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诊断要点

合集下载

门静脉高压治疗指南

门静脉高压治疗指南

2015年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上,发布了最新一版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内镜分会联合出台,时隔7年,本指南有不少更新,本文将该指南的变化点及要点进行了总结,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本指南的更新点1.?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诊断:旧版指南建议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而新版指南更新为12-24小时之内行胃镜检查;旧版认为胃镜是诊断EVB的唯一可靠方法,而新版明确了B超、CT、MRI、肝弹性检测等在EVB诊断方面辅助价值。

2.胃镜检查:旧版建议无静脉曲张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2-3年检查1次胃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年检查1次。

新版更新为无静脉曲张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2年检查1次胃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0.5-1年检查1次胃镜。

3.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1)药物治疗新旧指南均推荐短期应用抗菌药物,旧版推荐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喹诺酮类耐药者可用头孢类抗菌药物,而新版则相反,首选头孢三代,若过敏,则选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2)旧版推荐H2RA及PPI用于辅助治疗,新版则仅推荐PPI。

(3)新增内容:麻醉插管或ICU可提高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4.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一级预防(1)旧版主要推荐药物治疗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而新版肯定了卡维地洛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一级预防方面的作用。

(2)旧版对ACEI/ARB及螺内酯等可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因缺乏证据未作明确推荐,新版明确指出不推荐ACEI/ARB及螺内酯用于一级预防。

(3)新增如何根据LDRf分型选择?治疗时机?的?内容。

(4)明确规定:不推荐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用于一级预防;不推荐各种外科手术和TIPS用于一级预防;不推荐EVL联合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同时用于一级预防。

5.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1)关于二级预防的时机,旧版推荐既往有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1周后开始,而新版则将时间改为5天后。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的CT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门静脉增粗:通过强扫描门脉,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增粗的门静脉主干,其内径大于厘米。

2. 奇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增粗:奇静脉内径大于厘米,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大于厘米。

3. 侧枝循环静脉曲张:肠系膜下静脉以及侧枝循环静脉的曲张,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冠状静脉曲张、奇静脉开放、腹壁静脉曲张等。

4. 肝脏形态变化:早期表现有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肝脏增大等。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后期可能会出现肝脏萎缩、轮廓不完整、肝实质密度不均匀、肝脏再生结节等现象。

如果诊断为门脉高压,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建议与专业医生进行讨论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门静脉高压症诊疗指南

门静脉高压症诊疗指南

门静脉高压症诊疗指南一、定义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指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血液淤滞,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水压升高(即>25cmH2O),并出现脾脏肿大或伴有脾功能亢进、门腔侧枝循环形成及腹水等临床表现。

二、诊断1.临床表现1)病史:常有肝炎病史,尤以乙型肝炎最常见。

2)症状:(1)脾肿大。

(2)上消化道出血,约占25%,以呕血最为常见,可为喷射状。

(3)腹水。

3)体征:(1)肝硬化所表现的体征(肝掌、痴蛛痣、黄疸)。

(2)腹壁静脉曲张。

(3)脾肿大。

(4)肝脏缩小。

(5)腹水。

2.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

(2)粪常规:上消化道出血时出现柏油样便或隐血阳性。

(3)肝功检查:肝功有不同程度受损。

血浆白蛋白降低而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4)肝炎后肝硬化者HBV或HCV常为阳性。

(5)凝血功能检查:肝功不良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影像学检查(1)B超和多普勒超声:提示肝脏萎缩,弥漫性点状强回声,脾大,门静脉主干或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增宽,有时可探及腹水,门静脉内血栓及逆肝血流。

(2)CT扫描提示肝体积缩小,脾大,腹水形成,门静脉、脾静脉增宽。

(3)食管钡餐检查:食管粘膜呈虫蚀样改变,食管排空后曲张静脉为蚯蚓样或串珠样负影。

(4)门脉造影检查亦对诊断有帮助,但属非常规检查。

在有需要及条件许可时进行此类检查。

3)其他检查(1)胃镜检查:可见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有时可见胃粘膜糜烂或溃疡。

(2)骨髓穿刺检查:排除其他血液性疾病。

3.鉴别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1)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约占一半,其中3/4是十二指肠溃疡。

2)出血性胃炎:又称应激性溃疡,约占5%。

3)胃癌:约占2-4%。

黑便比呕血更常见。

4)胆道出血。

三、分型肝前型:见于肝外门静脉血栓形成、先天性畸形(海绵样变性)、外在压迫等。

肝内型:分为窦前、窦后、窦型。

门静脉高压症特殊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及诊治

门静脉高压症特殊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及诊治

门静脉高压症特殊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及诊治摘要:随着对门静脉高压症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认识以及检查手段的丰富和精细,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特殊侧支循环不断被发现和了解。

因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治疗棘手、并发症严重、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对其早期识别和诊断及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对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特殊侧支循环从解剖结构、临床意义、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一组由于门静脉系统压力持续上升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所有能导致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和/或血流量增加的因素,均能够导致门静脉高压。

其中以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最为常见,约占90%;少见病因包括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血管发育异常、肝脏血液流出道梗阻、门静脉血栓形成等。

临床上评估肝硬化门静脉压力的金标准是测定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 i ent, HVPG) , HVPG 在5~1OmmHg 为轻度门静脉高压症,此时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

HVPG ≥ IOmmHg为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症,此时患者可出现临床症状,其中IOmnlHgVHVPGWI2mmHg时为静脉曲张形成期,约28%的患者会于2年内出现静脉曲张,1年病死率约为3%;当HVPG>12mmHg时,患者可出现肝硬化失代偿临床表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大幅度增加。

发生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症时,机体可代偿性形成侧支循环。

门静脉高压最常见的侧支循环包括食管下段一胃底交通支、直肠下端一肛管交通支、前腹壁交通支以及腹膜后交通支。

除此以外的门静脉高压导致的侧支循环被称为门静脉高压症的特殊侧支循环,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认知较少。

认识特殊侧支循环对于提高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合并出血顽固性肝性脑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对这些特殊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和诊治要点进行详细地阐述。

1门静脉高压症导致消化道内的特殊侧支循环位于消化管道的门静脉高压导致的特殊侧支循环按发生率依次为十二指肠、结肠及小肠。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是怎么回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是怎么回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是怎么回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
的病理病因,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病因
*一、病因:
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狭窄、门静脉血管瘤和肝内静脉动脉瘘等,可引起门静脉部分、完全阻塞或门静脉血流增加,是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原因。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
病因,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综合征”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第1 页。

肝内窦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肝内窦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肝内窦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夏 帅1,2,吴晓宁1,2,王冰琼1,2,何志颖1,2,尤 红1,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北京100050;2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摘要:肝内窦前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一种类型,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而无肝硬化病理证据,肝静脉压力梯度正常或轻微异常。

因其病因复杂,极易漏诊、误诊,因此需要结合影像学与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适时启动降门静脉压治疗,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效果有待验证。

关键词: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肝静脉闭塞性疾病;诊断Researchadvancesinnon-cirrhoticintrahepaticpresinusoidalportalhypertensionXIAShuai1,2,WUXiaoning1,2,WANGBingqiong1,2,HEZhiying1,2,YOUHong1,2.(1.LiverResearchCenter,BeijingFriendship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0,China;2.NationalClinicalResearchCenterforDigestiveDiseases,Beijing10005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YOUHong,youhongliver@ccmu.edu.cn(ORCID:0000-0001-9409-1158)Abstract:Non-cirrhoticintrahepaticpresinusoidalportalhypertensionisasubtypeofnon-cirrhoticportalhypertension,andpatientswiththisdiseasehavethesymptomsofportalhypertensionanddonothavethepathologicalevidenceforlivercirrhosis,withnormalorslightlyab normalhepaticvenouspressuregradient.Thisdiseaseiseasilymissedormisdiagnosedduetoitscomplexetiology;therefore,radiologicalexaminationandhistologicalexaminationshouldbecombinedinclinicalpracticetomakeaconfirmeddiagnosis,andrelatedtherapiesshouldbeinitiatedattherighttimetoreduceportalvenouspressure.Furtherstudiesareneededtoverifytheefficacyofprophylacticanticoagulanttherapy.Keywords:NoncirrhoticPortalHypertension;HepaticVeno-OcclusiveDisease;Diagnosi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7.003收稿日期:2022-05-04;录用日期:2022-06-05通信作者:尤红,youhongliver@ccmu.edu.cn 肝硬化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的最常见病因,占80%~85%[1],当出现门静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但生化、影像学或组织学无肝硬化证据时的一组疾病,被称为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2-3]。

非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非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970454);江苏省消化系统炎性疾病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8ZX09201016)作者单位:210003南京市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科第一作者:周慧,女,32岁,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㊂主要从事疑难肝病诊断与治疗学研究㊂E -mail:zhouhui@通讯作者:熊清芳,E -mail:tongxqf@㊃肝硬化㊃非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周慧,冯晓宁,任浩,刘杜先,杨永峰,熊清芳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总结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症(NCP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变化㊂方法㊀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住院的28例NCPH 患者,采用Seldinger 法穿刺右侧颈内静脉,使用一次性球囊导管测定肝静脉压力,计算HVPG,接受肝活检检查㊂结果㊀在本组28例NCPH 患者中,诊断特发性门脉高压(IPH)11例,非特发性门脉高压(NIPH)17例;IPH 组平均年龄为(40.6ʃ15.8)岁,显著小于NIPH 组ʌ(53.0ʃ12.9)岁,P <0.05ɔ;IPH 组HVPG 水平为(9.9ʃ5.2)mmHg,显著低于NIPH 组ʌ(14.3ʃ5.1)mmHg,P <0.05ɔ;IPH 组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分别为(41.4ʃ4.9)g /L 和(6411.7ʃ1839.3)U /L,显著高于NIPH 组ʌ分别为(33.9ʃ6.1)g /L 和(4438.5ʃ1854.0)U /L,P <0.05ɔ;IPH 组腹水发生率显著低于NIPH 组(27.3%对94.1%,P <0.01);腹水与HVPG 高度相关(r =0.66,P <0.01),而消化道出血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与HVPG 无显著性相关(r =0.193,P =0.324;r =-0.197,P =0.315);本组病例肝组织病理学共同特征为均无纤维化改变,但不同疾病有其独特的病理学表现㊂结论㊀在NCPH 患者中,现有的技术手段可以区分IPH 与NIPH,了解每种疾病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正确处理,改善预后㊂㊀㊀ʌ关键词ɔ㊀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特发性门脉高压;非特发性门脉高压;肝静脉压力梯度;特征㊀㊀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28㊀㊀Clinical features and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㊀ZhouHui ,Feng Xiaoning ,Ren Hao ,et al.Department of Liver Diseases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03,Jiangsu Province ,China㊀㊀ʌAbstract ɔ㊀Objective ㊀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NCPH).Methods ㊀28patients with NCPH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7and December 2019,the HVPG was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by Seldinger from right venaejugularis interna,and the liver biopsies were performed.Results ㊀The patients with NCPH included 11cases of 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and 17cases of non -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 (NIPH);the average age in patients with IPH was (40.6ʃ15.8)yr,significantly younger than [(53.0ʃ12.9)yr,P <0.05]in patients with NIHP;the HVPG in patients with IPH was (9.9ʃ5.2)mmHg,significantly lower than[(14.3ʃ5.1)mmHg,P <0.05]in patients with NIPH;serum albumin and cholinesteraselevels in patients with IPH were (41.4ʃ4.9)g /L and (6411.7ʃ1839.3)U /L,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33.9ʃ6.1)g /L and (4438.5ʃ1854.0)U /L,respectively,P <0.05]in patients with NIPH;the incidence of ascites in patients with IPH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NIPH (27.3%vs.94.1%,P <0.01);the occurrence of ascite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r =0.66,P <0.01),while th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varices were not correlated to HVPG level(r =0.193,P =0.324;r =-0.197,P =0.315);the different entities in our series had their unique histo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with common pathologicalfeatures of non -fibrosis.Conclusion ㊀The common clinical approaches could differentiate IPH from NIPH in patients with NCPH,and the correct diagnosis might help dealing with them personally and appropriately.㊀㊀ʌKey words ɔ㊀Non -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Non -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Feature㊀㊀肝硬化是导致门脉高压症的最主要的原因,但约20%门脉高压发生于肝硬化以外的多种疾病,统称为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NCPH)[1]㊂NCPH 的病因广泛,包括门静脉㊁脾静脉血栓形成等肝前性因素,严重的右心衰和缩窄性心包炎等肝后性因素以及胆道疾病㊁肝窦阻㊃514㊃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年5月第24卷第3期㊀J Prac Hepatol ,May.2021.Vol.24No.3塞综合症(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 HSOS)㊁布加综合征等肝内因素[1-4],其中较罕见的特发性门脉高压(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是一种排除了肝硬化㊁由未知原因引起的肝内窦前性门脉高压,其肝功能大多良好,肝酶仅轻度异常,肝性脑病等很少出现,以印度和日本发病率较高[5,6]㊂IPH的病因和具体发病机制一直不明确,临床上只能对症治疗[5-7]㊂其它类型的非特发性门脉高压(non-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NIPH)都有较为明确的病因和/或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如HSOS为吡咯生物碱损伤肝血窦等内皮细胞从而形成微血栓,引起肝内淤血和门脉高压等[4,8];布加综合征由血管内膜性和血栓形成所致,可抗凝治疗或者手术治疗[9];多数缩窄性心包炎由结核引起,可通过抗结核治疗和/或心包膜剥脱术,解除门脉高压㊂胆道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可通过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缓解疾病的进展㊂由于NCPH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低,临床医生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不足,容易把它们混淆为 肝硬化 或者简单地归类为 IPH ㊂故了解NCPH中IPH和NIPH的临床特征以及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变化,从而了解它们的临床规律,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以便能有效地缓解疾病的进展,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㊂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诊治的28例NCP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HPVG的变化,现报道如下㊂1㊀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㊀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住院并行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的门脉高压患者66例,经病史询问㊁化验㊁影像学和/或组织学检查确诊为NCPH患者28例(其中IPH11例,NIPH 17例),排除无肝组织学检查的NCPH5例和肝组织检查提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和肝炎肝硬化32例㊂IPH诊断依据日本标准[10]:即有明显的脾肿大伴有(或无)脾功能亢进症㊁贫血㊁消化道出血和门脉高压㊂PBC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三个标准中的两项:①反映胆汁淤积的生物化学指标如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升高;②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或AMAM2阳性;③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PBC[11,12]㊂HSOS诊断依据明确的用药史和典型的影像学资料[4,8]㊂NIPH诊断标准为有门脉高压表现,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无纤维化改变㊂1.2资料收集㊀采集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㊁病史;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㊁血生化,影像学检查包括彩色超声或CT或MRI检查肝胆胰脾门静脉系统㊂1.3HVPG测定㊀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侧颈内静脉,使用一次性球囊导管(波士顿科学公司,2.8F)测定肝静脉压力,按照公式计算HVPG=肝静脉楔入压(wedged hepatic venous pressure,WHVP)-肝静脉自由压(free hepatic venous pressure,FHVP)㊂术中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㊂1.4肝活检㊀在B超定位和引导下,使用18G 枪式切割式穿刺针 (美国巴德公司)经皮肝穿刺活检,取3~5cm肝组织1条,经处理后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㊂1.5统计学方法㊀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采用t检验;对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㊂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一般资料㊀本文纳入IPH患者11例和NIPH患者17例[包括布加综合征3例㊁PBC1例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1例㊁HSOS6例㊁易栓症1例㊁抗磷脂综合征1例㊁硬皮病1例㊁淋巴瘤1例㊁地中海贫血所致血色病1例㊁先天性肝纤维化1例]㊂IPH组和NIPH组男/女比例分别为8:3和8:9(P>0.05),IPH组平均年龄为(40.55ʃ15.75)岁,NIPH组为(53.00ʃ12.91)岁(P<0.05)㊂2.2两组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的差别㊀IPH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㊁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计数㊁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㊁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㊁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㊁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㊁谷草转氨(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㊁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㊁ALP 水平与NIPH组相比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 NIPH组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显著低于IPH组(P< 0.05,表1㊁表2)㊂㊃614㊃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年5月第24卷第3期㊀J Prac Hepatol,May.2021.Vol.24No.3表1㊀两组血常规ʌ(xʃs),M(P25,75)ɔ比较例数WBC(ˑ109/L)RBC(ˑ1012/L)Hb(g/L)PLT(ˑ109/L) IPH11 3.9ʃ1.5 4.2(4.0~4.7)126.0(120.0~132.0)99.5ʃ99.9 NIPH17 4.2ʃ1.8 3.7(3.2~4.8)105.0(96.5~139.5)91.2ʃ69.6表2㊀两组肝功能ʌ(xʃs),M(P25,75)ɔ比较例数TBIL(μmol/L)ALT(IU/L)AST(IU/L)GGT(U/L)ALP(IU/L)Alb(g/L)CHE(U/L) IPH1115.8(12.0~19.1)54.3ʃ51.237.6ʃ24.0104.2ʃ131.0118.1ʃ91.341.4ʃ4.96411.4ʃ1839.3 NIPH1723.7(15.7~37.7)36.9ʃ32.837.9ʃ27.7126.3ʃ113.8142.8ʃ122.933.9ʃ6.1①4438.5ʃ1854.0②㊀㊀与IPH组比,①P<0.01;②P<0.052.3两组HVPG比较㊀IPH组WHVP和FHVP水平与NIPH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PH组HVPG水平显著低于NIPH组(P<0.05,表3)㊂表3㊀两组HVPG(xʃs)比较例数WHVP(mmHg)FHVP(mmHg)HVPG(mmHg) IPH1117.4ʃ4.77.5ʃ1.69.9ʃ5.2 NIPH1721.2ʃ5.4 6.6ʃ2.114.3ʃ5.1①㊀㊀与IPH组比,①P<0.052.4㊀两组影像学表现特征比较㊀经B型超声或CT 检查或询问病史,发现NIPH组腹水发生率显著高于IPH组(P<0.05,表4㊁图1)㊂腹水与HVPG高度相关(r=0.66,P<0.01),而消化道出血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与HVPG无显著性相关(r=0.193,P= 0.324;r=-0.197,P=0.315)㊂表4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比较例数腹水消化道出血静脉曲张IPH113(27.3)1(9.3)8(72.7) NIPH1716(94.1)①2(11.8)8(47.9)㊀㊀与IPH组比,①P<0.05图1㊀IPH患者腹部CT表现A:平扫期;B:动脉期;C:门脉期,可见胃底静脉曲张(箭头所示);D:延迟期,可见胃底静脉曲张(箭头所示)2.5不同疾病肝组织病理学表现㊀10例IPH患者和5例NIPH患者接受了B超引导下肝组织活检术,其共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均无纤维化改变㊂IPH患者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肝小叶结构清楚,肝细胞浊肿,多个汇管区门脉扩张㊁疝入(图2A);PBC患者表现为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㊁旺帜性胆管炎和胆管缺失(图2B);PSC患者表现为胆管洋葱皮样改变(图2C);HSOS患者表现为在肝小叶3区可见明显的肝窦扩张㊁充血㊁肝板萎缩,汇管区基本正常,无淤胆,胆管正常,纤维化不明显(图2D)㊂图2㊀肝组织病理学表现(HE,20ˑ)A:在IPH患者,可见汇管区门脉扩张㊁疝入(箭头所示);B:在PBC患者,可见旺帜性胆管炎(箭头所示);C:在PSC患者,可见胆管洋葱皮样改变(箭头所示);D:在HSOS患者,可见肝窦扩张㊁充血㊁肝板萎缩(箭头所示)3㊀讨论NCPH于1970年由国外医师发现,国内外鲜有报道㊂NCPH按其病因分为:血管病变(如布加综合征㊁HSOS)㊁凝血异常(如骨髓增殖性肿瘤㊁易栓症㊁抗磷脂综合征)㊁免疫异常(如普通可变性免疫缺陷病㊁结缔组织病㊁克罗恩病㊁实体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㊁感染(肠道感染㊁腹腔感染㊁HIV感染)㊁药物/毒素(嘌呤类似物㊁砷剂㊁维生素A)中毒㊁基因异常(Adams-Oliver综合征㊁Turner综合征㊁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缺乏)[1,2,13-15]㊂虽然病因不一样,但中后期都表现为门脉高压㊂㊃714㊃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年5月第24卷第3期㊀J Prac Hepatol,May.2021.Vol.24No.3本研究IPH组平均年龄比NIPH组小,但比文献报道的30岁平均年龄要大[3],而两组WBC㊁RBC㊁Hb和PLT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均值或中位数都正常或者低于正常值,特别是与脾功能亢进有关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表现明显㊂NIPH组有1例地中海贫血所致血色病,该患者直到68岁时出现门脉高压症状时才开始查找病因,其可能的病因为突变位点致病性较低,长期慢性溶血导致轻度贫血(血红蛋白维持在90~110g/L),所以没引起足够的重视㊂两组TBIL㊁ALT㊁AST㊁GGT和ALP水平都正常或者稍高于正常值㊂与此同时,IPH组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在正常范围,而NIPH组均低于正常值范围,说明NIPH组肝细胞合成能力受损伤程度比IPH组严重,可能系本研究中有6例HSOS患者,因为HSOS 往往在年龄较大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容易发生有关㊂总体说来,NCPH患者肝细胞损伤轻,因此此类患者很少需要进行肝移植,可通过行内镜下治疗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 stent-shunt,TIPS)治疗缓解门脉高压症状[16]㊂HVPG是WHVP和FHVP之间的差值,反映了门静脉和腹内腔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可以更好地反映门静脉压力㊂IPH组HVPG低于NIPH组,与文献报道IPH的HVPG正常或稍高一致[1-3]㊂NIPH组中HSOS是由含有吡咯生物碱的药物导致肝窦内皮细胞的急性损伤,导致HVPG升高和顽固性腹水㊂我们发现腹水与HVPG呈正相关㊂研究证实IPH患者出现长期腹水预示着疾病的恶化,与本研究中IPH组出现腹水且HVPG明显升高一致,可能需要肝移植治疗[4,17-19]㊂本研究中组织病理学变化因基础疾病的不同而变化㊂由于胆管㊁血管或者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或者异常细胞导致血窦的堵塞等[20],出现门脉高压的表现,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肝细胞损伤所致的肝纤维化㊂ʌ参考文献ɔ[1]Khanna R,Sarin SK.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current andemerging perspectives.Clin Liver Dis,2019,23(4):781-807.[2]Sarin SK,Kumar A,Chawla YK,et al.Noncirrhotic portalfibrosis/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APASL recommend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Hepatol Int,2007,1(3):398-413.[3]Eichholz JC,Kirstein MM,Book T,et al.Transjugular liver biopsyand 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measurement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liver cirrhosis.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0 [ahead of print].[4]Wang JY,Gao H.Tusanqi and 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J Dig Dis,2014,15(3):105-107.[5]Da BL,Surana P,Kapuria D,et al.Portal pressure in noncirrhoticportal hypertension:to measure or not to measure.Hepatology, 2019,70(6):2228-2230.[6]Lee H,Ainechi S,Singh M,et al.Histological spectrum of 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n liver biopsies from dialysis patients.Int J Surg Pathol,2015,23(6):439-446. [7]Fiel MI,Schiano TD.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Semin Diagn Pathol,2019,36(6):395-403.[8]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南京).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8):533-542.[9]Da BL,Koh C,Heller T.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CurrOpin Gastroenterol,2018,34(3):140-145.[10]Khanna R,Sarin SK.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diagnosisand management.J Hepatol,2014,60(2):421-441. [11]熊清芳,杨永峰.不明原因胆汁淤积诊断思路.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1):18-20.[12]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s: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J Hepatol,2017,67(1):145-172.[13]Vilarinho S,Sari S,Yilmaz G,et al.Recurrent recessive mutationin deoxyguanosine kinase causes 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Hepatology,2016,63(6):1977-1986. [14]Gao N,Zhao Z,Che F,et al.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syndrome and 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n a patient with systemic sclerosis.J Clin Rheumatol,2019[ahead of print].[15]Goel A,Ramakrishna B,Muliyil J,et e of serum vitaminB12level as a marker to differentiate idiopathic noncirrhotic intrahe-patic portal hypertension from cryptogenic cirrhosis.Dig Dis Sci, 2013,58(1):179-187.[16]Felli E,Saviano A,Tripon S,et al.Letter to the editor:abdominalsurgery in 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is preemptive TIPS reduc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Hepatology,2020,71(4):1520-1522.[17]Sahin A,Artas H,Tunc N,et al.Hematological indices in portalhypertension:cirrhosis versus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J Clin Med,2018,7(8):196.[18]Elkrief L,Ferrusquia-Acosta J,PayancéA,et al.Abdominal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Hepatology,2019,70(3):911 -924.[19]Nakazawa T,Notohara K,Tazuma S,et al.The2016diagnosticcriteria for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J Gastroenterol,2017,52(7):838-844.[20]Khanna R,Sarin SK.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 andextrahepatic portal venous obstruction.Hepatol Int,2018,12 (Suppl1):148-167.(收稿:2020-07-28)(本文编辑:陈宗炳)㊃814㊃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年5月第24卷第3期㊀J Prac Hepatol,May.2021.Vol.24No.3。

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1. 引言1.1 门脉高压的定义门脉高压是指门脉系统内血流阻力升高,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

正常情况下,门静脉的压力维持在5-10mmHg,而门静脉压力超过12mmHg即可被认为是门脉高压。

门脉高压是一种常见的肝循环系统疾病,常见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门脉高血流量综合征等情况下。

门静脉高压会导致肠道、脐部、腹壁等处静脉曲张,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腹壁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门脉高压的出现不仅会影响肝脏的功能,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门脉高压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门脉高压的定义及诊断标准既包括门静脉压力的测定,也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综合评估,以确保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

1.2 门脉高压的病因门脉高压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门静脉系统内血液静压增高。

其主要病因包括肝硬化、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和血栓性门脉高压等多种原因。

肝硬化是最常见的门脉高压病因,约占门脉高压患者的80%以上。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破坏。

在肝硬化的过程中,肝脏受到长期的损伤和炎症,导致肝脏内部的纤维化和肝细胞坏死。

这些病理变化最终会导致肝脏内部的门脉压力增高,形成门脉高压。

肝硬化患者还容易出现门脉高压相关的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腹水等。

除了肝硬化外,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也是门脉高压的常见病因之一。

这类患者通常由其他原因引起门脉压力增高,如门脉血栓形成、门脉狭窄等。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门脉高压的病因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2. 正文2.1 病史与体格检查门脉高压的病史与体格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步骤之一。

患者的病史记录和体格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的线索和方向。

在病史采集时,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包括腹胀、腹泻、便血、恶心、呕吐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诊断要点门静脉高压常见原因是肝硬化,占门静脉高压的80%以上。

但目前临床上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日益受到重视,并且,部分此类患者通过适当的治疗,预后较好,因此,有必要提高对该类患者的诊断水平,以减少误诊。

门静脉是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肝脏的血供2/3来自门静脉,1/3来自肝动脉,肝脏氧供72%由门静脉提供。

门静脉压力通常与血流量(Q)和阻力(R)成正比。

正常门静脉血流量为1000~1200ml/min,门静脉压力(PVP)是5~l0mmHg(7~14cmH20)。

当PVP≥25mmHg(30cIn H20);肝静脉楔压(WHVP)或PVP高于下腔静脉压(lVC)5mmHg:脾内压≥15lnmHg时,称为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时,肝静脉和门静脉压的梯度增大,由于门静脉内无静脉瓣,当肝窦后压力高于门静脉高压时,血流由向肝性转为离肝性。

此外,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WHVP—游离肝静脉压(FHVP),正常人在5~6mmHg;尽管临床很少测定HVPG,但其对门静脉高压分类很有意义。

一、发病机理:有关门静脉高压产生的学说很多,最经典的学说主要有前向与后向学说:1、前向学说(Forward fIow theory)机体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表观为:全身血管阻力降低:平均动脉压(MAP)降低:血浆容量增加:内脏血流增加;心输出量增加。

导致产生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原因有:循环中胆酸.胰高糖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RGP)等扩血管物质增加;血管内皮产生一氧化氮(N0)、前列腺素I2(PG I2)等扩血管物质增加;血管对缩血管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等反应性降低。

2、后向学说(Backward fIow theory)主要因为门静脉系统阻力增加,又因引起血管阻力增加的部位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三种形式:①肝前性因门静脉阻塞所致。

②肝后性因肝静脉阻塞所致。

③肝内性为多因素,最常见有 a.解剖因素如:纤维化、结节形成、肝窦毛细血管化;b.功能因素如:星状细胞(HSC)活化,局部N0合成减低,内皮素—1(ET1)增加等。

二、门脉高压的分类及病因1、肝前性门脉高压的病因①肝内血流增加、动一静脉瘘;脾大(非肝脏原因);②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或堵塞。

2、肝内性门脉高压的病因①急性见于:急性酒精性肝炎/脂肪肝、急性肝衰竭等。

②慢性见于:病毒性,酒精性,砷、氯乙烯、铜盐中毒所致的肝病AIH/PBC/PSC,Wilson病/血色病/α1一抗胰蛋白酶(α1一AT)缺乏,胰腺囊性纤维化,特发性门脉高压,先天性肝纤维化,血吸虫病(窦前性),结节病,淀粉样病,肝转移癌。

3、肝后性门脉高压的病因①下腔静脉/肝静脉/肝小静脉的病变:肝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蹼性病变、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等。

②心脏疾病如:心肌病、心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等。

三、不同类型门静脉高压性疾病的减少(一)肝(窦)前性门静脉高压1、先天性肝纤维化先天性肝纤传性维化是一组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以门脉高压和肝功能正常为特点,多合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或肝内、外胆管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差异明显,可表现为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复发性胆管炎,或终生无症状尸检偶然发现。

发病年龄依门静脉高压程度及有无合并肾脏疾病成人均可发病,而以10岁以下居多。

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为四种类型:门静脉高压型、胆管炎型、门脉高压合并胆管炎型和无症状型。

综合国内先天性肝纤维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的约占44、4%,胆管炎型表现为间断性发热、腹痛、腹胀的约占30.6%,合并型的约占8.3%,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本病区别于常见结节性肝硬化的特点在于:儿童或青少年多见;门静脉高压凸显,表现为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30~70%有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储备良好,少数病例可出现碱性磷酸酶和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增高,腹水少见,肝性脑病罕见。

但是,肝细胞对动脉低血压(缺血、缺氧)敏感,故反复大出血可诱导肝硬化发生,此阶段的临床表现同结节性肝硬化。

此外,先天性肝纤维化常合并其他器官发育异常,特别是婴儿期多囊肾(现统一命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或交通性海绵状胆管扩张症(Carolis病),因它们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共同特征,有学者认为三者属同源疾病。

先天性肝纤维化的诊断依靠肝活检。

病理特点主要有:汇管区显著增宽,纤维组织堆积,小胆管异常增生,可出现不同程度扩张;肝小叶结构完整,肝板放射状排列,中央静脉居中;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发育畸形或海绵状扩张的Carolis病。

图1.汇管区有宽大的纤维带,内有多量小的胆管,肝细胞无炎症改变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

如能有效控制先天性肝纤维化患者的门静脉高压和感染,通常预后良好。

对于已有肝硬化及出现肝衰竭时,原位肝移植是另一有效治疗途径。

同时存在肾脏疾病者,必要时可选择肝肾联合移植。

2、特发性门脉高压(IPH)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 IPH)是由于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血管闭塞性纤维化及硬化,临床表理妻鐾大、贫血、门脉高压的一组综合征,除外肝硬化、血液疾病、肝胆系统黪寄生虫病、肝静脉及门静脉阻塞以及先天性肝纤维化等。

以日本(34、1%)和印度(25%)高发,在我国较少见,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相似,容易误诊、漏诊。

对于IPH的命名在不同时期及地区又有不同,l962年印度学者称之为非硬化性门静脉纤维化(NCPF),英国也沿用这一名称;l965年美国称之为肝内门静脉硬化症(HPS),而在日本则称为IPH。

IPH病因不明,毒物(砷、铜、氯乙烯原料、6一巯基嘌呤、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腹腔内感染引起门静脉炎症等均可导致IPH的发生;免疫因素可能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PH常与自身免疫现象或自身免疫疾病同时存在。

IPH主要临床表现:脾肿大,贫血,胃、食道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腹水;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

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有:汇管区纤维化、硬化,门静脉小支狭窄、闭塞,门静脉分支扩张,门静脉血栓形成,肝实质内纤维化,肝细胞萎缩及肝结节状再生等,均无肝硬化改变。

肝门处门静脉可有增厚、狭窄,门脉造影显示门静脉末梢狭窄和稀少。

图3.门静脉壁增厚、狭窄,肝内门静脉硬化或闭锁由于IPH是由门静脉小分支闭塞等原发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微循环障碍所引起继发性病变共同组成,所以不同病例和同一病例的不同区域病变可不相同。

在病理诊断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虽然本病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点,但是并非特异性改变。

所以,结合临床资料,全面分析病变,是十分必要的。

②由于肝穿刺标本取材的局限性和IPH病变的不均匀性,要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标本达到一定量是不可缺少的前提,且标本内必须含足够的汇管区(肝穿刺标本长度至少要2cm以上,最好含11个以上完整的汇管区)。

③注意本病与肝硬化的鉴别。

首先,不要将被膜下浅层的少数结节,误诊为肝硬化,要注意观察深层改变。

其次,不要将肝结节性增生误诊为肝硬化。

IPH增生的结节周围是网状塌陷,而不是纤维间隔,这是最主要的鉴别点。

目前IPH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较多见的诊断建议有以下2种:(1)Hillaire等的诊断标准,即①有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如食道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腹水或肝静脉压逐步升高;②多普勒超声提示典型的肝静脉和门静脉表现;③肝活检提示没有肝硬化;④排除已知的导致肝硬化的疾病,如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血吸虫病,自生免疫性肝炎,或Willson病;⑤排除慢性维生素A摄取异常,职业性接触有毒物质。

(2)日本IPH研究委员会制订的诊断要点:①不明原因的脾大、贫血、脉高压,可除外肝硬化、血液疾病、肝胆系统的寄生虫病、肝静脉及脉阻塞以及肝纤维化等,也就是说,IPH 的临床诊断可通过排除以上相病而确立;②1种以上血液成分减少;③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④内X线证实有上消化道静脉曲张;⑤超声、CT或脾脏同位素检查示肝表非肝硬化表现,脾肿大;⑥肝静脉楔压(WHVP)正常或轻度升高,脉压>20mmHg;⑦肝活检显示门静脉纤维化,但无肝硬化。

并非必须具备以上每一条标准才能诊断,但是必须确有门静脉高压并且可绝对排除肝硬化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才可诊断。

治疗及预后: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治疗出血、脾亢等。

一般不发生肝硬化,50%患者从有临床表现开始生存期达25年,预后良好。

3、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MLD)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常引起门静脉高压。

约有3%—12%的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患者为显性MLD,还有一部分不明原因的PVT患者有潜在的MLD。

PMF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所致的骨髓增殖性肿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和/或细胞增多、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骨髓维化和髓外造血(诊断标准见答疑解难)。

约有l7%~25%的骨纤维化患者合并门静脉高压。

其产生原因:一是脾脏的髓外造血,导致脾静脉血流量增加,形成高动力循环;其二是形成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

PMF合并门静脉高压常有以下特点:①肝功能基本正常,即使有腹水,患者白蛋白仍正常;②外周血象表现可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增高(脾大伴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增高是骨髓纤维化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重要鉴别要点),血红蛋白降低,可见幼稚细胞;③骨髓穿刺及活检有干抽、纤维化及泪滴状细胞。

值得注意的是:约有20%的骨髓纤维化可合并肝硬化,而肝炎后肝硬化又可合并骨髓纤维化。

这两者与单纯性骨髓纤维化引起门静脉高压的鉴别点主要依靠肝组织病理学、骨髓组织病理学的检查。

脾穿刺可发现髓样化生,可见到各阶段的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巨核细胞以及正常的脾淋巴细胞,这也利于鉴别。

另外,前两者都会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表现也是最基本的临床鉴别指标。

处于纤维化前状态的PMF患者和无症状的纤维化PMF患者生存期较长,所以,治疗大多针对有症状者。

目前,PMF的治疗多是姑息的,通常所用药物并不直接针对细胞学和遗传学的根本病因。

虽然骨髓纤维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有脾大,但不到万不得己临床不选择脾切除,因为脾脏是代偿性造血器官。

此外,虽然切脾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其门静脉高压、贫血、血小板减少,可围手术期有25%患者出现出血和血栓,6.7%的患者死亡。

脾切除的长期并发症主要包括: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和肝肿大加速(可通过术后药物治疗控制)。

因此,建议选择安全的对症治疗,如:消化道出血可行曲张静脉内镜下止血、介入治疗或断流术。

早期骨髓纤维化可进行化疗,化疗的目的在于纠正白细胞减少、阻止脾脏肿大或减少髓外造血器官的体积,但不能改变PMF的自然病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