.4kV/50Hz)电能质量:THD<3%系统工作模式:并网+离网三.设计方案3.1整体方案概述本项目主要由光伏发电子系统、储能子系统、智能配电子系统和EMS能源管理系统构成,所发电能主要供纳新工厂使用,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
本系统与电网采用单公共连接点方式,所有系统组成10kV交流微网的综合能源供电系统,整个供电系统主要有以下2种运行方式:并网运行模式—微网系统与市电网的公共连接点开关闭合,系统内的负载(纳新工厂)可由光伏、储能、电网共同供电,可以实时根据需求调节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也可以控制系统从电网吸纳的电能量。
储能系统实施方案范本

储能系统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储能系统成为了解决能源存储和利用问题的重要手段。
储能系统的实施方案范本将在本文中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储能系统实施目标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2. 优化电网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促进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利用。
4.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三、储能系统实施方案1. 技术选型: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特点,选择合适的储能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
2. 储能设备布局:根据电网规模和负荷特点,确定储能设备的布局位置,合理分布储能资源,提高系统整体效率。
3. 运行管理策略:建立科学合理的储能系统运行管理策略,包括充放电控制、储能容量分配、系统运行监测等,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4. 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储能设备的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和应急预案,保障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储能系统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需求:明确储能系统实施的具体目标和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和评估。
2. 技术调研:对各类储能技术进行调研和比较,选择适合项目的储能技术和设备。
3. 方案设计:制定储能系统实施方案,包括技术选型、设备布局、运行管理策略等。
4. 设备采购: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储能设备的采购和配置。
5. 系统建设:进行储能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系统集成,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6. 运行监测:建立储能系统的运行监测体系,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7. 安全保障:加强储能设备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五、储能系统实施效果评估1. 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评估储能系统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效果。
2. 电网运行稳定性:对比实施前后的电网运行数据,评估储能系统对电网运行稳定性的改善效果。
3. 新能源利用比例:评估储能系统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利用的促进效果。
250KW-1MWh集装箱储能方案-A01

250KW/1MWh集装箱式储能项目技术方案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1月目录1、引言 (1)1.1项目背景 (1)1.2术语 (1)1.3参考标准 (2)2、系统设计方案 (3)3、储能电池及集装箱设计 (4)3.1电池选型 (4)3.2电池存放设计 (5)3.3系统散热方案 (7)3.4消防方案 (8)3.5门禁系统与照明方案 (8)3.6集装箱配电方案 (8)3.7集装箱地基方案注意事项 (9)4、储能变流器选型设计 (9)4.1储能双向变流器功能简介 (9)4.2250KW储能变流器选型设计 (10)4.3250KW储能变流器尺寸安装设计 (12)5、能量管理系统(EMS)设计 (13)5.1系统功能简介 (13)5.2组网架构 (14)5.3功能设计 (15)5.4系统设计特点 (19)6、主要设备清单 (20)1、引言本文档是根据储能相关技术标准而编写的。
包括产品一般性描述,硬件环境,具体功能需求及其他相关支持信息。
相关开发任务及相关开发人员以此为依据开展具体工作。
适用读者:项目经理、项目组的软件/硬件开发人员、维护人员、测试人员。
1.1项目背景该项目设计拟建一套1MWh储能系统,采用集装箱作为载体,系统设计4小时可满功率放电完成,4~7小时充电完成,电池采用亿纬锂电池,储能设备采用额定功率为250KW的储能设备。
EMS作为控制中心调度能量。
1.2术语1>PCS(Power Covert System):储能变流器,是进行逆变和整流的双向换流系统。
2>SOC(State Of Capacity):电池剩余容量状态,用百分率表示。
3>SOH(State Of Health):电池组健康度状态,用百分率表示。
4>DOD(depth of discharge):电池的放电深度,用百分比表示。
5>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负责储能系统中电池部分的管理和控制,包括BMU、BCMS、BAMS。
384KWH集装箱微网储能技术设计方案

3、采用特殊的进口铅膏添加剂,自放电率低,耐深放电和较强的容量恢复能力。
4、采用高温高湿固化工艺,稳定铅膏和板栅的PAM界面结构,提高电池的均衡一致性。
5、采用进口德国瓦克公司生产的纳米气相二氧化硅制作的胶体电解质,无分层失水慢延缓极板腐蚀速率,设计寿命大于20年。
1、规格型号与外型尺寸
电池型号
额定容量
(AH/C10)
外形尺寸(mm±2mm)
参考重量(~Kg)
质保期(年)
设计使用年限
长
宽
高
总高
GFM200-2
200
171
111
341
365
13
3
20
2、应用领域
本系列蓄电池适用于储能、UPS不间断电源、通信、电力、船舶及军事等工业或类似用途的领域。蓄电池中的硫酸电解液是不流动的,或吸附在电极间的微孔结构中或呈胶体形式。
120hr
≥120%C10
电池存放容量
1个月(25℃)
≥97%
3个月(25℃)
≥94%
6个月(25℃)
≥88%
最大充电电流
0.25C10(A)
充电限压
充电使用
2.4V/12V-18mV/℃
浮充使用
2.25 V/12V-18mV/℃
4、
1、绿色环保:特种合金作极板材料,和环境友好;胶体电池采用了胶体电解质,即使电池壳破裂也没有电液泄漏,增加了电池的环境安全性。
6、专利胶体极板和膏技术,保证了极板的大电流循环使用寿命。
5、产品特点
1 储能系列阀控式密封胶体蓄电池基本特性
5MW-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

5MW-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引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储能技术的需求和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5MW-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是一种大容量、灵活部署的储能解决方案,可应用于电网调整、电力平衡和可再生能源的储能等多种场景。
本文将介绍一个精选的5MW-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详细阐述其设计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价值。
一、方案设计原理:1.储能方式选择:本方案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作为储能方式,主要基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和良好的充放电效率等特点。
2.储能系统架构: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多个集装箱储能系统模块串联连接,形成5MW-MWh的整体储能系统。
每个集装箱储能系统模块具有独立的控制系统和通信接口,可实现单独部署和运行。
3.系统控制策略:方案采用智能化控制策略,通过先进的能量管理算法对储能系统进行动态控制,实现电网调整、频率调节和削峰填谷等功能。
同时,系统具备双向功率传输能力,可灵活配置电池的充放电功率,以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4.安全保障措施:方案中包含多重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电池高低温保护、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断电保护等,以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技术特点:1.高效能量转换:方案采用先进的储能电池技术,具备高充放电效率和快速响应能力,能够实现高效能量转换和储存。
2.安全可靠性:方案中的储能系统采用多层次的安全保障措施,能够提供可靠的电能储存和释放服务,并确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3.灵活部署:方案中的集装箱储能系统模块具有独立的自控能力,并具备多种通信接口,能够灵活部署和运行,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4.可持续发展:方案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为可再生能源的储能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三、应用价值:1.电网调整:5MW-MWh集装箱储能系统可实现电网调整和频率调节等功能,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缓解电力供需压力。
2.可再生能源储能:方案能够灵活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实现其大规模集成和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 日期:
集装箱微网储能技术方案
2018.8.25
方案说明
本方案采用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该系统具有节约占地的优势。方案采用PCS储能系统构成充放电循环系统结构。系统配置一台100KW PCS负责系统的充放电管理工作,配备309只2V200AH蓄电池,合计储能容量132kwH。系统安装在集装箱内。
1.2 电池密封反应效率在99%以上,在使用中无酸雾溢出,不腐蚀设备,可随设备安装和使用。
1.3 电池自放电率低,通过优化合金配方,合理的正负活性物质比例和采用超纯的原辅材料,清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使得电池每月的自放电率≤3%。
1.4 采用密封式设计可在任意状态放置使用。
1.5 采用紧装配技术结构紧凑,耐震动性好,比能量高,内阻小,充电接收能力好。
蓄电池选择2V 200AH蓄电池组,在集装箱内采用两边布置,共计309块,储能容量123.6KWH。
1、规格型号与外型尺寸
电池型号
额定容量
(AH/C10)
外形尺寸(mm±2mm)
参考重量(~Kg)
质保期(年)
设计使用年限
长
宽
高
总高
GFM200-2
200
171
111
341
365
13
3
20
2、应用领域
本系列蓄电池适用于储能、UPS不间断电源、通信、电力、船舶及军事等工业或类似用途的领域。蓄电池中的硫酸电解液是不流动的,或吸附在电极间的微孔结构中或呈胶体形式。
2 使用寿命长
2.1 正板栅采用高锡低钙特种多元合金,其晶核分布比普通的铅钙合金更均匀,晶粒间结合致密,减少了晶界腐蚀,提高了极板耐腐性能。
2.2 特殊的子母筋条板栅设计结构,使得板栅上电流分布更为均匀合理。
2.3 正极板采用高温高湿的先进固化工艺,形成更多利于寿命的四碱式硫酸铅结构。
2.4 电解液采用多元混合纳米材料混合技术,在电池内部各部分分布均匀,不存在酸液分层,消除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浓差极化现象,使得AGM隔板保持原有的弹性,从而保持了极群的紧装配,正负活性物质采用特殊添加剂,延缓了电液干枯和板栅腐蚀。
6、专利胶体极板和膏技术,保证了极板的大电流循环使用寿命。
5、产品特点
1 储能系列阀控式密封胶体蓄电池基本特性
1.1 储能系列阀控式密封胶体蓄电池采用特殊的AGM(超细玻璃棉)隔板,富液式设计,由于隔板本身有微孔通道,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上产生的氧气可以顺利的通过隔板到达负极,与负极活性物质反应并还原成水,从而实现了气体再化合,同时选用无锑铅钙多元特种合金作铸造电池板栅材料,抑制了氢气的析出,达到基本不失水的目的.所以在电池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无需加酸和加水维护。
本系列蓄电池执行标准: GB/T 22473-2008《储能用胶体蓄电池》、GB/T 19638.2-2005《固定型阀控密封式胶体蓄电池》。
3、性能参数
电池内阻
电池完全充电(25℃)
≤1mΩ
不同温度下电池容量
40℃
≥105%
25℃
≥100%
0℃
≥85%
-10℃
≥80%
不同小时率容量
10hr
≥100%C10
最大总谐波失真:<3%(额定功率时)
额定电网电压:400V
允许电网电压范围:310~450V
额定电网频率:50Hz/60Hz
允许电网频率范围:45~55Hz/55~65Hz
额定功率因数:>0.99
隔离变压器:具备
功率因数可调范围:0.9(超前)~0.9(滞后)
独立逆变电压范围:400V±3%(三相四线)
2、采用高锡稀土多元合金,增加极板的耐腐蚀性,内阻小,具有较高的放电效率和较强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3、采用特殊的进口铅膏添加剂,自放电率低,耐深放电和较强的容量恢复能力。
4、采用高温高湿固化工艺,稳定铅膏和板栅的PAM界面结构,提高电池的均衡一致性。
5、采用进口德国瓦克公司生产的纳米气相二氧化硅制作的胶体电解质,无分层失水慢延缓极板腐蚀速率,设计寿命大于20年。
一、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1.1系统结构图
本系统主要部件包含蓄电池组和储能变流器两部分,通过储能变流器实现能量的储能与输出的调节。
1.1储能变流器
技术参数
直流侧
工作电压范围:500~800V
最大直流功率:110kW
最大直流电流:220A
交流侧
额定功率:100kW
最大交流功率:110kVA
最大交流电流:159A
结合上述特点:电池设计寿命为20年,正常浮充使用寿命达15年以上。
3 密封技术可靠
3.1 安全阀采用迷宫式双层防爆滤酸液阀体结构,当电池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安全阀自动开启泄压,当压力恢复到正常值时自动关闭,安全阀上的滤酸装置防止了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排气酸雾逸出,并可防止外部明火引入电池内部引起电池爆炸。
冷却方式:温控强制风冷
防护等级:IP21
相对湿度:0~95%,无冷凝
最高海拔:6000m(>4000m需降额)
显示屏:触摸屏
调度通讯方式:RS485、Ethernet
BMS通讯方式:RS485、CAN
通信协议:IEC104/Modbus TCP /Modbus RTU
证书:CGC、TÜV
1.2蓄电池
独立逆变输出电压失真度:<3%(线性负载)
带不平衡负载能力:100%
独立逆变电压过渡变动范围:1大效率:97.3%
效率
最大效率:97.30%
常规数据
尺寸(宽×高×深):806×1884×636mm
重量:750kg
运行温度范围:-30~+55℃
停机自耗电:<40W
120hr
≥120%C10
电池存放容量
1个月(25℃)
≥97%
3个月(25℃)
≥94%
6个月(25℃)
≥88%
最大充电电流
0.25C10(A)
充电限压
充电使用
2.4V/12V-18mV/℃
浮充使用
2.25 V/12V-18mV/℃
4、技术优势
1、绿色环保:特种合金作极板材料,和环境友好;胶体电池采用了胶体电解质,即使电池壳破裂也没有电液泄漏,增加了电池的环境安全性。
3.2 蓄电池端子采用多层极柱胶密封技术,保证了电池极柱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密封的可靠性。
3.3 特殊的多元混合纳米材料混合技术电解液保证了即使蓄电池壳体破裂也不会有游离酸溢出。
4 性能均匀性好
为了保证蓄电池的容量、浮充电压的均匀一致性,储能系列电池在整个极板、装配、化成和出厂生产和检验中除做到细致、认真外各工序还增加了产品均一性检测,使得同批次蓄电池出厂开路电压差控制在±10mv之内,内阻差控制在1mΩ之内,保证电池质量的均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