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中医药治疗进展_王振常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罗秋月;李梦婷;赵正孝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年(卷),期】2024(38)5
【摘要】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T)是肝硬化发展过程出现的血管与循环系统的改变。
目前常用的治疗以内科和外科治疗为主,但临床使用效果因人而异,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对于合并难治性腹水等严重并发症患者不适合使用,长期使用还会降低心率,产生耐药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中医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在治疗肝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对中医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展开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多思路。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罗秋月;李梦婷;赵正孝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柳州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中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2.腹腔镜手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4.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脾保留术研究进展
5.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辨证论治体会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辨证论治体会
吴振齐
【期刊名称】《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6(8)3
【摘要】肝硬化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进行性减损,门脉高压和继发性多系统
功能受损,常可发生腹水、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人的生命。
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学“积聚”、“瘢瘕”、“鼓胀”、“单腹胀”等范畴。
其病因主要由于酒食不节、情志所伤、劳欲过度、感染血吸虫,以及“黄疸”、“积聚”失治。
其发病机理则为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导致气滞、血瘀、水停,积于腹内而成。
其辩证分型主要为气滞湿阻、寒湿凝聚、肝胆湿热、肝脾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
笔者在临床上从整体观念出发,对脏硬化腹水进行辨证施治,常获桴鼓之效。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吴振齐
【作者单位】京山县石龙镇卫生院,湖北,京山,434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2
【相关文献】
1.中医辨证论治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36例 [J], 利霞
2.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辨证论治体会 [J], 高乘成;隋杨
3.中医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70例 [J], 林玉英;刘福星;郭金者
4.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J], 吴姗姗;王振常
5.中医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合并肾病综合征验案一例 [J], 曾勤;陈楠;郎睿;余仁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治疗肝硬化门脉压力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肝硬化门脉压力的研究进展作者:鮑大为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33期【摘要】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门脉压力症状通常表现为门脉高压,即门脉系统压力病理性增高。
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关注的重点课题。
文章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因进行分析的基礎上,对当前中药治疗该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丰富中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状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中药;肝硬化门脉压力;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3..02门脉高压又称为门静脉高血压、门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作为肝硬化患者的常见症状,其门脉高压的产生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门静脉血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临床综合表现。
因此,所有能够造成门静脉血流障碍或血流量增加的因素都可能会引起门脉高压症。
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出现呕血、黑便、腹水等症状。
作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门脉高压的治疗一直是中医研究与实践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本文拟对中药治疗肝硬化门脉压力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汇报,以丰富此类病症的治疗方法。
1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因分析医学上认为人的正常肝血流量为每分钟1200~2000 mL,而这些肝血流量中有大约75%左右来自门脉,其余的则来自肝动脉。
门脉血的来源主要是消化管和脾脏、胰腺,当其集成主干后在肝门内分为二大枝进入肝,然后再逐级分枝为8~12级,在汇管区肝小叶周边成为微细终末门静脉与终末肝动脉吻合,入小叶而成为肝窦。
而肝窦作为由内皮细胞、星状细胞构成的非连续性组织,其有许多筛孔经Disse间隙与肝细胞相通,肝细胞窦侧膜上微丝状物的平滑肌样收缩使的Disse腔液及肝窦血液流向中心静脉。
当人体的肝细胞发生病变时,微细状物因为发生纤维断裂而造成肝窦淤血,窦周边的贮脂细胞在肝细胞坏死时转变为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物质及结缔组织,堵塞筛孔,并限制肝窦的收缩,会导致淤血、缺氧等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持久性的门脉高压。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显毒副作用 。本研究通过检测 肝硬化 门脉高压 症患者 治疗 前后 药物 , 如血管活性 药 、 输血及 血液 制 品、 大 量输 液等 。禁 饮食 一 血流动力学参数值 、 肝功能及血浆 中液递 物质 [ 内皮素 一1 ( e n d o — 夜 , 次晨空腹 , 应用东芝 1 4 0 A型彩色 多普 勒超声仪 ( 探头频 率为
摘要 : 目的 探讨柔肝 化纤颗粒联合 普萘 洛 尔对肝硬化 门脉 高压 患者血流动 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 法 选择肝硬 化 门
脉 高压 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 观察 治疗前后血流动力 学指标、 肝功 能、 凝血酶原 时间( P T) 、 血 管活性物质 ( E T一 1 、 N O 、 G L U) 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 与对 照组在 用药后 门静脉 内径 、 血 流量 均减 小,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 但治 疗组血流速度较前 增快。治疗组 T B I L 、 P T 、 E T一1 、 N O 、 G L U含量在用药后 均降低 , A L B在 用药后升 高, 与同组用药前及对 照组用药后 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柔肝化 纤颗粒联合普萘洛 尔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 门脉 高压 , 其 作用机 制可能与降低 门静脉 系统血流 、 改善肝 功能及 血管活性物质 的代谢有 关。
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究也表明肝纤维化患者经过有效 的治疗是可 以逆转
的, 但 目前 对 于 患 者 有 效 抗 肝 纤 维 化 的药 物 相 对 较 少, 如 何寻 找和 开发新 的有效 抗肝纤 维化 药物 成 为人 们 关 注 的热 点 和难 点 。本 文 就近 年 来 有 关抗 肝 纤 维 化治 疗 的研 究进 展综述 如下 。
积极作用 , 目 前有关抗炎药物在抗肝纤维化 中的作用 研究也越来越多。以前 列腺素 H 2作 为前体化合物 的多种活性因子如前列腺素、 血栓素等在炎症反应中 起重要作用 , 而环氧化酶则是花生四烯酸转变为前列
质 ] , 因此针对 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作 为肝纤维化 的
一
种重要环节也逐渐受到重视 。水 飞蓟宾具有保护
l 1 2 6
G u a n g x i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 A u g . 2 0 1 4, V o 1 . 3 6, No . 8
抗肝纤维化治 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
莫志华 王振 常
( 1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 中医医院中医内科 , 来宾市 5 4 6 2 0 0 , E — m a i : 8 2 4 8 1 4 9 8 @1 6 3 . c o n; r 2广西 中 医药 大学第 一 附属 医院肝 病科 , 南 宁市 5 3 0 0 2 1 )
肝纤 维 化 ( h e p a t i c f i b r o s i s ) 是 各 种慢 性肝 病 发展 至 肝硬化 的早期 及必 经 阶段 , 其 形成 主要是 由于各种 因素导致 细胞 外基 质 ( 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m a t r i x , E C M) 在肝 脏 内弥散 性过 度增 生和沉 积 , 造 成肝 细胞结 构破 坏 和
肝硬化重症中医辨治

肝硬化重症中医辨治肝硬化重症中医辨治【摘要】摘要: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阶段,毒、瘀、虚缠绕搏结,发生多种合并症,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死亡风险加大。
应用益气活血消鼓胀;清利通化治黄疸;“通”“堵”结合止出血;寒温并用除“胀闭”;开闭、固脱治“肝脑”等法,重症急治,留人治病,为肝硬化重症患者赢得生机提供支持。
【关键词】肝硬化;并发症;中医药疗法各种肝硬化发展至失代偿阶段,由于病邪蕴结、瘀血阻络、脏腑受损病理持续搏结,易发生诸如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严重感染、肝肾综合症、胃肠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死亡风险加大,笔者称其为肝硬化重症。
目前,肝硬化重症多采取对症、支持的综合治疗措施,临床疗效有待提高。
中医治疗必须遵循谨守病机[1],重症急治的理念,把握重点,发挥优势,提高疗效,才能为患者生存赢得生机。
1益气活血消鼓胀肝硬化腹水由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引发,是肝硬化失代偿的标志,属中医鼓胀病范畴,内经以“腹胀-色苍黄,腹筋起”概括之。
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指出:肝水“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脾水“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肾水“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言明鼓胀由肝、脾、肾三脏病变所致。
笔者认为:久病多瘀,久病多虚,正虚血瘀,虚瘀互结是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关键。
瘀在气血,虚在脾肾,瘀则气化不行,津液不布,聚为水患,张仲景谓“血不利则为水”;虚者,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张景岳称“水不能化因气之虚”[2]。
虚、瘀胶着,隧道蕴塞,鼓胀遂生,这与现代“肝功能减退(虚)和门静脉高压(瘀)”的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相契合。
治疗腹水不仅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且可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我们以益气活血利水为主要治法,并自拟顺肝益气汤,方中补虚用黄芪、人参补中健脾,益气利尿,气旺中州运,无形胜有形,补无形之气,化有形之水;黄芪用量可至100克~150克,能促进利尿,消除肿胀,并能提高血清白蛋白,增强机体抗病机能;若脾肾阳(气)虚,以肉蔻、附子、肉桂温补脾肾。
肝硬化中医治疗进展

加减治疗 。该 临床研究 表 明 中药 治疗 组腹 水消 退时 间明
显短于对 照 组 , 差 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黎 均 铭
如关幼 波…认为 鼓胀 的形 成首 先是 由于正虚 , 肝 气郁 结 ,
气机不 畅 , 气 滞血瘀 , 湿热 内蕴 , 凝 聚成痰 , 痰瘀 阻滞 血络 , 久致肝 、 脾、 肾三脏 功能失调 , 三焦气 化不利 , 水湿不 化 , 终 致 聚水 而为胀 。李德新 认为 肝硬化 的病理 变化总 属肝 、
展综述 如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病 因 病 机
肝郁气滞脾虚湿 阻证 、 肝脾瘀 血水湿泛 滥证 、 肝。 肾 阴虚证 、
湿热蕴结证 4个证型 , 并 分别辨证 给予疏 肝散合平 胃散加 减、 调 营汤合 四君 子汤加减 、 一贯煎合 化瘀汤加 减 、 五苓散
现代医家在辨证论治 的基 础上 , 对肝 硬化 的病因病 机 有 了进一 步的认 识。大 多认 为肝 硬 化是 由肝 脾 肾 三脏 功 能失调 , 气滞 、 血瘀 、 水停瘀 结腹 中所 致 , 本 病本虚标 实 , 虚 实夹杂 , 多治 以养 阴、 益气 健脾 、 活血 、 行气 、 利水 、 补 肾等 。
进展。指 出 目前 中医对肝硬化 的治疗具 有很好 的疗效 , 但辨证分型缺 乏统 一标 准, 且缺乏对相关机制的研 究。
关键词 : 肝硬 化 ; 积聚 ; 鼓胀 ; 综 述
中图分类号 : R 5 7 5 .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7 1 5 6 ( 2 0 1 7 ) 0 1 — 0 0 5 7— 0 3
证施治取得 了满 意 的疗效 。但 目前 对肝 硬化 辨证论 治 的
加味升降散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30例临床观察

加味升降散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3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升降散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加味升降散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能改善患者消化道不适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加味升降散;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orpathy,PHG)[1]常发生于门脉高压患者,PHG是指胃黏膜无明显炎症,以黏膜、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瘀血、动静脉短路以及毛细血管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病变,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
升降散出自《伤寒瘟疫条辨》,方含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四味药,具有升清降浊,开通内外,调和气血之功。
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加味升降散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60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治疗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5~65岁,平均(4824±811)岁;病程1~6年,平均(331±062)年;胃镜下PHGⅠ级9例,Ⅱ级12例,Ⅲ级9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8~60岁,平均(4743±748)岁;病程1~5年,平均(270±056)年;胃镜下PHG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5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PHG分级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卷 第9期 2009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9Sep . ,2009门脉高压是肝硬化常见和危险的并发症之一,自1980年Benoit开始用心得安治疗门脉高压症,特别是 Benoit等阐明了门脉高压症的“后向血流学说”和“前向血流学说”的原理以来,门脉高压症的治疗得以飞速发展,在近年的研究中,中药治疗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现综述如下。
1 中药单方或其有效成分1.1活血化瘀类门脉高压的病理基础是肝内血循环的紊乱,导致肝脏血循环障碍,中医的活血化瘀类药物可以疏通肝脏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流状态,从而达到降低门脉高压的目的。
常用药物有丹参、桃仁、川芎、赤芍、当归等。
1.1.1 丹参 蒋立会等[1]将丹参注射液给PUT患者静脉点滴,前后各半小时分别行 B超检测 DPV、DSV、QPV。
结果发现丹参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B级)DPV、DSV、QPV,改善门静脉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对于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刘晓艳[2]研究表明,丹参可以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减轻门脉阻力从而降低门脉高压;刺激胃壁分泌黏液而减轻胃黏膜的损伤;诱发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改善微循环,增加胃黏膜血流和氧供;抗氧化和减轻细胞内钙超载,保护胃黏膜等作用,对轻、中度出血治疗效果。
1.1.2 桃仁 万志强等[3]认为桃仁提取物能改善临床症候及肝功能指标,提高肝组织间质型胶原酶活性,降低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肝纤维化的程度,促使肝纤维化的逆转。
1.1.3 川芎 黄忠等[4]用川芎素治疗PUT患者,发现川芎素能使PV、SPV明显降低,PVX及 SPVX明显增加,ET-1浓度明显下降,而 Qpv无明显变化,对降低门静脉压力有明显作用,且其降压作用是通过降低门静脉系统的阻力实现的,并不改变门静脉血流量,对肝功能的保护有积极作用,对Child A、B级患者疗效显著。
1.1.4 赤芍 赤芍有化瘀行滞止痛的作用,对肝细胞的免疫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同时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可使已形成的肝纤维化得到较好的改善和逆转。
李延昌等[5]研究表明,赤芍可以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沉积及促进其降解的作用,从而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组织的病理改变,从而降低门脉的压力。
1.1.5 当归 当归除含有有蒿本内酯、阿魏酸等有效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使肝脏炎症反应明显减轻,使肝组织原量减少,肝硬变程度减轻。
其活血化瘀的功能,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门脉血流阻力下降。
李校天等人[6]用胆管结扎法制作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静滴当归注射液后测定用药前后肝硬化犬血流动力学及胃粘膜血流变化,发现当归可降低肝硬化犬的门静脉压,使肝硬化犬的门静脉压力指标 Ppv、WHVP、HVPG显著降低,GMBF明显改善,对体循环参数MAP、HR无显著影响,说明当归在降低肝硬化犬门静脉压力的同时,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无全身不良反应。
1.2补虚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属于慢性衰弱性疾病,机体免疫平衡失调,而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此病多为肝旺脾虚,气阴两伤所致,因此强调补虚扶正,方能祛邪外出。
常用的补益中药有冬虫夏草、黄芪、泽泻等。
1.2.1 冬虫夏草 《中药大辞典》指出冬虫夏草可“保肺肾、补精髓、化痰止咳,用于肺肾两虚证”。
具有促使肝纤维化的逆转改善肝细胞功能的作用,与桃仁提取物合用经万志强等[3]临床证实可减轻肝纤维化,减低门脉压。
金博等[7]的研究表明人工虫草菌丝和葡萄糖酸锌均可减少大鼠四氯化碳实验性肝纤维化肝内胶原的沉积,从而改善肝纤维化,有利于降低门脉的压力。
1.2.2 黄芪 黄芪具有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白蛋白合成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曾芬[8]通过实验研究黄芪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时发现,黄芪能够使Dpv、Dsv缩小,Spy、Ssv加速,Qpv、QSV减少,HA、PCⅢ、LN也明显改善,结论是黄芪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改善肝纤维化有关。
1.2.3 泽泻 具有利水渗湿泄热的功效,丁霞等人[9]认为泽泻可以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具有解痉、保肝、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效果明显。
冯志杰等人[10]对采用40%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进行泽泻灌胃治疗,结果显示泽泻具有明显利尿作用,治疗后可使肝硬化大鼠尿量明显增加,显著减少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泽泻可作为治疗肝硬化门脉高的有效药物。
2 中药复方许多中药复方具有阻抑或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星状细胞增殖和转化,下调前胶原mRNA表达,减少胶原合成和沉积,抑制星状细胞分泌TGFβ等细胞因子,增加胶原酶表达,促进胶原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王振常(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病内科,广西 南宁 530023)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中医药;进展中图分类号:R65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9- 0065- 02收稿日期:2009-04-12作者简介:王振常(1972-),男,广西柳州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肝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65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卷降解,从而降低门脉的压力[11]。
2.1复方鳖甲软肝片复方鳖甲软肝片(内蒙古福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首个批准用于肝纤维化治疗的中药,由鳖甲、当归、赤芍、三七、党参、黄芪、冬虫夏草、板蓝根、连翘、紫河车、莪术等组成,具有软坚散结之功效。
孟玉君[12]研究发现,该药可有效缓解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进展,对于门脉压力与缩脾方面有针对性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门脉高压症。
2.2保胃灵由生黄芪、白术、白芍 、三七、莪术、丹参 、白花蛇舌草、制大黄、佛手、甘松等组成,共治疗36例门脉高压性胃病(PHG)。
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可以修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胃内环境,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胃肠运动功能,能降低门脉高压,预防PHG[13]。
2.3活血通络方由当归、赤芍、白芍、太子参、炙黄芪、柴胡、郁金、丝瓜络、鳖 甲、丹参、青皮等组成,王才党[14]治疗前后测量血清 PCⅢ、LN、HA含量,门静脉宽度,发现对肝纤维化和门静脉宽度均有有明显改善作用,对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理想。
2.4强肝软坚方用SD大鼠以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硬化模型,设普萘洛尔对照,通过4周给药,测量观察各组门脉压力、脾指数、门脉血甘胆酸(CGA)、胰高糖素(PG)的变化。
了解强肝软坚方对门脉高压大鼠甘胆酸及胰高糖素的影响。
结果中药组门脉压力、脾指数、CGA及PG均明显下降,提示该药有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15]。
2.5软肝活血散陈少忠等人[16]用软肝活血散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38例,发现门静脉内径变窄、血流量增多、血液速度变快、门脉压变低。
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度明显减轻、肝功能各项指标有显著改善,已延长的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对乙肝后肝硬变引起的门脉高压具 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2.6鳖甲煎丸服用鳖甲煎丸(武汉中联制药厂生产)1个月,设普萘洛尔对照组,治疗后测量门静脉内径(D)和门静脉血流速度(v),结果显示鳖甲煎丸显著降低早期肝硬化(child分级 A、B级)患者门脉 D、O值,改善肝内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内纤维增生,促进胶原降解,胶原纤维重吸收,使后向血流阻力减低,从而降低门脉压力,是一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有效的药物[17]。
3 中西医结合用药李爱元等人[18]用心得安、消心痛联合自拟软肝缩脾饮治疗乙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1例,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心得安、消心痛。
林爱珍等人[19]研究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痔静脉曲张出血,运用消痔灵局部、云南白药局部喷洒,口服丹参、黄芪、当归、鳖甲等组方中药,同时联合西药的抗感染、止血等治疗,较单纯用中药或西药治疗,效果更理想,远期疗效更好。
4 其他中医疗法柴建萍等人[20]在口服大黄廑虫丸的基础上,用保肝消瘢膏(青皮、郁金、三棱 、莪术、血竭、黄芪、白芷、大黄、三七参、没药、乳香、泽泻、冰片等药组成)贴敷肝、脾体表投影区,胶布固定,24h换药1次,治疗2个月检测肝功能、门静脉 、脾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结果表明保肝消瘢膏敷贴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肯定。
5 展 望门静脉提供人体肝脏总血流75%及总氧量的60%,正常门脉压为5~10mmHg(7~14cmH2 O),比下腔静脉压高4~5mmHg,若超过此界限,则称为门脉高压(Porud hypertension,PUT)。
由于门脉高压本身无症状,临床上常出现并发症才发现有门脉高压,而中医对门脉高压症并没有明确的病名。
目前研究表明此病主要有肝郁血瘀、肝胆湿热、湿邪困脾、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等证型[21],故治疗上多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气健脾、滋肝益肾立法。
所用的药物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法立方、以法选药,选择具有临床或药理分析有确切疗效的药物组方,近年的多项研究表明治疗PUT的单方、复方或经验方等都起到了改善肝脾功能、抗肝纤维化、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若采用中西医结合、中医外治内治联合治疗的方法,更是前景看好。
但同时,中医药治疗PUT目前太多局限于临床的疗效观察,对于药物的实验机理探讨较少,对中药发生的作用机制也未能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研究标准,因此治疗量化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中药成方制剂也亟需循证医学实践,特别是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制定统一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标准,方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 蒋立会,刘亚文.丹参注射液对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影响的临床观察[ J ] .中国热带医学,2006,6 ( 3 ):500.[ 2 ] 刘晓艳.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42例[ J ] .江西中医药,2006,37 ( 1 ):31-32.[ 3 ] 万志强,邹晓雅.桃仁提取物合冬虫夏草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J ]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 ( 12 ):881-882.[ 4 ] 黄忠,魏尉,钟强.川芎素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 ( 7 ):640-642. [ 5 ] 李延昌,孙玉凤.赤芍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 ( 10 ):767-768.[ 6 ] 李校天,段海凤.活血化瘀中药对实验性肝硬化犬门静脉压力与胃粘膜血流的影响[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 4 ):226-228.[ 7 ] 金博,廖丹.人工虫草菌丝及锌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的沉积[ J ] .天津医药,2007,35 ( 10 ):761-763.[ 8 ] 曾芬.黄芪、丹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J ] .江西中医药,2004,35 ( 9 ):24-25.[ 9 ] 丁霞,吴水生.泽泻的研究进展[ J ] .中医药信息,2008,25 ( 5 ):19-21.[ 10 ] 冯志杰,姚希贤.泽泻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 ( 4 ):218-220. [ 11 ] 唐有为,娥希贤.中药防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9 ( 2 ):124.[ 12 ] 孟玉君. 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早期肝硬化患者缓解门脉高压疗效观察[ J ]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 ( 1 ):55-56.[ 13 ] 杨顺标.保胃灵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36例临床观察[ J ]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 ( 3 ):217-217.[ 14 ] 王才党.活血通络方对肝纤维化和门静脉宽度的影响[ 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 ( 9 ):579-580.[ 15 ] 王晓素,朱生梁.强肝软坚方对门脉高压大鼠甘胆酸及胰高糖素的影响[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 ( 4 ):240-242.[ 16 ] 陈少忠,王绍臣.软肝活血散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38例[ J ]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10 ( 2 ):35-36.[ 17 ] 万培祥.鳖甲煎丸对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 ( 2 ):125-125.[ 18 ] 李爱元,张怀涛,孟德俊.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41例[ J ] .海南医学,2005,16 ( 10 ):103-104.[ 19 ] 林爱珍,曾映荷.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痔出血23例[ J ]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7 ( 2 ):119-120.[ 20 ] 柴建萍,杨靖华.中药敷贴辅助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观察[ J ] .光明中医,2007,22 ( 9 ):52-53.[ 21 ] 贾水莲,吴碧元.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肝硬化的品种概况[ J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 ( 4 ):561-5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