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号影评

合集下载

海角七号影评

海角七号影评

海角七号影评HELLO,大家好,这里是FM87.0兆赫,文华之声“love movie”爱电影节目,欢迎新老朋友的收听。

今天我将带着大家到美丽的国境之南,欣赏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音乐“Do not wanna”)听到,这段音乐你想到什么,一艘货轮在漫天晚霞的海面上缓缓前进,激起层层浪花,一个无尽悲伤的日本老师,面朝离开的海岸,思念着自己心爱却不能在一起的中国女孩儿!日本海连接着飘雪的日本与艳阳的台湾,也连接着相爱人儿的思恋,“海总是连着希望与绝望的两个极端。

”“这容不下爱情的海洋,至少还容得下相思吧!”“思恋就是烈日下的阴影,我逃它追,我追它逃……一辈子!”……这是日本老师给心爱的女孩小岛友子的情书,它深刻的表露出,日本老师的爱与悔。

爱情里总是有很多的惋惜,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过错,民族的罪恶生生的拆散了单纯相爱的异族男女,他们悔恨却依然相爱,直到生命的终结。

七封情书,贯穿整个故事,阿嘉(ga)和友子,同病相怜的两个人,一个热爱音乐却为音乐所伤而沉默不语;一个为成为模特,留台多年,却被说为不合时尚潮流/只做能翻译保姆/而易爆易怒。

但是他们对梦想并没有失望,电影中多次出现模特们拍照走秀,友子却在旁边抱着一大堆衣服,在鲜明的对比中,友子并没苦着脸,而自然的流露出笑容,是那么美丽,漂亮!七封信的女主人正是与友子同名,这是无独有偶的。

友子很感动,她认为那是她见过最真最美的思念,一定可以医治一位心死了的老人。

一场演唱会促使了阿嘉,友子,劳马,马拉桑,水蛙,茂伯,代表(阿嘉的继父),大大,大大妈妈走到一起。

他们都有不同的性格,他们都受过伤,不论是爱情的,还是梦想的……但世界就是这么小,让这样一群人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他们为数不多的相处,由冲突到平和,很具有生活的气息,但不乏幽默,也许这就是生活吧——苦中有乐!这次的相聚也许来自代表对恒春的希望与执着吧!从代表的愤怒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多么希望年轻人都回来自己当老板,别出外当人家伙计。

海角七号影评

海角七号影评

摘要:《海角七号》中一个写着日据时代旧址“恒春郡海角七号番地”的邮包里装着一段60年前的过期的爱情故事,牵就了另一段现实中的跨国之恋。

该电影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将两条爱情线交织融汇,演绎了这部唯美温馨的青春片。

本片在描述虚幻与真实的爱情的同时还对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揭露。

有着内容现实生动、画面优美自然、音乐悦耳动听等优点。

关键词:现实问题;理想;爱情;音乐;日本情结。

《海角七号》谈论的不仅仅是爱情《海角七号》是一部由台湾导演魏德圣在2008年导演的首部剧情长片。

这部曾经风靡台湾的影片是我在无意中听到了那优美中带点伤感的七封情书后找来看的。

一部电影,如何能够真正的触及人心?首先必须要直视现实的人生,不需要美好高亢的讴歌,不需要深恶痛绝的鞭笞,因为感动人心的,不过是真实,不过是平凡生活中的琐碎。

普通的七封情书,在感人的音乐背景中,穿越时空,娓娓道来。

本剧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将两条爱情线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绎了这部唯美温馨的作品。

影片故事很简单,就是两条爱情线相互交织,一条是阿嘉与友子,另一就是那七封情书。

首先,剧中用诉说了一场穿越60年的爱恋——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在台日籍教师(日籍演员兼歌手中孝介饰)随日军撤退时遗弃了相约私奔的与女主角同名的友子,归日途中,他将爱意和悔意化为文字,但信件直到去世才被其女儿代为寄出,最后阿嘉把信件终于送到那个早已不复存在的地址---海角七号。

其次,描述一场在恒春(台湾南端一个非常原生态的半岛,地处热带,三面都是湛蓝清澈的大海,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夏都沙滩酒店沙滩上举办的大型演唱会,由于当地人的坚持,暖场乐团将由当地的乐手们组团演出,于是代班邮差阿嘉(范逸臣饰)、小米酒业务员马拉桑(马念先饰)、机车行鼓手水蛙(小应饰)、原住民警察劳马(民雄饰)、老邮差茂伯(林宗仁饰)、正读国小大大(麦子饰)七拼八凑组成了一个‘破铜烂铁’的乐团,这让个性严谨、心情烦闷的演唱会日本籍监督友子小姐(田中千绘饰)伤透脑筋,其中总是不肯好好配合练团的主唱阿嘉更是无时无刻不惹毛她,随着演出时间愈来愈近,两人的冲突也愈演愈烈,但是最终还是上演了完美而充满深情的演出。

海角七号观后感

海角七号观后感

海角七号观后感《海角七号》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台湾电影,由导演魏德聪执导,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也带给观众许多关于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我观看了这部电影后,深受震撼,产生了许多观后感,以下将对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电影展现了家庭的重要性。

影片讲述了一个渔民家庭的故事,父亲和兄弟们在海上工作,而母亲在家照顾三个孩子。

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浓厚的亲情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深爱和呵护。

这种对家庭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也引发了我对自己家庭的思考。

其次,电影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主人公小强是一个热爱摄影的少年,他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他用镜头记录下美丽的风景和家人的日常,用镜头捕捉每一个细节,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电影通过小强的成长故事,向观众传达了一个关键的观念,那就是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物质的追求,而是在于追求内心的梦想和热爱。

这使我对自己的生活和追求有了新的思考。

第三,电影中的友情与成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强与青梅竹马的朋友杨盼是彼此成长过程中的伴侣,他们一起经历了成长的困惑和坎坷,互相鼓励和帮助。

通过他们之间的友情,电影传递出了相互扶持和友谊的重要性。

尤其是当小强面临困难时,杨盼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为他提供支持和鼓励,这让我深受感动。

这段友情的描绘让我思考自己的友情和身边朋友的价值。

最后,电影通过自然景色的设置和拍摄技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角七号》这个片名本身就承载着浓厚的意义,表达了对大海和自然景色的向往。

电影中的美丽海岸线和壮丽的风景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导演运用大量的航拍和特写镜头,将家庭和自然景色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电影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通过这些美丽的画面,我对自然景色的美与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总结而言,《海角七号》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通过家庭、人生、友情和自然景色等多个方面的描绘和表达,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动。

海角七号影评

海角七号影评

海角七号09年新春伊始,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当时正值紧张的备考阶段。

能够跟好朋友趴在被窝里流着泪看下去,现在回想起来,嘴角依然会泛起幸福的笑……两年后的今天再次回味,更多的是成长经历给曾经的感受打上更深的烙印。

印象中的印象,多了份见到真实的大海后的感伤。

生活就是这么的优待我,莫名其妙的我竟然误打误撞的来到了这个有海的城市。

人只能活一回,梦想却有无数个,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机会属不属于自己……故事有明暗两条叙事线,一条是通过小镇组建的本土乐队引发的一系列小故事,另一条是男主角偷拆一个收件人不明的邮件包而发现的一段尘封多年的爱情往事。

影片中的阿嘉是个原本怀抱着音乐梦想的吉他手兼乐团主唱,梦想破碎,只好回到家乡与继父同住,面对百无聊赖的小镇生活,其实内心对音乐依然十分向往,只是失败让他的怒气压过了理想,最后还接受继父安排接下镇上邮差的工作。

女主角友子是日籍过气模特儿,最后沦落成为打点模特儿的助理,又被公司丢在台湾处理吃力不讨好的度假村演唱会,心理备受打击,面对四处拼凑出的蹩脚乐团,语言不通又身在异国,不满与孤独的情绪就快爆发……在那个小镇上临时组成的乐团里,每个人都对音乐充满热情。

虽然中间困难重重,但随着演出的日期慢慢接近,这群小人物发现,这可能是他们这辈子唯一可以上台实现他们音乐梦想的时刻,每个人开始着手练习。

但一向不和的阿嘉跟友子之间的火药味似乎越来越重,也连带影响乐团的进度。

终于,在一场镇上的婚宴,大家酒后吐真言,解开心结的两人发现了怒气下所隐藏的情愫,于是发展出了一夜情。

而后两人真正有了感情。

在历史与现实两条不断前进中的时间洪流中,迟到了60年的七封情书是故事中重要的道具,它不仅激活了日籍教师与友子在国家战败时生死离别的一段凄美爱情,更是诱导了现实中阿嘉与日本女孩友子在郁郁不得志的现实中渐渐走近的一段朦胧倔强的爱情。

60年前的恋人,因为缺乏继续爱下去的勇气,错过了一段跨国恋情,在历史中充满了无奈;60年后的恋人,在读完那些错过的情书之后,鼓足勇气争取爱情,不再重蹈覆辙。

诗意的彩虹 感伤的思念——评台湾影片《海角七号》

诗意的彩虹 感伤的思念——评台湾影片《海角七号》

人的爱情故事 , 阿嘉是一个在现代 视野 中间荡

个主人公 日籍 教师是 以隐性 的方式出现 的 ,
人理 解。
乐 队乐手 的选择 , 曲的创 作 , 歌 歌手 阿嘉暴 躁
在 整个 影片 中我 们是 在这个 日籍 教 师伤 感 的 书信 中独 白中看到六十 年前的那场 爱情 , 以及 日本 战败 , 他无奈返 乡放 弃 自己所 爱的人的痛

彩 虹在 该片 中应 该还 隐含着 另外一层意 思, 那就 是希望 。 子读完 日籍教 师的信后 , 友 催 促 阿嘉 要找到信 的主人 , 并告诉 阿嘉 这些信非 常重要 。 因为阿嘉不认 真送信并且还 私拆了 日 籍教 师的这 些信 , 这些 让茂伯 非常 生气 , 逢 恰 友子 不满意 的老 贝斯手 被阿嘉 的恶作 剧碰伤
做, 而是 每天独 自一人 跑到海边的 岩石上坐 着 情邀 请 , 她去参 加家 人的婚礼 , 请 而且 也用 的 看海 , 的无边和空 旷似 乎映射 出了阿嘉的孤 是 臼语 。 于远离 家 乡的友子来 说 , 言的沟 海 对 语 独和对 于前途 和理想 没有 着落 , 虚渺 的内心 世 通 与交 流是 非常重 要的 , 而且是 用她 的语 言 , 界 , 实与理 想 的差距就 像这 无边 的大海 , 现 阿 她 犹豫 了 , 留了下来 , 本文 认为影 片 中的彩虹 暗含 着的桥梁之意也在此显现 。
张, 是你 在海边 玩水 的那 张 , 照片里 的海没有 风 也没 有雨 , 照片里 的你 , 得像在 天堂 …… 笑
【 关键词】 《 海角七号 彩虹 思 七号 》 在台湾上映 ,
两个 月的时间就创造了各种票房 的奇迹 。 0 9 2 0 年2 1 日该片在大 陆公 映 , 月 4 引起 了众 多影迷 的关注 。 片中讲 述了时间跨越6 年 的两个男 影 0

《海角七号》观后感

《海角七号》观后感

《海角七号》观后感刚看完《海角七号》,确实名不虚传,堪称台湾乃至中国电影中一部难得的佳作。

有几点令我印象尤为深刻。

一,两代台湾人和日本人爱情的平行交错,使影片如同两个声部的复调音乐,产生了特有的情感化合力和冲击力。

特别是那七封情书写得感情深挚、文采斐然(读这些信的那位日本演员的情感也非常真挚饱满。

)使影片的档次一下子就提升到大师级水平。

总之,这七封信和那条老一辈日台情人之间的爱情线,大大增强了影片的历史厚重感和人生沧桑感。

二,影片通过小镇上的业余乐队员排练和演出这条故事线,把台湾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面貌和淳朴、善良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令观众被一种“生活诚意”和“人性温暖”(王斌语)所深深打动。

而这种“生活诚意”和“人性温暖”无论是在台湾电影还是在大陆电影中都已经久违了。

三,影片的高潮戏——那场海边的演出、年轻男女主人公在演出中的情感交流,与老年台湾女子读信、回忆与日本男子生离死别的场面的交错,令剧中人物和观众同时被一股巨大的情感暖流裹挟而去,不能自已。

影片在回忆画面的结尾处嘎然而止,恰到好处。

四,音乐和歌曲在该片中起到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影片外景地的美丽景色和摄影师对画面的选取,令影片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愉悦感。

还有许多优点难以一一尽数。

看影片的同时我想,影片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明星,但剧中人物却一个个活灵活现。

相比那些靠明星堆砌或靠偶像个人号召力捞取票房的大片和“偶像电影”,这部影片走的才是正途。

因为它把被颠倒了的角色与演员关系又颠倒了过来,回归了角色(剧中人物)第一、演员(明星)第二的艺术传统和原则。

我很赞赏王斌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我想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电影人面对一部充满“人性温暖”和“生活真诚”的影片都应该采取的态度。

总之,《海角七号》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国电影的诸多问题,也给中国电影带来了新的希望。

是揽镜自照还是不以为然,就看每个人的觉悟程度了。

海角七号观后感

海角七号观后感

海角七号观后感《海角七号》是一部由魏德圣导演,周杰伦、范晓萱主演的电影。

该片于2008年上映,讲述了青春期少年阿贤和阿圆的成长故事。

影片以台湾的绿岛为背景,通过真实的故事展现了友情、家庭和爱情的力量。

深深的情感触动观看《海角七号》后,我被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

影片中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

阿贤和阿圆之间的纯真友谊让我不禁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

他们两人在绿岛上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无论是一起探险,还是互相支持和理解,都让我感受到了真挚的情感。

影片中,阿贤为了实现他们一起的宿愿,决定拍摄一部自己的微电影。

通过他们的努力与毅力,最终完成了那部感人的作品。

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坚持与梦想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台湾风情的美《海角七号》的取景地是台湾的绿岛,这个地方以其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我。

影片中展现出了台湾的海岛风情,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那里的美丽与神秘。

绿岛的蓝天、白云、碧海和美丽的海滩都让人陶醉。

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海风的吹拂和浪花的拍打,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宁静而美丽的岛屿。

而绿岛特有的自然风光更是让我无法忘怀,山脉的峻峭、海岸线的曲折都展现了台湾独特的魅力。

友情与家庭的力量影片中的友情和家庭关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贤和阿圆的友情虽然简单朴实,但却是如此真实和深厚。

他们在绿岛上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彼此支持和理解,让我思考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影片中,阿贤的父亲是一个渔夫,他对儿子的关心和支持使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他虽然没有很多物质上的东西可以给予阿贤,但他的爱却是如此真挚和坚定。

爱情的懵懂与成长影片中的爱情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贤和阿圆从小一起长大,他们一直保持着特殊的关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彼此的感受,他们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阿贤的勇敢追求和阿圆的矛盾心理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痛苦和困惑。

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懵懂和纯真,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种种感受。

文艺片海角七号

文艺片海角七号

《海角七号》:很台湾的文艺片海角七号据说在台湾很火,至今本地票房已超4亿新台币,号称“台湾无人不讨论海角七号”。

在大陆倒是褒贬不一,这片子在电脑里已经半个月有余了,几次想看,不过看了几分钟,感觉没什么特别,就像《练习曲》一样,像是台湾风光片。

PS:其实台湾风光片题材的电影,有很多还是很不错的,能把很小的地方拍的让人很有去的欲望。

不过当我认真把海角七号看完后,感觉还是十分不错的,虽然片子有些长,我看的sample版有2个多小时,但整体让人很顺畅看完。

我感觉这是很典型的地方风情片,把历史、人文、风景、爱情等巧妙融合在一起了。

看完整部片子,大约明白了为何这部片子能在台湾那么火,这部片子在大陆也应该会火的,因为他跟商业大片感觉完全不一样,导演、演员都很认真,整部片子,不是靠奢华的投入、豪华的阵容作为主打,相比起商业大片,这部片最大的特色就是淳朴。

这种淳朴,不仅仅来自于片中所发生的小地方,重点在于里面的人都是很淳朴很真诚。

淳朴和真诚这可能已经刺痛了都市人的心。

片中出现了日本人、原住民、外乡人、日本人、闽南人,各种职业,歌手、邮递员、警察、镇长、歌手等等,这其实就是小镇“现代化”的必经过程,但是大家都很小心保护现有的一切,而不是破坏一切。

现在我每次出去旅游,越是拥有一方水土的人,越是穷乡僻壤出刁民,原本好好的一个自然景点,一两年时间就可以马上过度开发,看看恒春,对比我们的海南吧。

还是要说说里面的人,镇长脾气暴躁,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原住民,为了搞好小镇。

阿嘉灰心丧气,但还是做了邮差,最后为了乐队而努力,友子接近放弃但还是为了圆满演出而坚持下去,包括贯穿整部片子的战败日本人,无奈之中带着悔恨,但依然保持纯真的期望,甚至茂伯也是,为了上台甚至使出了威胁的手段,但最终还是把外乡客家人给拉了进来。

所有的人里面,只有明争没有暗斗,最后的结局以老友子而结束,一段不完美的感情有了归宿,但这就是现实。

据说这部片子要引进到大陆,正式引进的台湾文艺片,印象中很少,看看海角七号在内地能不能也有比较好的上座率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工学院
台湾文化与经典电影赏析作业
简析《海角七号》
学院文法学院
班级09广编一班
姓名许庆
学号200908020035
指导老师李晓佳
对电影《海角七号》的评析
最早知道《海角七号》这部电影的消息,还是因为日本歌手中孝介。

2006年末到2007年初,正是中孝介走红台湾并波及内地的时候,因为喜欢中孝介,才在他的个人官方博客上,发现他参演这部电影的消息,那时应该是去年的四月。

然后直到今年暑期,突然爆出《海角七号》大热台湾影市,票房热度持续高涨,甚至超过《色戒》什么的云云。

不免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影片能够让几乎不看国产片的台湾人如此痴迷呢?到了10月,《海角七号》终于现身网络。

作为内地人看到这部电影,老实说肯定还是没法明白,为什么这样一部看似普通的青春励志片能压倒《色戒》、《赤壁》这样的大制作电影的超高票房?
《海角七号》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小镇恒春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要召开海滩演唱会,需要立刻组织一个当地乐团作为暖场嘉宾而展开的一系列努力,过程中不乏搞笑,失落,直到不断坚持而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

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因为导演独具匠心的加入一段60年前的中日跨洋爱情,通过七封迟到的情书的传递表现出来,而使得整部影片豁然呈现出一种迥异于一般青春片的厚重与隽永气质。

影片中的七封情书是导演魏德圣亲自操刀撰写的,文字功力很深,年轻人一下子感受到文字书信的魅力,这是网络时代的他们所缺失的,因此显得尤为浪漫。

但这段爱情其实只被导演用作一个淡淡的背景,甚至作为日籍教师的脸部特写都没有,永远是远景或虚景。

而更关键的场景,60年后老太太收到后辈们努力送来的情书,竟然连一个脸部都没有给,显然显示了魏德圣决意避免煽情。

实际上这种举重若轻的处理方式形成的留白比煽情更有余韵。

内地人自然很难了解为什么,这部影片在台湾那么广受欢迎。

台湾网友这样告诉我:这部影片出来的时机很对,现在是台湾人民民族意识最高涨的时候,对于反映本土民俗的电影尤其欢迎,这才是《海角七号》狂破票房的真正原因。

至于有敏感的大陆影评人认为影片反映出是不良的殖民文化,就完全是不了解台湾历史的放言。

为什么日本人败走台湾时是影片表现的那样和平,原因是虽然日本统治台湾51年,但事实上也把日本先进的基础建设、城市规划都带到台湾,
当时台北是第一个在亚洲有街灯的城市,台湾的第一条铁路都是日本人建造的,比起清廷、葡萄牙、荷兰等其他统治者来说,台湾人民对日本的好感远远超过前者,所以台湾人对日本是有感激之情在其中的。

其次,电影对台南小镇。

市井民情的细致入微的写实是电影取得成功的另一大原因,日语、台语、闽南话夹杂反映出一个鲜活的小镇文化,演员的表演也全部以写实为主,所以大部分观众都是被这种真实所打动。

好几个台湾网友告诉我,哇,电影中的那个谁谁就是他们镇上谁谁的样子呢。

因为离的近,台湾人对此自然更加感同身受。

而内地人看起来就与《练习曲》这样的没多大区别了。

影片没有邀请一个大腕明星:中孝介在日本本土都不算著名歌手,在国内虽说影响力大概比在日本本土都大,但无论如何也只是在一部分白领与小资中流传,所以范逸臣、林晓培这样就已经算是最大的大牌。

范逸臣扮演的影片主角阿嘉,是一个因为在都市中怀才不遇冲撞得头破血流,而不得不避缩到家乡小镇的年轻人,这是现代都市造就的典型闷骚男孩,内心的愤怒与困顿无法宣泄,有些自闭与忧郁,和家人及外界无法沟通也拒绝沟通,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现代都市年轻人,开头砸吉他以及恶狠狠骂出的“@你妈的台北”,实在让观众看得爽快。

女主角友子扮演者田中千绘比范逸臣要抢眼,也许是因为自身与角色的高度吻合,千绘本身就是在台湾进修的留学生,所以更容易代入到影片中角色的设定中,她将友子作为日本人孤身在台湾的不适感,以及角色本身所要求的小小倔强与坚持表现得非常出色,当然更因为身材的激凸、自身的略微性感,赋予这个角色很多源于日本女性的魅力。

但事实上小人物才是影片的亮点:林晓培扮演的心事重重清洁女工;热血敬业的小米酒推销员马拉桑;执拗火爆的青年交通警察;国宝月琴师茂伯;克制不住暗恋明恋老板娘的机车修理伙计;辍学去教堂参加唱诗班的高小女学生键盘手大大,这些配角的表现全部比主角更加抢眼,一个个都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当然最最抢眼的就要数那个民意代表主席了,“我叫洪国荣今年65岁,身高170公分、体重75公斤。

兴趣是打架、杀人、放火。

”,“我要把恒春镇放火烧掉,然后把所有年轻人叫回来重建恒春。

”“要自己回来当老板,不要当人家的伙计。

”作为主角的继父又是恒春的代表主席,这个演员霸气十足,无论是表情、台词还是形体动作都非常有个性,只要他一出现,镜头中其他人都可以完全无视,有手腕有魄力又不乏头脑与善良,应该是整部片子中最精彩的人物。

后来台湾网友告诉我这个老戏骨是在台湾非常大腕级别的马如龙,年轻时就是台湾的武侠明星,也是台剧支柱,老了演技更加炉火纯青,演起这样的角色自然是笃轻驾熟,轻松自如。

有个小八卦是电影中扮演范逸臣母亲的那个演员,也是马如龙现实生活中的夫人。

而已经趋于化境的国宝月琴师茂伯的扮演者林宗仁,在台湾也是确确实实的国宝大师,只不过不是月琴师,而是北管大师,这是他第一次拍电影,据导演透露他的音乐造诣很高,稍微学了一下月琴就使用自如了,而生活中的他还是几个餐厅的老板,非常精明能干。

现实中的他最大愿望居然是红到好莱坞,真是和茂伯有一拼!
所以为什么这部电影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影片中包含了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小人物的投射:阿嘉是不被大都市接纳屡屡碰壁的年轻人;清洁女工林晓培也处于社会底层工作,而且与上一代总有解不开心结的年轻人;火爆交警劳马投射的是那些外表很刚强但实际内心却很敏感纤弱总有很温柔一块的年轻人;机车修理工对老板娘的暗恋也好明恋也好,是每个底层青年在从事着貌似没有前途工作时都会有的性心理;被上帝都赶出来的搞怪键盘手大大只有10岁,充分表现出90后的早熟和搞怪(话说她在电梯中唱的那首歌《爱你爱到不怕死》已经在网络上飞传);而每个做过业务的销售员一定对马拉桑非常认同,那种敬业与热血是从事销售工作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片中茂伯执拗到可爱的程度也让人重新认识到老人们的魅力;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大众观影人群的共鸣;而且,导演功力更深的是将每个人物的故事都只是点到为止,绝不啰嗦,这样每个人物都有留白,给观众留下的想象空间就更巨大,所以要是看第二遍,反而感觉会比第一遍更好,正因为只有在看第二遍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注意到很多这样导演用心的
细节,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才能将小人物们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向上态度完整的表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