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影视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周传基影片分析《巴顿》

周传基影片分析《巴顿》

(一)第一次看美国影片《巴顿》是大革文化命刚结束不久,整个在京电影单位都陆续地在放映这部影片。

当时确实起了类似《泰坦尼克号》的轰动,不过仅限于电影圈内。

我看了之后感到震动。

二十多年没有接触美国电影,没想到他们跑得这么远了。

震动之余有一个想法,是不是仅仅我一个人有此感。

于是就有意进行了一次调查。

由于当时看《巴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事件,所以只要是电影圈内的人,见面似乎都会问一句,看过《巴顿》没有。

我就故意回答“没有,怎么样?”“嘿,真棒。

”“怎么个棒法。

”“那旗子好大!”我心想,完了,中毒了。

《巴顿》的前十五秒钟,画面一出来就是一面美国国旗,看不见它的四边,用句行话说,观众只知道这面旗占满了整个画面,至于有多大,就没法估计了,因为画面上只有一面旗,没有其它的参照。

同时我们听见嘈杂的人声,接着一声“立正”的口令和碰鞋后跟的声音。

当然我们知道那嘈杂的声音是部队。

接着一个小人影从画框正中的下边框露出来,不如说,升上来。

这样的画面处理,由于参照系的异乎寻常的比例(巴顿的身影是那么小)以及纵深关系的变化(巴顿出现在国旗前,因而星条旗在观众脑海中退居后景),于是在观众的脑海里这面旗子突然变大了,并且加强了立体幻觉,其效果很可能是“这面旗子好大啊!”这样,影片制作者在影片开始仅十五秒钟内就从视觉的幻觉效果上首先把美国和“大”联系了起来。

主题出来了。

这可是最高档的政治宣传。

它妙就妙在用的是光波和声波组成的视听语言在观众心理所造成的自然反应。

你反帝国主义,可当你看这个镜头时,那旗子还是变大了。

你可以说美国并不伟大,可巴顿说,我没有说美国伟大,我只上到台上来对自己的士兵发表演讲,你抬什么杠。

因为电影的视听语言是在摹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所以它的银幕形象如果搞准了,就象这面旗子那样产生的变,是不可抗拒的。

接着巴顿向前迈了四步,立定,敬礼,响起美国陆军的升旗军号。

影片制作者就利用这升旗的时间,用十几个镜头,通过视觉语言塑造了巴顿的视觉形象:雄纠纠的戎装,包括马裤、马靴和钢盔,白眉、琳琅满目的勋章、结婚戒指,天主教教皇赠给的戒指,象征着军纪的马鞭,象牙把手枪,美国装甲第三军的军徽、炯炯有神的眼睛、四星上将(注意:其实是德国投降后国会才把他升为四星上将的)。

《巴顿将军》为战争而生

《巴顿将军》为战争而生

北非战场上志得意满的巴顿(左一)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的军事传记片,根据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顿:磨难与胜利》和巴顿的战时同僚和上级,五星上将奥马尔?N?布莱德雷所著的回忆录《一个士兵的故事》两书内容所创作,布莱德雷同时也是影片的高级军事顾问,这保证了影片人物与情节基本上忠实于历史。

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在二战期间曾以海军中队长的身份参加了巴顿指挥的西西里岛登陆战,这种特殊经历使他在影片处理上显得游刃有余,他的这部用纪实手法拍摄的影片很好莱坞地还原了巴顿这个在二战中的风云人物,荣获43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影片的开始一幕已经成为经典:象牙把的手枪,佩戴整齐的勋章,从不离手的马鞭,一丝不苟的军装,还有高昂的下巴,轻蔑的眼神,不可一世的神情,在巨幅的美国国旗下,由乔治?斯科特扮演的巴顿从正中间的纵深处走来,开始了长达五分半钟的训话(这段演讲的出处是巴顿对美军第三集团军的真实演讲):“传统上,美国人很喜欢战争,所有真正的美国人均渴望胜利所带来的喜悦……美国人喜欢胜利者,绝不容忍失败者,所以,美国人每次都要胜利,对于失败者,其他人会不能自制地耻笑他们。

所以美国人不能失败,更加不能在战场上失败,因为战败所带来的耻辱美国人十分憎恨。

”这便是巴顿的出场,一个好战的将军,号召全军的将士把命交到他的手中,去为他冲锋陷阵。

美国大百科全书这样介绍巴顿:“他好于讥骂,鲁莽暴躁,喜欢夸夸其谈。

在他豪爽粗犷、蛮横无理的外表下蕴藏着运筹帷幄、精细判断的能力。

”把战争看成是享受乔治?巴顿(George S. Patton Jr.)于1885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军人世家。

他从小就立志成为将军,1904年进入西点军校。

毕业后,巴顿娶一位纺织业巨头的女儿为妻,又继承了一大笔遗产,成为美国陆军中寥寥无几的百万富翁。

1928年,他的上司史密斯将军向巴顿直面相陈自己对他的评语:“你在战时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和平时期却是一个捣乱分子。

《巴顿将军》:对强人的渴望

《巴顿将军》:对强人的渴望

早年就在电视上看过《巴顿将军》,但一直没有喜欢的感觉。

因为讨厌人物的气指颐使,蛮横无礼,自高自大,没有人情。

影片的基调是歌颂战争的,体现了一个指挥者在战争面前的那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使影片的基调绷的很紧,而这种对于战争的渴望,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与中国当时的那种全民的心态颇有相吻合之处,所以此片能得到许多人的喜爱。

在电影中很少有对战争的反思,展示出战争背后的伤感情结。

而后来的战争片,显然已经悖离了《巴顿将军》这样的主题,而更乐意揭示出战场上的负面因素,在一种现代人的忧伤的观看的情境下,展现出战争的悲壮与惨烈,这些影片也更容易打动人心。

所以,现在一提到最佳战争片,倒不是什么《巴顿将军》,反而是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士兵为中心目标的《拯救大兵瑞恩》。

从巴顿到瑞恩,可以看出战争片的主题在悄悄地发生着嬗变,这是美国电影的一个富有意义的转化,也是观众内心情绪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需要。

1、逆境中见真金。

巴顿的形象塑造一直是压抑着的。

这是巴顿的一个显著特点。

影片需要传达的信息是,巴顿的潜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他一直受制于自己的上司,僚属及盟友,致使他的很多主张与见解,都无力申张,直接后果就是错误的决策,迟滞的战事,以及后患无穷的世界格局。

在影片中,主要写了四段战事,第一段是巴顿力挽狂澜,横空出事,精彩亮机,一举扭转危机,这是巴顿闪亮登场的小试牛刀,电影采取了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一开始就表现了非洲战场上美军尸横遍野的惨不忍睹的现状,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孤立地兀立在沙漠上的鹰鹫疲惫的目光,然后镜头摇开去,出现了整个的战场残局。

鹰是美国的象征,这个垂头丧气的鹰,倒很巧妙地应证了美军此刻的精气神。

巴顿上任后,整肃纪律,鼓励士气,关键一点,就是让士兵不怕死。

果然,很快取得了下面的大捷。

第二段是巴顿参加西西里岛战役。

这一段中,他的计划被否定,只让他担当侧面的配合进攻的从属地位,巴顿对此大为恼火,开始一意孤行,孤军深入,置蒙哥马利于不顾,抢先攻占目的地。

《巴顿将军》: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巴顿将军》: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摄影 :弗莱德 ・ 康恩 肯普
主 演 :乔 治 ・ 科 特 ( 巴顿 ) 斯 饰 卡 尔 ・ 尔登 ( 布 莱 德 雷 ) 马 饰 迈 克尔 ・ 茨 ( 蒙哥马利 ) 倍 饰
本 片 获 17 年 美 国奥 斯 卡金 像 奖最 佳 影 片 、 最佳 导 91
演 、最 佳 男 演 员 、 最 佳 编 剧 、最 佳 美 工 、 最 佳 剪 辑 、 最 佳
军 》了 。
战争形势对 英美联军越 来越有 利 ,北 非战场上 盟军 已取 得 决定 性 的胜利 。 巴顿 制定 了攻 占西西 里 岛的计 划 ,总部 却 决定 执行蒙哥 马利将 军的计 划。但 巴顿并没有按 照命令 行 事,他很快攻 陷 了巴勒莫 ,并 且不顾美 军 的伤 亡 ,要 求再 来 一次两栖登 陆 ,先 英军进入 墨西拿 ,赢 得 了荣 誉 ,但 也
巴顿被 盟军总部任命 管理 第二军 ,布莱德 雷作为 巴顿的 副 手 留在第 二军。 巴顿一上任 ,就严 肃整顿 军纪 ,第 二军 因 此在实力上 强大 了不少。美 军不久后 截获 了德 国的通 信 , 得知隆美 尔的第十 装 甲师将在 盖古塔 攻击美 军。 巴顿率领
美 军 提 前 做 好 准 备 突 袭 德 军 , 取 得 了盖 古 塔 战 役 的胜 利 。
重读经
《 巴顿将军 》: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吴 亚 军
1 7 年 彩 色片 1 0 钟 90 7分
大战 (《 卡萨布兰卡》 (92 、 《 14) 黄金时代》 (96 、 14) 《 桂河大桥 》 (97 、 《 15 ) 巴顿将 军》 (90 、 《 鹿 17 ) 猎 人》 ( 9 9 《 17 )、 辛德勒名单》 (93 、《 19) 英国病人》 (96 )到越 南 战争 (《 战排 》 ( 9 6 ),在 19) 野 18 )

《巴顿将军》开场拉片

《巴顿将军》开场拉片

《巴顿将军》开场6分18秒拉片与赏析刘大鼎一.分镜头分析:注:镜头长度单位是秒(s)或者是画格个数。

开场创新性分析《巴顿将军》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1970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美国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戎马一生的电影,此次作业分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也就是开篇的前6分18秒的画面(具体时间可能因下载的电影总时长不同而有所不同)《巴顿将军》的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美国国旗,铺满整个画面,观者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幅国旗是占满整个画面的,但是并不知道这面国旗有多大,或者说,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想这面国旗的大小。

16秒过后,一道“立正”的声音传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声音剪辑点上使用的是捅声的手法,随后巴顿将军走上高台,向前走了四步走到高台中央,立定,敬礼,响起了美国陆军的升旗军号。

在接下来的31秒内,画面呈现了8个不同的特写镜头,通过对巴顿戎装的整体展示,对其穿着的具体细节,比如勋章,结婚戒指,马鞭,象牙把手枪,军徽,钢盔,以及对其面部和动作的描绘,比如泛灰的白眉,炯炯有神的双眼,坚毅的颜色,有力的军礼,塑造了一个英气逼人,将气十足,威风堂堂的将军形象。

初次看到这个开场时在大二年的《影视赏析》课堂上,当时陈烁老师播放了这个开场的前1分30秒,让我们拿笔记下所看到的画面,说实话,想起当初看到这个开场的时候我是很惊讶的,我自认为所看的经典电影不少,《巴顿将军》之前也有耳闻只是没有机会细看,但真正看到这个开场之后,我才强烈的感受到为什么这部电影会长期以来一直被津津乐道。

虽然已经有很多大师发表过对这个开场的分析,但经典总是经得起玩味的。

开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巴顿将军走上高台时的身影和身后国旗的对比,二是接连着的特写镜头,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是我不曾体验过的,首先美国国旗的画面是景别十分巨大的场景,而后的大特写镜头却又是影视画面中景别最小的,这两种景别的镜头在数量上和总时长上分庭抗礼,前16秒的1个镜头是大全景,在经历了短暂4秒的全景过渡过后,是接连着的8个总长为31秒的不同的特写镜头,全程巴顿将军没有说一句话,巨大差异的景别对比强烈冲击着视觉感官,就好比突然从一栋高楼大厦定位到这栋楼中某棵树的树叶上,在感官上给人以差异巨大的体验,让人来不及思考为什么画面转换的那么快的同时更具信息量的画面便又闪现了。

《巴顿将军》开场拉片

《巴顿将军》开场拉片

《巴顿将军》开场6分18秒拉片与赏析大鼎一.分镜头分析:镜号截图景别运镜长度镜头容声音1 大全静固定的画面16秒一面很大的美国国旗现场嘈杂的氛围2 大全景仰拍的固定的画面20s在美国国旗背景下,巴顿将军缓慢走进镜头,并敬了个军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涌声的手法,随着巴顿将军走上舞台,俊豪奏响3 全景固定的画面稍微仰视4秒景别变小,巴顿将军保持军礼,画面呈现了巴顿将军的戎装,马裤,马靴和钢盔整体的精神风貌军号继续奏响4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敬礼的手和右脸,手指上有戒指,眉毛灰白,眼生坚毅军号声5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握马鞭的左手以及天主教赐的戒指军号声6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左肩的数不清的勋章军号声7 特写固定的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右前胸美国装甲第三军的军徽的特写军号声8 近景固定的仰视画面4秒敬礼的巴顿将军军号声9 特写固定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左腹前的蓝色绶带和军徽军号声10 特写十分缓慢的右移镜头4s 巴顿将军右边腰上佩着的象牙把手枪军号声特写固定的画面5s 巴顿将军的钢盔和坚毅的眼神军号声大全景固定的画面33s巴顿开始讲话军号声停巴顿开始讲话声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88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3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30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7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大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8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3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42s巴顿左右走动训话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6s巴顿训话训话音大全景固定镜头6s 巴顿讲话完毕,转身走下高台训话音开场创新性分析《巴顿将军》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1970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美国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戎马一生的电影,此次作业分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也就是开篇的前6分18秒的画面(具体时间可能因下载的电影总时长不同而有所不同)《巴顿将军》的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美国国旗,铺满整个画面,观者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幅国旗是占满整个画面的,但是并不知道这面国旗有多大,或者说,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想这面国旗的大小。

《巴顿将军》开场拉片

《巴顿将军》开场拉片

《巴顿将军》开场6分18秒拉片与赏析刘大鼎一.分镜头分析:镜号截图景别运镜长度镜头内容声音1 大全静固定的画面16秒一面很大的美国国旗现场嘈杂的氛围2 大全景仰拍的固定的画面20s 在美国国旗背景下,巴顿将军缓慢走进镜头,并敬了个军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涌声的手法,随着巴顿将军走上舞台,俊豪奏响3 全景固定的画面稍微仰视4秒景别变小,巴顿将军保持军礼,画面呈现了巴顿将军的戎装,马裤,马靴和钢盔整体的精神风貌军号继续奏响4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敬礼的手和右脸,手指上有戒指,眉毛灰白,眼生坚毅军号声5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握马鞭的左手以及天主教赐的戒指军号声6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左肩的数不清的勋章军号声7 特写固定的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右前胸美国装甲第三军的军徽的特写军号声8 近景固定的仰视画面4秒敬礼的巴顿将军军号声9 特写固定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左腹前的蓝色绶带和军徽军号声10 特写十分缓慢的右移镜头4s 巴顿将军右边腰上佩着的象牙把手枪军号声特写固定的画面5s 巴顿将军的钢盔和坚毅的眼神军号声大全景固定的画面33s 巴顿开始讲话军号声停巴顿开始讲话声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88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3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30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7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大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8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3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42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6s 巴顿训话训话音大全景固定镜头6s 巴顿讲话完毕,转身走下高台训话音开场创新性分析《巴顿将军》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1970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美国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戎马一生的电影,此次作业分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也就是开篇的前6分18秒的画面(具体时间可能因下载的电影总时长不同而有所不同)《巴顿将军》的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美国国旗,铺满整个画面,观者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幅国旗是占满整个画面的,但是并不知道这面国旗有多大,或者说,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想这面国旗的大小。

影片《巴顿将军》浅析

影片《巴顿将军》浅析

影片《巴顿将军》浅析作者:李孟哲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05期摘要《巴顿将军》是国内外观众相当熟悉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影片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巴顿将军的传奇经历。

关键词电影巴顿将军评论赏析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美国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1970年作品。

乔治·斯科特主演,是美国所拍摄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重要影片之一,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八项奥斯卡大奖,片长170分钟。

《巴顿将军》是国内外观众相当熟悉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

影片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巴顿将军的传奇经历。

由于《巴顿将军》是如此成功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笔者将从影片剧情分析入手,在就编剧弗朗西斯·科波拉及《巴顿将军》人物刻画、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及《巴顿将军》拍摄手法和情节展现以及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的出神入化表演等方面做较为细致分析和赏析。

一、剧情分析1943年2月,美军在北非惨遭失败。

突尼斯境内卡塞林山口的战场上美军横尸遍野。

损失惨重。

布莱特雷将军奉命前来视察,发现美军第二兵团司令部一片混乱,士气低落,纪律涣散。

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决定将乔治·巴顿将军调任第二兵团司令,由布莱德雷将军任副手。

50多岁的巴顿将军军装整洁,气宇轩昂,到任之初,便立即下令整顿军纪,雷厉风行。

果然不出旬日,军容一新。

巴顿虽然脾气暴烈。

出言粗鲁,却是一员儒将,不仅熟读古代兵书,而且还在军务繁忙之际,寻访古战场,赋诗明志。

战火很快又起。

德军为先发制人,向巴顿发动进攻。

由于美军窃听到了对方密电,早已作好准备。

巴顿初战告捷。

英美联军在北非战场上连连获胜,终于把德军全部赶出了非洲。

但当巴顿得知,他在这场战役中。

对手德军统帅隆美尔不在非洲。

而在柏林养病,感到自尊心大受损伤。

在准备进行西西里战役之前,巴顿和英军名将蒙哥马利在战略上发生了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顿将军》 电影作品分析
影片背景介绍ຫໍສະໝຸດ 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 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 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 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

一九四三年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 隆美尔元帅率领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战斗结 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为了扭转战场形势重振 美军力量美国当局派乔治· 巴顿将军前往第二特种 部队任司令官有才华布莱特雷少将为助手 年逾50 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 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 了极严格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整顿巴顿部下官兵 们一扫悲观畏战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 、骁勇善战的军队,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局势。

突然,镜头拉近,将巴顿将军的身子瞬时放 大,跟着更是一连串的特写镜头:手戴金戒 指、握着权杖、胸前肩头挂着的勋章、腰间 别着的精致手枪、盔头上印着的四颗星星等, 都向我们揭示了这是一位富有同时又是立功 无数的军官,这些特写镜头给我们造成了强 烈的视觉效果。

巴顿将军在教堂里作检讨和走出教堂的画面 都使用了大仰拍,从摄像的角度展现出了导 演对巴顿将军的崇拜和钦佩。
3.巴顿将军是一位对战争充满着狂热,痴迷于 战争的人,同时也是一位不能适应政治斗争, 不被美国军方所重视的人物。(巴顿将军认为自 己应该牺牲在最后一场战争中的最后一发子弹, 这位将军对战争的热爱近乎狂热,然而和平是 大势所趋,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位将军不能 适应和平年代的政治纷争。)
巴顿将军的视听语言分析

在影片接近结尾时,巴顿将军站在巨大的司 令部楼下,显得非常渺小微不足道,通过画 面隐含着这位传奇的将军虽然能驰骋战场, 但是却不能适应残酷的政治斗争,不能受到 军方的重视,是对这位将军悲惨结局的展现。

影片《巴顿将军》展现了美国人的战斗精神 ,同时展现了美国人在战场上的勇敢以及对 巴顿将军这位传奇将军的尊敬和爱戴,同时 也间接的体现了美国人对和平的热爱。

影片《巴顿将军》以巴顿将军的一生作为贯穿影片始终的主 线,夹杂着巴顿与蒙哥马利的恩怨情仇和与艾森豪威尔的政 治较量,塑造了巴顿将军这位传奇将军不平凡的一生。
巴顿将军视听语言分析

在电影开始,便运用远景的方法,将 一幅巨大的星条旗展示在荧屏上,暗 示了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的国度,也 暗示了美国在二战中的强势霸权地位 。接着主人公巴顿将军在镜头的几何 中心出现,虽然在国旗的衬托下显得 非常微小,但手敬军礼,身姿笔直, 显出主人公的身份是一名军人,与此 同时,响起音乐,整个场景变得肃穆 庄严。
巴顿将军人物形象分析
1.巴顿将军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军 事天才,身经百战,战绩卓越,所向 披靡,是一位深受美国人民尊重和爱 戴的民族英雄。

2.巴顿将军是一位雷厉风行,铁石心肠,急 躁鲁莽,对士兵要求极为严格甚至残暴,同 时是一位不擅言辞,争强自负的战争狂人。( 巴顿将军在视察战地医院时,把战争恐惧症 患者比作该死的懦夫,要求拉出去枪毙,足 见巴顿将军对士兵的严格要求近乎残暴。将 自己的盟国苏联元帅朱可夫当成混蛋,甚至 要求重用纳粹党表现其不擅言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