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结构的性能与工程设计
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3篇

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3篇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1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南京金鹰天地广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将军山路8号,是南京市中心地带的重要商业中心。
该建筑由三栋不同高度的塔楼及中央商业裙房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其中,西塔是55层、高290米的超高层建筑,是南方地区高度最高的超高层建筑之一。
该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由国内知名的建筑师与工程师团队完成。
本文将对其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进行分析与设计。
一、整体结构设计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的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采用了异型空心钢结构。
设计师们在设计中融入了抗震、自重与风压等因素,力求将建筑的安全性与美观性兼顾。
其中,钢结构采用了空心和实心两种构造形式,使得三栋塔楼可以在高度上呈现出流畅的曲线。
这样的设计方案不仅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空间感,同时在光影角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各个建筑结构的区别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的三栋塔楼高度不同,造型各异,因此其结构设计也各有特点。
其中,西塔是最高的一栋,整个建筑高度与重量均超出其他两个塔楼。
为了增强西塔的刚度与稳定性,设计师们在其周围设计了一个六组合边形,有效地降低了弯曲应力。
同时,在设计中还采用了钢结构构件,使得整个建筑的重量能够更加均匀地承受荷载,并减轻施工难度。
另外,东塔和南塔的结构设计比较类似,主要采用了楼板上覆盖式钢梁,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均匀。
同时,在防风、减震等设计方面也采用了相似的技术手段。
三、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在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的设计中,建筑师们主要考虑到了人文与环境因素。
因此,除了结构的优化设计之外,他们还在外立面的设计上体现了大量的文化元素。
其中,金鹰的“鹰”造型,使得建筑结构非常凸显,同时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呈现了一种融合之感。
同时,东塔、南塔、中间裙房的造型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建筑元素,如砖墙、玻璃幕墙等,呈现出一种多彩多姿的视觉效果。
四、总结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的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既具有良好的建筑结构与安全性能,又体现了人文与环境意义。
高层建筑混凝土连体结构设计的分析

过伸缩缝相连 ;A、B塔 楼为 1 8层 ,两 栋 塔楼 顶 部两 层 ( 三层 楼
板 )相连 ,总高度 6 . m,A、B塔 楼 与两 层裙 房间 通过钢 结构 连 44 廊相连 ,连廊与塔楼间设置伸缩缝 。由于建筑 功能 的要求 ,本工 程 A 、B塔楼采用框架 一 力墙连 体结 构 ,底 部局部 大空 间转 换剪 力 剪 墙结构 ,转换 层在第 3层顶 面。 由于 同时采用 了两种 复杂结构 ,且 结构体 形较复杂 , 本工程按超限高层 结构进行 了送 审。该地 区地 故
8~2
2 结构整体设计及计算 结果
2 1 结构计 算单元的确定 . 由于本工程 主体 分为 A 、B 、c三栋 高 层塔楼及一栋两层 的裙楼 ,所有塔 楼之间 由地下室 顶板相连 ,考虑 地下室墙体较多 ,地下 室顶 板 ( 5 30 m) 厚度 较 厚 ,整体 刚 2 0~ 0 r a 度较大 ,故将上部结构 的计算嵌 固点 设在 ± .0 0 0 0处 ,计算 单元 分 成三个部分 ,即 C栋和两层 的裙楼 各为一个计算单元 ,A楼 和 B楼
措施 :
( )框支 柱 、框支梁 、剪力墙底 部加强部 位的抗震 等级提 高一 1
4 5 灯笼广场具有 中华 民俗特 色 的灯 笼 ,烘托 出喜 庆气 氛 ,是 市 .
民欢庆节 日的首选场所。 4 6 赣文 化民俗景观区 ,江西 各大名胜古 迹 的微缩 景观尽收眼底 , .
大量的安放在道路交 汇处及 人 口。
7 户 外 家具 概 念
根据户外家具 、公用设施 、 具系统 的实用性 与舒适性 , 达 灯 为 到风格 的统一性 ,本设计是特 别针 对红谷滩新 区临 江岸线景观作 出 的系列 性设计。突出设 汁的设 施包括座 椅 、废 品箱 、庭院灯 、 坪 草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论文摘要: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时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科学合理的设计连体结构,确保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在面对地震灾害时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引言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指除开裙楼外,高层建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塔楼之间存在带有连接体的建筑结构。
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连体结构部分是较为薄弱的,因此对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增加了难度。
由于高层建筑在遭受地震灾害时,容易对地震区的连体高层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需要加强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的安全性。
二.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为52000㎡,项目占地面积约25000㎡,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A楼和B楼由同一主楼组成,主楼的高度为16层,主楼10层以下为相互独立的建筑结构,在11层和15层之间设置一连体结构,连通A楼和B楼。
在连体部分中,将11层作为可用建筑空间,其余楼层均为架构部分。
在A楼和B楼之间设置连通的地下室。
三.高层建筑的连体结构设计1.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基本原则(1)计算数据分析按照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对高层建筑的复杂体型进行分析,需要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至少需要采用两个具有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软件对整体内力位移进行数据计算;由于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体型具有特殊性,连体部位的承受力非常复杂,因此需要采用有限元模型对结构整体进行建模分析,并采用弹性盖楼对连体部分进行分析计算。
2)在计算结构抗震系数时,需要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设置振型数高于15,计算振型数要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得小于总质量的90%。
3)需要采用弹性时,要采用程分析法补充进行计算。
4)需要采用弹塑性动力或静力分析方法对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进行验算。
2. 结构选型高层建筑的连体结构由于各独立部分存在相同或相近的体型、刚度或平面,抗震设计为7度或8度时,刚度和层数差别较大的建筑,不适合简单采用强连接方式。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

、
尖 。桩基持力层为第⑥层强风化花岗岩( 软岩 ) , 由于岩面起伏较大 , 施 工 之 比均小 于0 . 9 0 , 最大扭转位移 比均小于1 _ 3 。说 明通过在建筑平面 的四个 时 以控制嵌岩深度为 主, 要求嵌岩深度大于或等于l m。 单桩竖 向抗压承载 角设置的四个 角筒增强 了整体抗扭刚度 , 有效地 控制了结构 的扭转效应 。 力特征值为2 1 0 0 k N,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6 0 0 k N 。为了防止第⑤ 不论是地震作用下或风荷载作用下 , 最大层间位移角均远小 于规 范限值 ,
2基础、 地 下 室设计
从表 1 可 以看 出, 两个软件的主要计算结果基本相近 。结构总质量及 主楼 区域采用桩基 + 筏板基础 , 裙房采用桩 基+ 承台、 基础梁 、 防水 板 基底地震力接 近 ,说 明两个模型具有可比性 。从前三个振型 可以看 出第 形式 。本工程采用 预应力混凝 土管 桩 , 型号为P H C 5 0 0 A B 1 2 5 , 采用 a 型桩 第二振型均为平动 , 且不 含扭转 因子 , 第一扭动周期 与第一平动 周期
+ { I / 0 )
Z : l 6 1 I 0’ £ mj
框架结构体系。主楼和裙 房均设置有通天的中庭 , 主楼东西两侧每隔三层
设 置一个露 台和会议室 ,主楼南北两部分通过露台和会议室 的底板与顶 板及 每层 的电梯厅部位形成 了多层刚性连体 的结构形式 。 为了增强连接体部位 的强度和延性 ,同时便 于型钢混凝 土梁与柱的 连接 , 故与连接体部分相连 的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与
型 钢 混凝 土 梁形 成 局部 型钢 混 凝 土 框 架 ,也 增 强 了 整 体 结构 的 强 度 和 延
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共3篇

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共3篇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1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南京金鹰天地广场位于南京市区核心商业区,店铺、商场、娱乐场所、餐饮店等一应俱全,是南京市著名的购物中心之一。
其中的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更是备受瞩目。
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是指三座高层建筑结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物。
在这个结构中,三座塔的间隔和角度都经过了仔细的设计和计算,以确保整体建筑物的稳固和安全。
在该结构中,三座塔的高度分别为238米、218米和198米,呈不规则形状,因此需要仔细的设计和计算。
经过多次模拟和试验,设计师们最终决定采用下列结构:首先,三座塔的构造均由混凝土墙和钢筋混凝土柱组成。
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分散塔的重量和抵御风力对建筑物的冲击。
其次,具有连接作用的桁架结构被安装在三个建筑物的顶部。
这些桁架被设计为强大的承重结构,稳固地将整个建筑物连接在一起。
最后,建筑物中心的空心部分被设计为一个大型的钢结构管柱,可以有效地支撑整个结构。
此外,管柱的外形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在实际建造过程中,设计师和建筑师密切合作,精确地量化每个方面,以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精确的构造方法、考虑天气因素和对建筑物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估。
总体来说,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是一项由各个方面组成的复杂工程,但最终,通过建筑师和设计师团队的努力,他们成功地建造了一座美观、稳定、安全的高层建筑。
这对于南京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无疑是一件巨大的财富,同时也表明了中国设计和建筑创新的潜力和实力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是一项具备极高复杂性的工程,但经过建筑师和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和严格施工,成功地建成一座高度稳定、安全、美观的高层建筑。
该项目体现了中国在设计和建筑方面的创新潜力和实力,为南京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此次成功实践不仅对于本项目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未来高层建筑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2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三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南京金鹰天地广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是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连体结构设计(一)肖从真

第三节
强连接连体结构
对强连接连体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是
保证连接体与塔楼可靠连接,共同受力。 工作应重点围绕如何保证连接体与塔楼 整体共同工作及该特殊体型结构的计算 分析设计方面开展。
第三节
强连接连体结构
一、强连接连体结构计算分析 (一)计算原则 1 、根据现行《高规》第 5.1.13 条规定,对复杂体型高层建 筑的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二节 连体结构的特点及分类
一、连体结构的特点 连体结构的受力比一般单体结构或多塔楼结 构更复杂。
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扭转效应需引起重视
– 连接体部分受力复杂
– 重视连接体两端结构连接方式
第二节 连体结构的特点及分类
(一)、扭转效应需引起重视
较之其它体型结构,连体结构扭转振动变形 较大,扭转效应较明显,应引起重视。
3 )对 8 度抗震设防地区的连接体结构,应考虑竖向 地震作用; 4)连接体部分的振动往往较明显,舒适度验算应引 起关注。
第三节
强连接连体结构
(二)、地震作用下的分析计算
1、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计算外,还应补充进行弹性时 程分析计算。 应采用考虑平扭耦连方法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且 要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振型数至少应按多塔楼结 构的振型数量选取,以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 量的90%。
第二节 连体结构的特点及分类
(二)弱连接方式 当采用阻尼器作为限复位装置时,也可归为 弱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可以较好的处理 连接体与塔楼的连接,既能减轻连接体及其 支座受力,又能控制连接体的振动在允许的 范围内,但仍要进行详细的整体结构分析计 算,橡胶垫支座等支承及阻尼器的选择要根 据计算分析确定。
浅议连体结构设计问题

浅议连体结构设计问题发布时间:2022-01-11T06:31:13.388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8期作者:殷明霞[导读]身份证号码:61042419790819xxxx 高级工程师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因连廊上良好的视觉体验、空中交通以及共享空间功能,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
连体结构是指两个塔楼或多个塔楼由设置在一定高度处的连接体(又称连廊)相连而组成的建筑物。
连体结构不仅需要协调连接其两侧塔楼的受力和变形,还要考虑连体本身由于双塔变形不协调而产生的扭转作用。
连体结构与塔楼的连接节点构造复杂、连体结构自身结构形式要求较高,故而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计算软件,才能保证整体结构体系的可靠度和连体结构的舒适度。
一、连接体分类:1.根据连接体自身强度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
强连接的连接体本身刚度较大。
比如层数较多的连廊,一般可采用刚性连接。
因其自身承载变形的能力较强,有利于协调各单体塔楼受力和变形。
弱连接的连接体本身刚度较弱,比如单层连体、室外空中走廊,或宽度方向有向内收缩仅有部分宽度用于连接塔体。
对单体塔楼的地震动力等效应影响较小,可将塔楼与连体结构分开设计。
以滑动支座为例,北京当代万国城北区工程,为多塔楼大跨度连体结构,由7座空中连廊将8幢塔楼首尾相连而成。
采用多塔楼滑动连体设计方法,提高了连体和塔楼抗震安全性。
2.根据连体结构形式分为:钢桁架结构、悬索结构、预应力结构及型钢混凝土结构等。
根据经济性和使用净空等因素进行选择。
二、连体结构的设计原则1. 连体结构要控制扭转。
当地震或风力作用时,结构除产生平动变形外,还将会产生扭转变形,扭转效应随两塔楼不对称性的增加而加剧。
即便对于对称双塔连体,因连接体楼板变形,两塔除有同向的平动外,还有可能产生两塔楼的相向运动。
实际工程中,因地震在不同塔楼间的震动差异存在,两塔楼相向运动的振动形态极有可能发生响应,此时连体受力很不利。
谈论多塔楼的连体结构设计分析

谈论多塔楼的连体结构设计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新颖的结构形式要求及高层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复杂的高层建筑包括高空连体结构,该类结构体系的特点较为复杂,同时塔楼之间由于连体而形成较强的空间耦联作用,其施工比一般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得多。
一工程概况某工程属于超限结构,包含高位大悬挑钢结构、空中连廊等复杂施工部位。
连廊本身由箱型桁架组成,箱型桁架系统的四个面全由大宽度及深度的桁架组成,以提高抗弯及抗扭能力;悬挑部分结构采用钢结构。
在塔楼内除设置核心筒外,还设置了十字型剪力墙,以提高塔楼整体的刚度和抗倾覆能力。
二连体结构设计⑴计算分析。
①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连体结构因体型特殊,连体部位受力复杂,宜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整体建模分析,对连接体部位应采用弹性楼盖进行计算。
②)抗震计算时,应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③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④宜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验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
⑵结构选型。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各独立部分宜有相同或相近的体型平面和刚度,7度、8度抗震设计时,对于层数和刚度相差较大的建筑,不宜简单采用强连接方式,应根据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结果,使结构在罕遇地震下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
三高层结构体系设计方法⑴高层多塔楼、高位悬挑及连体结构形式独特,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设计规范或规程,因此课题组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在理论分析和概念设计的基础上,注重结构体系、设计关键技术以及构造方法的研究,初步探讨了高层多塔楼、高位悬挑及连体结构的设计方法。
⑵某工程为结构特别不规则的超出规范适用范围的高层建筑群,由于建筑体型和功能要求,其复杂体形的大底盘多塔、结构竖向高位收进、高位悬挑、复杂大跨连体、竖向构件不连续等设计对抗震不利。
经过大量研究,通过对结构进行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非线性时程分析,提出性能设计的方法,解决了复杂工程抗震设计的关键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方法
结论:
(1)本工程为大跨高位 连体结构,属B级高度超 限高层建筑,针对超限内 容,对关键构件及连接体 楼板采取加强措施。
E(2)对结构采用多种计
算软件进行弹性、弹塑性 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 构所有指标均满足相关规 范要求,多遇地震时能保 证各构件处于弹性阶段; 中震时竖向构件处于抗剪 弹性、抗弯不屈服,受剪 截面满足中震不屈服;罕 遇地震时关键构件满足抗 剪弹性、抗弯不屈服,薄 弱部位层间变形满足规范 要求,结构能够实现预期 的抗震性能目标C。
计算方法
风荷载作用
连体结构高层建筑的风荷载作用计算原则上按规范相关条文执行,但因连体结构体型
E 较特殊,关于其风荷载作用取值需引起注意。 《高规》规定:当多栋密集的高层建筑相互间距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 效应。一般可将单栋建筑的体形系数μs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数μβ。该系数可参考类似条 件的试验资料确定,必要时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另外,《高规》规定:立面开洞或连 体建筑宜采用风洞试验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
成都环球金融中心项目,位于成都市,总建筑面积28.4万m2,其 中地上22.0万m2,地下6.4万m2,地面以上由47层双塔连体建筑及 5层裙房(设缝与塔楼脱开)组成,建筑高度198.1m,结构高度 197.92m。两栋塔楼为斜向布置,两塔楼最近点距离约33.9m。连 接体位于建筑楼层44层楼面至屋面范围,呈下窄上宽、外立面为空 间曲面的形状,双塔楼与连接体形成一个巨型门形建筑。建筑楼层 44层(连接体最下层)。
关于邻近建筑相互干扰问题,曾有学者进行专门研究,并指出,如果邻近的建筑为比 计算分析的建筑矮得多的建筑,则即使靠的很近受影响的只是所分析建筑的下部,对整 个结构分析不致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邻近建筑与所分析的建筑接近同一高度,应 考虑建筑物对缝荷载体形系数的影响。除去相互干扰增大系数外,对连体结构,连体部 位结构的风荷载分布也比较复杂,如有条件,该部位附近的体型系数宜通过风洞试验确 定。
本工程的设计于2016 年7月通过四川省抗震设 防专项审查。
PART 05
结论
结论
作为高层建筑的发展和研究,双塔楼连体结构研究的重点 应放在: 1)利用国际通用的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LS-DYNA, ABAQUS等对结构进行静力、动力分析、比较。 2)连体、连体同塔楼连接的具体构造措施,连接部位门 洞对结构使用、抗震效果的影响。 3)双塔楼连体结构的风效应,进而提出针对结构的顺风 向或横风向脉动荷载。 4)结构形式、结构布置及构造措施等的研究,为概念设 计提供指导。 5)结构的相互作用、扭转耦联振动影响。
连体结构的性能 与工程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汇报人:
日期:2019年11月06日
目 录
01 引言 02 结构形式 03 计算方法 04 实际算例 05 结论
PART 01
引言
引言
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对地下空间利用的日益提高,各种不同功能综合在 一起形成的多功能高层建筑大量出现。近30年来,我国高层建筑业迅猛发展, 而为满足建筑结构功能性要求和美观要求,高层建筑结构向着更高、更复杂、 更综合的方向发展。其中高层连体结构是近些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结构形 式,其从结构形式上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为凯旋门式结构,也称门式 高层结构,即将顶部若干层相连成整体楼层的结构;其二为连廊式,即主体 结构间用一个或多个连廊相连,连廊跨度可达几米至几十米,且其宽度一般 在十米以内。
SAP2000模型图
计算方法
风荷载作用
利用 SAP2000 对大跨度超高门式结构的进行模态分析,模态分析的结果反映结构自身的 动力特性,分析模态结果可以判断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并对结构动力性能进行定性的判断以及 初步确定结构各功能模块之间的耦合效果,模态分析也为后续的其它分析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
实际算例 PA R T 0 4
频率与阻尼。
结构形式
连体与塔楼的连接形式有三种:
01 连接体两端 与塔楼为刚性
连接
02 连接体一端 与塔楼为滑移 连接,另一端
为刚性连接
03 连接体两端 与塔楼铰接
计算方法 PA R T 0 3
计算方法
静力荷载作用
包世华 沿高度方向运用分段连续 化方法 对底部为大底盘、上部为 多塔楼、塔楼间带连廊的 高层建筑结构,建立分段 连续串并联模型,用常微 分COLSYS求解器求解,为 复杂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 简化的算法
计算方法
风荷载作用
根据 Davenport 谱,采用自回归 (AR)法,考虑脉动风的空间相关性, 应用 MATLAB 编写程序,得到了结构各 个节点的脉动风速时程曲线、以及各个节 点的风压时程曲线。对结构进行动力分析, 主要用到的力学模型有杆系模型、剪弯模 型、剪切模型。大跨度超高门式结构的两 个单塔及连体部分主要是桁架杆件,用空 间杆单元模拟两个单塔、连体桁架结构与 拉索。拉索建模时应考虑预应力对几何刚 度的影响,拉索的预应力采用降温法施加, 具体模型如图5所示。
THANKS
THE END
实际算例
小震弹性分析 采用YJK,ETABS软件
对本工程进行弹性分析 计算,考虑偶然偏心地 震作用、双向水平地震 作用及竖向地震作用、 扭转耦联以及施工模拟 加载的影响,软件自动 考虑最不利地震作用方 向。
E
模型分塔示意图
施工顺序示意图
实际算例
结论:
桁架下层(31层,对应模 型33层)与桁架层(32层, 对应模型34层)刚度和楼 层受剪承载力存在突变。 为避免软弱层和薄弱层出 现在同一层,采取如下措 施:1)31层框架柱采用型 钢混凝土柱,并向下延伸 一层,型钢柱中型钢厚度 由35mm(31层)变为 30mm(30层)厚;2)32 层增设钢板的剪力墙,钢 板向下延伸一层。
实际算例
中震不屈服计算 根据结构抗震性能要
求,竖向构件需满足中 震正截面承载力不屈服 的要求。中震不屈服计 算采用规范反应谱,不 计算荷载分项系数和承 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材 料强度取标准值,其他 参数同中震弹性计算模 型。采用YJK软件进行 中震不屈服计算。
大震不屈服计算 根据结构抗震性能要
求,关键构件需满足大 震抗剪不屈服性能目标 要求。
计算方法
竖向地震荷载作用
1)对于高层结构和高耸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
E 该方法是由刘季教授提出,考虑了高层建筑竖向基本振型和楼层质量沿高度分布因素。
采用时程分析法和反应谱法对高耸结构与高层建筑的竖向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高耸结 构与高层建筑竖向地震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给出了计算高耸结构与高层建筑竖向地震 作用的公式,可供抗震设计应用 2)对于大跨度、悬臂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 是张刚毅教授用子空间迭代法系统地研究了各种类型网架、桁架的自振特性,采用反应 谱法和时程法分析了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网架内力的分布规律,指出网架竖向地震内力系 数具有圆锥形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个计算网架竖向地震内力的简化方法 3)重力系数法 4)冲量定理法
实际算例
该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东南二环外。项目地上包含两栋楼,1号楼为超高层 住宅,2号楼为多层独立商业。本文主要介绍超高层1号楼的结构设计。1号楼为双 塔连体结构,地下2层,地上38层,房屋高度为137.05m;地下2层为车库,层高分 别为5.6,3.9m,1层为架空层,层高9m;13和26层为避难层,层高3.5m;33层为 设备转换层,层高2m;其他楼层为住宅标准层,层高均为3.5m。两侧塔楼在32层 至屋面层(标高113.950~136.950m)通过跨度为29.600m的连接体相连。
E 连续化方法和有限元算例数值分析。
1)包世华教授基于常微分求解器的方法研究了3)娄宇利用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大底盘上双塔楼高层建筑和大底盘上双塔连体高层建筑同 一振型有两种振动表现形式的结构振动概念,给出了结构抗震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4)黄坤耀采用了凝聚模型进行简化分析,在利用结构设计软件方面以PKPM为主 5)卞朝东采用串并联刚片层模型,对振型和振型参与系数的数学概念和物理力学概念进 行了深入讨论,并考虑了结构的对称性、地震行波效应对振型参与系数的影响 6)吴耀辉通过分析刚度矩阵揭示连体结构平扭耦联的原因 7)林海瑛采用QR法对双塔连体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弹塑性应变理论和双分量模 型的双塔连体结构弹塑性分析模型,分析了双塔连体结构的弹塑性问题
实际算例
+
建筑效果图如上图所示
+
剖面图如上图所示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基本 风压为0.30kN/m2(50年重现期),地面粗糙类别为C类。
E黄坤耀、卢文汀
采用有限元方法就一双塔 连体结构算例分析了连体 刚度和位移对结构静力性 能的影响 对连体两端的铰支处理和 橡胶垫支承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利用连体把双塔连 体结构构造成巨型门式结 构的设想
冯春鹏 比较了竖向荷载下连体结 构方式
计算方法
水平地震荷载作用
连体结构研究文献发表始于1996年,纵观13年来理论研究发展,研究方法分两大类:
结构形式 PA R T 0 2
结构形式
01塔楼
02 连体结构
塔楼采用的结构形式同单体建筑结构的结构形 连体跨越于两塔楼之间,形式上看有点类似于 式没有显著区别,基本上是框架结构、框架-剪力 桥梁,从静力的角度分析,桥梁和连体都以承受 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筒体结构等, 竖向荷载或水平向风载为主,但从动力的角度分 并且同样可概括地分为剪切型、弯曲型和弯剪型。 析,桥梁主要承受车辆运行所引起的振动或冲击 塔楼之间的对称与否、非对称程度、单体相对刚 作用,而连体则主要承受由塔楼传递过来的两端 度对结构性能影响较大。从静力分析的角度,主 部的振动作用。 要看结构的刚度,而从动力角度,主要看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